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安野光雅的十二堂绘画课》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安野光雅的十二堂绘画课》的读后感10篇

2018-02-08 21:4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安野光雅的十二堂绘画课》的读后感10篇

  《安野光雅的十二堂绘画课》是一本由(日)安野光雅著·绘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1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安野光雅的十二堂绘画课》读后感(一):随心所欲地画出自己世界,才是理想状态

  因为每周推荐英文绘本,对绘本的内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态度。即便如此,每次接触到获童书界最高奖项“安徒生奖”的作者/插画家或者绘本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增加几分敬意。

  《安野光雅的十二堂绘画课》的封面,让我为之怦然心动。大片明快的黄绿树木彰显着深秋的景象,白墙黑瓦的屋舍在树木的掩映下显得沉静安宁。可是,安野光雅是谁?

  一个画家、绘本作家随笔作家。早在1984年,因《旅之绘本》系列而荣获“安徒生奖”。

  安野光雅的十二堂绘本课,是他在欧洲旅行写生的随笔集。他去法国的奥维尔小镇,那里有梵高的教堂。他像个孩子一样,带着取景框去观察教堂,最后得出画画灵魂在于心灵自由技巧工具可能影响绘画的根本所在。他在瓦兹河畔做点彩实验——一种绘画技巧的实验,让我想起人气绘本The Dot,一个孩子去学画画,最后只在白纸上画了一个点。幸运的是,他的老师把这个点当作杰作,装裱起来放在教室里展览。孩子长大后成了绘画大家,也教孩子画画,遇到了跟他当年一样的孩子,做了跟他老师当年一样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似乎真正明白了扉页上的那句话,“如果你想毁一个人,就手把手地教他,等他飞速进步到一个程度,那就是终点。如果你真想培养一个人,只要默默看着他,等他靠自己力量爬上来。”

  安野光雅的文字,有着日本作家特有的疏淡味道观点道理不显山不显水,似有还无,润物无声。读这样的文字,是轻松的,自在的,可以不疾不徐、有自己喜欢节奏的。他写英国科茨沃尔德的秋天,是一处让人心醉神迷地方,是每一次去英国必去的地方。他画科茨沃尔德的秋天,选择用一种低调沉稳的色调,因为颜色过于鲜艳浓烈反而容易失败画面中心如果是一棵染红的树,仿佛在说请看这里,完全体现不出他的本意。读过文字后看他的画,再读文字后再看画,竟然在他的画作里看出了他作画时候的百转千回

  原来,一幅画的呈现,背后是灵魂与大脑的反复较量胜出的结果。很多时候,画家会被眼前的景物和自己的心境牵引,无法设想出最终会画出怎样的画作来,就像一个写得动情的创作者无法预料一个精彩故事发展一样。

  在一幅画作面前,敛气凝神,看出了画家的反复和纠结、快意和洒脱的人,大概是画家可遇不可求的知音了吧。

  艺术就是感染力。一幅幅画,一段段文字,疏淡自适的安野光雅通过十二堂绘画课,让我们了解到绘画的本身是自由,只要喜欢,不论什么时候,用什么工具,有没有基础,会不会技巧,皆可愉快地画起来。“比起看重流派、压抑个性,能够随心所欲地画画,创造出自己的世界,才是理想状态”。

  《安野光雅的十二堂绘画课》读后感(二):你喜欢画吗?那就够了

  安野光雅是个神奇艺术家,他不仅仅画画,他还把画笔渗入其他的领域,如重设计的《ABC的书》、《不可思的画》,重自然旅游的《中国的运河》、《旅行的图画书》,还有数学科学的《进入数学世界的图画书》等等,而这本名为《安野光雅的十二堂绘画课》的书,又是绘画书中的另一种风格。它非手把手叫你如何握笔,如何画下线条,如何晕染开颜色,如何去刻画阴影。这本书是一个探索的过程,由作者安野光雅在前头带领着,以他的方式理解绘画,去解读创作,去理解那些大艺术家们。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并非直接教授,而是一种转化,它留下很多空间等待着每个人去发现

  “当你拥有永不熄灭的热情,那么你便成功了一半。”这句话与作者所说的“你喜欢画画,这才是最棒的基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绘画从来不是一个机械的训练,它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创造性。

  《安野光雅的十二堂绘画课》读后感(三):喜欢画画才是最棒的基础

  “你喜欢画画,这才是最棒的基础。”我想这就是安野光雅老人的绘画理念

  这本书在日本出版是2006年,那时安野光雅已80岁了。这从书中的照片也可以看出来,一头银发的老人专注地作画、裱纸、参观阿诗纸的制作过程、考察颜料的制作等场景,能感受到他是那么痴迷画画,钻研着与绘画相关的每一个环节

  画家到了耄耋之年,谈绘画的创作经验,那定是几十年来历练的个人感悟,满满的干货。读这本书,像在聆听安野大师谆谆教诲字字珠玑,让人豁然开朗。大师拈花微笑,读者如沐春风。这本书没有高深莫测理论语言浅显易懂,没有大道理,安野老人采用跟你聊天的方式,你只需跟随他的脚步,仔细聆听他对绘画的真知灼见就好了。

  在大师眼里,画画是件轻松的事,没有你想的那么难,最主要的是你爱不爱画画。就像大家熟知的摩西奶奶大器晚成,到了晚年才开始拿起画笔,凭着对绘画的热爱,成为美国著名和最多产的原始派画家之一。

  安野老人探访了梵高曾经创作的地方,体会到梵高创作的画中的激情,以及梵高创作时那种无拘无束的状态,他自由地描绘形体和色彩,完全投入其中。

  “绘画不在技术,最重要的是创造性。画者的感性决定一切。只要像梵高那样,把自己看到的东西和感受,坦率地画出来就行了。梵高的画作之所以打动我们,不在于他画得有多写实这样传统问题,而是让我们看到了梵高精神震撼

  “话又说回来,我并不想去模仿梵高,最终还是要自由创作,探索自己的风格。这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只要不讨厌画画,早晚有一天,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

  这里,安野大师让大家尽量自由地绘画,而且一定要充满激情。

  对初学者来说,最想知道的恐怕是,用什么画画的工具,用什么纸,如何调色等,才能画得最好。这些问题,书中有专门介绍,在安野光雅看来,这些都是需要体验才能掌握的知识,画的过程中自然就能明白。比如,选择画纸,最好是多买几种,反复试验,从中选出最适合自己的。颜料方面,可以从颜料中挑选自己喜欢的颜色,随意画就行了。渐渐地,就能明白自己的用色喜好,使用的颜色也就固定下来了,常用的也就几种。

  大师还通过实例来讲解一些绘画技巧问题。比如,画的重力感。他说,画画不一定非得忠实于看到的景象。有实物照片和速写作例子,这些对绘画者来说很难解决的问题,经过大师的指点,掌握起来就很容易了。

  最后,安野大师谈道,绘画是很单纯的,就是随心所欲地画画。不是躲在传统、样式、技法后面,而是赤裸裸地来到人前,把自己的一切显露无遗。

  对于那些喜欢绘画又怕画不好的人来说,这本书就可以打消他们的疑虑了,快快拿起笔吧!

  《安野光雅的十二堂绘画课》读后感(四):和大师一起开启绘画之旅

  原本以为《安野光雅的十二堂绘画课》这本书是教小朋友学习绘画的书,当手捧这本大大本硬皮书翻看时,心情就不平静了,看着这书,让我回想起少年时代学习绘画的一些往事

  其实,我们那个年代学习绘画,也就是跟少年宫老师学习素描及书法,每天面对的模特就是那些石膏头像及人体五官特写像,画景物的机会比较少,如果当年能有像大师这样的启蒙老师亲授的话,我也许就走上了从艺的道路了。

  “你喜欢画画,才是最棒的”安野光雅这样说,道理很对,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他才会愿意干这件事,或者说愿意花精力去做好它。

  翻看这本书,全书分为十二章节,也就是十二堂课。

  《安野光雅的十二堂绘画课》读后感(五):爱绘画修心境

  怀揣文学头脑中满是数学和建筑学的奇思妙想,一手还握着温暖的画笔......在这世上的人儿之中,除了安野光雅先生以外,如此之人估计也寥寥无几吧。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爱,才能激发我们去苦苦钻研;只有爱,才能够在瓶颈期鼓励我们去解决问题并坚持脚下的路。安野先生用自己一生生命的感悟与对绘画的实践,默默地诠释着。

  如山涧清泉般的畅快话语,跟随着他如吟游诗人般的脚步,从奥维尔小镇到皮恩扎,一幅幅静匿的草图,一张张精彩的成品画作,伴随着他最爱画家的足迹,走遍欧洲的乡村田野与小镇,把那一份从久远时代便留存下的自然人文风光镜头前、从画作中、从书页中再次散播到世界各地。

  什么是绘画?每个人适合怎样的绘画技法?当绘画史发展到今天,要言简意赅回答上述问题应该比较困难吧。在无数的艺术家中谁是那颗最亮的启明星?在无数的流派中哪类派别才能真正让情感得到抒发?安野先生给出了他的答案。文字行间里不难看出他对梵高的热爱,梵高所处的年代正值传统绘画与当代绘画的分水岭时期,从印象派这个词汇诞生的那一刻起,绘画便不再仅仅是表现静态的事物,而是让画家们更注重沉思,更注重独立自由灵魂的表达。绘画意识上的变化也促使各类现代绘画技法的创新,之后的艺术家们用各种表达方式,各种材质创造出了一个异常斑斓的崭新世界。

  如何表现一条条安静的小镇街道、一排排矗立在田间的树木、一座座古建筑与城堡教堂、一排排慵懒的农舍、一片片散发着金光的葡萄园……抓住最美的光,把握最夺目的景象,夸张一下倾斜的老建筑,尝试画出大面积的阴影,用油画棒试着点彩画,尝试,便能领略其中奥秘,在头脑中再加工,用历年积累审美重新构建一副完美的景象。跟随安野先生对色彩的运用,便能调和出淡雅的色系。他并没有手把手一步步教导你如何完成点、线、面以及物 体的形与色,而是在奇妙言语运用之间,让读者获得绘画的真谛,不由得跃跃欲试

  安野先生在对绘画技巧与意识的分析之外,也毫不避讳他在创作中的探索与失败。每一次尝试,每一次失败,预示着即将往前再进一步。无数的可能中,有些被加工,有些被直接表达而更多的却是放弃。而这些被放弃的作品对我来说是更宝贵财富,每一次蜕变的阵痛都是成长的基石,文中提到的舍弃掉取景框,大概也意味着抛弃条条框框的束缚吧?一张白纸才有更多可能。很难得的是,已逾耄耋的安野先生拥有一颗始终如一像刚进师门的学徒般谦逊与平和的心境。

  追本溯源,虽然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更加便捷、更加得心应手地进行各项工作,但增加一些对原始材料的了解与认知更能让绘画者系统的了解每一滴颜料、每一根笔和每一张纸得来的不易,绘画是神圣的,并以此延伸到人类世界的各个领域。

  《安野光雅的十二堂绘画课》读后感(六):画画,是对世界的美好向往,也是最自由的任性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每次拿起画笔总是诸多顾虑。这条线弧度少了点,那一笔力道重了点,这个苹果画得方了点,那只鸟儿翅膀一看就飞不起来……囿于世界普遍的审美规则,一次又一次迷失在技巧与真实之间。

  而安野光雅告诉我们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喜欢画画,这才是最棒的基础。

  放下一切的方圆规矩,沉入绘画的世界,抱着对这个世界美好的向往,随心所欲挥舞手中的画笔,就是最好的绘画状态。

  所以你会看到大师像初学者一样,第一次拿起取景框,按部就班地取景、下笔、上色,涂涂抹抹,画了三次,却成为三副“失败”的画作(当然,我是没看出失败在哪里)。后来丢掉框框架架,只沉浸在美景

  这让我想到初出茅庐的井上大佬,为了迎合大众的喜好,塑造出一个搞笑的小混混,在篮球场上搞怪、出丑,让人忍俊不禁。可是后来,这些故意的搞笑不见了,小混混的眼神变得越发认真,为了篮球越发执着,那些勇气,那些固执,让这部作品升华成一大经典,成为无数人梦里最炽热的青春

  因了喜欢,得以随心所欲,这样“任性”的产物,反而才是最有意思的。

  与其说这本书是绘画课,不如说这是安野光雅在用他的旅行,用他对绘画世界的探究,逐步带领我们找回绘画最初的感动。路边的美术用品商店,阿诗水彩纸的制造工厂、颜料的制作过程……我们手中的每一笔,背后还有无数爱着绘画的人在,所以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就这样抱着自己独有的感性,开心地画画吧。

  《安野光雅的十二堂绘画课》读后感(七):走进诗意盎然的绘画世界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女儿喜欢画画,也学了七年的画画,所以我特地申请了这本《安野光雅的十二堂绘画课》,想一睹他们的光彩过人之处,还有哪些是需要我们改善的,哪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现在不管是学习画画还是音乐,又或是别的特长,我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找一个给力的培训机构,然后再找一个优秀的老师来辅导孩子。我也走不出这种俗套,因为我们是外行,所以只能把孩子的兴趣交给老师,进行系统的学习。有时也害怕她会被禁锢,被约束,不能画出属于自己的特色,不能自由地去创作,就像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一样。担心归担心,但是后来我们也会适当引导女儿慢慢画出自己的风格,可以随意一些,不必刻板。

  安野光雅,日本殿堂级儿童绘本、儿童绘画大师,亲自传授绘画诀窍和绘画心得。致力于培养孩子正确、优秀的绘画理念。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他们良好的艺术天赋,为绘画甚至将来成为优秀的画家奠定思想基础。鼓励孩子大胆想象、自由创作,让艺术天赋得以释放,不被约束、不被禁锢。

  《安野光雅的十二堂绘画课》分别为梵高的教堂、光影与色彩、瓦兹河畔、速写风景、科茨沃尔德的冬天、画画的工具、法国农庄的造纸厂、英国的颜料厂、房屋倾斜的村庄、种满葡萄的山丘、法国的古老城市、托纳卡纳的山丘。相信在通过十二堂绘画课的学习,会让我们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本书打破了我以前对画画的认识,它让我知道绘画不是死板的学习,绘画是艺术,是你对所看到的事物甚至包括自己思想、情感的表达。画自己喜欢的,画自己想画的,打造属于你的风格,没有规定你必须要怎样画又或者你不能怎样画。如果我们把一幅画的条条框框都定死,那何谈创造性,如果大家都是统一的风格,那何谈创造力。否则,莫奈也不可能让印象派熠熠生辉,梵高也不可能从印象派中剥离了抽象的概念,特立独行地、充满激情地表达属于自己的风格。所以安野光雅在书中说:如果没有梵高,也许印象派只是拘泥于技法,最终以变成陈腐的流行而告终。

  在梵高的教堂,他做出了示范,刚开始机械性地用取景框,后来放弃了用取景框,开始自由地描绘形体和色彩,他懂得用热情去绘画,而不是机械性的。安野光雅告诉我们绘画不在技术,最重要的是创造性。画者的感性决定一切,只要像梵高那样把看到的东西和感受,坦率地画出来就好。这也让我们在欣赏梵高的那些画时,为何如此震撼的原因了,因为他在自由创作,他在用心创作,他一直在探寻属于他自己的风格。

  在光影与色彩中,他让我们用科学的方法看待绘画。列举出了莫奈的《日出.印象》这幅著名的作品,记得当时这副作品也是引起强烈的反响,引起争议与嘲讽。莫奈算是印象派的先锋人物,也因为他的这个作品印象派才得以出名。因为印象派描绘的是瞬间的印象,也就让我们关注起了光影与色彩。后来修拉创作了《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他不光是色彩、形状、层次、色调等由画家用直觉处理的元素,也可以由科学的方法来表现。他尝试粉蜡笔用点彩试验的方法来画风景,最后得出点彩过分追求技法,而像梵高那样神奇的线条,才让人有战栗的感觉。有时要不停地、反复地去尝试,才能得出一个结论,这也需要他有足够的耐心和大胆的尝试。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画简笔画、素描一样,不断临摹,那么它最终就会流于技法的限制。而只有像梵高这样,敢于表达自我,突破常规的人,才能创作属于自己的风格,才能成为真正的绘画大师。当然前提是我觉得一定要保证技法的情况下,再来创作属于自己的风格那样更好,因为孩子的可塑性很强,这样会游刃有余。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都是一样的道理,在生活中和工作中有时也是如此,如果你太死板,太约束自己,估计也很难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孩子是最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他们的学习能力也很强,因此如何引导他们绘画,对他们来说都会有深刻的影响,而鼓励他们勇敢地、自由地表达和绘画,才能保护甚至挖掘他们艺术天赋无限的潜能。

  安野光雅擅长运用想象力与好奇心,将艺术与科学融为一体,创造出兼具知性与诗意又充满童趣的作品。如果你的孩子喜欢画画,不妨来看看这本书的精彩,如果你的孩子不喜欢画画,那这本书中也可以帮你打破常规,开启一片新的天地。让安野光雅带领我们走进诗意盎然的绘画世界。

  《安野光雅的十二堂绘画课》读后感(八):突破陈规的绘画

  文章无定势,绘画更无定势。一支笔,一张纸,还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就够了。在这样的条件下,随手勾勒,无论画出什么样的东西,都是一种能动的创造。但我们也很清楚,不能一直如此,所以,当对画画有一定感觉的时候,那就要去看看不为陈规所拘的画家的绘画方法了,安野光雅自然是一个极佳的选择。

  在《安野光雅的十二堂绘画课》中,安野光雅用轻松自然、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选取了自己曾经画过的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的经典景色,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是如何画这十二个景色的。在他看来,绘画首先大胆地尝试,比如用取景框描绘梵高画过的教堂。这个比较有意思,人的视野无限大,绘画时,能够入画的很多,但是如何将自己的目标清晰地界定出来,不收其他景色的影响,取景框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正所谓“一叶障目”,一个取景框可以让自己的精神力无限的集中。

  《安野光雅的十二堂绘画课》中没有抽象的绘画理论,更没有各个画派的解释,他只是描述自己如何取景以及绘画过程中的行为和心理感受。在他看来,绘画过程中的不郁常规让他的绘画,在偶然中,充满了惊喜。但他也指出,绘画也需要用科学的眼光看待,毕竟点线、色彩的组合登,不能违背逻辑,即绘画也需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正如他引用森欧外的话所言:“请勿忽视山水画幅的尺寸,横宽、竖长皆宜。若大小与风景并不契合,则成功甚难。”于是在他的点彩试验中,将景色用色点表现出来,别有一番韵味,也充满了想象的空间。

  安野光雅童心满满,在速写风景中,他在讲解如何用线条描绘风景时,利用车窗玻璃,做了一个临摹实验。而这种方式,是我和那些小伙伴或者是我们那个时代所有小孩子都使用的方法。那时候家里穷,没有一点绘画能力,有时老师让画画,但我们实在不会,于是就把一张纸蒙在自己选好的画上面,趴在上面描绘。直到现在,有时候我也会这样做,甚至教给女儿。因为从这里,我体会到的是只要你善于思考,身边的一切工具都可以拿来为自己服务。

  画无定势,但需要安野光雅那样的绘画心理,才能将这种无定势转化为属于自己的定势。十二堂课,娓娓道来,似亲自聆听安野光雅的教诲

  《安野光雅的十二堂绘画课》读后感(九):无招胜有招,无技胜有技

  幼时读《倚天屠龙记》,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桥段是:赵敏带着她豢养的一干高手前来武当山寻衅,大敌当前,身受重伤的张三丰居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当着敌人的面教授张无忌自己刚创出的太极拳。张三丰一边教拳法,一边还不断地问张无忌,前面教你的招法忘记了多少?张无忌回答:我一边学,一边忘,现在,我忘记了,全部忘记了。张三丰仰天长啸,哈哈,你学会了……

  这,就是无招胜有招,无技胜有技。

  原以为,这只是武侠小说中的情节;不料,这次读了《安野光雅的十二堂绘画课》,惊喜地发现,无招胜有招,无技胜有技,在安野光雅先生的绘画教材中也有了对应物。

  这是一本很特别的绘画书,说它特别,是因为它有别于传统的绘画技法书,告诉家长和孩子:

  打破传统绘画技法对思维的束缚,放飞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艺术天赋充满无限可能,为孩子绘画甚至将来成为优秀的画家奠定基础。

  是的,如果所有孩子学绘画,都首先学技法,死扣技法,桎梏于技法,拘泥于技法,千人一面,千画一面,所有的习作都如同一个模子里浇筑出来的雕塑,哪有想象力、创造力可言?孩子天生就有很奇特的想象力,他们眼里、心里的事物和大人眼里的完全不一样,理解也不一样,这一点每一位妈妈肯定都深有感触。孩子的想法经常出其不意,非常特别。如果我们把孩子的这种个性、这种特别抹杀掉,让孩子循规蹈矩地死守技法,势必会抑制孩子的思想和天赋。艺术天赋不但得不到挖掘和培养,还变得约定成熟、整齐划一,索然无味。

  孩子天生具备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大人只需要适当的引导和激发,鼓励孩子去自由地创作。而以传统甚至固步自封的方式绘画,画出的画要不长一样,要不陷入死板、没有灵气的临摹中。鼓励孩子们去大自然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吧!孩子们的画也许很稚嫩,也许不成章法,但是却充满了灵动的感觉和生命气息。所以,多给孩子创造一些条件和空间,让他们用画笔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也许他画出来的,并没那么漂亮,但久而久之,他会在绘画中有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就会让作品变得充满灵气。

  《安野光雅的十二堂绘画课》读后感(十):开始画吧!

  开始画吧!

  评《安野光雅的十二堂课》

  很多在学问、专业上钻研精深的大师们有个共同的特点,不仅是他们对于所从事工作的热爱和执着,使得他们在钻研上一直没有丧失兴趣并且从一而终,更重要的是他们很专业地深入浅出,将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用一种简单、易于被人接受的形式展现出来。安野光雅老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大师,他从事画画几十年,但一直坚持画,并且用一种孩子都读得懂的绘本方式讲述画画的道理;这本《安野光雅的十二堂课》是一本安野光雅先生的绘画笔记,记录了他临摹、写生的十二个故事,故事中有他向梵高致敬、在法国奥维尔小镇的绘画经历,有他体验速写、在英国的克茨沃尔德绘画的感悟,有他在意大利托斯卡纳描绘开拓风景的体验,故事中还有很多风景的照片和他的绘画对照,显示了他对于绘画的“把玩”,也体现了他的绘画忠于现实的态度。

  对于绘画者来说,更多的人第一反应是“太难了,不懂得怎么用画表达”或者“平时也没有绘画的习惯,这个我干不来”。按作者的理解来说,要学会绘画,首先就要抛除所有一切的专业隔阂,“没有所谓的专家、外行的藩篱,只要你热爱画画,咱们就可以一起琢磨”,说到底没有开始画画的人,还是对画画不够热爱;其次,“画画要注重保持自己的兴趣和创造力,随心所欲地画画,创造出自己的世界,才是理想状态”,保持对于画画自己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不断地累积自己的经验,而不至于让初始的一点点兴趣消失殆尽。之前正好看过一本关于写故事的书,作者表达的观点也基本上和安野光雅老师差不多:要想写好故事,首先要坚持写,尽可能地写;其次就是要掌握一些写的技巧,日积月累便能有所成就。可能对于学手艺的人来说,开始的勇气、坚持的兴趣以及不断改进的技巧都是非常重要的。

  日本一位象棋国手的话足够让我们在学艺上注意:“如果你想毁掉一个人,就手把手地教他,等他飞速进步到一个程度,那就是终点。如果你真想培养一个人,只要默默看着他,等他靠自己的力量爬上来。”想到我们周边的一些艺术班、特长课的设置和老师的教法,真是“往死了教”的节奏啊,画画也是一样啊,我曾经参加过孩子的画画试听课,老师或许会强调自由画画的意义所在,但在真正的教学中更多教的是一些“必须要懂的方法和基础”,这一点和安野光雅老师的做法大相径庭。“你喜欢画画,才是最棒的基础”,按照他的说法,只要你喜欢,不必拘泥于自己没有画画经历的过去和难以开始画画的现状,只是告诉自己:开始画吧!

  2017-8-14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