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惜年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惜年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2-11 20:2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惜年经典读后感10篇

  《惜年》是一本由渥丹著作,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80元,页数:26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惜年》读后感(一):赞美的话就不多说了,来点吐槽

  缘起

  我喜欢的耽美作家一个个都去写言情了,打滚。

  【小言毕竟大众点,无可厚非

  看《惜年》的肯定分两种人,一种自然是只看言情,那我觉得以脉脉的文笔文风对情感把握和对剧情控制绝对是上乘;另一种便是如我这般,因为耽美才把这篇属于同作者的小言磨磨蹭蹭给看掉。

  MA~这就是《歧路》江先生和顾云声的姊妹篇嘛。

  正好最近《歧路》出了,建议只看言情的姑娘们顺便也把此文看了吧。【我不是在打广告

  无聊的考据

  看《歧路》也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因为自己建筑系出身,且有着些微执着的考据癖,于是难得看到以建筑系教授主角的耽美小说,自然热血沸腾。首先是民国建筑风的系馆,我心想这个设定除了母校舍它其谁,只不过它是D大,又是N市;于是再者我又想到了即将成为我另一个母校的T大,名字是符合了,但却是S市。于是我很纠结,但心想东南沿海地区除了这2个学校的建筑系,我还真想不出别的了。

  后来后来的某一天,突然想到,尼玛你老忘了北方那个学校啊。我一拍大腿,尼玛刚好是T市T大!!!【全对上了,幻灭啊】我本来心想反正东南沿海我都沾上边,哪个都不吃亏,没想到是北方啊。

  我反应了一下,江先生和顾先生的老家是南方某省城,这个是N市肯定逃不掉了,毕竟脉脉的娘是N市的人。但他们后来工作就去了另一个地方嘛,便是北方的T市了。。。

  好吧,考据结束。实在够无聊。

  小言和小耽

  江先生在院里舞会的惊鸿一瞥我都鸡血满满啊【我们院尾毛木有这货,对手指】,还有江先生手上的戒指和传闻中秘而不宣从日本带回来的美艳妻子【顾先生你鸭梨大否?】,足可以证明江教授实在是霓虹歌舞伎町历练归来的中年腹黑狐狸大叔一枚啊【泥奏开】,相比之下,咳咳,我们费教授,你不过就是个跟女大学生传传绯闻还没有荷枪实弹上纲上线的纯情小(童贞)嘛,至于怕成酱紫,忘年恋【泥够了】总没有同性恋惊世骇俗,最后还全家像躲瘟疫般躲到维也纳去,果然是德意志那种乡土气十足的淳朴小地方培养出来的博士啊。

  趟着中枪的阿兰布拉

  以脉脉留洋的经历,我知道欧洲又免不了中枪了,这次倒下的有常客巴塞罗那和稀客格拉纳达。其实本来对这篇文章兴趣是因为最后男女主角终于LOVELOVE了是在赭城。去年刚好在格拉纳达和塞维利亚过的圣诞,所以对此还记忆犹新。更由于,阿兰布拉宫对每一个学建筑的娃来说都是值得膜拜的圣殿啊。

  结果看到最后,前面故事感觉都还挺好的,到西班牙之后的两章果断——微妙了。就是人家明明描绘了一幅美妙动人晕眩激动字里行间都是你快花痴的画面,我只能想到我们学院那些微凸啤酒肚毒舌镜片后闪烁“狡诈”小眼神整天发微博卖萌麦麸聊8卦的教授形象,于是立刻就崩坍了。【自重】

  终章

  不过对于只能跟好基友一起在普拉多对着戈雅流口水,在夕阳的风中漫步在石榴狮子院**院里,文中的那些男女之情还是令我有点神往的。

  《惜年》读后感(二):言若

  其实已经很久不碰纸质书了,

  突然间发了神经一样购进一大批,

  其中最想要读的便是这本。

  就是这么几句话让我对这本书念念不忘

  “我们总会在那样苍绿青葱的年华里遇到这么一个人

  他强大到让你仰视,让你去崇拜,让你低到尘埃里,

  却一瞬间掳去你的呼吸,让你沉迷,不可自拔”

  我不知是不是现世太污浊

  很多时候执着的结果都不尽人意,

  更有人把感情不当回事

  闲来消遣之物罢了。

  可能真的只有在书中才能找寻到那种纯粹的情感。

  太多的付出和成全,

  太过包容太过无私的爱,

  在他们的世界里看不到怨恨。

  或许有些人面对他们还是太过刻薄

  但是舆论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尤其是在共同经历了那些之后。

  最后庆幸的是,这终究不是一个孤独执守却又痛断肝肠的故事。

  《惜年》读后感(三):珍惜年华

  又陷入一场文艺爱情中。

  连续剧或电影陷得快退的也快,前两天看完怦然心动,笑一笑心中感叹 [这简单美好事物情感只存在艺术]。 而文字比画面更容易深入人心 一样都是看到的 但脑中交织出的藏于字后或浮现在面上的画面要从脑中消散 缓慢

  骇浪开场,平静收尾。就像所有爱情的模样。在途中跌跌撞撞的内因外因,只要彼此相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愿相信这句话。

  如果在最好的年华里,迸发出真情的萌芽就好好的滋养它,灌溉它。极度安全感缺乏跟坚定勇敢在某种情况下可以成正比。

  写了一半的书评,再也写不下去了。就好像看完第一遍说要再看一篇那样。

  《惜年》读后感(四):买了惜年却没买浮光,我悔

  冲着渥丹买的惜年。

  好吧,我有“某段时间坚决只看这个作者”的陋习。

  我对BL和GL的对比,就像太监进了洞房,无能

  对比无能。

  渥丹,我能说惜年不好看吗

  哎哎

  其实它的文笔一如既往的好。

  但是我就看了心里不舒服

  不舒服,就是不熨贴,书里句句往眼里蹦,可就是到不到心里。

  太矫情了。真的。

  看得出渥丹太喜欢惜年里的这个小姑娘了。太喜欢了,反而就用力过度了。

  江先生的偶尔一笔带过书本身要过更多惊喜

  我一向不是刻薄的人,也没有刻薄的嘴。在说长期在看你的书,不免就开不了口。

  喜欢浮光,欣喜群魔,但是惜年,哎哎,脉脉,男男就是客观的美好啊。

  FIN。 苏晏起

  《惜年》读后感(五):轻语说惜年

  书今天到了,也看完了,但在正式讨论故事本身之前我还是想先说一下外在。早在预订期脉脉姑娘就在微博上放言说这是她三本书里装帧最美的一本。拿到书后发现这倒没有夸张,确实非常精美——小开本方便随身携带,从目录开始的排版和每一部拿诗歌开头也很见心思和工夫,封面也美,在万物萧疏 的冬天看见这样充满了生命力绿色,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美事。

  在得知《惜年》出版的消息后我问过她“你写这本书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她当时给我的答案大意是希望可以给读者三五个小时的消遣,读完觉得心情愉悦。这倒是一个一个很有意思说法,于是在我拿到实体书之后,就老老实实地把书从头到尾读了一次,想看一看她是不是达到了她设给自己预期。说真话我以为我会看到又一个类似于《浮光》或者《日以作夜》风格的故事,但没想到她居然调回头写了个和《歧路》背景相似的故事,又以大学里的人们展开情节去了。

  小说的一开头极美,但短暂的楔子过去,剧情开始急转直下年轻的女主角正式出场,居然是一个瞎子,而正文一开头,竟是从费诺的视角展开故事的。而整本书里引领身为读者的我探索剧情的视角也不断改变,费诺,云来,最后才是潘希年。这种角度的转换让我有似曾相识感,但《惜年》和《群魔》的区别在于,后者的三个视角中,前面两个自然是Outsider,最后一个也不见得就是Insider,但到了《惜年》,费诺和潘希年自然是Insider,就连中途插进来的云来,也属于半个Insider,于是整个故事呈现出一种更直白却也更亲切状态,随着因不同角色的视角局限而起的障碍,谜团和疑问一步步呈现、累积,又在换过视角之后逐步揭开真相,直到最后一部,女主角潘希年姗姗出场,一切真相大白。这样的安排不仅增加了情节上的趣味性,也丰满了小说的结构,所以虽然《惜年》字数不如《日以作夜》多,但整个结构上却可以说精巧得多。

  《惜年》的故事也展开在T大,一个虚构的、有着出色的建筑学院的大学。故事的男主角费诺,也和《歧路》里的江天相似,从事着半是大学教师半是建筑师的工作。但不同于那个我很熟悉的有关青梅竹马的爱情故事,《惜年》这本书的主题,我想应该是,缘分责任,与家庭

  *家庭*

  潘希年和费诺这段感情的缘起,始于希年家庭的一场大变故。一场船难让潘希年父母双亡,更双目失明,身为潘希年父亲弟子又是同乡的费诺鉴于往日的师恩,承诺照顾孤苦伶仃的希年,并答应给她一个“家庭”。女主角先是失去一个家庭,又得到另一个,这是缘起。脉脉姑娘在第一部里用了很多的笔墨去描写两个人是如何学习和适应彼此之间这种突如其来的“家人”的关系,并在接下来的几部里一再曲笔写两个人各自血缘上的家庭。有意思的是,潘希年的父母是师生恋,从故事里看来这段婚姻并不被外人祝福,但这对先师生再夫妻又最终为人父母的男女却是真正做到生同衾死同穴,从潘希年的回忆来看,他们也一直是恩爱夫妻;反观费诺,尽管他本人温和沉毅,一诺千金,但却并没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反而是从潘家夫妇那里,才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多年后他看见与当年的自己同龄的希年遇见了更为惨烈的变故,深知潘家温暖以及失去温暖的家庭的痛苦的他,才会在思虑之后,毅然而然地向潘希年伸出手,承诺给她一个“家”的吧。彼此的家庭造就了他们,因为家庭他们相遇相识相互联系,又最终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延续血脉,在这一刻,“家庭”这条贯穿全书始终的暗线,也画上一个完满的圆。

  *责任*

  “变故”是缘起,“责任”才是故事得以延续下去的关键。用程朗的话来说,就是费诺以外人的身份,承担了内人的干系。照顾一个孤女的责任之大,让潘家的很多朋友选择了旁观,但是费诺却站了出来。事后谈到原因,费诺说的是“没什么原因,也没什么道理,想到做就做了”(大意)。我个人觉得这是很妙的一句,很好的描绘出了费诺的性格——这里闲话一笔,读完书之后我想了半天费诺和江天这两个角色各自的性格,两个人说起来颇有相似之处,都年轻留洋,所学相似,在同一所大学教书,年纪差不多,但不同于《歧路》里那个被仔细描摹过少年青年时光的江天,费诺一出场,就是个三十出头的成年男人了,事业正在上升期,风度翩然,行事沉稳,性格坚毅善良,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个优秀的,可以托付的好男人。换句话说,费诺一出场,性格就已经定型了。而这个被作者定型的费诺,有着另外一种魅力,如果要找一个词形容的话,我觉得应该是真实的魅力。

  费诺这个角色,最让我喜欢的一点是他可能是真实存在的,我愿意相信在这世上的某一个角落,会有像费诺这样的男人。温和又固执诚实而善良,他会有犹豫,不是无所不能,会生病会受伤,但是他愿意承担责任,愿意许下承诺,并且信守许下的承诺。我不知道这个角色在塑造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原型,如果有,我毫不惊讶,如果没有,我想说的是这个角色塑造得非常棒。

  闲话说完,继续说回“责任”这两个字上。费诺承担了“责任”,所以最初的时候,至少从费诺这边来看,是不存在爱情和迷恋的。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这本书的扉页上写着“这不是一见钟情的爱情,却有着维持一生相濡以沫”。这句话应该从费诺的角度说的,因为以潘希年来说,分明是对费诺一见钟情,所以才能在瞎了之后依然记得费诺的声音。不管有没有“一见钟情”,这两个人确实做到了“相濡以沫”,而感情酝酿和抽芽的基础,不是情欲,不是Crash,而是责任,这也是这个故事里很别致很让人心里一暖的切入点——又或许应该说,爱情总是殊途同归的,所以殊途这个过程,总是让人心动并且充满了好奇

  *缘分*

  楔子里潘希年记得幼年的自己和陌生人跳了一支舞,但十年过去了,她没有想起那个人的脸;

  正文的第一二部里她对费诺和云来都说,第一次见到费诺的时候她十四岁;

  直到第三部她重回故园,脉脉姑娘才揭开埋了两部的伏笔:八岁的潘希年正是和费诺跳的那一支舞,只是她忘记了,费诺也不曾提起,直到他决心斩断潘希年对他的迷恋,那把那次真正的初遇提出来,以此提醒她两个人年龄和身份上的差距

  而到了最后的尾声,潘希年回忆起她心中认定多年的两人间的初遇,八岁,十四岁,十八岁,时光悄然流过,种子却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埋下,这又是另外一个圆。

  我愿意相信,这是另外一个歌颂缘定三生的伏笔。

  *其他*

  最后再来说一点不知道归到哪里的闲话。首先是我觉得这个故事比《日以作夜》写得好,情节上的起伏或许不如,但是我更享受阅读这本的过程,读得很舒服。其次是在西班牙的那个费诺的梦境写得真美,开头和结局的白描同理,脉脉姑娘应该继续在描写上用力。第三是这次转换视角比群魔显得轻巧些,当然这是由于角色的身份决定的,但是还是可以看出进步。最后的最后,作为一个看了脉脉每一个故事的人,我一直觉得她最棒的一点是,在她那些美好温暖的爱情故事里,她赞美诚实和勤劳,赞美认真生活,赞美人的善和美,在她的笔下里,永远都有希望。

  《惜年》读后感(六):不是所有的少女都是神乐,也不是所有的大叔都是银时

  所读的渥丹的第一本书是《浮光》(←←←耽美小说),断断续续读了很多次才读完。其实是个好故事,从名字起就好听,但是当时心浮气躁的,一个系列的还是觉得《奢侈品男人》更酣畅淋漓的多。《浮光》确有一种余味悠长。身为摄影师的谢明朗和大明星言采的爱情故事(爱情无误~~)。评论都说渥丹的文字像高速摄影一般,是可以把画面一帧帧放给你看的。言采在她的笔下极美极美,我还记得那时浮现出来的言采在闪光灯下像用金边镶嵌过的侧脸,这种感觉大抵类似于《花样年华》里张曼玉顺着楼梯蜿蜒而下的窈窕背影,长长的片段,极少的动作,但是风姿无限。

  作者简介:渥丹,双十年纪,好读书、好美食、好美酒、好远行。十几字大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洒脱,叫我羡艳不已,那种背起行囊便可远行的态度那些如梦似幻我想都没想过归入路线的远方:埃及、威尼斯、西班牙。。。真是了不起

  依着作者的“出身”,吾辈这群腐星生物看不到“一见钟情的爱情故事”和什么“维系一生的相濡以沫”,遍观第一章,完全可以理解成“一定要照顾好没能在一起的初恋男友的女儿”!:D

  方舟子的来说,女主的身世太悲惨,几万人里遇不上一个,太虚假!但小说这东西,源于现实、高于现实,高度戏剧化更能强化男女主之间的感情纠葛嘛!那种碍于人伦又陷于其中不能自拔更能激起叛逆之心反而越发如罗密欧朱丽叶、夹克肉丝之流赴汤蹈火,抱飞蛾扑火之心相爱的决心嘛!

  虽是BG文,还是有兴趣往下一睹究竟,接着来~~

  从第一章时我就以为“郎有情妾有意”加上点lolita情结神马的这对儿就算成了吧。然后我就批评自己了:看了那么些书了,我怎能还是如此幼稚!!怎么会认为一本书三分之一的地方就成就了一对神仙眷侣。果然,第二章果然插入了男二,两人竟然各自冷漠远离。男主更是拱手相让。。。

  。

  。

  。

  未完那。。。

  《惜年》读后感(七):诗酒趁年华

  《惜年》在翻到最后一页,合上书的那一刻,其实心中都满是愉悦的。倒不似之前许多八点档结局时那般热闹和喧嚣,连同这喜悦也如开春时一杯清茗,郁郁的香气散尽,却反而觉得更加美好起来。

  诚如包装塑封上的那张绯色贴纸所言,这并非是个一见钟情的故事。

  潘希年与费诺两人年龄相差一轮,本无太多交集,她是他恩师的女儿,他是她父亲最得意的门生。他与她最早的记忆,不过就是那一支舞。当时唱机里是放着谁的歌,在座的还有哪些宾客,彼此早已通通忘却——甚至如果没有之后的种种变故,这一支舞也将缓缓地落到心中,化作尘埃,再也寻找不得。

  可谁料世事如棋,一场船难令潘希年双亲尽失,费诺成了他唯一至亲,也变成了世间仅有的牵挂和依靠。这不是相依为命的关系,更大的程度上只是费诺单方面的照顾,而希年也只好依赖着他。不知从何时开始,两人的关系开始暧昧起来,父女还是兄妹,亦或者是恋人?费诺不说,希年不讲,只是任由各自苦苦地挣扎。

  费诺当然是知道的。最早见到希年的时候,她不过才八岁。诚如大多在优渥而健全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女孩一样,希年活泼开朗、知书达理,给他留下了相当好的印象。而正是因为这样的印象如此深刻,再次见到船难后的希年,那无神而绝望眼眸深深震慑了他。不论是否是故人所托,“让希年好起来”成了他最想做的事,为达这个目的,他愿意牺牲一切。

  十二年的岁月,能改变一个女孩多少。最初的时候,她还以为这依旧是那个个头堪堪到自己腰线的女孩,可相处得越久,他便越来越怀疑这样的结论。终于那一次,自己胃病倒在家里,希年疯了一样挨家挨户地敲门去帮他找人叫救护车,脚上踏到碎片,深深浅浅的口子上都是血。他都见到了,只是他没有说。

  大概就是在那一刻吧?“爱”这个字忽然就从脑海里迸发出来,他拼命地想制止住自己这在他看来羞耻的想法,因为她觉得两人根本没有可能,希年也并不会真的喜欢他这样一个老男人——这时的希年尚不知真相,只是在一片毫无止境的暗光里,为自己的无能啜泣于瑟瑟的寒风中。

  费诺就是这样的人,永远不说。他到底大了希年几乎十二岁,朝夕相处的这个女孩有怎样的想法,他又怎会不知道?可想到希年的父母也是一对年龄相差较大的恋人,其中受过多少苦,他自然不想让希年再受一次。这个女孩已是如此命运多舛,理应有更好的生活在等着她。加上费诺此时依旧存在的不自信,他将希年推给了云来。

  他认为自己做了一件正确的事,而希年似乎也已经接受了这样的安排,但那支舞又改变了一切。

  无法背叛自己的心意。

  无法用“只要不会开始就不会结束”这样的理由搪塞自己。

  他爱她,她也一样。为什么要分开?仅仅是因为害怕世人的冷眼吗?还是更加害怕自己的坦诚?

  她早就不是那个孩子了,这个头上簪着山茶花的女孩,便是我今生所应追求的,共度一生的人。

  小说虽以第三人称叙述,可基本以希年为中心,对费诺的心理描写几乎不着点墨。可尽管如此——或者恰恰因为如此,费诺的迷人性格才会展露无遗。渥丹的小说里,往往配角要比主角来得出彩,但在《希年》之中,费诺以静制动,男主角的光芒充斥着全文,不耀眼,但却处处可循。

  渥丹的文字总有一种别样的魅力,看似平淡无奇的故事,在她笔下都能焕发出别样的生命力。《日以作夜》如此,《希年》也是如此。场景真实,同时又能散发出一种诗意般的美感,而留洋的生活也给作者笔下带来了些许异国情调,令人眼前一亮。

  期待下一本小说,也祝《希年》大卖。

  《惜年》读后感(八):一个有关仰慕的故事

  首先我想说封面真的太美了,拿到手里后感觉书的厚度,纸张的质感都刚刚好,读这样的书是一次很舒服的体验。那些精心引用的美丽的诗句,还有每章节的题目,都体现出这是一本很用心的书。

  从内容上,如果你曾经默默地仰慕过一个人,或者曾经对某个人求而不得,那么《惜年》并不是一个愉快的故事,虽然它有一个童话般的结局。书中太多的片段和细节精确地描绘着希年对费诺小心翼翼而近似卑微的仰望,希年从开始时那个一无所有的懦弱小女孩成长为一个成熟美好的姑娘,但是对费诺的仰视,她一点都没有成长。在我看来,费教授并不是用来爱的,他太完美,像无法逾越的阴影,挡住了外界的风雨和伤害,也挡住了希年眼中再看到别人的可能。“她害怕让他失望”,这一句话就反映出这两个人在感情上的不对等地位,他一次次让她失望,但是她最害怕让费诺失望。我总觉得一个人陷入这样绝望的感情,难免会变得尖酸刻薄起来,可是希年的美好就在于她一直都没有让自己变成一个令人可以施舍同情的人,她也没有把残忍发泄到对她怀有同样仰慕的云来身上,也正因为是这样的希年,她与费诺才可能有最后的圆满结局。所以说虽然作者写出了一个完美到无可挑剔的男主角,我还是更爱这个内心坚定姑娘。

  当巴塞罗那这个地点出现时,我就知道这个故事不可能有灰暗的结局,这个热情迷人的城市,连神神叨叨的伍迪艾伦都在这里变得浪漫了起来,又有什么故事在这里能继续晦涩下去,何况还有接下来传奇的赭城,费诺怎么可能在这里继续拒绝和伪装下去。一直隐忍压抑的感情线,在这里终于爆发出来,也显得如此合情合理。

  关于云来,希年对费诺是求不得,云来对希年也同样是求不得,但费诺对希年有着一份舍不得,而希年对云来并没有这样的感情,所以注定云来是失败者。但云来的热情和勇气也为这个多少显得压抑的故事注入了一点鲜亮的色彩,那种生机勃勃的爱与失败,可能更能引起共鸣。

  最后,感谢渥丹小姐为我们带来这样一段始于传奇,终于传奇的故事。

  /删除/我爱永远35岁的江教授和他美艳的日本媳妇!江教授快回家给你媳妇做饭!/删除/

  《惜年》读后感(九):在云端

  在云端(《惜年》书评)

  书买来好久,却直到今天才有闲暇翻开。这种因为太期待反而不敢轻易阅读的心情,不知道算不算拖延症的一种……

  渥丹的文字驾驭能力是无需担忧的,她可以编织出一张精巧的网,让人沿着那泛着银色光芒的脉络,随着她的叙述,一点一点沉溺其中,兜兜转转还要重温数遍。

  太阳底下无新事,男欢女爱无非就那么回事,可是无论经过多少文字的演绎,经过多少银幕上的渲染,它来的时候仍然会让人体会甘苦交加的滋味。几乎没有人可以在爱情中只品尝到欢乐,而沾染不到泪水,也不管是有多少理智(如费诺),最终也仍然会向爱情俯首称臣。

  潘希年,费诺,一个勇敢地追逐,一个克制地退让,追逐的那个以为自己是单恋痴绵,退让的那个却不是因为不爱,而是因为太爱,所以舍不得她受一点外界言论的委屈,舍不得她在别人异样的目光里黯淡。

  费诺的担心是理智的、客观的、充满了责任感的,他从不放纵自己的感情,即使他知道只要他伸出手,那少女就会飞蛾扑火,可他要把全部的尊重都给她,让她作为一个独立的受尊重的个体存在,要让她在世俗的眼光中皎洁如月。

  他以为这样她会幸福。即使这样做,他自己会永远孤独。

  可是,在潘希年心里,最重要的并非别人的眼光,她要的只有他。

  认清这一点后,费诺给了潘希年真正的幸福,他也得到了幸福。宿命如轮转,当费诺专注地为制作一架秋千而努力时,希年眼中看到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爱人,还有命运相似的父母。她和费诺的圆满,是希年父母的爱情的一个延续,也是他们早逝的一个弥补,她即将出生的孩子则是生生不息的希望。

  其实,费诺之前的顾虑,有一个很尖锐的对照,就是他的父亲。

  费诺怕的无非是希年被人看不起,怕希年因为别人的眼光而不快乐,而费诺的父亲正是个为了别人的眼光、自己的面子,可以不要妻子不要儿子的异常固执的老头。结果如何?他的家里简直比潘家那个长久无人居住的房子更阴冷,因为这里没有温情的回忆。

  谢天谢地,最后费诺还能回过神来抓住希年,而不是跟他父亲异路同途。

  还有云来,一个十分讨人喜欢的男孩,他那么好,好到让人惋惜希年不能属于他。这也是爱情的残忍,不是他不够好,只是因为她不爱。不过云来一点都不让人担心,他这样好的男孩子,纵是受了些伤害,总也会再有一个更好的人来爱他,与他执手偕老共看云起云灭。

  最后要说的是,能在言情文里看到江教授路过,真是有种发现复活节彩蛋般的喜悦。期待《歧路》也能够出版。

  《惜年》读后感(十):愿天下有不散的筵席

  #“虔诚”尽阅第一回

  从我翻开扉页的那一刻起,一些念头就不断地冒出来,诸如“脉脉只提到江先生会出场,原来连何彩和黄达衡这两位老朋友也来了啊”、“江先生那群人闪闪登场的时候就是止不住地嘴角上扬心情好啊”此类的。当然尤其看到费诺的那封来信之后,更是在想“脉脉哟,你怕是忍不住了要分享你出行的快乐经历了,我连看着费教授的信都会忍不住在想你的表情”,当然我的意思在于,写到最后这一段,真的是相当精彩,绝对是没有去过的人写不出来的经历和感受,不论是神情放松的费教授,抑或是沉醉其中尚不能自拔的希年,更或是胡安娜何塞的豪爽热情,都是非身临其境而不能体会的,笔下流出的那些难以抑制的激荡感情也把我带入沸腾着的巴塞罗那了。我几次萌生的想去学绘画和旅行的念头都是在看了脉脉的文章之后,想去旅行,想亲身体验一下风景和人情;想学绘画,想亲手描绘出字里行间的景致。这样的念头至今都不曾停歇和磨灭。

  还有不得不说的是我当时的心情,用一个词概括就是心如擂鼓。

  真的是,在我捧着惜年的时候,不只一次这样体会着,尤其在笼罩着霞光,散发着奇光异彩的赭城的那个夜晚。外国的地名人名一向是我头疼的地方,可我记得巴塞罗那,记得塞维利亚,记得阿兰布拉,还有胡安娜何塞,都太可爱了。说起何塞,我还会想起云来。云来在我的认识里一直不是一个男配,而是希年无法再自欺的一面镜子,从镜子里映照出的是她心里的费诺,一直都是。云来就好比生活中最平常的男孩子,他也许会陪你一程,最后释怀。

  费诺和希年在我的心里是真实的,他们并不飘渺,与日以相比,我觉得两个故事都很打动人,但是那感觉不一样。我是泪点高笑点低的俗不可耐的人,日以让我看到的是穆岚的蜕变和成长,我为之感动,为她最终与攸同携手相笑而释怀;惜年更多地不是让我觉得伤怀,而是慢慢看着他们,相信他们,最后会幸福相伴一生。看到最后我真的就是一直都没有停止微笑呢!所以,在我看来尾声真是写得太~美了。

  再说与剧情无关的一些小小小小的感觉,那就是,其一:每次我看见括号出现都会忍不住微笑啊,详情请见希年牙疼那段(一半是给自己吓的),哎哟真是太可爱了(你懂我说的是谁哦-。-);其二:赭城那么美,其实也是在看到在赭城街头的那一段想到的,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和爱人一起去的!(其实原话不是想这样说,但想了半天不知如何措辞,脉脉你当作祝福来看吧><)其三:我觉得故事很流畅,水到渠成的感觉,一点点都不滞涩。所以我更相信这是脉脉在心里酝酿了很久很自然流露在笔下的感情了。嘻嘻,我喜欢听你说故事,所以如果有机会而脉脉你又乐此不疲的话,我愿意等着你哟!

  #“补漏”翻阅第二回

  容我再罗嗦一下,昨天翻完了一遍之后,觉得不能罢手又把几个片段再看了一下,果然还是有遗漏的:一是我错将赭城当成某个城市的名字了,后来看好像不是这样,那个甜蜜肆无忌惮的街头应当是在白城的,也就是塞维利亚(吧);二是在庆典(The Ceremony)一章的最后被我遗漏的云来的动作细节和情感。大概是费教授和希年的羁绊太深或是气场难以让别人插足,我就很自觉地把云来炮灰掉了(= =),现在再看他,还是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好的人,但是总觉得云来的轮廓感还是很淡(或者说这是我自己的问题?)。云来后来的释怀只一提,我想意思应该不在于加深这个人物的轮廓而是丰满费教授这个可爱的家伙吧,“有点……不,非常嫉妒”这句话是多么可爱真实哟!

  #“重温”慢翻第N回

  第二遍翻阅的时候,果然还是太草率了,那个肆无忌惮的甜蜜夜是小白城。白城则是赛维利亚,取名源于当地建筑。

  再次慢翻第三遍第四遍更多遍的时候,大多时间是在回味这个故事,而我也更愿意从舞会这一章开始回味,那几乎是书的一半了。我觉得这一部分原因是我已经知道了情节。另一部分原因是,从舞会开始,我觉得书都能够读起来,很流畅,也有些抑扬顿挫,所以很能打动我,使我愿意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看下去。

  看第一遍的时候我是真的带着对自己喜欢的作者的一种崇拜心情近乎虔诚的看下去的,看前半部分的进度很慢很慢,看脉脉如何把这个姑娘带到我的眼前。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脉脉在尝试新的东西,而作为读者的我在渐渐适应,于是使得我的阅读进度是较为缓慢的。

  脉脉曾说盲人女孩的心态她不敢写多,怕写不好。我现在才体味出来要写好确实不容易。现在来找端倪大概就是前半段的滞涩感?但是我很喜欢脉脉笔下的女主角,我真心敬佩和喜欢这样的女性,并且也希望能够变成这样的女子。

  我喜欢脉脉是因为看她的文章,总会有纷繁的体验,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我不知道这一些感受与作者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是否相同,但是每个人大概都有自己的理解,也会在某种程度上产生共鸣,这就足够了。

  关于西班牙旅行的那一部分,不管是情节或者人物都是成熟的,这就是她的魅力所在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惜年经典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