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的读后感10篇

2018-02-20 21:3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的读后感10篇

  《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是一本由玛格丽特・杜拉斯著作,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00,页数:21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读后感(一):也许有来生,我只为你而来

  很复杂的心情看完这本书,之所以会看这本书,大概是受安妮的影响.在安妮的书中曾无数次提到杜拉斯这个名字,于是之于好奇,去找了本杜拉斯的书,叫《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受到的冲击不比安妮的小,也许因为爱情,也许因为人生,我无法抗拒她的诱惑

  喜欢她简短的叙述,语句简练,意寓深远。看惯了中国式啰嗦且累赘的长句,杜拉斯的语言叙述显得那么精巧。

  喜欢她描述爱情时的那种痛心绝望距离不再产生美,而是一种无望的悲哀

  喜欢她把一种畸形爱恋写得像诗一样美,女孩与小哥的隐秘爱恋,是众多爱情中的一种,比起女孩与中国情人之间那种之间炽热、无望的爱情,他们的不伦之恋更显得深沉而久远!

  性爱在哭泣与绝望中不断的进行,爱情是他们生命的全部。中国男人说:“我这辈子,除了对你的爱,什么也不会发生。”

  我为你而来,我为你而存在,这个世界你就是全部!我们可以说这只是故事,只是小说,但我们不能否认,在我们的心里,是相信,世界上,在芸芸众生中,存在着这样深刻而绝望的爱情。

  没有看过的她的《情人》,而这一本书是《情人》续写,依然是自传体式的小说,里面的真实性又有多少,我不知道,但我们没必要去追究这些无所谓的不是问题的问题,不是吗?我们只要记住,有一个叫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女人,给我们的大脑作了一次清洗,爱情虽然不完美,亦不可能完美,但生活依然在进行!

  也许有来生,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我会不顾一切的去追寻你,不放过的一踪一迹,也许你无处遁逃,因为我不允许!

  也许有来生,我只为你而来!

  《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读后感(二):再见情人

  初见玛格丽特.杜拉斯是由于电影

  荧幕上的法国女孩,一顶男式礼帽,简洁的真丝衣裙。还有梁家辉扮演的中国男子,搭讪时,他的手指微微颤抖。最影响深刻的是法国女孩和她朋友有关中国情人的对话

  “是鸦片让他变得软弱无力?”

  “不。是财富。”

  尔后,才知道这部影片改编自杜拉斯的自转体小说《情人》。

  据说,杜拉斯的最后一个情人——小她39岁的扬.安德烈亚初次拜望杜拉斯时,撑着一把中国大伞,修长身材很像那个在她心里埋藏了半个世纪的中国情人。1984年,70岁的杜拉斯写成了这部小说。小说得了法国龚古尔文学奖,成为法国当代十大最佳小说之一。

  最早进入中国的版本是由王乾道老先生翻译的。这部作品对于杜拉斯是最为不同的。并非因为《情人》为她赢得了巨大荣誉,让她在法国,在整个世界文坛无可争议确定自己位置。对这部作品中所描写的那段时光的迷恋。这位中国情人,中国北方城市抚顺的富商之子李云泰,还有他带来的细致缠绵的爱情,那时已决定了杜拉斯的一生。正如小说出版热罗姆。兰东所说“这是玛格丽特.杜拉斯和作为她全部作品的源泉的那种东西之间的爱的历史。”

  1990年5月,杜拉斯得到了这位中国情人去世的消息。她还记得那个中国人曾在到达巴黎以后打电话给她。

  “那声音一说话,她就听出来是谁了。”

  “他爱她至死不渝。”

  一年后,她撰写了《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杜拉斯在这本书的前言里写道,“我带着疯狂般的创作乐趣撰写此书。在这部小说中我徜徉了一年,沉湎在中国人和女孩相爱的那一年里。”那一年,76岁的杜拉斯,不复当年的美丽,只剩一张被岁月酒精摧毁的脸。

  在这部书中,女孩和中国人之间的爱情更显得痛苦温情。杜拉斯几乎没再动用她跳跃性的思维,在爱情的时间里不住地诉说。女孩不再孤独地诉说,而是与她的情人微笑着忧伤交流。同一个爱情故事,由杜拉斯的两次演绎,俱备了不同的内容情感。又如杜拉斯自己所言:“在这一年里,我仿佛回到了从前,回到了乘坐永隆的轮渡横渡湄公河的时代。”较之六年前,杜拉斯进一步的感受了岁月的摧残,西贡的爱情或是痛苦都逐渐归于平静。中国情人逝去,犹如小说中女孩和中国人所交谈的那样。

  “有一天,我们都死了。”

  “是的。爱情会随着尸体装入棺殓。”

  女孩曾对着中国人说,“再后来,又有一天,很久以后,很久很久以后,我们会把这段经历写下来。”很多年以后,杜拉斯有了《情人》,又有一天,六年以后,杜拉斯写写了这段经历——《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读《情人》的时候,总能清晰认识到,这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但在读《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时,我坚持相信里面的每一个字眼都是真实存在过的。

  此时的杜拉斯,已有数部著名作品被搬上荧幕。她成就电影的同时,也被电影改变。她的文字变得更画面感,更具镜头表现力。从某种意义上讲,那些电影成就了这部小说更简洁却更深邃的语言。大段的心理描述被语言神情的表现所代替,仿佛一道悠悠小巷,巷口的一切尽收眼底,但望不到的巷尾留有足够的可能让读者感受。少了几分愤怒和尖锐的言语风格,依旧犀利的直刺人心,但却更易懂和真实,有着返朴归真的魅力

  本书的译者在译后记里评价这部作品,认为这部作品的艺术成就远高于《情人》。不可否认,杜拉斯六年的写作,使她的文笔更具大师风采。但在我个人看来,这部作品较之《情人》,是她更真实的回顾。一个已不再愤怒,看尽云卷云舒的杜拉斯,怀着悲悯心情平和的回顾,从而,更具魅力。

  正如杜拉斯曾经写道的,有一天有一个男人会对她说“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读后感(三):我也曾经爱你爱得像个疯子

  我总是在脑子构想那个瘦弱的中国情人应该长什么样儿呢?我对他唯一的感受是他太软弱了,仿佛一阵风都可以把他吹倒一样的脆弱。相比他,我在爱情里真是勇敢可怕,我总是无所畏惧,算得上痴狂,我这种对爱情的癫狂在现实里会让人们害怕,令他们逃离。现实里我敏感又脆弱,可在爱情里,我是义无反顾,就像我希望的那样。也许只有在爱情里,我认可自己,崇拜自己。

  我曾经的美国情人就像书中的中国情人一样,他们都是没有办法抛弃金钱和其他一切的人,他们最后都会忍痛割弃爱情,他们真懦弱,也真符合这个世界。而我,就像杜拉斯本人一样,像个疯子,而且也永远是个疯子。

  我爱你,爱得像个疯子。一直以来,我都爱你爱得像个疯子一样。事实上,我也希望可以一直爱你爱得像个疯子。

  我为了爱而什么也不要,我宁可失掉全世界,也不要失去爱情。

  我不是疯了吗?

  其实,你并不知道,我最向往,正是疯子般的爱情。

  《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读后感(四):法国银~~中国银~~

  这个备受争议的作家,这部广受关注的作品~~~好难得我居然有这个耐心将她看完,实在是对于他们复杂关于爱情定义费解~~~乱伦?娈童?亲情?爱情?蕾丝边?飘飘?一群如同美剧“橘子郡”中乱得无以复加关系,只是发生的地方在那遥远的西贡~~~是啊,西贡~~~某人说他下个月会去,不知道他是不是爱极了杜拉斯的缘故,因为从未听他提及过。记得曾说过喜欢李碧华,but,我却不太了解她,也不太喜欢她~~~这个柔弱的中国情人喜欢上了未成年早熟的法国女孩,两个从内到外的互相拥有了,但是苦于无法厮守到老。于是,一边给钱,一边逃离~~~ms老套的情节,然而,这种逻辑却从来不分国度的上演着ing……

  《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读后感(五):爱不是一切

  说实话第一次看《情人》的时候就不喜欢,但是它实在是太出名了,于是就找来看看,结果到现在,我的脑海里对于那本书只留下了一个画面:

  一间不大的公寓 关着灯

  床上坐着一个年轻的女孩 百叶窗旁有一个男子年轻的背影

  外面的世界 灯火通明

  除此之外,我再也想不起那本书的任何细节。在图书馆看到这个重写的版本时,忽然想起这个画面,于是就借了出来,于是第一次见到杜拉斯的样子。然而这本书再次让我感到失望,我不会说这本书写的不好,只是它不曾触动于我,也许是翻译的问题,不过如果没办法用法语重看这本书,我将不会再次拜读。

  爱不是一切,即使它显得如此不可或缺——送给书里的那个女孩,不管这个世界如何昏暗

  原文地址:http://blog.mdbchina.com/xiaoyu1985/post_1348735/

  《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读后感(六):唯其疼痛,才未能遗忘

  看杜拉斯的小说《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比起很多年前读过的那本《情人》来说,有很多的改动。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中白人对黄种人的种族歧视部分,有很多删减。 在即将分别的时刻,15岁的杜拉斯对30岁的情人李云泰说,他应该把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事情,原原本本的讲给将来的妻子听。 既说痛苦,也要说幸福。既说快乐,也要说失望。 李云泰问她,为什么要告诉他妻子?为什么要讲给她听,而不是别人听? 杜拉斯说,因为她有她的痛苦,能够理解这个故事。 李云泰:“如果并不感到痛苦呢?” “那么,这一切都将被遗忘。” 杜拉斯是残忍自私的,她深谙人性。 50多岁的时候,杜拉斯接到李云泰的电话。他说,他仍然爱着她,至死不渝。但杜拉斯并未动笔。 70岁的时候,在一次战胜疾病苏醒过来时,杜拉斯说,疾病让她回到了自己的15岁,见到了自己平生第一个情人——李云泰。于是她开始创作那本后来给她带来巨大声誉的小说:《情人》。 77岁时,她重写《情人》。就是我刚刚读完的这本《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起因是李云泰的去世。杜拉斯说,“我真没到他竟会死。他的身躯肌肤双手……怎么会死去。” 在这个世界上,彻底失去李云泰的痛苦,让她再一次执笔,再一次回忆。虽然这一回,那些一幕幕发生过的往事明显有了另外一个版本。很多地方都开始不同。甚至连李云泰的性格,都不再那么懦弱,发生了更完美的改变。 她显然是在痛苦之余,重新用温情脉脉记忆,去重塑了他。因为这份疼痛的来源,毕竟是深爱。 15岁的杜拉斯,已经知道了生活的艰难困窘,已识愁滋味。那时她竭力想掩盖事情的真相,想显得轻松不羁。虽然她那陷入债务的家庭,她不争气的哥哥,都需要李云泰的钱,杜拉斯仍旧希望自己满不在乎,可以凌驾于两个人的感情之上。 我喜欢同名电影里的结局。她终于登上了去往法国的邮轮,彻底离开了越南。船孤寂的驶行于茫茫大海中,在夜色中横渡印度洋。杜拉斯忽然听到肖邦的华尔兹舞曲传来。她忽然失声痛哭。 彼时,那个少女终于明白,自己其实是深爱着李云泰的。只要有爱,就有痛。而这痛里,因为纠缠着眷恋不舍,而令人绝望。 小说中,李云泰说,从此之后,我对于你来说,就已经算是死了。我现在对你,对于这个即将离开我的女人,已经没有了欲望,仿佛你已经死去了一千年。 两人终因各种客观原因而分开。一个远去异国,一个只能远远在某个角落,躲在车中默默相送。 那种时候,你会突然明白人生的孤寂。从此往事如星辰恋人如皎月,只能遥望。那种深入骨髓的孤独,就如同那个少女独自伫立在夜色里,在茫茫未知前途中。她从此之后,都再也见不到他的无边寂寥。 他们都很清醒。两个人喃喃对话时,已经知道彼此没有未来。甚至也知道,以后还会爱上别人,还会和别人有亲密的关系。 可是杜拉斯会那样写道:从此之后,他孤身一人,和他的妻子在他的那所蓝色房子里。 其实李云泰怎么可能是孤身一人。事实是他们都明白,他很快即将成婚。他都有妻子了,可是在杜拉斯看来,在没有她的地方,他就是孤身一人。 《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里面,杜拉斯几乎是不厌其烦的使用着“爱情”这两个字。虽然在同名电影里,当李云泰过来搭讪时,怎么看都像是一个轻浮子弟。虽然,他很会流泪,也很会海誓山盟。 是先有欲望,在情欲里产生了爱,还是先有爱意,而后愈加生出热望。很难说得清孰高孰下。然而杜拉斯和李云泰之间,确实是爱情,虽然这个女作家一生放纵不羁,爱了又爱。却仍旧会在七十几岁时,饱含深情写下她的爱与痛。而那满纸情人分离的创伤,清晰如昨,仍旧能够感动那些已经在尘世麻木了的心灵

  《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读后感(七):比黑夜更深的黑

  夜一点点坠落,我相信窗外仍然下着黑色的雨。

  读完《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本该是几个月前的事。在XX的办公室里,文字里溢出的绝望和设身处地的现实相互碰撞。

  我蜷缩在角落里,没有人注意到寒意如藤蔓植物般爬上我的脊梁。

  悄悄在笔记本上抄下,“因沉默而没说出口来的话语,……都已能让人明白,这便是爱情。”

  后来这本书被一个同事借走了,再也没记得还回来。

  在深圳我又找到了这本小书,终于在南京读完。

  怎么也不能将它跟《情人》联系在一起,虽然彼此拥有相同的渊源,却好像同母异父的两个孩子,各怀心事长大。

  我更爱这个标题长长的故事,那是一个老了的杜拉斯的语气,冗长甚至罗嗦。环境、背景都被印象化了,和越南的亚热带气候胶着在一起,被随手涂抹成模糊的底色。少女的鲜红和中国情人的藏青就那样凸显出来,比太阳更炽烈。

  人人都知道接下去会发生什么,却没有人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除非你也曾绝望至此——亲手掬一掊土堆上自己的坟墓。

  永远绕不开的欲望,是因为爱这始作俑者才愈发鲜活。雨水般的肌肤柔软地摩擦出火花,仅仅在一刹那照亮了他们没有指望的结局。而两个遗失了身份的男女,只有沉沦在感官人间中相互取暖。

  杜拉斯悲伤地注视着他们,注视着那个镜子里的自己。

  我看着他们所有人,仿佛正悲伤地坐在一旁。

  绝望以一种史诗的姿态永远定格了。女孩和中国情人的爱情,没有生离死别,没有年老后的“重逢”。绝望就是高潮,快感来临的瞬间听不见任何孤独的回响,幸福得如同濒临死亡。

  绝望是杜拉斯的主题,像莫扎特的《安魂曲》,暴风雨般宁静。

  让曾经绝望的我经历了如此这般的劫后余生,尽管与爱情无关。

  凌晨2点23分,湄公河的水从遥远又遥远处漫过了我的心尖。

  《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读后感(八):TIME LIMIT

  她用笔挑开自己的伤疤,新鲜的创面,慢慢涌出的腥甜的血液。绝望而坦白,冷静而淡定。这个杜拉斯的叙述。

  绝望。有时我也会绝望。在阴暗的固执的寂寞中,感觉对于一切都无能为力。如困兽一般,激烈的困惑之后。雾气氤氲的昏黄的湄公河,噪杂的码头。文弱优雅的中国阔少身上英国香烟的味道。绝望又奇怪的爱情,“发乎情,而止于礼”的近乎传奇的爱情。而同一个故事,杜拉斯写了两遍,《情人》,《华北情人》。

  我的头发软而细,自然卷的一大把,咖啡的颜色。这是我的十六岁的头发。而那时,我看这本书的时候,也是十五岁。那个法国女孩,有着红铜似的浓发,一大把。她十五岁。但十五岁的她与我不同。她属于西贡,属于印度支那,属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属于杜拉斯的记忆。那么我会属于什么呢?

  十五岁的夏天,我穿过一件乳白色的真丝衬衫,凉爽,薄薄的质感让人感到某种不安,也许勇敢或是不自知的人才会穿上后心安理得。那个没有名字面孔模糊的法国女孩走过码头时,穿一件真丝的连衣裙。她说那件衣衫她多年后还记得很清楚。

  也许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下或是某种心态下人的心是打开的,于是码头上、湄公河边中国阔少邂逅了那个法国女孩。潮湿昏暗的棚屋,夹杂着屋外清晰可闻的市井喧哗,透过板壁的一缕阳光。

  她总是那么冷静,旁观者的心态,看待曾经的或是说梦中的或是说记忆中的往事。就好似斑驳的梦,几十年前的深埋心底的刻骨铭心。她是在倾诉吗?她是想倾诉吗?

  “爱情”,太过泛滥的东西,已经腐败,让人恶心。人们总试图把握它并且解释它。其实不可以也没必要。它只是内心的一种感觉,抑或是闹钟的一次强烈的化学反应。杜拉斯从不写爱情,她很明智,她只写欲望。情欲,物欲,占有欲。都是些令人绝望的欲望。她写的情欲也许就是所谓“爱情”。任其泛滥,却并不肮脏。只是水到渠成,不能自已。

  一直以为时间是一个有向的轴,安静的向前无限延伸,谁也无法知道它的终点和起点。无法后退。我们处在无限时间的任何一点。但物理老师讲事件时标量,没有方向。错了错了,都错了,也许根本就不存在时间,只是人们造出了那么多企图计量和停留时间的工具。

  时光倒流。于是通过某种形式他们绝望的爱情又得以重现,他们永远停留在那花样的年华,不曾老去。随着书页的开开合合,他们一次又一次的相逢,一次又一次的相恋,一次又一次的分离,一次又一次的绝望。

  金黄色皮肤。英俊有些瘦弱的中国男人。杜拉斯笔下的男人就是那样瘦削、脆弱、喜欢哭泣。《乌发碧眼》中孤独、苍白、神经质的为莫名理由忧伤的男人。《情》、《华》中的中国纨绔子弟。或许杜拉斯的母性,爱孩子气的男人。

  不正常的恋情。在一个27岁的中国男人和一个15岁的法国少女之间。《情》、《华》的重叠,让人感到某种的不确定。杜拉斯用冷静的笔触描写他们的心态,像局外人。也许经历太多的沧桑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她把人物挖掘到绝望。

  女孩走出单身公寓的门,身后绝望如困兽的呐喊。

  多年前,昏黄神秘的湄公河,黑色的轿车,蜂蜜和茶叶的气味。时间安静向前。多年后,来自和法国女孩的情人一样国度的我再次翻开书页,于是他们便因此而永恒。

  《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读后感(九):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

  “我已经老了,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相信所有人都熟悉王道乾先生译的《情人》这段开头。而比起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来, 我更喜欢她的《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

  《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是杜拉斯78岁时闻讯她“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的噩耗后,把《情人》里中国人和女孩的故事重新改写,情感更加的充沛。

  年迈的杜拉斯,用她枯萎的嘴唇娓娓道来那些破碎性感的句子,那些旧日的回忆。是她此生的,爱的灰烬。

  不想看。不愿听。不敢想。闭上眼睛。捂住耳朵。 用拒绝的姿态接纳一切,用绝望代替一切新生。打开这本书你会嗅到湄公河河水的气味,欲望的气味,贫穷的气味,季风的气味,还有,爱情的气味。

  在湄公河的渡船上,一个孤僻贫穷的白人女孩,一个懦弱富有的中国男子,他们相遇了。这是一个爱情故事,这是一场令人炫目的爱情。可是他们在盲目的激情中忘记了,他和她,他们原本就没有未来。故事的最后,他们遵循彼此的命运,中国人和他的未婚妻结婚,而女孩回到了法国。很多很多年后女孩意外接到了他的电话,他说他终生不可能停止爱她,至死不渝。而他在电话里,只听见她遥远的哭声。

  他们的爱情,最终还是遗落了。

  最喜欢书里的一段对话:“有一天我们会遇见别的人,我们会爱上别的人,我们会和别的人说我们的故事,等我们死了,棺材里就葬着爱情和尸体,棺材外堆着书,不可能不是这样。”

  是的,不可能不是这样。最终杜拉斯用她如同电影蒙太奇手法一样的简洁文字将所有往昔一一重现。每一本书里,那个倔强的小姑娘,都是她自己。“一切都已耗尽”,杜拉斯这样说着,也是这样做着。她用她的家人,她的青春,她的爱情,她的生命来创造书和电影,如同烟火,倾其所有绽放,点亮文学界的夜空,无怨无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