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萨尔瓦多》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萨尔瓦多》经典影评集

2022-04-05 03:00:5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萨尔瓦多》经典影评集

  《萨尔瓦多》是一部由奥利佛·斯通执导,詹姆斯·伍兹 / 詹姆斯·贝鲁什 / 约翰·萨维奇主演的一部传记 / 剧情 / 惊悚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萨尔瓦多》影评(一):打仗就是不好,拿革命当旗子打仗更不好

  现实,现实,现实,现实总是揭了伤疤给人看。

  当初里根的这种害怕红旗插遍美洲的固执,居然到了无视美利坚人民生命的地步。于是你看到政治的残酷,不在于每一次革命流血,而是流血之后的微不足道。有时候,他们所标榜的这种自由民主,早就不是当年马丁路德金所作的梦,变成了对政客的单向服务。

  斯通是这样的一个矛盾体,就像在许多其他的作品里一样,好像他便是理查得,看着玛丽娅被移民局恶狠狠地带走,然后他花一辈子的时间都找她不回。

  《萨尔瓦多》影评(二):经典励志片之《萨尔瓦多》:直面惨淡战争人生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以为民主是好事

  而且将来也一直会这样认为

  也有人觉得独立自由天经地义的无可厚非

  的确许多国家揭竿而起

  于是革命和战争就是必然的产物

  在战地记者面前那些“倒胃口”的尸体

  就是见证残酷的真相

  而在那些屠杀者和游击队人面前

  那就是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即使是一个孩子

  孩子,很多孩子

  在他们羽翼尚未丰满的时候

  就已经过往

  毫无价值

  只是让那些喜好为民作主和自私的屠夫满足欲望

  于是这个世界

  直到现在乃至将来

  仍然会有无辜的生命为“民主”

  为“自由”毫无征兆的惶恐而不安

  所以此片绝对会雋永流长

  对于现如今的利比亚

  对于现如今的泰国

  对于现如今的西方和东方

  我们要做那些敢于直面真相的人们

  消除暴力

  哪怕所谓的正义也会左右你的思想

  也要不屈不挠

  虽然男主角最后没有保护好他爱的女人

  就像开始时没有能力支持自己的婚姻

  但是他坚持了他的意义

  即使很苦涩

  《萨尔瓦多》影评(三):伟大的镜头掌控力

  1、有那么几种题材的电影我不喜欢。夺宝探险题材、魔幻题材、同性恋题材、政治题材。其中政治题材是最不喜欢的。

  2、所以奥利弗.斯通这位政治片达人的片子记忆里至今我一部不曾看过,今天看了《萨尔瓦多》,感觉还可以。

  3、影片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镜头的运用简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个片儿有着太多的混乱、混战场景,我觉得这类场景的拍摄有着相当高的难度系数。它不同于大场面,可以用CG,可以用航拍,这类民众混乱场景要做到既要保证故事主角的主画面描绘,又要兼顾庞杂的群众演员及混乱的场景,要有非常好的层次感。这部《萨尔瓦多》就是这类场景摄影的教科书。摄影的节奏感十足、层层递进、远近景切换流畅,毫无任何混乱的感觉。奥利弗.斯通实在是功力非凡,摄影师也是让人叹服有加。

  4、詹姆斯.伍兹表现的非常棒,塑造的人物真实可信,让人赞叹。(看了他的几部片子,忽然感觉他的气质和约翰.特拉沃塔有类似的地方,痞气十足!)

  5、强奸的桥段虽只短短几分钟,但依然非常的震撼,令人扼腕叹息。

  6、战地记者真不是人干的差事,太危险了。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让人钦佩。

  《萨尔瓦多》影评(四):最好的战争电影之一

  有人说这是最好的战争电影,我复议,不过保守点,加个之一吧。

  战争片贵在真实,不过真实并不是血肉横飞炸弹乱轰的那种(我靠这方面Oliver Stone也拍得超好),也不是石头自己的《生于七月四日》里的那种(当然我从来不把《生于七月四日》和《天与地》算作战争片)。《萨尔瓦多》里对战争之残酷的表现方式并非一味的说身处漩涡中的普通百姓如何痛苦,而是表现了他们的坚强,他们还在生活,对于混乱的居室,对于同胞的死,他们已经能够坦然面对但是绝对不是麻木,又可怜,又可敬。主人公也觉得他们比普通美国人活的真实多了,他在美国混的很惨淡,回到萨尔瓦多这个人家炼狱倒好像又得了新生一样。而恶人一方的形象也是相当的丰满,既不是脸谱化的杀人机器,也不是“做坏事都是因为寂寞”。他们有时候显得很和善,但明明是建立在傲慢与残忍之上,表面上对主角称兄道友,实际上根本不把他当人看,总是对他置若罔闻甚至拔枪相向,即使满足了贪欲也不可能收起獠牙。至于两个主人公,可敬的战地记者们,我只想说一句,真正有理想的人是多么的可爱啊!配角,龙套也都个个令人印象深刻,他们似乎每个都代表了一种人,并非无意义的出现,如此沉重的题材,居然给看得人眼花缭乱,毫不沉闷。

  顺便从这部电影还可以看出,石头关于媒体态度的变化,《萨尔瓦多》里大体还是正面歌颂的,《疯狂电台》大约两面兼具,再到《天生杀人狂》却是彻头彻尾的批判讽刺,倒不觉得石头对媒体绝望了,是爱之深,责之重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