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美德的动摇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美德的动摇读后感10篇

2018-02-24 21:1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美德的动摇读后感10篇

  《美德动摇》是一本由[日] 三岛由纪夫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13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德的动摇》读后感(一):情欲之轻与生活之重

  战后享誉世界文坛的日本作家中,能够与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这两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分庭抗礼的大概就是三岛由纪夫了。三岛由纪夫的军国主义意识形态我们并不认同,但只要读过他的小说,就不能不被其作品高超的叙事结构细致入微心理描写、优雅凝练的语言所打动。三岛完成于1957年的《美德的动摇》就是这样的一部小说,尽管篇幅不长,但对迷失在情欲中的人性的探究,耐人寻味

  小说主人公仓越节子出生在一个管教甚严、门第高尚家庭,然而却非常反感生活中清规戒律繁文缛节,天生地就热衷于感官性的东西。对于男性,她认为英俊年轻身体强健是最重要的,其他的可以忽略不计。正是在这种潜意识的引导下,婚后的节子不甘于寂寞,与婚前有过一面之交的帅气矫健的土屋鸳梦重温,频频幽会。她将自己丈夫怀上的第二个胎儿想象成是土屋的孩子,为了情人心甘情愿打掉了这个胎儿,享受着“默默为土屋付出巨大牺牲”带来的虚幻的心理快感。但是,随着接触的增多,在沉湎于肉欲盛宴的同时,她对土屋的无聊与贫乏越来越不满意。闺蜜与志子跟情人饭田反目成仇时双双暴露出的丑陋嘴脸,让她照见了自己与土屋的影子,敲响了警钟。此时,她真的怀上了土屋的孩子,她瞒着他去做流产手术,为了不留下后遗症,节子忍着巨痛做了无麻醉的手术。无比的疼痛之中,节子的意识分外清醒精神世界仿佛升华了。术后她就与土屋分道扬镳,但又忍不住给他写了封情意绵绵的信,最后又撕掉了……

  节子之所以沉溺于感官世界,其实是对从小受到的礼教约束的一种叛逆;也与结婚之后丈夫的平庸无能双方之间早早地没有了夫妻生活有关;更与她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形成的独特价值观密不可分。她认为,“无论多么邪恶用心,只要它局限于灵魂深处,仍属于美德的范畴。所以,现实中的行为无论形式多么温柔可爱纯真,都是属于不道德的”。节子的这种美德观可能惊世骇俗,但假如换成中国人的一句俗语——“满嘴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的男盗女娼”,就不难理解她为什么对那种表面的温良恭俭让不屑一顾了。然而,当她跃过雷池,与土屋共沐爱河,陶醉在肉欲之中时,情人身体传递给她的温柔、纯真以及那份自然爱的感觉,让她激动得瑟瑟发抖,也导致她关于情感价值观刹那间发生混乱

  小说用细腻的心理描写与恰到好处的景物烘托,将节子这种欲擒与故纵、观念与情感、肉欲与理性矛盾纠结抽丝剥茧、层次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与土屋初期约会时,见他喜欢听自己丈夫的故事,她反问土屋前任女友的事,当他正要说出第一任女友的名字时,她却一下子用手按住了他的嘴唇。土屋想安排下一次聚会时间,她不同意,打了一辆车扬长而去,却又忍不住透过后车窗凝望土屋呆立在马路中间的身影恋爱中的女人欲拒还迎的“作”的情态跃然纸上。郊外旅馆,在池塘鲤鱼的跳跃声中,节子品尝着与土屋偷情的欢愉,从他双臂环抱她呼吸出的气息中,她感受到了他那爱情的表示,而这种温柔的爱意却是她过去所鄙视的。节子第一次堕胎之后,按照与志子的授意,故意拒绝土屋的幽会要求,土屋却不管不顾,将节子拉倒宾馆房间,用雄性的力量与她粗暴交欢,她只能任其摆布,然而,“渐渐地,肉体的热度传到冰冷的指尖,节子苏醒了,高声叫了起来”,她情不自禁地又投入到肉欲的狂欢中。可是,回到家里,独自一人,节子才意识到自己欺骗了自己。理智与情欲就是这样的自相矛盾,剪不断,理还乱。

  促使节子与情人分手的,除了土屋日益显露的“绣花枕头一包草”的贫乏单调让她无法忍受,与志子跟饭田的翻脸又给她敲响了警钟,而智慧老人松本的一句点拨——“你从那个男人那里仅仅得到了爱的标志”,则让她幡然醒悟。这些,都让节子原本已有裂痕的美德观趋向崩溃。在忍着巨大的痛楚做完第二次堕胎手术后,当晚,节子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她被一头牛追赶着从一张桌子逃向另一张桌子。这头牛可以理解为男性社会的强权象征,节子在梦中的逃遁也可以诠释为她的美德观的崩塌与走投无路。在最后那封没有发出的信中,节子感叹:“尽管我是如此渴望着回到你的身边,但是那样的话将会彻底打乱周围的秩序,我们两人会给他人带来巨大的牺牲,我觉得幸福不能建立在给他人带来不幸基础上。”曾经那样蔑视传统追求情爱自由的节子最终选择回归传统的价值观,是不能承受的生活之重给予她的情欲之轻的沉甸甸的启示,既无奈,又真实

  (此系本人原创作品,未经授权或许可,不得转载,否则保留诉诸法律权利

  《美德的动摇》读后感(二):带着锁链的春梦

  《美德的动摇》有一个台湾版本,名字译作《美德的背叛》。就名字而言,我喜欢上海译文的“动摇”一词。背叛给我的感觉太过于生硬,像是将一个女人绑在了审判席上,世俗将背叛的标签贴在她的脸上,让人过于愤怒

  而我喜欢“动摇”一词的另一个原因是小说的主人公节子的婚外情就是从动摇中开始,又在动摇中结束的,像是一次带着锁链的春梦。因为生长在家教森严的家庭,节子对于婚姻有着很强的道德感,就算自己已经不再爱着丈夫,但内心也不允许自己做出婚外情这种事。只可惜道德和欲望并不一定站在同一岸,当她发现自己爱上土屋的时候强大的道德感压迫她只能将土屋作为自己性幻想对象,因为做一次春梦不会受到道德的谴责。

  春梦毕竟是虚幻的,随着和土屋的接触越来越多,内心的道德开始滑坡,她动摇了,但心里还是有一个声音在说:可以拥抱,可以接吻,但不允许上床。但一个人做梦做的久了,就会分不清虚幻与现实,就像节子好多次都要等丈夫睡下自己才睡,怕自己突然蹦出土屋这个名字。尽管带着锁链,但节子最终还是越过了雷池,背叛了自己的丈夫。

  和《失乐园》、《春琴抄》、《再爱一次》……这些其他日本不伦恋不同的是,虽然节子迈出了背叛道德的第一步,但最终却又将迈出的脚收了回来,上面几部要么殉情要么勇敢地在一起,而《美德的动摇》更像是一次心理的博弈,可能是三岛由纪夫受法国心理小说的影响,虽然《美德的动摇》主线讲的是节子的婚外情,但更像是一次心理的动摇过程

  在这部小说里你会发现很多关于节子的心理描写,从她第一次做春梦开始内心就开始纠结,至到最后她的这种纠结任然没有答案,因为她虽然写了分手信,但在写完的那一刻又将它撕碎了,其实我们并不知道她内心的摆钟究竟是摆向了道德还是爱情。

  如果和其他的不论小说进行对比,《美德的动摇》有着更多的内心独白,整个小说的故事线按着节子的内心活动而推动,一种典型的心理小说的特征,这也是我觉得“动摇”一词要比“背叛”好的另一个原因,因为动摇不仅体现了节子的内心活动,同时这种动摇也是小说情节的推动动力

  我将整部小说比喻为一次带着锁链的春梦,而这个锁链节子至始至终都没有想要打碎,或者说害怕打碎,就算和土屋去旅行远离自己的家乡,节子还是谨小慎微时刻在意着自己带着的锁链。而至于春梦,其实节子不像是谈了一次婚外情,更像是一次春梦,因为她对土屋的好感来自于自己的想象,我甚至不觉得她有多爱土屋,尽管她一直强调自己离不开土屋,但是更像是不想梦醒罢了。

  《美德的动摇》读后感(三):道德的颠覆

  三岛由纪夫在《金阁寺》中曾经说过:我只要还有一点感情,就无法不期待获得对方的感情,不论是爱还是憎。或许这句话道出了人性的真谛吧,总在期待获取情感。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开始一段女性恋情吧。节子出身于管教甚严、门第高尚的家庭,她听从父母的安排嫁给了一个自己不感兴趣的男人,太过于寂寞的生活,让她主动寻求情感的寄托,哪怕是能够得到一点空想的快乐,于是她开始与土屋展开一场恋爱游戏,从跳舞到约会,从一起旅行到深陷其中,节子本想将恋爱当成一场游戏调剂自己的生活,最终却被情感摆布陷入痛苦,兜兜转转再转回平静的生活,却无论在肉体还是精神上,都与从前割裂如深渊,但是节子在这段感情中依然完成了一个蜕变作者塑造了一个生活平静无聊、内心充满幻象的女性形象,亦是自导自演高手,与土屋重逢之后的情感推进多是由她主导,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戏剧性的情感变化并陶醉其中。作者对于节子的刻画非常成功,以至于“动摇夫人”、“动摇闹剧”成为当时的流行词。

  应该说即使在这样一部颇有言情意味的小说中,也充满了如雕刻一般的三岛的特点,首先是文字精致深刻,在阅读每个段落文字的时候,都有一种愉悦之感,其次是对于人类心情感的准确拿捏,无论是节子每一次情感转折的细微变化,还是透过节子的眼睛看到的土屋的感情,抑或从松木或老妇人嘴中说出的教诲,都让人惊异于作者对于人类心理把握如此精准。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作者对于肉体感觉变化的描述,从最初对于肉体的关注,体会阳光从身体上滑过雕塑般的感觉,到与土屋共度一夜之后的裸体早餐时,她轻叹:我似乎可以不需要身体了。以及后来痛苦的情绪在身体上的影响,最终又回复体会雕像的感受。可以感受到三岛对于肉体在精神中作用看法

  作者对于美德的探讨同样值得玩味,土屋得到节子之后并没有抛弃她是一种道德的表现,节子放弃与土屋未出世的孩子也是一种道德的表现,节子最初秉持着对空想的事情采取宽容态度的看法,无论如何邪恶的用心,如果只停留在内心世界,仍属于美德的范畴,而在与情人去旅行的时候,她不禁在思考:到底是温柔、纯真、自然等明朗的感情是不道德的,还是感情的荒漠、空想的荒淫是不道德?作者在抛出了这样多关于道德的疑团之后,在书中经由松木的嘴表达了对于道德的看法,道德是人类自己制造的笼子逃避习惯,以至于让自己无处可逃。并且指向了作者最终想要表达的,对于人类所创造的道德与人天性中习惯的逃避。

  书中貌似以女人为载体写就一段不伦之恋,但是这段故事却打破了道德的界限,实则是对于伦理与道德的颠覆,是对于虚伪人性所造就的美德的拆穿,是对于生而为人所无法摆脱的习惯的抵抗,我们究竟是在用道德来束缚着自己,还是在用道德解放了自己?看罢节子的故事,我们都会找到全新的答案吧。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关于阅读这件小事

  《美德的动摇》读后感(四):一流的文学&有趣的“伪善”

  三岛由纪夫的文学是一流的文学:自然优美的文字自不必说,而且在阅读时,对于心里不时发出的感叹“真的假的?”、“真有这种事?”等等,觉得这些疑问的答案并不重要。

  1 伪善

  对于小说里的情节,大多数并不觉得意外、诡异,而只对其中那个“伪善”颇感兴趣。他两次论证了节子的“伪善”:

  “……之所以会失去踪影,或许是因为她忘记了与生俱来得心应手的伪善,对任何事情都太过于认真缘故吧。”

  “……藤井家是平和、明朗、有道德的一族,是做事有尺度、不为欲望所困的一族,甘于寂寞的心、不做亏心事的踏踏实实的作风,所有这些才是属于节子的。”

  “……只要生活在伪善之中,人们对美德这种东西才不会产生精神饥渴。我们最终所希望的,是对一切事物都不产生饥渴。”

  我以为作者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的:对事情太认真,就不是伪善;伪善就是对什么都一本正经而且有度,于是就不会对什么太较真。

  但我觉得作者在其他小说的诸多议论中,总也让我觉得偏执。在这个伪善的问题上也是一样。但仅就一个侧面来看,这“伪善”仍然很有见地。

  2 男人

  这个土屋是个高手,没什么好说的,愿意学的可以学学,不想吃亏的更得学学。

  3 获得他人的关注

  一个女人总也要获得男人的关注,尤其是她喜欢的男人的关注。

  其实女人总要他人的关注,无论男人还是女人的关注。最好是全世界都关注她。

  但是,最好的引起他人关注的方法,当然是积极活泼行动力、及时的表达自己。千万别是“我病了、我要死了、我生不如死、我痛苦、我头疼、不知道为什么我头疼、别碰我让我自己待一会就好了……我还不如干脆死了……”

  这样没人乐意关注你。

  《美德的动摇》读后感(五):二律背反的美德

  如果说川端康成的美,是《雪国》中雪地那纯净而清丽的白色,那么三岛由纪夫的美,便是《假面的自白》中透过圣女贞德图冥想骑士厮杀场面的暗沉血色。与同时期的作家川端等人的和谐美不同,三岛崇尚的冲突美在寻求事物对立面的过程中,将冲突简化为对立的词语,又将词语扩充为一个故事。这种冲突体现在本书中,便是主人公节子内心在美德和背德之间的动摇。

  究竟什么才是美德呢?已婚的节子对妇德的定义非常暧昧:“节子对流露于表面的行为保持着严格的态度,而对空想的世界则采取宽大的态度”。当邪恶只局限于灵魂深处,便仍属于美德的范畴,所以她渴望着精神的恋爱,并把年轻,苍白而结实的土屋作为精神恋爱的对象。而这种模糊的美德界限,使得节子在精神世界的放纵一点点渗透到了现实世界中。

  道德观念和生活秩序的崩坏使得节子深受折磨,感情的价值发生了混乱。如果灵魂深处的邪恶是美德的范畴,那么与邪恶的精神世界相对的,现实世界的温柔、可爱、纯真,便都成为了非道德。越是陷入与现实世界中土屋的温柔美好的恋爱,节子便越是陷入一种道德崩坏的愧疚和错乱中。被自己对美德的定义束缚,缠绕在自己的越界带来的对立中,“她必须把冷漠的盘算和荒唐的计划都看作美德,而把温柔、纯真自然等明朗的感情都看作不道德”。

  三岛的逆反性在详细描写节子的内心时显露无疑,他在此处留下许多二律背反的公式:美与丑,善与恶,温柔与冷漠,纯真与淫荡,青春与老朽,优雅与暴烈,诚实与伪善,和谐与毁灭……三岛没有在这部作品中露骨地描写死亡,而是选择使用主人公节子内心美德的动摇展现一种毁灭的倾向。

  沉浸于为难所带来的“良心的谴责”状态中的节子,又为自己建立的新的秩序。而在生活秩序逐渐变化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音符,随着新秩序的形成而消解,道德观念已经无法再对她产生影响。三岛在节子对美德的定义中安插了现实生活的对立面,现实中的温柔纯真可爱,究竟是众人眼中的美好与道德,还是与节子的美德——邪恶的灵魂相对立的不道德?节子在适应并缩减对立的差距时不断地将自己塑造为“牺牲者”,为孩子,为丈夫,为土屋。她将自己塑造为生活中的受害者,使得一切良心的谴责与道德的责难都在她承受的苦难前渐渐失去力量,她的牺牲越大,她的爱就越强烈。这种爱是可以冲破美德概念的枷锁的,而这种破坏的力量甚至比爱意本身还要强烈。在暴烈却无形的破坏后,节子反而进入了一种平静的状态。她的力量不再是为了糅合已经难以分辨的美德的对立面,而是为了用这经受痛苦换来的力量来面对内心中巨大化,妖魔化的与土屋分离的痛苦。

  之前我在评价《虚舟》的时候说,涩泽龙彦和三岛由纪夫的相似,在这里是将一切的词语近似于其对立面。在他人看来,这是词语之间的背叛。而放在人物的身上也是一样,节子也产生了一样的背叛感。而三岛所想塑造的,则是词语对立的模糊状态,并非背叛而是本质。而放在本书中,美德的对立便在此处进行了第一次模糊,节子曾经的美德标准在建立新秩序时承受的苦难面前变得无关紧要。而第二次模糊,则出现在节子与父亲谈起受到美德的谴责而自杀的人的时候,“她已经意识到伪善,并且爱着它,选择了它。伪善也有它的优点。只要生活在伪善之中,人们对道德这种东西才不会产生精神饥渴。我们最终希望的,是对一切事物都不产生饥渴……”节子在美德的动摇后选择了回归伪善,回归到对众人更好且更轻松的“道德”中去。这样,她既找回了自己的美德世界,又在苦难中获得了摆脱背德的力量。而伪善与美德的模糊,则既是文章最后的第二次模糊,又是美德一开始出现时的模糊。

  节子的美德,节子的背德,众人的美德,众人的背德,这样看来,美德与背德成为了难解难分的概念,究竟什么是美德什么是背德,已然模糊成一团黑影,不分彼此,并无界线。而节子所经历的,大概也只能用“美德的动摇”来概括了。

  《美德的动摇》读后感(六):背德的女人

  三岛由纪夫可以说是日本文学史上最伟大最神秘的作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曾这么评价过,三岛君的作品,乃由累累的重伤中这种冷酷的毒液,决不是希望人去啜饮它。《美德的动摇》也不例外,在故事中人们所熟知的道德伦理被摒弃,最本性的情爱欲望支配主人公的生命与命运,最终在一片虚妄之上开出“美丽”的花。

  本书的主人公节子夫人就是这朵“美丽”的花。出身于管教甚严、门第高尚的家庭,确实她也如人们的期盼所想,成为一名拥有良好教养的优雅女人,一个拥有美德的女人。可三岛由纪夫却在开篇就本质地点出了这种环境中成长起的女人,因为个性的压抑,反而更容易沉沦于官能的海洋,欲望是人的本性,在体内积攒无从宣泄,一旦撕开一条口子,那就不可遏制。 第一个撕开这条口子地男人就是节子的丈夫一郎,他给了节子爱的启蒙,让她知道了河对岸另一个世界的欢愉。可是,一郎却对情欲方面的兴趣寥寥。日本情色文学大师渡边淳一曾说过,因为生理构造的不同,注定男人快乐的顶点只能维系一瞬,可是女人的快乐却随着自身性意识的觉醒无时无刻不在涌动。所以,失去了快乐来源的节子生活中有了缺陷,而这种缺陷,她在另外一个同龄青年土屋身上得到了弥补。 一郎在节子的身上撕开了欲望的小口子,那土屋就是将口子越撕越大,把节子身体内碍于美德约束的欲望因子激发到极限。或许是因为那年夏天游戏般的一吻,又或是土屋瘦削结实又充满少年感的外在与气质符合自己的期望,节子就这么陷入背德的漩涡。一开始仅仅停留满足于通过幻想肉体接触来获得欢愉的阶段,在一次次幽会中,最后一道设防被跨越,从被动到主动,从拒绝到迎合,越走越远。 “美德使人变得那般孤独,而不道德反而使人像手足一样和睦相处”,背德之后的情欲满足让节子更加光彩照人,背德的愧疚让节子对丈夫和孩子更加包容与温柔,背德的秘密让她与好友志子找到了心照不宣的默契,可背德之后的良心作祟,抛却自尊过后的无可奈何,也让她患得患失,备受煎熬,她苦苦寻求老者的点拨,她迫切渴望亲人的谴责,却依旧理不清头绪,继续耽溺沉沦。人想要生存下去,需要抵抗欲望的阻碍与诱惑,一旦彻底卸下心防,听之任之,其结果,可想而知。 其实,男女之间的关系,咱们古代的诗人早就和三岛由纪夫看得一样透彻,“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最开始的刺激过后,男人开始感到无聊,三岛由纪夫说被节子这类女生爱上的男人,才称得上幸福,可如若这种幸福染上背德的色彩,终究会变成不幸。被抛弃的痛苦并不会随着节气子亲手撕掉写给土屋的表白信而终结,这个男人注定一辈子会成为她的心魔与梦魇。将一个情欲肆溢的出轨写得如此深邃古典,包括文中的几段男女肉体性爱描写,丝毫不让人觉得污秽,只让人也心驰神往,觉得美,我想除了将死亡都打上自己的美学观烙印的三岛由纪夫之外,没有几人能做到了,读他的文字,真是一种享受。 美德的动摇的过程,是节子被唤醒欲望的过程,也是节子一步步走向毁灭“本我”的过程,可是能浴火重生的只能是凤凰,怎么可能是一个深陷官能海洋中无法自拔的女人呢?

  《美德的动摇》读后感(七):彼岸花开,奈何情浅

  男人竟然会孤独到那种地步啊。女人的孤独可不一样。无论是多么孤独的老妇人,都会忘不了世俗与贪欲。女人无论多么孤独,都不会步入另一个世界,因为她不会放弃作为女人的存在。而在这一方面男人则不一样。任何男人,只要一离开高尚的精神境界,就会放弃自己的存在!

  ——三岛由纪夫《美德的动摇》

  ———————————————————

  《美德的动摇》有一个台湾版本,名字译作《美德的背叛》。就名字而言,我更喜欢上海译文的“动摇”一词。背叛给我的感觉太过于生硬,像是将一个女人绑在了审判席上,世俗将背叛的标签贴在她的脸上,让人过于愤怒;另一个更直接的原因是小说的主人公节子的婚外情就是从动摇中开始,又在动摇中结束的,像是一次带着锁链的春梦。她在最后一封长信中甚至直言:“现在,我就像是一辆快速行驶的汽车忽然急刹车,感到了巨大的动摇。”

  川端康成曾在一篇序言中这样评价三岛:“三岛君的作品,乃由累累的重伤中产生,这是种冷酷的毒液,决不是希望人去啜饮它的,它具有一种强度,但却好比是脆弱的人造花那样,虽然带着鲜花的活生生的姿态,却不允许人们去抚摸碰撞……”《美德的动摇》也不例外,在故事中人们所熟知的道德伦理被摒弃,最本性的情爱欲望支配主人公的生活与命运,最终在一片虚妄之上开出“美丽”的花。

  小说的主人公节子就是这朵“美丽”的花。出身于管教甚严、门第高尚的家庭,确实她也如人们期盼的那样,成为一名拥有良好教养的优雅女人,一个拥有美德的女人。可三岛却在开篇就一针见血地点出了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女人,因为个性的压抑,反而更容易沉沦于官能的海洋,欲望是人的本性,在体内积攒无从宣泄,一旦撕开一条口子,那就不可遏制。

  第一个撕开这条口子的男人就是节子的丈夫一郎,他给了节子爱的启蒙,让她知道了河对岸另一个世界的欢愉。可是,一郎却对情欲方面的兴趣寥寥。日本情色文学大师渡边淳一曾说过,因为生理构造的不同,注定男人快乐的顶点只能维系一瞬,可是女人的快乐却随着自身性意识的觉醒无时无刻不在涌动。所以,失去了快乐来源的节子生活中有了缺陷,而这种缺陷,她在另外一个同龄青年土屋身上得到了弥补。

  一郎在节子的身上撕开了欲望的小口子,那土屋就是将口子越撕越大,把节子身体内碍于美德约束的欲望因子激发到极限。或许是因为那年夏天游戏般的一吻,又或是土屋瘦削结实又充满少年感的外在与气质符合自己的期望,节子就这么陷入背德的漩涡。一开始仅仅停留在满足于通过幻想肉体接触来获得欢愉的阶段,在一次次幽会中,最后一道设防被跨越,从被动到主动,从拒绝到迎合,越走越远。

  “美德使人变得那般孤独,而不道德反而使人像手足一样和睦相处”,背德之后的情欲满足让节子更加光彩照人,背德的愧疚让节子对丈夫和孩子更加包容与温柔,背德的秘密让她与好友与志子找到了心照不宣的默契,可背德之后的良心作祟,抛却自尊过后的无可奈何,也让她患得患失,备受煎熬,她苦苦寻求老者的点拨,她迫切渴望亲人的谴责,却依旧理不清头绪,继续耽溺沉沦。人想要生存下去,需要抵抗欲望的阻碍与诱惑,一旦彻底卸下心防,听之任之,其结果,可想而知。

  其实,男女之间的关系,咱们古代的诗人早就和三岛看得一样透彻,“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最开始的刺激过后,男人开始感到无聊,三岛说被节子这类女人爱上的男人,才称得上幸福,可如若这种幸福染上背德的色彩,终究会变成不幸。被抛弃的痛苦并不会随着节子亲手撕掉写给土屋的表白信而终结,这个男人注定一辈子会成为她的心魔与梦魇。

  三岛的结案呈词是:“伪善又回到她身上,她爱它,并委身于它。伪善之中也有合理的地方。只要皈依伪善,那么,她会得到美德,她会不记得心中曾经有过渴望。但愿美德能抑止所有的饥渴。”他把道德看做伪善的一件透明外衣。

  但不管怎么说,将一个情欲肆溢的出轨写得如此深邃古典,包括文中的几段男女肉体性爱描写,丝毫不让人觉得污秽,只让人也心驰神往(大雾),觉得美不胜收,我想除了将死亡都打上自己的美学烙印的三岛由纪夫之外,没有几人能做到了,读他的文字,不能不说是一种享受。

  《美德的动摇》读后感(八):没有肉体的洁癖,唯有道德的洁癖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三岛由纪夫征召进入军队,入伍之前,罹患严重疾病,遣返回乡,他的原属部队在战斗中惨败,几乎全军覆没,他侥幸逃过一劫,此事却成了他一生的心病。他才华横溢,会骑马,会击剑,空手道黑段,他一生中尝试过许多种“美”,而死亡之美他一直未曾涉足,直到有一天,他召集自己的私人武装团体“盾会”,完成了剖腹,领略了死亡之美,也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三岛对“美”的追求几乎到了极致,或者说是走火入魔,从肉体改造到死亡玫瑰的绽放,他的每一次蜕变都可以在其小说中体现出来。

  1955年的时候,三岛由纪夫正值而立之年,也是从那时开始,他对美的憧憬犹如雨后的春笋,节节攀升。他去健身房疯狂的锻炼自己的身体,1955年处于三岛人生的中晚期,也是他的作品取得莫大成就的时期,《美德的动摇》完作于1957年,当时的他几乎已经成了“筋肉人”,他对自身“美”的改造,不仅仅是肉体上,在精神上更是推土重来,将内心世界的“美”由虚拟化转为实体化,呈现在笔下小说中的人物里。

  如果说渡边淳一笔下的婚外恋是水乳交融,颠鸾倒凤的,那么三岛由纪夫笔下的婚外恋则是清新优雅,欲罢不能的。三岛对人物的刻画,不会在“床上”着太多笔墨,他对女主人公节子的心理描写出神入化,他仿佛就是一位女性的化身,节子的一颦一簇,节子身体内无法被眼睛捕捉到的神经抽动,都被他观察的一清二楚。

  节子与丈夫房事不和睦,“七年之痒”形容他们的夫妻关系再合适不过了。节子对情人土屋的感情,披着一层欲望的外衣,这层外衣犹如纽带一般,将两人轻柔的捆绑在一起,当褪去这层外衣时,他们的纽带也会就此断裂。在文中,土屋与节子年龄相差较大,如果说土屋是小鲜肉的话,节子则是年老色衰的少妇,节子对土屋的感情,实质上也是她对重返青春的渴望,节子与丈夫初婚时,也是她风华正茂时,她将所有的青春都投入在了丈夫与孩子之间,她结婚前,世界是无穷大的,她结婚后,囿于厨房与卧室,她洁白的长腿不再引以为傲,也没有人再去欣赏了,丈夫每天晚上十点半回家倒头就睡,加剧了她对青春流逝的惋惜,她想找回年轻的记忆,于是她将欲望全都寄予在了土屋身上。不谙世事的年轻男子喜欢年长的女人,深谙世故的成熟男人喜欢年轻女子,土屋属于前者,对于土屋来说,节子不过是一位萍水相逢的炮友,他享受着与少妇偷情的快感,享受着早已被调教好的御姐带给他身体的慰藉,他用谎言去掩盖他的三心二意。当节子觉得“土屋的身体,仅仅是为了给节子带来欢愉而生的…..”,土屋或许觉得节子的身体,不过是他发泄欲望的工具,不用投入任何感情的工具。

  文中节子与孩子的接触才是全书的点睛之笔,幼儿向来都是单纯,天真的代名词,节子每次偷情完回到家中,孩子望向他时,真挚,纯洁无暇的眼神犹如一条条粗厚的麻绳鞭笞着她的内心,她感到对不起孩子,对不起丈夫,她想从孩子的眼神从感受到原谅,因为只有对这个世界充满希望的孩子的原谅,她才能救赎回日渐堕落的身体,她每天都挣扎在谎言与痛苦之间,直到她习以为常,“谎言一旦成为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就会像井水一样,源源不断的流出。”

  节子与青年偷情交媾时,他们在颠鸾倒凤时,踌躇不安的状态全都来自于他们道德的洁癖,身体不过是传播喜悦的介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