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荷马史诗(上下)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荷马史诗(上下)读后感10篇

2018-02-28 21:2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荷马史诗(上下)读后感10篇

  《荷马史诗(上下)》是一本由荷马著作,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1046图书,本书定价:40.00元,页数:2006-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荷马史诗(上下)》读后感(一):想看荷马史诗

  还没看这本声名大躁的书,当年也没看那部电影《特洛伊》,这次听外国文学老师吹的有一种一睹为快冲动

  都说了能产生史诗的原始时代历史条件不复存在,史诗的不可重复性加重了它的历史价值,而且它还为后世叙事性文学开创塑造了典范,成为后世规范——举两个例子说明一下,塑造了性格鲜明艺术形象,放在最能体现人物场景事件,通过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和情节发展有机结合,还可以通过留虚白侧面烘托海伦的美,这些说着像废话,可正是这两点——1.正面情节发展刻画性格,用尖锐的矛盾展现人物形象,老师举得是“煮酒论英雄”和一些水浒故事的例子,而我首先相当的竟是两部外国电影——《宾虚》和《印度往事》,看那两部电影的时候,总能处处看到人物面临赤裸裸的抉择和强硬的表态,用来捍卫自己国家个人原则理想信仰——这种直面自己命运的抉择,推动情节发展的做法,几乎在所有的小说电影里都有,只是那两部电影的表现手法特别,可以为写剧作,安排情节用来表现恢弘的气度。2.侧面烘托的手法就不说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段三顾茅庐前的卧龙先生上用过,薛宝钗也曾这样出场。

  再说全篇贯穿的那种原始气息,崇拜英雄,不畏艰险,不恤牺牲,凭借自身力量智慧博取荣誉挑战命运,展现作为人的价值和昂扬的时代精神,也是本书一大看点。

  《荷马史诗(上下)》读后感(二):外国文学史笔记简记之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 民族文学的“原型”

  1叙事层面:故事情节:线索为女人,love;场景为战争,power。两大母题。

  A史诗的内外冲突线索贯穿爱情二字,因女人而起,基于“爱情是最珍贵东西,对爱情的破坏就是对尊严的破坏。”

  史诗将体现力的拼搏奋斗智慧视为人活着的意义与价值。在命运态度上,知道凡人无法逃脱死亡,但希腊人却在短暂一生中力图释放最大光彩,以飞蛾扑火的热情实现力量旋舞,用力光芒与命运较量,这便是古希腊悲剧意识的缘起,也是对人的生命厚重意义的独特诠释。也体现了殖民文化的狼性,或者说殖民文化源自荷马史诗的建构。

  2深层结构:a开创了第三人称全知式叙事视角;b两个叙事线索的传统内心活动(阿喀琉斯的愤怒)和外在活动(回家的路线);c倒叙手法选取冲突点开始记叙。

  《荷马史诗(上下)》读后感(三):圣人苏格拉底对荷马的著名评论

  苏:首先,最荒唐莫过于把最伟大的神描写得丑恶不堪。 如赫西俄德描述的乌拉诺斯的行为,以及克罗诺斯对他的报复行为,还有描述克罗诺斯的所作所为和他的儿子对他的行为,这些故事都属此类。即使这些事是真的,我认为也不应该随便讲给天真单纯年轻人听。这些故事最好闭口不谈。如果非讲不可的话,也只能许可极少数人听,并须秘密宣誓,先行献牲,然后听讲,而且献的牲还不是一只猪,而是一种难以弄到的庞然大物。为的是使能听到这种故事的人尽可能的少。

  苏:我亲爱的阿得曼托斯啊!你我都不是作为诗人而是作为城邦的缔造者在这里发言的。缔造者应当知道,诗人应该按照什么路子写作他们的故事,不许他写出不合规范的东西,但不要求自己动手写作。

  阿:很对。但,就是这个东西——故事里描写诸神的正确的路子或标准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苏:大致是这样的:应该写出神之所以为神,即神的本质来。无论在史诗、抒情诗,或悲剧诗里,都应该这样描写。

  阿:是的,应该这样描写。

  苏:神不肯定实在善的吗?故事不应该永远把他们描写成善的吗?阿:当然应该。

  苏: 如果诗人们描写尼俄珀的悲痛——埃斯库洛斯曾用抑扬格诗描写过——或者描写佩洛匹达的故事、特洛亚战争的事绩,以及别的传说,我们一定要禁止他们把这些痛苦说成是神的意旨。如果要这么说,一定要他们举出这样说的理由,象我们正在努力寻找的一样——他们应该宣称神做了一件合乎正义好事,使那些人从惩罚中得到益处。我们无论如何不能让诗人把被惩罚者的生活形容得悲惨,说是神要他们这样的。 但是我们可以让诗人这样说:坏人日子难过,因为他们该受惩罚。神是为了要他们好,才惩罚他们的。假使有人说,神虽然本身是善的,可是却产生了恶。对于这种谎言,必须迎头痛击。假使这个城邦要统治得好的话,更不应该让任何人,不论他是老是少,听到这种故事。讲这种话是渎神的,对我们有害的,并且理论上是自相矛盾的。

  阿:我跟你一道投票赞成这条法律。我很喜欢它。

  苏:很好。这将成为我们关于诸神的法律之一,若干标准之一。故事要在这个标准下说,诗要在这个标准下写——神是善的原因,而不是一切事物之因。

  苏:我们要不要删去英雄人物的嚎啕痛哭?

  阿:同上面所讲的一样,当然要的。

  苏:仔细考虑一下,把这些删去究竟对不对?我们的原则是:一个好人断不以为死对于他的朋友——另一个好人,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阿:这是我们的原则。

  苏:那么,他不会哀伤朋友的死去,好象他碰到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似的。阿:他不会的。

  苏:我们还可以说这种人最为乐天知足。最少要求于人乃是他们的特点。 阿:真的。

  苏:因此,失掉一个儿子,或者一个兄弟,或者钱财,或者其它种种,对他说来,丝毫不觉得可怕。阿:是的,毫不可怕。

  苏:因此他绝不忧伤憔悴,不论什么不幸临到他身上,他都处之泰然。阿:肯定如此。

  苏:那么,我们应该删去著名作者所作的那些挽歌,把它们归之于妇女(也还不包括优秀的妇女),归之于平庸男子,使我们正在培养的护卫者,因此看不起这种人,而不去效法他们。阿:应该如此。

  苏:我们请求荷马以及其他诗人不要把女神的儿子阿克琉斯形容得: 躺在床上,一忽儿侧卧,一忽儿朝天, 一忽儿伏卧朝地。然后索性爬起来 心烦意乱踯躅于荒海之滨, 也不要形容他两手抓起乌黑的泥土,泼撒在自己头上,也不要说他、长号大哭,呜咽涕泣,有如荷马所描写的那样;也不要描写普里阿摩斯那诸神的亲戚,在粪土中爬滚, 挨个儿呼唤着人们的名字, 向大家恳求哀告。我们尤其请求诗人们不要使诸神嚎啕大哭, 我心伤悲啊生此英儿, 英儿在世啊常遭苦恼

  《荷马史诗(上下)》读后感(四):阿基琉斯与赫克托尔

  《伊利亚特》

  在《伊利亚特》中,最为锋芒毕露的两个人物,一个是希腊人的战神--阿基琉斯,另一个是特洛伊的城墙--赫克托尔。他们两个都是胜利象征,是人民的希望。他们身上都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英勇与气魄,他们不惧怕战争,不畏惧死亡。在战争中,他们都有着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而为其奋战不已。他们相似,却又截然不同

  阿基琉斯--女神忒提斯之子,他生来就像是为了战场,在战场上他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是希腊人的中流砥柱。在特洛伊战争中他的存在无疑是整场战争的主导,但他却也有自己的个性,他并不惧畏阿伽门农,在阿伽门农抢了他心爱的女人--布里塞伊斯时,作为反抗他拒绝参战。他为希腊人打这场仗,并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自己,他大可不参加战争,平安的在自己的家园幸福的生活。但他选择了战争,选择了荣誉,选择了尊严。而阿伽门农却剥夺了他的尊严,使他颜面扫地。从此他既不议战,也不参战。即使阿开亚人节节退败,阿伽门农向他道歉,承诺于他丰厚的奖赏,他也不屑一顾,在他眼里,尊严与荣誉远比生命来的重要。阿基琉斯也十分重视友谊,当阿伽门农卑躬屈膝向他道歉时,他也不曾妥协出战。而当听闻他的挚友--帕特洛克斯死于战场时,他义无反顾的重返战场为挚友报仇雪恨。他与赫克托尔决战胜利后,将赫克托尔的尸体拖在车后游行,还杀死了十二个特洛伊士兵为其帕特洛克斯陪葬。但阿基琉斯也不是那么冷血无情,当年迈的普里阿摩斯--赫克托尔的父亲,来向他赎回赫克托尔的遗体时,他不仅交还了赫克托尔的遗体,还应允十二天内不会再进攻特洛伊。阿基琉斯的性格非常多面,既有残忍凶暴冷血无情的一面,又有体贴温厚重情重义的一面,他的多面性格正是塑造了他成为英雄的关键。是他所追求的尊严和荣誉使他踏上了特洛伊战争,长寿而无为,短命而荣耀,他选择了后者。而又是为了尊严他拒绝参战,他的尊严并不是谁都可以践踏的,阿伽门农既使他颜面扫地,他便以他自己的方式抗争着。而为了友情,他愿重出战场,他杀了赫克托尔为挚友报仇。正是这些多面的性格,这些百变的个性,让这个史诗中的英雄人物跃然纸上,他的英雄形象便更深入人心。被帕里斯暗杀(又说阿波罗)是他始料未及之事,英勇凶猛如他,谁也不能与他正面较量而取得胜利,连赫克托尔都死于他手中,更别说其他勇士。也正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给这个英雄的死抹上了一笔浓厚传奇色彩

  赫克托尔--普里阿摩斯的大儿子,他是帕里斯的哥哥,特洛伊王子。他重情勇敢忠诚博爱,不似阿基琉斯般随心所欲,他是个更有责任感更有担当的英雄,若说阿基琉斯一切的出发点均是为了自己,而赫克托尔则是为了国家,为了家人,为了特洛伊人民。这场战争的起始点就是他弟弟帕里斯捅出来的篓子,而肩负起这个责任的却是他。他大可不必与阿开亚人开战,但他并没有做一个懦夫,为了守护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国家,他肩负起一切责任,为父亲,为特洛伊取得荣光。赫克托尔深爱着家人,他尊敬父亲,疼爱弟弟,关心妻儿。赫克托尔也深爱着特洛伊,那些与他出生入死的弟兄,那些特洛伊士兵,为了特洛伊,哪怕让他付出自己的生命在所不惜。他与妻子道别时的场景令人难忘,妻子的挽留句句动容,他虽不舍妻子,儿子也仍在襁褓中,可他却不得不奔赴战场。赫克托尔是一个重情重义的男儿,将自己奉献与特洛伊。他是一个多方面的英雄,他的存在仿佛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家人,为了特洛伊。他比阿基琉斯更伟大,阿基琉斯是为了尊严为了荣誉为了自己,而他却是为了家人,为了特洛伊而战。当身着阿基琉斯铠甲的帕特洛克斯死于他手下时,他知道自己死期将至,他没有逃跑当一个懦夫,他明知自己不能战胜阿基琉斯,却也愿为之一搏。他的淡然,他的勇敢和无畏,让人为之动容。赫克托尔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他外表刚强乐毅,内心仁慈博爱,在战场上他拼尽全力,奋勇杀敌,在家中,他悉心照料妻儿,他可谓是一个完美的英雄,没有丝毫的瑕疵。即使是他的死,也死的完美无瑕,他死在阿基琉斯手下,死的壮烈,死的英勇,死的光荣,他是为国而战,为国捐躯。赫克托尔从肩负起战争的使命到他生命的结束,他都是那么英勇那么高尚那么无畏,他不仅是战争中特洛伊人的领袖人物,即使他死于阿基琉斯手下,他的精神与灵魂仍与特洛伊同在,他是人民心中永远的特洛伊王子。

  《伊利亚特》中的阿基琉斯和赫克托尔,一个为了尊严为了荣誉而战,一个为了家人为了国家而战。他们均为自己想守护的东西而奋战在战场,即使目的不一,却同样厮杀于战场。他们性格迥异,却同为英雄存在,他们虽在战争中丧失生命,却在短促的生命中展现了光芒与价值。这可谓是英雄的宿命,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短促,还有在那短促生命中绽放的无限能量与价值。

  《荷马史诗(上下)》读后感(五):《荷马史诗》——“英雄史诗”

  “歌唱吧,缪斯,歌唱阿基琉斯招灾的愤怒。”——以一声呼唤开头,两部轰轰烈烈的史诗像两条汹涌的大河翻滚着来到人间,流淌过千秋万代洗礼了无数人。

  它们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合称《荷马史诗》。公元前8世纪,一位名叫荷马的盲眼诗人感受到了神明赐予他的文学的力量,于是他吐出洋洋洒洒的诗句,开创了西方文学乃至人类文学的新纪元。

  古老的诗体句调朗朗上口,程式化的语言规矩有力,让人好像感受到古希腊文明的厚重感。

  《伊利亚特》从阿基琉斯与阿伽门农的内讧开始,到赫克托耳的死亡结束,诗意地描写了那场恢宏的特洛伊之战。在染血的战场上,除了屠戮,还游离着神明的旨意、爱情的冒险、兄弟的羁绊和诡计的智慧。

  书中,荷马将英雄们刻画到了极致,使他们中的每一个都与众不同——神之子阿基琉斯是公认最骁勇的战士,是整场战争的中心人物,但此人狂妄暴戾、感情用事;特洛伊城的大王子赫克托耳是特洛伊最优秀的战士,他忠于父王、忠于妻子,但最后不幸惨死于阿基琉斯的长枪之下;帕里斯是个不谙世事的王子,为了爱情莽撞行事,把整个国家带向灭亡;阿伽门农是一位残暴的君主,表面上称为弟弟的尊严而战,实质上是为了权利和财富;智慧的奥德赛英勇且冷静,用他的计策将联军引向胜利;老者奈斯托耳一生经历无数战役,经验丰富;大埃阿斯身材魁梧,力大无比;小埃阿斯动作敏捷,出枪精准······

  神明在远处的伊达山上观战,左右着局势的发展,每个人都有既定的命运。虽然明明知道命运是不自由的,战争中经历磨难终有一死,但英雄们仍有自己的笑与泪——便是这部《伊利亚特》要赞颂的东西。

  第二部《奥德赛》讲述叙了奥德赛十年返乡航行的所有经历,以奥德赛回到家乡战胜妻子的求婚者们作结。十年的坎坷,有神明的干预、有诱惑的考验、有失意的绝望,不得不说是一段离奇惊险的冒险之旅。

  我们的主人公,“足智多谋的”奥德赛,用木马计奇袭了特洛伊城后,乘坐乌黑的海船带着战利品驶向家乡伊萨卡。然而这一行就是十年,其间他失去了所有的伙伴和财富,也几乎丢掉性命,长年的凶险境遇折磨着他的身体和神经,独眼的残暴巨人、唱着动人歌声的妖女、吞噬海水的巨怪,在那些濒临绝望的时刻,雅典娜女神给了他冷静和勇敢。再踏上家乡土地的那一刻,历尽劫难的奥德赛激动地亲吻着地面,歌颂命运。

  如果说《伊利亚特》是在空间上对整个战争、所有英雄人物的浩大平铺,那《奥德赛》就是在时间上沿着一位英雄故事发展的一条十年之长的线索。

  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荷马完整地构建了希腊精神——“英雄精神”。由此荷马史诗可以说是“英雄史诗”,而之所以为史诗,就源于它的“大”,大到能完整的描述一场战争、一段长旅,大到能让我们从中看见整个希腊文明的缩影,大到能将我们所有后世的读者裹挟到它汹涌的河水中。

  《荷马史诗(上下)》读后感(六):神要是公然去跟人作对,那是任何人都难以对付的。

  《荷马史诗》是具有丰富意义的光辉巨著,它既是完美的文学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

  它正式成书于公元前 6 世纪。包括两部史诗,一部为《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纪》),另一部是《奥德修纪》(又译《奥德赛》)。史诗的内容来源于公元前 12 世纪末希腊岛南部地区的阿开亚人和小亚西亚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间发生的一场 10 年的战争。战争结束后,民间便有了许多传说,传说以短歌的形式歌颂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事迹,并与古希腊神话交织在一起,由民间歌人口头传诵,代代相传,每逢盛宴或节日,就在氏族官邸中咏唱。大约在公元前 9 世纪至 8 世纪,盲诗人荷马(约前 9―8 世纪 ) 以短歌为基础,将之加工成演唱本,于公元前 6 世纪正式形成文字。公元前 3 世纪至 2 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学者对它进行完整的编辑和审定,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最早的和最重要的作品,它为后世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促成了无数巨著的诞生。

  恩格斯说:“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因此,《荷马史诗》这一部过渡时期的作品,包含的野蛮的东西如杀戮、残暴、无休止的战争、视女人为私有财产等都要从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去认识,否则就会感到不可理解。

  整篇刻画英雄人物的果断、勇敢、坚强,展现英雄人物的智慧是《荷马史诗》的主旨。《伊利亚特》一开篇诗人就说出“阿呵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史诗以此为主线组织安排材料,着重歌颂了氏族英雄的高贵品质。全诗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是描写阿可琉斯拒绝参战的情形,这样就为表现其他英雄的形象留传了足够的空间。无论是希腊军中的狄俄墨得斯、埃涅阿斯,还是特洛伊军中的赫克托耳,他们的英勇善战都是在这一部分得以表现的,这种写法也为最后突出阿可琉斯的无比威力奠定了基础。一旦阿可琉斯参战,战局立即扭转,杀死赫克托耳,那他就很自然的表现出最高的英勇。

  《奥得修斯》突出了希腊印象奥得修斯的智慧,并通过他讲述的惊心动魄的漂流经历,展现了古希腊人同自然的斗争,其中包含了许多远古时候的神话。《奥的修斯》前半部分写海上遭遇,富有浪漫色彩;后半部分写家庭生活,富有现实色彩。如误入巨人岛,用智慧杀死独眼巨人――海神波塞冬的儿子,将他的大勇大智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当他回宫后并不是毫无防备的扑入妻儿的怀抱,而是仔细拟订了向求婚的贵族子弟们复仇的计划。

  史诗展现的是一个英雄的时代,是一个让我们感到既陌生又羡慕的时代。对英雄的重视在这个时代达到了顶峰。英雄的交锋包含着最独到的理解、最大的温柔和最极端的残酷。如得胜的阿可琉斯将赫克托耳的尸体拖在车后,绕城示威。但在9 天后特洛伊的老王前来哀求归还尸体时,他被这位老人的哀伤打动了,将他儿子的尸体还给了他。特洛伊人悲痛而隆重的埋葬了自己的英雄。同时这个时代也让现代人困惑不解:人像牲口一样被屠杀和买卖,女人被当作财产一样转让,神与神之间彼此猜忌和互相斗争。

  史诗的结构异常精美。两部史诗的时间跨度都长达 10 年,但前者只描写了 4 天的战斗、 21 天的埋葬仪式和 26 天的空闲时间共计 51 天;后者也只集中描写了 41 天的活动。与主题有关的事件构成核心故事 , 其它的社会活动、贸易往来、宗教活动和生产作为穿插。

  史诗以自然的质朴的口语写成,运用了大量“荷马式的比喻”,这些比喻新鲜、奇特,极富表现力。世俗刻画人物简洁明了,寥寥几笔便勾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并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