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海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海啸》读后感10篇

2018-03-04 21:4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海啸》读后感10篇

  《海啸》是一本由[日] 田中芳树著作,黄山书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啸》读后感(一):崖山挽歌——记《海啸》

  彼时,祥兴二年孟春月甲申之日,岁在乙卯,公元一二七九年二月六日。

  用《海啸》中的原文来说便是,“不论几度的朝代交替,只要中华帝国仍然存在,就绝对无法忘怀的日子。”

  不知道田中芳树在写下以上文字之时,是否也听说过,崖山之后再无中国。但至少在行文之中,我们可以读出那一丝悲凉

  八百年后,当我们自以为元朝是中国史一部分时候,似乎选择性忘记了北方还有个叫蒙古的邻国。

  八百年后,我们已经不再知道放翁写下“遗民泪尽胡尘里,难忘王师又一年”是带着怎样的心情。更不会熟知“王师北定中原日”,陆家却早已再无族人可以再“家祭无忘告乃翁”。

  八百年后,我们复制不出宋时曾用过的神臂弓,更不会想到曾经熙河军、静塞军是如何与西夏铁鹞子、契丹铁林军野战争雄。

  八百年后,我们不知道踏白军也能硬悍女真铁浮屠,更不知道五百背嵬汉骑是如何大破朱仙镇,剑指黄龙府。

  八百年后,甚至有人以为《东京梦华录》是日本的著作,更不知道东京·开封府是世界上第一座人口破百万的城市

  八百年后,我们已经忘记泉州曾是世界第一大港口,第二和第三是宁波港和广州港,我们只能通过清明上河图依稀看见大宋的浮华

  八百年前那一日,十万军民以身殉国,让东洋的日本也举国茹素、披麻戴孝。

  是日,黑气如雾。——《元史》

  晨,张弘范率军接近崖山……

  《海啸》读后感(二):从不读历史书的我……

  一向不读历史书,不是不感兴趣,是觉得假惺惺。

  你怎么知道人家写的是真实的呢?史书记载云云,万一都是皇上拿刀架你脖子上让你写的嘞……不好好写就阉了你!

  于是我不太爱读历史书,连带着历史学的也不怎么样。

  历史老师长得略肥,还不负责,摇头晃脑的,又不是让你教语文,之乎者也什么,让我很烦。

  这本书是无意中读到的,拖拖拉拉也算是最终看完了。

  大约是盲目相信外国人不会将别国的历史篡改的太厉害吧,又或者是相信宋朝确实在汪洋历史里是最璀璨的一颗星,另东亚人民永远望尘却步,是文明发展极致,总之,权当看外国小说吧。

  翻译有趣,里面有些人物的对白,让我感觉回到东野圭吾或者村上的小说,支支吾吾,隐忍憔悴

  哎呀啰嗦了一堆,只是想说,还不错。看看日本文坛大师写的一段中国历史吧,可能是另一个视角,和思维

  《海啸》读后感(三):赵宋的失误与华夏的挽歌

  无论田中先生的文笔多么“和风”、翻译多么拙劣、战场描写多么一厢情愿、对于中华文化有怎样日本式的认知硬伤。还是感谢他,因为,以崖山国殇为主题的真正意义上的纯文学作品,居然是个日本人写的。扼腕还是嘲讽?华夏仍为华夏?

  每当天道更迭,朝廷的缔造者以胜利者的口吻召集无耻文人编撰故事时,常常能够得出一个精彩结论叫作:“得人心者得天下”。而民族崛起后的俄国人比较单纯些,他们从来不找这些理由。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里明确的表达:“一个十几万人组成的军队的战场胜负,可以决定个人口千万的民族的命运。”

  蒙元和满清得胜于战略层面正确抉择,和战场上的血腥屠杀。得天下取决于残忍的胜负,和民心关系不大。

  很多人列举例子,从管理方式、从生产能力、从海贸规模、从文风鼎盛、从皇权限制证明赵宋的繁荣伟大。可是越这样就越遗憾,从民族武功的层面来看,宋朝取得了自我阉割的辉煌成就。进击的汉唐用自己的武功鼎定了本民族的版图和疆域,而无论五代时武人之祸多么惨烈,至少斗蛊上位的必然是本民族的真英雄(郭威、柴荣、赵大官家莫不如此。)。可是赵宋扼杀了强者上位的争夺天下的传统,建立了一个文明富庶,但是自废武功成全北方半兽人的朝廷。

  即使有狄宰相这种不洗金文,让天下人都知道“陛下有此禄位相待”的武人平章个案,可是狄宰相难道不是郁郁而终吗?别和我强调岳家军的善战,神臂弓的牛逼。在一个管理制度层面就鄙弃和扼杀武人的朝廷里,也许配备AK47(弹药无虞的情况下)才能抵挡住13世纪前仆后继的北方兽人。

  从北朝到南朝,宋朝的军人有无数传奇部队出色的将门和与蛮族作战经典的战例。然而和百无一用是深情一样,强干弱枝是立国之本,赵大官家从一开始,就已经把国防军当成是后娘养的需要时刻提防的庶子。

  赵宋重文抑武的国策缔造了两宋三百年的辉煌,导致了后来华夏近千年的羸弱、自废武功和病夫体制和逐渐的下坡路。这笔买卖从时间矩阵的角度来看真的赔到典当内裤,后来蒙元过于天真的国策,让明朝复国成功,可是依旧继承了宋朝现成的管理模板。 于是到明末,名臣良将也不少,可是“文视武为奴婢,武视文为寇仇。”再没遇到13世纪蒙古那样强大敌人,却被一个几十万人口的部落捡了漏。输不丢人,输给丢人的民族才丢人。

  自宋之后,这个星球上最早进入文明和辉煌的汉民族,从此开始日薄西山。当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舰队打过来的时候,那不过是崖山后遗症的必然结果

  《海啸》读后感(四):崖山悲歌

  中国历代王朝几乎都是在叛乱之下遭到篡夺因而灭亡,唯南宋例外。《银河英雄传说》的作者田中芳树以一种暴力美学的笔触描述了这场惨烈海战。作者是歌颂文天祥的,但是张世杰、陆秀夫也让我钦佩不已。

  每一个朝代濒临危亡时都有一群忠勇顽强抗敌的可歌可泣悲剧人物。可惜他们一时的胜利终究不能阻挡历史车轮的前进之势。奋战至死是一种抵抗,不愿投降而四处潜逃不被擒获也是一种抵抗吧?两千艘船的海上朝廷为什么没有去日本或者暹罗,而死守在崖山?难道他们都认同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田中芳树说,如果陈宜中从占城赶往崖山早一点,或者逃脱的张世杰率领剩余船队接近占城是在四月初,也许历史就会改变。周总理曾说:”陆秀夫不应该跳海,他应该带兵到海南岛去,带兵到台湾去,在那里搞根据地,还可以再打嘛。“朋友刘澍说:连东海都挡不住蒙古海军,蒙古人都能东征日本,最窄处仅18公里的琼州海峡能挡得住蒙古人?攻陷临安后忽必烈兵分三路灭宋,张弘范沿海进攻,李恒下江西,阿里海牙下湖南,南宋还剩两广、福建、海南,瘴疠之地,蒙军不愿追击,忽必烈欲罢兵,如果这样,中国就会有南南宋政权。早已投降元朝的大汉奸史天泽之子史格上奏,说穷寇必追,“我大元”当混一寰宇,于是忽必烈采纳了他的建议,对南宋发起最后一战。 我说:即使在东南亚苟且偷生,保存了实力,但保不齐也会像清朝台湾的郑成功后代一样,不求上进偏安一隅,最后落个被降服的下场吧? 他说,有这个可能。

  波澜壮阔战斗场面今已经湮没在岁月长河中,七百多年的沧海桑田今已使崖山与陆地相连,震古铄今的决战只留下茫茫伶仃洋的拍岸惊涛供后人凭吊。在不少今人的眼中,宋朝军民长期的抵抗与战败后的投海行为成为了“不识时务”之举。但我想先人们不畏强敌、与国家生死与共的英勇气概是不会因王朝的覆灭而黯淡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当个人的安危与国家命运紧密相关时,从天子百姓,不愿屈服的这些男人坚守着支撑自己多年的信念,用热血写就了出的正气之歌被永为传唱。

  崖山海战直接关系到南宋流亡朝廷的兴亡,最终宋军全军失败告终。此次战役标志着宋朝的灭亡。同样标志着作为非汉族政权第一次在地域上全面征服以往数千年的汉族中原政权并造成传统华夏政权在文明政治上的断层,因此在日韩史学界有“崖山之后无中国”的说法,认为自崖山之役后古典的华夏文明被外族人彻底摧毁,文化层面上的正统中国已不复存在。所谓“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崖山之战也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中国独立发展的进程被打断,曾经高度发达经济、文化、科技、科举与世族相结合的官僚制度、开始受限的皇权、先进的政治制度等等都中断了,不少的史学家将宋朝灭亡视为古典意义中国的结束,所谓“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宋以后那个自信开放宽容的民族不见了:在元朝北方汉人是三等臣民而南方汉人更是四等臣民。汉人大部分时间都是属于最低等的贱民。

  宋朝既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经济、科技最发达的朝代,也是中国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的时代

  那个时代,中国占世界GDP总量要超过一多半。宋朝的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和文明程度在当时都是世界第一。

  对于中国而言,宋朝就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中国的文化这个时候是一种积极的、开放的文化。汉朝国强,唐朝武盛,宋朝文旺。中国文化到宋达到了巅峰。宋是中国历史上最接近现代管理的朝代,中国文化巅峰的时代,随着宋的灭亡而凋残。

  崖山之后,再无中华,这是后人从明末诗人钱谦益的一句诗“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里提取,借以表达对宋亡后华夏文化遭受摧残的悲愤之情,也就是认为宋朝以后的朝代不再是华夏文明之正朔。

  崖山之后再无中国,不只是简单观点上的的对和错,是一个民族被奴化的耻辱。明亡之后再无华夏的说法也是如此,一样的道理

  昨天刚读完田中芳树的中国南北朝历史小说《兰陵王》,为一曲英雄的挽歌悲叹不已,今天又为历史上著名的崖山之战中我们民族里那么多有骨气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硬汉感叹钦佩不已。长叹一口气

  附崖山之战简要叙述:南宋在蒙古铁骑的大举入侵之下, 一座座城池失守,涌现出了很多至死不屈的忠烈将才,连元军统帅都为之动容,对于不愿降服的虽处死也予以厚葬。小皇帝赵顯被掳北上后,张世杰、陈宜中、陆秀夫等人拥立益王赵昰为帝,改元景炎,册立杨淑妃为杨太妃,与赵昰一起听政。企图重整旗鼓,继续抗元,中兴朝政。他们用2000多艘坚固的海船建立起海上朝廷,退至崖山,捍卫着保卫江山的最后一丝希望

  当时南宋的造船技术是世界领先将士们善于水战。元军不习水性,久攻不下。之前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兵败被俘。服毒自杀未遂,被张弘范押往崖山,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这时原本就是诈降的孙安甫将宋军水源所在地告密给了元军。元军围困了宋军数日,待他们困乏时发动攻击,本以为会很顺利,谁知遭遇宋军顽强抵抗,一上午损兵无数,但是宋军毕竟处于弱势,渐渐无力抵挡,鲜血流遍了甲板,染红了海水。被囚禁在元军船中的文天祥,目睹了崖山海战的惨烈一幕——无力回天的丞相陆秀夫背负着年幼的帝昺,背负着他为之坚持沉重理想投海而亡。其余宋朝军民也纷纷投海殉国,一夜之间,海上浮尸十余万,山河为之变色。逃脱的杨太后的船和张世杰的船在海上相遇,杨太后得知皇帝已驾崩,也跳海身亡。张世杰在崖山战败的两个月后也在暴风雨中溺毙。史学家以此作为宋朝终结的记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海啸》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