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假面自白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假面自白的读后感10篇

2018-03-12 20:3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假面自白的读后感10篇

  《假面自白》是一本由三岛由纪夫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页数:17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假面自白》读后感(一):我发誓对导演绝对忠诚

  某次说起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作家,有人说了三岛由纪夫。我对此一直深表怀疑,我不相信一个作家的作品可以对人的意志产生改变性的影响。读完《假面自白》我算是开始相信三岛的魅力,也开始相信这种影响的可能性了。

  《假面自白》是带有自传性质小说,小说主人公平冈公威也是三岛的原名,并且三岛也在很多年以后的书信中承认了此事。由于小说所带的阴郁气质,以及所描写的特殊爱恋,三岛似乎想遮掩其自身的本性以及小说描写的真实性。在本书的笔记中,提及“虽说是自白,其实我在这篇小说里将‘谎言’放养了。让这家伙自己喜欢地方随意吃草。于是谎言家伙一个个吃饱了,就不去糟蹋‘真实’的菜园子了。”

  因此,“‘真实’的菜园子”算是得以保存,我们也在小说中见到了还算诚实的写作者。但其中,依然闪烁着用以迷惑自己的小把戏。

  从打着全球唯一图文珍藏版的这版《假面自白》来看,三岛基本算是个美男子,而他成年后书斋所挂的他自己的健硕的裸体照和他自己的种种传闻也可窥见,他在书中所表现的对同性的喜爱赞美自然而然,丝毫没有捏造的。

  本书基本可看成同性恋少年心理成长史,大致可分为发展——挣扎——伪装再向不同方向发展的过程

  平冈公威(即三岛)最初的三个记忆,也正是让他苦恼的记忆,是对同性喜爱的潜意识表达。他想成为清厕夫,被“我想成为他”的欲望纠缠,仅仅是因为清厕夫所穿的“藏青色紧腿裤把他的下半身的轮廓清楚地勾勒了出来”;他独爱拥有中性美的圣女贞德的小人画面,但当他得知贞德为女性以后,“涌起一股哀伤心绪”并再也没有碰过那本小人书;而对士兵的汗味儿的迷恋,一则是因为汗味儿这种东西自身所散发的雄性荷尔蒙,另外则是因为士兵的职业悲剧性和他们的死都唤醒了年幼的公威。

  少年读至此不免心中豁然。这种带有恶意的爱乃是天生,谁也控制不了,也控制不得。

  而接下来公威的这种爱恋自然升级暗恋必不可少的,正真的交往又大可不必,否则《假面自白》也不过是历史悠久的同人文。少年们期待看到的是公威内心的挣扎,而达到以此安慰自己的目的

  父亲从欧洲带回来的裸体画册让公威感叹那是“为我而生”的画像。他指的是其中《圣者塞巴斯蒂昂》的殉教图。殉教图所画的是一个绑在树上的英俊青年赤裸身体,被乱箭射死的图像。三岛由纪夫对这幅图大加赞赏。他说“这白皙无与伦比的裸体被置在薄暮的背景前,熠熠生辉”,“箭头深深地扎进他的紧缩而结实的、四溢香气的、青春肉体里,欲图以无上的痛苦和欢悦的火焰,从内部燃烧他的肉体”。在这种欢腾的肉欲刺激下,公威以一种惨不忍睹心情,不自觉的开始了第一次“恶习”。三岛为了让人理解“我那官能性的最大的欢悦是属于怎样一种性质的东西”,他还撰写了一篇名为《圣者塞巴斯蒂昂》的散文诗。而后来的三岛甚至让摄影师拍摄了一组他自己模仿殉教图的裸体照片。可见,三岛对这幅殉教图已经不是一般的喜爱,达到了痴迷的地步

  殉教图让公威在对同性身体的幻想与迷恋中越陷越深,而随后他也找到了这种将幻想与现实结合的意淫对象,并单相思的爱上了他。

  对近江的爱恋是公威承认的唯一一次对同性的恋情。尽管这种恋情是单方面的,但公威依然像怀揣心事恋爱少女。他抓住和近江独处的机会接近近江,在近江嚣张时候尽管自己不是近江的对手也向近江发起挑战,而他虽然心里渴望但却不敢和近江玩男生流行的“低级游戏”。公威在这里显得可爱了不少。不管是怎样的爱恋,小孩子单纯喜欢还是纯纯的出现在我们面前。在这些描写里,三岛对少年怀春情愫把握细腻而独到。

  公威对近江的爱慕可以说是由妒忌产生的,而这段单恋也是止于妒忌。

  公威自幼孱弱,在少儿时期就已经对身材壮硕的同性有了喜爱,甚至幻想。而近江恰好是现实中符合公威各种幻想要求的活生生的人。近江是个叛逆者,年龄比起公威班上男生大了几岁,自然发育也早了很多。公威对“染上了一种青春的气质”的近江比较多的是体格上的崇拜。

  三岛是写景、写身体、写爱恋的高手,近江的身体如诗如画般在这里被三岛展开。“他肤色微黑,衬得背心的素色格外的清洁。那仿佛是可以将芳香传送到远方似的白。胸脯的分明轮廓和两只乳头,就像浮雕在他的石膏似的身上”;而“他的两只胳膊坚实、隆起的肌肉、他的肩膀的肌肉,就像夏天的云朵”……

  若前文所说,这段单恋最终止于公威的妒忌——近江实在比他强壮太多,公威决心放弃他的爱。而随后更加成长了的公威开始了他的“伪装”生活。他开始装作自己是女人丛中的老手,还欺骗自己喜欢上了额田的姐姐,甚至还开始与自己同学草野的妹妹园子交往。可能说公威和园子的交往是公威自欺欺人有点过分,但公威对园子的爱是达不到所谓的“爱”的地步的——朦胧好感还说的过去。

  三岛写公威对园子的爱慕依然如前面写对近江的一样美妙,只是其中夹杂了很多公威挣扎的内心描写。虽然公威和园子有过一些愉悦时光,但是公威觉得他和园子面前像在表演,他在装扮所谓的正常性。并且公威对园子始终是缺少欲望的。他直接质问自己“你对女人有欲吗?”,他说“大概人没有任何欲望才能真正爱女性”。发展到后来,他们俩已经跨越了最初单纯的交往开始有了亲密动作的时候。公威惨淡的接吻,他嘴唇贴着她的嘴唇,“一秒钟过去了,没有任何快感。两秒钟过去了,还是一样。三秒钟过去了。——我一切都明白了。”欲望还没有折磨够公威。后来与园子分手后,公威被人带去妓院,在妓女面前公威还是阳痿了。而我们还清楚的记得公威在对近江单恋的时候,已经将自己的“恶习”(SY)同近江联系在一起。

  因此,在这样隐瞒自己的真实性的时候,公威内心矛盾重重。他反复思考自己的正常性,反复说“我发誓对导演绝对忠诚”,也终于说出“我根本就不爱园子”的话。

  小说另一个主题既是对死亡描写。虽然写的不算多,也没有正面歌颂,但可以看出三岛对死亡是带着崇拜的心情的。我想也正因为此,他才能残忍的对待自己,剖腹自杀。

  死亡在年幼的公威心中不仅不恐怖,他还不断幻想自己喜欢的贞德、王子死亡,甚至是自己的死亡,他称这是“美好的幻想”。 “天生血液不足,培植了我梦见流血的冲动”,公威这样解释他对死亡迷恋的原因。这样看来天生柔弱的体格对公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虽然公威被宣布在二战中不用服兵役时,满心欢喜。他甚至在第一次认真思考自杀的时候说“这个季节不适合自杀”。但是,这是在公威称“死刑囚不会自杀”的情况下产生的想法。冥冥中,他已经将自己判了死刑,与死亡有了至死不渝的联系。

  我发誓对导演忠诚。三岛由纪夫在书中反复用这样的句子提醒迷失自己的公威。认知的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坦然面对认知的结果,掩盖自己、丧失自己。畸形爱恋也好,死亡也罢,在畸形与死亡中追寻世人看不见的伟大绚丽,是三岛由纪夫做正确事情,也才是少年们该做的。

  《假面自白》读后感(二):他就是诗本身

  《假面自白》让我一直联想到《荒人手记》,当然是很无聊的联想,因为题材相仿。但是表现形式大概亦有相似——将个人情感明白无误地与古典美学深奥理论相联系。

  虽然《北京故事》亦有敏感政治介入——似乎不少queer电影总是要跟某个政治事件扯上关系,此外还有《蝴蝶》——为了深化与主流社会的矛盾?但是这个政治事件只是作为部分情节穿插其中,有否关联需要看者自己去联想分析

  但是《假面自白》跟《荒人手记》却直接这种情感上升至较高美学追求。如《荒人手记》大段李维史陀(列维施特劳斯)结构主义,长篇以至累牍的傅柯(福柯)之后为的引出:同性恋者“就是不要被收编的”。所以晦涩部分一五一十,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读。

  《假面自白》不算是好读的小说,却能感觉到三岛肆意的才情。前半部分写对于男性的认同与眷恋,像技艺高超的司机开车往往勇猛向前冲遇到车辆红灯却刹车急速,一挫一挫得头晕目眩。那个美好女子出现后,叙述却忽然平顺起来,犹如在宽直公路上的滑翔般的驾驶。怎样的表达才是真实情感的流露呢?……

  莫言说三岛由纪夫并不是同性恋者,写此书为的是哗众取宠效果,另一方面是自恋。我也部分认同。他有妻——这不是最重要,只是他对于男性肉身迷恋更多的确似是出于自我恋的投射。真实的三岛,并不是如《假面自白》中那自卑主人公般孱弱瘦小,恰恰倒是他所艳羡的那种肌肉纹理分明充满力与美的古希腊男子形象。仿佛,书中的“我”,并不是他;书中的“他”,才是真正的他。

  其实对三岛最早的印象该是日本当代摄影展中看到的《蔷薇刑》。细江英公专门为他拍摄的一组图。据说最经典一张是三岛展现古希腊体形却是口衔一枝蔷薇。具体形象已经记不得了,但记得当时的确有被诡异绚烂的美震慑到。尽管不懂,却被一种扑面而来不由分说不容退避的强烈力量所攫获。正如《悲情城市》里讲述的那个为与最美共存而在樱花时节自殉的女孩子的故事,这种宁为玉碎,就算不能认同,也只能低头屏息,容不得我去说三道四

  或许诚如三岛自己所说,说不定他就是诗本身。诗只有爱、不爱,没有好、不好

  《假面自白》读后感(三):少年之气

  一味的阐释自我;虽然精致入微;但是不够大气。时时展现我的心境,我的情绪,我的精神,我的身体,我的欲念……将周围环境和身边人物通通局限在“我”的视野之内。虽然足够敏锐但是不够厚重欠缺整体氛围效果,那种能够瞬间带给你强烈撞击的感知。注意我说的是氛围的“感知”而不是煽情的“感动”。小说整体的驾驭力有些单薄说白了就是欠火候。《假面自白》写于1949年——作者24岁的时候,毕竟是早期的带有自传性质作品,无论是叙述笔法还是感受世界方式,都或多或少存在“敏感忧郁少年郎”的乳酸之气。

  所谓“自白”,确是毫无保留的对自己全部身心彻底进行剖析。既然用第一人称,“我”用超乎寻常冷静将潜藏在心底的真实一一发掘并加以证实。也正是因为“我”能够对自己认识透彻,甚至过分透彻,这种透彻包括了识别自己心理的各种矛盾与分裂,从而挣扎在各种矛盾的情境之间——比如“我”的爱情,“我”爱的是男人,“我”的肉体欲望向往的是健壮俊朗的男人,无论是画中的塞巴斯蒂昂,同学近江,穿紧身裤的掏粪工,还是浑身带着汗臭味的士兵——

  “……这帧画像以提香式的忧郁的森林和夕空的微暗的远景作为背景,微微倾斜的黑树干就是胜者塞巴斯蒂昂的刑架。这个英俊青年被赤裸着身体捆绑在那黑树干上,他的双手高高的交叉着,捆绑双手的绳索系在树干上。看不见绳节。遮掩青年裸体的,只有一块松弛地缠在腰身周围地白粗布。……

  ……这白皙地无与伦比地裸体被置在薄暮的背景前,熠熠生辉……无论是挺紧的胸膛、紧缩的腹部,还是微微扭曲的身子的腰部周围,都飘逸出一种不是痛苦,而是音乐般的倦怠的逸乐的震颤声……箭头深深扎进他的紧缩而结实的、四溢香气的、青春的肉体里,欲图以无上的痛苦和欢悦的火焰,从内部燃烧他的肉体……

  ……我看到那帧画的一刹那,我整个存在被一种异教式的欣喜震撼。我的血液在奔腾,我的器官浮现出怒色。巨大的、行将胀裂的我的这一部分,前所未有激烈等待着我的使用,责怪我的无知,并愤怒的喘息着……”

  但是,我的精神却渴望着属于纯女性的明媚,“我”对园子的依恋,恰是精神上的吸引,本能也好,慰藉也罢,园子给我带来的震撼和感动,是不容抹杀的事实——

  “……这种时候,我感到她的微笑里,含有染红了朱丽叶的脸颊的那种‘淫荡的血液’,含有一种类似惟处女才有的淫荡性。这与成熟了的女人的淫荡截然不同,像微风般地催人陶醉。这是属于一种可爱的坏趣味。譬如,特别喜欢给婴儿胳肢之类地动作。就在这一瞬间,我的心突然开始陶醉在幸福之中,长期以来,我没有接近过幸福这种禁果。现在它却以悲伤执拗诱惑我。我感到园子像个深渊。……”

  这种消极的挣扎,与夏目漱石的消极讽刺不同,三岛由纪夫的消极里更带有一种“直接挣扎”

  另外,对死亡的敬仰渗透在整部小说各处——

  “……《被杀害的王子》的幻影,执拗地追赶着我。不知为什么当我把身穿紧身衣裤的王子们那种显露的装束,与他们残酷的死结合在一起空想的时候,竟是那样愉快呢?……”

  这个死亡很有趣,可以从纯美学角度来解释,也可以从精神分析角度来自圆其说。

  首先,三岛由纪夫的死亡美学:《假面自白》中,我憧憬的死亡几乎全是类似“切腹”的固定模式,血腥之中的幻想,残忍之中的壮烈——

  “……我只考虑一件事。那就是他半裸着身子走到盛夏的大街上,同流氓痞子们战斗。锐利的匕首穿过腰围子,刺进了他的胴体。微脏的腰围子被血潮染成美丽的色彩。他的浑身是血的实体横躺在门板上,又抬进这里……”

  像这样华丽又血腥的死亡,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仪式,自杀并不意味着终结而是代表另一个开始。

  其次,从“我”对自己的剖析中可以了解,当人清醒的存活在分裂的欲望中,一边看透自己的软弱,一边消极的放弃抵抗,自暴自弃,洞悉的何止是自己的现状,当然包括那悲剧的周围——

  “……对我来说,战争胜利也罢,失败也罢,都无所谓。因为我只想脱胎换骨……”

  这样看来,死亡也就落入了最常见的俗套——逃避、绝望、厌世的生灵们的最后归属。

  三岛由纪夫最终也是切腹自杀而死,倒是遂了心愿。一位脱离现实的文人,却偏要以军国武士的方式死在政治面前,着实疯魔。有兴趣可以网上搜一下三岛由纪夫的切腹文,通篇的军事政治大论,疯狂的忧国忧民……至于其惊心动魄的惨烈死状,这里也不多赘述了,惟叹息,这个崇尚鲜血和壮烈的家伙,临死前赶上这样一个笨蛋介错,也真够倒霉的!到底是不是命中注定,谁又说得清呢……

  《假面自白》读后感(四):性欲与爱情分离的人——《假面自白》读书笔记

  《假面自白》

  三岛由纪夫 2011-4-27

  理智上认为是丑恶的,感情上却简直会当做是美。美是在索多玛城里吗?……

  ——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

  ●性欲与爱情的分裂。

  “我心想,大概人没有任何欲望才能真正爱女性。”

  爱着园子,却对她没有任何肉欲,这种分裂,让他恐惧绝望。

  ●喜欢肮脏的,未被理智污染的,纯粹动物性的雄性肉体

  喜欢肮脏的清厕夫和汗臭的士兵。更深的是被其身上的“悲剧性命运”所吸引。虽然我心理上“希望成为那悲剧美的主角”,但实际上我内心清楚,那种事情是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也就是说,这种憧憬让我体验那种被抛入悲剧命运的美感,却不至真的堕入悲剧的生活。演戏,实际上也是这种“安全地体验悲剧美”的游戏的一种。

  ●美的毁灭,比美本身更美。

  对受残杀的少年的热爱。《圣者塞巴斯蒂昂》激起我第一次的欲念,成为我性幻想的源泉。

  ●身体残弱,缺乏勇气,非常向往死亡,却又非常怕死。

  逃兵。

  ●——所谓“假面的自白”

  倒错的自己,让自己习惯了演戏,习惯了戴上假面的生活,用自欺、自我暗示掩饰自己的无知,将自己修饰成一个“并不在乎这一切”的人,却没有意识到这只是一种自我陶醉。

  ●结尾:“我”站在激起自己性欲的男子与自己爱着的女人之间,身心被矛盾撕裂。

  “这瞬间,我心中仿佛有某种东西被残酷的力量撕开了两半,就像雷电把活树劈成两半一样。……我方佛看到我的存在被某种可怕的‘不存在’所取代的一刹那。”

  《假面自白》读后感(五):初遇假面

  在天卷里第一眼就看中了这本书,薄薄的一本,封面简洁素雅,里面浅黄的纸质有淡淡的书香。排版我也喜欢,正文排得精雅,又留出了页边的空白,可以做笔记。

  在扉页的笔记里,有这样一句话:自白的本质就是“自白是不可能的”。这样一句话让我默想了许久。

  在做其他事的间隙里,看完了这本书,比如论文写累了,晚上便关了电脑,在台灯下翻几页。这样的书,似乎也适合黑夜里台灯下的心情。关于童年及青少年的回忆,娓娓道来,似乎波澜不惊,但是那些情绪如此细致敏感,自可以感到一种生命的暗涌。关于生命的最早记忆,关于欲望的最早涌动,关于初恋的种种心情,关于战争对对人生的打断,那样平静的叙述,却是那样的妥贴,不只贴合了那份心境,仿佛触摸到了某些更深层的东西,最后竟觉得触目惊心。

  书里面还放了许多三岛由纪夫的照片,原来他曾是那般清俊的男子。看书的间隙,也常默默看着那黑白照片上的脸孔,想看到他的灵魂里去。

  《假面自白》读后感(六):我眼中的三岛由纪夫

  如果要将人分2种的话,那可以有五花八门的答案。比如,好人和坏人,男人和女人,骗人的和被骗的等等,不过,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世界上存在两种人,一种倾向于被净化,另一种倾向于被浊化。因此同样是世间的事物,他们被感染到然后塑造出的性格也会截然不同。就好像走进一养老院,看到那些颐养天年的老人,有的人会感到宁静祥和,他们赞美那总是按时升起的悠悠炊烟,心中赞叹那就是反璞归真——这个就是倾向于被净化的人,而世界上的另一种人,他们只感到衰败,腐糜,失去水分的皮肤,突起的苍老的血管,大小便失禁的肮脏——这个就是倾向于被浊化的人,比如三岛由纪夫。

  三岛由纪夫原名平冈公威,出生在日本动乱的年代里,父亲是武士,母亲是很有文化教养的女性,三岛刚出生不久就被寄养到祖父母家里去了,从小送到日本贵族学校去读书,以后考进了东京帝国学法学院,1938年出版了处女作《酸模》,我朝开国元年发表了他的成名作——《假面的告白》

  《假面的告白》形式上宛如一个少年的娓娓的关于追忆的小说,文章一开始他就坚信自己看到并记得自己出生时的情况——这个当然被大人们嘲笑并厉声制止。(这个让我想起了《小王子》里那个飞行员小时候为大人不相信他画了一条吃掉了大象的蟒蛇而焦急愤怒的情节,两者极为相似。)然后在成长过程中,他偶尔发现了本画册,并且看到了里面的一副画,歌德·莱尼的《圣赛巴斯蒂安》,以阴郁的森林和黄昏天空的昏暗远景做背景,双手高高交叉,被赤身绑在树干上的“非常英俊的少年”,深深折服了这个内心里一直动荡不安的少年,这是他对同性肉体美的真正意义上的开端。此后,他倾慕有壮实肉体和浓厚腋毛的同学近江,同时又尽力装腔作势让大家相信他是个普通少年——即使丝毫没有感觉到公车上女售票员身上体现出来的肉体魅惑,也仍然按照推理,故作冷漠的说出让同学面红心跳的话,然后顺利的成为大家眼里有相当经验的好家伙。后来勉强交往了个女友园子,却也时不时的困惑并且使用演技——“我发誓绝对忠于自己的演技”。后来园子一方的人提起婚事,这个青年立刻逃之夭夭,然而后来和园子关系结束,对他也成了解脱,甚至是他妹妹的死,他也只是因为知道自己是个可以流泪的人,得到了浅薄的安心,他时刻活在矛盾与自我纠缠之中,在战乱中唯一的期盼就是能有一颗炸弹从天而降直落在他头上,甚至每当有汽车经过心中都会怒吼“你为什么不轧我?!”然而,只要一见到野性的同性裸露的肉体,他内心立刻激动起来,目光再也移不开。

  三岛在完成了“丰饶之海四部曲”之后因为鼓动士兵政变失败后切腹自杀了,同时切腹的还有他的学生森田必胜。在我的记忆里自杀的著名作家实在不少,三毛,茨威格,海明威,叶塞宁,芥川龙之介,就连一直反对自杀的川端康成也含着煤气管自杀了。按照《神曲》中的说法,自杀是对自己施暴,对别人施暴是暴力,对自己施暴也是暴力,所以自杀有罪。即便如此,这些天才还是选择了这条路。而要让一个人自杀,可见在他的心里是多么悲凉和无奈…

  想阅读三岛的文学的不妨从《假面的告白》入手,因为这部小说可以说比较简单易懂的,并且也似乎真真切切的和三岛有着丝丝的牵连——从小的时候的居住环境,到他本人对力,血的肉体的坚持,通过《假面的告白》,也许能理解三岛一点吧,也许连一点都不能理解到,纵然是“自白”,但也仍然是三岛自己写的,没有人能确定到哪里是真相哪里是假想,他人眼中看作是三岛的演技,对他来说却是体现为返归本质的要求,他人眼中显现为自然的三岛,却恰恰会是他的演技。

  还有一点,在三岛的笔下的人物,平顺的眼皮底下,一定有着双诡谲的眼睛。或者说,三岛就是擅长设计这样有悲哀色彩的人物,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有超于别人的控制自己意识的能力,似乎操控着一切事物,而最终却被自己一直很满意的状况打到在地。这可以说是种隐藏的讽刺。看三岛的文字,总会有种糜烂的感觉,因为他总是毫不留情的挖掘人性恶的一面,也怀有厌恶,就像黄昏的时候坐在贫民窟里透过竖着生锈铁杆的窗户,看到外面横七竖八的晾着还在滴水的洗得已经变形的衣服给人带来的厌倦之情。有时候我们观察生活,只是为了享受发现生活的美满面具下的腐朽的快感——即使是自己制造出的腐朽也在所不惜。

  1985年给卡尔维诺治疗的医生表示自己从未见过任何大脑构造像卡尔维诺那样的复杂精致,或许当年把三岛由纪夫的脑子打开的话其精致程度不会亚于卡尔维诺。我一直对三岛的大脑很好奇,觉得里面肯定具有奇怪的结构,有驰骋的空间。然后斯人已去,往事如烟,我们不能再到那个大脑里去辩个分明,只能猜测。因为即使通过《假面的告白》,我们也永远不知道,到底是假面在做真心的告白,还是三岛的真心仅仅向我们告白出一个假面。

  《假面自白》读后感(七):哪个少年不曾有过“夜,死与热血”的幻想?

  三岛以带着假面的诚意,剖开了自己流淌过热血的胸膛,也许不能苛求一字一句的真实,但那份心情,应该是可以相信的吧。

  哪个少年不曾有过“夜,死与热血”的幻想呢?

  中二是一段奇妙的时光,每个人都有大量无处安置的思考,冲动,情绪,和荷尔蒙。有些化作不知所谓的痛苦的诗,有些化作消失在时间和回忆深处的甜美的吻,有些人割腕,有些人堕胎,有些人像三岛一样,只是在偶然遇到自己喜爱的类型的时候默默多看几眼,把那些令人心悸的躯体线条印在脑海里,再用于那些幽寂无人的月夜里的性幻想。

  “白天,你走在街头,总是目不转睛地盯住年轻的士兵和水兵。他们是你意中年龄的、日光晒黑了肌肤的、确与知识无缘的、嘴上没毛的小伙子。你的眼一旦确认了这种小伙子,就立即目测人家的胴围是不是?你打算法学部毕业后去当服装设计师吗?你很喜欢20岁左右的没有头脑的小伙的幼狮一样的腰身。昨天一天,你在心里剥光了多少小伙子啊。你在心中准备好可采集植物用的标本箱,把采集到的几个男性青少年的裸体带回家里。你要从中选择那邪教仪式上的供品。你最喜欢的一个被挑了出来。下面的情景就让人目瞪口呆了。你把供物带到奇怪的六角柱旁,用暗藏的绳子把这光裸的供物反手绑在柱上。你需要他充分的抵抗、充分的喊叫。然后,你向供物发出殷勤的死的暗示。做着做着,不可思议的天真的微笑爬上你的嘴角,促使你从口袋里掏出了锋利的小刀。你走近供物,用刀尖轻轻胳肢似地爱抚几下他那肌肉紧绷的肋部。供物绝望惨叫,扭身躲刀,恐怖的搏动轰鸣,光腿抖动不已,膝盖碰击膝盖。扑哧一下,小刀扎进肋腹。当然,这是你行的凶。供物的身子曲成弓形,发出孤独的惨叫,被刺中的肋腹的肌肉痉挛了。尖刀好象入鞘似地冷静地埋入一起一伏的肉中。鲜血如泉,冒着泡咕嘟咕嘟喷出,流向润滑的大腿。”——《假面自白》

  中二过后,人们渐渐遗忘了这一切,就像什么都不曾发生过,继而仿佛也失去了理解的能力,在听别人讲述的时候,就像是在听什么远古部落的荒诞不羁的传说一样,露出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全无产生共情(empathy)的意思。

  那么,至少坚持活下去吧,只要还活着,就能不断思考,就有继续前进的可能,就有遇到新的事物的可能,虽然我们注定永远困惑,但却总可以在回头的时候,默默嘲笑过去的自己的无知。

  如果三岛活得像石原一样久,说不定会成为niconico上的哲♂学同好吧。

  《假面自白》读后感(八):句子摘抄

  他们强烈地使我感受到一种”悲剧性的生活” , 这是我所不认识的,可以说是我永远从那里被排除的:悲剧性的生活”

  “我来!”

  我以愈发激动的心情, 正确衡量自己, 脱口说出这句话, 我被欲望击败的瞬间,总是这样子的. 我走到那里, 就站在那里. 这对于我, 与其说是难以避免的行动, 毋宁说是预期的行动. 所以多年以后,我还是把自己误作为”有意志的人.”

  也许是天生软弱的缘故, 我对所有的喜悦都掺杂着不祥的预感. (54)

  一个生命在近江本人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悄悄潜入他的肉体, 占领了他, 突破了他, 从他那里洋溢出来, 企图一有机会就凌驾于他,(60)

  茨威格的定义, 所谓恶魔性的东西, 都是天生在所有人的内部, 走向自己的外部, 驱使人超越自己,走向无限境界的不安定的东西(77)

  一部分优越感是我自命不凡,以为自己比别人进步,从而自我陶醉, . 这陶醉部分比其他人部分早就醒悟过来. 尽管其他部分尚未觉醒, 自己却以为所有部分都已醒悟,犯了估计上的错误. 所以,”比别人进步”这种自我陶醉,后来被”不,我也和大伙一样都是人啊.” 这种谦虚感所修正.

  未来是个沉重的负担. 人生从一开始就以义务观念束缚着我. 我明知尽义务对我来说不可能的, 但人生却以不履行义务为由来责备我, 折磨我. 我想, 倘使以死让这种人生的期待落空, 心里就一定会很轻松的吧, (91)

  梦想犹如人的思绪一样, 它不是精神的作用. 毋宁说, 它是从精神上逃避出来的. (135)

  在社会上或者别人的眼里,都以为我过着稳重的日子. 然而我却知道自己过着 自甘堕落, 放荡,不知明天的生活, 得了坏透的怠惰和腐蚀似的疲劳.

  我们短暂地又继续着无意义的,徒劳地来回兜圈子的,不认真的对话.

  .

  《假面自白》读后感(九):带上假面才会说真话

  选这本书的起因只是为了挑本薄点的小说,能轻松点一两个小时看完,就像看部电影一般。然后看到三岛由纪夫,就随手拿来一看。也凑巧上周还看到个八卦帖说明仁天皇的情敌是三岛由纪夫,一个开挂的男人。那时几张肌肉照让人印象深刻,估计是所有诺贝尔文学奖被提名作家里面最肉的吧。看一个人的文字最能了解一个人,特别是小说,于是就从他第一本出版的小说看起。(至于他极右派的风格,在此就不做过多评论,书还是书,见仁见智。)

  小说有一个很神奇的逻辑,也就是书名里面提到的,“假面逻辑”。有一种负负得正的微妙让读者细细品味。小说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小说都是虚构的,但曾看到东野圭吾描述过,小说除了主人公的名字其它都是真的,现实除了你的名字其它也许都是假的。在一个假面下,往往能甩掉另一个真正的面具,袒露真实的哪怕是残酷甚至是邪恶的一面,反正这些都是“假”的。就在读者分不清真真假假的时候,作者写下了所有他想倾倒的。

  这次三岛倾倒的是一个少年成长的故事,是一个少年青春期内心的独白,看的过程一度会以为是他自己的故事,因为描写的实在太细腻入微了,如果不是自己亲身经历实在不可能有那么了解内心活动。但我会反复强调这只是本小说,但最后还是怀着看名人八卦的心看完了整本书。其实相信这是真实的还有一个原因是很多场景心理活动和自己当初的青春期真的很像,所以不觉得是虚构揣摩出的心理活动。(当然和作者描述一些爱好和取向会有些不一样了)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日本有那么多作品非常走心,也许有一个原因是他们的中青年时期是被文化体制压抑期,而有群文人或者中老年人有这个氛围习惯面对这些人性,走近人性,让人性发酵甚至肆虐,然后只是观察记录。

  有时候国人会觉得日本人有些变态,或者我觉得是在体制的压抑下如果有空间的话会做些更符合人性放肆的事,更加真实的面对自我。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个去不掉的邪恶的自我,只有接受他和平共处才能做好一个完整的人。

  2016-5-15

  《假面自白》读后感(十):圣塞巴斯蒂昂

  开始注意到关于塞巴斯蒂昂的绘画,是因为三岛的《假面自白》。

  我想,只要看过这本书的人,没有不对这幅画印象深刻。三岛花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塞巴斯蒂昂的肉体美,让人目眩神迷的肉体美,“在他那可与安提诺乌斯[约110—130,罗马皇帝哈德良宠爱的娈童]媲美的肉体上,毫无在其他圣者们身上所见到的那种传教的艰辛和老朽的痕迹,只有青春,只有光彩、只有美丽、只有逸乐。 ”(我引用的这个版本,是网上找来的,因为书不在手边,文字上可能有些出入。)

  “那白皙无比的裸体,被至于薄暮的背景前,耀眼夺目,那亲身作为大内虎威习惯了弯弓舞剑的结实臂膀,被抬到不过分的角度,使被束的双手正好在发顶上方相交,脸微向上仰,凝视着天上荣光的眼睛安详地睁着。在挺出的胸膛、收紧的腹部、稍稍扭动的腰间所漂动的都不是痛苦,而是摇曳着某种音乐般忧郁的逸乐。要是没有深深射入左腋窝和右侧腹的箭,往往会看成是罗马的竞技者,在薄暮中倚着庭园的树歇息的情景。

  箭射入他那健美的、青春的肌体,像是要以无比痛苦和欢乐的烈焰,从内部燃烧他的肉体。但是,没有画流血,也没有像其他塞巴斯蒂安像一样画上无数的箭。只有两支箭,将静谧、端庄的影子投在他那大理石般的体肤上,宛如投落在石阶上的枝影。”

  正是由于这极端的肉体美,“我”的第一次“恶习”就发生在观看这一副画时。

  “我”的欲望被如此强烈的激起,不仅仅是因为这幅画所展现出的年轻的肉体美,还因为这肉体和死亡相联系,于是对塞巴斯蒂昂的描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三岛的美学理想:

  “塞巴斯蒂安——年轻的近卫军首领——显示出的美难道不是被杀的美吗?罗马的那些被滴着鲜血的肉香和松筋彻骨美酒的香气养育了五感[指视、听、 嗅、味、触五感]的健壮女人们,很快感觉到他自己尚不知道的不详命运,因此而爱他,难道不是吗?虽察觉到不久就要从撕裂的肉体缝隙中喷射而出,可热血却比平时更加汹涌快速地在他白皙的肉体内流淌。女人们怎么可能没听见那热血强烈的希求呢?”

  死亡与美之间的相互映照关系,恐怕只有三岛这样一个日本作家才会将它发展到极致。所以阅读三岛的文字,总是会有一种奇怪的体验,一方面会有一种肉体上的反感,另一方面汹涌而来的却是一种强烈的快感。仿佛由于那些痛苦的刺激,快感也增强了。所以,读完三岛的书,你没有办法不对他印象深刻,并念念不忘,不管你是否喜欢他。

  读完《假面自白》后,我对圣塞巴斯蒂昂充满了难以遏制的好奇心: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肉体,能激起如此极端的美感,显然并不只是三岛有这样强烈的感觉,“希尔休弗尔德[1868—1935,德国性科学家]所列举的倒错者特别喜好的绘画雕塑类,第一位便是‘圣塞巴斯蒂安的绘画’。”

  虽然是如此的好奇,然而并没有特地的去翻画册,只是存了一个想法,因为我更喜欢不期而遇的感觉,像赴一个很久以前的约会,虽然早有预谋,仍然会有一种突然发现的惊喜。当然,你也可以认为这是因为我的懒惰。

  最近,芝加哥艺术馆有一个展览叫《drawn to drawings》,展出了一批15 世纪以来的许多画家的手稿,有好几幅是关于圣塞巴斯蒂昂殉教(Martyrdom of saint sebasitian)的主题,其中有一副草图,特别优美。

  三岛提到的那幅是歌德•莱尼(Guido Reni 1575 -1642)) 的油画《圣塞巴斯蒂安》,巴罗克式的光影,充满了戏剧感。而我看到的这一副是褐色的钢笔稿,阴影处用蓝色的水彩表现,画家是Lodovico Cardi(1559 – 1613)。Guido Reni 和Lodovico Cardi 都是意大利画家,生活时代相隔也不远,且都受巴罗克艺术的影响,虽然油画和钢笔稿的表现性差别很大,但这两幅画仍然有相似之处。

  Lodovico Cardi 的《Martyrdom of saint sebasitian》,画的是一个场景,前景是圣塞巴斯蒂昂被绑在树上,一群罗马士兵围绕着,用箭射他。几乎全裸的塞巴斯蒂昂扭动着身体,但是并没有呈现紧张的肌肉状态,而是优美的s型,他的身体颀长而健美,我大致估了一下,约九头长,标准的模特身材;脸上的表情也没有因痛苦而扭曲,而是像在叹息,如同一个忧郁的情人。那群围绕着它的罗马士兵,也十分俊美。塞巴斯蒂昂也只插了两支箭,一支在胸前,一支在咽喉处,如同Guido Reni油画中的两支箭,这两支箭也没有破坏塞巴斯蒂昂身体的美感。而且因为整个画面是用钢笔线条和浅蓝的水彩表现,褪去了这个场面的血腥味,反而有种简洁朴素的美。

  与Guido Reni油画的不同之处在于,Guido Reni的画由于强烈的光影效果,突出了血肉的生气,一种欲望之美漂浮在塞巴斯蒂昂的肉体上。而Lodovico Cardi的画,则显示了一种优雅的光辉。

  这两幅画都是宗教主题的绘画,与文艺复兴之前的绘画相比,你可以发现这些画是多么的生机勃勃,充满了对生命的赞美,宗教的意味却很淡漠。画家们似乎并不关心灵魂的问题,至少在画画的时候,这个问题是被忘却的,他们关注的是如何表现,宗教只是一件外衣。他们只是借用这个主题来表现人身体的美,至于这个主题到底是什么,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如何构图、如何安排人物和光影、如何运用透视法营造出合理的空间效果,如何运用解剖学的知识使人体的肌肉显得仿佛热血就在体内流淌。

  表现力才是画家关心的核心问题。这是一种多么渎神的想法,它排除了绘画的神圣性。或者说表象才是绘画的一切目的。肉体的、可毁坏的、会腐败的只有刹那光辉的表象,成为了艺术的目的。无论是青春、光彩、美丽还是逸乐,在它达到最顶峰的时候,画家抓住了它,随之而来的就是衰老、黯淡、腐败、堕落。仿佛是上帝为了惩罚人类攫住了那刹那的荣光,紧随其后的就是永恒的失望,画面越美,越是反衬出现实的不堪忍受。这种让人不安的情绪就象画面中浓重的阴影,反衬出画面的美,使其显示出无与伦比的光彩,让人心醉神迷。

  让人端于逸乐的是永恒的失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