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美的情愫》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美的情愫》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3-15 20:2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美的情愫》经典读后感10篇

  《美的情愫》是一本由东山魁夷著作,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65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08-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的情愫》读后感(一):孤独,空性和艺术

  这心灵一隅孤独,一方空白,便滋生了无数的让同样孤独的心灵得以慰籍的艺术作品。就是这群孤独的人,创造了滋养我们心灵的艺术。

  风景

  近来看东山魁夷的画和散文,坐在车上,随手翻看几页,一边听音乐,喜多郎的音乐,《曼陀罗》,《秋怨》,仿若大自然深处流淌出来的神秘气息。一边看车窗外的风景,竟惊喜发现一路的风景如此美丽,迤逦起伏的丘陵山地,葱郁绵密,呈群青色调的大片竹林绿意流淌的田野,散落的人家,竟和东山魁夷笔下的风景有些相似

  那是一种比东山魁夷画笔下更深远、更浓郁的风景。相机可以拍摄,但是相机的写实失去了探究和欣赏意味,只有画笔,才能细密的,深沉的,绵长的,全心的去感知这片风景,去爱这片风景——爱是时间耐心的累积,在这里对一片风景来说,亦是如此。

  看风景就像听音乐,也像爱情冷暖自知,个中滋味别人无法体会。我可以也只能对别人说,那片风景真美,而我自己在体味的时候内心涌动的喜悦祥和神圣和爱等种种情愫,是无法描绘和传递的。除非是一个与我有着同样心灵,同样感知的人——这时候,语言信息的传递已不再需要

  正如相爱的人,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小王子》中狐狸说,话语是一切误会根源

  孤独创造艺术

  这样的美景感动着我,一方面我觉得自己很丰富同时又觉得孤独,这样美妙的音乐,这样美丽的自然风景。然而这种孤独,似乎也并不需要去填补,它空空的存在于那里——如电影《梅兰芳》里,邱如白(孙红雷饰)对孟小冬(章子怡饰)说,你不要破坏他的孤独,正是这点孤独,成就了他的艺术。

  这心灵的一隅孤独,一方空白,便滋生了无数的让同样孤独的心灵得以慰籍的艺术作品。这种孤独不同寂寞,只有与自己心灵深刻相交的人才感受到这孤独,这片空白之境。就是这群孤独的人,创造了滋养我们心灵的艺术。

  东山魁夷是孤独的,他一次次在旅行中在大自然中寻找,寻找美抑或是心灵的更终极需求满足)。正是这样的不圆满,驱使他创作了一幅幅伟大的艺术作品。

  他的经历曲折的,他的内心有苦痛,他说,“我的胸中深藏着黑暗痛苦,但我没有把苦恼向别人公开表白过。然而,有着黑暗和苦恼的人,同时也是祈求灵魂的净福和平安的人。我的作品中所表现静谧纯朴风格,抑或正说明我缺乏这些,才如此希望,如此进行切实的祈祷的。”

  他的画让人感觉温暖慰藉,充满爱和温情。这种爱不是浓烈表达和展现,那么细密的,让人莫名的升起一股忧伤,仿佛回归日本民族特有的哀伤樱花短暂却又满怀欣喜的欣赏它的美丽。这种孤独冷艳而又转瞬即逝的美。

  贝多芬给他的朋友写信说,在这个世界上我没有什么亲密朋友,常常是一个人独自面对……

  梵高的内心是孤独的,他的孤独的心灵空白里面不是忧伤和温情,而是火焰般浓烈的爱,像要挣脱出来,高更说“为《圣经》而燃烧的人”。

  那些孤独的人创造了令人温暖的世界。

  通心产生爱

  我试想,在人生美景中,如果有上面所说的默契,有自我以外的心灵相互感知,共通相融于这片自然美景中,也不失为另一种美。

  这种美更加充溢着一种祥和的爱的光辉。这是一种更高级灵性的光辉。

  前者,一个人感受的孤独,即便是这片孤独创造了伟大的艺术,但他仍是与外界,与自己这片孤独以外的世界是隔离的——所以通常说艺术家拯救世界,却拯救不了自己。艺术家创造出令人感动的艺术,但是其自身的内心运行的并不圆满,仿若熊熊燃烧的火焰光芒照亮了世界却灼伤了自己。他们所创造的艺术仿佛是杜鹃啼血而吟唱出的美妙歌声

  后者,与另一颗心灵共享美景(泛指人类的一切美妙体验),他的心灵是开放的,与外界是相通相融的——因为无界,所以无基点,无角度,也许不会创造出伟大的作品——他的世界是平坦的,充满爱的光辉,他给予世界的就是爱,是爱本身。爱,不若艺术能感知人,感化人,慰藉人,但是爱却能救赎人的灵魂。

  “……足足五分钟,他(伯特•海灵格)没有说一句话目光慢慢的移动全场很多人都觉得他在和自己交流,其实,这是能量巨大的人的目光的特点,当他们往前看的时候,他的眼光是发散和四射的……”

  据说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当特雷莎修女走进会场时,全场人们感受到一种喜悦、和美的光辉。

  这种光是慈悲的,仿若佛陀的凝视。

  任何宗教里面,那些能量高的人即可达到这种境界

  根据霍金斯心智能层次模式心智能量级别达到500的时候,便充满了爱。这是无条件永恒的爱,它不是智能,不是发自于头脑,而是散发于心。因为爱的纯净动机,它有提升他人和完成丰功伟业的的能力

  更高级境界的便是耶稣,佛陀。他们在千年前就觉悟到人的真正的回归是信仰和爱,而不是理性认知

  人类所能想到的最高级境界,便是上帝(不仅仅是基督教里面的上帝,而是泛指,最高级的造物主)。上帝爱你,不是因为你怎么样,你是谁,而仅仅因为是你,你存在。你是独一无二创造。

  (以上似乎与这本书无关,仅个人感言)

  《美的情愫》读后感(二):东山魁夷的柔美

  复旦大学出版社的书总是很唯美,很亲切

  上一本复旦版的书应该是吴思先生的《潜规则》了,这些书给人的感觉总是很过瘾,很难忘,久久不会忘怀。

  东山魁夷先生的《美的情愫》再次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民族的崇高追求精神以及对于艺术,对于人文精神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大和民族的美,在于淡雅和静寂,这和书中序言对于东山先生的概括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本书卷气极浓的艺术笔记为读者们铺陈了一幅柔美的画卷,似乎走到一个地方都可以成为风景。

  美,在于心境

  濑户内海沿岸的少年生活,德意志土地青年追求,让我们在东山先生身上清晰的看到了文化多元化的影子,这也是川端康成先生所追求和提倡的吧。

  最后,用川端康成先生的话语来作结:这是一位名叫东山魁夷的风景画家前半生的回忆录,是他的心灵的遨游,也是对作品的自我解说。东山的文章如散文诗,奏出了音乐。

  东山的画给人以一种优雅的爱的滋润,一种慈祥温柔气氛,而且悄悄的给观赏者注入了澄明,亲切的感受。

  如此精炼,到位的话语,用来概括东山魁夷先生,的确是再合适不过了。

  《美的情愫》读后感(三):08年冬,看着枫树叶仿佛看到了整个世界

  实验室前面桌子上的同学大喊“太郁闷了”,我冒险地跟他说,“我带你去看一个很美的东西。”出发,随即我们到了教四前面,我找到了我的那棵枫树,上面的叶子红色的,美丽的独特的红,下一点的叶子是黄,蕴含了很多滋味的黄色,再下面是绿,是我们么??年轻不谙世事的,不懂得,还没有光芒四射的,执着的??说不清,这些层次让我看到了时间再空间流动,或者是空间在时间里流动。

  那段时间迷恋东山魁夷先生的《美的情愫》,看他书中的插画我总是莫名其妙的被感动,看有某些别人的画我要费力才能让自己安静下来,因为那些画作太浮躁了,但是东山魁夷的画,教我沉静下来,但是绝不单调,正如他的文字,好美。

  里面他描述绘画,心灵的感应,比上丘吉尔对光影感悟显得更深奥,前者是一种虔诚,后者是一种共处,看到画家说的这些,有时候自己会懂,也会有一样的感觉,但是自己不够自信,哈哈,但是我对别人是宽容的,特别当别人谈论美的时候。

  《美的情愫》读后感(四):美

  看东山魁夷的画,心特别静。

  读他的散文,更能理解他眼中的那些风景。

  “覆盖着陡峭山坡的阔叶树悠悠地绿。”

  “山谷里荡漾着紫色的影。”

  “皎洁的月光照着石坛的平面,与黑暗的侧面形成对比,是那样的寂静、神秘。”

  与其说他是一位在艺术道路上孜孜探索的画家,不如说他是一位在自然里悟道的修行者。他的审美情愫与人生观生发于自然,生发于处处可见的风景。

  “一个时期,一年中的大半时间里,我都是站在渺无人影高原上,静静地凝望着天空色彩、山峦的姿态呼吸草木的气息。”

  读到此处,不禁长叹了一口气

  “在生存的宿命中要尽力求生。”

  怀着这样的想法去生活吧。

  《美的情愫》读后感(五):再版再骗

  哪里看——中心馆 如何看——快看 为何看——大学美术老师推荐

  在版专的时候,松哥借过一本《美的情愫》,小开本,很薄,估计是多年前的版本。在上图找到复旦版的《美的情愫》,第一感觉就是:不是吧,那么厚?

  想起了自己在版专看《美学散步》的经历,也是故意做成很厚很大的开本,每页三分之一的地方都是留白,明显是骗读者的钱嘛!具体到这本书,字体很大、行距也空得很大。配上了很多作者画作的图片,还做了两个拉页。

  只是真有这个必要吗?本来就是本随笔集,弄那么多图片,不知道想干什么?弄得小样连看的兴致都没有了,好讨厌啊!

  8.8.4上写于甘韦肆

  感谢点击

  《美的情愫》读后感(六):《美的情愫》摘抄

  是非真实的想法,首先。然后是有关美的体会。写到了自己体会到的日本的美与中国的美。这种在点滴间将自己的人生和世界联系在一起,用绘画和文字,用美找到一条路。算是非常的好看的一本书,插图很好。

  ---------------------------以上补记,一下摘抄

  美的情愫

  日 东山魁夷

  复旦大学出版社08

  日本传统结构的“幽玄”的因素,追求玄思、虚、空、否定之否定。画者强调“无我”。

  一个人的死,也与整个人类的生相关。毫无疑问,谁也不喜欢死,但因此应该想到的是,要珍惜自然给予的生,同时也要珍重他人的生。P22

  另一个世界的净福——获佛保佑而得幸福之意。P27

  轮回无常才是生之证明。我想说什么呢?我觉得尽力诚实的生活是可贵的,只有这样才是我唯一的生活意义。P84

  我心中有条路。

  这是夏天清晨野外的路。P90

  ……

  是一条在清晨微明中,平静安详地呼吸着的、坦荡的、自由自在的路。P97

  这一派群青和佛绿的风景啊!P98

  我本人并无鉴定的信念,但我听取尖锐意见时,即使是阅读新的画论,倘若不能由此深入我自己的内心世界以致逐渐理解它,我是绝不想掌握它的。我天上呢就是这样一种性格。P107

  起初我把自己心中的东西寄托于自然,如实的加以表现,以后发展到刻意把心思用在画面造型性和单纯化上,接着更进一步深入,追求茫茫宇宙间有感人力量的东西。作画时,一旦这种想法诞生,一种从来没有过的轻松感就油然而生。P141

  然而第一次访问中国时,在我身上发生了可以说是不可思议情况。我透过北京饭店窗户,眺望新绿掩映下故宫的琉璃屋顶和红墙,并做了写生。从我向来的习惯来说,理应使用绘画颜料,做色彩写生的。我所眺望的情景也是绿色、红色、黄色等色彩斑驳的风景。可是,我心中却涌起一股冲动,想用墨色来表现辉煌明亮的嫩绿和金色的屋顶瓦。P195

  在黄山之旅中,我也不时感到如果不用水墨画似乎就无法描绘出其景致的真髓来。毋宁说,我体会到唯有舍弃色彩才能够达到把蕴含着深邃画境的东西与中国的风景相照应吧。P197

  艺术本是站在人生的坐标点上产生的,这是它的真正本色。P234

  《美的情愫》读后感(七):以平常心回到最初

  “不断读书吧,不断旅行吧,”

  “只有在看过了千万条路以后,动笔画的时候,已经忘记了每一张写生画里路的样子,提笔时路的本质真切地浮现在眼前”......

  于是,这样的画出来的路,不像任何一条路的样子,却又每一个现实中走过的路,想象里描画的路。

  东山先生说,他的画里很少出现人,但总是从人的角度去描绘风景,笔下注入了情感,比起荒无人烟的自然来,他更热爱那些倾注人类的血汗与情感的土地和风景。他试图让自己的画,保持一种微妙的美丽的平衡。接受访谈时,他这样解释这种平衡----“或是因为从小就在观望着父母关系,希望他们保持平衡,少年时的感受影响成长以后的选择

  人生也许就该像他一样,“如同钟摆一般,从日本摆到德国,又从德国摆回日本,在此中间,获取一切可以获得的能量”

  在不断的失衡中,寻求新的平衡

  用“临终的眼”去观察自然,去寻求一根坚强的精神支柱,

  然后,把这些感动和唏嘘一笔一画描摹在画布上,

  摒除繁杂和技巧,

  象月下樱花,散发静谧的美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