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请停止无效社交》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请停止无效社交》读后感10篇

2018-03-19 20:0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请停止无效社交》读后感10篇

  《请停止无效社交》是一本由李小墨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80,页数:26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请停止无效社交》读后感(一):能够马上应用的社交书

  这本书改变了我的多个知识点甚至思维方法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读到“如何爱一个人:爱的五种语言”,就审视了自己男朋友关系思考了为什么每次男朋友在一些问题上会生气,他想要的是什么样的人,他在成长中什么样的经历导致了他这样,让我对他有更多的同理心,也更加能好好的去爱。以前觉得这样好像是自己在委屈求全,但换种科学的思考方法,其实只不过是自己无知罢了。

  而其中,颠覆了我以往的知识的是,书中对于情商正确解读,原来情商不是我以为的就是说话让人舒服,而是有具体的5点维度:1认识自己的情绪 2管理自己的情绪 3认识他人的情绪 4管理他人的情绪,5自我激励的能力,才让我知道学会沟通、学做让他人喜欢、自己也喜欢的人,是可以分解成几步来思考践行的。而且我用这几步去看身边人际交往厉害的人,他们似乎天然也是具有这样的能力的。

  而且其中讲的几大沟通技巧,很受用,是可以直接搬来套用的,我打算一个一个试用一下,记在本子上,提醒自己这样做。锻炼自己的思维养成习惯

  这是一本是用的书,我觉得嗯一定要买纸质本,最好是忘记了就要打开看一下,和男朋友吵架了可以打开,和同事有棘手的事要沟通可以打开,希望有一天自己把书上的东西都记住了, 不用打开就会自然学会。哈哈哈

  《请停止无效社交》读后感(二):能力+有效社交+...=成功

  “如何结交优秀的人?”“成为优秀的人!”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若真想在社交红利时代分得一杯羹,首先要具备真才实学,不然将会徒增烦恼。比如少年神童方仲永,才华跟不上名声,至成年时泯然众人矣;当今许多艺人,也有许多凭着颜值吃饭并无真才实学,快速积累财富后反而身患忧郁郁郁寡欢

  本书作者李小墨,曾任《海南特区报》记者、“厦门头条”主编,自媒体“深夜书桌”创立人。她的事迹略有耳闻,从小热爱读书,长期坚持写作,必须把一本书吃透才开始读下一本书,在大学时期就写出了百万字的读书笔记小姑娘认真好学,肯查阅书籍解惑答疑,有良好总结和反思能力,再加上当今网络时代衍生出的社交红利,年纪轻轻便实现知识变现,真是可喜可贺,由衷为她感到欣喜

  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说:“在社交红利时代,谁懂得社交,懂得传播,就能够掌握商业的先机。未来的一切交易都将是社交。”一言以蔽之,说出了未来社会的盈利模式,谁说不是呢?诚如罗永浩、罗振宇、吴晓波这样的公众人物无一不享受到了这种收获,更有许多小平台的佼佼者能运用此种模式轻松实现年薪150w+。

  本书强调的一点是:“你不强大,认识谁都没有用。”一反中国人脉决定论,为广大人群发声并提供各种社交方法让旁人借鉴迈入成功之路。当今社交泛滥,想成名很容易,难的是持续获利你还能享受到它。正如前段时间王者荣耀主播连续开直播不休息导致死亡,多么可惜金钱是得到了,名声也出去了,可是呢,最宝贵的生命没了!

  但是,社交同样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抓住有效社交,停止无用社交。这一点便是作者着重在书中讲给我们听的,有不同的方法论,很多事例分析,用心理学去分析如何更好地和别人打交道,让我们能更清楚地理解和运用。人和人打交道,最重要的应当是互相尊重,其次是能够做到互惠。人不是孤独的岛屿,我们要学会和他人打交道,做一个具有高情商的人:

  1、认识自身情绪

  2、妥善管理自身情绪

  3、自我激励

  4、认识他人情

  5、管理人际关系

  学会断舍离,懂得什么是有价值事物

  趁社交红利还未逝去之际,抓住流星尾巴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

  《请停止无效社交》读后感(三):懂得这个道理,我删了朋友圈一半的人

  微信通讯录拉到底,799人,我吓一跳:我什么时候认识那么多人?对很多人来说,这不算多。对一个不善交际又非微商的我来说,这真不少。翻看后发现,至少三分之一的人没有说过话,甚至想不起来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加的。还有三分之一的人好像有那么一面之缘……他们就这样静静地躺在我的朋友圈。占据着我的内存,耗费着我的流量。而我真正朋友发的朋友圈讯息,却被这些陌生人冲刷而看不到。

  这些人还留着舍不得删,感觉这个有用,那个也有用。看完《请停止无效社交》这本书,我才豁然明白,这些陌生人对于我来说真的就是占内存的意义

  《请停止无效社交》作者李小墨,曾任《海南特区报》记者、“厦门头条”主编,自媒体“深夜书桌”创立人。这本书基于她多年深度阅读写作思考总结而来,内容深入浅出,非常系统化的阐述了现代社会人的社交特点,在社交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非常适合初入职场的小白,或是在社交中屡屡失利迷茫人士阅读。

  这本书一共有四章内容,从最初教读者辨别自己的社交是否有用和适合自己到社交中具备的高情商如何炼成,在社交中又如何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最后总结无效社交的典型表现。遵循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方式

  社交只有数量没有质量

  我们经常会在影视中看到一些所谓的社交家,如鱼得水般游走于各种高大上的商圈、政圈娱乐圈等。他们游刃有余的社交方式令很多人艳羡与望尘莫及。当然,我们大多都是普通人,很难接触到这样的圈子。就从我们最基础的朋友圈入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朋友圈就是一个小社会。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微商、代购、健身教练律师医生、猎头、作家、快递员、家庭主妇还有门卫李大爷……还有大多数是不知道什么头衔的陌生人。

  告别无用社交,首先从优化我们的朋友圈开始。给自己实施一个措施,例如,每天规定删除通讯录里10个人。那些你没见过、没聊过、路边扫的健身房教练,超市的促销信息……统统delete。直到你再次看通讯录时发现,剩下的都是对你有影响有意义的一群人。就跟定期整理房间断舍离一样,也是提高生活品质的一种方式。

  其次是我们的社交质量。有句经久不衰鸡汤良言:我们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很重要。想结识高质量高层次的人,首先要自己成为很厉害的人,成为与他们势均力敌的人,这是最靠谱也是很艰难的方法。你想从他们那里获得知识或资源,就要拿出相匹配的东西去置换。否则人家那么忙为什么要帮你呢?作者在书中称为共赢思维,无论是社交、工作、生活都同样适用!

  停止向别人吹嘘炫耀你认识某某大咖牛人,人家再厉害真的和你一毛钱关系没有。

  你是一个高情商的人吗?

  情商,在百度里是这么说的:情商是情绪、意志性格行为习惯组成的商数。

  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意志、耐受挫折方面的品质,其包括导商(LQ)等。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先天差别,更多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不要再说自己天生情商低,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慢慢改善提高的。

  高情商要具备的5种能力

  1、 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

  2、 妥善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

  3、 自我激励的能力

  4、 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

  5、 管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情商,简单归结就是情绪管理。如果以上五种能力可以驾轻就熟,那么在人际交往中一定占有很大的优势。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实用性很强的沟通技巧,以及在社交中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作者都有独到的见解建议,有兴趣的不妨学习一下。

  交浅切莫言

  这是无效社交中的典型表现。有句话叫,群居守住嘴,独居守住心。在人多的地方生活,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巴,祸从嘴出绝对真理

  职场同事之间,多少会有利益牵扯,有时候不知道哪句话就得罪了别人。而且,职场没有秘密可言,一件事一出,很快就能传遍整个公司,真是不可思议啊。我们要尽量做到不多嘴、不传话、不听风就是雨。尤其是初入职场的小白,如果你实在倾诉,要识清人品,要确定你们的交情有没有到聊这个话题地步,要做好为自己的言行负责的准备

  书中还说有一种“交浅言深”是想走社交捷径的人。就是想快速跟你熟略,搭上线。在交情还很浅薄的时候,便不断的自我透露表达,已达到快速深层次的紧密交往的目的

  这种方式有效,但不建议使用。在你还没有彻底了解对方之前,你就把自己所有的信息包括个人隐私都传达给对方,你觉得安全吗?如果他转达给第三人呢?这就回到我开始说的,秘密就不再是秘密,你要承担祸从口出的后果。社交讲究循序渐进,在不断的探索审慎、节制、渐进的基础上,达到深入交往的目的。

  《请停止无效社交》给自己的社交圈一个断舍离,走心不走量,舍弃那些我们心里不喜欢的人,不迎合不将就。亲疏有别,主次分明,维系好属于自己的社交圈。每个人选择的生活方式不同,平庸或是不凡,没有对错。在社交中,如果你想接触比你更高层次的人,那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请停止无效社交》读后感(四):人脉专家李小墨:4大要点18个关键问题助你远离社交的烦恼

  小墨的《请停止无效社交》这本书,在小捌看来,就像一面镜子,对照书中的内容,你的社交是「只有数量」还是「注重质量」,你是一个「沟通高手」还是那个「特别不会聊天的人」,都将了然于心。

  比如我,读完小墨的这本书,我才发现现实生活中自己可能是属于那种「封闭型」人际观,不擅长交际,甚至害怕社交,对于不是特别熟悉的朋友的邀请通常都是拒绝的,社交真的特别消耗我的能量

  平时也从不和别人竞争,自顾做好自己的事,希望自己成为一个隐形人。

  不过,也有我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我「同理心」比较强,很容易感受到别人的情绪,在不同的情境下通常能做出合适的行为,所以,在人际关系上还不错

  认识小墨,是在写公众号之后。通过深夜书桌的文章认识了小墨,一聊之下,发现小墨不仅是一个有深度、有态度的网红,还是一个非常好相处的人,在公众号写作上给了我巨大的帮助。所以,小墨应该算是我有效社交的典范了。

  本书从内容上可以大致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主要讨论一些观念问题,而后半部分通过典型案例,讲解社交和沟通过程中的各种技能

  一、从观念的改变开始

  在本书的前半部分,小墨对一些观念进行了梳理,因为,行为的改变是从观念的改变开始的,深入透彻地了解一件事,内心真正开始信服一件事,才会认真地把它付诸行动

  (一)社交应该注重质量

  这是小墨最先提到的一个问题,也是大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名片存的再多,过些天拿起来几乎没什么印象手机号码存了一堆,但从来没有拨打过;微信添加多了,除了最初的打招呼,再无交流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能够维持的关系是有限的,要想关键时刻能有「用的上」的朋友,平时就要投入时间,付出感情。但我们的情感是有容量的,分的人越多,每个人分得的就越少,就像稀释的墨水一样。

  (二)社交的本质是互惠

  很多人不愿意承认社交的本质是互惠,认为互惠这个词玷污了纯粹的感情。

  但实际上,我们的潜意识里始终藏着一杆秤,暗暗衡量一个人是否值得继续交往,无论是感情换感情还是利益换利益。

  单方面的付出和单方面的索取都会使友谊不知不觉地无疾而终。

  所以,在索取之前,学会付出,不要做以自我为中心、只会索取的巨婴。

  (三)沟通需要技巧

  很多人对沟通技巧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对人只要一颗真心就够了,根本不需要任何技巧。那么,事实是这样的吗?

  两人真心相爱却又互相伤害例子还少吗?明明是在关心她,却无端又引发一场争吵,这种情况你应该也有过吧!

  此外,另外一些人把「会说话」直接理解为「会拍马屁」,这也是一种浅薄的想法

  「会说话」是一种沟通境界,既能让对方认真倾听、充分尊重你的想法,有肯对你敞开心扉。既不会太过直白讲情面,也不会因为太过委婉而达不到目的。

  二、实用小技巧讲解

  书的后半部分,可以说是一本有效社交和沟通技巧的小字典。罗列的那些小技巧,绝对能够帮助你一步步地改善你的人际关系。

  例如,在讲到如何做到有效社交时,术中就提出了5种实用可操作性强的方法。

  社交与目标结合。有些人,根本没有想清楚自己要什么,盲目地去积累人脉,经营关系,为了社交而社交,认识一堆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认识的人。

  借用熟人力量。最不容易碰壁的扩展交际圈的方法就是从现有的人际圈触发,借由熟人的介绍发展新的人脉关系。我们天生信任熟悉的人,当你需要认识一个人的时候,如果能找到一个熟人替你引荐,一定会事半功倍。

  结识枢纽式人物。结识超级交际枢纽式人物,是打开交际圈的捷径。很多人都听说过:世界上任何两个人之间,平均只需要通过6个中间人就可以互相认识的说法,但其实,要想连接一个遥远的陌生人,这中间必须由交际很广的中间人才能成功。

  打造自身的特长。社交有一个规律,一个越被认可的人,他的社交成本越低。一个声明在外的人是天生的社交宠儿,他们想要搭建、发展自己的交际圈不费吹灰之力。

  用间谍思维社交。就是说,我们要想结识目标对象通常需要一个钩子,即:初次见面的理由、建立联系的理由、持续联系的理由。

  在讲到成为沟通高手时,同样提到了6个建议。包括:在不同的情境挑选合适的行为、要有同理心、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监控、不要输给情绪、要懂得赢得信任以及要有清晰的表达能力。

  小捌觉得要想成为沟通高手,同理心和自我行为监控二者最为关键。

  同理心是被认为是「社交智力」的本质,在沟通过程中试着尊重对方,不轻易下判断,不忽略别人的感受,了解别人想要什么,做好这些,顺畅的沟通自然就水到渠成。

  另外,时刻注意观察自身的行为并借此调整自身行为在社交过程中也非常重要。

  例如,《红楼梦》中,贾母问黛玉念书如何。黛玉道:"只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妹妹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瞎罢了!"。

  黛玉立马就意识到自己的回答不妥,所以当宝玉再次问黛玉"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些许认得几个字而已"。

  此外,术中还讲到了「糟糕的沟通是怎么造成的」、「糟糕倾听的七宗罪」、「高情商的人如何倾听」、「情商高的人的沟通技巧」、「正确爱一个人的5种方法」、「如何道歉」、「批评的艺术」,可谓包罗万象,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社交和沟通问题。

  可以说,小墨的《请停止无效社交》这本书不仅一本适合午后闲暇时阅读的书,更是一本遇到社交问题时可以随时翻阅寻找答案的百科全书。

  因此,如果你跟小捌一样,也是一个沟通能力差,害怕社交,却又想有所变化的人,那就让我们摩拳擦掌,跟小墨这个人脉专家来学习一种更高级、更舒服也更有效的社会交往和人际沟通方式吧!

  《请停止无效社交》读后感(五):滚蛋吧!无效社交

  社交贵在有效 ,

  很多关键社交对于我们,只有一次 。

  告别烦琐的无效社交应该怎样去准备 ,

  当我们在看这本书的时候 ,

  发现无效社交的典型表现及缺点,

  也意识到进行良好沟通的必要 。

  这样在践行这本书的时候 ,

  才能够说:我意识到了社交的重要性,我希望停止无效社交!

  本书作者李小墨曾任《海南特区报》记者、厦门头条主编。

  传统纸媒以及新媒体行业的积累,让她顺利地抓住移动互联网“社交红利时代”。

  她的文章深入浅出,有深度、有态度,

  这本书也是如此,

  旨在帮助读者摆脱“以数量论社交”的思维误区,

  打造高效的互联网时代人脉方案,

  是一本远离烦琐无效社交的指南。

  青葱的校园时光,

  父母常叮嘱我们要团结同学,尊敬老师。

  步入社会,

  我们则需要打理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处理更庞杂的社会人脉。

  “社交”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所不在,不可或缺,

  每个人根据自身经历或是他人经验

  都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立社交观。

  那么自己现下的社交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

  无效,应该如何做出改变。

  或许这就是我们捧起这本书的理由。

  无效社交的典型表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单纯追求社交对象的数量,忽视质量和交往深度;

  自身能力、地位和资源配不上自己目前的社交野心;

  社交圈无法拓展,手头现有的联系方式闲置;

  交浅言深,无选择地向他人吐露心声;

  言语交谈上总想打断别人,胜过他人;

  人际关系无论亲疏,总是无差别对待;

  以上哪些现象出现在了自己的身上或身边?

  改掉不佳表现,建立健康社交圈,

  在远离无效社交的路上,

  作者给我们提供了3个注意方向:人脉、人际观、情商。

  优化社交打造有效人脉

  学会断舍离,将能维持的有限关系打造成有效人脉。

  在有效人脉中不仅限于对方单方面的输出,资源的平等置换非常重要。

  这就需要我们培养自身的能力,在自己有用且被需要时,有效的人脉才会破门而入。

  建立了成熟稳定的人脉关系后,还要在生活中不断维护,

  在需要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帮助时,临时抱佛脚是没用的。

  必须是靠自己一点一点去积累和铺垫,

  友谊的小船才能扬帆远航。

  好思维树立正确人际观

  社交互惠的本质教会我们在索取之前,学会付出,明白互惠的关系才是可持续的。

  共赢的思维给我们一种主动交往、乐与合作、积极与他人结成利益共同体的人际态度。

  平等的人际观让我们不卑不亢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给我们独立的人格和平视他人的力量。

  树立互惠、共赢、平等的人际观是有效社交的前提。

  五位一体炼就高情商

  认识自身情绪,以同理心推己及人、以己度人;

  管理自身情绪,在不同场合恰当表达;

  进行自我激励,培养情绪的调整能力;

  认识他人情绪,懂得换到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

  识别他人情绪,准确回应、有效调节他人情绪是掌握管理人际关系的核心。

  拥有了成熟稳定的人脉、良好的人际观、高情商等先决条件,

  了解如何去爱一个人、安慰一个人,

  懂得如何向一个人真诚道歉,

  知道如何去认识抱怨,理解批评,

  知行合一

  使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移动互联网正带来一个新的巨大的机会,

  在这个时代,谁懂得社交,懂得传播,就能掌握先机。

  当面对社交红利到来时,我们每个人都在思考,

  如何打造高效人脉方案,远离无效社交,收割属于自己的那份社交红利。

  不妨捧起这本李小墨的《请停止无效社交》

  用行动去跟烦琐的无效社交告别,

  呐喊自己的心声:滚蛋吧!无效社交

  《请停止无效社交》读后感(六):有效社交的技巧

  有效社交的技巧

  人,首先是社会上的人,才是自然上的人。通过社会化,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学习社会规范、履行社会角色。有人曾提出过六度分离理论,认为社会上任何的两个人都能通过最多六个人而联系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交和联系的普遍性。作为社会人,我们是群居生物,扮演者不同的角色,不可避免的涉及各类交流和沟通。在社会化的大学校中,我们每个人都与他人发生着这样或那想的联系,古语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在交往中,有些人发展为点头之交,有些人却能收获了真挚的友谊。在社交中,有些人积极和乐观,有些人惧怕社交,恐惧、幽闭等社交恐惧症让其脱离人类正常的生活,身心受到不同的创伤。如何实现有效的社交,打造高效的人脉,分享当下的“社交红利”,需要技巧的学习。

  社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立有效的社交确是不那么容易,多数的时候,我们认为一个人的朋友遍布五湖四海,交友广泛,就泛泛的认为其人脉广,能力强,其实不然,在数量上占得优势,在质量上停驻不前,是一种无效的社交。自媒体“深夜书桌”创立人李小墨从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行业多年,积累了无数的社交经验,在本书中抓住时代的特点,剖析当下的移动互联网“社交红利”, 从上万个社交案例中挑选出几十个真实有效的案例,为读者分享了社交的本质和建立有效社交的技巧,提供高效社交的解决方案和实践方法,让渴望提高社交能力的人不再惧怕社交。

  人生当中确实需要具备很多的技能,提升自我,来应对快节奏的社会生活,而社交的技巧在其中最为重要。人际交往不仅仅是讲话和沟通那么简单,人际交往能力是包含社会交往、情商素养、性格魅力、冲突解决、言语表达等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社交并不恐惧,让人恐惧的永远是自我的想法,虽然保持一颗虔诚的内心,但是把低情商当做坦率,把不顾及他人感受当做耿直的人,需要真正的反思下自我的思维和想法。每个人都在社会交往中,改变不了整个世界,就去改变自我,适应社会的规则,学习高效社交的技巧和秘诀,打破自我的局限,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勇敢的走向更加广阔和高质量的社交生活。ps:高效社交的干货技巧都在图书中。

  《请停止无效社交》读后感(七):认清社交的本质——做聪明的社交达人

  回想我们一天的生活,除开我们的睡觉和独处时间,我们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都是在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中度过的。可以想象,社交占据了我们生活的很大一部分,但是,由于我们的个性不同,每个人对社交的期望和获得感也有很大的不同。

  观察我们周围,有的人很热衷于社交,整天想着如何参加多的活动去结交更多的人;而另外的人,或许对社交有着本能的恐惧,他们害怕甚至拒绝社交;还有的人,认识到既然社交不可避免,那就把它当成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顺其自然的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进行正常的互动。

  但是大家或许都会发现,无论我们对待社交是一种什么态度,社交都会占据我们很大的一部分空间和时间,但是细想起来,有许多的毫无意义的社交是在“白白”地占据我们的时间,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干扰。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无效社交吧。想象一下,突然有一天,一个朋友圈里不太熟悉的朋友突然邀请你去参加一个旅行团,这时或许出于本能,你会很小心甚至很警惕的对待这个朋友的邀请,因为你实在想不起与这位朋友有过更深入的接触,对你们的关系的定位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这样类似的事情,似乎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司空见惯。

  由知名媒体人李小墨老师所著的《请停止无效社交》我们深入细致的分析了我们的社交状况,分析了我们面临的困惑,为我们讲述了何为有效社交,何为无效社交,让我们以一个新的视角去看透我们的社交实质,给我们如何改善社交状况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李老师在书中不止一次的强调,相比社交的数量,社交的质量更重要。那些认为人脉是关键,拥有越多人脉就越能掌握各种“资源”的人,实际上是在用有效的时间去做了用处不大的事情。这个社会有自己的规则,真正有能力的人,他们所结交的人是和他们差不多的人,或者是认可他们能力的人,因为一段关系需要对等性,别人不能从和你的关系里获得他们想要的,即使你再想结交他们,也不过是换来他们朋友圈里多你不多、少你不少的一个存在罢了。

  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不能将有限的时间和经历耗费在那些毫无意义的社交上,就比如我们不必去讨好身边的所有人一样。我们还需要接受一个现实,每个人能维持的关系是有限的。用有限的时间维护好那些我们真正在意的人,这样的社交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我们不能否认人脉的作用,但对个人发展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能力,有多大能力就能做多大的事,就能结交什么样层次的人。个人能力是1,人脉及其他是这个1后面的0,没有这个1,再多的0,也终究是0。所以,如其花费心思去结交所谓的社会名人,不如在个人能力提升上多下功夫,用心经营好我们所珍视的“朋友圈”,我们的社交才会有意义的社交,才是对我们的生活有帮助的社交。

  从现在开始,请停止无效的社交吧!

  《请停止无效社交》读后感(八):学会沟通,助力未来

  当今社会,人员流动方便快速,不同领域的人,互相交集的机会很多也很频繁,社交生活显得日益重要,而社交能力,也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在处理日常事务中,日益彰显其重要性,可以说,社交能力,往往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获得事业成功,是否能让自己的日常生活过得更为舒心。

  那如何去培养和提高社交能力呢?途径无非这几方面,有好奇心,细心观察,努力学习,具体实践。有好奇心,是你对世界感兴趣,而细心观察,讲的是你要观察周围,观察你交际的对象的性格和他的需要,换位思考;努力学习,讲的是学习掌握相关的技巧,技巧是前人归纳总结的,是可以复制的,这些现成的理论,总结了在不同场合和情景下,应该做和不能做的事,这些间接经验,可从相关的书籍里学到的。

  这本《请停止无效社交》从“你所谓的社交有用吗”“高情商是怎么炼成的”“如何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等章节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如何进行有效社交。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改变我们社交的误区,更好地维护人际关系,当出现分歧的时候可以选择怎样的情绪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沟通的意愿。坦率真诚并不是口不择言,痛戳人段的借口和挡箭牌,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一种让自己和他人都不受言语伤害的说话方式。真正的坦率应该是富有同理心、顾及他人感受的。受人欢迎、相处起来让人觉得舒服是一件可以学习的事情,社交也好,沟通也好,都是一种可以习得的能力。行为的改变是从观念的改变开始的,深入透彻地了解一件事,内心真正开始信服一件事,才会认真地把它付诸行动。

  直接的经验,就是你总结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改善后而获得提高;具体实践,讲的是只有实践后,才知道你的能力如何,有没有提高,空谈是没用的,理论不经过实践的检验,也只能是书本上的,而且不要忘记了,只有实践,才是我们的目的。

  在当今社会,是个知识型经济社会,在一个人员流动日趋频繁的时代,尤其离不开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包括社会交往、情商素养、性格魅力、冲突解决、语言表达等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社交能力,更是决定你处理事务能力和效果的重要保障,也是让你走向成功未来的重要保障。

  《请停止无效社交》读后感(九):你以为你的人脉真的是你的人脉?

  其实我们在刚刚毕业的时候都走过很多弯路。我们曾经天真的以为在公司多做事能够让同事待自己好点,但是往往做得越多越容易被当做免费劳工甚至是背锅侠;我们曾经想尽办法加进某些大咖的群里能够帮我自己更好的融入自己所处的行业,然而混了几年才发现,这个群里根本没有人说专业上的事情。我们到处加好友,递名片,但是往往在下次见面的时候对方并不知道你是谁。

  很多人笃信那个“ 比尔盖茨的女儿和银行副行长”的故事,但是很少人看见这个故事中显而易见的bug。或者说他们选择性忽略了那些bug。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听见谁谁谁认识谁谁谁,一个电话就可以把事情搞定了,但是这真是由于那个电话么?年轻的时候可能真的详细那些吹嘘,但是混成老油条之后才发现,这个电话只是一个渠道,深层次还是大家的利益交换。

一个真理颠扑不破,那就是:利用价值决定你的受欢迎程度。

  这是这本书的精髓之一。书中的原话并没有我所说的那么尖刻,但是道理几乎一样。书中是这样写的:

能力是1,人脉是后面的0.

  于是这句话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认识很多人,但是他们依旧一事无成。因为他们努力错了方向,每一个牛人都不是通过认识更多的牛人来让自己成为牛人,如果此理论成立,那么是不是只要看电视就能够让自己成为大咖?并不是。

  要成为备胎,都要有受气的能力;要成为千斤顶,起码要顶得住,如果你连千斤顶的能力都没有,那就只能是女神眼中的路人甲了。我们要成为厉害的人,只有让自己变得厉害一条路。用我的话说就是让你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别人有用的人,有利用价值的人。

  很久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是咱们常人混社会一定要认识这样的几种人“ 一名医生、一名律师、一名小官员,一名警察、一名老师、一名地痞流氓。 ”他们分别能够在各个方面帮助到我们,这样想没有错。但是人们在希望结识这些人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道理能够帮到他们什么?如果你想明白这个问题,那你就找了第一块通关密钥。

注意你的行为,想下你到底错在哪里?

  你在公司掌握着一样技能,但是一段时间后为什么大家都不找你帮忙,而是选择自己用更没有效率的方式去完成?是不是第一真理失效了?当然不是,这就是人们的自尊心在作怪。

  无论他怎么说要你不要在乎他的感受,你都不要相信这句话。因为每个人的潜意识都排斥那些具有强烈侵犯倾向的人的。

  什么是强烈的侵犯倾向?

  你经常不经允许动别人桌子上的物品,或者直视别人的电脑屏幕?你侵犯了别人的隐私!

  你经常在工作例会上据理力争,得理不饶人?你侵犯了别人的自尊!

  你经常吃苦在前,在领导面前积极表现?你侵犯了被人表现的机会!

  你经常请客吃饭,从不给被人回馈的机会?你同样让别人难堪。

  你学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不会让别人回馈你。只是遵照着本能来处理事情,那会让你在社交上处于很被动的位置。

  而这本书里提到的skills,能让你如梦初醒,恍然大悟原来我这样做是不对的。

  我们经常用“老油条”来称呼那些圆滑的人,他们往往能够在自己的位置争取到自己应得的东西,在年轻的我们看来他们的行为是我们所不齿的。但是请相信,终有一日,我们会成为我们所讨厌的人,因为我们必须迫于生计妥协这个“肮脏”的社会。

  希望这篇文章这本书年轻的你能够看到,也希望能够帮到你。

  《请停止无效社交》读后感(十):(试读文章)到底还要吃多少亏,你才能学会交浅不言深 ——如何判断该不该向别人吐露心声?

  “交浅言深”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崔骃传》,原句是:“骃闻,交浅而言深者,愚也。”意思是说,与交情浅的人深谈,是愚蠢。大文豪苏东坡上书给皇帝,也说:“交浅言深,君子所戒。”

  可能是前车之鉴太多,“交浅言深”成了人际交往的忌讳,被过来人不断地告诫给后来者。

  但我习惯想得更深一点:都说切莫交浅言深,但我们怎么判定关系亲疏?怎么判断言谈深浅?两者之间到底什么关系?人们为什么要交浅言深?我们又为什么不能交浅言深?

  01 我们如何判断“交浅”和“言深”?

  这次话题的关键词是“交浅言深”,我发现,虽只短短四个字,却谈及了人际交往的本质。

  先说“交浅”。

  人与人的关系的发展,无非从陌生到亲密、从亲密到疏远、从疏远到关系终结几种变化。社会渗透是专门研究这个发展过程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它认为,关系发展的过程是由较窄范围的表层交往向较广范围的密切交往过渡,呈渗透式的发展。交情深浅就看发展到了什么阶段。

  “交浅”就是指两人尚在较窄范围内,进行表层交往。

  再说“言深”。

  你必须熟悉一个概念:自我表露。它指的是,有意透露与自己相关的信息的过程,且这些信息通常是重要的、不为人所知的。言谈深浅其实就是自我表露的程度。

  我们可以从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来衡量自我表露的程度。

  广度,指自愿提供信息的广度,即所讨论话题的范围。比如,你和同事从只讨论工作相关的话题,到开始谈论工作之外的个人生活。

  深度,指的是自愿提供信息的深度。谈得深不深,一看信息的隐私程度,比如女生之间除了谈论学业,开始讨论心仪的学长。二看对另一个人来说是否有特殊意义。“我爱你”就比“我爱我的家人”表露更深,“我爱你,我想马上娶你”又比单一的“我爱你”更深一层。

  “言深”就是指交流的话题跨度大、彼此坦露程度深。

  那么关系亲疏和自我表露程度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我们评价关系亲密与否的一个方法是依据我们和对方分享了多少信息来确定。根据分享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一段关系可以界定为随意的或者亲密的。

  在一段随意的关系中,你们谈论的话题范围也许很广却无法深入,即使你们的话题范围,可以从国际政治谈到娱乐八卦,从娱乐八卦谈到股票行情,从股票行情谈到钓鱼去处,从钓鱼去处谈到某个共同朋友新买的房子,你们仍然只能算熟人。有时候你感觉某些人难以接近,关键也在这里。

  在一段较为亲密的关系中,你们可以在一个领域进行深入的探讨。你的工作伙伴可能对你的感情史一无所知,但他熟悉你的教育背景、专业素养、工作能力、行事风格,你们可以自如地谈论对行业的见解、未来计划、人生追求和职业抱负。这就属于较为亲密的关系。

  而在最亲密的关系中,你们互相表露的内容不仅有深度,也有广度。比如伉俪情深的夫妻,他们几乎没有什么是不能交谈的。

  说白了,浅关系浅交流,深关系深交流。不同的话题广度和表露深度,体现了你和圈子里每个人的亲疏远近。

  02 交浅言深的是一群想走捷径的人

  我们可以从陌生人变成终生的挚友,也可以从陌生人变成厮守的夫妻。这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社会渗透理论认为,自我表露带来互相了解,是关系发展的核心。我们正是通过互相的自我表露,让关系从表层交往到达密切交往。

  但是在正常情况下,在交往初期,也就是交情尚浅的时候,交往的人在透露自己的信息和询问他人的信息时是审慎、节制、渐进的。

  此时交往还在摸索和试探期,人们倾向于以近似程度,透露自己的信息。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也就是交情达到一定程度后,卸下心防,这种严格的交换才会消失。

  想象一下相亲的情景,初识的两人交换完姓名、职业等基本信息,明智的做法是从无害的天气、星座、电影谈起。他们对与自己相关的重要信息,互相透露的时候慎之又慎,一般是你问一点,我答一点,你回答我多少,我回答你多少。

  自我表露带来互相了解,两个人的关系变近,随着交情变深又带来进一步的自我表露。关系从不亲密到亲密就是这样发展的。

  回想你自己的恋爱过程。刚开始他只告诉你他的职业,后来他开始诉说工作上的不顺心、对职业前景的忧虑以及他对未来的期许;刚开始他只告诉你他的家乡,后来开始谈及他和家人的关系,讲述成长的创伤。

  你越来越了解他,这种了解让你感到很安心,觉得有必要去配合对方的坦诚程度。所以你也相应地说起和闺密翻脸的烦心事,说起不知该考研还是工作的纠结。这情形就像你刚开始总精心打扮去见他,后来却不介意素面朝天,因为真正的你们渐渐地完全地展现在对方面前,你们的牵绊也越来越深。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这种渗透式的自我表露,使人们避免了由于表露太快而引起的不适。

  但“交浅言深”的是一群想走捷径的人。

  人为什么会选择“交浅言深”呢?背后的心理动机归结起来其实就是三个字:套近乎。

  既然自我表露可以促进关系发展,越深层次的自我表露带来越密切的关系,那我索性在交浅时就言深。

  这种策略奏效吗?当然奏效!这几乎是每个人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本能。连小孩都明白,交换过小秘密的小朋友会和自己更亲近,和其他普通同学不一样。

  03 交浅到底为什么不能言深?

  既然如此,交浅为什么不能言深呢?因为这种策略虽然能奏效,却要承担巨大风险。

  首先,你无法控制隐私暴露的风险。

  很多人对“与人交往,切莫交浅言深”这句话趋之若鹜,是因为曾经被人背叛。比如,和某人说了自己的隐私和秘密,转头就众所周知;和某人说了第三人的坏话,结果被告知当事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后,痛心疾首地得出“交浅言深”是社交雷区、交往忌讳、低情商的结论。

  不过,我觉得这些情形,并不完全是交浅言深造成的。我觉得,把不愿意被人知道的隐私和秘密,告诉无法替你守口如瓶的人,是识人不明,问题在于对方可不可靠,和交情深浅没有关系。

  向其他人说了第三人的坏话被转告当事人,不仅识人不明,自己也人品卑劣。君子坦荡荡,不轻易评判他人,何况评判不在场的第三人?判语一出,就要敢作敢当。在其他人面前说的话,也敢在本人面前原封不动地说一遍,行事才算磊落。

  我在《什么样的人是沟通高手》一文中说:话说出口之前,你是它的主人;说出口之后,就是它的奴隶。隐私一旦暴露就有风险,你管不住别人的嘴,就管好自己的嘴。

  其次,理不清关系,方寸感差,是社交毒药。

  舒服的沟通,前提是理清楚关系和身份。

  当今中国人的关系无非几种:血缘(至亲、近亲、远亲)、地缘(如各地商会)、学缘(室友、同班、同年级、同社团)、工作关系(上下级、平级)。亲疏远近有别,每个人理清自己与别人的关系,掂量清楚自己的位置,就知道该说什么话。

  自我表露是双方的,交浅言深就分为说自己和问他人两种情况。

  说话口无遮拦就成了不合时宜。曾有一个女同事,竟然和我说起和男朋友的床事细节,我感到极度尴尬,只好委婉地提醒她有些可以和男朋友说的话不可以告诉闺密,有些适合和女生朋友分享的私房话不适合告诉男友。

  问得交浅言深,就成了越界的刺探。中国式长辈,俗称三姑六婆,就是典型的理不清关系。明明是几年不碰面的极其生疏的远方亲戚,非要自以为热络地盘问你每个月赚多少,对象家境怎么样,什么时候结婚,房子买哪里。句句引人不适却浑然不知,还留一句“你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呢”才走。

  不止三姑六婆,不在少数的人,你明明和他特别不熟,他偏偏不依不饶地探听隐私。但说到底社交就是你来我往,一厢情愿是无效的。

  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明白,与人交往,贵在分寸。

  最后,因为信息不对称,容易触碰雷区。

  交情浅的时候,最大的特点就是彼此不够了解,信息是严重不对称的,交浅言深容易碰到雷区。

  公认会说话的蔡康永建议,两方面的话题不要触碰:

  第一,对方有苦衷的、不方便对不熟的人说的。比方说:财务状况、生什么病、感情状况、小孩的成绩等等。

  第二,对方有强硬立场的,谈起来容易起争执的。比方说支持哪支球队、讨厌哪个明星、信哪个宗教、是否素食、支不支持吃狗肉等。

  与人交往,我一直主张主动真诚,但有些东西,等交情深了再讲,真的不迟。

  到底还要吃多少亏,你才能学会交浅不言深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