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为生命而阅读》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为生命而阅读》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3-20 20:1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为生命而阅读》读后感精选10篇

  《为生命阅读》是一本由[美] 威尔·施瓦尔贝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8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为生命而阅读》读后感(一):Books for living

  小的时候开始写作,常常会以“阅读”为主题,比如写关于爱读书的话题,书的好处,然后是千篇一律的“啊,我爱读书”。那时候其实也不是真的热爱吧,只是为了跟随大众潮流。为了写作而写。多少格言警句啊——“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山有路勤为径”,“书中自有颜如玉”,可是自己平时却不怎么爱看书。直到进入大学,终于可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开始不为功利目的而读书。我喜欢《为生命而阅读》的封面——会读书的人,活过一千次人生

  在没看这本书之前,以为他是很多个小故事的集合,原来是作者对她看过的书的评论,更像是读后感的合集吧。扉页献语:献给大卫`程、安迪`布里和汤姆`摩尔纳。我经常会关注这些献语,会让人感动,或许也可以知道作者写作对象和目的情绪

  通过前言,就能看出作者确实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几近痴狂。在飞机上的几个小时如果没有书,恰如噩梦。她也看了很多很多的书,她的知识面和阅读量很广,让人叹服。或许每一个作者都是有着这样的阅读量,然后在自己下笔的时候投射出那些人的影子。这样,我们看到的一本书,就是许许多多作家思想

  作者把她看过的书名列出,下面是关键词简洁清晰,概括得也很到位,可以说是一语中的了吧。第一篇是林语堂的《生活艺术》,这样闲适的人生确实让人艳羡,我也曾幻想能过上这样的生活,但也只有在物质资源充足情况才能实现精神的自由;第二篇是像斯图尔特精灵一样去寻找,不管会遇到什么,前景怎么样,只管“去寻找”,我认为这其实是一种勇气;《火车上的女孩》告诉我如何去相信,是否该相信;《奥德赛》打动我的是特雷西先生,他的教学方式有意思,通过改“b”,发现他的与众不同睿智,然而在中国,却缺少这样的老师;村上春树是一个颇具神奇色彩的作家,那么多次被提名诺贝尔奖,却次次失之交臂,自己却获得了“除诺贝尔文学奖之外你所能想到的所有文学类奖项”,只看过他的《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有些失望,从此以后便不再看他的作品了,不过对于他的偶像比如说欧文,倒是觉得他的作品还是蛮不错,比如《独居的一年》。我喜欢里面提到的小睡。温暖贴心。当我把那篇文章发给老陈后,他表示深深地赞同,“你想不想小睡一会儿?”,体贴入微关怀。《乔凡尼的房间》中的洛克小姐似乎就是一座桥梁的连接,她就像引路人,让多少孩子爱上阅读,同时也在书中找到归宿。《大卫`科波菲尔》中作者的朋友大卫`拜耳的去世让人沉重,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可是如果不会存在,作者的怀念只能努力保持美好。后面还有很多篇文章,这里只提及了前面几篇。随笔适合闲暇时候读一篇,不用一口气读完。

  虽然这本书没有太多的故事情节,只是作者的读书感想随笔,但是其中也不乏金句,或许也能从中发现一些你没有看过但是看作者描述还不错的书。

  诶,我喜欢米白色带银闪的首页

  《为生命而阅读》读后感(二):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段人生

  很喜欢书封面上的那句不会读书的人只活了一次,会读书的人,活过一千次人生。我觉得这话真的说到了所有喜欢读书的人的心坎里,说是喜欢读书,无非就是享受那种可以体验不同人生的感觉罢了,无论是慷慨激昂的还是平淡如水的,又或是其他,虽同为酸甜苦辣却也总有各自不同的趣味。 《为生命而阅读》里面提到了二十六本书,相信这每一本书作者都是用心读过的,不然的话怎么会写出如此富有感情文字。每一本书作者除了对书中内容作了相当详细介绍外,更多的是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展现在我们面前。透过作者的文字,一方面我们会感叹原来我们错过了这么多富有内涵的书,是多么的可惜,另一方面又会为作者丰富甚至颇有些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而惊叹。看过了作者的《为生命而阅读》,在自己人生的必读书单上又要增加几本了。 作者威尔施瓦尔贝也算的上是一个兴趣广泛广泛涉猎的人了,其书中所列二十六本书,有轻松惬意小说,也有充满生活实用性的菜肴烹饪法,既有童趣满满的鼠小弟,也有享誉世界的文学名著,很难有人可以将如此多的风格迥异的书籍放在一本书里进行讲述,还不至于让读者有跳戏的感觉,每一本书的讲述之后,你都会有把那本书找来一读的冲动。 书中的第一本书作者提到了林语堂先生的《生活的艺术》,作者也坦言这是一本可以在他最需要的瞬间与之对话,最贴合他的心意,在其余生里也将继续与他对话的书。在此之前,我也曾读过林先生的《武武则天传》《苏东坡传》《京华烟云》等书,却从未有作者一样的感受,当时只是觉得林先生的文字也就这样,但是读了作者写的《生活的艺术》,才发现林先生果然是一个懂得生活的妙人儿,如作者在文中所写,林语堂写《生活的艺术》是要告诉人们如何享受生活以及享受生活的重要性,而不是为了野蛮竞争而做出疯狂举动,也正如生活的艺术一般,林语堂除了在投资失败后过过一段紧巴巴的日子以外,终其一生,他的生活都是如此的闲适,让人羡慕。 在《身体礼物》那一章节中,我承认我有些震惊了。作者同性恋的身份让我一度有些不舒服,最初的感觉就像是吃了苍蝇一样的,原谅我,并不是对同性恋者有歧视,只是,那种感觉真的很怪异。但是当读完这一章后,我不是的感觉消散了。当艾滋病开始暴露在大众眼前的时候,不管是医院还是陌生人,一般的冷漠,得不到有效治疗,得不到必须的关怀,还必须面对来自于社会各个层面的有色眼光的看待,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做了一个让我深感佩服的决定,办募捐做志愿者,帮助那些感染已经感染的或是对感染充满了恐惧的人们,虽然他也一般的恐惧,但还是尽心努力的去做,虽然也曾差点犯下大错。《身体的礼物》的作者本身也是一个感染艾滋病毒的人,因此作者在读此书时一定也会有心有戚戚的感觉吧,毕竟你不知道在下一刻谁会死去。。。 威尔施瓦尔贝在后记中这样写道:你给别人最好的礼物是花时间和他们讨论一本你分享过的书,一本书是一份好礼,但送给别人你的兴趣和关注度更加美好,由此我也想到了一档正在央视热播的节目《朗读者》,他们在做的不也同威尔施瓦尔贝一样吗?

  《为生命而阅读》读后感(三):生命因阅读而精彩

  初拿这本书,就被此书的英文标题所吸引。"living"是表示活着的这一状态,其与书联系在一起,从而诠释着为生命而阅读的意义。其次也可能与自己学的专业有关,看见英语就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打开书的第一篇章是《生活的艺术》中放慢脚步一节。这其中讲到林语堂对写作以及生活的态度。他认为对于作家来说,每天早晨躺在床上构思出来的写作思路,要比整天坐在书桌苦思冥想出来多得多。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极为轻松闲适的状态,有利于作家创造出来更为优秀的作品。这也许也是林语堂成为大家的原因吧!

  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正好学到了 On the Art of Living with Others(《论与人相处的艺术》)这其中也讲到了IIiad(《伊利亚特》)和 Odyssey(《奥德赛》)。此外这本书的《奥德赛》中的接受平庸让我颇受感触。正如作者写得那样“平庸并不代表愚蠢粗糙滥造或者低俗。它只是普通,普通并没有错,也没什么不好。当你接受平庸,你就会变得谦逊。你学会了接受这样的事实,即无论你对一件事情有多么擅长,这世上都可能会有人比你更有天赋。你可以努力向做得更好的人学习,或者欣赏他们——即便你不想成为他们。显而易见,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的,而且每个人在某些领域表现也是普通的。”

  生命因阅读而精彩,我们要养成阅读的习惯。读书会潜移默化涵养你的心灵,塑造你的气质。无论自己是什么职业,每天晚上睡觉前要抽出1-2个小时看看书,养成阅读的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发现自己见识谈吐都不一样了。

  生命因阅读而精彩。每当我们闲暇时,读读自己所喜欢的书籍,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都会带给我们艺术之美的享受。

  曾经还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运动与阅读是最为廉价但又最为有意义的事情。而且当你心烦意乱时,试着去阅读,它会淡化心灵,培养自己的悟性。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且阅读还能陶冶情操,所以让我们徜徉在书籍的海洋里,享受那无穷无尽乐趣吧!

  《为生命而阅读》读后感(四):生命因阅读而丰富

  关于阅读与生命,相信很多人都思考过这个问题,如我手中的这册《为生命而阅读》,讲述的就是一个人人所见略同,但人人笔下所无的观念

  阅读不是简单的识字断文,而是将你有限阅历经历与书中所叙说的道理结合,形成你人生中价值观世界观和生存观。这册书引用了很多时下流行的读本,比如《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精灵鼠小弟》之类的,但是你是否真的感受到这些书的主题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呢?

  作为青少年,总是有活力朝气,总希望自己早一刻功成名就,成为万人的景仰,但是残酷的事实告诉你,英雄伟人只是少数人的事业,更多的人不得不面对平凡,正视庸俗。读书,不如饮食,有酸甜苦辣,有营养也有垃圾,但是读书的妙处在于他对你的影响是浅移默化的,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联系的成果。面对正确的问题,你是否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辗转反侧。一个人最好思考人生的时刻也许就是盖棺定论,只有死亡才意味终结,意味着静止,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阅读,那你无非是在日复一日浪费粮食

  我最爱读的是悬疑小说,那种牵肠挂肚的不确定性,让你不敢相信你就是你自己,你的命运就是由你自己开启的,而是让你在周边都是陌生人的时候,总能出于直觉找到一个信任垢人,为了追寻或者发现他的存在,你会不会有意无意地挺身而出,把自己摆进去,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不易,心灵的关怀却总在鸡汤文的煮沸中化作轻烟浓雾!

  还是悬疑小说,他让你开启第一页的时候,更多的是好奇,是解谜,是从“改变”到“被改变”,是让你在如何保持稳定的情绪上大费周折,有些事是无中生有的,有些事还是捕风捉影的,关键是社会是一个模具,你只是最简单的原材料,正如土、砖头一般,你能意识到的天堂,其实对于别人而言是地狱,你漂亮地踢一脚,于是从容感谢上天的恩赐,回归秋叶的静美

  《为生命而阅读》读后感(五):你要的精彩

  夏天坐公交的日子,因为每天都回家比较晚,公交车上没有那么多人,有空余的座位,不那么拥挤,也也有了可以自在的坐着看看书的时候了。公交车里的冷气很足,以至于不管外面有多热,坐在车里能瞬间遗忘外面的炎热踏实地看一本书,每天下班之后回家的这段路程都是很惬意的。过了上下班高峰,不那么堵车。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于是那段时间里每天都会带一本书,随身带着有时间的时候就拿出来。

  《为生命而阅读》的作者开篇就给我们讲了他做的梦,在机场奔跑却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一本书的那种惊慌心情。我们经常路过各种店,却很少驻足书店,而实体书店也似乎更多的出现学校附近,家附近有书店或者图书馆我觉得简直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也并不是每个人有这样幸运的。

  经常看书有时候遇到跟自己一样喜欢读书的人,心情是特别欣喜的,作者也说了他遇到跟他一样爱读书的人,还热情推荐书单的事。有人能推荐书单仿佛是有人指引道路一样,受益匪浅呢也是。

  作者在书中细心的介绍了20多本书,这些书籍的涉及范围很广泛,有的书是之前读过的,有些是之前从来没有听过的,如果单纯在书店里寻找的话,这些书估计不那么容易的被发现的。所以有了比较详尽的介绍之后,会给你的读书的选择的时候多一些选择,同时这些详细的推荐也可能跟作者平时都注意总结分析有关。写读书笔记的话也可以借鉴呢。

  读书是一件跟平时吃饭看电视一样的事情一样融入我们的生活,而每发现一本新的书,都会有新的收获

  《为生命而阅读》读后感(六):拓展生命的宽度

  引言:

  读书的人,

  在他死之前,

  活过一千次人生,

  不读书的人,

  只活了一次。

  ——乔治R.R.《与龙为舞》

  作为一个爱书之人,被这本书吸引是很正常的。每天我们都在阅读,甚至偶尔还读一下没有什么营养的东西。所以我还是很想挑战这句话的:“刚开始读书的你和读完书的你已不再是同一个读者。因为读书为你开辟出新的道路,每本书都会改变你的生活。”

  有时候也在困惑:我读了很多书,但是写作水平没有提高;我读了很多名著,但是只记住了一个故事梗概和经常的情节,其实什么都没记住;我读了很多书,却仍然一知半解,并没有把书中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如此种种,我们花费了时间、花费了金钱,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不得不让我们感到沮丧。作者开篇的前言就给我上了一课:“这本书是怎么完成的呢?这本书和那些书有相似之处呢?它让人想起了哪些书?”如果没读一本书就这样想一想,无疑就会归纳终结了,还会知道这种书的写作要点,了解作家的写作方法有什么不同,获得的启发和收获的益处自然比我们平时多得多。作者也很喜欢林语堂,这点听出乎意料的。没想到外国作家竟然这么崇拜林语堂大师。书中引用了很多林语堂先生的《生活的艺术》中的观点和做法,每篇引用都恰到好处。的确,林先生的话于今日还是很适用的,比如对于读书的看法、对于旅行的看法,简直当头喝棒、醍醐灌顶,确实是值得反思和深思的:“一个人如果抱着义务的意识去读书,便不了解读书的艺术。”自己要认真反思,是否自己本末倒置了。

  书中有一些书是我没读过的,准备逐渐找来读。对于我读过的还是能和作者产生共鸣的,比如《蝴蝶梦》、《小王子》、《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等等。看了作者的解析,我才知道,我读得有多么的肤浅,就是浅尝辄止,根本不深入,没有真正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当年有些书是自己不屑一顾的,甚至有些书读了几页甚至十几页之后,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往往要高谈阔论一番,仿佛全世界都不在自己的眼里。而多年以后重新读起,却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做年少轻狂,也理解了书中深层次的涵义。比如当年读《东周列国志》,就觉得自己似乎高人一等了。但是书中的生僻字只是开头查了几个,就放下了。就这么草草的读过之后,只是了解了故事情节而已。如今再次读起,才发现《东周列国志》充满了大智慧,那种尔虞我诈,不择手段,为了一己之私,可以背信弃义,和当今社会很多现象多么相似。也只有到了一定的年纪才能有所顿悟。作者重读《小王子》,想起了自己几十年前去世的同学,从而和小王子产生了共鸣。是啊,我们的时间都去了哪里了呢?本来有更多的高科技给我们减轻负担,减少了我们的家务,我们应该时间更充裕才对。可是为什么每天都觉得时间不够用呢?我们把时间都浪费到了哪里呢?仔细想来,无非是浪费在了电子设备上。在不同的社交网络,我们乐此不疲的回复着不同的内容。可是我们收获了什么呢?正如小王子说的:“但眼睛是盲目的。你必须用心看。”用心去过属于自己的人生吧,不再浪费时间。

  书中作者写了不同的书给他带来的不同影响,同时还夹杂着作者的一些生活经历。当然,这种感觉未必对所有人都适用。所以开头的那句话“刚开始读书的你和读完书的你已不再是同一个读者”,似乎有些言过其实。当然读书的很多好处是我们暂时看不到的,是潜移默化的。它使生命充盈,是生活充满趣味。我们可以从书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它拓展了生命的宽度,让我们是思维也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可以天马行空的放飞思维,畅游古今。我读书,我快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