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间草木》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人间草木》的读后感10篇

2018-03-23 20:1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间草木》的读后感10篇

  《人间草木》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50元,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间草木》读后感(一):闲看人间草木情

  闲看人间草木情

  人常说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可在人世间也可闲看人间草木情。今日读罢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一书,感觉世间最美的事莫过于闲看一朵花,一株草,看汪老先生笔下草木性情花草虫鱼,在现下读来心底获得了久违的平静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充满着喧嚣浮躁的时代。看《人间草木》时不自觉的感到舒缓,就像看着书里的文字,可以品读我们的人生人世间的许多事,想想还是很有意思的,我们现在习惯了喧嚣与浮华,可我们的心灵渴望着平静与祥和。我羡慕先生笔下描述的花花草草它们花开花谢,任风吹雨打在世间仍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祥和。

  或许就像先生说的那样,随遇而安更轻松一些。我喜欢先生笔下昆明的雨,雨丝尽显柔和。因为雨有时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而我们所经历的都是人生的一种必然。或许我们可以在这本《人间草木》中找到一种释然,世间本来不缺少美,因为美多少是要包含着一些偶然。可往往就是那种偶然成就了我们的闲适自得

  《人间草木》是汪先生的散文集,在这部文集中描写的是花草虫鱼、草木闲情、山河故人、可这些文字记录的何尝不是先生的人生经历。看先生描绘不同地方的风物,你就会知道先生在属于他的那个时代在经历些什么。人生的阅历造就了先生的格局与性情,而先生的文字在平实的字里行间中向我们描绘着人生意义。养花种草、赏月逗猫人间本就是一副生机勃勃的样貌,这一切在先生的文里读起来充满着人间的温情美好

  “到了重阳,归家亭子的菊花开得正好,不妨开宴。”花开正好夜饮宴,恰逢其时的心情,不一样境遇。我只有在文字中感受先生的心情,先生也在他的人生里不断的漂泊,先生是一个大气的人,他善于苦中作乐,或许我们现在的痛苦是过于的执着,我们没有一颗随遇而安的心,我们想求得轻松可我们心里面却有着种种的负累!

  就我个人而言我在看这本《人间草木》时,有这样一句话特别打动我: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吗呢!因为我本身就不是一个特别积极向上的人,我一直感觉我和生活过不去,现在想想还好不是生活和我过不去,人生本就很艰难了,我何必在给自己添加不必要的负累呢。当然人生也一定要爱点什么,不管是花还是月,亦或是鸟,因为每个日子都是诗意成长

  汪曾祺先生的这部散文集读起来让人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在他书里面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流露的感情,让人感觉格外的让人妥帖,读的是文字品的却是人生。人间草木情,花落谁人知?人间草木深,我心桃花源。在喧嚣的滚滚红尘里感受先生作品带给我们内心的平静,天那么高,地那么广,而天地间小小的我何至于纠结生活中给予的磨难,所有的困境原本都只是一时的,因为当你会当凌绝顶时,自会一览人间众山小。闲看人间草木情,遥看恰似故人来!

  《人间草木》读后感(二):汪曾祺,生活为自己打call

  电影《无问西东》里,四个故事主角之一的沈光耀,用大茶缸在锅炉上泡冰糖莲子水的桥段,取自于汪曾祺回忆西南联大的一篇散文《跑警报》,原文这样写到:

  另一个是位广东同学,姓郑。他爱吃莲子。一有警报,他就用一个大漱口缸到锅炉火口上去煮莲子。警报解除了,他的莲子也烂了。有一次日本飞机炸了联大,昆明北院、南院,都落了炸弹,这位郑老兄听着炸弹乒乒乓乓在不远的地方爆炸,依然在新校舍大图书馆旁边的锅炉上神色不动地搅和他的冰糖莲子。

  近日看纪念汪曾祺逝世20周年纪念版散文集《人间草木》,刚好读到。想不起来《无问西东》片尾彩蛋中是否有汪曾祺,但读过汪曾祺文章的一定能感受到,这是位生活艺术大师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

  这句《人间草木》封面汪曾祺的寥寥无几的话,其味无穷。足可以看出汪曾祺是多么的热爱生活、多么的投入生活、又多么的细致、温情、诗意。多么的会为自己的生活打call。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读完《人间草木》,感受有三。

  1.俨然是本动植物百科全书。我没有仔细统计过,但书中提到的花花草草等植物上百种,特别是汪曾祺回忆儿时家里的那个后花园,有树、有花、有果实,有鸟、蝉、有虫子。从字里行间你可以感受到比萧红的后花园应该更大,也可以看出那时汪曾祺的家境优越

  需要说的是,看这本百科全书却又如此的生活化,就像在你身边,就像你亲自欣赏、玩耍。捉知了、罩麻雀,为蜻蜓命名;采野花、吃杂果,人间草木皆诗意。在这幅清新的生活画中,汪曾祺更是为细腻、更多思考。仅引用两句:

  山丹丹长一年,多开一朵花。你看,十三朵。

  我只希望现在的孩子也能玩玩这些昆虫,对自然发生兴趣。现在的孩子大都只在电子玩具包围中长大,未必是好事

  汪曾祺年轻理想就是画家

  2.易读可读。读汪曾祺的小说,或者散文,会发现一个独有的特点,全为短句。通篇很少有超过一行句子,就如同说话一样,简洁,非常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不像有的人旁征博引、堆砌词汇以显文字功底。

  但简洁的句子读起来却琅琅上口,像诗,又生活。这是易读。

  近来看电影后,孙太太感慨艺术真是艺术,给人的启迪洗礼无法言表。但回过头又想那毕竟是电影,生活还是生活。然而,汪曾祺,就是把生活过成了艺术,把艺术过成了生活。真正做到了用艺术的透镜看生活,用生命的透镜看艺术。这是可读。

  曾有人如是评价汪曾祺的散文:以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暴露了滥情的、夸饰的文风之矫情,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名士风散文的魅力,从而折射出中国当代散文的空洞、浮夸、虚假病态,让真与美、让日常生活、让恬淡与雍容回归散文,让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功不可没

  3.积极乐观。汪曾祺也是经历过特别年代的。与一些文学作品不同的是,从汪的文字里看不出一丝的哀怨、愤世、讥讽、逃避……不伤痕、不诉苦。虽然他出身更为富贵,但却不因一些事的打击而所谓的伤感呻吟永远是积极的面对,乐观的接受,即使在特殊年代的改造过程中,他说: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吗呢?

  即使是繁重的体力劳动,他说:

  我觉得这活有诗意。

  这是让我最敬佩的,如此宽容、如此澄明。

  此书封面还引用了一句话: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而我想说,生活,就是和喜欢或不喜欢的一切在起。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有人与否,至少自己要为自己打call。

  记得尼采有句话大概是这个意思:在我的生活舞台中,我既是编导,又是演员,是观众。我不是生活的艺术家,我就是艺术品。

  《人间草木》读后感(三):草木尽芬芳

  像曾祺这样下笔如有神的作家,今天是没有了。他的语言炉火纯青,已臻化境。

  ——张兆和

  “我有一好处平生不整人。写作勤快,人间送小温。或时有佳兴,伸纸画芳春。草花随日见,鱼鸟略似真。唯求俗可耐,宁计故为新。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君若亦欢喜,携归尽一樽。”

  -----汪曾祺

  读本书前,正好得到一本《汪曾祺自述》毛边本,一书览尽其一生可爱顽皮随性的小老孩,越老越有趣有味。这本书是集中其生活情趣这个片段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其轻灵轻快清秀亲清的文风。

  都说文如其人,其一生经历了无数苦难挫折,受过各种不公待遇,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并且创造了积极乐观诗意的文学人生。贾平凹在一首诗中这样评价汪曾祺:"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其资质够浅但后天努力,每天用心的活着,用情感度过,用情怀寄岁,撷取丝缕的平淡平实平常,把日子过得非常有深度有纯度,骨子里流淌着精致精美。读他的书,获得这份生活的浸染,岁月的沉浸,也是很奇妙体验很轻松的阅读。

  老子曾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 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故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屈原在《离骚》中罗列数十种植物,他以花草为衣,思念哀泣之时也拿各种兰蕙香草鲜花来擦拭自己的涕泪。

  人如草木皆有情,草木都是自然中的精灵古人为他折腰为她倾心,寄予了太多的心思心语心肠,今人则更简单更轻巧,读《人间草木》就是这般体验,读起来更符合当下的“简精快”的快餐阅读,但又不是那种很轻浮的拼凑式文体,其中浸透着汪老的情怀,尘世的积淀,虽有些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但又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俗气,两者杂糅让人欲罢不能

  于轻出见重,于简处见繁!汪曾祺先生文字的秘密,其实在他自己的《小说笔谈》里已总结过:语言的目的是使人一看就明白,一听就记住。语言的唯一标准,是准确。

  结构上:随便。叙述和抒情:在叙事中抒情,用抒情的笔触叙事。怎样表现倾向性?字里行间。以及我个人认为,最关键的一点:不要着急

  闲读此书,正是阳历岁头阴历岁首,即将立春,捧读此书正好与时光随行,汪先生做导游,从一个世人诗人常人角度阅读这精灵,邂逅草木佳人,也是一番“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

  《人间草木》读后感(四):一念放下 万般自在

  琦君,“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台湾文坛散文女一号,行文淡雅致远,行思浓醇慧心,在生活中且修且行,在心手间且参且悟,那是最美的一朵心花,也是最雅的一片禅语。

  此本小书就是琦君散文合集,汇集了四章,谈生活、话修为、论家庭、絮岁月,随手拈来随意挥之,不经意间且是舍得拿起放下!故乡人,故乡事,不时泛起,乡愁是骨子里的种子四季轮回年岁辗转,都逃不脱这迷离的“乡”,这沉醉的“愁”,随年纪的堆积,随人世的更替更沉、陈、澄!

  文中30张精美插图,清新绮丽,碎碎几句话,直入禅理。在文图中我们沉思,我们探寻,我们共鸣。其中《春酒》、《故乡的婚礼》曾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可见其作品的清新美好,不脱纯真自然。

  琦君语:“若无烦恼便无禅,望你以微笑智慧化烦恼为菩提,以磨刮出心性光辉!”是呀,人有五蕴:形相、情欲意念行为心灵;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有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有六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有六度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人生而烦恼,儿时只念快快成长;年青时急着成家立业,年中愁着养家糊口,年暮想着儿孙疾苦。一辈子就是柴米油盐,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清修者,人生而就是一受难者,在坚忍里徒行;人生而是一歌者,在向上中前行;人生而就是一禅者,在沉沦中修行。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生活就是要活得生趣、生灵,我们在自然的更替中阅读一生,春花夏雨秋叶冬雪皆是禅 ,皆是修为。“人面桃花相映红”那是与自然精灵的呓语;“山色空濛雨亦奇”这是天地的轮回;“千林摇落渐少,何事西风老色,争妍如许”这是清空如素的归宿。“独钓寒江雪”这是内心的独醉渡劫,人生而孤长于独,唯有经得住八苦六识方能涅槃!在生活中入禅:“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待人”。

  “不愁尽折平生福,但愿虔修来世闲。大千世界里,即使沉到水底,化为污泥,也应开出朵朵莲花。”斯如是,此足矣!

  《人间草木》读后感(五):生活就是五味杂陈

  读到的汪曾祺的这一本《人间草木》,是浙江文艺出版社的“汪曾祺逝世20周年纪念版”,制作得非常精致,弥足珍贵。但更让人着迷的是其中的一篇篇读来读去始终“只如初见”的小文。斯人已去20年有余,却依然“余音缭绕”,岂止“三日不绝于耳”!好的文章从来都会具有如此的魅力——难怪张兆和曾谓之:“像曾祺这样下笔如有神的作家,今天是没有了。他的语言炉火纯青,已臻化境。”评价恰当与否,或许见仁见智。但道听途说,从来不如亲临其境。好与不好,好在哪里,需要通过一篇篇具体的文字去品味。如此观点,大约汪曾祺老先生亦是会欣然同意的。

  当代文学史中已经给出结论——汪曾祺是当代文坛巨匠。其实,“巨匠”之说,那是文学史的认为,或许在汪曾祺本人看来,这一点不会成为负担,亦不是他的追求。他曾有言曰:“我有一好处,平生不整人。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或时有佳兴,伸纸画芳春。草花随日见,鱼鸟略似真。唯求俗可耐,宁计故为新。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君若亦欢喜,携归尽一樽。”似乎颇为平淡的一首小诗,却写出了一个文学老人的真性情。他是真的不很在乎这些名与利,而只在意是否尽兴——如魏晋风流人物,做一名文学家中的美食家或者美食家中的生活家就足够了。只要拥有自在的生活,即使一生历尽沧桑又如何呢?!只要每一天都能够过得不慌不忙,即使生活淡淡如水亦是无妨!只有真正爱自己、爱生活之人,才能有如此的胸襟。

  南宋词人辛弃疾在一篇《贺新郎》中曾有如是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他想说的是,人与青山互观互赏、互猜互解,一切足矣。当然,辛弃疾一生志在抗金,却终因种种原因郁郁不得志;不得已而寄情山水,聊以慰藉自己罢了。汪曾祺的人生,虽然经历也很多,几乎涵盖了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几个阶段,他却不必觉得有什么郁郁不得志,只管以一种平和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去品味生活,能够“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就比什么都好。除此以外,其他都是浮云,“挥手自兹去”而已。

  事实上,能够如汪老一般,“养养花,种种草,赏赏月,逗逗猫”,然后“发现生活之美”,这一定困难之极。比如,他会懂得,“山丹丹过一年多开一朵花”,又有哪个别的人知道呢?至少没有读到他的《山丹丹》这一篇之前,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些!所以,汪老在小文的最后特意点出了一句“唱歌的歌星就更不会知道了”,其中颇有深意。他写的是“山丹丹”这一种普通的草木,却想说的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平和、留心、不慌忙,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得到呢?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种紧张而又紧张的生活节奏下,确实非常有必要停下来,静一静心,去审视一下自己的匆匆忙忙,自我评价一下,看看是否值得!

  《人间草木》中的每一篇,大抵如此——不过只是寻常生活中常见的一朵花、一株草,在汪曾祺这儿却能够写出一种别致的味道:熟悉却又新奇。他写两个老人边走路边捡枸杞,说他们“其实只是玩”,只是“比单纯的散步要有意思”;然后郑重其事地告诉其他的人说:“得学会这样的生活”。现在的很多人,做一件小事、结识一个新朋友,都不免要多算计算计,看看有什么好处!其实,本来是可以简单一些的。生活本来已经足够让人绷紧了心中的弦了,如果不满足,还要再紧一些的话,万一有一天过了那个最合适的度,后果就不堪设想了。这样的道理其实每个人都懂,不过只是大家抱着侥幸的态度罢了,想当然地认为那个最倒霉的人又怎么会一定是自己呢?!

  无论写草木虫鱼鸟兽,还是写四季,还是写往事,汪曾祺一以贯之的,就是他的那一种“淡泊明志”般的生活准则。他并没有这样说,却只是在这样做。而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的一个度,完全在于他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微小、自己的平常,而且还愿意“更进一步安于微小、安于平常”。这样的人生态度,多数人无疑是做不到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