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练习告别》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练习告别》的读后感10篇

2018-04-04 21:0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练习告别》的读后感10篇

  《练习告别》是一本由[英]玛丽安·库茨Marion Coutts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80元,页数:28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练习告别》读后感(一):汤姆家的22封电邮——《练习告别》书评

  英国艺术家作家玛丽安,用细腻的笔调记载丈夫从患病到过世两年多时间里的经历以及思想变化,期间不乏对生命与死亡的叩问,引人落泪。一经推出,荣获多项大奖,并受到读者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

  玛丽安的丈夫汤姆,53岁,是《独立报》的首席评论员。他们的儿子,艾弗,18个月大。原本平静的生活,却因为一张医院病情诊断书而波澜兴起。上面写着:脑癌。确诊的那天,艾弗第一次进了托儿所。生命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欣欣向荣,一个江河日下。玛丽安的心里世界轰然坍塌,过了许久,她对自己一句话:“我不能让死神夺走你,我不允许。”她挺起腰,坚强地走下去。

  2008年9月14日,汤姆家给亲朋好友们发出了第一封电邮:坏消息,汤姆的头部出现了一个小肿瘤。他们决定一周后做摘除手术。汤姆始终乐观状态看起来不错,他的思考写作、日常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他的大脑里装满了各种事情,脑癌也没有阻止他的思考。他的异常镇定,给了玛丽安极大鼓励。她甚至觉得思维可以战胜脑癌,艺术可以战胜一切。

  2008年9月25日,第2封电邮:汤姆准备住进国立神经医院接受脑部肿瘤摘除手术。因为要做开颅手术,汤姆需要减肥。玛丽安陪着他一起减肥,虽然她的身材不错。两个人在一起减肥,可以相互监督,相互鼓励,爱的路上不会寂寞。手术前,汤姆的脸上被标上各种线条和圆圈,以便电脑能更方便地测算出切口位置,汤姆依然淡定,他甚至可以抽一点时间与艾弗互动:把他高高举起来。艾弗渐渐长大,他开始说话。他与父亲的最大不同是,一个逐渐掌握说话能力,一个逐渐失去说话能力。艾弗能辨别出父母声音,哪怕大人语气里有细微差别,这多多少少给一家子带来了一点快乐

  2008年10月9日,第3封电邮: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活体检测显示,汤姆的肿瘤是恶性的,很快他将接受放疗。他的脑袋上出现了24颗金属螺钉,不过他的声音依然那样洪亮,那样熟悉。汤姆像以往一样写作,每周都会写几篇文章风格依然复杂活泼、稳健。他在疾病面前从不低头,还像从前那样打扮时尚风度翩翩他喜欢咖啡,偏爱甜味,对饮食充满热情。倒是玛丽安,受不了别人对她一家的指指点点,在一次参观艺术展览会中选择落荒而逃

  2008年12月23日,第4封电邮:放疗结束,尚未造成太多副作用,汤姆的状态还是不错。即使躺在放射仪里,他还是在想这周要写文章主题,在思考生与死,在想念艾弗与妻子。而玛丽安的压力越来越大,她走不出哀伤牢笼,不得不开始尝试心理医生

  2009年6月6日,第5封电邮:即将进行最后一次化疗。玛丽安抓紧时间,一家子来到离家最近的公园。汤姆一手牵着玛丽安,一手牵着艾弗,夕阳中留下三个和谐影子

  2009年7月17日,第6封电邮:医院说,自从一月份检查发现汤姆的脑部有些地方萎缩现象以来,至今没有其他坏迹象出现。于是,一家子前往法国旅行。法国真是一个巨大国家,大部分的时间里,周围很安静,正适合一家人休息

  2010年3月27日,第七封电邮:最近一次体检扫描显示,汤姆的肿瘤还在生长,偶尔会出现晕倒与说话不清的问题,因此还需要新一轮的治疗

  2010年4月10日,第8封电邮:经过漫长的手术,汤姆的模样和原来没有太大的不同,只是在病房里,他感到不耐烦,语气里带着怒气。

  2010女4月14日,第9封电邮:汤姆可以做起来了,依旧说话、进食、阅读。玛丽安母子感染病毒虚弱不堪,必须与汤姆保持距离。在平淡日子里,玛丽安细心地寻找着幸福,最后她发现,其实脚踩地面也是一种幸福。幸福可以简简单单,幸福就是大家都活下来了。

  2010年4月22日,第10封电邮:汤姆的状态不错,玛丽安信心十足。一家人前往菲力比肯山旅游,风好大,玛丽安朝着汤姆的耳朵大喊:我们会回来的!汤姆回家后,出现虚弱与肌肉无力,单词的拼写也出现错漏。玛丽安开始为钱的问题担忧,因为平时的开支主要是靠汤姆的稿费,她辗转难眠

  2010年7月9日,第11封电邮:最近的扫描显示,汤姆的化疗没有效果。他的思维、行动都比原来困难得多。一天晚上,他突发了一次很严重的抽搐,急送医院。病情稳定后,他回到家,但又接着出现一次严重的癫痫发作。汤姆一点一点地从死亡边上逃回。玛丽安的情绪有点不稳定,她放肆地咆哮,她唾弃所有的不安全感,她失掉了许多简单的幸福,比方规划,比方度假,比方天伦之乐。汤姆突然打断她,说:我感到害怕。玛丽安给予了他最大的安慰:我在这里,我们在这里!玛丽安反过来变成了汤姆的天平,汤姆的港湾,给他指明了方向。玛丽安一直以来善于感恩,因为家庭环境天性影响使然,一切的困难在她眼中皆为虚幻,她完全有信心完成上天交给她的任务

  第12封电邮:汤姆的话里有很多错误的读音。医疗人员来到汤姆家里,细致地教他如何最大化地利用他的身体力量。但玛丽安无法接受看护计划,才坚持一个礼拜就取消了,因为这些看护者大多缺乏经验教养,而且很大程度干扰了汤姆的正常生活。写到这里,碰巧我的耳边响起了王菲的《我愿意》,歌中唱道:我愿意为你被放逐天际,只要你真心拿爱与我回应。玛丽安一路相随,历经诸痛楚、徘徊,在痛苦之外,她更多的是自我安慰,是对丈夫的万分理解。由于长期使用类固醇,汤姆患了许多并发症,包括糖尿病、水肿、疲劳癌症对他身体的所有部分都造成了破坏。

  2010年9月1日,第13封电邮:汤姆的语言能力已收到严重损害,身体的灵活性也比较差,体力不支。他感谢玛丽安:玛丽安支撑了我们一家人。

  2010年10月5日,第14封电邮:汤姆因胸部感染住进了医院。玛丽安带着艾弗去探视,艾弗哭闹着,汤姆又行动不便,玛丽安受不了了,她压低嗓音:不如把我杀了!回到家,她打电话给汤姆,一听到他的声音,玛丽安的烦躁立马消失,“我的问题立马解决了。”

  第15封电邮:玛丽安感谢所有志愿者无私付出。汤姆身体的右侧功能开始失调,他无法走到厨房,无法走到厕所,最后四个人协力把他抬进医院。

  2010年11月1日,第16封电邮:化疗即将进行,其治疗药物阿瓦斯丁的医疗资助金已获批准。大家都非常高兴。有一次,玛丽安接到一家临终关怀机构的电话,她不禁破口大骂,因为“临终关怀”这个词是对希望的一种毁灭。

  2010年11月5日,第17封电邮:自2008年汤姆被确诊为脑癌以来,他便开始记录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并写了一篇长文章。艾弗大了。当妈妈想让他试一下在厕所里拉耙耙时,他说:不要,我在担心爸爸的肿瘤。玛丽安陪着汤姆,坐在床上,共用一根耳机线,各戴一只耳机,音乐响起,唤出满天星斗。所有的希望都溶解在音乐里。黑暗中,玛丽安爬上小土堆打电话给汤姆,就像当年汤姆一样,重复昨日的爱情情节。虽然他的搞笑声音含混不清,但显然胜过人间的一切快事。

  2010年11月17日,第18封电邮:汤姆已无法自由移动,必须靠轮椅活动。头上的肿瘤还在拼命地生长。玛丽安不得不找一个适合丈夫离开人世的地方,一家叫“三位一体”的临终关怀机构被看上了。

  2010年12月7日,第19封电邮:汤姆住进了临终关怀机构。

  2010年12月24日,第20封电邮:圣诞来了。汤姆送给艾弗最后一件礼物:一套小桌子。一共有三张,大中小三张桌子巧妙地嵌套在一起。它们像一个家庭,一个天衣无缝的组合。

  2010年12月27日,第21封电邮:明天是汤姆的生日。汤姆醒了,与妻子互望着,眼神还是原来那个样子,一阵电流瞬间穿过玛丽安的体内。玛丽安为他送行,手就放在他的身体上,呼气,吸气,生命一点点流失,走,走,走…

  2011年1月10日,第22封电邮:汤姆去世了。

  玛丽安已动人心魄文字记录了这段令她备受煎熬的经历,生离死别之际,她与他共度难关,用勇气和坚强面对人生中一个个困境,爱永远存在

  《练习告别》读后感(二):悲莫悲兮生别离,难以告别

  悲莫悲兮生别离,难以告别 读[英]玛丽安·库茨《练习告别》 屈原在《少司命》中写到“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就是说:世界上最伤心的事啊,莫过于活着的时候分离,最开心的事啊,莫过于结交新的知己。 玛丽安、汤姆、艾弗,本应是生活幸福、其乐融融的三口之家,却因为汤姆确诊的脑瘤,让这个家庭陷入无限的苦恼彷徨矛盾绝望之中。“此生未完成,但爱永不凋零”。在从得知汤姆患上脑瘤,治疗的两年多经历,到送完汤姆最后一程,玛丽安以其细腻的笔触丰富情感和对真爱渴望描述了两年多来的心路历程,两年多来的人生起落,两年多来的喜怒哀乐。从开始的六神无主,手足无措,到治疗中的沉稳面对,爱情包融,直到最后的平静告别。作为一个妻子,丈夫距离死亡几为必然,作为一个母亲,儿子更要健康成长。在这种情况下,到底是什么使玛丽安如此坚强? 读书的过程,也是自己体会的过程。尽管从书名就知道了结果,但是玛丽安的心路,仍然让人动容。多少次,我潸然泪下,为了那份真情,那份坚持,那份感动;多少次,我恍惚走进玛丽安的世界,而无法跳出;多少次,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只有强制自己释卷,方可掩盖自己的悲伤。 玛丽安在书中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值得我去深思,即使不会面对告别,也依然让我静下心来,细细思索。那些问题包括:什么是哀伤?什么是应对?未来是什么?失去是什么?快乐是什么?耐性是什么?归属又是什么? “生活不只有甜蜜,还有伤痛。天不总是蓝的,偶尔也会乌云密布。”我是一个有时很脆弱的人,从没有想过,也不敢去想,如果确定会在近期失去一个最亲爱的人,我将是什么反应,什么心理,什么计划… 现在的我,不提生死离别,也即将面对诸多告别。我深爱的人难以在一起,在一起的人又面临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很可能也是要离别的。未来的遥不可知充满变数,让我对告别充满了恐惧,多少次的梦中惊醒,多少次的心理斗争,始终让我处在崩溃的边缘。而内心最爱最爱的小公主,也是早晚要说告别,是放手,也是告别,毕竟你不能陪她一辈子,更不能永远为她遮风挡雨,架桥开路,以后,她必然会独自生活。而我,准备好告别了吗? 人生终将是有很多告别的,尽管练习告别,却打心底上难以告别。但是请记住,告别与否,爱是永不凋零的花;告别与否,让爱的花朵在心底绽放

  《练习告别》读后感(三):生命会凋零,但爱和生活不会

  “练习”和“告别”似乎是两个背道而驰词语, 因为告别总是来得猝不及防,我们不知道哪一次的挥手再见就成了再也不见,哪一天的谈笑风生后来竟成了生离死别。

  最近看到《练习告别》,就被此书书名吸引,如果早知不久后亲人就要与我们永别,相伴的最后时光对我们来说到底是日日的煎熬还是把每天当成是世界末日来相爱。《练习告别》是艺术家玛丽安•库茨在得知丈夫(《独立报》首席艺术评论员汤姆•卢布兰)患有癌症之后,用女性细腻的文笔记述了丈夫从患病到过世两年多时间里的经历和思想变化,也时常能引发读者对生命、爱、生活及死亡的重新思考。

  生活给作者全家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一边是还在咿呀学语的孩童,她的儿子艾弗的成长象征着生命的勃勃生机,就像向日葵永远向着太阳;另一边却是身患绝症的爱人,她的丈夫汤姆身体的日渐衰弱,就像枯萎的大树叶子片片飘落,枝干渐渐干枯。生与死,喜与悲,作者该如何面对?我们芸芸众生又将何去何从

  作者提到“曾经以为,我们会和其他人一样,永远幸福地在一起……我们会在一起没有痛苦地慢慢变老,然后,其中一个小心翼翼地先走一步,留下另一个守护着这段分离的时光,用剩下的时间去思考、感伤,然后迎接自己的归宿”。然而,生活就是这样霸道的、毫无商量余地的随时会给你重重一拳。从得知丈夫身患绝症的慌乱失措到最后的坚强镇定,作者选择了接受事实,然后坚强的与丈夫一起对抗死神,因为作者知道生命会凋零,但爱和生活不会,就像此书最后提到的“你从我们身边走过,离开了,留下我们站在这里,活着的人可以宽慰了”。

  此书就像冰心的一首诗中所说“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

  《练习告别》读后感(四):一起前行的幸福

  近距离地观察死亡,亲密的观察死亡,你会发现死亡其实很正常。

  作者写下了她的丈夫在他们稚子18个月的时候被检查出了 头部肿瘤,从确诊到去世的二年半中,汤姆一家人一起面对生死,共同努力坚强,汤姆正在一步步走向死亡,用文中的话来说“正在死亡”。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过或未来发生这样的经历,但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始终如一的爱,这种爱让我感动能记录一个完整走向死亡的过程,是多么的勇敢和坚强,身处这个过程之中更好的诠释了这个生命的意义,上帝叫我们来到这个世间上是渡劫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所有的结果都是要走向消亡,归于混沌,那么生命的意义就是让我们享受这个过程,不论是幸福快乐还是悲欢离合这样的场面,伴随不同的情节、人物、地点,反反复复地上演着。有些人在家人朋友面对病痛死亡的时候内心崩溃,结果是固定的,无法面对生死便是自己得不到解脱,人们常说,快乐也是一天,痛苦也是一天,为何不让自己过的快乐,没有办法改变结果,那么就让自己欣然接受,坦然面对。

  有些人在面对生死的时候放不下金钱财产,有些人放不下的是身边的人,但人一生中的一切都处于迷雾中,每一次经历都像在冒险,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上帝关上了你的大门,必然会留一扇窗给你,在汤姆生病的日子里,虽有病痛折磨,但患难见真情。他的妻子孩子在他最困难、最后的日子里陪伴他,予以他平等的尊重,不会歧视他的病弱,也不会离他而去,还是一样的爱他,“他爱着,他被爱着,他曾经爱过,并且将来也会一直被爱。”

  作者以睿智、优美、申请的文字记述了汤姆的最后一程,汤姆是幸福的。文字表述的情节只是表象,隐藏其中的感情才是真正的感人,虽然是走向死亡的结局,却显得如此的精致优雅。

  如果让我给本文换个名字,那就叫做《一起前行的幸福》,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相互扶持,一起前行,心中有爱,一切都是幸福的。

  《练习告别》读后感(五):珍惜当下,用爱告别 ——《练习告别》书评

  还是要感谢一次约评活动让我有幸接触到了这本被很多人称道的好书。其实自己以前并不敢看这类书籍,《此生未完成》看到几章还是放下了,可能是自己脆弱,也或许是自己想逃避残酷的未来,想在多沉浸在幸福美好的现实中一会。这次的书评在一开始好像是逼着自己看完,不过到最后自己确真的被吸引了。 说到一本书,还是不得不提它的内容。不过这本书的脉络确实是很简单,很清晰,主角只有汤姆一家人,线索就是汤姆的病,汤姆被确诊、做开颅手术、第二次由于病情恶化再做开颅手术、各种机能退化、肿瘤复发、最后在临终关怀机构结束生命,穿插着的是一家人的生活点滴,各种事情被作者融会贯通地写在了纸上,作者就在向对读者说,癌症算什么,生活的幸福最重要,这也是这本书最吸引我让我一口气的原因。不过自己很喜欢这样线索和主次很清晰的小说,不用花太多时间捋人物,可以让我有更多的时间感受作者和家人细腻的爱,她的选择和心路历程,思考应该从这的回忆中应该学到什么…….. 这本书的文体与结构呢,首先它是随时间发展的正序,可以很好地展现最原始的跌宕起伏的情节,其次呢我觉得作者白描和各种比喻的穿插还是配合的很不错,尤其是比喻,过多的白描心情没准会有些枯燥,形象的比喻让我更加贴近了作者的心。还有偶尔章节开头作者写给所有朋友的信也是一个吸引我的亮点,纵使生活有着艰难困苦,但是玛丽安还是常怀感恩之心的生活,同时这些信也带动着情节的发展。非常佩服作者行云流水般的写作。 我也在思索,这本记述生活的小说为什么会如此畅销并荣获大奖。嗯,自己的阅历也不太够,还是觉得是作者的正能量吸引了读者吧,并且解读的角度不在只是限于癌症,有的更是一种超越生死的释然。 读完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珍惜当下吧,包括各方面的,当然也包括珍惜健康。虽然小说里没太强调对生病前的反思,但毕竟作者是经历过的人,反思不是作者侧重的。首先就是要珍惜当下的时光吧。时光真的很短暂,人们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意外,趁着自己未老,拼搏一把,把自己想做的事都做完,真的到自己离去的时候也不会后悔自己丰富充实的人生。其次还是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吧,不管是人还是物,比如自己的父母,每次看到他们苍老的面容,我就真的不忍心再发脾气,就像书里作者也不忍心再对她的丈夫发脾气。 虽然我们可以珍惜,但是我们终究要面对最后的离别。告别是痛的,可是我们可以选择用爱将痛化解到最低,痛只是物理上的,爱却是心理的,爱是可以永存的,延续的。就像作者,尽管被生活折磨的疲惫不堪,但她还是捕捉着珍惜者和孩子的快乐时光和全家的快乐时光,她从未放弃过丈夫,更准确的说是从来没有忘记让丈夫感受到点滴的爱,从来没有从心理上放弃过丈夫,最后她竟然真的懂了丈夫的“暗语”,这就是爱的力量吧,虽然无法留住人,但可以留下爱,并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此生未完成,但爱永不凋零。我们既然已经拥有了现在的生活,那就顺着它继续向前漂流,去面对更多的事情,不管是祝福还是诅咒,因为有爱,未来的生活就有希望,就有远方…….

  《练习告别》读后感(六):爱的陪伴

  最近在读一本很严肃的书《练习告别》。刚看到书名《练习告别》,我第一反应这本书肯定是有关情感方面的,可能是有关恋人分手的,拿到书后,我很震惊,是写一位妻子与身患脑瘤晚期丈夫的感情故事。 《练习告别》的作者就是文中妻子玛丽安本人,这也是她出版的第一本书,她用女性细腻真挚的文笔记录了丈夫汤姆从确诊到过世两年多时间里的经历和变化。文章事无巨细的记录,却无丝毫的冗长繁琐,反而会使读者身临其境,产生共鸣。 丈夫汤姆也是以为艺术家、作家,有些共同爱好的两个人,面对死神的到来,共同承担与面对。文章采用日记体的方式记述了这段让她备受煎熬的经历。活泼可爱的儿子正在学说话,而汤姆的语言能力正在丧失,上帝正在与一个正沉浸在幸福快乐的家庭开了个天大的玩笑。面对生死离别,玛丽安和汤姆选择了理性,选择了用爱来共渡难关。 当事人汤姆的做法令我肃然起敬,病魔并没有将他击垮,他也没有妥协,而现实生活中能做到的少而又少……玛丽安,作为参与者,她让我看到了半边天的伟大,她既是妻子又是母亲,在她身上没有小女人的娇气与胆怯,她折射出来的是女性的光辉形象——坚强,勇敢,独立,理性!让人钦佩。 生活中我们也在做着各种练习,到却从未有过练习告别,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反问自己“如果我的家人正在面临死神的考验,我会怎么做?”答案是一次次的反问,一次次的没有结果,我想都不敢想,她们都是我的家人,是我最亲爱的人,怎么舍得离开。我断然做不到玛丽安那样一如既往,像平常一样过每一天。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也是最尊重的爱。

  《练习告别》读后感(七):等待死亡的降生

  用一段两年多的时间去亲眼见证 你最牵挂、与你共命运的人 一点点被死亡 吞噬

  这两天读这本书的感觉 很孤独

  非常讨厌 生离死别 讨厌所有意志之外所有的事情 因为弱小 无能为力

  被记录死亡的人是英国独立报首席艺术评论员汤姆,作者是身为人妻的艺术家兼大学老师。丈夫汤姆被查出在控制语言区域的地方长了恶性肿瘤,他们不知道死亡什么时候来临,只能积极化疗。汤姆慢慢丧失语言能力,就是慢慢丧失他赖以为生以此为傲的语言能力。儿子艾弗正在学习说话,并且慢慢丰富语库。所以本书提供了一个语言的视角。

  我知道我们都是会生老病死的凡人。但当死亡判决书提前发放给你个人或者你身边的亲人,你就要去经历 所有心爱之物都慢慢从眼前消逝。

  上一本关于死亡的书 是《最好的告别》。角度从临终关怀切入。这本书更像一本扣人心弦的死亡观察日记,如果我是作为妻子的作者,我应该早就神经衰落了。我们所有人都是未来死亡的经历者,也是身边人死亡的见证者,我们真的能够练习好如何告别吗?

  《练习告别》读后感(八):跨越时空的爱恋——读《练习告别》

  一直觉得,一本好书和一个好友一样,都是需要缘分的。只要有缘,总会相见。在@喆妈公益阅读 看到《练习告别》的试读征集帖的时候,我正在经历人生中的一段灰暗时期。。一向身体健康的父亲,毫无征兆的病倒了。从陪他去医院检查,到确诊,到手术,到术后的恢复。我不知道父亲经历了怎样的情感起伏,但我知道,作为一个见证疾病恶魔的旁观者,我经历了无数个以泪洗面甚至彻夜失眠却不敢让父母知晓的日日夜夜。看到《练习告别》的时候,我父亲刚刚动完手术出院回家,我急切的想要阅读这本书,从中寻找治愈的能量。感谢@喆妈公益阅读@天津人民出版社给予的试读机会。

  当拿到这本封面淡雅,内容沉重却又充满浓浓爱意的《练习告别》时,我的心中充满了敬畏。对所有已逝的和健在的生命的敬畏。《练习告别》的作者玛丽安是一位艺术家、作家,她的作品在英国及世界各地均有展出。本书是玛丽安出版的第一本书。她用女性细腻的文笔记述了丈夫——《独立报》首席艺术评论员汤姆·卢布兰从患病到过世两年多时间里的经历和思想变化,极具感染力,其间不乏对生命与死亡的叩问,玛丽安在这本书中用动人心弦的文字,从妻子的角度记录了绝症病人最后的时光,也记录了这段令她倍感煎熬的经历。更让我们动容的是,丈夫的生命在慢慢的枯萎、凋零,他们幼小的儿子艾弗正在学习说话,正在不断成长,幼小的生命正在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这样鲜明的对比,给马莉安带来的思想上的碰撞应该是多方面的,既有面对身患绝症的丈夫的苦痛带来的那种绝望和苦楚,又有面对慢慢成长的孩子的欣慰,更有从中获得的面对困境的勇气。而给读者的心灵冲击也是巨大的,它让人们静下心来,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去选择更健康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迈克尔-柯蒂斯导演的电影《卡萨布兰卡》理由这样的一句话“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练习告别》虽然讲述的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但作者玛丽安呈献给我们的并不是面对困难来临时的束手无策,杂论无章,而是用她睿智、优美、深情的文字,用他那艺术家的构思,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凄美又不失温情的艺术作品。“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忍受的,任何事情都可能被适应。”作者不愧为一名艺术家,她借助巴里·弗拉纳根的做皮《海里的洞》、动画片《幻想曲》、查尔顿·赫斯顿的电影《十诫》等各种艺术作品,让我们通过调动感官、视觉、听觉等来体会作者所经历的一切。引发读者的共鸣。

  “此生未完成,但爱永不凋零。”人的生老病死,很多事情我们都无法改变,甚至没有选择的权利,但我们可以选择当这些无法改变的宿命来临的时候,以一种怎样的姿态继续生活。生命有终结,爱却可以跨越时空,相伴左右,给我们以力量和勇气。“在你过世后的第二天,我在梦里收到了你发来的很多条简讯。我读到了第一条。是我!活着的人可以欣慰了。”我们也一直相信,那些爱我们的,我们爱的,已经离去的人们,会在天上默默地守护着我们。“被人深爱,给我们以力量;深爱他人,给我们以勇气!”《出版人周刊》评论说“父与子真情相伴却走向相反结局的情节,让这段生与死的故事显得格外精致而优雅。”其实,正是因为玛丽安一家三口之间相互的爱,永恒的爱,才使得玛丽安更加的坚强,更加的勇敢,迎接更加多彩的未来。

  “如果你的家人正面临死神的考验,你会怎么做?”不管我们多么的不愿意接受,我们早晚有一天会面临这样的问题。静下心来,读一读这本书吧,或许它会为几十年后的你指点迷津。

  后记

  在过去的许多年里,我一直认为自己在经历了生活的很多艰难困苦之后,已经可以很坦然的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包括别离,包括生老病死。有的时候,倾听着别人的苦难,我也会慨叹,生活不易,生命可贵。我也知道,每个生命都有他的轨迹,虽然曾经朝气蓬勃,曾经灿烂如花,但都会不可避免的走向死亡。可是当父亲生病的时候,我的心理防线还是崩溃了。父亲虽然已经67岁,但他在我的心里一直还是那么年富力强,虽然在工作上他不能像小时候一样为我排忧解难,但只要有他在,我总感觉身后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在支撑着我。我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噩梦”。父亲手术很顺利,祈祷他快点康复。我相信,有爱相伴的日子就是幸福的生活。

  《练习告别》读后感(九):离开的、留下的,都该释然的。

  不造为什么觉得封面“轰动英伦三岛的生死之书”这句话看着不太妥,希望换句话咯。

  不过还是不影响对作者的欣赏。

  觉得她是个不妥协,很宽容,很坚持,也很理性的妻子。从丈夫初诊癌症时打点着一切,到后来没有希望安排着最后一程,她都对丈夫给予最大的宽慰。而丈夫汤姆即使在病痛中煎熬,也依旧是个帅气洒脱的丈夫。所以,他们的生活还是生活。

  如果说,他们在癌症治疗希望升起与泯灭的反复折磨中,没能达到关系平衡,这种日子就很难过下去。他们夫妻两对生活都有着追求,都会为了对方努力,这点让他们不至于被现实打压,痛苦是有的,生活的乐趣也是有的。

  不过以长期来说,这种日子确实也过不下去的。

  最后的解脱也只会是以死亡来宣告。这是一种难过并着释然的感觉。这种释然,离开的,被留下的人都有。时间会自我更新,离开的会留在心里,生活还是要继续的。

  《练习告别》读后感(十):以爱情的名义

  读完《联系告别》之后,久久难以平复自己内心激动之情。我激动于生命的伟大,激动于生命的脆弱,更激动于爱情的伟大。

  我很年轻,完全没有那种看破生死、超脱命运的念头,仅有的就是对待生活的美好期待,以及对未来的乐观期许。

  作者对爱情的坚贞,对待家庭的责任,让我感动。我无法想通:月老既然牵了这情丝,为何又要硬生生将这条情丝剪断。

  充斥于影视剧,书籍中的爱情故事让我感动,让我流泪。我知道,你们会说那些都是假的,而我也明确清晰的知道,这些爱情剧里的爱情故事都是掺了水分的——故事就是故事,永远也无法和现实相比较,但这些并不影响我对爱情美好向往。

  初读此书的时候,我抱着漫不经心的态度,开篇几章并没有任何激烈的冲突矛盾,节奏缓慢到让人无趣,作者所处的生活状态确实值得人羡慕的。在没有任何的缓冲之下,噩耗倏忽而至,让作者措手不及。

  原本让人向往的“书画琴棋诗酒花”生活情形,突忽变为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作者的爱情与家庭遭遇到了巨大的危险,她的丈夫确诊为癌症,命运不守规则的将他丈夫的人生终点线向前挪了一大截。开始的时候,作者也去抗拒这命运的降临,也去控诉这命运的无情,但这些于现实来说无任何的意义。认清现实之后,作者开始去接受,去妥协,去抗争,去无视这命运。

  爱情在风暴中该何去何从,谁也无从得知。但是作者的选择,让我感动。最美莫若长相守。既然无法与你长相守,那么我便用我全部的能量,浇灌你生命的长灯,在你剩余时光里面让你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作者爱自己的丈夫,她爱得深沉,爱得委婉,爱得端庄,爱得让所有感动。我梦想中最美好的爱情就是这个样子,我喜欢相守以沫淡淡而出的感觉,喜欢那种无视生活烦琐的生活态度。

  但是我还是觉得命运太无情,月老太无趣。你既然让他们那么美好,却又为什么让他沉陷、塌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