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重门》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重门》的读后感10篇

2018-04-07 20:2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重门》的读后感10篇

  《重门》是一本由邵丹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1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重门》读后感(一):深宫处的怨,谁人能懂

  白居易曾经写过一首《后宫词》表达深宫中女人们怨气,“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每一位女子想必在引入宫中后,都臆想过雍容富贵生活,臆想过得到皇帝的恩宠,臆想过自己孩子能够继承江山社稷。每一个人都希望“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中的那个人是自己。每个朝代都有“杨贵妃”,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幸成为“杨贵妃。”

  宫女都是宦官经过精挑细选进入宫中的,每一位进入宫中的女子,都以此为荣,她们日思夜想着,皇上的龙体能够慰藉她们蓬勃的欲望,她们每天都在镜子前梳妆打扮,对镜贴花黄,时时刻准备着与皇上见面的那天,她们夜不能寐梦想君王的临幸。当她们听到屋前的大殿响起了歌声,兴冲冲的来到门口,满心欢喜的迎接君王的到来时,却看到君王走向了别处。她们的青春胭脂粉下,保存了下来,可是她们对君王的期待却日趋减少。她们抱着一丝丝侥幸,斜靠在熏笼上,坐待至天明,她们的幻想泡沫般缓缓的抻大,然后炸裂的看不见一丝痕迹

  《重门》这本书讲述就是宫女的生活,讲清朝的皇族女性是如何进入宫中又如何离开皇宫,她们既没有安稳的度过无性的日子,又要在兵荒马乱生活中四处奔波,她们无形之中被卷入进国家以及民族潮流里,无法抗拒。作者邵丹是斯坦福大学媒体研究硕士自由作家,在海外开始写作工作散文渐至小说。著有散文集《燕燕于飞》,纪实作品集《扭转乾坤—— 硅谷梦工坊》,她还获得过芝华国际华文征文奖、新加州传媒奖。她不仅文笔游戏,而且严格的遵循史实,不杜撰子虚乌有事件,她的文章具有严谨学术氛围

  对于我来说关于宫女的史料,是十分枯燥的,一年到头都在暗无天日的宫内,能有什么故事可言。邵丹在抒写这本书时,充分发挥了散文家的优势,她将感性情感融入到了理性历史中,讲述了“集体利益”中关乎个人的故事以及它的发展。清朝距离当今生活也不过是上百年之久,关于清朝的历史,许多史学家都是从康熙、乾隆、林则徐、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人入手,很少会有学者会从宫女的角度思考朝代的更迭。邵丹却反其道而行之,以最冷门的角度,去书写那段耳熟能详的历史,能让读者从一些别样的角度窥看“近代中国。”

  邵丹讲了大清门、坤宁门、钟粹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东华门、天安门、新华门、长春门、贞顺门、西华门、顺贞门、神武门、端门,她详细的讲述了每一个门的故事,每一个与那扇门有关的宫女的爱恨情仇,她们都在其看似柔弱躯体下展现出其独特生命力量, 那个咯吱作响的大门似乎就是她们命运跌宕起伏声响

  《重门》读后感(二):重门深处

  看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些女性的愿望:我希望有一座自己的城堡。“城堡”此词一出,就看到了她们心中的公主梦。可是她们在渴望拥有城堡的时候,也忽视了那高高的城墙,并不是所有的公主和王子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那些城墙,将她们与外界隔绝起来,从此失去了自由。唯一的出口,就是那一道道门。

  《重门》,是斯坦福大学媒体研究硕士、自由作家邵丹的作品。这本书,通过一座座门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近代中国”的一些重要转折。“《重门》关照的是一群在晚清故宫重门里的女性,她们从进宫到出宫,同时被卷入国家及民族的时代潮流里。”

  《重门》从叶赫那拉静芬和光绪帝的婚礼开始,静芬作为慈禧太后钦点的光绪帝的结婚对象进宫了。但是没想到的是,婚礼前夕,紫禁城失火,烧毁了太和殿前的太和门。但慈禧太后决定婚礼如期举行,然后命令彩棚工匠日夜赶工,搭建了一座以假乱真的太和门。

  静芬完成了婚礼仪式的繁复礼节,也被最初的那柄金如意囚禁在深宫“寂寞”的牢笼中,空有头衔。而对于光绪帝而言,或许最爱的人没有得到金如意,但她却因此得到了解救。

  一扇扇大门因为婚礼被打开,然后又被关上。阅读本书,就像是一段参观紫禁城的旅程,只是耳边是导游邵丹的解说。她用雅致而节制的语言,舒缓而从容地带着我们走过一座座门,了解每座门背后的人物故事,了解每座门背后的历史事件。

  于是,这就成了一段历史文化之旅。“庭院深深深几许”,从迈入第一扇门的时候,就有一种陷入禁锢的感觉,越过的门越多,心中所受的各种枷锁也就越来越重。就像当年的静芬,婚服几乎让她动弹不得。

  从静芬到光绪帝最爱的珍妃以及瑾妃,再到瑾妃最后为溥仪选择了婉容,身处庭院深处,或许她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命运,但也用自己的方式与既定的人生做着反抗,哪怕这种反抗是微弱的。光绪帝也不例外,就像他知道慈禧太后不会给他真正的自由权力,所以他戴上了名为的“冷漠”的最安全面具

  城也好,门也罢,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而这些建筑自始至终也都与权力代言人紧密相连。具象的门,意象的门;家门、国门;从修建到破损,从重建到被攻破……邵丹将这些“门”缩影于统治政权的变更之中,也缩影于外国列强的侵略之中,更缩影于新中国建立之后的拆除和地铁沿线站名的“重现”之中。

  从进宫到出宫,通过阅读这一本《重门》,我们仿佛坐上了时光机,与历史上的那些人物擦肩而过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旁观着他们的生离死别,也看着那些在时光流逝中或消失在记忆深处或还屹立在故宫的那些门。

  重门,是身份象征地位的象征,也是失去自由和禁锢灵魂的象征。门,为了进,也为了出。而在这进出之间,留给我们思考的却是生命和自由的意义

  《重门》读后感(三):宫门重重深几许

  庭院深深深几许,是叙说豪宅富户人家院落幽深的几进院子。而这本书叙述的则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宫的重重宫门。重门最核心的指向是故宫中轴一线的宫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坤宁门、神武门,另外,在外城有七座城门,内城有九座城门、皇城四门、宫城四门。这一重重城门宫门,代表皇家威严。 故宫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我早年曾经去过故宫参观,觉得故宫真的好大,怎么走也走不完那些长长的甬道,怎么看不完的高大宫殿。在故宫静静地边走边看,想象着在这红墙黄瓦里曾经生活着的人,每天是欢喜,还是忧愁?那些乖巧聪明容貌娇好、背景深厚女人在这里,过得很是优裕,还是忧郁不得而知。在她们人生大部分时间里,也只是守在这样高大空旷的院落里,听晨钟暮鼓,看花开花落,最多盼望当夜色深沉的时候,有一份意外的惊喜,得一夜久盼的恩宠,得到皇上的青眼,得到更多的封赏。

  《重门》读后感(四):重门掩映

  《重门》,重门。这一扇扇门背后,是神秘,是高贵,是禁忌。门外的人们想知道门里面的生活、向往门里面的富贵,门里面的人们向往门外面的自由。《重门》这本书着眼于晚清故宫的皇族女性,她们曾经在时代潮流中彷徨无依,也曾经成为不可复制的传奇,在她们的人生跌宕中依稀可以看到近代中国的历史脉络。本书的难得之处在于,它并非呈现脸谱化的人物形象,而是力图使得重门中的人物都那么鲜活,各具不同性格

  重门之中,曾有无数妙龄少女怀着憧憬家族的厚望,在深宫大院里度过年复一年百无聊赖的生活。在我们的印象中,深宫往往杀机四伏、勾心斗角,余下的便皆是“何需珍珠寂寥”的怅惘。清末时值风云变幻的时代大格局,皇族女性面临着内外交困的艰难处境,也曾发出对这个时代的拒绝和拷问。

  作者邵丹的海外视角结合东方文化传统,使得本书的内容和语言别具特色。比如“那是一座翻云覆雨的门”、“大婚奉迎的路线成了话题,这本身就是话题”和“中轴线如祭品一般,高贵却已死亡”等章节标题更是有着名言警句般的含蓄隽永。

  门就好像是故宫的一种象征,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坤宁门、神武门等不一而足。古代中国人讲究安稳,人们在外城七门,内城九门、皇城四门、宫城四门的拱卫下,仿佛就可万无一失

  我之前有一段时间很迷恋宫斗小说和影视剧,深宫中的情比金坚是多难得的呢,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小说只是小说,那不是真实历史中曾经发生过的。帝王薄情寡幸这种说法人们相传沿用,但身为帝王,也并非不想去追求真爱,这或许也不是事实的全部。

  艺术创作和再创造,的确不应局限于史实,但却应该尊重事实,《重门》希望给读者一个新的体验,以旁观者的角度去客观评判。所以或许这本书,在不同的时期品读会有不同的味道,所以才会明白那么多柔弱女子是如何成为时代变革中的累累白骨。

  我们有时候会觉得在封建社会时期,后宫女子往往将全自己的身家性命压于一人,但或许这种想法太过简单,时局所限,后宫与前朝相互牵制。重门掩映,谁又知道身在其中是福抑或祸?

  《重门》读后感(五):《重门》,重门。

  “2009年冬天吧,我阴差阳错地到了北京,很快祝勇拉我到故宫,说大家在策划一套书,每人选一个角度,写故宫。”“重门”的本义是指故宫里里外外、名目繁多的一座座门,《重门》的本事也只是一套丛书框架下的命题作文。然而,“门”的意象,以及门与门立体的、多层的叠加组合而成的“重门”,在邵丹的笔下却有着汪洋恣肆的衍生和隐喻。

  重门最核心的指向是故宫中轴一线的宫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坤宁门、神武门,门门相应,成为皇权“奉天承运”的线状祭坛。天家的威严在这条线上集中,如定海神针,镇守着皇帝的家,也震慑着民心。此外,以“外城→内城→皇城→宫城”为序,如“回”字层层相套的城又有一道道门。外城七门,内城九门、皇城四门、宫城四门。中轴一线刺穿“回”字,这是一重重门勾勒出故宫的轮廓线,也是这个民族群体性的心理图式。

  门有朝向。城墙的门向外,守护门内,抵抗门外。中轴的门坐北朝南,君临苍生。但也有例外,坤宁门是一座后门,进入坤宁宫的女人倒转方向,从后而入。而这些逆流而上的女人,她们要将自己献祭,在宫门内竖起一座牌坊,一座虚空的门中之门。门有门内、门外,又有开门、闭门,这些门使固定的轮廓线得以流动,虚实相生。这是门和女人的故事。

  中轴线上的重门和外围的城门,隐喻的是稳定的传统、精密的体制。可是,混乱偏差总是要寻找宣泄的出口。光绪,本名载湉,名中带水。作者特别将他与宫城内从西北角水门流入的金水河联系在一起,表现在这方直的结构中,难以安放的躁动。“然而,他爱的亦不过是水声罢了。声者,从虚来,随虚去,未尝真正附着于人间的实物。这四合森严的紫禁城内,一切都是固化的,并不惜以僵化换取永恒。”水和这皇帝的情欲一样,暗暗地蜿曲流转,为这座方直的宫城刺上隐秘的纹身。这是门和男人的故事。

  虚的门,实的门;木的门,水的门;构成了故宫这座城最简单、最基础的结构。男的人,女的人;尊的人,卑的人;是这门和城里里外外、往往来来的历史。

  转自 刘佳 《<重门>,重门。 》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