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宋诗选:傅抱石插图珍藏版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宋诗选:傅抱石插图珍藏版读后感10篇

2018-04-10 20:5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宋诗选:傅抱石插图珍藏版读后感10篇

  《宋诗选:傅抱石插图珍藏版》是一本由[宋]苏轼等/著 / 傅抱石/绘 / 周梦烨/注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页数:1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宋诗选:傅抱石插图珍藏版》读后感(一):宋诗里的画意

  宋诗的吟咏对象广阔而多样。选在这本书里的每一首宋诗都似乎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无穷无尽的画意。四时循序,山林河川,闲游逸趣,独处自观四个篇章不同角度展现了不同的画境。傅抱石饱满多姿的画正为诗作出了最好的注解。

  古来伤春悲秋总是无言的深意,不变的主题。赏景,赞景,怀景,极尽词藻之精美都似乎比不上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来得深邃而令人难忘。但是作为物质实体的由万物构织的空间本身的美难道就不值得说道吗?

  所谓诗歌表达的空间的画意并不是一种故弄玄虚评价术语,而是诗歌通过文字穿透纸面的强烈画面感。

“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

  这两句诗所使用词汇可谓是汉语中最简练的常用词。但当它们组合在一起时那种无与伦比的画境便油然而生了。

  文字是无声的语言,画面截取的是静态的世界。要使文字动人,要使画有画意,就得有非常的手法

  无论是陆游的“细雨骑驴入剑门”还是王安石的“月移花影上栏干”,抑或苏轼的“雨过浮萍合”都似乎刻制了形容词,而将其融入一种白描的情境。景到深处,即便没有词藻造势,这种如画的情境竟还是那样扑面而来。而使这种画意朦胧动人的却是诗中用得极好的作为诗心的动词。

  宋诗里的画意参与者时常伴随着人声鸟语虫鸣。正如鸟鸣山更悠一样,诗歌因为有声音的参与,而让无声的世界充满了人世的情态。这画意便不再是静止的了。

  秦观的“忽有人家笑语声”,王安石的“午窗残梦泥鸟相呼”,苏舜钦的“时有幽花一树明”,“日暮长廊闻燕语”,这样的写法在这本书所选择的诗中,俯拾即是。在一组写景的铺叙之后,忽然融入声音的描写。这难道是那个时代吟咏的一种固定套式吗?

  我们不妨来看一看苏舜钦的《 初晴游沧浪亭 》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帘虚日薄花竹静, 时有乳鸠相对鸣 。”

  诗人首先是泼墨般的描绘了几幅夜雨生春水,娇云弄阴晴的景象。再细细勾画了空透的帘幕外静竹薄花的悠然静谧。尾句的作用即是在平铺直叙中,以以动衬静,以声衬寂的手法,将这种宁谧安适的氛围渲染得更加生动

  这本书所网罗的宋诗即是对人世间景致的一次游目骋怀。它们像一幅幅小画的注解。无论这些画面背后是国仇家狠,还是罢官出仕,离愁别叙,从今天看来,它们细腻传承的是对美好事物的怀恋。即便“世间好梦不持久,彩云易散琉璃碎”,但人生若有片刻完全融入在此情此景中,也是应当庆幸的。

  《宋诗选:傅抱石插图珍藏版》读后感(二):画中嗅得诗之味

  宋诗的集子有很多版本,而这一版很显著特点,就是在收录的宋诗旁都配有傅抱石先生画作。诗画相合,想来也十分美妙

  配有画作的书籍纸张要求很高,而拿到手后粗略一翻,此书的用心之处可见一斑。刚拿到手里,褐色布面的封装手感很好,翻开后纸面白滑而不刺眼,很舒服。最喜欢的便是书中繁体竖排的排版,私以为这种设计最能体现古韵之美。不足之处便还是出在这独特的配画上,画色深深浅浅印在纸张背面,还是会对产生一些视觉上的不足。

  由于是诗配画的形式,所以在诗歌的选择上就有了一定的局限性,必须是含有“景”的宋诗才会录入。书中讲各景分为四部:四时循序、山林河川、闲游逸趣、独处自观。这个分类也很有意思时间、空间、心境,并未囿于单独的分类。心境虽然是大分类中的一部分,但是诗人们更加零散而飘忽不定的思绪则隐没在不同景致的各处,寄情山水离愁别绪,怀才不遇,国仇家恨,人间处处皆可触景生情。而或喜或悲,或大或小,都化为景色本身的一部分:春日河岸边的新绿、田野里吠叫的犬、广阔江面上的孤舟,亦或是在布景上蒙上的那一层朦胧的灰色,都是诗人千丝万缕心绪的体现。

  这便是景画面化的意义。诗中抽象的、细微的景和情之间的关联,通过景的另一种展现使得这种联系更为强烈,更易于被“探测”到。本书选用傅抱石先生的名画作,其重点应在“赏画”上,而这导致的结果,便是诗画的配合完美,景不能明其意,这便是我在读书时感受到的最大憾处了。

  整书翻下来,有一些诗句与画作的配合还是非赏心悦目的。取王安石的《江上》一首: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回。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宋诗选:傅抱石插图珍藏版》读后感(三):三分读诗,七分观画

  诗必宗唐,词需法宋,这当然是对唐诗宋词历史地位肯定。但在这种宗唐法宋里,对宋诗应有的价值出现了越来越不公平的评判。自明朝起便有“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提法,对宋诗已现不屑,七子派领袖李梦阳在《缶音序》中批评宋诗“主礼不主调”,这也是那个时代对宋诗的普遍看法。到了清朝,这种观点依然盛行,叶燮在《原诗.内篇上》如此说“苟称其人之诗为宋诗,无异唾骂。”但在正是在《原诗》之后,因为叶燮的公允评判,宋诗的价值终于为人所正视。

  《宋诗选:傅抱石插图珍藏版》读后感(四):宋诗里的生活美学

  和唐诗相比,宋诗的位置略有点“尴尬”。

  比名气,宋诗已经比不过唐诗,然而在同时代的文学体裁中,出名的却是宋词。

  也有流传甚广的宋诗,比如: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三衢道中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尤其是第一首,因为特别熟稔,让我们常常忘记它竟然不是一首唐诗。

  在这本《宋诗选》里,你能读到这些“老朋友”,也能读到其他一些或趣致或隽永的宋诗。在打开书册的时候,你会突然庆幸,有这样一个选本,让你“幸好没有和这样的宋诗错过”。

  一直以来,宋诗隐身在唐诗、宋词之后。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宋诗:

  国初之师尚沿袭唐人,……至东坡、山谷(黄庭坚),始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

  又说:

  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

  意思是说,宋代人的诗承袭唐人,却不再有唐人开阔的气象,转而述怀、说理、表达情志。这是严羽觉得宋诗不如唐诗的地方,却是我们今人读来,突然心意怦动的地方。

  正因为宋诗这种“往细处观”的特质,让我们能领略那种所谓“文人式”的生活美学和精神世界,这种内在性的气质现在看来却与我们现代人来得更亲近。

  比如杨万里的这首《闲居初夏午睡》: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唐诗读来荡气回肠,但总是一种和“日常”迥异的场景,无论是李白的任性游侠,还是杜甫的战乱流离,都很是高于生活。而像杨万里这类的宋诗却看起来就是你自己的生活

  在夏日午后一场好眠之后,你翻坐起身,带着尚未醒透的恍惚感。所有感官逐一苏醒,但并不完全出于自觉

  你首先回味到的,是睡前吃的梅子,在一觉之间酸倒牙齿,那种口腔里的感觉身体一样软绵绵的。

  你的视线不自觉地看向窗外,窗外芭蕉的叶影投在纱窗上,好像也绿阴阴。时间可能是下午三四点钟,天气没有那么热了,这也是窗影看起来更凉爽原因。但尽管如此,午睡初醒还是让人没力气,就挨着床沿坐着吧,看邻居家的孩子们在“小区”里捉柳花,嬉闹玩耍吧。

  你看,我把场景换成“小区”,意趣似乎也完全没有什么影响。那种生活细节如闻其声、如见其色。但是在文字之间,这午睡起来的一刻“无意义”的辰光,被文字描摹得多么趣致、闲雅,这就是宋诗所构造的“生活美学”,正与今人神合。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或者,用美的心境去营设生活的小环境,这的确是我们现代人追寻的生活态度,也是很多时候,我们希望通过各种细节去影响孩子的一种生活态度。而宋诗中独特的简约、冲淡的审美取向,完全是我们今天的“国民趣味”。

  缪彦威在《论宋诗》里用各种比喻对比唐诗、宋诗的不同,两种趣味迥然:

  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

  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

  唐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宋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

  譬诸游山水,唐诗则如高峰远望,意气浩然;宋诗则如取涧寻幽,情境冷峭。

  虽唐诗之中,亦有下开宋派者,宋诗之中,亦有酷肖唐人者;然论其大较,固如此矣。

  我们很难把生活过成唐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感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或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样的情绪如同龙卷风,有时候它会从我们的生命里刮过,猛地开阔我们的情怀,但更多时候,我们是要把一室之内的生活过好。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所以宋人的诗情并不需要大江大海走遍,你看,“花木成畦手自栽”就足够理干净一个精神家园。《宋诗选》中王安石的另一首我也很喜欢,是他罢相后隐居金陵之时所作:

  悟真院

  王安石

  野水从横漱屋除,午窗残梦鸟相呼。

  春风日日吹香草,山北山南路欲无。

  我最喜欢第一句,野水从横漱屋除,从横就是纵横的意思。他当时可能暂住在这个叫做悟真院的地方,院落临水而建,纵横的水流冲刷台阶(除),从屋前流过。简单一句,便写活了江南一带的民宿景物。

  还有一首唐庚的《春日郊外》,也是写“家门口”风物写活了的。

  春日郊外

  唐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你只看“水生看欲倒垂杨”和“草际风来作药香”两句。

  春日水涨,你去任何一个公园,都能看到这种静水倒影堤上树影景观,虽然常见,却尤其令人心中涌现万物生长喜悦感;而第二句,则不由让我想到割草机过处青草气味,“作药香”三字简直让人读来莞尔。

  在《宋诗选》中,按照四时循序、山林河川、闲游逸趣和独处自观四个类目选取79首诗,几乎每首读来都有不同愉悦。这些诗,全部选自钱钟书的《宋诗选注》。

  相得益彰的是,中信出版社的这本《宋诗选》,选了88幅傅抱石的画作与之搭配。你简直也可以将之当作傅抱石的画册来欣赏。那些水墨山川,在浓淡之间或见渺远、或见激烈,与诗中旨趣或相映照,或相对比,在亲子共读的时刻,让每一次开卷,都有不一样的讨论所得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有把日常过得有趣的审美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在童年时代,领略到这种“美之为美”,然后,斯不美矣。

  首发于《外滩教育》4月8日

  《宋诗选:傅抱石插图珍藏版》读后感(五):宋诗就要有宋诗的味道

  宋诗就要有宋诗的味道,在我看来最让人难忘的是欧阳修这一首《梦中作》——

  夜凉吹笛千山月,

  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

  酒阑无奈客思家。

  ——说起宋诗,开谈就难免与唐诗比较。诗分唐宋,不仅是两个时代的事情,也影响了后来历朝历代的诗学品味。记得钱钟书《谈艺录》开篇就以此为题,洋洋洒洒一大篇,可谓对唐宋之争的盖棺论定言语间则多有回护宋诗的意思。

  钱先生后来又编选了《宋诗选注》,也曾是我的案头读物,伴着我度过了好些个不眠的夜晚。 而另一本金性尧先生注解的《宋诗三百首》,我也常常翻阅。那是旧书店里淘来的一个八十年代老版本,经历了岁月的磨蚀,却还保存如新。当年读有所感,也曾在略微泛黄的书页上记下点滴细语。

  如今那两册宋诗选本还静静地躺在书架上,已有好些年了,但诗文之韵美还常常流连于肺腑。相比之下,这套画配本《宋诗选》,牵绊着傅抱石先生的画作,或许包含了旁的别样华彩吧。

  《宋诗选:傅抱石插图珍藏版》读后感(六):藏在宋诗里的老饕们的爱恨情仇

  藏在宋诗里的老饕们的爱恨情仇

  传统观点认为宋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宋诗和古文,五四新文化运动贬抑宋诗和古文而推宋词和话本小说,并影响至今。

  实际上,相比于唐诗的豪迈浪漫与侧重人生感情不平凡的一面,宋诗更注重日常生活的平淡与现实,更愿意表现人生的平凡。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曾把唐诗比作“酒”,而宋诗譬如“茶”,酒烈茶淡,宋诗更像是对唐诗过度注重人生悲哀面的克服。

  中信版《宋诗选》作为图文并茂的《声律启蒙》的姊妹篇,选取了诸多宋诗中的不足百首精华以抛砖引玉,不但可以扫码聆听配乐朗诵外,国画大师傅抱石的画作更为此书增色不少,画中有诗的排版让人大饱眼福。

  《宋诗选:傅抱石插图珍藏版》读后感(七):宋诗,继唐诗之后又一座诗史高峰

  宋诗上与唐诗争辉,下与元曲斗艳,堪称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的奇葩,有姹紫嫣红的色彩,千姿百态的丰韵,沁人心脾的芳香。《宋诗选:傅抱石插图珍藏版》展现的便是宋诗之美,将诗人的轻语呢喃,词间情感的飘零与破碎,汇成涓涓细流,温暖因疲惫焦虑而冷漠的灵魂,抚慰因人情倦怠而失落的心。

  “畸人代出,分路扬镳,各有其妙,至南宋诸名家倍极变化。”宋诗流派与风格众多,在宋代呈现出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奇观,成为一代文学的突出代表。

  宋初诗坛主要是模仿唐人;欧阳修和“苏梅”崛起后,诗风为之一变;到王安石、苏轼手中,宋诗不同于唐诗的时代特色得以确立凝定;江西诗派继起,建立起新的创作范式和审美规范;随后的南宋四大家,又把宋诗推向新的辉煌;宋末诗坛总体上呈下滑趋势,只有文天祥等人的诗歌,给宋诗增添了最后一道辉煌。

  “宋诗”作为一种与“唐诗”相对的诗学范式,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宋诗的艺术追求,就是以字面、音节、句法、结构等诗学要素为手段,藉以呈现宋人挺然不群的人格意志,力反庸俗乡愿的个性追求,以及处于衰世、逆境下偃蹇横放的人生姿态。

  《宋诗选:傅抱石插图珍藏版》读后感(八):宋诗抱石去

  宋诗

  最喜欢的是唐庚的《醉眠》: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以前只知这一首独秀 对于唐庚此人粗略了解 但这本书看后对唐庚的喜欢又多了几分

  对于宋诗来说 一直是不为世人所关注的 唐诗和宋词受关注之余 人们往往没有把目光投及于此 同样的 也包括 清诗 明诗 其实都有相当一部分优秀的作品 收录在《清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

  出名的诸如查慎行 郑板桥 龚自珍 纳兰性德 袁枚

  曹雪芹的诗歌也很出彩

  对于很多人来说 提起中国古典诗歌 自会想起 唐诗宋词元曲 事实上 清诗 宋诗 明诗 清词 魏晋南北朝的诗歌 也不乏佼佼者

  和宋诗以前 前些年 现代的山水画也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

  2000年之前傅抱石的画作在拍卖市场上是被冷落的对象 比起齐白石 张大千 徐悲鸿 这是一个相对小众的画家 他的作品数不及齐张的十分之一 收藏价值日渐凸显

  当然自不能用交易市场的成交价来判断一个作品优秀与否 但至少可以判定世人对画家的认可程度高低 以及画家作品的受众性

  每一个作家的每一幅画 每一个诗词人的每一阙诗词 都是彼时心境的显现 也希望有越来越多人可以关注到一些一生只有几首诗歌留世的诗人 还有一些单曲成名但佳作繁多的词人

  (最近写毕业论文 初次拟题是中国古典诗歌与日本俳句意境 找了很多相对小众的诗人词人的资料 作品数量和质量尤为可观 但 写论文越写越深刻体味到 其他的语言 是很难表达汉诗意境的妙处 后来只得放弃意境一词 转向了稍微流于表面的相似 之前自己没事的时候喜欢找一些汉诗来翻译 以后想比要找一些国画来配诗玩了)

  另外附上我拍的本书的一些傅抱石作品 插图 具体的名字在我关于本书的读书笔记里面有

  《宋诗选:傅抱石插图珍藏版》读后感(九):诗意地栖居

  无论是宋诗还是国画,都是中国经典传统文化的代表,而这本宋诗集,将宋诗和傅抱石先生的国画搭配在一起,可以说是一本经典乘以绝版的作品集。 最初收到这本书便爱不释手,这喜爱始于“颜值”,陷于内容——布面的硬装封皮,搭配宽腰封,素雅而稳重;而书中收录的宋诗与傅抱石国画作品相互搭配,将宋诗的韵味和国画的意境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图文并茂,让本书看起来古色古香,充满了古典美——也让人忍不住想起一个词,诗情画意。 该书还有一种独特的对称美,如该书书首为精选宋诗的目录,而书尾则是傅抱石先生国画作品的索引;书内页中,大多数为右侧是宋诗,左侧为傅抱石先生的画作,偶有个别页则是满幅均为傅抱石先生的画作。内容上,古人寄情于山水,而国画最经典的便是笔墨山水;而在风格上,宋诗以冷静客观的笔触描写出了景物与事物的意象,而国画则“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对于傅抱石先生起初我并不了解,但当我得知人民大会堂陈列的《江山如此多娇》正是出自于他的笔下时,但不免惊叹此书的珍贵了。该书收录的作品多为他的山水画,用笔恣肆,也有个别的美人图,写意、古拙,水、墨、色浑然一体,每一幅画都充满了诗意。他的画和宋诗相比,都有淡泊大气的境界,放在一起再合适不过了。 我们常说唐诗宋词,却往往忽略了宋诗,比起唐诗的激情与浪漫,宋诗则更稳重与朴素,而比起宋词的艳丽含蓄,宋诗则更庄重与显豁。总体来说,宋诗较为明显的一个特点便是以冷静的态度去体察客观事物。 该诗集挑选了以杨万里、陆游、王安石、范成大、苏轼、秦观等为代表的数十位宋代诗人的作品,按诗的主题,将精选的诗作分为了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分别为四时循序、山林河川、闲游逸趣和独处自观。不难看出,虽分为了四个部分,但总体还是以描写客观景物为主的一些诗作,虽鲜有抒情,但其中不乏生活场景和生活杂感。如“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西”(《桑茶坑道中》杨万里)等,均是以小着大,通过描写日常生活里平常的小事和景物,表达出了生活的乐趣。也许生活本身很平淡,但如果能以诗意的心态生活,那么生活也是充满了诗情画意。 总体来说,无论是从美感还是内容上,这都是一本值得珍藏的作品集。但私以为,该书也有一些小缺憾的地方,比如“四时循序”部分,虽四时但对应的诗作却只有春、夏、秋三季的描写。且排序上也并不是按照季节的变化排序,与“循序”不符。另外,因该书中傅抱石先生的作品是作为插图,在读诗的时候,难免会将左页的画和右页的诗对比着来看,有些诗文和配图完全联系不起来,难免在读的时候会有些怅然若失,当然,因画作不是专门为诗而作,作为插图也不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