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宛如昨日》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宛如昨日》读后感10篇

2018-04-10 21:1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宛如昨日》读后感10篇

  《宛如昨日》是一本由蔡骏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6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宛如昨日》读后感(一):不要以金钱腐蚀土地,不要以私利腐蚀人心

  喜欢蔡骏不是一两年了,高中时候就喜欢蔡骏的《荒村公寓》,那时候蔡骏的小说是连载在《萌芽》杂志上,自此就喜欢上了有点恐怖,却能吊足人胃口的蔡骏。后来长大工作以后,蔡骏的名气也越来越大,许多耳熟能详作品已经被搬到了大荧屏上,我也为此很开心,就像是一个相识已久的老友,终于被更多人喜欢和熟知。

  所以,当我看到了蔡骏的这本新书《宛如昨日》时,自然激动心情溢于言表。但是,这部《宛如昨日》却并不同于往常悬疑类小说的惊悚和恐怖,而是有了夹杂了悬疑、科幻、恐怖和高科技VR等新的元素

  开篇惨绝人寰,令人触目惊心一家三口灭门案,将故事开始就引入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深渊,后来接连出现的红发少女盛夏,失踪学生欧阳小侄,计算机天才的戾气死亡,以及一群看则无关,实则息息相关的一系列死亡案件

  在这个散发着血腥气息,恐怖氛围的故事中,我惊异于蔡骏的不断成熟突破,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写恐怖小说,却依然可以写出新意,写出离奇和令人惊叹,实属不易,也说明了蔡骏一直以来的笔耕不辍,坚持写作和创新,才能有了让更多人手不释卷的《宛如昨日》。

  故事中有这样一个灵异恐怖,玄幻迷离的“魔女”传说,它既是个引子,也是条线索。正因为传说的古怪寻常,以及计算教师焦可明、新任魔女盛夏、脑神经医生乐园、警官叶萧的永不放弃,才能在追寻着这个“魔女”的踪迹时,不断的挖掘出事实真相

  “宛如昨日”是一款新研发的高科技VR游戏产品,有了这部超时空的蓝牙耳机,也就将所有记忆碎片和魔女的痕迹拼接完整。真相的背后没有妖怪,却有着比妖怪更加可恨的人心。

  当一切昭然若揭,当事实显露无疑,我们将看到背后一个如此可恶丑陋人类私欲。化工厂爆炸,工人死伤,残留的化学药品大地惨遭毒伤,一系列的死伤,一连串世故,无不是人类隐瞒真相、为己私利的多米诺效应

  看到结尾,我们读懂了真相,除了悲伤,更多的是思考。这也是《宛若昨日》所升华主题深意,让现代都市中的我们有了更多引以为鉴的行为主张。不要以金钱腐蚀土地,更不要以私利,腐蚀人心,若此,必将受到惩罚

  《宛如昨日》读后感(二):我们的征途是真相和自由

  我们的征途是真相和自由

  ——《宛如昨日:生存游戏》的全热点牛文指南

  想了很久才写了这篇评论原因是,其实我发现蔡骏作为我们曾经极端爱不释手的悬疑小说的写作者,依旧在缔造自己的那种让人觉得惊讶惊喜的积攒在白纸黑字上的氛围,虽然宣传说是一本长篇游戏幻想推理小说,但是我想着不过是蔡大的一种手段罢了,他的文字才应该是拥有天赋的人的游戏,在为我们构建一部能够在大脑当中成形的电影,你会期待,忍不住期待阅读到最终章,揭晓那充满了无限可能的谜底。

  《宛如昨日》从小城南明高中的一位不起眼的计算机老师的离奇死亡出发,警方的破案人员叶萧,关于魔女的传说和今天的魔女盛夏,一个神秘的游戏“宛如昨日”,畸形生存的无脑儿和他的主治医师……小说简直可以说是热点满满,如果拆开来每一个元素都可以另起炉灶当做买点——环保贫富差距、拆迁、改革开放初期的市场混乱虚拟现实类游戏、黑客、细胞生物研究、无良商人——但是当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你会发现,没有人会比蔡骏更让我们惊喜,让我们不禁感叹,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

  你明明知道,在蔡骏的笔下,这些人物们总是会出人意料,你也猜测了小说可能最终的走向结局,甚至你猜对了,但是你并不能完全推测出这其中的全貌;有的小说的作者是以情动人的,超市里面的相遇,都能够写出爱情的那种让心灵悸动语句,但是有的小说作者却是用架构在让我们惊讶,让我们为他层层套环的这些情节跳转感到迷惑、抓耳挠腮的精彩;我们在《宛如昨日》的身上看到了我们想要的阅读的兴趣,而在这情节之外,他依旧为它提供了最棒的内核,关于自由,关于真相的追寻,这也是我们这些好奇宝宝读者绝对不能放过的。

  当然也少不了蔡骏最常用的各种隐喻,比如死神和少女,比如狗头的人,比如骇客帝国一般穿梭在虚拟世界拯救世界的企图,比如“邪恶存在于过去,也存在于现在”之类的模糊的提示,这是一本欲罢不能的书,这是另类的《1984》和《美丽新世界》的手法,只不过这中间,多了一个名叫“宛如昨日”的游戏,和披着红发的少女,试图拯救这个疯狂社会

  在不少游戏迷的心中,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但是在这场游戏当中,我们的征途是真相和自由;当命运枷锁有了脑瘤的定时炸弹,我们的每一天都在倒计时,如何活出自己的价值,就变成了乔帮主式的发问,那个在求问真相和自由的少女,是蔡骏的答案

  y 林怿

  2017-4-29 23:15:44

  写于御庭园

  《宛如昨日》读后感(三):来到这人世,你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拿到书很久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前后翻开3次,就像上一本读完的《解忧杂货铺》,断断续续,总也没有一个完整的时间段空出来,一饮而尽的快感被磨去了多半。真的也就是工作以来,自己生活状态写照吧。再不会像从前那般,all in 的投入热烈的,饱满的,为之神思颠倒。有所保留,有所妥协,但也更圆融,温和很多。

  其实,VR又怎样呢,每一个热爱文字、小说的人都明白,无论是电子仪器还是纸张竹简都只是一个凭借的工具,那些存在于精神世界人事早就成为一个丰富奇幻国度。你翻开书又或者打开电子设备,都只是进入新世界的另一个通道罢了。

  红发的少女,被唤作死神的猛犬,潇洒不羁的叶警官,白马王子一样的乐医生,还有焦可明老师,疯癫的连夜雪,难以言说的左树人,以及遥远神圣却又诡异可怖的阿努比斯。蔡骏的推理风格一以贯之,仍然是从前的笔触感,简洁对话,毫不脱离泥带水的心理自述。虽然文中有很多时下最流行网络词,但整体的文风依旧有着上世纪的怀旧感,大约是混合着责任正义、放浪、还有堪破尘俗规则的坦率,面对己心的真诚

  魔女的传说,亦真亦幻的贯穿了全文,那些通过VR进入的“梦境”几乎要给人一种神秘玄幻的错觉。但这世间怎会有鬼神呢,有的只是人心的险恶与纯良。未来与过去交织在另一个游戏空间,而当下的经历与从前的罪恶则推动少女揭开一个巨大帷幕——关于谎言、关于真相,关于有声,关于无力。

  这是一个环境问题,也是一个谎言问题。

  这是一个人性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阶层在稳固,流通在放缓。

  当经济成为一切,利益被上捧至层霄,个人依旧有个人的痛苦,每一个家庭都继承了上一代的渊源。即使是煽动翅膀蝴蝶,也逃不过时代趋势,是否能掀起一场举世风暴,时也,命也。然而,蝴蝶终究是要尝试的,这世间也总有勇者,在最黑暗地方总会有一丝光给来者以希望。

  乐医生说,那个小小的焦天乐有着常人难以明了的快乐,而带来伤痛的左树人则以所谓的“合理”毁灭了他——世间的畸形儿只有痛苦,只会给人带来痛苦。这便是主流社会,是常模价值观,就像几乎所有人对于一切非常见现象的震惊、恐惧直至想要隐瞒毁灭的心理。

  但即使是作为普通人的大多数,又有几位真正能感受到快乐,真正明白活在这世上究竟是为了是什么。学会尊重生命,尊重他人的的选择,已然是一生都难以企及的课题。若不是心存一个根深蒂固对错之分,若不是始终有着人类高高在上的荣光与轻视,怎会有那么多的张狂与自卑,膨胀与萎缩,还有那些惩罚、消除,禁令和奖励指标政策

  小小的焦天乐不会长大,不会面对成长困惑,不会有失学的焦虑,不用承担父母向上的压力,不会担心工作、家庭,没有婚姻子女和未来的所有想象失去普通生老病死的百年消磨,也得到普通人绝无仅有纯粹与快乐。伤痛从来不在焦天乐的身上,伤痛只存在于无法接受“不同人生”的父母、家人和所谓周围人的情绪压力之下。

  似乎每一个人都只是想得到世间主流意义认可,却极少去问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所以,那些心怀梦想而藏于心底人才会默默心羡却缺乏踏出牢笼勇气,那些高高在上自诩规则和合理的人才会大肆践踏他人的人生,没有尊重。

  每一个人都一样,都是自百米高台跳向坚硬水泥地面……再怎么小心翼翼的人生,也终究是会失去ta的。所以在这满心焦虑的社会,要实现的太多,要坚持太多,要权衡的也太多……最后只希望,在这“急速下降”的人生里,除了世间和他人,你还有自己和纯粹的快乐。

  《宛如昨日》读后感(四):时间治愈的,只能是愿意自渡之人。

  我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回到最爱的那一天》,讲的是一个男孩拥有穿越时空的超能力从而不断修正那些曾经的遗憾,最后获得圆满人生。而《宛如昨日》看起来似乎也是这样的套路,只要戴上“宛如昨日”,你就能回到那一天,翘课的那一天?花落的那一天?咦,原来是重温你埋藏得最深刻隐秘回忆,少女盛夏的宛如昨日是目睹妈妈毒杀爸爸的夏夜,警官叶萧的宛如昨日是失去挚爱的痛苦回忆,老狗“死神”的宛如昨日是目击两任主人先后被害的残忍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宛如昨日”的那段回忆,而一桩灭门惨案又将十八年前那一段罪恶往事重新浮于水面。 盛夏被过往围困,攥着零星的真相窥探着,追寻着,但最终治愈她的,救赎她的,还是记忆,还是自己。一次好友的意外死亡,一场带走老师全家性命大火把她推向了过往堆就的迷雾重重。其实焦可明也好,左树也罢,无辜者也好,加害者也罢,在昨日之中,剥开真相的盛夏面对的与其说是仇恨不如说是对自己的拷问。你心里相信的老师到底犯下什么样的过错你的父亲又背负着怎样的罪孽,你该何去何从如何自处,该爱还是该恨,该原谅还是该复仇。盛夏背负着魔女的标签,带着自己如风烛般摇曳着的生命,带着叶萧和乐园,当然也带着每一个我们走进过去,探寻血淋淋的真相,获得自我的救赎。 《宛如昨日》是一次新的尝试,悬疑和科幻是两个各具特色题材,如何把两者毫无违和感的融合在一篇文章里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创新。像《病毒》,《荒村》主要还是在渲染恐怖氛围,而到了《地狱变》和后来《最漫长的那一夜》系列可以看出蔡骏的作品中已经逐渐有了现实意义的人性探讨和人文关怀。《宛如昨日》不仅有经典的欧阳小枝、叶萧、南明中学、“魔女”等一系列蔡氏元素,更是将全新的科幻元素融合进来。当然,这个尝试还是很成功的,天马行空的过人想象让他将故事的真相借“宛如昨日”VR实景游戏来揭露,那些无法言说的罪恶与痛苦没有被时间冲淡,反而在一次次的“宛如昨日”当中更加清晰。故事开头设置了许多伏笔都与最后的真相互相呼应,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杂而不乱,故事架构庞大而又成功的完成对人性悲剧阐释与展现:神秘的魔女区,孤独寂寥的欧阳小枝,漫长而艰苦的寻求真相之路,以及真相背后无可名状的凄凉… 我们妄想着回到昨日从不是为了弥补什么缺憾或者得到什么优先权,而是为了让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的自己去试着体会试着理解甚至学着释然,是为了救赎现在的自己,是为了让自己放掉过去开始新的挑战。宛如昨日,面向的是未来。

  《宛如昨日》读后感(五):虚幻的斑驳记忆

  。

  蔡大的长篇都是过去故事的延展,南明路段就是一截回归死亡的路线

  南明高中的教师焦可明一家三口被谋杀,叶萧警官接手了案件,从焦可明的私人手机里找到了本文的女主角——一个红头发小姑娘盛夏。

  盛夏背负着魔女附身的传闻,游荡在南明路上,所过之处,遗世的真相如同斑驳的珍宝一般,在黑暗中招摇地闪动着。

  为了拼凑出所有真相,盛夏进入了一个名为“宛如昨日”的生存游戏里。这款游戏作为故事副线,将真实残酷的现实世界与虚幻恐怖的虚拟世界连接在了一起。隐喻与线索,伴随着游戏中的记忆,经过一层层抽丝剥茧,逐渐显露了出来。

  而游戏的设计者,就是灭门惨案中的教师焦可明。焦可明的游戏以记忆而生,依记忆而行——“记忆,是地球生命挑战宇宙的最强大科技。

  “当一只老鼠拥有记忆,可以无限觅食与繁殖后代

  “当一只猿猴拥有记忆,便懂得使用工具;

  “当一个人拥有记忆……”

  ——在焦可明的记忆里,南明路段是一截被诅咒的路线,他的同班同学欧阳小枝消失在这条路上,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为了找到她,他发现了这款游戏。

  ——在欧阳小枝的记忆里,她目睹了1998年南明医药化工厂的爆炸事故全过程,搜集齐了被隐瞒的真相:爆炸事故里的真实死亡人数为三十九个,并非报道中的九人。

  ——在盛夏的记忆里,她的母亲便是化工厂爆炸事故中的唯一幸存者,母亲生下了她,她的脑子里长了肿瘤;焦可明的儿子天生无脑症,是个畸形儿。

  ——当土地拥有了记忆。

  十八年前,南明医药化工厂的爆炸故事导致大量土地被污染,导致无数畸形儿的诞生,为了逃避化工厂爆炸案的刑罚,幕后老板左树人隐瞒了死亡数字,买通了盛夏的母亲,并将挖掘真相的欧阳小枝制成了“人体标本”。

  他给欧阳小枝戴上了蓝牙耳机,让她的潜意识进入了“宛如昨日”,因此,盛夏的记忆与欧阳小枝的记忆相互纠缠,那些破碎的记忆丰满地闪耀起来。盛夏最终发觉,这暗夜里所发生的一切,并不都是单纯的杀戮。即便有人将真相捂得严丝合缝,可是土地从来就不曾忘记,它正以一种不动声色的杀机进行报复。

  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类咎由自取。

  善待环境,终是善待我们自己。

  《宛如昨日》读后感(六):想说蔡骏的写作好像也"宛如昨日"

  很喜欢蔡骏的书 每一本都会借来看。好像以前的书我会爱不释手一口气读完,《地狱变》40万字我是迫不及待。

  可是这本书,我也看完了,但是是因为蔡骏才看完的,停下来了好几次,没有那么吸引人。

  我想说剧情依然有反转,依旧有爱情悬疑推理和伦理的探讨。可是这仿佛是为了情节推进而写的,而不是自然而然的发展的。我喜欢这本书的名字,我在看之前有些想象,我以为这本书能写的更好。实际上欧阳小枝让我有点出戏。魔女,我认为这个梗在运用上并没有很出彩。这本书好像让我想起了另一本不怎么喜欢的《蝴蝶公墓》。我在这本书上好像看到了很多过去的套路和影子,我还是希望蔡骏能有更多的精彩构思。

  "宛如昨日"也是要出新意的。

  《宛如昨日》读后感(七):你们是怎样定义“魔女”的呢?

  死神为伴,发红如火,发红如血,这是《宛如昨日》中对魔女盛夏的描写。盛夏,18岁,1999年8月13日出生,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父亲”被母亲毒死,自己本身患有脑癌随时都可能看不到明天的太阳,最好的朋友小倩在陪她过生日的晚上被奸杀,遭到老师同学们的各种嫌弃,唯一欣赏自己的老师遭人灭门...这看上去是再悲惨不过了。魔女盛夏都在默默承担。

  消失的魔女小枝,小倩死时的狗头人,灭门案中的奇怪数字和“蓝牙耳机”,还有疯疯癫癫的母亲,魔女盛夏在一点点的挖掘真相,殊不知谜底居然是自己的亲生父亲。整个故事魔女都在完成对自己一家的救赎。

  “魔女”并不可怕,她只是比一般人更善良,更嫉恶如仇罢了,当然她所承担的也更多……

  《宛如昨日》读后感(八):“蔡氏宇宙”的社会派悬疑

  由于工作原因,本人有幸成为最早读到《宛如昨日》短篇版的人之一。或许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当我得知《宛如昨日》被作者扩写成了长篇出版后,心中并没有充满期待。毕竟是由已经读过的短篇扩写出来的长篇,无论是何种程度的扩写,大致想一想,总能猜到个轮廓,从而失去了最原始的悬念感。无非是增加一些支线,或者丰富一些故事细节等等,同为写作者,我对此类套路也已见得不少。然而,读罢这本长篇,却狠狠地打了自己的脸。

  除了沿用了短篇版对于“宛如昨日”软件的设定以外,两部小说几乎再无共同之处,并且令我惊喜的是,比起短篇版来,长篇版有更多值得品味的细节。

  读完小说,首先为这复杂而精巧的案件设置而感到震撼。从全书第一页就埋下的悬念,到最后丝毫不漏的完美解决,构成极为完整和优秀的悬疑故事框架,完成度相当之高,除此以外,蔡骏小说一贯的文化感、历史感也在书中多有体现。当然对于蔡骏这样的文坛老手来说,这只是最基础的基本功而已,不过在这本小说中,我能够看到与以往蔡氏小说截然不同的蜕变:悬疑作品开始融合了现实关怀和缜密科幻。这在以往的《荒村公寓》、《蝴蝶公墓》等作品中是全无踪影、甚至是一点点预兆都没有的。我们可以看到,在蔡骏早期的作品中,他尚在制造恐怖气氛和历史鬼影的乐趣中自我徘徊,到了稍后一些,有意识的将自己的小说人物构成“蔡氏悬疑宇宙”,试图用共同的人物创建起一个完整的、庞大的世界,而到了《宛如昨日》,这个世界开始拥有了人文关怀。整个故事的根源不再是某位王后的历史迷案,也不是失落文明的重返人间,而是一场实实在在的化工事故,是彻底的人为灾难引发的一系列蝴蝶效应。可以看见这是作者本人在写作过程中的自我实现,开始将目光落地,注视在大地上生存的每一个个体,体察人间最根本的冲突,真正拥有了作为一个职业作家所必备的悲悯意识,并将之很好地与悬疑细节结合在了一起,就这两点而言,已经构成了一部非常优秀的社会派悬疑小说。而科技产品“宛如昨日”的引入则为之更添亮色,既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又没有成为烂俗的缥缈想象,一切都落了地,一切都很扎实,不得不说,这都是长年累月的功力。

  而故事中魔女的神话一线依然有着一贯的“蔡氏作品”的影子,叶萧、欧阳小枝、南明中学等一系列“蔡氏宇宙”中的元素再度构成本故事的主舞台,无疑又使这世界变得更加丰满和富于延展性,从中可见作者想让“蔡氏宇宙”继续膨胀的野心。而在此书中,我们能看到更可怕的野心是,他开始不满足于成为一个类型小说家,而试图向严肃小说的现实关怀进发,致力于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制造以悬疑为基底、科幻/幻想为辅色、社会为根源的优质流行文学。既不流俗于时下大热的奇幻网文、也不故作艰深地创作象牙塔式的纯文学,而坚持自己一直以来的文学初心,这恐怕才是值得每一个文艺工作者看齐和学习的工匠精神。

  《宛如昨日》读后感(九):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作为一个每个作品都追的蔡大粉丝,有点小失望吧,一如蔡大的风格,但无论是盛夏还是小魔女亦或是宛如昨日这个体感游戏,都有种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的夸大不真实感。盛夏不是我爱的女主类型,把粗鲁当个性向来也不是啥吸引人的地方。hello,欧阳小枝,好久不见,你依旧阴魂不散呐…梦境内容着墨太多,涉及了太多典故反而让我选择跳过,感受到了作者的用意,似乎想暗示隐喻的东西太多,也许是个人不适应这些神神叨叨的东西却更趋向于现实探案吧。我的叶萧大大完全成了一个支线人物,甚至不如一个叫乐园的小子,推理色彩大大削弱,更像个科幻小说,也许是蔡大在尝试转型?但看科幻我就看三体去了嘛,看啥蔡骏,口亨!

  《宛如昨日》读后感(十):她出门找真相,却撞破大人的世界

  看这本书之前,我睡了整整21个小时。

  昨日一切皆宛如昨日。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在的城市曾经有过一个很可怕的案件,说的是孪生兄弟两个独自在家,那栋楼不知道为什么起火,只有一个人活了下来,但是很快活着的那个也从医院消失不见。

  几年后,有人在厦门看见一个叫做“奇异世界”的马戏团,里面的人全都有着逼真无比的动物的四肢,团长是一个长着狼狗头颅的男人,别人和他说话也不理,后来有个从我们城市到广州打工的小姑娘,用我们家乡方言接电话,一回头,发现那个狼狗人正死死地盯着她。

  现在这个案件在网上也还查得到。

  事后证实,是有人用动物活体嫁接在了残疾人残肢上,嫁接的原因不是为了科技或者残疾人,而是为了走私和满足一千项实验例子后成为科学巨人。

  但是这还不是我想说的,事后我和我妈谈起这件事的时候,她看着我说:

  “我知道这件事,当时起火的地方就在我们隔壁的那条街上。”

  但是在蔡骏的书里,这个狼狗头颅的人有一个名字,叫阿努比斯。

  对古埃及人来说,来生极其重要,因此阿努比斯在很早以前就为人所崇拜。阿努比斯长着一颗胡狼头,而胡狼是一种常见的在墓地搜寻腐食的野狗。

  这本书的来源与结尾,其实就是一群人与命运搏斗却最终变成尸体的故事。

  少女盛夏生活在上海的盛明路上,从一出生,她就是被上天指定好的魔女,因而悲剧在她身边不断发生,在罹患脑癌的最后的日子里,她和医生乐园,警官叶箫从自己生活的现实世界不断闯入自己和别人曾经的记忆里,试图搜寻真相,最后却发现,真相远没有这么简单•••

  荣格有个很有趣的观点,说“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少女盛夏目睹了自己的母亲杀掉父亲,最好的朋友死于非命,高中老师全家灭门,主人格变得野蛮孤僻暴力。医生乐园从小寄人篱下,亲近的姐姐失踪,自己被孤儿院里的陌生人性侵,主人格变得伪善温和而富有攻击性。

  但是两个人相处,又会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平和幽默的次人格,与其称他们为搭档,我更倾向于他们是玩伴,两个心理年纪相仿的男孩女孩,渴望对方的关注和陪伴。

  他们都感到失落而深爱彼此。

  但是我们在书里又能清楚地看见,他们童年的阴影,还是漫长地贯穿了整部小说,所以很多时候我都觉得,我们人人皆可的生活,在这本书里却太难以为继,那种深刻的,巨大的无力感,被作者自然而完美,又从容不迫地叙述出来。

  这本书从最开始的另类怪异的谋杀故事,升级为盛明路上的所有人痛苦的源头。

  人人都有创伤后应激反应,最痛苦的回忆对他们来说宛如昨日。

  书的最后,少女躺在手术室里,镜头慢慢拉远,上帝视角俯视一切,那种书中阴郁的氛围终于还是慢慢明朗起来,其实少女注定必死无疑,但是在这一天到来之前,她必须找到成年世界的真相,然后把自己的生命放在魔女的祭坛上,才能完整地完成她自己。

  所以我会说,作者爱着少女,但是最后却又拒绝了她。

  因为死者一无所求,只有生者才营营不休。

  而我们,在现实的盛明路上生活的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岁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