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达芬奇幽灵》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达芬奇幽灵》的读后感10篇

2018-04-21 21:4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达芬奇幽灵》的读后感10篇

  《达芬奇幽灵》是一本由[美] 托比·莱斯特(Toby Lester)著作,中信出版集团 / 楚尘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达芬奇幽灵》读后感(一):维特鲁威人(Uomo vitruviano)的解读

  维特鲁威人(Uomo vitruviano),那可是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笔下著名素描。在画完后,此作品默默地被收藏起来,直至1956年印刷版才再现人间,被公众关注。之后,或严肃玩笑地被现代人创造,西部世界里面牛奶浴3d打印构图的灵感来源是不是维特鲁威人? 海绵宝宝,也成了其恶搞的对象自然还有更多。

  此书使用文字图片形式,对《维特鲁威人》进行了艺术解读,让读者能了解到达芬奇绘画的幕后秘密。许多图片,都是珍贵资料,值得收藏呀。

  《维特鲁威人》(15世纪90年代),现藏于意大利威尼斯艺术学

  《达芬奇幽灵》读后感(二):揭秘《维特鲁威人》

  在历史的烟尘之中,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文化与艺术宝藏?这些宝藏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在《达·芬奇幽灵》之中,作者托比·莱斯特用丰富而翔实的史料带领读者穿越到了15世纪的意大利,一起去探寻列奥纳多·达·芬奇名画《维特鲁威人》背后的故事。

  不同于《达·芬奇密码》这样的畅销小说,《达·芬奇幽灵》是一部有着扎实基础的非虚构类的文化艺术研究作品。它从罗马帝国兴盛之初,罗马建筑师、军事工程师维特鲁威提出“人体可以恰好放入一个圆形和一个方形之内”为起点,沿着中世纪时达·芬奇的成长轨迹,一步步去接近画作《维特鲁威人》诞生时刻,揭示蕴藏在这张当时并不起眼的小画中的关于人体和宇宙缩影奥秘

  对于全世界人而言,达·芬奇的名字常常是同欧洲文艺复兴、绘画、杰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他同时也是一位天才科学家发明家,是一位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达·芬奇幽灵》中,作者用“列奥纳多大师”、“米兰”、“艺术工程师”、“建筑师”四个章节细细铺陈,详细介绍了达·芬奇从出生到成为意大利备受瞩目的建筑师、画师的过程,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更全面、立体的文艺复兴巨匠。

  现代学者称达·芬奇为“文艺复兴时期完美代表”,那是因为他不仅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画家、天文学家、发明家、建筑工程师,还十分擅长雕刻音乐、发明、建筑,通晓数学生理物理、天文、地质等学科,既多才多艺,又勤奋多产。他坚信“画家的思想必须融入宇宙万物的思想”,认为自己必须研究一切事物的构成和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够成为“再现自然界里任何形象的大师”。

  在《达·芬奇幽灵》中读者可以通过众多事例了解达·芬奇的经历、思想、看法,以及对自己的创作未来要进行探索所做的一系列努力。而这所有的努力之中,就包括了他对人体结构深入研究。他曾借鉴《建筑十书》作者维特鲁威对人体比例的研究成果,也曾熟读弗朗西斯科的《建筑、工程、战争艺术文集》,更曾亲自解剖人体及头颅,并绘制出清晰、准确、优美的颅骨素描作品。他的素描作品中那些从未被前人画过和描述过的结构特征,向世人展示和证明了达·芬奇探索人类灵魂所在追求万事万物本源的信念决心

  正如在过往的1500年中维特鲁威人的形象都并未受到人们重视一样,最初人们也并未曾意识到达·芬奇在一张13.5乘9.625英寸(比现代标准信纸略大一点)的纸上画出的《维特鲁威人》手稿意味着什么。但是这尊结构完美、象征着宇宙和谐的人体最终还是走了大众文化的视野,逐渐成为全世界人们十分熟悉喜爱图画

  其实,无论是书中一再提及的宇宙缩影理论,还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甚至全世界许多国家的自然哲学之中,都蕴含着人体和宇宙和自然万物和谐统一的思想。位于圆形和方形之中的人体,恰恰是宏观与微观宇宙统一的生动演绎,是达·芬奇在宇宙层面的一幅自画像

  在《维特鲁威人》看似匆忙线条之中,是达·芬奇在行动中捕捉到思考本身,因为“理解自己之人便能理解这一切”,因为在文艺复兴那场引发了知识社会政治革命之中,人们通过对艺术、科学、哲学的探究,描绘出了真实的“自我”,从而更加接近了万物的本质

  《达芬奇幽灵》读后感(三):打破鸡蛋问题——揭秘达芬奇密码

  我一直都记得达芬奇小时候的那个画鸡蛋的故事——达芬奇的老师天天让他画鸡蛋,就这样直到有一天达芬奇自认为自己的画技已经相当娴熟,跟老师说不想再画鸡蛋时,老师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每个鸡蛋的角度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才让你天天练习观察它们不同的样子。”少年达芬奇也许就是在这个时期收到了这番话的影响成年后的达芬奇不仅画技高超精湛,更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样样精通。有人评价达芬奇才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达芬奇不仅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天文学家、发明家、建筑工程师。他还擅长雕刻、音乐、发明、建筑,通晓数学、生理、物理、天文、地质等学科,既多才多艺,又勤奋多产,保存下来的手稿大约有6000页。他全部的科研成果尽数保存在他的手稿中,当代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达·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当时就发表的话,科技可以提前30-50年。 既然达芬奇是一个跨界天才,那么《达芬奇的幽灵》便是诠释天才达芬奇的科普著作。可以说这本书也打开了我关于达芬奇已知的一面未知的秘密。作者托比·莱斯特就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达芬奇的手稿将我们大多数人未知的秘密公之于众。这些手稿内容又涉及到建筑、生物学、美术、物理学、医学领域,让人惊叹这个远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大师达芬奇的思维能力与创作力。这些手稿还展示了列奥纳多·达芬奇如何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对真理的不断探求。作者从古罗马时期的维特鲁威切入,引出达芬奇笔下的那副《维特鲁威人》的起源,从完美人体的具体比例引发建筑学和解刨学,艺术和美学等多个领域的碰撞与融合。罗马时期的维特鲁威把这个完美比例人体置身于一个圆形和一个方形之中,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熟悉的维特鲁威人的形象。 在当时社会,圆形代表宇宙和神性,方形代表世界和世俗性。因此,维特鲁威人体现人既可以置身于圆形和方形之中,便是一种古代形而上学的理论:人体就是宇宙,是宇宙的缩影。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列奥纳多·达芬奇也深深被这个理论吸引住。作者把这幅《维特鲁威人》分成了两个故事:一个是关于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另一个则是维特鲁威人在各个领域的延伸。这本书就沿着这两个故事铺展开来,不仅把各个领域的内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也打破了读者对一般事物认知的惯常理解。这本书也是列奥纳多·达芬奇人生侧面的一个缩影,它概括记述了达芬奇的生平。正如书中所言:《维特鲁威人》用强大视觉方式总结了这个梦想。从表面看来,这幅画只是一幅研究人体比例的习作。但它其实更微妙、更复杂。它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推测,也是一幅理想的自画像。列奥纳多脱去所有衣物,测量自己的身体,从而代表了一种人类永恒的希望:或许我们能够理解自身如何存在于这宏大的万物体系之中。 在达芬奇手绘的这些草图中,结构就像幽灵一样与建筑结构相叠加。达芬奇说:画家的思想必须融入宇宙万物的思想。达芬奇笔下的维特鲁威人不仅蕴含着医学、建筑学、美学等领域,这幅完美的人体中更是蕴含着宇宙万物。不过达芬奇的那部《维特鲁威人》的神秘之处就在于:达芬奇笔记本上的很多手稿看上去画得非常匆匆,但《维特鲁威人》却很精致,看得出来是认真细心画的。书中有观点认为达芬奇画这幅画是为了放进一本有关人体活动的著作;更有观点认为这幅维特鲁威人是达芬奇的自画像。“但直视画中人的眼睛,你会发现列奥纳多·达·芬奇正透过画纸凝视着你。他本人已经去世几个世纪——可是他的幽灵——那永恒不灭的、时刻警醒的、不知休止的灵魂——仍真真切切地延续至今,令人难以忘。” 其实关于这本书更多的读后感,我又想到另一个故事:一个成功人士的座谈会上,记者们纷纷问他是如何拥有现在的成就的,这个成功人士拿出一枚鸡蛋,说:“你们谁能把这个鸡蛋立起来?”记者们纷纷摇头,表示这是不可能的事。接着这个成功人士把鸡蛋的底部在桌子上轻轻敲了一下,鸡蛋的底部碎裂开了,却立在了桌子上,成功人士说:当你打破鸡蛋看问题时,你就已经与别人不同。或许少年时代的列奥纳多·达·芬奇日复一日地画鸡蛋,突然感到厌倦之时,老师的那番话,就像是打碎鸡蛋壳看待问题,对他以后的人生也是一个莫大的警醒吧。

  《达芬奇幽灵》读后感(四):万物的尺度:达·芬奇的幽灵 (文/朱倩倩)

  爱因斯坦曾写道,大脑“常试图为自己构建出一个关于周围世界简单而扼要的图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为万物的尺度,这一古希腊思想的复兴成了艺术家们的法宝,人体也就成了“这种简单而扼要的图像”。在有关数学黄金分割的《神圣比例》(1509)一书中,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i)也附和当时流行的观点,宣称我们人体的比例是“上帝借此来揭示自然最深处的奥秘” 。列奥纳多·达·芬奇是帕乔利的挚友,而他的名画《维特鲁威人》其实是为帕乔利著作所绘制的一幅插图。

  这是与超级畅销小说《达芬奇密码》迥然不同的一个“几乎无人知晓的故事”。

  人是宇宙的缩影

  在这本令人获益匪浅的历史书籍《达·芬奇的幽灵》中,身为《大西洋月刊》特约编辑的作者托比·莱斯特(Toby Lester)表示,达·芬奇早已着迷于人类是宇宙的缩影这一理念。早在与帕乔利合作之前,这一思想已经激发达·芬奇的灵感,助他完成最著名的画作之一《维特鲁威人》(创作于1490年前后)。这幅素描作品描绘了一个赤裸男子张开的双臂和双腿正好踩在正方形的底边,或抵在圆形的弧线上。现在《维特鲁威人》的图像已经进入流行文化,成为了达·芬奇天才的象征,令人想到一种秘密的知识。这幅名画因为《达芬奇密码》的小说和电影而在全球家喻户晓,还印在了意大利欧元硬币上。然而莱斯特却指出:“几乎无人知晓其背后的故事。”

  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个故事简单而浅显。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Marcus Vitruvius Pollio)在其建筑学巨著《建筑十章》把人体的自然比例应用到建筑的丈量上,并总结出了人体结构的比例规律。他列举出了男性体格的完美比例,断定男性伸展的身体能合适地装入一个圆形和正方形。“古代哲学家,数学家和神秘主义者长久以来给这两个形状赋予了特殊的象征力量,”莱斯特写道,“圆形代表宇宙和神圣;正方形代表现世和世俗。”

  达·芬奇为此书写了一部评论,《维特鲁威人》就是他在1485年前后为这部评论所作的插图。准确地说,这是一幅素描,画幅高34厘米,宽25厘米。此画问世以来,一直被视为达·芬奇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现收藏于意大利威尼斯学院

  达·芬奇用图画解释维特鲁威的理论。这个事实或许会削弱人们对于达·芬奇的评价,因为这么一来此画曾引起的各种争议都将变得毫无科学依据,比如基本形状的神秘性,比率的符号概念等等。不过通过大范围地重构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社会环境,莱斯特解释说,在达·芬奇生活的时代,古代文献备受推崇,地位至高无上,而精通这些文献就被视为成就的标志

  文艺复兴的缩影

  自学成才的达·芬奇作为专业艺术家,为了讨好那些王公贵族赞助人,比如米兰公爵卢德维科·斯福尔扎,他不得不与那些出身更好、人脉更广和更为资深的人相竞争,否则他就被归类为普通手艺人了。莱斯特书中所呈现的达·芬奇是一个孜孜不倦学习奋斗者,他坚忍不拔地用工作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达·芬奇为了学习古代经典的思想而自学拉丁语,随后通过图画展示对这些思想的绝对理解,比如《维特鲁威人》。

  达·芬奇绝非仅仅止步于吸收经典思想,事实上他常常跨越它们的局限。在记录自己研究的著名笔记本里,达·芬奇常将古典来源作为出发点。莱斯特所指出:“一旦涉及细节问题,他就质疑古代权威,用自己的经验指引。”在此背景下,《维特鲁威人》很明显处在达·芬奇学习曲线的早期阶段,表明这位当时还是新手的解剖学家将自己观察人体的第一手资料屈从于权威学者的人体比例。最终,在达·芬奇对自己的知识更确信无疑后,他便更看重如何准确记录自己所看到的一切,并遵循自己的理解归纳出合乎逻辑的结论。这都能在其后期的解剖学研究中一窥究竟,而这些研究是前所未有的卓越成就。

  虽然《维特鲁威人》并未体现达·芬奇成熟的世界观,不过这幅名画仍蕴含了他的一个基本思想:身为世界缩影的人。达·芬奇认为他在血管中观察到的流体力学也可以应用到江河的水流,而人体肌肉和四肢的结构则为复杂的人造机器提供了模版。这种世界缩影的思想能通过适当的科学方式被实证。

  回想达·芬奇长达一生的发现之旅,《维特鲁威人》最终所给出的是一个关于文艺复兴的“扼要”缩影。莱斯特评论说:“在那些令人陶醉却转瞬即逝的时刻,艺术、科学和哲学似乎融为了一体。在它们的帮助下,让个别人的大脑真的有可能理解并描述自然的……一切事物。”

  《达芬奇幽灵》读后感(五):达芬奇幽灵

  ★揭露“人是宇宙的缩影”在欧洲文化中的特殊含义,追溯隐藏在《维特鲁威人》背后关于达·芬奇之所以成为全才的秘密!

  ★用侦探小说般的笔法,以一幅画为钥匙打开文艺复兴之门,为理解欧洲文化提供新的视角!

  ★捕捉西方思想史上的关键时刻,解释西方世界为何迷恋“维特鲁威人”这一文化图腾!

  【内容简介】

  大约1495年,文艺复兴时代的天才列奥纳多·达·芬奇画下了一幅用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命名的著名画作——《维特鲁威人》,一个站在一个方形和圆形中具备完美人体比例的男人,这幅画一方面传达着那个时代独有的宇宙幻想、神权迷思、宗教灵光,另一方面也昭示着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人文主义的日益昌盛,是欧洲黑暗时代到近代文明转换时期的代表之作,更是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文艺复兴典范!

  本书捕捉西方思想史上的关键时刻,即从中世纪过渡到文艺复兴的那段时期,以一幅画为钥匙,开启文艺复兴时期...

  《达芬奇幽灵》读后感(六):“维特鲁威人”与达芬奇——《达芬奇幽灵》有感

  lue编辑

  达芬奇,全名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科学家、发明家和画家。虽然头衔众多,但是目前的国人对于其印象估计还是其画家的身份吧,其代表作《蒙娜丽莎》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了。记得还是年少的时候,曾经听过一首歌就叫做《蒙娜丽莎的眼泪》,其歌名就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刚好相反,有了别样的风味。后面在看到丹·布朗的小说《达芬奇的密码》的时候,在书中通过作者的解读就对达芬奇本人的一些画作产生了神秘感。这一次拿到这本《达芬奇幽灵》的时候,刚开始还以为也是一本和《达芬奇密码》相类似题材的小说,但是等翻开之后才发现不是这么一回事。

  在这本书中,作者托比·莱斯特从达芬奇的一幅充满神秘色彩的化作出发,来分析画作背后所折射出的深层含义。不过这幅画作不是《蒙娜丽莎》,也不是《最后的晚餐》,相反这幅画作的名字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说过,叫《维特鲁威人》,这幅画中人的作用得到了极大的突出,本书的重点可以说就是围绕达芬奇的这幅画作展开的。但是本书却不是简单的剖析画作本身。

  本书一共分为八个章节,书中在‘序幕’中从卢多维科自封的公爵请了当时最为有名的建筑师之一的弗朗西斯科以及来自“佛罗伦萨的列奥纳多大师”一同去设计打算新建造的教堂,可以说这件事本身是与建筑有关,与绘画是没有什么关联的。但是达芬奇还是出场了,因为达芬奇在建筑方面还是很有造诣的,只是因为其绘画的成就掩盖了他的其他方面而已。在这里作者为我们介绍了达芬奇所留下的一系列的笔记,从这些笔记我们可以看到达芬奇这幅《维特鲁威人》画作的创作源泉是如何诞生出来的。

  在这里面就开始了关于“维特鲁威人”的介绍了,引出了弗朗西斯科翻译的原著——十四世纪的《建筑十书》的作者,维特鲁威,他所生活的年代正是古罗马时期,那个时候的维特鲁威设计的建筑风格可以说已经有意无意将人体包含了进去。为什么会这么看重人体呢?作者在这里引出了一个古老的哲学幻想:人体是整个世界或整个宇宙的微缩版。可能这种思想我们现在的人有点难以理解,但是只要看过动画片《圣斗士星矢》的人从里面的那些圣斗士 个个都有什么小宇宙的特点就可以理解这一切。因为小宇宙一说,其实也就是代表的微观世界,是依照和宇宙一样的原理设计、建构而成。那么,什么样的人体才是最有代表性的呢?在那个时期,在维特鲁威心中所理解的维特鲁威人就是凯撒·奥古斯都。这些思想可以说已经承载在《建筑十书》里了,而弗朗西斯科将其不完美的翻译之后,达芬奇也就在机缘巧合之下接触到了。

  可以说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不仅仅讲述的达芬奇的建筑一面的思想,更多的是体现了其对于宇宙和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看法,或者说是对人体结构的一种超然兴趣。当然想要看懂本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书的作者能够将艺术和建筑,建筑和哲学宗教联系在一起,这样的构思令人叫绝。

  《达芬奇幽灵》读后感(七):所谓永恒

  《达芬奇幽灵》 最初读到这个名字,很自然的就联想到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虽然《达芬奇幽灵》算是一本文史读物,但作者托比·莱斯特,却用了侦探小说一般的写法,由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入手,把历史、艺术、建筑、科学、神学巧妙的编制在一起,让一幅展示人体即宇宙,是宇宙缩影的伟大画作一点点展现在读者面前。 “当博物馆长仓皇间将自己复制成维特鲁威人的样子,为主人公提供指引性的线索”,这似乎是我,对维特鲁威人最初的印象。在《达芬奇幽灵》中,作者从两条线出发:一条关于达芬奇,顺延着达芬奇生活的轨迹,探寻这一伟大画作的诞生,另一条则关于维特鲁威,围绕着他的前世今生,最终与达芬奇相遇,碰撞出这绚丽的火花。两条线看似平行,却最终相交,汇聚成一个完整的圆,描绘出“维特鲁威人”的雏形。 整本书就与如同一本伟大画作,全面却不失精致,严谨却并不生涩,他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真实的列奥纳多·达·芬奇,一个我们很难去定义的达芬奇,画家,艺术工程师,建筑师,发明家,哲学家……其实,从某个角度来说,维特鲁威人就是达芬奇,达芬奇就是维特鲁威人,正如书中所言,“直视画中人的眼睛,你会发现列奥纳多·达·芬奇正透过画纸凝视着你。他本人已经去世几个世纪——可是他的幽灵——那永恒不灭的、时刻警醒的、不知休止的灵魂——仍真真切切地延续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达芬奇幽灵》读后感(八):宇宙论视域中的身体美学——读托比•莱斯特《达•芬奇幽灵》

  文/郭勇健 原载于文汇报

  谜一样的达•芬奇,自然不乏写他的人。在达•芬奇的传记中,我以为水平最高的,当属俄国梅列日可夫斯基的《诸神复活》,茨威格的全部传记作品站在《诸神复活》面前都显得有些矮小。借用达•芬奇的元素创造的通俗小说,无疑是丹•布朗的超级畅销书《达•芬奇密码》最为好看。丹•布朗把谜一样的人物和密码凑在一起,相得益彰。在达•芬奇题材的作品中,许多年来,我最想一读的是法国诗人瓦莱里写的《达•芬奇的方法论》。光是“方法论”的题名,就让人意识到它是“解谜”的书,而且是对达•芬奇本人的解谜。可惜瓦莱里此书迄今尚未翻译过来。幸运的是,现在有了托比•莱斯特(Toby Lester)著、金玲译的《达•芬奇幽灵》(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版),似乎可以聊解阅读之渴,使我对“达芬奇的方法论”略窥一斑。《达•芬奇幽灵》也是解谜的书,不过解的只是达•芬奇一幅画的谜。此画乃是《维特鲁威人》。

  自16世纪的艺术史家瓦萨里(Giorgio Vasari)为达•芬奇立传以来,写达•芬奇的书,在欧美为数甚多,甚至已然汗牛充栋,那么在21世纪写达•芬奇,还能写出什么新意来吗?有无新意取决于有无新的视角。新的视角能看出此前没有注意到的东西。比如说,英国传记作家麦克尔•怀特(Michacl White)就将达•芬奇看成并写成了“第一个科学家”。再比如说,在达•芬奇的绘画作品中,梅列日科夫斯基最为看重《最后的晚餐》,其次看重《蒙娜丽莎》,《诸神复活》对达•芬奇创作这两幅画的过程有十分精彩的描写。达•芬奇为何始终难以画出作品正中的耶稣的面庞,梅氏从他的宗教角度给出了颇有说服力的深度诠释。不过,托比•莱斯特在《达•芬奇幽灵》中对《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不置一词,对达•芬奇的诸多绘画名作弃之不顾,而把目光集中在《维特鲁威人》一幅画上,要用一部专著追踪达•芬奇此画的“真相”,这应当说是一个新的视角。

  何以瞄准《维特鲁威人》一画就是新视角?这是由于在此之前,这幅画不太被重视,至于挖掘此画背后的秘密,更是无从说起。《维特鲁威人》大约创作于1490年,但是在此后的数百年里,这幅画几乎完全销声匿迹。直到1956年,英国艺术史家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在《裸体艺术》中对它有所论述。《裸体艺术》是一部“里程牌式的著作”,自然影响广泛,比如说,我怀疑很可能就是在此书的影响下,法国汉学家和哲学家于连(Fran ois Jullien)才创作了《本质或裸体》。照托比•莱斯特的说法,由于《裸体艺术》对《维特鲁威人》的评论,使这件作品开始广为人知。于是我们可以推测,殁于1945年的瓦莱里,在《达•芬奇的方法论》中大概也没有专门讨论这幅《维特鲁威人》。

  纵然在肯尼斯•克拉克的《裸体艺术》中,论及《维特鲁威人》的文字也不过一两页。况且,哪怕是经典,学术著作也永远是小众的,其影响力永远比不上通俗小说。在进入21世纪之前,对《维特鲁威人》有所了解的,大概仅限于某些学者、美术史家、画家。真正让达•芬奇的这幅画走向大众的,恐怕还是丹•布朗于2003年出版的《达•芬奇密码》,小说的开头部分,巴黎卢浮宫馆长雅克•索尼埃的尸体摆出了“维特鲁威人”的姿势,留下了他的密码。然而托比•莱斯特指出,尽管《维特鲁威人》在《达•芬奇密码》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尽管它在动画片《辛普森一家》(2007)里“被恶搞”,尽管今天它已成了“遍布全球的偶像”,但是,“几乎没人知道它的故事”。由此看来,此书的内容是前所未有的,它也将给出一个不同于公众想象的达•芬奇形象。

  《达•芬奇幽灵》这部著作,实在不好归类,不知道算是什么性质的书。它的内容,简言之,就是一幅绘画作品的故事。作为非虚构的“故事”,它并非小说,因而总体上属于历史;由于它讲的是“一幅画”的故事,所以它本该是一部艺术史。但是,此书的写法又不好说就是艺术史。说它是艺术传记、艺术史、文化史、思想史,好像都能摆出些道理来。无论是艺术传记、艺术史、文化史、思想史,都是学术性的。不过你若说它是学术著作,肯定也不对。编辑对此书的定位是“通俗读物”。它确实写得相当有趣,可读性很强,甚至有几分侦探小说的味道。然而整体地看,通俗读物的定位也是不太准确的。

  通俗读物几乎没有思想,而此书颇有思想含量。当然,与其说作者有思想,不如说是此书主人公达•芬奇有思想。莱斯特笔下的达•芬奇,不只是画家,也不只是工程师和建筑师,他还是“自然哲学家”。换言之,达•芬奇是那种追求自然或宇宙的统一性,并且想要找到自然或宇宙的“第一原理”的人。今天我们认为,“自然哲学”这个名称已经过时了,其实自然哲学大体上就是自然科学,甚至就是物理学,所以牛顿的代表作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达•芬奇可能是欧洲第一个自然科学家,但是,他的“自然哲学”并不能与自然科学相等同,更重要的是,他的“自然哲学”是通过艺术作品体现出来的。窃以为,不妨把达•芬奇的“自然哲学”命名为“宇宙论视域中的身体美学”,如此,《达•芬奇幽灵》一书所描绘的达•芬奇的“新形象”,也就成了一个“身体美学家”。

  达•芬奇是身体美学家?这未免也太“无厘头”了吧?目前在世界上流行的“身体美学”,主要是美国学者理查德•舒斯特曼(Richard Shusterman)所提议的身体美学。舒斯特曼的重要著作均已译为中文,获得了不少中国学者的推崇,乃至追捧。这种身体美学主要从实用主义(如杜威)、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如梅洛–庞蒂和波伏娃)、后现代主义(如福柯)那里获取思想依据,因此它本质上是“反形而上学”的,与形而上学的前身“宇宙论”更是毫无关系。按照这种身体美学观,说达•芬奇是身体美学家,当然是“无厘头”的。尽管在我看来,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缺乏实质性的理论建构,目前还停留于“一个学科的提议”,但由于它在东亚甚至在欧洲有着广泛的影响,致使人们误以为,凡是身体美学就是21世纪的身体美学。事实上,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就已经有“体育美学”或“运动美学”的探索了。体育美学或运动美学显然是以身体为核心的,它应当是今天身体美学的前身。在思想源头上,它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早在古希腊,就有了萌芽形态的身体美学。以斯多葛派为中介,它在古罗马似乎更为显赫,甚至到了中世纪依然存在。达•芬奇的身体美学观,主要就是对古希腊罗马身体美学观的继承和发扬。

  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主要观点是,身体在审美经验中有重要作用,然而这个观点早已被此前的现象学美学(如杜夫海纳)表述过了,舒斯特曼并没有在这个观点之外有什么实质性的理论建设。再则,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完全无法解释艺术作品的结构。这是他的身体美学似是而非的根本原因之一。与之相比,古希腊罗马的身体美学,尽管只是萌芽状态,却有其实质性的内容。何谓身体美学?身体美学就是以身体为中心,以身体为第一原理,以身体来解释审美经验和艺术作品。比如说,身体的比例,是雕塑和建筑的艺术魅力的根源。人体是小宇宙,因此,在古希腊人的眼里,宇宙也是审美对象。至于以宇宙为审美对象的经验是何以成立的,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也已提供了解释。

  总之,古希腊萌芽状态的身体美学,我们称之为宇宙论的身体美学,或形而上学的身体美学,与今天流行的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并不是一回事。而在解释艺术和审美的问题上,我以为前者可能更有效,至少理路更清晰。按照达•芬奇的表述,宇宙论身体美学的核心命题是:“人是世界的模型。”这里的“人”,当然首先是人的身体。它的视觉表达形式,便是达•芬奇的素描《维特鲁威人》。“维特鲁威人”的形象,其思想来源是古罗马建筑学家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书中的基本观点是:“合理建造庙宇必须从冥想宇宙开始,而理解这个对人类而言过于庞大的宇宙的唯一方法,便是研究其缩影,即完美的人体。”——这是托比•莱斯特的理解与转述。宇宙与人体是同构的,而两者的中介就是建筑。

  这种宇宙与人体同构的思想,在西方艺术史上,有三个经典的视觉表达。其一,古希腊波留克列特斯的雕塑作品《持矛者》,“将艺术本身融于一件艺术作品之中”。其二,古罗马的《第一门的奥古斯都像》,据说是模仿《持矛者》雕刻的,它是人体、世界地图、宇宙秩序的三位一体。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就是献给这尊雕像的原型奥古斯都的。其三,就是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达•芬奇幽灵》并不是一部理论著作,更不是一部身体美学的著作,但是,它从《维特鲁威人》这幅画看出其背后的身体美学命题,并详细而生动地描述了其来龙去脉、前世今生。一个视觉形象、一道美学命题究竟是如何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嬗递的,这是本书最有价值也最为精彩的地方。不过,世上没有完美的书,以我的阅读经验看,本书的前面一半比后面一半要精彩。

  《达芬奇幽灵》读后感(九):关于《达·芬奇幽灵》另一种介绍

  大约1495年,文艺复兴时代的天才列奥纳多•达•芬奇画下了一幅用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命名的著名画作——《维特鲁威人》,一个站在一个方形和圆形中具备完美人体比例的男人,这幅画一方面传达着那个时代独有的宇宙幻想、神权迷思、宗教灵光,另一方面也昭示着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人文主义的日益昌盛,是欧洲黑暗时代到近代文明转换时期的代表之作,更是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文艺复兴典范! 本书捕捉西方思想史上的关键时刻,即从中世纪过渡到文艺复兴的那段时期,以一幅画为钥匙,开启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门,为我们展现那个艺术、科学、哲学似乎正合二为一的时代,对于人到底有多少创造性与力量的可能性给予达•芬奇般的展现与解释,也为我们理解文艺复兴甚至整个欧洲文化和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揭露“人是宇宙的缩影”在欧洲文化中的特殊含义,追溯隐藏在《维特鲁威人》背后关于达•芬奇之所以成为全才的秘密! “人是宇宙的缩影”理论主宰了欧洲数个世纪的思想文化发展,代表着古代欧洲对宇宙和世界的认知企图,达•芬奇这个在科技方面无所不包、在艺术方面空前绝后的天才巨人,野心勃勃地试图通过更精准更全面地了解自身、把握人体来理解、认知并把握世界的运作规律,最终促成了这一企图的总结之作《维特鲁威人》。本书一方面揭露“人是宇宙的缩影理论”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回溯达•芬奇创作这幅画的来龙去脉,最终以《维特鲁威人》为这两条线的完满终点,以此窥探达•芬奇之所以是全才的秘密!

  ★用侦探小说般的笔法,以一幅画为钥匙打开文艺复兴之门,为理解欧洲文化提供新的视角! 作者托比•莱斯特用侦探小说般的写作手法,以追踪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的名作《维特鲁威人》的诞生故事为契机,贯穿起数个世纪的人物和思想,为我们铺展开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画卷,以一幅画为钥匙开启我们认识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门,同时也为我们理解欧洲文化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捕捉西方思想史上的关键时刻,解释西方世界为何迷恋“维特鲁威人”这一文化图腾! 从中世纪过渡到文艺复兴,是西方思想史上的关键时刻,也是西方世界如何认识人如何看待人发生重大转变的时刻。在以人体为主题的这幅名画中,达•芬奇动用他全部的科学知识和艺术天分创作的这个“维特鲁威人”开启了一个注重人的价值、摆脱神权与宗教思想束缚的时代。可以说达•芬奇的人体图——《维特鲁威人》是一个西方世界脱离黑暗时代、步入光明世界的象征,更是一个现代文明与文化的图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