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探花赶考录》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探花赶考录》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4-24 21:0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探花赶考录》读后感精选10篇

  《探花赶考录》是一本由蔡小容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定价: 48.00元,页数:28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探花赶考录》读后感(一):蔡氏的“才疏学浅

  初识蔡小容,我便想,这个精灵般的探花才女一定是拥有文字搬运工的灵气才华。哪怕她一再谦逊的表示,在考博之前自己的文字系统业已奔溃殆尽,急需拯救决定考博就像是自己赐给自己的一次机会,重新捡回系统写作构造的机遇。尽管她一再自谦,可我从这只言片语不够详细的文字当中却读到了属于一个文字工作者独有的才情,一种将文字化身不平凡天赋,这是平凡人求不得的本事

  关于她所有的了解,都来自于这一本属于她的自我读本——《探花赶考录》,从名字看来,这名字确实是有些无厘头了,但读罢第一篇文章,便知这探花意在何为?原来这“探花“的名号,乃是作者自封的头衔,源自于在考博大军中,自己曾名列第三,此为“探花”。

  这《探花赶考录》就像是一本属于蔡小容的日记记录的是属于她的日常小事。这其中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围绕着她身边所发生的一切小事,经由她的笔触衍生出一种值得品读趣味耐人寻味的遐思。

  蔡氏的文笔毫不含糊,是一如既往清晰有趣。清晰,在于一件事她能够剖析得清明透彻面面俱到,而且用笔比较精准,比如她写严歌苓的《白蛇》中所透露的有关于爱情海市蜃楼幻想;有趣,在于她的笔法不同于一般散文,生拉硬拽的抒情达意,她擅长于将微小事情放大到幽默风趣位置,比如她写法语课上点滴趣事,那是我不曾经历过,单依然读来有趣的事儿

  这本《探花赶考录》中,主要围绕的是考博前后的林林总总,第一部分乃自序体,简要介绍自己,记载有关她考博的全程记录,博士经历阅读汇总,还有曾经在这段路途中有助于自己的人,以及想要在心里怀念的人。第二部分乃是蔡小容曾写过的有关书画感悟唯美婉约如“那些落尽繁华的名字“,充分体现名字的美感韵味生动有趣如“水边”,是我不曾看过的有关于《水浒传》的精彩注解;还有另类精彩的《他在那里》,是有关我最爱的红楼梦的生僻赏析。第三部分则是蔡氏的专业升华,乃是她一直的兴趣所在,也是他博士研究的主要方向。这部分是真实的精彩,严歌苓我是第一次接触,经由作者的介绍,却仿佛自己也爱上了一般。她写《白蛇》下笔尤其庄重,从内容到形式;从精神表现手法,无一不分析明白。就如她所说,严歌苓是舞者,她的作品始终带着音乐韵律节奏,是唯美浪漫的。

  《探花赶考录》的一路走来,从文字的肆意洒脱,有趣生动,到她写严歌苓的谨慎和系统,的确不辜负她“考博是对写作的真诚图谋”这句话,书中还介绍了大量的现当代文学参考书,而如我,从其中看到的便是她的“才疏学浅“,是其丰富的“真才实学”。

  《探花赶考录》读后感(二):《探花赶考录》--现当代文学跨学科考研的“安利”指导手册

  之所以拟定了这样一个题目,是源于我和作者蔡小容的一段相似经历--原谅我觍颜这样讲,一样考试成绩并不尽如人意,作者终于是圆了博士梦的,而且位居探花,我四年前报考现当代文学硕士则连探花都不是。但这段宝贵的经历让我至今受益,也让我在第一时间喜欢上了这本书,愉快地回想起许多与文中共通的感受,并想从一个曾经的现当代文学硕士报考人的角度,来向那些对此感兴趣的学子推荐这本书。

  一本《探花赶考录》,分为四辑。内容分别再现了作者蔡小容在踏上考博之路的前后因果、文学路上认识的诸多师长朋友和写作成果突破,也能让人从一个很特别层面了解到严歌苓的很多故事。特别是紧扣本书名称的辑一《自叙体》,能让有类似经历或正思考要走上这条道路的人对其中诸多体会感同身受,更为蔡小容化平淡为生动的才情喝彩--她终是借助文中叙述自己经历时,不经意流露出的认真热情突如其来其实也水到渠成、时而呆萌也自然灵动好运爆棚的性格特点收获得了艺评道路上的硕果,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认可。诚如斯言,现当代文学在专业文学批评家眼中已经是一片焦土,对一般人来说,除了老电影背后的故事,就是一片深澜怒波--认为连人带作品的命运终归一个“惨”字罢了,颇有吴押狱之妻烧毁《青囊书》时感慨华佗先生命运的忿忿。而辑一里,也提到了诸多跨专业考研的难点,尤其是现当代文学:你可以是临时起意,觉得考试前必看的参考书目少;觉得自己天赋异禀马克思主义中的“联系”的部分学的最好,说也能说出一篇满分作文;再学过小语种,也许考研外语那关就更为容易些······但真正走上这条路才会知道,一本书里约高达70%的相关知识本科没受过相关专业教育的你都一知半解甚至闻所未闻,那些耳熟能详作家成就远比想象辉煌,还有那么多人的名字从前没听过可他们的作品简介就已经无敌吸引人了啊,还时不时能看到类似“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的精彩评价组成的排比句(随后无论考试成绩是否如意,再列一张第一感觉就会感兴趣的作品单子,足够看上好久);无论在试卷上或是自己预先在脑海里排练的面试过程中,你都可以试着尽情评论,但是,真的在考场让你谈好大的题目时,胆子会和眼界一起被发现小到写不满一页纸,或是急着满纸铺满氤氲的墨色,有些许余暇再读一遍都会急得想全盘推翻重写,情急之间哪还想得起什么理论层次,上下文的分析只隔着一段话就能“双标”得不忍直视;外语么,从开始学习的那天起,就被定义为“工具”,当作任务去学,使用起来真的已经颇为熟练,却也会在考试的压力下,暂时丧失了所有本身自有的浪漫繁复的颜色。所以,不是真的喜爱文学这条道路想一直走下去、像作者一样要借机弥补自己在这个方面的短板且意志强大的人,不要选这个专业,否则真的会无法承受铺天盖地密集知识点在脑海里狂轰滥炸,最坏的后果就是考试不成功学会了对一知半解的事物也敢胡乱评论,结果可能是连《亮剑》这样雅俗共赏的好作品,也不能被你成功安利给邻家大爷。作者难能可贵地在文中把自己的学历经历、考试过程,没加矫饰,未曾夸大,直爽率真地全写了出来,并无半点“恐吓住后人方显出自己的突出”的意味,让人在不自觉间就会心好感

  辑二《书话志》会是经历了考试后,名题金榜或仍坚持不懈追逐爱好的人更喜欢的。没有在本科时期就被无数严谨体系洗脑,对现当代文学专业的跨专业学科学子们是一柄“双刃剑”,这意味着你的确不会被轻易束缚思路,还能结合自己原本专业带给你的一些隐性气质,在“学术模版”和“下里巴人”之间开辟出一条雅俗共赏的新路,而且似乎会更擅长在艺评中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相应地,眼光甚至会颇为独到,能敏感地易于谨慎过头的业内评论者、早于随波逐流的外行人,发现“下一站天后”,察觉到自己“星探”的特质。只是,残酷的是,这也是要凭天赋的。作者蔡小容在这一辑选取的文章关注点也颇为明显地从现当代文学专业起初的“现当代文学作家的生平经历对其各自创作影响”这一平坦的必经之路;又转向连环画作为“突围”的点,有效地联系起了“古与今、从前与现在、辉煌繁盛与消失落败”这些意象;到后来眼界更开阔的异域人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异域文化与中国文化共通的文学美感、人性亮点(与作者英语专业的背景出身可能不无联系)。总体看来,不失为后学们提供了一张内容翔实可供参考的、艺评思想在逐渐成熟并慢慢渗入个性的思想脉络定型流程图。

  辑三《法语课》处处透着,诸如在初学一项本领的过程中,人人都有少女样的活力和小调皮巧妙地借着各种语言本身的特点,把翻译艺术间的联系,活泼清新娓娓道来言语间是更多的机智幽默。这是灵气,是学不来的魅力。不过想来人人各有不同的性格表现,也不必偏执一端。

  辑四是本书中出色的“严歌苓安利”部分。这一部分的精彩,想来是凭借着作者辑一初入艺评门径后更识得严歌苓文字间的精妙并持续关注、辑二中显现出的愈加明显的“星探”特质和自身寻找艺术文化亮点的天赋(尤其是英语专业加成后超出他人的对异域文化的理解)、辑三里“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灵动机敏,最终形成强大的合力,将严歌苓对同性情感、异域底层国人、国内不为人知苦痛伤痕,都细细解析到入木三分,评论言辞间也因为多年底蕴积累酝酿,更为自信有力,亦不失优雅中肯。说的俗一点,到了这个阶段,各人在艺术道路上的认识和成长只能顺其自然发展,无从轻易预判了。想走这条路的人,自然也要在心里做好相应的思想准备

  好一本《探花赶考录》啊,粗一看名字,还以为是本明清小说,读到结尾,方知是对景挂画。在路上的去读,指点对照,口有回甘;将踏上这条路的人去读,详询细辨,欲寻彼岸。愿每个来读此书的人,都能从书中获得像要的答案,得偿所愿。

  《探花赶考录》读后感(三):读来当浮一大白——探花赶考录

  常言道武无第二,文无第一,作者蔡小容不做第一,也不当第二,独独把给自己选了个探花身份,当然这探花也不都是她自己的选择,在本书第一篇自序里就讲了这探花郎的来历分明一段平常的考试经历,不知怎的读来却有十分意味,这大约就是可望而不可及天分使然吧。纵然作者一再谦虚,总说自己读书不多,表达的不过是所知的零星片段,笔法也不够精彩云云,但读完此书,大可确定作者还真是在谦虚,对于这种谦虚,如我这般天分勤奋皆不如她的人来说,一句羡慕嫉妒恨似都不能表达完满

  这本探花赶考录分为4辑,每辑一个内容,自叙体略过不谈罢,书话志很值得讲一讲。这一部分是作者曾经发表过的文章的一部分的小集结,是她对看过的书的体悟。这是比书评又高妙了许多的文字,她写这一本书,有不拘泥在这一本书上,读书多,阅历广,那思想自然天高海阔上下翻飞,也正因此让我对《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历》、《喜福会》、《女勇士》等书产生极大兴趣,读书期间几次翻看京东图书上的价格,暗想着下次活动时候统统买回来畅读一翻。

  若论生动有趣,当属第三辑法语课,法语难学,难学的往事里有不尽的回忆。其中有一段写中国的法语网站五花八门,教初学者速成发音的,见面不是叫“笨猪”(Bonjour)就是“傻驴”(salut)。看来看去也只能摘记这一小段吧,这种看书的乐趣非得需要整篇的阅读不可,截取的一小节总也不及自己读书时的那种感受。

  最后出场的必是压轴曲目,我想这部分也应该是作者及其满意和喜爱的那一辑吧。读严记,篇目不多,篇幅不断的文章,说得都是读严歌苓的感悟。严歌苓如今已是火编中国,可是在它还未在国内得到如此赞誉的时候,蔡小容就慧眼识英雄的说出了“严歌苓不红,天理难容”这就话。古人总说英雄惜英雄,在文人这里其实也是想通的。

  幸好严歌苓的作品我还尚且读过几篇,虽不完整,倒也不至于完全游离在作品之外。我读书评一般喜好看完书再读,在这里,我姑且把读严记当做书评来看,看了才知道一本同样的书,不同人的眼里简直就是两个世界。严歌苓的故事美丽荒诞、残酷,如今是人人称好,可到今天我才知道这好是从哪里来。从故事的采集挖掘到人物的选择塑造,再到情节安排手法的运用,每一点都能有条理有案例的举出来。看了她的读严记,也算我没白看严歌苓了。

  读书的乐趣在读一本好书时被充分展露,尤其是当你看到书中暗写未表的那一部分,恰自己又能理解,就会莫名觉得和作者心有灵犀,就如作者在写第九个寡妇时,说这种写法包含了节奏性,又举了个红楼梦的例子来佐证。薛蟠做女儿吟四句,松紧关节亦是如此,前两句是薛大爷一贯的水准,大家正笑,忽然冒出第三句: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众人诧异皆说这句何其太雅,再到第四句众人扭过头去说:“呸,呸”。若是不知难免莫名其妙,若是看过,自会会心一笑。读书尤其是读这种作者写就的看法评论感悟的时候,但有暗合己心,而又把自己无法理清的情绪说得清楚明白的时候,按古人讲,当浮一大白。

  《探花赶考录》读后感(四):探花的蜕变和她的艺评造诣

  《探花赶考录》看到篇名就已预料到结果,她考了第三呗!可看到篇中才机敏发现,人家博导就收俩人,落榜无悬念幸运是她不占名额,终将踏上“女博士”这条路(我想文女博好过工女博,高冷凌盛值有所缓和),这就开启了这本集子始辑自叙体,的确是自叙,舒心聊聊天,讲自己因长期置笔而丢了创作技艺,寻求突破,于是想到考博。

  她的文字读起来很亲和,也颇具文采,不像很多抒情连篇的散文,言之无味,她善使用很多词藻,文学性强,有女性作家特有的知性和美韵,也略带些俏皮。考博期间有写到由写文到写专业学术的心路历程,想到几十万字的论文,真是一次和时间赛跑和潜心研究的考验,依照她自己的话说:“考博是我对突围的真诚谋图。”她因此恩受很多学派教授、导师的教诲,此中武大樊星教授是她的伯乐,老师的勤勉刻在了她的心里,不负重望,不仅完成学业,自己的作品也屡屡在《人民文学》《天涯》《文学自由谈》《读库》《美文》等刊物连续发表,研究的课题还同时获申了国家社会学基金青年项目,这个很难呦,研究题目则是严歌苓小说周边。小小探花化茧成蝶,得到了人生的一次蜕变。

  这书的确有趣,写了好多老先生,她喜欢这些岁月沧桑的老先生。两篇各拜访贺友直、卢延光两位老先生,看起来麦琪是打小从骨子里就喜欢小人书,(用过笔名麦琪)辑二书话志中,小人书大师们的作品在她嘴里如数家珍,喜爱之情溢于言表,透着文字也看得出来,小小的一本小人书,承载着一个好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烙印在脑海中,小人书喜闻乐见,雅俗共赏,但却也并不被受重视。我也想起我小的时候有过的小人书,长久不见,大都已遗失了。而她的热爱是延续的,通过一个个故事,她完成了自己的《小麦的小人书》。再说《那些落尽繁华的名字》也是篇鉴赏之作,一部《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被她评的:以理趣稳盘扎营,以机趣诱人深入。说的很深刻精辟,也因此篇结实了范老从而受益良多。我想她对于艺术评论是有天赋的。在读博之前她是英文专业,也应是很钟爱英文原版著作,对于英译中文学名著很有专业性的研究和个人独到的见地,《水边》和《他在那里》两篇对于《水浒传》和《红楼梦》的英译聊了很多观点和话题,或主流或生偏的都非常有趣,书读到深处会自然生出疑问,像是水泊梁山冬天不结冰的尴尬,我却倒是喜欢作者的浪漫,其中的感情色彩全由读者拿捏,我想都会跟着小说作者照篇全收的。

  辑三法语课,每篇就是一个个散文小品,她说她喜欢那些有趣的碎片,所以她更善于散文,而不是小说,虽然没读过她的小说,但我也信了她的话,她确是有发散性的思考但不乏逻辑缜密,像是个相声演员在抖一个个有趣不俗的包袱,这是我在读到法语课这一辑的感受,我也很喜欢这几个小短篇。可她说不上几句法语,她能说的最多的是严歌苓。

  辑四她和严思想化为一体,她以她的知觉频道为严代言,把她说透了,《白蛇严歌苓》一篇挖出了严欲表达的女性的爱情幻想,孙丽坤的故事让我惊诧,但她给出的研究理解是“她一点儿也不真正了解他,而纯粹用幻想来填充他。她满足于自造的影像而放弃探究其本质”我读到这篇,似乎也能稍稍理解,但不完全明了,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女人都是这样的幻想但肯定的是,严和她都是这样的女人,即使艺术家不该在他的作品里露面,就像上帝不该在大自然露面一样。女人头脑最复杂,神经敏感又细腻,她说严是妖,我觉得她这个“知妖”也修炼的差不多了。

  期待作者更多作品,当然是散文。

  《探花赶考录》读后感(五):探花的优雅

  探花的优雅

  文/斯索以

  一

  读蔡小容,读的是才气。《探花赶考录》一书里到处都是她影子。

  文字,乃是源自俗世的文字,但其的背后却藏着一颗幽默、犀利且充满倔性的灵魂,在俗世优雅地行走。吸引你的,正是那背后的东西。

  总觉着有一股子灵性流淌不断,裹挟着力量,在与时光暗淡的一角乃至生活的庸常抗争。读着读着,即使是满眼的琐碎,也将你感动了。辑一“自叙体”部分,讲述的多是读博始末及家庭生活细节,反映了一个才女面对自我时内心有意的“突围”。其中《探花赶考录》一篇,言辞俏皮,行笔幽默,落榜后仍以“探花”自居,优雅中亦流露着心性的坚韧。辑二“书话志”,是一部个人阅读的趣味史,人与书的故事掺拌,《那些落尽繁华的名字》《水边》等篇,常令人捧腹,让你惊觉“原来读书也这么好玩”,不仅书中有故事,写书的人也有故事;不仅书可读,写书的人也可读。于是,我们就读出一个爱看小人书的蔡小容来。阅读过程中,她也总能挑出那些“带刺”的部分,独自沉浸,嬉笑,把玩。

  二

  才气推动着有趣。这是个优雅的女子,也是个有趣的女子,锋芒外露的才华雕琢了她鲜明的个性。这在辑三她的“法语课”中,显露得尤为明显。

  曾在业余时间自学法语,虽不得堂奥,但法语的优美、有趣,却从此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从法语到汉语,经过初学者笨拙的“转化”,则又笑料百出了。“法语课”这一辑初看似乎琐碎,法语单词充斥文中,可再细细品读,她所经历的场景便被还原了,法语课的味道也便完整了。碎而有味,体现的是蔡小容的能耐。这碎,就是散,充分体现了蔡对散文体的驾驭能力;这味,就是趣,是将碎片吸附起来、成为整体的那个核。

  但这样的内容写得有趣,还得仰仗作者的才气,倘若换个呆板的人呆板的笔法,恐怕要敷衍生硬无味,变成有关教书先生和一群学生的流水账了。其实才气本身,流而不泄,也构成了文字生命的一部分。

  三

  从一个专业文学研究者的角度看蔡小容,书中最精彩且耐看的,当属辑四“读严记”这部分。她写《白蛇严歌苓》《魔旦严歌苓》,谈其中的故事和人物,相信自己在文本中所看到的真相,并将其大胆写了出来,是为一家之见。读《白蛇》,当别人只看到“同性恋”时,她读到了一个女人的内心,如她在《探花赶考录》一篇所言:“我看见严歌苓分明是在写女人的心理,一个女人,由尊贵而绚烂的舞台跌落至荒凉绝望的境地,什么都失去了,包括她的自尊、廉耻,此时唯有对爱情的幻想能将她拯救,使她重新焕发生机与光彩。而至于那个幻想的实体究竟是什么,她是不管的……女人是如此需要并满足于自造的海市蜃楼。”这部小说的写作正值严歌苓“每天寂寞地失眠”期间,“睡眠,在夜里是个岛,人人都渡过去了,剩她一人,渡不过去”,在这渡不过的时间里,《白蛇》却孵化了。“女人到底要什么呢,爱情,还是爱情的幻想?”带着这样的追问,蔡小容进入了另一重阅读的空间。面对《魔旦》也一样,她总是善于捕捉人物行为背后的心理,并在人物与作者内心之间建立起丝丝缕缕的联系,找到“同样的情结”,和“相似的困境”。

  《一个“严”字怎样写》更加暴露了她的写作才气和研究功力。她完全以散文式的笔触来写学术,将文学研究变成一场深情阅读。“她回过身来。……她是小渔。她是扶桑。她是王葡萄。”她在严的小说里“看见许多的她,她的片段、局部”,“她回过身来,她是她们所有人的叠加,她们是她的化身”。蔡小容眼里,严歌苓是那种“框不住”的人,有着“越轨的笔致”,不会轻易就被准确定位,这样的作家总是“在不合规格中不断超越,等他扩张到相当的地步你才会对他有个全面认识”。以蔡小容的才气,自然是容忍不了作者的平庸,她是不允许严歌苓其人其作被一眼看穿的。在这些优秀的作品面前,她是个研究者,更是个欣赏者,披着一身的犀利和优雅,文字就是她的利器。

  因此,读蔡小容,读的是才气。文字流转、此心生动!

  2016.10.13于北京•既往居

  ■提示:如需网络转载、纸媒刊发,请先联系。并注明出处和文章署名。

  豆瓣地址:http://www.douban.com/people/20979693

  (注:本文已刊发于《中国青年报》2016.11.18第B02版书评坊。刊发时更名:《读的是才气》。链接:http://epaper.ynet.com/html/2016-11/18/content_227665.htm?div=0)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