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自在独行》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自在独行》读后感10篇

2018-05-01 20:5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自在独行》读后感10篇

  《自在独行》是一本由贾平凹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9.00,页数:3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在独行》读后感(一):自由独行

  经典语录

  好多人在说自己孤独,说自己孤独的人其实并不孤独。孤独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遗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真正的孤独不言孤独,偶尔做些长啸,如我们看到的兽。

  先生说:“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能坚持住了的,源头必定是出自喜欢。像是村叔说的,喜欢的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能把一项事情坚持做两年,三年,五年,十年,这份坚持就是个体存在价值最好的证明,我渴望我能拥有这份‘任性’,我希望我的这份任性可以维持的久长。

  他长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所有的事物在他的描述下就像是在看一幅卷轴画卷景色人情一点点的铺展开来,不疾不徐,不多不少,不露声色的代入,先生自己也说,他做文章,不可类那种声色俱厉之道,亦不可沦那种轻靡浮艳之华。 所以才写出了这大的朴实吗?这份朴实并不是常言说的接地气儿,而是将地气儿写出了艺术味儿

  将喜爱的事物和见过的风土人情写成一本书,每一个字好像都是生动活泼善良的,没有鞭策,没有愤世嫉俗,即使是在先生生病的时候,活在在谈乙色变的人群中,在人人避之不及的环境中,只有自嘲的苦涩,却没看到怨恨意味。一花一草一木,一罐一琴一桌,珍爱的事物每样都抱着爱怜感恩的心情颂一颂,颂自然,颂人情。先生并非是仙风道骨的,而是在仙风的吹拂下,一样尝尽了人间的苦涩。

  我所理解的散文是要将所见所得所感以一个平和笔触描绘出一个大意境般的存在,或以故事代入,或以风景描述代入,可以看到一份由内散发出的力量,可以看到一个场景博大恢弘却有着广阔空间。如同春雨一般,细细密密的,润物细无声

  也许如书名一般,在世间,人总是孤独的,自在独行。自由,并不是断了线的风筝,没有线控制的风筝,风吹不动它去翱翔天际,它所有的自由感,就在断了线的一瞬间。没有绝对的自由,那些有着执念艺术家,他们应该也一样有一根线连接着地表层,大概。

  青春期的时候将自由镀上了一层华华丽丽的外衣衣服星光闪闪,明晃晃地扎眼睛,所以憧憬着,渴望着。会认为摆脱现在的生活就会自由,会认为离开父母就会自由,会认为外边的世界无限宽广,任何一个地方除了现在所站的这块土地地面上都有漂浮着梦幻七彩泡泡在跳跃,那种无厘头的幻想,那种年轻的张狂,城市天空,即便是工业烟囱冒出来的烟,好像也是香的,吸一口进入肺腑,还以为这就是追寻已久的大城市的味道,闻起来分外的洋气。所以以后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就会不由自主地做一个深呼吸,就好像当地的空气和自己长久以来一直闻的空气含氧量高低不同似的。幼年的无知和浅薄,对爱情,对自由,对物质,对很多事物都如同入了邪教般的盲目崇拜,好在入教资历也一样的浅薄,所以就早早的从缠绕着荆棘花丛中跳将出来,慢慢的不想成为花了,倒更倾向于一株野草,那是鲁迅先生笔下的野草。

  人毕竟是群居的生物,得有朋友,有家庭,有工作,还会有孩子,在生活种扮演着形形色色角色做朋友的朋友,做父母的孩子,做同事的同事,做孩子的父母。也许在做这些角色的年龄时间上有区分,但无疑这是我们生活存在的价值。生活的欲望,除了诗和远方,也落不下茶米油盐酱醋茶,如先生所说,“孤独的灵魂在空荡的天空中游弋,但人之所以是人,有灵魂同时身躯皮囊,要生活就不能没有朋友,因为出了门,门外的路泥泞,树丛和墙根又有狗吠。”既要保持灵魂的清洁自在,又要继续用皮囊操持着吃喝拉撒,两个世界切换自如,用尘世的皮囊吃饭,用非尘世的灵魂读书。所以,先生所说的自在,是灵魂的自在,所讲的独行,也是灵魂的独行。怕只怕,徘徊在灵魂和皮囊的夹缝中,向往着脱俗,又留恋着尘世,两方都不可得,憧憬着那边的清洁高雅,眼馋着这边的纸醉金迷,这样的人往往不快活,既不脱俗,也不流于俗。

  生命是一项顶级艺术,如何生活体现了单个生命存在的价值,如先生和他的琴棋书画,如农民和他的日落西霞。

  一棵树木,千万片叶子,都是叶子,却一片不同一片,能说出哪一片重要吗?纵然是苍鹰,可揽天下雄风,是凤凰,可集天下色彩,但要是歇栖下来,也不过只是占一根树枝呢。

  #天下最劳心者,文人,最劳力者,农夫。劳力者给了劳心者以粮食,劳心者却不能于劳力者有所作为,不觉喟然长叹!

  全书情感、聊爱好、谈社会、说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作家以一个独行者的身份完美展现了个人与世界相处之妙,从孤独、行走、生死慈悲天地人文角度,给内心孤独焦躁者以心灵安慰。全书文字通俗质朴作者笔下的每一座山都拥有特立独行的灵魂,每一朵花都是不同样的婀娜,每一株草都是别样的苍翠欲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大抵如是。

  生活的美。在于用一颗平常心体验感受他的真实,真实的无华、率真、自然,真实的得到与失去,真实的喜悦悲苦。一处风景,一场梦,一件作品,一餐美食一个孩子笑脸……,美存在着;错过班车,朋友间的误会,走路摔了一跤,被泼妇狠骂一顿,……美也存在着。换个角度,换种体验方式。美,需要寻找和发现。

  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用平常心,过自自然然的生活,这是贾平凹先生以及许多先生要告诉我们的。

  看完全书,给人一种悠然见南山的舒适感,莫名的使人内心变得波澜不惊。唯一有些遗憾的是书中的新作极少。虽然篇篇是好文,读起来韵味十足,但心里仍期待更多新作。每个年龄段人生的感悟自是不同,希望能听到贾平凹先生更多的心声,引着自己少一分执念,多一些豁达,自在前行。

  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全书最后的四句话:

  从容是真,宽释是福

  有敬无畏,乐而忘忧

  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

  《自在独行》读后感(二):在孤独的世界里,独自行走 ——《自在独行》读后感

  贾平凹的小说,我已读过五部——《浮躁》、《废都》、《秦腔》、《老生》、《古炉》,其各有特色,我尤其喜欢《废都》和《秦腔》,喜欢其中亦真亦假、如梦似幻的故事,喜欢其质朴却不失高贵语言,喜欢其反映出的西北大地上的人人事事变迁与那份对人性命运和社会发展细致观察与真实拷问。如今,怀着敬畏欣喜心情读完这本平凹先生四十年的散文选集,我想说很多话,但却又自感捉襟见肘,竟不知从何说起。

  人的一生是漫长的,在每一个行路人的世界里,生命和万物所呈现出的东西,是有所不同的。时代一直在发展,社会一直在变迁,人又要随着岁月的打磨和经历丰富成长成熟乃至老去。在这本长短不一的散文集里,我看到了平凹先生童年乐趣少年苦难青年迷惘、中年的烦恼、老年的厚重,也看到了无论在人生的任何时期,他对于自然和古朴热爱,以及他始终如一的对万事万物的观察和思考。他像是一个孩童,以纯粹的内心观察着生命中的一切馈赠打击;他像是一个哲学家,喜欢思考,喜欢用大脑来进行各项运动;他是高产的文学大师,既能写下优美的文字,又能缔造传奇的故事。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他作为一个孩子时的纯真与自强,看到了他成名后的烦恼与困扰,看到了他虽然从外在脱掉了农民的皮但骨子里仍然保持着中国农民(准确地说是西北农民)所特有的品质。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平凹先生不是与世隔绝的修行者,他是一个真实生活的体验者,而他也经历过不同角色(农民——作家——教授……)的转变,经历过人生的起起落落幸福苦难,无论在人生的任何阶段,无论是低迷与高亢,他对文字的那份热爱,他的静默独行、他的伏案疾书,都让我感到一种由衷的敬佩。在遥远的西北,黄土大地上的农家孩子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勤奋获得无数殊荣,这个朴实却不乏幽默的西北作家也因为自己的叛逆敢于挑战权威挑战正统,进而遭受批评与非议。有时候,我们只看到表面的一些东西而盲目跟风,可当我们能够直视自己,直面自己的聪明愚蠢、直面自己的高雅与猥琐、直面自己身上一切的善与恶、美与丑的时候,我们是否也能像平凹先生那样,获得一份自在和安宁,获得一份静默独处的快乐

  现代社会的节奏已经越来越快,不仅城市里高楼林立繁华喧嚣,就连乡村也盖起一栋又一栋的别墅,引进了一批又一批高科技的现代工业文明产品。我时常在想,人的一生,或者说像我这种农民的孩子的一生,是否就是不断地努力拼搏,靠自己的一切力量挤入城市,而成为一个工薪阶层,乃至中产阶级呢?当然,曾经年少无知时,尚敢高声朗读“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之类的豪言壮语,如今在985的大学里打磨了四年,又在社会大学里打磨了三年之后,或许是畏惧退缩了,亦或是成熟现实了,对于很多豪情梦想,都已经深深地埋藏于某个角落,而长久地不敢碰触、不敢挖掘。当我匆匆忙忙地行于路上,当我云里来雾里去地借飞机高铁之躯穿梭在神州大地上的时候,我闭上眼睛想不起自己是谁,而一些文字、一些书籍,又给了我力量,让我想起自己仍然是那个西北农村走出的少年,虽然年岁增长青涩不再,可那个留着胡子、长着小肚子的青年,仿佛又看到了自己童年时攀山涉水、长大后一路求学、毕业后四处辗转的情形。他想,他是一个喜静不喜动的人,可他天天都像个跳梁小丑一般,活跃祖国各地,表演着自己的杂耍,这本身虽然荒谬,但或许也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修行吧!否则,真正的自在独行,又如何修得出来呢?

  2017年7月15日于武汉·汤逊湖

  《自在独行》读后感(三):一生的任性

  贾平凹执笔40年高水准散文精粹,研磨孤独,收获自在,致每个孤独的行路人。人很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贾平凹的这本书要写给生命的行者,褪去风情万种的各种表情之后,孤独的人总有一丝落寞留存在心底。全书写情感、聊爱好、谈社会、说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作家以一个自在独行者的身份,完美展现了个人与世界相处之妙,从孤独、行走、生死、慈悲、天地、人文等角度,给内心孤独焦躁者以心灵的抚慰。读贾平凹的散文,不仅被他的语言魅力所吸引,更为他独特感悟拍案叫绝;读贾平凹的散文,不仅可以获得心灵深处震撼,更可以获得人生的启迪

  《自在独行》读后感(四):读之如受刑

  《自在独行》。说实在的,我读这本书时候屡次在怀疑自己要不要扔下它。因为它真的不怎么好看。像是听我爷爷在絮絮叨叨地讲人生大道理。贾平凹的小说是好看,可是小品就显得不咋地了。前有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还有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无奈贾平凹的艺术水准和价值观出发点水准,都遥遥不及。这本就是一本炒冷饭的圈钱之作,再次的印证了一句话:不要盲目相信图书销售排行榜

  然而开卷有益,既然翻开了总该找点意义。就像既然生存了,不管每个人多么卑微,总有他的意义。存在就会有存在的意义。有印象的只有两篇《名人》和《说死》,分别讲了对名誉和死的看法。前者讲了对于名誉客观分析,有着一种豁达。后者是对于死的坦然。这两篇文章代表了书名《自在独行》。也最对读者有共情的体验和意义。

  其他的很多文章,有介绍地域风土民情的,最受基层领导们的欢迎。有介绍各种事物的“说这”“说那”等等的“说”系列,最受小市民的欢迎。也许我偏激欣赏不了,也许等到我中年也会接受这些小品吧。

  XY

  2.12

  《自在独行》读后感(五):学会观察

  这是一本小散文集合。因为孤独,因为独行,才能有时间去好好观察身边的场景,才能有心情去体会一花一树、才能在平凡日子里去发现生活里的每一个细节。独行容易,达到自在却需一个心里的境界。 书摘: 能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譬如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不寂寞孤单时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 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 独行是一场心灵的隐居,真正的洒脱来自内心安宁。 勾下头,理性想想,人怎么细细的,一个脖子。顶一个圆的骨质的脑袋,脑袋上七个洞孔,且那么长的四肢,四肢到稍末竟又分开叉来,形象多么可怕!更不敢想人得不停地一吸一呼,其劳累是怎样地妨碍着吃饭、说话和工作啊!是的人是有诸多的奇妙,却使作为具体的人时不易察觉而疏忽了。

  《自在独行》读后感(六):自在

  我一向不敢阅读中国文学书籍,因为于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来说这个老国家的深厚文化底蕴像巨石一样压倒在我心上让我久久不能喘吸,我没有经历过那么多时代的变迁,黑暗与光明的交替,我始终不能消化那一代人伟大的思索,那一代人经历了一个国家的成立变化发展,是活着的近现代史,那么的生动细微。平凹先生便是那个时代催生出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大师。

  品读《自在独行》,以我的岁数是不能有什么深刻的体会的,只能浅显地理解皮毛。平凹先生的散文质朴却又深刻。这本书内容上写的是平凹先生的一些情感兴趣爱好,以及对社会和人生的见解,都是极其智慧又有趣的事情。但是从整体上又是在写对待生活的态度,和生活的意义在于“自在”二字。从书的第一章开始先生写的是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因此看出先生是个喜静的人,讨厌敲门声,热爱静虚村安静自在的生活,先生也是个从容的人,夏日闷热难耐,不急读首好诗降下思想上的燥热,先生得了重病却依旧坦然,想着这样就没人来敲门了。第二章先生讲了众多世上的人和事,下棋的人吃烟的人父子女人各有个的独特乐趣。第三章先生展示了各地的乡俗文明,陕西秦腔的震撼,五味巷的柴米油盐,走三边三种文化聚集走一起的奇妙的和谐…第四章先生诉说了他对于物的情怀,先生爱搜集文物奇石树木,并且在其中发现了无限的奥秘。第五章先生讲到了天地自然,草木云雨变成了意象充满了哲思。

  本书是先生写给每一个孤独的行路人的。而我就是其中之一,我相信每个人的一生中一定会有一段黑暗迷惘的时期,你的对自身的认同感变低,对生活没有计划,并且可能开始寻找人生的意义,但是找来找去没有一个明显显现的意义。这是一个艰难的时期,可能一些细微的事情就能挫败我们,所以先生写这本书是想让我们懂得孤独的真义,要以一种从容的态度面对生活,不要过分克责自己,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去放眼看世界看身边的人事物,可能我们就会有一个全新的发现,不要觉得一个人的孤独有多么可怕,其实有的时候一个人能走得更快,更能感受到平静,更觉得自在,孤独是酒,醇香醉人。“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义了。”

  《自在独行》读后感(七):社会主义那么好,你却吼得燥

  1

  事情是这样的。

  西安城里有条长街,名叫柏树林,街道两旁却长满了柿子树。柿子树的两旁又布满了小书店、小印章铺子、小文房摊儿。

  九十年代的一个夏天。风是热的,风把树叶从正面吹到反面,又翻回来,树叶也变热了。出了文昌门,柏树林就竖在你脸前,顺街向北五百大步,十字路口东北角有家卖粉汤羊血的老馆子,冒锅就支在大门口,纹丝不动。

  你想想,带眼儿的羊血盖着带眼儿的老豆腐,老豆腐下面是冒着热气的粉丝,粉丝下面撒着长线辣椒面,最下面是火候正好的泡馍。你想想,端上一碗羊血泡馍,就着一碟子泡酸白菜,提起筷子,闷下头。整个世界都是你的。你好好想想。

  2

  画风有诈。重来。九三年的夏天。闷热,烦躁。柏树林里除了卖书、刻章、写字,闲谝,别无他是。时间被照射得越来越慢。长街的尽头是端履门,一箭之地隔着个新华书店,绕手再射几箭就是钟楼书店。这个夏天,城里书店卖的《废都》脱销了。柏树林里的小书店门口排满了刚刚下班,从城市的各个方向骑着自行车闻讯赶来的大人们。他们要买一本后来被人称做“妖孽横生,国将不国”的邪门书《废都》。《废都》开启了情色写作的“大二病”模式:此处省略一千两百字。然后画上一溜儿小方格子。至今,谁都猜不到那些方格子里究竟藏着多少G的硬盘。

  3

  我妈跟我说过,她很早就看过老贾的文章。我妈说:写得还行,商县人,一看就知道肯定不叫平凹,叫平娃。我问:你咋知道。我妈说:老陕都叫娃,凹字太洋货咧。我爸跟我说过,他见过老贾,肥头大耳,头发稀疏,眼袋低垂。字,胡毬写。画,鬼画符。九三年。我家有了一本《废都》,用月白色的硬纸包了书皮,插在书架最不起眼的地方,以防我偷看。于是,我偷看了。现在,内容早忘了。唯一记得:庄之蝶在求缺屋里举着唐宛儿的两条白葱。

  4

  不吹不黑。手上这本长江文艺的《自在独行》,是贾平凹四十多年来的随笔合订本。说它是合订本是因为没须没尾,一上来,劈手就是文章,连点根烟的功夫都没给吃瓜群众留足。一点都不讲江湖规矩,可见,长江文艺一点都不想装逼。不装逼有不装逼的坏处。老贾的这些文章,基本都是些约稿,加上年代错叠,难免左右反正,同一件事,不同的叙述。更要命的是,老贾一贯喜爱率先使用一镜到底的白描写法,骂骂咧咧,造句沉闷而絮叨。吐沫星子一波随着一波,像跳蚤一样,忽得左一下,忽得右一下,死咬你的小腿。奇痒无比,情感细腻。烦人。不装逼有不装逼的好处。好文章坏文章撂在一堆,方便辨识。仿佛一玻璃缸金鱼,有大有小,青红相间,但你总会一抬眼就看到哪一尾已经翻了白肚,除非你瞎。栗子如下:

  《纺车声声》:……有了笔,又有了书,一抽空,我就狠命地学习起来。每天晚上了,我要是看书,母亲就纺着线陪我;她要是纺线,我就看着书陪她。这样,分两处点油灯,煤油用得很费,母亲就把纺车搬到我的房间来纺,可那纺车“嗡儿,嗡儿”地响,她怕影响我,就又把纺车搬到院里的月光下去纺了。……

  《祭父》:……父亲退休以后,孩子们都大了,我和弟弟都开始挣钱,父亲也不愁没有馍馍吃,在他六十四岁的生日我买了一盒寿糕,他却直怨我太浪费了。五月处他病加重,我回去看望,带了许多吃食,他却对什么都没了食欲,临走买了数盒蜂王浆,叮咛他服完后继续买,钱我会寄给他的,但在他去世后第五天,村上一个人和我谈起来,说是父亲服完了那些蜂王浆后曾去商店打问过蜂王浆的价钱,一听说一盒八块多,他手里捏着钱却又回来了。……

  《秦腔》:……我曾经在西府走动了两个秋冬,所到之处,村村都有戏班子,人人都会清唱。在黎明或者黄昏的时分,一个人独独地到田野里去,远远看着天幕下一个一个山包一样隆起的十三个朝代帝王的陵墓,细细辨认着田埂上、荒草中那一截一截汉唐时期石碑上的残字,高高的土屋上的窗口里就飘出一阵冗长的二胡声,几声雄壮的秦腔叫板,我就痴呆了,感觉到那村口的土尘里,一头叫驴的打滚是那么有力,猛然发现了自己心胸中一股强硬的气魄随同着胳膊上的肌肉疙瘩一起产生了。……这样的话,不是谁谁都能表达得如此扣人心扉,悠长而动情的。老贾还是牛逼。

  5

  西安,肯定是摇滚重镇。因为生,冷,硬,倔。

  西安,绝不是文坛领袖。因为厚重,呆板,匪味,土气。

  听陈忠实说话土里掉渣。

  看《白鹿原》腥气十足。

  陈忠实和《白鹿原》就是彻彻底底的老陕农民,用陕西话可以通读全文,一点儿不违和,土的率真可爱。你看,《白鹿原》里这样写上床:快,我想日你。真是如同吼了一句秦腔,饭菜都不香,好不爽利痛快。

  贾平凹把自己看成是老实农民的时候,他的表述洞察有力,绝对有直播泪目效果,如上文举例。而一旦老贾不愿意被人家看做是农民的时候,遣词造句总会有些迟疑,想了又想,就不那么止痛止痒了。

  举两个口语栗子,如下:

  《我的小学》:……那个女老师倒把我抱起来,我以为她要揪我的耳朵了,那胖胖的、有着肉窝儿的手,一捏,却将我的鼻涕捏去了。“学生了,还流鼻涕”。

  老陕说话一定是“学生了,还流鼻”,根本不需要那个“涕”字,已然事毕。

  《闲人》:……闲人总是笑笑的。“喂,哥儿们”他一跳一跃地迈雀步过来了,还趿着鞋,光身子穿一件褂子,也不扣,或者是正儿八经的西服领带——总之,他们在着装上走极端,却要表现一种风度。

  老陕跟人搭讪直说“诶,伙儿”,却不怎么称“哥儿们”。

  举一个书面栗子,如下:

  《秦腔》:……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尤其是在这块平原上,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当老牛木犁疙瘩绳,在田野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立在犁沟里大喊大叫来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关关节节的困乏便一尽儿涤荡净了。

  我们不说“老牛木犁疙瘩绳”,却说“老牛烂车疙瘩绳”。可能是老贾觉得写成“烂车”,太造孽了。

  6

  讲真,贾平凹著《自在独行》其中四篇文章超值一读,走心推荐:

  其一:《纺车声声》

  其二:《祭父》

  其三:《秦腔》

  其四:《商州又录》

  其余,翻翻。

  有年寒冬。我揣着袖子站在书院门里看民间书法家写对子。老汉笔墨飞舞:“海为龙世界”。接着笔锋一顿,不写了。懂事的求字人家赶忙递上一根烟,嘴里道“给大师鼓鼓劲儿”。于是,老汉运出了下联:“云是鹤家乡”。

  老贾毕竟上了年岁了,如果你也给他递根烟,兴许他能倒出一肚子的怪诞往事说给你听。

  更有可能,然并卵。

  《自在独行》读后感(八):愿你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千古之前东坡先生吟啸独行“竹杖芒鞋轻盛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千载之后平凹先生自在独行“真正的洒脱是来自内心的安宁。”在浓浓的书墨香中,我的灵魂游自在游走:听到了吱吱的纺车声,看到了一位朴实坚毅的母亲;站在街头上看人,芸芸众生,众生芸芸;玩物铭,砚台、铜镜、古琵琶,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平凹先生的《自在独行》是写给每个孤独的行路人的,读完能让人收获一份心灵的自在与安宁。在这个美好又充满未知的世界里,你我皆是自远方而来的独行者,不断前行。小时候,我会因为放学小伙伴没有等我而难过,会因为晚上自己睡觉而吵闹,会因为害怕和别人不一样而抑制自己。长大后,随着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我明白了,人的一生是一场孤独的旅行,说它是孤独的,是因为那是每个不同个体的不同人生,只能自己走,谁也没法替代。旅途中我们会看到各式各样的风景,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虽然每段路途都会有“驴友”陪伴,受到“东道主”的热情招待,感受到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但却从不曾尝试改变自己,而是接收与他们的不同,也不会停下忙碌的脚步,而是意志坚定,踽踽前行。那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是来自内心,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过怎样的生活,想成为怎样的人。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要做的事,要遇到的人,不管内心是孤独的,还是行为是自在的。高中时我想考上好大学以慰藉自己的十年寒窗苦,读大学时我想找到一份挣钱的营生以回报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工作后想实现自己的价值以不枉来世走一遭。在这些过程中,人换了一拨又一拨,事经历了一件又一件,但不变的是我始终没有停下内心那场孤独的旅行,仍然坚守着心里的那份平静。 每一个孤独的行路者,他们没有在与孤独的对抗中失去目标,而是通过一种强大的想要改变自己的勇气以及行动的力量在孤独中成功突围,并最终锻炼了自己的意志、突破了自己的极限、赢得了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舞台的心灵资本。这是一场自在的独行,更是一种深刻的自我成长。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人世间,每个自在的独行者都会给自己留一抔净土,去回归本心,坚持自我,保持纯真。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在这场孤独而艰难的行程中,他们没有被不同于他们的力量而改变方向,也没有因不同的声音而改变本心,而是不忘初心,终取真经。在我们国税“营改增”事业的伟大进程中,质疑的声音从未间断,疑惑的双眼直击你我心田,这注定是一场孤独的旅行。虽然每个税务人看似是无人理解的,孤独的,但他们拥有对理想信念的执着,终于打胜了这场伟大的战役,走向了真正的“孤独”。看,他们的身影颀长而挺拔,眼神真挚而倔强…… 愿你虽独自前行,但内心无比充盈;愿你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不必取悦别人,亦或是改变自己;历愿你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不忘初心,自在前行……

  《自在独行》读后感(九):独行

  从一个作家的文笔,看的出他的价值观,看得出他对生活中的态度。写出来的文字,更多的是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自在 独行》看着名字很洒脱,没有任何羁绊。以小文章描写小故事,以朴实无华的文字向你传达作者最直接的感受。更喜欢第二章提到的:默默看世界。以旁观者的视角,写着生活中的常态,我们看着却又是另一般的感悟。 也会提到作者小时候发生的琐事,塑造或是影响现在的价值观:也会写游玩时看到的美人美景,描绘一幅人间极乐的小世界:也记录了在医院做隔离的那段时间,更能清楚的看待自己:也会讲到自己的书房藏有自己喜欢的小玩意儿及缘由。。。 做的每一个选择,皆因你看的书,所走的路,而最终都在悄然的改变着生活的点点滴滴。

  《自在独行》读后感(十):独行既是洒脱又是安宁

  在阅读这本书前我草草一翻,很久没有见过密密麻麻的文字书籍了,恐怕如今也只有贾平凹、路遥这样的大家才有单单密实地书墨香。

  我相信阅读完第一篇你便被这本书吸引,纺车声声这篇我是含着热泪读完的,作者细腻而温的呈现在我们面前一副美丽的画面,里面有朴实坚毅的母亲,有一群懂事的孩子,一同面对一个特定时期给家庭带来的问题,画面美而有温度,让亲情温暖我们的心。

  这本书是贾平凹普世观的表现,淡然从容,对生活坦然无畏,用乐而忘忧苦中作乐的任性态度来向生活致敬。我很喜欢这种人生观,看人看事无论是自己过往的、他人经历的,都有份理智冷静或者说是旁观者的心态。正如书名自在独行,每个生活中人都是孤独的行路者,在自己的生活中如何处事不惊、游刃有余的过完这一生,便是如此了。

  我想把这本书推荐给心智成熟的读者,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某种共鸣,也可以在大家的文字中找到更多的指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