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别说你懂思维导图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别说你懂思维导图的读后感10篇

2018-06-05 21:0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别说你懂思维导图的读后感10篇

  《别说你懂思维导图》是一本由赵国庆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别说你懂思维导图》读后感(一):一本教科书式的工具

  今年我的目标学会画思维导图,就找了几本相关的书来看,国内的就选了此书,图文结合前因后果,讲的一清二楚,对于新手入门已经足够了。

  书中还讲了思维导图的定义来历历史演变等,所以我说这是一本教科书。对于我来说,更希望看到的是做法比较好一点是,在每章节的最后,作者贴心总结了《本章要点》,对于本章的知识点一目了然。作者还把博赞的那本思维导图分析解释了半天,我觉得完全必要啊,又不是没有中文版。当然,他也找出了博赞记忆术的不足之处,对于每种方法来说,肯定有不足,但既然能被推广这么久和这么广,肯定是利大于弊,作者有些吹毛求疵了。

  真正有用部分从第二部分开始,才进入主题,但还是没有避免作者的教科书式教学,每一章的开头都写到“上一章我们讲到*****”,老师讲课的即视感,会让读者感到厌烦。

  从我自己角度来看,我觉得重在实践,看了再多的理论上的东西关键还是要拿起笔,画下去,画了才知道是否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思维导图,无非几个要点,总结概括能力条理清晰。避免大量摘抄原文内容。多画几次,肯定就会了,比看上十本这样的书都有用。

  这本书,不推荐

  《别说你懂思维导图》读后感(二):思维导图何以有效

  

思维导图何以有效

这本书的优点在于为思维导图找到了理论基础。初学者容易被思维导图误导,但对其何以有效往往不知所以。

  如果思维导图对你没有,那一定是你打开的方式不对

部分符合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提出了意义学习的两个条件,只要具备这两个条件,就可以认为学习是有意义的。这两个条件是:①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的内容与已有的内容之间建立联系倾向;②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施良方,1994)。奥苏贝尔的同事诺瓦克(Joseph Novak)教授在意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发明了意义学习工具——概念图(希建华和赵国庆,2006)。事实上,从意义学习的角度看,思维导图和概念图是具备相似特征的,两者都能帮助学习者建立起意义学习的心向,也能帮助学习者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所不同的是,概念图通过连接词清晰地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思维导图只通过连线表示概念间存在关系,前者在意义表达上的精准程度要高于后者。可以认为概念图是一种相对精准的意义学习工具,而思维导图是一种相对模糊的意义学习工具。

符合认知负荷理论

从认知负荷理论看,思维导图通过图示形式表示知识以及相互关系,其对知识的细化与整理缩减了冗余的信息大大降低了工作记忆的负荷。同时,思维导图将零散的知识组织成一个新的有意义的整体,也就形成了新的组块,这个新的组块的大小比原来的每一个小的组块的信息量都大得多,从而在工作记忆存储容量有限情况增加了工作记忆中的信息量,为思维加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思维导图减少了冗余信息。

符合双重编码理论

  双重编码理论(Dual Coding Theory)由Paivio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它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同时以视觉形式和语言形式呈现信息能够增强记忆和识别。该理论试图把语言和非语言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Paivio声明人类认知是独特的,它在同时处理语言和非语言对象时非常特别。该理论认为,语言系统直接处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以演讲和书写的形式),同时充当非语言对象、事件行为符号功能,任何的表征理论都必须符合这一二重性。

  语言和图像都很重要,有时图像更重要。

符合卡皮克记忆理论

通过实验证明重复学习对延迟的回忆(一周后)没有效果,但重复测试(Repeated Testing)则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回忆,提取是测试中的最为关键的环节,因此提取对巩固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一研究成果一经发表,就得到了心理学教育学界以及媒体高度关注

  经常提取你学习的知识很重要,思维导图是对内隐知识的显性化,是一种提取。

参考文献

  别说你懂思维导图:意义学习理论与思维导图-中国教育 别说你懂思维导图:双重编码理论与思维导图-中国教育 《别说你懂思维导图》目录-中国教育

  《别说你懂思维导图》读后感(三):思维导图

  1在有意义的学习中,学习者具有良好组织的相关知识结构,并具有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结合的情感趋向,因此能带来更多的创造性成果。

  2意义组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主体的知识经验客观刺激材料的特征。组块化是记忆活动中最重要的,最一般的方法。

  3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跟多的进行提取练习,而不是一遍遍的研读书本,从提取的视觉来审视我们的各种教学方法。

  4尽量用关键词而少用短语或者句子。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使用关键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好的关键词有利于进一步联想和想象,从而进一步激发思考

  5提炼关键词也是思维加工能力的有效训练,对于初学者来说,正确而精准的提取关键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6每条分支应该只有一个关键词。

  7用思维导图整理思维,。

  8重复提取胜过细化学习。只要不断的去提取信息并努力建构起信息间的关系,有意义的学习就会真正发生

  9学习能力强,也有人存在着一些学习障碍。能力强的学习者学习速度快,迁移能力强,知识面也更广,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建立了更为清晰地,稳固的知识网络结构。在学习新的知识的时候,他们能迅速的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从而迅速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10实际上,学习思维导图和学习木工,驾驶等技能型学习一样,都要经历了解到应用到受益的过程。在使用前,我们很多人的思维处于无意识的低效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虽然掌握了思维导图的基本使用方法,但是可能并没有太好的效果。这个阶段可称为有意识的低效,再经过一段时间感悟,我们掌握思维导图的技巧越来越多,对思维导图的领悟也越来越多,就开始收获思维导图带来的效果了,这时就进入了有意识的高效状态,但是这不是学习和使用思维导图的终点,应该坚持使用,加深感悟,直到感受不到思维导图的存在,也就是说,不会因为软件使用不熟练或者思维导图绘制技巧本身影响使用效果。

  10关键词是重要思想核心载体,也是记忆的关键所在

  11焦点集中,是指我们在画思维导图的时候,一定能够突出中心

  《别说你懂思维导图》读后感(四):读后感

  作者的核心观点:思维导图是以思维激发、思维整理为目的的非线性的、功能有限的关系可视化认知工具。 我对这本书的感受和收获: 1. 通俗读物。 2. 比较繁琐。 3. 配图丰富,正文部分包含100幅图,大部分是思维导图,有助于新手产生直观认识。 4. 每章后有本章要点,便于复习。 5. 每章后有参考文献列表, 便于拓展阅读。 6. 书中涉及多个理论,如计算机理论中的数据结构、面向对象思维,心理学理论中的记忆类型、意义学习理论、认知负荷理论、双重编码理论、卡皮克记忆理论,全部以结论呈现,这些理论有助于理解思维导图何以有效。 7. 作者介绍了读图的潜规则:从右上角开始、顺时针,和绘制思维导图的基本规则,如关键词、图像图标、线条颜色使用规则,有助于快速上手。 8. 思维导图不能提供思维工具。 9. 作者介绍了一些思维工具,如用于自我分析的SWOT模型,用于时间管理的备忘录法、计划法、四象限法、二八原理法。 10. 作者比较了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的相似与不同,思维导图可用于一般的思维激发和思维整理工作,概念图适用于表征复杂的知识网路。 11. 与思维导图有关神话如“右脑人”神话、莫扎特效应大脑10%论断、睡觉学习论没有科学依据

  《别说你懂思维导图》读后感(五):非常值得推荐的一本书

  作为一个思维导图的爱好者和学习者,读过创始人博赞的书,但是没有画出过那么漂亮的图,也没有感觉对学习和生活有特别大的帮助,总觉得理论和现实之间有一定的鸿沟。而这次读了赵老师的书,仿佛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之前理解的偏差,产生的疑问全部都得到了解决。

  本来以为本书会是一本学术著作,但读过以后发现,本书从理论到实践娓娓道来,完全没有一点晦涩难懂,即使是理论那一章没有理论基础的人也能读懂个大概。特别是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和应用的实例,让人有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没有神化思维导图的能力,而是把思维导图应用的各个方面都举了特别详尽的例子,让人一下子明白了自己应该如何绘制思维导图以及如何帮助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也从侧面可以看出作者在思维导图教学方面,特别是在思维教学融入中小学教学实践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作为一个即将升入小学孩子妈妈,我觉得本书不仅仅我要好好学习,以后也要让孩子学习,引导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和思维当中,做一个真正懂得思考的人。

  很庆幸在国人的思维教学书当中能有如此有建树的著作,而不是跟着老外人云亦云照本宣科。我认为学生家长和老师都要了解思维教学的方法,真正做到素质教育提高未来孩子的竞争力,也许是唯一的解决方案

  《别说你懂思维导图》读后感(六):简单了解,重在实践

  思维导图,最近很火的样子,很多知识大V都提到过,网上还有不少付费培训班,看那些学员作品,各种颜色各种图形,只能用眼花缭乱来形容,心想,画这么一幅所谓的思维导图,要花多少时间用多少支笔啊。后来一百度发现原来有做思维导图软件,于是用软件梳理了一本刚看完的书,文字是早已写好的,从下软件到完成思维导图,没花多长时间。做完之后我对比文字和图,发现用思维导图来做读书笔记确实要更直观更深刻些,当然不是每一本书都适合用思维导图来做。为了对思维导图有更深的了解,找到了这本书,这本号称是写给老师的书,那不正适合我吗?于是一口气读完。 说实话,前半部分还看得下去,比较实用,后半部分不知道在讲些什么。我理解的思维导图就是挺一简单的事儿,作者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用些复杂的术语,还涉及很多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我觉得有些扯远了。作者开篇就说思维导图主要是思维,是图导思维,可是我看了半天也没弄明白,到底该怎样思维,估计是我的层次不够吧! 简单总结一下本书中我印象较深的观点吧。 1、思维导图是一种工具 思维导图不仅仅是知识呈现或记忆的工具,更是促进思维激发和整理、系统性思考、高效沟通交流的可视化非线性思考的工具。 2、关于记忆与学习 ·存储信息”谓之“记”,“提取信息”谓之“忆”。 · 学习的重点在于新旧知识的连接,学习知识的同时练就主动建构知识的本领。 > 机械学习中,新的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是相互隔离的;而在意义学习中,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重复提取胜于细化学习。终于为老师的考考考找到了理论依据。可见考试是增强记忆有效学习的重要手段。 > 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更多地进行“提取练习”,而不是一遍遍地研读书本。 ·音乐能提高学习 > 人们将莫扎特音乐能提高人的学习和记忆能力的现象称为“莫扎特效应”。 3、思维导图的制作 ·抛开书本,根据回忆和理解画图,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挖掘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 运用思维导图记笔记不是为了简单地记录知识点,而是要建立起各种各样的联系 ·禁忌:抄目录、内容多、无逻辑、线条乱。 ·明白自己做思维导图的目的? 关键词——知识创造,快速记忆,自己记的笔记只有自己看得懂。 短语或句子——传递知识,适用于分享时,保证思想的准确传递。 4、几种比较 ·线性思维与非线性思维 > 线性思维有助于深入思考,探究到事物本质;非线性思维有助于拓展思路,看到事物的普遍联系 > 非线性思维是为了支持线性思维的深入进行,线性思维是最终目的,而非线性思维是辅助手段 ·概念图与思维导图 > 概念图是先罗列所有概念,然后建立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思维导图则是从一个概念出发开始,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逐渐发散。 文中说: > 人看到思维导图和过去自己常常使用的大括号很相似,就觉得思维导图不过如此 看完之后觉得依然如此。重在思维,不在形式,大括号和思维导图难道不是大同小异么?

  《别说你懂思维导图》读后感(七):换个角度思考元祖博赞的《思维导图》

  换个角度思考元祖博赞的《思维导图》

  ——《别说你懂思维导图》书评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我终于知道为什么自己读博赞思维导图以后仍旧感到迷茫,在刚开始作图的时候仍旧不知道如何下手,这本书告诉了我的答案。

  我想每个人听到思维导图的时候,都能想到博赞的思维导图,因为他是元祖。所以他的这本思维导图书是每个人学思维导图的人都要看的。当然我自己也不例外,也看过。问题就这样来了,当我看完博赞的思维导图以后,我动笔开始尝试做课堂笔记的时候,发现自己仍旧无从下手。为什么?因为不知道如何找关键词,如何找到所谓的逻辑。博赞的记忆术强调的是联想,而思维导图是用来激发思维的。所以如果说红色,就可以进行联想关于红色的所有东西。可是,我在学习中需要的不仅仅是想象,更是逻辑。当给我一本书把他做成思维导图,难道也用联想么?怎么联想?书上白纸黑字就写着的,有属于作者的观点,而我使用思维导图的目的在于理清这本书的逻辑。这是我看完博赞思维导图之后,第一个疑点。他并没有告诉我在看到一本书怎么做思维导图,面对会议资料我该怎么做思维导图?如何进行舍去。而这本书告诉我,联想和想象是博赞记忆术的核心思想,通过联想和想象把不相关的词语了解起来,能够达成快速记忆的功效,可因其联想的荒诞性无助于对知识本身的意义理解,从而在长期记忆的时候变得非常困难。第二,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性思考,可视化,思维激发,非线性思考这是思维导图的最大好处。可博赞强调的是自由联想和想象,却忘记了逻辑。后来,我特意找了博赞的思维导图,发现确实如此,轻逻辑。这也就解决了,当初我看完博赞的思维导图之后,为啥仍旧很难做思维导图笔记或者一本书的思维导图。

  当然,遇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我去百度看了别人的思维导图,在看了n多张之后,我发现别人做的思维导图跟书的目录貌似没有什么区别啊?(现在看,能看出名堂来,但那是真看不出来)想着既然思维导图追求的是短句,抓关键词,那一本书的目录就已经具备了。所以做思维导图照着目录做有何区别?而如果是照着目录做的话,怎么还会出现不同的人做出不一样的思维导图呢?这就成了我的第二个疑问。套用这本书的答案就是,初学者犯这个错误非常正常,认知心理学研究告诉我门,人很难在两个陌生的认知通道里同时加工信息。在思维导图也比较陌生的情况下,通常书的目录来练习思维导图的绘制事一种很好得办法,但这样的练习从根本上无法提高自身的深入思考以及逻辑。因为每个人对一本书的侧重点不一样,对思维导图的信息分布自然也就不一样了。而之所以提倡看别人的思维导图,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学习人家的逻辑,而不是简单的看他是否与目录相似。

  最后一个,就是我们经常说开会的时候就用思维导图,听老师讲课的时候也可以用思维导图,简单来说,就是边听边画。我尝试过,发现做不到,至今都做不到。只能先用简单的,精炼的方式记下来,课后在进行整理。如果你也这尝试这样并且现在还在尝试,那就终止吧,从静态开始吧。

  因为这三个问题,我在做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走了不少的弯路,找了很多的资料,看了不少的思维导图的图才开始慢慢理清楚如何做思维导图。但如果你问我推荐什么思维导图书籍,我仍旧会说其中一本需要读博赞的思维导图。也许他有不足的,但是他会是你的启蒙。

  而这本书对我的意义在于,当我们总说他好的时候,不妨逆向一下,想想还有哪里不好的。用批判性思维看待我们一直推崇的博赞思维导图,对思维导图会有重新的认识。

  有时候少走弯路不仅仅需要听别人的意见,照单全收。而是应该打着问号才好。

  《别说你懂思维导图》读后感(八):要要成为思维高手而不是思维导图高手

  学院派,系统、正规、全面,不足是学院派所以趣味性不强。本书为国内作者所以比起译著相关书籍,初学者更容易理解。书中还附有作者自己的见解,可以带大家系统的了解思维导图。简单了解可以速读此书或者看看我这篇笔记,系统了解可以详细的全文阅读此书。

  这本书讲明白了思维导图的作用(其本身只是拓展思维的工具)及根本目的(成为思维高手而不是思维导图高手)。对于初学者入门理解会非常有帮助,在以后学习时不会“跑偏”。

  此书重在授以“渔”,这个“渔”就是了解思维导图的原理、目的、作用、应用等,本书都有全面讲到,所以没有什么网评“实操性不强”一说。

  我们学习思维导图的终极目的是成为一个“思维高手”而不是“思维导图高手”,所以按照自己的理解结合实际运用而不是生搬硬套。

  我的建议是:

  1.学会画

  2.再学会运用

  3.持续的思维训练

  4.手绘与软件相结合

  5.升级成为思维高手

  几张会员作品

  几张我群里的会员作品,大家可以根据所学看看其中的可取之处以及还有哪些不足

  《别说你懂思维导图》读后感(九):《这在中学里面见过》

  就是理数分有理和无理之分。说白了思维导图就是不占用意识的空间,留给潜意识用的。意识是潜意识的冰山一角。

  伯赞思维导图有不足。我倒第二次听到。

  本人觉得导图有用地方,从资讯舍弃不用,只要自己能用得上资讯。书也讲的很白吧。思维导图集结水平思考(无逻辑对错,发挥发散原理)想到和垂直思考 有逻辑对错。

  水果类》1苹果 再下一层能放鸭梨?。2鸭梨。3橘子 从画的,还要反思。看录像。 前因后果,和并列关系。以结果为导向。层次之间不要重复。

  遇到问题有层次问题。标注箭头问题(他不能放在这个类上的,但好像和那个有联系。)

  画的好不好看那还到是次要的

  限制自己先标出全部主干, 层次 最多是5加减2 ,

  目前个人遇到问题找到主干。逻辑层次还要熟练。目前思维导图还不是很熟练。

  《别说你懂思维导图》读后感(十):关于本书最真诚的评价

  本来看了评论对这本书还挺有期待的。因为最近在实践思维导图,东尼博赞那本好几年前就看过了,感觉只是简单介绍了概念,就想着有没有契合当代生活的一些应用和新思路。

  结果花了很长时间看这本书,很恼火。文字枯燥不说,可能因为作者本身是高校搞教研的,你说这是作风严谨也不为过。但实际上,这看上去和毕业论文没多大区别,花了很大的笔墨讲起源、好处、各种理论,对于实际应用场景也就一带而过,比起博赞那本来说没有任何新意。直白了说,看了之后对于思维导图这个主题,帮助微乎其微。

  普通读者难道会在意思维导图的起源、好处之类的吗?我知道思维导图有哪些好处,不需要你用一半的篇幅告诉我,更何况几句话可以讲完的事情,非要啰啰嗦嗦展开。到头来,一路翻下去都是你知道的东西,媲美高校的教材。

  各位书托,写书评是你们的工作我可以理解,但是也不要因此太夸大这本书,好吗?读者的阅读时间很宝贵,一次上当,基本上这个作者就可以列入黑名单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