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生的枷锁:全两册》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人生的枷锁:全两册》读后感10篇

2018-06-06 20:0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生的枷锁:全两册》读后感10篇

  《人生枷锁:全两册》是一本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页数:73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的枷锁:全两册》读后感(一):悲剧人生

  毛姆的人生经历塑造了他的作家之路,他出生在1874年的巴黎,还不到十岁父母就相继离开了他,可以说这本《人生的枷锁》中的主人公曲折经历就是作者生活写照这样的人生矛盾的。这些苦难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的,也不是必须要经历的,可是它就是落到了毛姆身上,不过他也获得了不晓得回报,他对于社会人性有着比其他人更加深刻理解,他的作品无疑帮助了很多还在迷茫的人。

  小说主人公菲利普的幼年经历和毛姆一样先天残疾,父母早逝,周围的人们也在给他制造极大压力,虽然如此他还是坚持自我,身体上的束缚并没有禁锢他精神上的自由。虽然说主人公的经历与毛姆及其相似,但这本书也并不是他的自传,只不过是一本小说罢了。他不是把这个人物简单的描绘成自己的写照,而是通过一些虚构事情来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角色,菲利普只是在这个现实社会当中的小角色,通过这样一个带有特殊人物性格的人去发现生活中打击

  菲利普从小在宗教环境成长,所以受其影响很深,而他在遭受了宗教带给他的戏弄时,他发现了宗教的虚伪,这对他是一个巨大改变,因为某些想法已经常年在他的心中,从他后期对于宗教的评价可以看出毛姆对于宗教的排斥,也代表着他对于虚伪的反感。从菲利普在医学院学习历程来看,也反映出毛姆在医学院时的状态,对于不是真心爱好东西,我们都没有东西甚至是觉得没有义务去做。

  后来菲利普恋爱了,可是这份爱情的背后还有一连串麻烦事,总之在这段道路上他依然备受打击,对于他这种性格的人来说绝对不是忍气吞声,于是最后妻子卷钱跑了,他失去了一切,回到了最初的原点。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去做一些自己完全不想做的工作,他只想自己去主宰生命,但是每每遇到巨大打击的时候他都认为是命运决定了他的生活轨迹,其实这我也有同感。这样一个有个性的人物,最后被生活打磨得失去了那份冲劲,生活与活着他选择了和所有人一样的后者。人生本来就是没有意义的,只是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忽视了这一点,这些是能够改变的,但是这种改变所付出代价却非常大,看得太清楚往往会带来悲伤美好只是我们心中所幻想的。

  《人生的枷锁:全两册》读后感(二):负重前行 且行且珍惜

  毛姆的作品这是第四本,之前看了《面纱》《月亮与六便士》和《刀锋》,和前面三本一样,这本也充满了故事性,哲理性,并且有浓厚的异域色彩。和前面三本一样,作者还是喜欢主角在不断的曲折经历中探讨自由、意义这些人生问题。看书的时候,除了被主角菲利普的命运所吸引,更想了解的是作者的故事。

  书本的序,就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毛姆的生平,并且告诉我们这是一本自传体小说,毛姆有口吃,菲利普是跛足。毛姆出生在巴黎,中学毕业后,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肄业。1892至1897年在伦敦学医,并取得外科医师资格。菲利普的足迹也遍布了这几个国家,最后也取得了医师资格。在小说中,菲利普很多时候都透露出自己想去世界其他国家旅行的愿望。我相信,这也是毛姆的愿望,毛姆1915年发表的这部小说。之后一战开始,他赴法国参加战地急救队,不久进入英国情报部门,在日内瓦收集敌情;后又出使俄国,劝阻俄国退出战争。1916年,1916年,毛姆去南太平洋旅行,此后多次到远东。1920年到中国,以后又去了拉丁美洲与印度。看这丰富的周游经历,我是非常羡慕了。这应该就是他好几部作品中说的行动自由吧。

  毛姆的自身经历,也映射在作品中,毛姆不满十岁的时候,父母就先后去世,他被送回英国由伯父抚养。毛姆进坎特伯雷皇家公学之后,由于身材矮小,且严重口吃,经常受到大孩子的欺凌和折磨,有时还遭到冬烘学究的无端羞辱孤寂凄清的童年生活,在他稚嫩心灵上投下了痛苦阴影养成孤僻敏感内向的性格。再看菲利普,几乎一样的经历,母亲的去世,使他投靠身为牧师的伯父。在特坎伯雷皇家公学期间,其他同学因为跛足对他的歧视,造成他敏感、孤僻、刻薄的性格,可以说,毛姆幼年的经历对他的世界观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书名叫《人生的枷锁》,就是菲利普突破一个个枷锁的过程,他的枷锁来自于宗教、家庭情欲金钱职业以及寻求人生的意义等多个方面。最先突破的应该是宗教的枷锁,印象深刻的部分来自于他以为上帝可以治好他的跛足,只要他够信心,于是每天光身子在冰冷的地板上进祷告,希望一觉醒来,他的脚和正常人一样。可奇迹并没有发生。这时,他说了一句话——看来,谁也不会有真正足够的信心的。从这时起,他对于宗教的笃定信念已经开始动摇,对之后放弃牧师这个职业种下了苗头。

  爱情其实就是和米尔德里德那分分合合、反复无常感情了。和其他几个女人,用菲利普自己的话说就是,那都不是爱情。包括最后要结婚的萨拉。和米尔德里德的感情纠葛,让人看了生气,不过,在爱情里的样子,好像谁都差不多可喜可贺的是,他最终走出来了。

  职业的枷锁来自不断的尝试,牧师还没上岗就放弃、画家半途而废、医师也是断断续续,当然是因为钱的原因,最终还是走上了和他父亲一样的道路,并且通过努力取得了和索斯大夫合伙的机会。人生总是在不断尝试,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

  全书印象最深的内容,是在下册是610页,他对人生、活着的意义的顿悟说实话,我看了好几遍,为他高兴同时,自己也在反思。是不是非要经历这么多,才能体会到菲利普所感受的呢?但同时又觉得,像他这样的经历,太折腾了,而且,现实好像不允许我这样折腾。

  我们也被一个个枷锁困着,不同的是,是选择一个个挣脱,还是选择慢慢适应。每个人的选择都不一样,但遇到的枷锁大同小异,所以,世界上就有了这么多不同的人类,背着枷锁负重前行的的人类。这本书是美好结局,但我们呢?

  《人生的枷锁:全两册》读后感(三):挣脱一切束缚

  《人性的枷锁》采用了叙述方式,以质朴文笔自然主义手法为我们徐徐的讲述了菲利普的一生。从他悲惨的命运开始,天生的跛脚,父母的双亡,收养他的伯父态度冷淡,都让他的性格在此发生了重大转变自卑、内向、孤僻,不愿与人交流的他,变得越发敏感和不确定,在人生的道路上和爱情上,他愈加彷徨困惑,好在作者传递的是正能量人生观,即使穷途末路,菲利普依然脚踏实地表现出了积极探索和勇毅担当的人生态度,给我们以深刻的人生启迪,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前行的脚步! 作者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英国小说家、剧作家。这本书中的菲利普身上有他很大的影子,他从小口吃,被人笑话,父母相继离世后他的性格更加孤僻沉默,他成绩虽好可因为口吃错过了很多更好的选择,可也因此成就了今天他在文学领域的成就。这篇小说有他自己的经历,里面的事实和虚构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他的作品语言风格简洁而规整,常常以看似普通对话,潜藏他个人对人生、对理想深刻的认知。 此文通过描写了主人公的曲折遭遇,揭露社会从精神到物质上对人的折磨与奴役。菲利普后期抛弃了对宗教的虔诚,可以看出毛姆本人对当时宗教的态度,可以说这是思想上的进步,尽管当时遭到了一些权威人士强烈抨击,可在毛姆的任何一个作品中,都可以看出他从未改变过自己的意志。 文中我最喜欢的女性代表当属与菲利普走到最后的萨拉。她是这个女性完美化身,即传统女性和独立女性的完美结合,我相信这不光是毛姆,更是从前甚至现在所有女性代表。萨拉从来都是遵循自己的意愿,她凭借自己的能力学习裁缝,在经济方面做到了当时很难做到的经济独立,虽然只是单薄的贴补家用,可却彻底避免成为男性附庸。无论是思想还是行为方面,她都是独立、坚强,用于追求自身幸福光辉形象人格魅力即使在当今也值得赞扬。 这部小说看似循规蹈矩的讲述着人生经历,像是自传体小说,可它所要表达的对人生的真谛和生命意义不懈的探索和思考,值得我们去深思。这部作品思想深刻,对人生见解独特,对人性的弱点剖析至深,不仅仅展现个人生活,还富有哲理、揭露社会、表现生活的优秀写实文学剧作,值得再三阅读

  《人生的枷锁:全两册》读后感(四):挣脱枷锁的意义

  《人性的枷锁》是接近毛姆自传的一本小说。菲利普自幼丧亲,瘸腿,寄宿冷漠无情的牧师叔父家,这与毛姆自己双亲早逝,寄宿牧师叔父家的经历不谋而合。毛姆个头矮小,口吃,在学校受欺负,在家中遭冷漠,小小年纪便内向、害羞,过分敏感,严重缺乏安全感——这些都与菲利普十分相像

  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这样的生活,仅仅凭着想象力,恐怕是写不出小说里这些精彩篇章。在毛姆的小说里,可以看到一个经历了爱恋生死折磨,然而他却超越了所有折磨,达到一种没有什么值得他伤心地步,也没有什么值得他难过。再也不会像从前那样无知的幻想和激情浪漫,也不再相信奇迹的出现,不邂逅梦幻平平淡淡的他彻彻底底变的成熟起来。他以自己沧桑眼光;来看着这个世界,使自己造就了无坚不摧强大内心。他是用心来感受善良,感受温暖,抵御伤害摧残。人总是在挫折里成长,在伤痛里坚强。他的心是活着的,体验和超越人生的一切情感,感受爱恋之外的万千世界。他观察春来秋往,人情冷暖。把心打开,你就与这个世界相通。

  毛姆是一位名誉院士,文学大师,客座教授,通过他的不凡的作品收获至高无上荣誉,他的名字成为文学史上一块丰碑,成为一座不可逾越高山。他独树一帜的风格,他的作品被奉为经典。读毛姆的书,你能感觉到他用一颗悲天悯人的心不停地在探索人生的意义,他的一生阅历丰富,见多识广。他深谙世事,老成持重,精明世故,既感触深刻,也冷酷无情。不愧是毛姆的代表作,也是蕴含了最多生活情节的作品。

  《人生的枷锁》作为带有毛姆自传体色彩的大部头著作,更加读起来更加动人。毛姆对人生的意义的定义也即是:生命毫无意义,只有自己才知道它的存在世间万物,一切皆空。我也曾追问人生的意义,披卷破帙,但却毫无结果,虽然如此,但我还是希冀认真生活,赋予它意义。或许正是因为这些枷锁,人生才显得真实而又价值。《人性的枷锁》中的菲利普卸下的人生最后枷锁是幸福。他经历了自己的理想幻灭与铭心痛苦,菲利普在得出人生毫无意义的结论后便毅然抛弃了对幸福的追求。他的爱情成为他最大的枷锁,我们看到菲利普的陷入其中,却没有看到他的挣脱枷锁。

  毛姆很擅长讲故事,也描述得相当经常精彩。让我们好像看到一个沉着稳重老者不慌不忙侃侃而谈娓娓道来从容不迫。书中的人物从不过多的解释,也没有太多修饰。几句话就可以让你蓦然地领会到他全部的幽默讽刺。人生的枷锁到底是什么?”在我们看来,就是以为人生很有意义,而当人真正参悟到在这个层面上的时候,就会觉得人生也没有意义,而在他便挣脱了这些精神的枷锁后,对于他来说人生又似乎有意义了。

  《人生的枷锁:全两册》读后感(五):悲剧最令人刻骨铭心

  《人生的枷锁》主人公菲利浦天生跋足,具有残疾人的某些特征,这就同方鸿渐的“无用之人”的状况十分相似。菲利普从小就缺乏亲情,这人世上最爱他的母亲在他9岁时就去世了,于是他就被送到自己那位当神父的叔父家里寄养。叔父家冷冰冰的、刻板的生活让他窒息,浓厚的宗教氛围使他的童年教育充满了恐惧与厌倦。后来他进入了学校,但寄人篱下的生活状况并没有发生改变。同时,由于他身体的残疾而被周围同学当成了嘲笑与取乐的对象,这种得不到人格尊重或者受歧视的境遇给他的童年心灵蒙上了浓厚的阴影。学校毕业后,他就开始了留学生涯或者四处漂泊的流浪旅程。菲利浦怀着一份美丽的希望来寻找生活的位置飘洋过海,来到巴黎,渴望找到一个职业机会成为艺术家。然而梦想很快就像肥皂泡泡一样消失,他发现自己天资平庸,缺乏艺术创造天赋,从而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个无用之人。于是,这位精疲力尽的精神流浪汉不得不返回家乡伦敦,并进入医学院学习,此时此刻,他的唯一愿望只不过是找一份工作糊口而已。由于他对医学课程缺乏兴趣,所以他开始在学校里游游荡荡,并没有在专业方面投入太多的精力,这种状况显然是对毛姆本人在海德堡大学和医学院生活的写照。

  常言说,生活就是一连串的偶然,一个偶然的机遇往往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菲利浦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餐馆里喝咖啡,从而结识了充满性感和色情诱惑的女招待米尔德丽德,两个人迅速坠入情网,一发不可收拾。而米德尔丽德却拥有若干个情夫,也曾经创造过相当骇人的风流韵事。于是菲利浦就不得不面对现实,去接受米尔德丽德同另一男人所生的孩子,这时候菲利浦无可奈何地陷入了爱情的枷锁,他的情绪开始低落,开始暴躁,并表现出歇斯底里的狂躁症状。他拒绝同米尔德丽德同房,对这个女人的肉体公开表示厌倦,这就大大激化了男女双方的矛盾。结果,愤怒的米尔德丽德卷走了菲利浦的财产,远走高飞,菲利浦失去了他那一笔赖以为生的资金,由于生活困窘被迫从医学院退学。这时候的菲利浦跌落到了人生的最低点,无衣无食,内忧外患,他不得不跑到一家百货商店去应聘最低贱的工作,寻求一块面包来避免饿死的厄运。在菲利浦的眼里,人生总是变幻不定的,不是人能控制命运,而是命运控制了人生,所以人生的渺小和脆弱也就成为他的基本感受,这也同方鸿渐在三阁大学的流浪心得几乎一模一样。在他的爱情漂泊终结之后,他又开始了新的人生流浪,这时候命运似乎发生了突然的转折,那位老叔父突然去世,并在遗嘱中留给了他一笔足以完成学业的资金。于是揣着这笔从天而降的资金,菲利浦跟着一名脾气暴躁的乡村医生前往各户患者家里实习。他开始抱着药箱,挂着听诊器,游走于乡村和集镇。他也似乎非常适应漂泊不定的江湖郎中生活。于是,乡村医生大受感动,并提出给他开工资,愿意让菲利浦成为自己的工作助手。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菲利浦竟然拒绝了乡村医生的邀请,并宣布因为自己想当一个新时代的鲁滨逊,前往充满异国风情的地方去旅行。然而,捉摸不定的命运一次又一次粉碎了他旅行的愿望。后来菲利浦爱上了清纯少女莎莉,奋不顾身地与之“坠入爱河”,他权衡再三,终于放弃了旅行而接受了乡村医生的聘请,成为了一名既不快乐也不郁闷的乡村医生。

  很显然,菲利浦的人生经历证实了人生不是自我欲望实现的结果,而是他们天性与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这样一来,菲利浦的人生结论也就充斥着时代、种族、环境决定论的自然主义色彩,也浸润着叔本华式的宿命悲观主义色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