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觀紅樓(綜論卷)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大觀紅樓(綜論卷)的读后感10篇

2018-06-13 20:1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觀紅樓(綜論卷)的读后感10篇

  《大觀紅樓(綜論卷)》是一本由歐麗娟著作,臺大出版中心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500,页数:49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大觀紅樓(綜論卷)》读后感(一):忠于原著

  我自以为看过非常多红楼评书,可是,这本欧丽娟写的大观红楼,让我很难再提起兴趣去读其他评书。曹雪芹若是看到此本书,大概会长叹一声,被人误者久也,今之时代,竟有如此知吾心者,难也,吾于九泉亦可含笑矣。

  吾向来看红楼,最爱之方面作者文笔,但此书评论无过多涉及文笔,而是分析了作者写此书的目的心境整体的构思,情节发展。本来不感兴趣的我,也欲罢不能,书中有理有据,让人心服口服

  吾看过红楼再看其他,乏味矣。不知今之众小说家是否看过红楼,既看过,懂否,既懂,何又信下笔哉。此评家亦真爱红楼,行文处处可见其赞叹之词,吾亦如此,对评家颇多崇敬之情。今之人,多已无此审美之力,少理智,惜之。

  《大觀紅樓(綜論卷)》读后感(二):集大成的欧式红楼梦解读

  当读者开始解读红楼梦,那么就是他自己的红楼梦。可是欧老师的红楼梦让我没办法说是他自己的,作为专业学者理论依据很强,当然一定会有欧老师主观潜意识在里面啦。

  人物论开始听林黛玉,因为价钱时间,喜马拉雅上听的,没有买原书,不过买了唐诗选注呀,台达公开课要开始欧老师唐代的讲述了,很期待呢。集大成,欧老师能够搜集许多专业学者的意见加上自己人经历的解读,受益良多,也解答了我读书过程中的一些疑惑

  以前读闫红的也不错,有一部分是很相似的,不过解释细节上的出发点一样,比如黛玉的变化原因,闫以黛玉在宝玉因伶官厌恶悟出眼泪各有分定而后送帕,二人确定情分,所以黛玉安全感增加就不再刻薄;而欧老师则认为黛玉改变于宝钗对她关于误说西厢记牡丹词句叮嘱而改变了自我中心意识。可见二者对于人改变的节点不一样,当然也许因为半年前读的闫红的著作,细节记不大清了,也许二人持相似观点呢,可能只不过欧老师用了中外文学理论心理学等等专业术语使自己的立论更加有力,我快要被说服了。欧老师对于宝黛二人的爱情细节没有感性的分析,当然后面人物论还没有读到,也许有,不过显然欧老师的侧重点没有在这倾斜,而是更多为宝钗的读者接收史纠偏。

  等考试结束我会重新读一遍的,现在没有时间了。

  闫红老师平民叙述,欧老师有一些颠覆观点,比如对于亲情等等,她的解读让我意识到作为专业学者的不一样的视野,也更有期待未来从事这样一件事情

  《大觀紅樓(綜論卷)》读后感(三):来自野有蔓草的质疑:红楼梦在批判一见钟情吗?

  欧老师对红楼梦中西合璧平易近人之集解颇足一观,然亦有不敢苟同的地方,比如关于一见钟情的论述。

  何种婚恋观我没有意见,但是老师说红楼梦否定一见钟情,我觉得有待商榷。

  首先,“一见钟情”定义是:男女之间一见面就发生了很深的感情。所以说一见钟情不等于迷于色相耽于肉欲,老师在反对一见钟情的某些观点里,似乎把二者混淆了。

  其次老师举了四个例子来论证一见钟情没好下场

  第一,娇杏和贾雨村虽是侥幸,但亦是一见钟情成功之例。

  第二,冯渊的不幸来自飞来横祸,确实可怜,但是用一个偶发之横祸来否定某种感情发生的方式,有点力有不逮吧?我想,否定一样事物单纯客观导致的不幸结局来论证是不是有些狡辩的意味呢?

  第三,尤三姐对柳湘莲的一见钟情比较奇怪,既已生情又何来之后与别的男子打情骂俏之所为呢?无怪乎宝玉言及三姐言语轻佻引得柳湘莲起疑退婚。所以此悲剧之果具有因起,怪不得“一见钟情”。

  第四,请问文中哪句话说茗烟与万儿是一见钟情了,如果您说不作了解就滚床单就算是一见钟情,那嫖的约的都该作何解释?

  第五,我替老师举一个比较契合的例子,那就是贾瑞对王熙凤,凤姐去看可卿,看完独自走在园子里,贾瑞从假山之后蹦出来,从对话内容可以看出二者是第一次近距离见面和谈话,贾瑞虽然满心污浊,但是对凤姐确实真心动情了,归为一见钟情并不难理解,此后贾瑞死于爱欲,也算是自作自受,我认为这种主观行为导致的结局方可形成批判的逻辑,但是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作者批评的重点不在于是否是一见钟情,而是在批判耽于肉欲的“感情”。

  反而,我觉得一见钟情的好结果比比皆是:第一,薛蟠和香菱,两人恩爱幸福很多年,薛蟠一直对香菱很好,香菱后面受苦也是因为夏金桂的挑拨,导致香菱香消玉殒的显然并不是薛蟠的日久爱驰;第二,小红和贾芸,从脂批来看二人最终结合并帮助了树倒猢孙散的贾家;第三,黛玉宝玉虽然是日久生情,但也有一见钟情的成分,黛玉进贾府时,作者用黛玉的视角对宝玉的相貌进行了一番描述,用的可全都是褒义词,描完了还心说哪里见过,说明其中满满的都是好感呀,宝玉对黛玉的描述更是惊人,还说出口“这个妹妹我见过”,其后又是卖弄才能为其取字,呼其“神仙似的妹妹”,又是激动地要摔玉的,撩妹如此专业情绪如此起伏,纵然是绛洞花王的一贯作风,但这不是一见钟情又是什么?连大街情歌都会这样唱了“我们好像在哪见过你还记得吗……”

  再次,老师说真正的爱情身体本能没有关系感觉曹公并非这样写的,宝玉梦中初试云雨的对象是兼美,是黛玉宝钗的结合体,虽然书中不曾明确透露宝玉对二女的非分之想,但是梦中已经暴露无遗了啊。

  最后,我明白欧老师所想表达本意,但是此意以是否为一见钟情来加以界定恐不合适,我想曹公所写,不过是在批判单纯迷于欲望的俗物罢了,一见钟情在此躺枪未免太冤枉。他借贾母之口批判才子佳人小说,也不过一来想说那些作者爱胡说八道,二来表示真正的爱不会不顾身份礼教耽于男欢女爱。而曹公所持的“缘分天定”之观点,怎么不是另一种对一见钟情的解释呢——因为你我之缘是上天注定,所以我见你才觉“犹如故人归”,内心升腾起的感情又怎么会是迷于色相的呢?

  从思无邪里“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到凤求凰之“有美人兮, 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再到易安偷窥赵明诚而写的“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我想,曹公即使也遵从大家之礼教,却不会不想为一见钟情的甜蜜寻一个出口吧

  《大觀紅樓(綜論卷)》读后感(四):大观红楼观人生大观

  两年前接触到欧丽娟老师的《红楼梦》课程,便觉得耳目一新,原来黛玉未必如我们所想一直生活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处境中,宝玉未必是试图挣脱家庭束缚先锋觉醒者,处处反抗封建礼教,而是饱含对诗礼簪缨世家光景不再的感伤眷恋,以及作为继承人对家族没落的深深愧疚。而袭人也未必是绵里藏针步步为营角色,如果你将她放入她所处的时代环境,便能发现她行为的合理合法性。

  循着书中的指引,我们能够发现太多被忽视的重要细节,被视为“槁木死灰”的李纨是“海棠诗社”的主盟,出场次数很少的元春是大观园幸福生活的开启者和庇佑者……欧老师时常说不要“想当然尔”,对于这样一部经久流传的名著,有太多的人喜欢它,各式各样的流派和解读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到《红楼梦》的更多方面,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因此有了太多先入为主成见。许多人在未亲自完整的、细致阅读过一遍原著之前,就已经为许多书中人物的性格乃至全书的立意下了定义。当我们把所有的人物放到他们所处的环境中去看待,也许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结论

  听欧老师的课是理解《红楼梦》的过程,也是逐渐打开自己的过程。假期里听欧老师台大公开课讲《红楼梦》的音频,睡前听、醒后听、走着听、坐着听……书中有太多精妙的评论和感悟无法一一记录,如今欧老师《大观红楼》出版,再看时更觉明晰畅快,也仿佛与过去听课时的自己隔空问候。书中详实的考证博古通今,援引的资料贯穿中西,从文学到哲学再到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大观红楼》旁征博引字字珠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地狱”你不在他当时的处境中,也许根本无法做到“感同身受”。很多次听着小说里人物的故事突然理解了自己的人生。欧老师援引卡洛斯·卡斯塔尼达在《前往伊斯特兰的旅程》里非常精彩的一段话来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性格,“你把自己看得太重了,”他慢条斯理地说,“在你心里,你把你自己看的太该死的重要。一定要改!你是如此该死的重要,使你觉得可以理直气壮的对每件事情发火。你是如此该死的重要,所以事情只要不如你的意,你可以掉头就走。你大概以为那样表示你有个性。胡扯!你是又软弱,又自命不凡!”所以,孤高自赏难与人同是否就是值得欣赏的真性情?宽和隐忍与人为善是否就可以被打上虚伪烙印?做一个好的读者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所有的事物,如果你有机缘喜欢它,它终将成为你的一种人生。

  《红楼梦》是一部读不尽的书,读《大观红楼》时觉得轻松愉快,可借助它又有了无数个深沉思考契机,因为这一本书,我收获丰富知识,发现了全新的思维方式,也因为这本书,对待人生,于人于己,都会有更多的体谅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