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礼拜二午睡时刻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礼拜二午睡时刻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6-15 21:3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礼拜二午睡时刻读后感精选10篇

  《礼拜午睡时刻》是一本由[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50,页数:17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礼拜二午睡时刻》读后感(一):【转】我所知所爱的马奎斯 BY三毛

  马奎斯(*马尔克斯)是近年来世界性受欢迎作家。他的作品不只在西班牙语地区得到普遍的欢迎,同时在世界各地只要对近代文学略有涉猎的人都不应该不知道他。很可惜的是在中国,他的名字还不能被一般的读者所熟悉

  我大概是九年以前开始看这位先生的作品。第一本看的是《没有人写信给上校》(*《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第二本是《大妈妈的葬礼》(*即简体中文版《礼拜二午睡时刻》)。他的书在任何一个机场都可以买到,所以说他是一个受普遍群众喜爱的作家。直到五年前我看到《一百年的孤寂》(*《百年孤独》),我的看法是除了中国《红楼梦》之外,在西方作品里,它是这百年来最有趣的一本书。它可以让每个人阅读了解欣赏,念他这本书,如入幻境,痴迷忘返。

  我认为今天以一个写短篇小说起家的作家(不能说专写短篇小说),能够得到诺贝尔文学奖荣誉,也是相当的特殊。我最受感动的两篇文章,台湾好像没有介绍,一篇叫做《星期二晌午》(*《礼拜二午睡时刻》),一篇叫做《鸟笼》(*《巴尔塔萨午后奇遇》),都是很短的,而里面说的东西很平凡生活上的故事,可是又那么深刻

  《星期二晌午》是说一个贼在镇上被打死了,他的母亲带了个小女孩火车到那个镇他的坟上去献朵花,镇上的人觉得打死这个贼有一点羞耻,就把百叶窗都关下来了。这个女人下火车时就跟女孩讲要振作起来,然后她们走下去,走到教堂的门口敲门;教堂的神父打开门接待她们,带她们到坟上去,在上面放一朵花。离开镇的时候,百叶窗后面很多眼睛看着她们。神父说:“真可惜啊!你当初为什么不叫你的儿子做一些好事?”母亲答复说:“他本来就是个好人。”

  《鸟笼》是说一个做鸟笼的人,很渴望做一个美丽的鸟笼去卖给镇上一个富翁生病的小孩,希望能赚一点钱。他做了很多幻想之后,把鸟笼很辛苦地做好拿去,最后的结局是把鸟笼送给了那小孩,走了,没赚到钱。很辛酸一个故事

  《大妈妈的葬礼》写的都是很平凡的故事,但有很深刻的一种人生悲剧感。他的作品在整个气氛上很像福克纳的东西,很沉而不闷,很满,要说的话不说出来就结束了,有回味。他有些作品短,而且非常短,在西班牙本土,前两年几乎每一个星期都把他的短篇小说编成电视剧演出,非常好看

  我从来没有受过这样深的感动,希望把西班牙语系文学作品译出来,直到看到马奎斯的作品。我认为他的作品在当今这些文豪来说,他得奖实在是晚了一点,早该得奖了。

  对于马奎斯这样的看法可能是因为对西班牙语文有着太强烈情感,同时与他们的人民土地民族也有认同。马奎斯在世界各地已是十多年来最受欢迎的作家,作品深刻而悲哀,他有着悲天悯人胸怀,写的是全人类的情感,文学浅近不晦涩

  他得奖我非常兴奋。但愿因为这个人的得奖,使我们中国不再只注意美文学,事实上西班牙语系文学到今天还是非灿烂,可是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引介的工作还有待努力

  《礼拜二午睡时刻》读后感(二):不因为天空低矮高傲

  早先因为只知道老马的几本长篇,故一直以为他可能不是写短篇的料。从《凶杀案》开始发现,他写短篇的能力也是了得

  书很快就读完,只一个下午的三分之一。

  因为《苦妓回忆录》同时在手,这些故事和《苦妓》的落寞形成鲜明对比

  写下这些故事的时候,马尔克斯还不是名满天下的马尔克斯,才三十岁岁的马尔克斯,还是小PP的马尔克斯。

  你会发现,几乎用笔,段落,开章,终篇,都写得极为谨慎

  怯怯的。

  但用心极致

  《上校》是极长事而写短,《凶杀案》是极短事而写的繁花似锦,《苦妓回忆录》本是一页纸的事情,却能写得老马落雪大如席,至于更短的,像这本《礼拜二》则是纤毫乱点,皆成文章。

  《格兰德大妈》以不容说,《礼拜二》以是短篇里的名篇,偶倒是更喜欢《镇上没有小偷》,切以为是小说中的小说,《纸做的玫瑰》则是短篇里的短篇,极品

  《礼拜二午睡时刻》读后感(三):提前现身的《百年孤独》

  马尔克斯在《番石榴飘香》里称《礼拜二午睡时刻》是自己最好的短篇小说,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中文译本才把原名为《格兰德大妈的葬礼》的短篇小说集,更名为《礼拜二午睡时刻》。

  《礼拜二午睡时刻》是小说集中的第一篇(不知道中文版除了改小说集名,还有没有调整过篇目顺序),篇幅极短,用词精简,叙述克制。开篇只写母女两人坐在火车上,车窗外是一望无际香蕉林。车停在一个无人小站,母女两个下车,来到正午沉寂的小镇大街上,去找小镇的神父。原来母亲带女儿到镇上,是来看望几天前因偷盗被镇上人打死的儿子,他被葬在小镇墓地里。马尔克斯的叙述精确冷静,以极简的笔法勾勒出一个母亲深沉的爱与压抑自尊,没有任何煽情的衬托,沉痛的悲剧意味乌云一样笼罩,显示出叙述手法成熟

  小说集的最后一篇《格兰德大妈的葬礼》,字里行间让我们看到了写作《百年孤独》的马尔克斯。一个统治小镇几十年,甚至左右全国政局的格兰德大妈死去,围绕她的一次盛大世纪葬礼,教皇、总统一一登场,小镇像盛大集市一般热闹。这像是一个从《百年孤独》中剪裁出的故事,荒诞、恣肆、幽默甚嚣尘上之中隐现马尔克斯那张狡猾的脸。

  如果只读开头和结尾这两篇,你会觉得反差如此之大,简直不像出自一人之手,难道马尔克斯也有“代笔”?似乎很值得方舟子来质疑打假一下。但整部小说集除了以上两篇,还有另外五篇:《平常的一天》、《巴尔塔萨午后奇遇》、《咱们镇上没有小偷》、《蒙铁尔的寡妇》《周六后的一天》、《纸做的玫瑰花》。如果之前你没有读过马尔克斯的任何作品,那读完整本书之后,马尔克斯的风格了然于胸了。

  这是马尔克斯由青涩到成熟的转变之作,虽然有些地方尚可雕琢。《巴尔塔萨午后奇遇》中的堂何塞有夸张的脸谱化,《蒙铁尔的寡妇》故事单薄寓意浅露。但从这些作品中已能看出马尔克斯能量的蓄积。《礼拜二午睡时刻》也许还太简陋,容纳的空间时间不够宏大,但一部伟大的作品已露端倪。看上去差异巨大的手法,只要稍加调和,就是马尔克斯不可复制的味道,延展到一百年的时间,延伸到无穷的空间。

  《礼拜二午睡时刻》常常出现的是海明威式的语言,却有着福克纳式的故事结构。虽然几个故事中出现的小镇都没有名字,只在《格兰德大妈的葬礼》中,马尔克斯提到小镇的名字叫“马孔多”。但所有故事中的景物如此相似分明暗示着,这是同一个地方。约克纳帕塔法县的名字出现在福克纳无数小说中,而在马尔克斯的故事中,小镇注定叫“马孔多”。直到五年以后,当读者在《百年孤独》中再一次看到“马孔多”时,他们一定会想起《格兰德大妈的葬礼》,想起《周六后的一天》里的寡妇和神父。那时,马尔克斯还默默无名,而《百年孤独》中的人物早已一一现身。

  《礼拜二午睡时刻》读后感(四):摘录

  摘自《礼拜二午睡时刻》--蒙铁尔的寡妇

  打那以后,她和世界唯一的接触就是每到月末给她女儿们写信。“这真是个该死的镇子。”她对女儿们说,“永远留在那边吧,别担心我。知道你们幸福,我也就幸福了。”她的女儿们轮流给她回信口气总是那么愉快,看来,信都是在温暖明亮的地方写的,停笔思索的时候,她们一定曾在许多镜子前面照来照去。她们也不打算回来。“这里才是文明世界。”她们说,“那里的环境不适合我们。人不能生活在一个因为政治问题就杀人的野蛮国度里啊。”蒙铁尔的寡妇读着信件感觉好些了,对每句话都点头称是。

  有一次,女儿们跟她谈起巴黎的肉市。她们说,那里宰杀玫瑰色的小猪,把整猪挂在门上,用花冠、花环装扮起来。最后,一行和她女儿们字体不一样的字迹补充道:“想象一下,人们把最大最美丽的康乃馨插进猪屁股里。”

  《礼拜二午睡时刻》读后感(五):不动声色布局波涛汹涌的暗流

  如果之前读过了老马气势磅薄多点聚焦的长篇,回头读《礼拜二午睡时刻》这本短篇小说集,开始的感觉会有些不过瘾,再读,很多不确定暧昧的情状渐渐升腾上来,三读,不吐不快,必须与别人对接,好尽快淘淘这不动声色的老马兜里揣着的谜底

  《礼拜二午睡时刻》好就好在老马的不动声色,恨也恨在了他的不动声色。集纳了马尔克斯八个短篇的这本小说集,场景惊人单一,都在一个小镇上。小说中出现的每个人物,都是在镇子里生活的某个移动剪影,互相之间似无交集,却有着近乎一致底色。镇子里的沉闷与压抑,让读者的心情始终不能解脱。也许你看到的只是这一个个沉默的移动,但在背后蕴藏的却是波涛汹涌的暗流。

  与书名一致的《礼拜二的午睡时刻》,不知道是不是出于马尔克斯别有用意的思考。为纪念战神而命名的“礼拜二”,偏偏和“午睡”放在了一起。一个瘦弱的母亲从很远的地方前来祭奠被人当做小偷打死的儿子。在闷热难捱的日子里,在众人不屑的鄙薄的眼光里。如果将这个隐忍坚强的母亲喻做“战神”,那么她想要征战和对抗的就是这个“午睡”中的沉寂的小镇和人心了。

  无论是在路途中的困顿煎熬,还是在镇子里面对敌意和冷遇时的难堪,母亲始终把腰背挺得笔直,平静温和,但是执拗。在面对小偷这个称呼的时候,她不动声色,只因为“我是他母亲。”在神父的遗憾面前,她回答“他是个非常好的人”。

  《平常的一天》可以视作是牙医无数个平常的一天中的一天,面对凶神恶煞的镇长,牙医选择不接待。即使镇长听到他的声音,他仍旧坚持,“还是那副表情”。镇长扬言要毙了他的时候,牙医也只不过淡淡接了一句:“来吧,毙了我吧。”干活的时候,牙医没看镇长一眼,反倒是镇长目不转睛地盯着牙医。双方内心力量的强弱,不言而喻

  《咱们镇上没有小偷》和《巴尔塔萨午后奇遇》都是巧妙的反讽。前者,小偷恰恰出在镇上,后者,精心制作的鸟笼所能带来的高价收益竟然是一个荒诞的玩笑

  直到《格兰德大妈的葬礼》出现,仿佛全书高潮到来。这篇小说的构思与写作预示了随后的巨制——《百年孤独》和《族长的秋天》的诞生,繁复与荒诞,现实魔幻,交错呈现,是属于马尔克斯的时代华丽登场的前奏

  但是,《格兰德大妈的葬礼》绝不是格兰德大妈本身,从这里才揭开了老马在全书中的精心布局。这家伙,和我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顽童般的狡黠于此尽数呈现。这时你才会发现,寡妇雷薇卡太太、安东尼奥•伊萨贝尔神父、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包括那个狂暴的镇长,居然都在全书中不止一次地出现!回头再次细看,我们竟然如同一步步走进了宛如阿婆、柯南道尔的迷局,却浑然不知。这个镇子、这个镇子里的每个人、这个镇子里的空气蕴藏了多少血腥与罪恶

  老马貌似布局了一本短篇小说,但事实上,却用一个个散点串起了一部中长篇,看起来不相干的一个个,或许竟是紧密交织的一张网。谜底是否如此,只有老马能够解释了。

  《礼拜二午睡时刻》读后感(六):礼拜二午睡时刻

  得知文学巨匠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因为那部晓喻世界的《百年孤独》,而第一次这位作者则是因为《礼拜二午睡时刻》。

  看似小清新标题油画般的封面,总是让人感受冬日暖阳般的温润感。然而开卷见到的,却像是阳光透过玻璃碎片一样——自然通透,不耀眼,却有微小闪光点,挥之不散。

  这是由八部小短篇组成的文集。《礼拜二午睡时刻》作为开卷篇最引人入胜寂静的午后,一切都被烈日灼炙着,世界看似真空了一般,唯一涌动着的是那位“小偷”母亲内心的悸动。她没有悲怆,不需要怜悯,用独立和坚强支撑着被视作小偷中枪子儿身亡的儿子最后的人格尊严,在淡默中诠释着一切。

  “平常的一天”中尊崇医德至上的牙医,“咱们镇上没有小偷”中固执偏激的达马索夫妇,“巴尔塔萨午后奇遇”中有一次在有钱人面前争面子的巴尔塔萨,“蒙铁尔寡妇”中不愿直面生活的雷薇卡太太,“周六后的一天”中重振威风的神父,以及“纸做的玫瑰花”中心照不宣的祖孙俩人。这些平凡的人在文章中演绎着一桩桩日常故事,笔法是如此的不动声色,但极简的背后隐藏着缤纷的情绪,或宽恕,或埋怨,或隐忍,或桀骜,或不屈,或倔强,或坚持,或妥协。

  直到“格兰德大妈的葬礼”出现。没有了细腻的内心描绘,没有了眉眼间的细微变幻,甚至连格兰德大妈的形象或许都尚未描述清楚,而是磅礴地旁述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和开始。不同于往常的习作预示着“一些”将要开始。甚至有人说它是《百年孤独》的前奏。

  许久没有读到如此走心的短篇,感动之余无穷回味。同样是礼拜二,一个阴沉的将要落雨的午后,我陷在软绵绵的床垫之中,儿子身边,记下这些。

  《礼拜二午睡时刻》读后感(七):普通人的尊严

  马尔克斯的短篇小说集。他笔下的故事似乎都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而且很多像是《百年孤独》的花絮。它们相互勾连,仿佛一个长篇作品的不同章节,一起织成一张网,网的名字叫马孔多。

  马孔多镇上的人们,平庸、市侩、俗不可耐,有的精明,有的愚蠢,但是都有着自己的尊严。正是这一点,让各篇中的主人公都有着各自的可爱。《平常的一天》中坚持医生职业操守却又不向权贵低头的牙医,《咱们镇上没有小偷》中认死理的达马索,《巴尔塔萨午后奇遇》中赢了一次有钱人就得意忘形的巴尔塔萨,《蒙铁尔的寡妇》中凄凉固执的寡妇,《周六后的一天》中抓住机会重振威风的神父,《纸做的玫瑰花》中瞎眼却「目光」犀利的老太太。《格兰德大妈的葬礼》有些与众不同,写的不是普通人,而是露骨的政治讽刺。事实上,几乎每一篇中都有一些政治讽刺,都会在不经意间提及过去的战争或者政治灾难。

  作为书名的这篇《礼拜二午睡时刻》中,没有战争和灾难,甚至没有讽刺,有的只是一个母亲的坚韧和骄傲。她的儿子因为偷东西被当场打死,她带着女儿来到儿子死的地方上坟。她坚持认为自己的儿子是个好人,她无惧人们的愤怒和仇恨,最后,「她牵着小女孩的手朝大街走去」。那两个背影一定像封面上画的那样沉默而坚硬。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篇。

  微信公众号:小盆哟「littlebasinyo」

  《礼拜二午睡时刻》读后感(八):比百年短一点的孤独

  看《圆桌派》那期几个作家谈论细节里的魔鬼,好像是马伯庸还是史航提到《礼拜二午睡时刻》里描写小女孩在去扫墓的漫长旅程中如何为鲜花保湿,但我读完倒是没太注意这个,大概就是普通人和作家的差距。

  这是一本一半跟时间有关的短篇小说集,《礼拜二午睡时刻》《平常的一天》《巴尔塔萨午后奇遇》《周六后的一天》都是时间的维度,而另一半则是人物标题:《咱们镇上没有小偷》《蒙铁尔的寡妇》《格兰德大妈的葬礼》。

  它写于1962年,属于马尔克斯的早期作品,比《百年孤独》(1967年)早了5年,但有些《百年孤独》里的主人公已经在这些短篇小说中登场了,所以大可以把它看做是马尔克斯为写《百年孤独》而做的一个准备,或者人物小传,或者番外篇。尤其最后一篇《格兰德大妈的葬礼》,虽然是短篇,但写法已经有了《百年孤独》的影子。

  马尔克斯写小人物,通常是在麻木中体现情感,比如《礼拜二午睡时刻》里小偷的妈妈去看被打死的儿子的墓碑,跟神父对话,冷漠,只是说要怎样怎样,但行为中描述的那种无奈的伤心已经跃然纸上。以及作家对社会的反讽,《平常的一天》确是够平常的,镇长看牙医,铺陈到最后都是为了垫那一句对白:牙医问镇长,账单是寄给你还是政府,镇长说,还不都一样。

  对啊,还不都一样。马孔多跟北京又有什么两样。

  《礼拜二午睡时刻》读后感(九):献给神圣的鳄鱼

  献给神圣的鳄鱼

  ——马尔克斯《礼拜二午睡时刻》

  故事极简单,在八月一个礼拜二的午睡时刻,一个穷女人,带着女儿和鲜花,乘坐简陋、破旧的火车,来到一个荒凉的小镇,给儿子上坟。

  小镇毫无特色,和火车经过的“前两个镇子一模一样,只是这里的广场上麇集着一群人。镇子的另一端是一片因干旱而龟裂的平原,种植园到此为止了。”“车站上空无一人。在大街对面巴旦杏树荫下的便道上,只有台球厅还开着门,小镇热得像个蒸笼。”

  在这些昏暗浑沌的背景下,马尔克斯认为这个女人应该是这样的形象:眼皮上青筋暴露,她身材矮小孱弱,身上没有一点儿线条,穿的衣服裁剪得像件法袍。要说是女孩的妈妈,她显得太老了一些。整个旅途中,她一直是直挺挺地背靠椅子,两手按着膝盖上的一个漆皮剥落的皮包,脸上露出那种安贫若素的人惯有的镇定安祥。

  神父还在睡觉的时候,她就平静而执拗地要去叫醒他,去借用通往墓地的大门钥匙,因为她还要搭乘三点半返程的火车。

  我觉得神父是故意睡着的,因为他后来对这个穷女人说:“天太热了,你们可以等到太阳落山嘛。”作为神父,他早就知道她的来头,他更理解当地的历史和现实:哥伦比亚的大西洋沿岸马格雷纳河流域一望无际、铁道两边对称的香蕉林带,这里永远笼罩在贫穷、愚昧、麻木的阴影之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几近瘫痪,挣扎其中的人,自顾不暇,仅凭一种本能、一种惯性,像在巴旦木树荫里的吐着舌头乘凉的老狗一样苟延残喘,哪里管得了别人的死活?

  神父被叫醒了,走出来,从棋子里拿出一个油布面的笔记本、一支蘸水钢笔和一瓶墨水,然后坐在桌子旁边。马尔克斯用情克制,下笔极有分寸——

  “你们想去看哪一座墓?”他问道。

  “卡络斯·森特诺的墓。”女人回答说。

  “谁?”

  “卡络斯·森特诺。”女人重复了一遍。

  神父还是听不明白。

  “就是上礼拜在这儿被人打死的那个小偷,”女人不动声色地说,“我是他母亲。”

  神父打量了她一眼。那个女人忍住悲痛,两眼直直地盯住神父。神父的脸刷地一下子红了。他低下头,准备填一张表。

  填好那些古板繁琐的登记表之后,神父吁了一口气,接着说:

  “您从来没有想过要把他引上正道吗?”

  女人签字回答说:

  “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

  神父不置一辞,女人只好自己接着往下说:

  “我告诉过他不要偷人家的东西吃,他很听我的话。过去他当拳击手,有时候叫人打得三天起不来床。”

  “他没有办法,把牙全部拔掉了。”女孩子插嘴说。

  “是的,”母亲证实说,“那时候,我每吃一口饭,都好像看到礼拜六晚上她们打我儿子时的那个样子。”

  “哎!上帝的意志是难以捉摸的,”神父说。

  在临街的大门打开之前,神父就觉察到有人把鼻子贴在纱门上往里瞧。那是一群孩子。大门敞开后,孩子们立刻一哄而散。在这个钟点,大街上通常是没有人的。可是现在不光是孩子们在街上,在杏树下面还聚集着一群群的大人。神父一看大街上乱哄哄的反常样子,心里顿时就明白了。他悄悄地把大门关上。

  ——越是麻木冷漠不关心他人死活的人群,看起热闹来,越是不嫌事大。神父说服得了自己,说服得了上帝,但说服不了这群人在哥伦比亚的大西洋沿岸马格雷纳河流域几千年的历史,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生存罅隙。

  “等一会儿走吧,”他说。说话的时候,他没有看那个女人。

  神父的妹妹从里面的门里出来。她在睡衣外面又披上了一件黑色的上衣,头发散披在肩上。她一声不响的瞅了瞅神父。

  “怎么样?”他问。

  “人们都知道了。”神父的妹妹喃喃地说。

  “那最好还是从院子的门出去。”神父说。

  “那也一样,”他妹妹说,“窗子外面净是人!”

  直到这个时候,那个女人好像还布知道出了什么事。她透过纱门朝大街上看了看,然后从小女孩的手里把鲜花夺过去,就向大门走去。女孩子跟在她的后面。

  “等到太阳落山再去吧!”神父说。

  但她谢绝了神父要借给他们阳伞的好意,在小镇人的注视下平静地向墓地走去。行文至此,戛然而止。但一个母亲对儿子超越世俗的爱,以及因此而使一个普通人能够在被人群打倒的危险面前,保住自己的尊严。

  一个普通人如何保住自己不被打倒在地的尊严?库切写道自己被侵害时,“对他来说不啻于一帮落在他肉体上的食人生番。他毫无顾忌地表示:当我保卫自己不受那些把我打倒在地,烤我、吃我的食人生番侵害时,我应该保卫自己不受这件事本身的侵害。我几乎没有想到,这些食人生番其实是些邪恶的贪得无厌的东西,他们在撕啃的正是真理的实质。”

  王路引用了武大郎的衰,来证实佛教的功能性:以武大的条件,本来娶不上潘金莲。潘金莲得罪了大户,大户把她配给武大,等于天上掉馅饼,让武大捡了个便宜。

  武大郎娶了潘金莲,如果他还有一点聪明,也应当认识到:这种意想不到的运气的发生,丝毫无补于他的无能,反而给他带来危险。应当知道,来到身边的不是潘金莲,而是天花板上一顶悬悬欲坠的绿帽子,说不定哪天就掉下来了。要化解这种危险,正确的手段是迁善改过,消除无能。但武大郎十有八九会说:“我改甚么!我又不杀人放火,作奸犯科!”

  所以,上天只会等一个人历尽千辛万苦后,才给他一点点,这不是吝惜,而是慈悲。轻易给你,是害了你。你的智慧与力量原本配不上。艰苦之所以必要,是要你经此磨难改掉过失,获得智慧,焕发力量,渐渐可以配得上更好的事物。

  王路认为,既然无力消除自己的愚钝顽劣,不肯打磨自己,使自己真正配得上得到的东西,仍要保存自己的尊严,其实也很简单,武大只消一纸休书,就摆脱了这样的一个“业”。

  最后,按照惯例,我准备推荐一部相关的电影来做结尾。但在推荐电影之前,我又想,如果是我们常读的作家来写这个故事,他们会怎样下笔?

  譬如金庸。他会一支巨笔,写尽各种风云际会,各种机缘巧合,纠结各路人马,小镇弄得天翻地覆,然后成龙自己成为镇长,独霸一方许多年,修建了多条街道,然后收取税赋,世代幸福地居住在那里。如果改编了电影,满在油光的成龙,必是男主的不二人选。

  如果以极简著称的古龙来写呢,来历不明的几路人马,在黄昏到达小镇,对峙良久,然后午夜时分才真正动手,只消三个回合,已经血洗了小镇。随即就安静了,只有旷野里吹来腥味的风。

  而在连马尔克斯自己也认为《礼拜二午睡时刻》是他最好的短篇小说里,我们已经可以嗅到大师的气息。这部小说集一共收入作者的八个短篇,他的扉页上写着:献给神圣的鳄鱼。有人说,其中四个与他的中篇小说《恶时辰》密切相关,人物身份、特征以及相互间的关系也都未变,不少情节有着一模一样的细节。是的是的,我们显然已经可以从《格兰德大妈的葬礼》上看到了《百年孤独》的影子,这是对于那个伟大作品的演练和预习。及至后来,《族长的秋天》和《枯枝败叶》的横空出世,磅礴的句群惊涛裂岸,完全席卷了我的阅读经验。

  我推荐的电影,只有贾木许了。无论是他的《离魂异客》还是《破碎之花》,一股令人窒息的隔离,寂寞,惆怅的情怀与气息贯穿着整部片子的始终,充斥着每一个零碎的镜头。

  《礼拜二午睡时刻》读后感(十):在不动声色中吐露心事

  你我皆凡人

  生在人世间

  在不动声色中

  吐露心事

  诉说普通人的生活

  故事我们都明了

  就是没人用文字向我们倾诉

  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

  我们总也喜欢诉说些什么

  总觉得生活平淡无奇

  无可述讲

  你可曾知道

  地球几十亿人

  百分之八十都是与你生活相似的人们

  你也可曾想

  在世界的某个地方

  有个人

  在某个时间也和你做着同样的事情

  在你看来是普通

  但就是这样普通的故事

  才会走进这百分之八十的普通人心中

  不是吗

  别忘了

  正是因为普通

  才会在任何时代

  都会出现这样的故事

  然后渊源流淌

  普通人的普通故事

  除了生活

  没有别的目标

  输了

  也输得愉快

  别有风格

  我爱这普通故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