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6-23 21:2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读后感精选10篇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是一本由[南非]德斯蒙德・图图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26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读后感(一):犹如神祗般的宽恕真的能够带来和平吗?

  这本书是一位大主教写的。也可能因此,这本书怎么都摆脱不了神的祝福阅读过程中总觉得南非人民的宽恕来的犹如神祗一般让人不能十分理解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这本书写了南非反种族斗争胜利之后,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受害者罪犯的和解处理、为什么要和解、和解对世界意义。有权申请大赦的罪犯揭露事实真相换取大赦,受害者为了知道事实真相放弃惩罚罪犯以及赔偿的权利作者具体地从受害者、罪犯、支持种族隔离的机构角度写了这一和解进程

  令我想不通的是,受害者们真的可以做到对残忍的罪犯宽恕吗?宽恕仿佛被作者说的像是一种上帝赠送的礼物或这些受害者的本能一样,血海深仇说放下就放下了。但愿这是真的。

  如果人人都可以宽恕的话,这不失为解决冲突争取和平的最佳途径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读后感(二):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人性黑洞。做恶梦的一本书。常常热泪盈眶,常常——

  1990年2月11日被释入出来前,曼德拉已在监狱度过27个春秋。谁也不能说他不懂得何谓痛苦。他的视力因在采石场做苦役暴露在强光之下而受到严重损伤。一切手段都用上,就为了摧毁他的意志。说这27年纯粹痛心浪费并不难:想想他本来可以为南非作出多少贡献啊!但我并不这样认为。这27年和其中的种种苦难是淬炼钢铁、去芜存菁的熔炉。或许没有这种痛苦,他还不能像现在这样激情满怀胸襟博大。痛苦和其它因素一起让他获得了其他任何方式都无法赋予的权力和威信。一个真正的领袖必须有机会向他或她的追随者表明,他或她的整个事业不是为了个人功名,而是为了他人的利益

  《创世记》中记载: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是恶,耶和华就后悔造人有在上,心中忧伤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读后感(三):《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德斯蒙德•图图)

  理想国译丛之一,南非解放三部曲的第一部。讲述了南非解除种族隔离后,成立以作者——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德斯蒙德•图图大主教为委员长的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力图全面调查自1960年3月1日至1994年5月10日这段历史时期内各种严重侵犯人事件的真相,对受害者进行安抚拯救同时对说出全部真相的加害者进行大赦的故事。 看前半段的时候其实不太能理解作者反复提到的乌班图精神,更不能理解为什么在真相面前南非依然选择宽恕,但后面渐渐有了一些体会。作者作为大主教,难以避免地全盘从宗教主义出发,中国读者可能不太能理解,包括书中反复提到的“上帝是否后悔过造出人类”,但不得不承认宗教对精神创伤有着显著的治愈效果,通过袒露真相、忏悔和宽恕,确实有许多人从中得到拯救。 印象最深的是在种族隔离运动失去七岁女儿母亲,在见到凶手表现出宽恕后说的话:“真正的正义不是惩罚,而是恢复,不一定是恢复原来面目,而是恢复本应该具有的状态……我觉得我对她最好的纪念,不应该是做出我所痛恨的事,而是告诉大家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都值得保留。”因为这段话想了很多关于正义和复仇的争论,宽恕这种行为本身很容易被喷不长记性以德报怨,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所有能在伤痛面前选择宽恕的,都是内心强大人群,都值得尊重并敬佩。 “谈判、和平对话、宽恕与和解往往不是在朋友类似人中间进行。之所以需要这一切,恰恰因为人们是死对头,视彼此为仇敌,但敌人是潜在的盟友、朋友、同事合作伙伴。这不是什么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读后感(四):真相、和解与正义

  我还是要提一提这本书属于理想国译丛——由梁文道、刘瑜、熊培云、许知远主编,这是很好的一套丛书,在这套书的序中有这样一段话道出了编这套书的意义:“我们希望保持一种非功利兴趣:对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本身充满兴趣,真诚渴望理解他人的经验。”

  本书的作者就是我们可能听过却不甚熟悉的图图大主教,曾经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也是南非真相与和解委员会主席,对南非的那段种族隔离的苦难历史是有亲历的。要了解这段历史,还可以结合这套丛书的另外两本书来看,《漫漫自由路》、《断臂上的花朵》,这样可以形成更具体的认识

  许多南非人对种族隔离有着可怕记忆,他们忘不了1960年3月21日的沙佩维尔大屠杀,警察惊慌失措地向对通行证法举行和平抗议示威的人群开火,69人倒地身亡,其中很多人是逃跑时背后中枪;人们也忘不了1976年6月16日的索韦托起义手无寸铁学生反对将阿非利卡语定为授课语文的抗议游行中被射杀;还有那些被警察拘留期间神秘死亡的人,当局称这些人自杀了,有的用皮带上吊了,有的洗澡时踩在肥皂上摔死了,有的则从牢房或审讯室跳窗自杀了(这与现实多么相似!),但是,这样的说法显然是在侮辱大众智商。还有的人则直接失踪不知去向留给家人巨大伤害

  如果不去了解这段历史,实在难以想象一个人何以对他人作出如此残暴的行为,当觉得这种暴行已经是残暴的极限的时候,又会有人承认另外的暴行,而这个暴行相比于已知的的暴行,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所谓的“项链”酷刑——将灌满汽油的轮胎套在受害者的脖子上,然后点火;将他人的手臂砍下来以后泡在酒精里,放在警察总局,用这种他们称之为“狒狒之爪”的展示恐吓被拘留的人,如果他们不交代,这就是他们的命运,甚至更惨;将人虐杀以后将尸体焚毁,并且在焚毁尸体的火焰上做烧烤吃。

  当然,上面的描述并不是从来都确定无疑的,如果没有暴行的实施者坦白,这段历史将变得模糊,而忘记过去的人,注定会重蹈覆辙,这段历史必须被记住。历史需要被记住,仇恨却必须要放下,不然,南非将从一个种族隔离的时代走向另一个极端,在这个极端中,白人地位将和种族隔离制度黑人的地位相同,这样,南非依然是一个撕裂的南非,种族隔离将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存在,这断然不是努力推翻种族隔离制度的人所希望的结果

  所以,真相与和解将成为两个追求目标,其具体做法是用真相换取和解。曾经的暴行实施者,只要你能够说出真相,申请大赦,国家将不追究你的刑事责任,为了减轻顾虑,民事责任也是不承担的,当然,并不是说受害者什么也不能得到,他们能够得到真相,能够得到国家的象征性补偿,而且,受害者在面对施虐者的时候,往往能够放下仇恨,因为他们还需要生活,当他们不能原谅受虐者的时候,实际上他们一直还在受害。这是与报复司法不同的修复性司法,这在南非起到了弥合撕裂的社会,抚平创伤的作用

  当然,当权者的暴行不应该被忘记,同样,反抗种族隔离制度的人的暴行也不应该被忘记,良好目的并不能证明手段,“《日内瓦公约》和正义战争原则清楚地指出,战争中必须有正义。正义的事业必须通过正义的手段进行,否则它就严重变质。”非国大曾经将非暴力作为自己的原则,但是,曼德拉却坚持非暴力只是作为一种策略,是可以打破的,在他的努力之下成立了“民族之矛”抵抗军,从事暴力行为,他们说他们只是针对政府的一些军事设施或者政府的重要设施实施打击,但是,任何的暴力行为,一旦开始,就注定不能受到良好的控制,这本书揭露的事实也刚好印证了这一点。你会发现,那些用自己行为抵抗暴力的人,在做着他们最为厌恶事情。原来,种族隔离制度之下生活的他们,分辨善恶能力已经受到侵蚀。“生活的悲剧之一,就是我们可能变成我们自己所憎恨的东西。”

  附几句摘录吧:

  种族隔离即剥夺了实施者的人性,也剥夺了受害者的人性。

  真相令你痛苦,但沉默让你死亡。

  当我们听到彼此之间人性的堕落可以达到何等地步时,我们感到震惊和恶心。我们可以为彼此造成的痛苦而感到嗜虐般的快感,可以把残忍推向极致,让亲人为亲人的死活和去向费劲猜疑,让他们从一个警察局到另一个警察局,从医院到停尸房徒劳地奔波。这是一方面——到目前为止已经显现出来的阴暗沉重一面

  一位叫唐迪的索韦托妇女,在监禁期间也遭到折磨。她屡次遭奸污。她说她能活下来,是因为她把自己的灵魂身体中取出来,房子了奸污发生的囚室的角落里。经过这样的分解之后,她就可以冷眼观瞧这些人蹂躏她的身体。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读后感(五):一点小感想

  1990年2月11日,曼德拉出狱,1994年4月27日,南非举行新的大选,曼德拉当选,随后而来的是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建立以及相关工作的推行,在一个种族仇恨如此强烈的国家,在最终转型的过程中实现了黑人与白人的和解,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罕见伟大壮举。图图大主教用200多页讲述了这一和解的过程,在作恶的制度下,没有一个人是安全的。非国大的成员莫名其妙的可以消失,可以在肉体上被消灭,而在种族隔离之下,黑色肤色则是作为原罪存在在南非过去的社会当中。南非实现种族和解离不开曼德拉、图图、萨克斯等人的努力,也不离开德克勒克作为恶制度的埋葬者的努力。与德克勒克同时代的蒋建丰、吴登盛同样也是自己国度的德克勒克。这本书中关于如何杀害一个恶制度下具有合法性的黑人的众多案例中,有一个杀了黑人然后需要焚烧七个小时才能够成为灰烬,而杀人者则是在旁边撸串。受害者的宽恕同样是对加害者的一种解脱,而这种宽恕是需要巨大的勇气魄力的。这本书也是带了一定神学的偏向性的,耶稣在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他在心里就祈求着上帝原谅着这些无知子民。上帝不能没有我们,就如同我们不能没有上帝一样!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读后感(六):以南非为鉴 我们可否学到一些什么?

  要想对一段历史有深刻的认识,必须把自己带入当时的情境,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自己面对这样的选择,会做出怎样的决定判断?这样,对历史便能多一层认识,对其中的历史人物就能多一份理解欣慰的是,种种历史研究从不同角度为我们呈现了一段段历史,让我们有机会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个复杂丰富的世界,它的过去、现在,甚至是它的未来。

  早就对南非的种族和解有所耳闻,对于这个国家及其领袖曼德拉、图图等的认识虽还停留在各类书籍只言片语中,但自己对于南非废除种族隔离的历史却兴趣由来已久。当想起我们国家近代史上的深重苦难,当想起近些年来民族主义几次在我国表现出其惊人影响力甚至破坏力时,我正好在书店看到理想国译丛出版的这本书的题目,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回头想想,对《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自己一开始应该是带着问题去读的,是想通过这本书的阅读,解开自己对现实的一些疑惑。读完此书,有几点认识,简述如下

  一、对人性的阴暗面应该怎么看?

  要始终防范民粹,防范民众集体意识。如书中所言,换位思考的话,每一个人在当时种族隔离的情境下都有可能做出令别人和令自己难以置信残酷的事。当然,回到当年的南非,有一种可能性是,正因为白人并不认同黑人为人,或认为黑人是比自己更低劣的人种,才会对其做出惨无人道举动,比如,边焚烧被自己杀害的受害者的尸体,边在旁边吃烧烤。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认为跟杀死一只其它动物差不多,于是也就不难理解其残酷性。然而,当你明明知道他是跟你一样的人,你们并没有天然的孰高孰低之分,而至多只是“非我族类”过后,是否这类惨无人道的行为就一定不会发生在人类之间呢?我想答案也并不值得乐观,我们国家的近代史就能够回答我的这一问题。

  我们不要把很多事情都想象成理所当然,以为我们今天站在一片和平的土地上就一定是我们应得的。种族主义在南非明显改观也就是二十年前的事情;在巴尔干,还有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每天在相互仇杀;在美国,社会不同种族和阶层之间的仇视和不信任,已经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的严重撕裂;即便在最为和平的欧洲,英国脱欧、苏格兰公投、希腊危机、土耳其政变也使我们对人性感悲观,甚至在法国、荷兰等地也出现了极右翼政党日益坐大的情况。这说明什么?说明人性的阴暗面是天然存在的,不会因为一时一地的环境改变而根除,人类的基因里始终存留着自私和破坏性的DNA。因此,我们必须时刻警惕,警惕这阴暗面带来的民众集体无意识,甚至集体无意识犯罪。从五年前的反日游行演变为砸车伤人的闹剧,到现在一群群也许连韩国在哪里、国旗是什么颜色都不知道的人手挽手上街高喊口号,似乎这个社会并没有什么进步。当然,我更加希望我们看到的是少数,因为沉默着的始终是大多数,而这个大多数在关键时刻能够成为稳定社会的力量。

  二、鸡蛋要从内部打破,太难了

  种族隔离时期的南非,无论政界、商界甚至法律界都有着对于黑人和有色人种的强烈歧视,许多法律、理论和行为让成长在21世纪的我们感到无比荒谬。可即便反种族歧视的呼声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一百多年,即便在二战都已结束、各地区殖民历史已经结束的几十年后,南非要打破种族隔离的藩篱,仍然面临着种种不可思议的困难和挑战。毕竟,要想既得利益者自己推动改革,除非威胁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否则几无可能。也许作为一个个体,有许多既得利益者会在偶尔的深夜意识到自己在自我改革中的懦弱,意识到对社会其他群体的极度不公,这是他们人性中善的一面在蠢蠢欲动。但当真要涉及切身利益的时候,难保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会试图不断安慰自己,告诉自己“存在即合理”,没有必要费力做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事。何况,“又不是我一个人是这样”。

  鸡蛋要从内部打破,实在太艰难了,既要有人性中善的一面的充分存在,更需要极高的智慧。南非很幸运,因为他们选择了区别于纽伦堡审判和全民遗忘的“第三条道路”。

  三、第三条道路

  这是全书的核心。南非成立了一个并非法庭但却行使着类似法庭作用的临时机构——真相与和解委员会。这个委员会运用胡萝卜加大棒的原则,以赦免施害人换取他们对犯罪真相的主动坦白和披露。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尤为难得的是,这个创举得到了南非人民的认同,尤其是那些受害者及其家属的理解,正是他们的理解让这一创举在求得种族和解的方面得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委员会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南非民众展现出了他们的勇气和理智,他们受过太多的伤害,经历过无数的绝望,也让他们积累了足够的力量,向无休止的报复、向让自己也成为自己曾憎恶的那种人说不,即便别人无法理解,这究竟需要怎样的勇气。这告诉了我们,南非人民确实是要宽恕历史,而不是忘记或铭记历史那么简单。南非的故事也在告诉我们,裂痕无法轻松掩盖,而是需要真正抚平,即便先要揭开伤疤,也总比扔一颗定时炸弹给未来要好得多。

  第三条道路在南非的成功,说明了过去我们曾认为无解的一些问题也许并非无解。不管是争夺资源的地域冲突、信仰不同的宗教冲突,亦或是因其它利益不同而造成的冲突灾难,“妥协”是必要的,抚平创伤是必要的。妥协则两利,对抗则两败俱伤,而抚平伤痛,既是对过去负责,更是对未来负责。

  四、正义的事业必须通过正义的手段进行斗争

  这是书中让我很有感触的一句话。在种族冲突如此激烈、历史的仇恨如此深重的境况下,真相与和解委员会还能始终如一地坚持这一原则。图图大主教说:“我们遵从的是法案的规定。无论谁是凶犯、出于什么动机,严重违反就是严重违反。国民党实施酷刑是刑事犯罪,解放运动成员实施酷刑同样是对人权的严重违反。”

  如果真能践行这句话,那就避免了任何人以任何借口采取不正义的行为,能避免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放在南非的历史当下,也从法律上阻止了复仇之类行为的发生,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做出了表率。

  五、对受害者和施害者的关怀

  熊培云在本书的导读中讲到,“你若真心热爱自由,就必须在拯救受害者的同时,也拯救加害者。因为在一种罪恶的制度下,加害者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囚徒。”“人们只记得恨是爱的邻居,却忘记了爱也是恨的邻居。”这两句话似乎是对本书的主旨作了提纲挈领的论述,也让我们在理解所谓第三条道路时,增添了一些温情与包容。第三条道路的选择,并不是说要宽恕一切罪恶,而是对坏制度下人的一种宽恕与救济。

  正如前面所讲,“我们每一个人实际上都能够做出最可怕的邪恶行为——我们全体。谁也无法预见,如果受到同样的影响,处在同样的境地,我们会不会成为和罪犯一样的人”。既然如此,加害者是一种罪恶制度在另一种意义上的囚徒,这句话便不那么难理解了。我们有可能也会成为我们所憎恶的那种人,因此宽恕他们,实际上也是在宽恕人类自己。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读后感(七):小记录

  1990年2月11日,曼德拉出狱,1994年4月27日,南非举行新的大选,曼德拉当选,随后而来的是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建立以及相关工作的推行,在一个种族仇恨如此强烈的国家,在最终转型的过程中实现了黑人与白人的和解,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伟大壮举。图图大主教用200多页讲述了这一和解的过程,在作恶的制度下,没有一个人是安全的。非国大的成员莫名其妙的可以消失,可以在肉体上被消灭,而在种族隔离之下,黑色的肤色则是作为原罪存在在南非过去的社会当中。南非实现种族和解离不开曼德拉、图图、萨克斯等人的努力,也不离开德克勒克作为恶制度的埋葬者的努力。与德克勒克同时代的蒋建丰、吴登盛同样也是自己国度的德克勒克。这本书中关于如何杀害一个恶制度下具有合法性的黑人的众多案例中,有一个杀了黑人然后需要焚烧七个小时才能够成为灰烬,而杀人者则是在旁边撸串。受害者的宽恕同样是对加害者的一种解脱,而这种宽恕是需要巨大的勇气和魄力的。这本书也是带了一定神学的偏向性的,耶稣在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他在心里就祈求着上帝原谅着这些无知的子民。上帝不能没有我们,就如同我们不能没有上帝一样!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读后感(八):真相的力量

  作为南非“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主席,图图大主教在《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中以诚挚平和的口吻,讲述了他在引领南非从血腥、杀戮、暴力和仇恨,走向宽恕、和解、民主和自由的道路上的感悟和智慧。宽恕的力量无疑是惊人的,可全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这样一段话:

  “宽恕与和解不是假装事情并非其本来面目,不是互相拍肩搭背,对错误视而不见。真正的和解会揭示出恶行、欺侮、痛苦、堕落和真相。有时它甚至让情况恶化。真正的和解是冒险,但终究是值得的,因为处理真相最终会真正抚平创伤。”

  是的,这本书中,我看到更多的,是真相的力量。

  如果说宽恕是要摆脱过去的沉重枷锁,那么真相,则是打开那副枷锁所必需的钥匙。南非的种族和解之路告诉我们,宽恕并不需要多么伟大的精神和渊博的学识,宽恕实在是埋在每个善良之人心中的一颗火种,而燃亮它,有时需要的,仅仅是一句“原来如此”。

  有些东西,越掩藏,越惹人窥探;越深埋,越引人挖掘。最后人们由管中窥豹、道听途说所拼凑出来的事实,往往比原本的真相,要残酷得多。更讽刺的是,越残酷、越血腥、越疼痛,越让人深信。真相此时已不再重要了,令人无法释怀的,是阻止真相大白天下的用心。

  其实真相是什么呢?一千个人眼中会看到一千个过去,就连最无偏颇的史官笔下也有浓墨重彩和云淡风轻之别。我们并非厌恶透过他人的眼睛看历史,我们厌恶的,是只能透过一个人的眼睛看见历史。每个人都会为真相披上一件自己钟意的外衣,而只有将这穿了千万件不同外衣的真相全部展示出来,我们才能无限接近那个赤裸的它——它也许比我们想象的美好,也许会更丑恶,可那又如何呢?我们并不畏惧赤裸的真相,我们只是害怕这真相被封存在故人的脑海中,在时间的风化下,随着生命的逝去而烟消云散。

  遗忘,是对历史最大的侮辱。

  ——某歪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读后感(九):过去的从来就没有过去

  过去的从来就没有过去

  评《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过去的从来就没有过去,它会以某种形式留在我们的脑海中,随时出来干扰我们的思维,影响我们的行为。那么,用一种宽恕的心态对待过去,就能更好地活在当下,面向未来么?南非的“乌班图精神”为这种宽恕提供了最好的道义上的支持,在经历很长时间的种族歧视和隔离之后,在他们面临着罪恶的宣判时,他们选择了宽恕,正是因为他们的宽恕,解放后的南非表达了国家的痛苦,也传递出了对未来的希望,他们的宽恕得到了未来。

  人类历史上“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睚眦必报一度成为常态,现今的中东和非洲一些国家依然在上演这些闹剧,世代冤仇也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污点,以至于有些人喊出“冤冤相报何时了”的感慨。如果你真的了解南非种族歧视的罪恶,真的知道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在解决这些罪恶的态度和处理程序,你会发现宽恕对于人类文明多么重要!在完全忘记和针锋相对两个极端之间,宽恕提供了第三种处理办法,这种办法对于人类文明和发展更具有建设性:赦免个人具体的罪责,换取对于犯罪真相的全过程披露。

  南非的“乌班图精神”,和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宗教的忍让宽恕精神,这种精神的成功推行需要建立在一系列的基础之上:相对文明、由法律底线的统治,相对自由和宽松的社会环境,更需要有强大的宗教信仰支撑和真诚有领导力的领袖,等等。宽容是一种力量,一个民族如果能够有足够的胸怀和包容,也许他会舍弃更多的历史恩怨,大踏步朝前行驶。

  2016-3-14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读后感(十):“上帝的主宰何来荣耀?何处能安享他的慈爱?”

  “世界在哭泣。

  鲜血与痛苦深入我们的耳廓,进入我们受伤的灵魂。

  你的啜泣就是我的垂泪;

  你湿透的手帕,我泪浸的枕畔

  为那尚且不能平息的疲惫的过去。

  说吧,哭吧,看吧,听吧,为了我们所有的人。

  啊,属于沉默的掩藏的过去的人们,

  让你的故事在孤寂恐惧的风中播撒种子。

  播撒吧,直到僵硬的大地开始融动,

  开始企盼、微笑和唱歌;

  直到鬼神可以狂舞

  直到我们的生命知晓了你们的痛苦

  直到复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