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赌石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赌石读后感10篇

2022-05-27 02:07: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赌石读后感10篇

  《赌石》是一本由臧小凡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3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赌石》读后感(一):没有出卖没有妥协----我看《赌石》里的范晓军

  没有出卖没有妥协

  ----我看《赌石》里的范晓军

  文/浅若

  很久没好好看过一本小说了,懒,有时懒到看电视都觉得辛苦。

  《赌石》,大概是这一两年来唯一看的一本。臧小凡的小说。

  臧小凡这人,比较奇怪,在众多写者都闭门造车不亦乐乎的今天,他依然低调而倔强的坚持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古老而听上去有些喜剧效果的原则,每写一部书,都要行千里路,基本是写哪走哪,什么叫体验式小说。他就是。

  所以,他的小说里,除了情节,还夹杂了诸多当地的文化习俗方言,还有,历史。比如《赌石》,就是这样,为这书,他走云南,到边境的腾冲,到瑞丽,然后走乡串巷,到缅甸,到更偏僻的地方,有惊险,有善遇,或者还有小小的违规,他好象不善言辞,有一类人非要安静下来写,思想全部都在书里。

  我因生在边境腾冲,对诸多的事都有耳闻,但看了书我才晓得,原来,还有这样多的我不知道。

  赌石,这事已经有些年头,对翡翠有常识的人都晓得,这,是个专业术语。翡翠本就是一种混合物,大概是含一些奇怪的化学成分,而且每一块之间的成分又不尽相同,所以表现出来的颜色光泽都不同,它开采出来后并不是如店里所卖的样子,而是有一层皮裹着的,并不能一眼见底的看到里面到底是啥样子,一块巨大的璞石,没切割之前也许和普通的石头没两样,成色都包在其中,因此买者需要有绝对的能力来辨别这石头到底里面包的是废料还是暗含生机。那么买者拎着大袋的钱去买这样的石头就需要带着很强的赌博的心态了,因此做这样的毛料买卖就通常叫赌石。

  臧小凡就讲了这样一个关于赌石的事。一群人为了一块从缅甸穿林越山偷运回中国的玉石毛料,生死争斗,互相猜疑互相算计,并伴随着爱情与死亡的一个传奇故事。边境,我说的是中缅边境,本就是带着很多神秘色彩的,有毒品,有千年原始森林,有大象,有民族,当然,还有翡翠,挥洒起来本就是无数的故事,收不住。

  我翻开书就看到他的主人公之一范晓军,名字很好记几乎没有故意的特点,跟随我一贯的先入为主的阅读习惯,我不由自主的随着这人的痕迹看下去,或者李在的戏份比他多,或者李在比他聪明,可比起来,我更喜欢范晓军,这人大概也是代表着臧小凡的价值取向的,范,义气,勇敢,有些顾不上前后,对很多事都是如此,包括对待宋蝉,他的爱人,这女子冒险救了他,于是他用生命去还她,这中间,还是义气,侠骨肉肠的这一类人,他的爱中大概不能离开了冒险的回报,他有些乔峰式的悲壮。直到他死去,他依然保留着自己的原则,没有出卖,没有妥协。

  当然这书里并不缺乏聪明与世故,还有,狡猾,算计,自保与疯狂的发财梦想。人性的阴暗与凶悍在这里也得到充分的表达,不过或者,臧只是想借一个故事来说自己的心,这些人的表现无意识的烘托了范晓军,当然,作为范,我相信臧也不是想做英雄来塑造的,但,跟随着文字,他确实有了浓重的英雄悲壮情结,看到最后范死去,我合上书,有些难受,但如果不让他死去,小凡大概也找不到理由来给自己交代,范,只能死去。

  非本人寫,代為發表在豆瓣。

  《赌石》读后感(二):一个江湖的故事,一切身不由己

  这是勇敢者的游戏,也是卑鄙者的温床。但凡沾上赌字,不论合法与否,结局都已经不是人为可控的了。在看到这本《赌石》之前,陆陆续续的接触过一些这方面的书籍小说,但不得不说,很少有作者能像臧小凡一样将我从头到尾紧紧的绑在李在和范晓军的身上。

  赌石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像一部地理人物志一般。书中对于腾冲丽江等地,描绘的详实甚至能具体到某条街道。中缅边境危机四伏的森林,林中的各式各样的武装力量,带人走进这一对外行人来讲神秘莫测的行业。

  据清代檀萃所著的《滇海虞衡志》记载:“玉出南金沙江,江昔为腾越所属,距州两千余里,中多玉。夷人采之,撇出江岸各成堆,粗矿外获,大小如鹅卵石状,不知其中有玉、并玉之美恶与否,估客随意买之,运至大理及滇省,皆有作玉坊,解之见翡翠,平地暴富矣!”这是现今中缅和缅泰边境“赌石”交易的历史渊源。

  赌石既谓之赌,则有人因赌涨而瞬间身价百倍,同样也会有人因为打眼而满盘皆输。称之为一刀天堂一刀地域也不为过。全书通过一块阴谋产物的“三月生辰石”展开,刻画了无数性格鲜明的人物角色。豪爽却又细腻的李在,看似一根筋却忠于兄弟与爱人范晓军,阴郁而扭曲的唐教父,面对失败弥留之际仍然选择信任朋友的老人张语,甚至是酱油角色的无赖汪老二,无不入木三分,交织出一张张巨大的交易网络及阴谋脉络。

  全书写赌石,又写人性。阴谋与背叛之间,人性的黑暗。跟随臧小凡的文字,仿佛置身与无边的黑暗之中。兄弟爱人朋友之间的纠葛让人压抑,却又不舍得将书放下。像一杯现磨的黑咖啡,虽苦却回味无穷。

  我最喜欢的角色并不是主人公李在,却是他的马仔小弟范晓军。如果说这本揭秘赌石本质的小说黑暗阴郁得像苦咖啡,那么范晓军便是那颗剔透的方糖。李在的九节萧将他带入赌石的行业,而他则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的往返于中缅边境。对于曾救他于危难的心爱的女人,他可以豁出性命相救。对于兄弟李在,他在死亡与背叛间选择了前者。或许这便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价值观吧。

  《赌石》在一种紧张悬疑的氛围中为我们展示了这一行业的残酷,有人腰藏万贯,却有更多的人疯癫或者死亡。急流勇退或许才是最好的选择。李在告别了过去的自己,而臧小凡的恶趣味就是让那个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的阴谋家给他送来了一只臂镯。或许是给读者留下一个思考与悬念,又或许,是要告诉我们,有时候,一切身不由己。

  《赌石》读后感(三):“体验作家"臧小凡的写作态度

  我看的书不多,之前看的大多是外国文学、古代名著和现代文学。对于当代作家的作品,除了凤歌等少数武侠作家的作品外,几乎没怎么看过。

  毕业后,阴差阳错做了图书编辑,因为工作的缘故,开始接触一些当代作家的作品。到现在工作快一年了,也看了不少当代作家的作品。说实话,质量良莠不齐,整体偏低。但也不乏一些优秀的作家,如臧小凡、黄孝阳(《乱世》)、寐语者(《衣香鬓影》),以及写《来生再见》的何顿等。他们的作品令人眼前一亮。

  在这些优秀的作家当中,最熟悉的要数臧小凡。他的《赌石》《暗花》,以及《六颗痣》风格多变,但毫无疑问都是上乘之作。

  还记得当初看完稿子后,“对到底是谁陷害李在”有着很深的疑问,好奇之余,忍不住询问了臧小凡(至于他给出的答案是什么,为了不犯剧透禁忌,我就不说了,感兴趣的同学自己去看书哈)。后来和他聊天,我不无钦佩地表示:“读完《赌石》,作为一个云南人的我,对作者笔下的腾冲都不禁心生好奇。”他回复说:“如果去过腾冲并较真的话,会发现书中描写腾冲某街道走到某街道所花费的时间都是千真万确的。这是我的写作态度。没人计较这个,但我心计较。”我并没有真去腾冲“较真”。我读过稿子,感受得出来。我知道他说的是真的。

  看完《赌石》,得知另一编辑负责臧小凡另一本书(《暗花》)的编辑任务。我立刻找她要了电子版。看完后,只想说,一如既往的好看。想来也是,一个秉持如此态度的作者,写出的作品又岂会不好看?

  《赌石》读后感(四):看过《赌石》后

  看到《赌石》时心动了一下,之前去云南玩时导游一再的提醒我们,看到路边赌石的一定不要参与,

  都是骗人的,站在旁边看看就行了,一定不要参与其中。可是我连路边的赌石也没有过。越是不让看我

  越好奇。我想了解赌石是什么样子的。

  我是在路边看完这本书的,烈日炎炎,我坐在某家店铺门前,一半坐在阳光里一半坐在阴凉处。看书

  时阳光微微刺眼,随手拿个传单遮住光。面前人来人往,车来车往,我被书中的世界彻彻底底的迷住了

  我的心随着作者一起去云南,去缅甸,去森林。去看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阴谋,跟随着范晓军偷渡,进入森林去救他最爱的女人。

  暴力,血腥,刺激。

  爱情,友情,亲情。

  看的很过瘾,坐在热闹的大街上看一本很血腥充满暴力的书心里居然很安静,我知道自己关注的只是赌石行业里的规则和里面关于爱情友情亲情的温情。

  最喜欢的当然是范晓军,那个看似疯癫然而认准一件事后就为之拼命的精神在这个明哲保身的社会已经很少见了吧,这是个可爱的男人。觉得北京生活太压抑就和妻子去云南开酒吧,后来因为李在的箫声就跟着他去了,范晓军心里一定有另一个世界,那是一个纯洁宁静美好的世界,所以他才被李在的箫声吸引。假如他不去赌石,他一定在云南守着他的小酒吧过着他他的小日子吧,那么后来他也不会再遇见宋婵,他也不会死去。没有买卖,买有妥协,这就是命运吧,臧小凡赋予他的命运。

  看这本书的时候好多地方都逗乐我了,连里面骂脏话有时觉得很搞笑。然而更多的是觉得很长见识,明白了赌石是怎么一回事,了解了当地的文化、风俗、方言、历史。当然还有一些关于翡翠的小知识。了解了那些我一辈子也不会触碰的东西,毒品,杀手,价值连城的玉石。

  总觉得在遥远的云南生活这一群活生生的人,在那里生活的惊心动魄。在臧小凡一不小心偷看到了他们的故事。

  然而故事总要有个结局,书的结尾给人留下了悬念,我看了也吃了一惊。相信书中的故事已经结束,生活中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赌石》读后感(五):在赌石中见人性

  博弈总是能激起人类最原始的、最疯狂的情愫。

  但众所周知,在社会主义祖国,赌博是违法的,也是必须禁止的,道理不言自明。当然,你可以参与政府推动的福利彩票或体育彩票事业,造福百姓,功在千秋,在极小的几率下,不定也能致富。

  但是有一种博弈却可以堂而皇之,登堂入室,那就是“赌石”,其实翡翠毛料交易的一种方式,即通过对玉石皮壳的表观判断其内部有绿无绿。若有绿,涨上十倍百倍,也是常事;反之亦然。

  这本名为《赌石》的小说,就道出了一段惊心动魄的赌石演义。

  啰里啰嗦的开了个头,还是言归正传讲讲小说。

  好的故事能一直牢牢地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让其欲罢不能,废寝忘食地非读完不可。这除了故事本身的可读性之外,讲故事的人的叙事手段的高明与否也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观感和节奏。

  作者臧小凡一开首便在楔子处制造悬念,引人入胜,读者疑窦顿生,“到底是谁杀了研究中心主任?”可其后却宕开一笔,只述说范晓军从缅甸运石的种种艰难波折的遭遇,硬是不提前情,十足吊人胃口的故事高手做派。

  之后也是一路悬念丛生,其中两名不知身份的人物的密谋对话(剧透:后来可以知道其中一人是爱抽方头雪茄Cheroots的老吴,方头雪茄Cheroots是作者留给我们的重要线索),总在故事里若隐若现,时有时无,犹如看推理小说般考验读者脑力和记忆力,以至于到最后我们都不清楚到底另一个要加害李在的幕后黑手是谁。

  可能还是要用第23章中李昆妹的话来解释那位神秘人物加害李在的原因:“一个人的嫉妒是莫名的,没有道理的。嫉妒是什么?是当一种有价值的关系被认为受到威胁的时候所导致的复杂反应。”所以我们看到的也是一个复杂的、扑朔迷离的结局。

  全书的主角看似是李在,其实他仅仅是作者手中牵线搭桥的道具,串联起各色人等。臧小凡真正在意描写的是范晓军,后几章则为唐教父(唐浩明)。这对截然不同的人和其他人一起演绎出段段血泪剧。范晓军执着、讲义气、重感情(不畏强权,不背李在,更不负宋婵),而唐教父则完全背道而行(出卖狱友,陷害恩人,杀害发妻)。

  李碧华曾说,任何好看的小说都不外八字真言,“痴男怨女,悲欢离合”。作者极力推崇范晓军也是因为他身上的“痴”,痴情,为道义和爱情而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精神。特别是最后落入游汉庥兄弟手里,他既能不负朋友,又帮助心爱的女子逃脱,真正的大智大勇大义大爱。非常欣赏他关于爱情的言说:“我理解的爱情没有别的,只有责任。。。责任不是爱情强加给谁的,而是天生必须具备的。。。爱情之所以伟大就在于爱与被爱的人不要求回报。。。”(P233)

  在小说中,作者彰显了对赌石这门古老而略带神秘的技艺的谙熟,以及对缅甸、云南的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的熟稔,可见一定是做了不少功课,对当地的文化有切身体验的结果。然而,在小说中适当的引经据典是有助于故事的推进,可是过度的炫博,有“掉书袋”之嫌,而且直接打断的故事的流畅性,这点可以说是此书的小瑕疵。

  2014/07/03

  《赌石》读后感(六):如何掌握好人物描写的度?

  看《赌石》,发现在臧小凡的笔下,没有一个人物是打酱油的。每一个人都是有故事的。即使他的出现只是为了推动一下故事情节的发展,然后他就消失。例如发现死尸的许志诚。臧小凡便不吝笔墨地把这原本几句话可以交代清楚的事赋予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尽管表面看去,这些故事似乎与主体事件的发展无关紧要。但是你说它多余累赘吗?完全没有。这样的描写,使得故事的推动变得丰满,柔和,让人记忆深刻。这足见臧小凡的功力之深。毕竟,稍不注意就会变成累赘之语。掌握好这个度,是很需要一种能力与天赋的。

  ——————————————————

  以下是关于许志诚的描写。

  卡车最终停在桥上,他从驾驶室跳下来,旁若无人地把两个黑色提包从驾驶室上直接拖出来,然后放在大桥的栏杆上。不远的地方有一群男女正嬉笑地打闹着,今晚他们喝了不少,有个人大声唱着一首最新流行的歌曲,旁边的人则大声笑着,好像在讽刺那个人唱得不好。

  这一点也不影响他完成下面的工作,他猛地把两个提包掀向桥下波涛滚滚的江中。

  桥面距离水面很高,他爬在栏杆上,张大眼睛朝漆黑的桥下望着,听到水面上“咕咚”两声闷响后,便回身迅速钻进卡车驾车离去了。他可能有点紧张,也可能想故意制造什么效果,卡车的轮胎冒着白烟嘶叫着,划破了本来还算安静的夜空。

  那伙喝醉的男女被这辆卡车的嘶叫声吓了一跳,几个女孩还夸张地惊叫起来。有一个扮演保护神的小伙子跳出来,在卡车后面紧追几步,喷着唾沫星子大声咒骂着:“撞死你个狗日的……”

  星期六,瑞丽靠近贺闷的一条小河发现一具死尸,目击者叫许志诚,贺肥小学的一个28岁的语文老师。

  早晨7点的时候,天早已经大亮,许志诚背着垂钓用的工具沿小河走着。河面上方漂浮着一层薄薄的白雾,白雾一动不动,悬在半空,离河面一尺多高,像一条勒在女人脖子上的白纱,将岸边的柳树与河面隔离开来。南方的植物在哪个季节都不会败谢,弯弯的柳枝带着令人心醉的翠绿,垂下婀娜的身子在晨风中亲吻着河水,使得平静的河面泛起阵阵涟漪,一圈又一圈,扩开又消失。

  许志诚沿着河边走着,忽然看见远远地飘来一片洁白的鹅毛,河床本来不宽,所以鹅毛轻易就被倒垂的柳枝拦下,然后摇曳着身子撒着娇,半天不肯离去。许志诚看见这个情景心里略有所动,他嘴角扯了一下,似乎想起了什么。是的,那片鹅毛让他想到一个女人,一个去年离开人世的女人,正因为这个女人让许志诚久久不能释怀,所以每个星期六他都要来河边静静坐一个上午,追忆一些让他刻骨铭心的往事。

  女人叫黄筱,一个身材纤瘦的大眼睛姑娘,死的时候才23岁,跟许志诚在一所小学教书。那场灾难是无法避免的,一辆满载着水泥的货车突然侧翻,将正在奔往学校的黄筱压在了下面。生前她喜欢穿白色裙子,就像河里这片鹅毛一样洁白,那时许志诚经常把她约到河边,然后突然袭击,从后面拦腰抱住她,接着便得意地欣赏着她扭动身躯撒娇,假意挣脱,浅声惊叫……

  鹅毛终于被柳枝放弃,许志诚跟着鹅毛继续朝前走着,河堤两岸不时散发出一股野菊花的淡香,使潮湿的河滩显得有点懒散慵倦。有些野菊花已经败谢,但野菊花的香味仿佛一直停滞在盛开的时候,久久不愿离去。

  这让许志诚更加思绪万千,无数个午后和傍晚,他就在这个河边躺在黄茸茸的花丛中跟黄筱谈情说爱。他采撷一捧一捧的野菊花,像创作一座艺术品一样把野菊花插在她的头上,一朵接一朵,直到黄筱的头发变成野性的金黄。或者他把野菊花用手绢包成小小一束,当作礼物郑重其事送给黄筱。花瓣总是湿漉漉的,弄湿了她的手,她高兴坏了,捧着野菊花向远处跑去,青蛙被惊动了,纷纷逃进远处的矮树丛,惹得她发出阵阵惊呼……接下来他就和黄筱踩着松软的河沙,慢慢沿着河边来回散步,头和头紧紧挨在一起,手臂交织缠绕,远处望去像两棵长在一起的小树。此时,小鸟的鸣叫,夕阳映红的河水,以及远处小学隐约传来学生们稚嫩的笑声,都仿佛正在鼓励着他们蕴藏很久的冲动。

  鹅毛越飘越快,直到远离许志诚的视线。许志诚伫立着,点了一支香烟抽了起来,随着烟雾袅袅升起,他的眼睛开始湿润。他想低声呼唤一下黄筱,仿佛这样可以让时间倒流,让他和黄筱的爱情重新再来一次。他咽了一口唾沫,润了润喉咙,发现不行,有个白晃晃的东西阻止他回忆黄筱。

  这是什么东西?

  《赌石》读后感(七):纷争不断 敌我难明

  图书看得过瘾,结局有些出人意料。书中的角色纷纷在相互的争斗中倒下,让你猜不出结果如何?最终也算是个大团圆吧,有情人终于走到了一起,只是每个人的人生各自不同,外人看不透。

  书中套中套,赌石中的骗局层层相套,让你迷上加迷,不知所终。当然从书中也了解到不少的赌石知识、玉器的知识等等。

  很有趣,感觉作者对人体的结构非常熟悉,人体知识常常出现,如人的206块骨头,杀人时刀具进入身体的细节描述等等。是不是为了写作此书专门去高校进行了培训。

  图书也有男女之情,男女之爱,让读者在高潮之后,缓解下绷起的神经,感受下甜蜜的柔情。至于哪位女杀手,既温柔又冷酷,为图书增色不少。很是喜欢这一角色。

  书的结尾,还留下一个悬念,莫非此书还有续集不成?

  自己也感觉有些疑惑,为何要把图书中所有的人物,都要交织在一起,常常又都是女人,可怜的女人,有这个必要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赌石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