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哲学的指引》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哲学的指引》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7-12 04:3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哲学的指引》读后感精选10篇

  《哲学指引》是一本由马西莫·匹格里奇著作,未读·思想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9.80,页数:22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哲学的指引》读后感(一):王喆译马西莫 匹格里奇《哲学的指引》

  哲学,爱智慧追求智慧之学。从其含义可以知道这是一门每个人都有资格探讨学问。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哲学似乎变成一门只存在象牙塔中的学问。也不知从何时起,人们产生了一个错觉——唯有经历过科班训练的哲学专业学生才能被称为“哲学家”。

  好在,仍旧有人望向了那些似乎从未有机会接触哲学的人群。“大众哲学”实际上就是哲学的通俗解释。将哲学从高高的象牙塔中解放,放回人间,放回它们本应存在的位置——就像是苏格拉底在大街为人讲演那样,哲学本应被人们所了解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我很庆幸这本书能够出版。正如这本书的书名《哲学的指引》所暗示的那样,这本书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了指引人们如何度过此生。当然,回答这个问题困难复杂的,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宗教,哲思,似乎都在解答这个问题,而且还会有永久讨论下去的趋势,不妨去看看斯多葛学派的意见

  这本书是由马西莫 匹格里奇教授撰写的,他是纽约城市大学的哲学教授,有遗传学,演化生物学和哲学三门学科博士学位——他丰富知识也在这本书中有所展现。这本书全书只为一个问题服务“我们该如何生活?”。相信很多人都在不知不觉中回答这个问题,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的解释,比如“佛系”“宅”或者“精彩”。抛开偏见以及人类社会文化主调来看,似乎任何解释都行之有效。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自身所建立逻辑体系思想方法真的是完善坚不可摧的吗?让我们期待一下这位教授的思考

  在进入书籍所呈现的思想世界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这个思想世界的领路人——艾比克泰德。他曾经跟随罗马最知名老师鲁福斯学习斯多葛派哲学,在尼禄驾崩后,他被主人爱帕夫罗迪德赐予了自由。后来他在罗马的首都创办了自己的学校,在遭受了皇帝迫害后,他又将学校搬到了希腊西北部的尼科波利斯,并且在那里接受了贤帝哈德良的拜访。他的学生记录了这位老师的部分讲课内容,并汇集成今天看到的《艾比克泰德说论集》。作者以和这位先贤漫谈的形式将斯多葛学派的思想展现在我们面前——就像《雅典学院》所描绘的那样,如今,我们跨过了时间空间,在思想的世界里和古代的哲学家一起探讨问题。

  全书讲演的核心是斯多葛学派的三大原则欲望行动认同。这三大原则又可以被视为三个“斯多葛式”,即“斯多葛式接受,斯多葛式美德,斯多葛式正念”——名称不是关键,关键在于这些名称的含义。这三个原则作者分了三大部分来解释,这三大部分就是全书的构成主体。在介绍这些主题内容之前,本着对读者的负责态度,我必须承认我无法在这一篇文章中展现全书的所有魅力,我在这篇文章中所提供的只是这本书一点微不足道的部分,那些哲思唯有在读者自己的脑海中才能够展现它最有趣一面

  第一部分欲望原则:我们应当认识并且区分自己所能掌控的事情和无法掌控的事情。这在书中又被称为控制二分法,佛教中也有类似教诲,在我看来这更像一种处事态度,既包含了一种天命观又包含着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用励志一点的话来说:我不知道我将来要面对的是什么,但我知道今天要做什么。第二部分行动原则写的是处事的准则——有了态度还不够,还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去指导自身的行为。换句话说,这部分讲了一些指导性关于生活的指导性意见,这一部分可以说是最灵活的部分,在阅读这一部分的时候有必要思考文化差异的存在。第三部认同原则,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回应——死亡,情绪,爱和友谊,以及在我看来应该被单独罗列出来的实用主义十二条原则。在某种意义上,或许只需要读一读这十二条守则即可,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自己向读者宣扬到“实践方法因人而异,因此下文我所提出的建议仅供大家参考,不必将之奉为金科玉律”——既保留教条的简练又给了读者以自我发挥的空间。

  个人认为在评价此书的时候有必要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向读者展示——尽管这很有可能看起来非常没有必要。它最终也只是一本小册子,正如它被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 罗伯特森所评价的那样“一本很棒的启蒙书”。以自身阅读经历来看,我之前是有接触过类似的哲理的,在读历史的时候也偶然间读到了第欧根尼以及他的犬儒主义——后者的木桶让我印象深刻根据以往的经验,贸然进入另一个读书领域是一件很不友好的事情,专业壁垒会对理解书籍含义有一定的影响。但这些问题在读完这本书后悄然消失,除了必要的针对性读书方法外,另一个关键就在于它的结构,本书的主体结构已经在上文提及过,在此不便赘述。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该书足够简易的结构以及不乏深度扩展的阅读内容对不同要求的读者来说有不同的作用。在我看来,这既是它的优点也是它被批驳的理由——如果读者对该书提出更多的阅读要求的话,它就略显不足。这可以总结成两句话:对初次接触斯多葛学派的读者来说,它足够的详细富有指导性意义;对于想要对这个学派有更深入了解的读者来说,它的价值止步于参考意义。

  关于斯多葛派的世界观还有点额外内容可以了解一下,美国作家纳西姆 尼古拉斯 塔勒布曾为我们展现过一个“黑天鹅”世界,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的世界。他在《反脆弱》一书的前言中讲过一点关于斯多葛派的内容“我们不只是希望从不确定性中存活下来,或仅仅是战胜不确定性。除了从不确定性中存活下来,我们更希望向罗马斯多葛学派中某一分支拥有最后的决定权。我们的使命是驯化,主宰,甚至是征服那些看不见的,不透明的和难以解释的事物”。 祝读者能有所收获

  《哲学的指引》读后感(二):说哲学无用的人,100%没看过这本书!

《哲学的指引》

  文/诸神的恩宠

  有人说:学哲学,一不能成名,二不能发家。所以,学哲学——没、用! 真的吗? 好,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牛人—— 第一位:朱自清,中国近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气质美男朱自清

  第二位:肯·福莱特,当代世界畅销小说大师,2010年全球作家富豪榜上第5名。代表作有《巨人的陨落》等。1967年进入伦敦大学学院学习哲学;

英伦绅士肯福莱特

  第三位:马西莫·匹格里奇。

乔布斯范儿的马西莫

  上面这位,大多数人可能比较陌生。他生于意大利罗马,目前任纽约城市大学哲学教授。马西莫拥有遗传学、演化生物学、哲学三个博士学位,多学科融合强大背景,让他成为真正的学霸。他常年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撰稿。 多年前,马西莫父母双双去世,是斯多葛哲学帮他走出悲痛,给了他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后来,他写了一本书,叫《哲学的指引》(《How to be a Stoic》),系统介绍了斯多葛哲学的精髓,以及它在生活中应用。这本书,将哲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读来既深刻又轻松,让人受益良多。 哲学犹如一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从哪儿说起呢?不如就从马西莫最推崇的斯多葛派说起吧。 有人问了:斯多葛(Stoic)是啥东东?人名地名?or商标?

呃......划重点

  敲黑板,重点来了,快拿小本本! 斯多葛学派简介公元前300年左右,正处于人类文明轴心时代,古希腊思想家灿若星河

轴心时代,诸神狂欢

  芝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创立了斯多葛学派。芝诺原本商人,有一次他出海遇险,大难不死,但携带的财产全没了。 这次劫后余生的经历,让他一夜顿悟,参透了人生的意义。从此,他果断放弃经商之路,开始醉心于哲学研究,并创立了斯多葛学派。 由于斯多葛信徒大多在市中心的柱廊旁探讨学问,这一学派也叫“柱廊学派”(希腊语里,斯多葛就是柱廊的意思)。

爱比克泰德

  斯多葛学派诞生过很多杰出人物,马西莫尤其推崇爱比克泰德,视他为自己的精神导师。爱比克泰德是斯多葛哲学晚期代表人物,他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他最早是奴隶出身,“爱比克泰德”并非他的真名,第一位主人把他打成瘸子。后来,他遇到了好心的主人,新主人是罗马皇帝尼禄的书记官,新主人见爱比克泰德很聪明,就准许他跟随名师学习斯多葛哲学。后来,爱比克泰德成为了自由人,并在罗马开始办学讲课。爱比克泰德80岁时去世。爱比克泰德的学生根据他的讲课内容,整理编纂出《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等书。纵观爱比克泰德的一生完成了从奴隶到宗师的逆袭,堪称励志典范,真是比马云大大还牛! 斯多葛哲学涉及物理学、逻辑学、伦理学等诸多学科,尽管它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但全世界还有许多人在坚守斯多葛哲学的信条。每年,英国会组织开展“斯多葛周”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斯多葛信徒参加。 现在,还有人说哲学无用吗?咳咳。

可耐的小乔治

  由于斯多葛哲学把物质看得很淡,过去常有人将斯多葛与“苦行”、“禁欲”等联系在一起,好像只要是斯多葛信徒,就得蓬头垢面、破衣烂衫,不食人间烟火似的。

传说中斯多葛信徒的模样

  作为资深斯多葛信徒,马西莫实在看不下去了,他大吼一声:不是的,搞错了!斯多葛高冷?没有的事。

马西莫OS

  马西莫觉得,斯多葛不但不高冷,反而是最接地气的哲学流派。不信,我们来听马西莫讲讲,斯多葛哲学到底说了些啥?

  斯多葛哲学的核心内容在于三大原则:欲望原则、行动原则和认同原则。

  欲望原则,又叫斯多葛控制二分法。它主张,应该分清哪些是我们能力范围之内的事,哪些是我们能力范围之外的事。人的一生,时间有限,要把精力花在我们能做主的事情上,至于那些我们不能做主的事,随它去。

斯多葛控制二分法

  马西莫以自己去伊斯坦布尔旅行遇险的亲身经历举例,来说明斯多葛哲学对他的积极影响。那天,他刚到达伊斯坦布尔,那里就发生军事政变,造成了很多人员伤亡。在鬼门关前走过一遭后,马西莫更加理解了斯多葛控制二分法的涵义,活着真好,珍惜当下,就是幸福

女士优先”是美德

  在行动原则里,斯多葛哲学认为,智慧、勇气、节制正义,是人最重要的四种美德。马西莫分别以古罗马的普利斯库斯、巴基斯坦的马拉拉和美政治人物斯托克代尔,这一古两今三个人物为例,用他们的事迹诠释斯多葛哲学推崇的美德。

人生如梦,说多都是泪

  在认同原则里,斯多葛哲学特别强调了人对生命的态度。塞涅卡(斯多葛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说:“一个人只有明白了如何好好赴死,才能好好活着。”斯多葛哲学告诉我们,要提升生命品质,首先要树立正确生死观。宇宙浩瀚,人不过是宇宙中的微尘而已。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死亡的恐惧。人类犯下种种罪行,皆是源于怕死和愚昧。斯多葛主张,不管是生还是死,人都应该有尊严。由此可以看出,斯多葛哲学是入世的哲学,具有疗愈身心的作用,能让人心灵重获宁静事实上,斯多葛哲学与我国古代一些思想是高度一致的,比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身外之物,皆可抛弃”等。台湾圣严法师也曾提出“十二字箴言”: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这句话,与斯多葛哲学精髓有异曲同工之妙。

圣严法师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升学工作医疗、养老等各种压力排山倒海之势向我们袭来,抑郁愤怒孤独等负面情绪时常困扰着我们。既然斯多葛哲学这么好,它能为普通人做些什么呢? 马西莫通过三个斯多葛信徒的真实案例,告诉我们斯多葛哲学是如何帮助他们战胜焦虑、抑郁和自卑情绪的。马西莫自己,也经常把斯多葛哲学运用于生活中。比如,钱包被偷后,他刚开始会气愤,随后会想到爱比克泰德台灯被偷的故事,用爱比克泰德的思想来抚慰自己,不久,他就该吃吃该喝喝了。要特别说明的是,斯多葛这种顺其自然的思想,绝不等同与“阿Q精神”。恰好相反,这是一种豁达人生观,是生命的觉醒。它教会我们面对生活形形色色事情,要学会分清主次,抓大放小。人永远要活在当下,不为已经失去的事物唉声叹气,那样只会浪费生命。 在《哲学的指引》的最后,马西莫精选出斯多葛哲学的十二条守则。它们短小精悍,实用性强,可以作为我们处世的参考标准

  前些年,“断舍离”盛行一时,让很多受益匪浅。其实细想一下就会发现,“断舍离”正是低配版斯多葛哲学。物质世界的幸福短暂易逝的,但精神的幸福却可以常驻心间。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斯多葛哲学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视角,来审视生活,审视自我。

断舍离

  老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哲学不是“鱼”,不能让你填饱肚子或发家致富,但它却是你捕鱼的“鱼网”、 “鱼叉”、 “鱼竿”。通过一些生活琐事,马西莫不断活学活用斯多葛哲学,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和胸襟,最终提升了自身生命品质,很了不起。从他身上,我们也能看到,哲学的神奇魅力。 而斯多葛哲学的核心,是要教会我们:不为外物左右,直抵内心宁静。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向外希求,而在于向内探索。向内走,才能走向光明。无论顺境逆境,都是这个理。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主人公安迪遭人暗算,身陷囹圄,他却一不哭二不闹,工作时认真踏实,放风时闲庭信步。这种随遇而安的超凡心态,正是斯多葛哲学所倡导的精神。电影结尾,安迪凭借顽强的意志力挖通了隧道,携带巨款,奔向了自由之地——芝华塔尼欧的蓝天碧海。

《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在听《费加罗的婚礼》

  在地上啄米的母鸡,看空中飞翔的苍鹰,是一个黑点;在空中飞翔的苍鹰,看地上啄米的母鸡,也是一个黑点。然而,黑点与黑点之间,却是云泥之别。不同的高度,决定了不同的世界。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说,哲学就是“给苍蝇指出逃出捕蝇瓶的道路”。在人人都忙着学外语、学理财、学编程的时代,你是否愿意花一点时间学学哲学? 要知道:无论顺境逆境,学好哲学,走遍天下都不怕! 2018.7.8晚

  《哲学的指引》读后感(三):如何活出属于你的极致人生 ----《哲学的指引----斯多葛哲学的生活之道》

  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认为的理想人生,无论是家庭幸福,还是功成名就,无论是身家显赫,还是衣食无忧。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面对压力、焦虑、恐惧和愤怒,生老病死更是所有人必须经历的考验,为应对这些困扰,心理学、哲学和宗教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马西莫·匹格里奇的《哲学的指引----斯多葛哲学的生活之道》为我们指出了,即便外在处境没有变化的状况下,也能活出属于你的极致人生的可行之道。

  本书作者马西莫·匹格里奇生于罗马,纽约城市大学的哲学教授,他拥有遗传学、演化生物学、哲学三个博士学位,除《哲学的指引----斯多葛哲学的生活之道》,作者还著有《为亚里士多德解答:如何用科学与哲学过上更有意义的生活》、《两种思维--理性生活必需的哲学推理与科学实证》等书。

  书中介绍的斯多葛学派大约在公元前300年兴起于希腊雅典,由腓尼基商人芝诺创立,因芝诺和他的追随者们通常在城市中心的彩绘柱廊集会讲学,而最终得名“斯多葛派”。斯多葛派学说一开始就被设计成一种相当实用的哲学,旨在指导人们过上好生活。

  通常我们对幸福生活的定义包括了愿望的达成,斯多葛哲学的欲望原则,告诉我们首先应了解何物可求,何物不可求,区别力所能及和力所不及之事,为我们在生活中做出重大抉择提供指导。比如一个弓箭手,可以尽其所能地尝试射中目标,但也能平静接受可能出现的消极结果,因为他清楚结果不完全在他的掌控之中。正所谓“尽人事,听天命”,生活好比一个方程式,我们只能注重那些我们可以控制或影响的参数。如果你是位正等待高考录取结果的学生,或面临公司职位变动的员工,运用斯多葛思维,你把自己能做的已尽力做到最好,就可以安然无憾地接受任何结果。因为这世界自有其运行规律,意识到自己能影响但无法决定外在结果是成熟睿智的标志。正如火如荼地举办的2018俄罗斯世界杯,不断爆冷,尤其是上届卫冕冠军德国队在小组赛出局,令广大球迷扼腕叹息的同时,大家也发现,德国并非第一支有如此遭遇的球队。即便是世界最强的球队和队员,也无法掌控比赛结果,输赢的不确定性,不正是球赛牵动人心的原因之一?而观众敬佩球员,并非只因他赢了球,更多在于他身上那股不计输赢,有创造性地拼尽全力的劲头。

  心无旁鹜地把注意力放在能做到的事情上,即便身患疾病或处于逆境也能活出属于自己的极致人生,与其说“我做不到”,不如说“我是否能换个方式来做”。霍金和史铁生很好地诠释了对命运的接受与抗争。

  现代人的压力、焦虑大多与不满自己与生俱来的阶层与身份标签,和被迫承担的社会角色有关。斯多葛哲学所秉持的价值观让我们更安心地做独一无二的自己。斯多葛的行动原则认为,道德品格是唯一值得培养的东西,健康、教育甚至财富都是“可取的无关紧要之物”。因为这些“身外之物”并不能定义我们作为个体的自身,也与我们的个人价值毫无关系----个人价值取决于品格与善行。在品格与善行面前,人人平等,体面的生活意味着修身养性和关爱自然与他人。尽管当今的高房价,使婚恋与物质的关系看似越来越紧密,7月5号的泰国游船倾翻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当意外来临,打动人心的终究是那份生死相许的深情。

  斯多葛哲学的认同原则,探讨面对各种形势如何做出最好回应,比如死亡、愤怒和孤独。斯多葛派代表人物爱比克泰德说,死亡是我们的物质部分回归基本元素,人类来自尘埃,也将归于尘埃。死亡本身不受我们控制,但如何看待死亡,由我们决定。从更广的视角而非仅关注自己,是摆脱死亡恐惧的有效方法。面对愤怒和孤独,也要从检视自己内心的想法寻找重获平静的力量。

  在《哲学的指引----斯多葛哲学的生活之道》这本书的最后,作者给出了实践斯多葛哲学的十二条守则:

  1、检验你的印象。对每一个强烈的印象,即对事件、他人及听闻之事的第一反应,问自己“这个表象我能否掌控?”若它在你掌控之外,那就是无所谓的事。

  2、提醒自己世事无常。特别是那些让你感到快乐,对你有利的事物,提醒自己不要执着于它。

  3、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每一个挑战都是我们用以锻炼自己的美德的机会,通过不断践行美德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5、停下来,做一次深呼吸。 如果有人激怒了你,你要知道,自己的想法也参与其中。

  6、他者化。当同一件事发生在别人和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我们应秉持相同的态度。

  7、说话务必少而精。

  8、谨慎选择同伴。

  9、幽默地回应侮辱。别人说什么不是你所能控制的,不必生气,用自嘲来回应。而侮辱之所以成为侮辱,并非取决于施加者的意图,而是被侮辱者允许自己受到侮辱。

  10、别过多谈论自己的事情。

  11、说话时不带评价,只简单地陈述事实。

  12、反思你的一天。睡前自我反省当天发生的大事,尤其是那些有道德价值的事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丰子恺说人生有三个层次,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宗教生活。人生漫漫,仅有汲汲营营的物质生活,或超然世外的宗教生活都不适合大多数,而斯多葛哲学教我们跳出固有思维模式,以批判的态度思考自己如何感知世界,解释世界,对世俗主流价值观保持冷静,不盲从,笃定安然地活出最好的自己。

  《哲学的指引》读后感(四):从斯多葛哲学看“现代人如何实现真正沟通?”

Photo by AllJos . from Pexels

  现代社会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我们的对话能力越来越弱。当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抛置于快速而又直接的情绪发泄的网络讯息浏览之中时,我们掌握的消息或许变得空前浩大,但我们获取的知识并没有与日剧增,遑论在领会了知识之后的与他人分享以及知行合一地贯彻到自己的生活中。

  这样一种对讯息的收集沉溺使意在缩小人与人之间距离的现代通讯工具反倒将人推得更远。我们仍然渴望被深刻理解,但这渴望的实现却在现代社会里变成一种“奢侈品”。那么了解他人,与之对话,希冀通过语言来达至人与人之间真正的相互理解,回到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坐而论道”显然成为一种不可能。

  我想,《How To Be a Stoic》(中译《哲学的指引》)的作者意大利哲学家马西莫·匹格里奇一人分饰两角,在一副想象的图景里与他最喜爱的斯多葛派哲学家艾比克泰德对谈,进而将斯多葛学派的核心理论娓娓道来,不仅仅教我们运用“古代的哲学”去应对“现代的生活” ,他更是给出了一种如何进行主体之间的沟通与对谈的示范。我们可以从匹格里奇与艾比克泰德针对具体的理论落到实践如何进行解释、应用、反馈、省思的过程,领悟什么叫真正地“讲道理”。

  toic是古希腊的一个哲学流派,据说它的名字来源于斯多葛学派的创始人基提翁(今塞浦路斯)的芝诺在柱廊中讲学这一历史事件,Stoic即由Stoa(柱廊)一词发展而来。作为斯多葛主义者来说,他们的核心概念是三大原则:欲望、行动、认同。这三大原则对应于斯多葛主义的三个研究领域——物理学、伦理学、哲学,以及四种美德——勇气、节制、正义、(实用的)智慧。

  匹格里奇从欲望、行动、认同三大原则入手,将《哲学的指引》分为三个部分,试图通过对三大原则的辨析,让我们理解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四种美德,更好地应对生活。匹格里奇博古通今,涉猎广泛,在行文中,他不断地举出具体事例将斯多葛学派短小精悍容易遭人误解的论断变得鲜活有趣。与此同时,它在本书的最后,结合阿里安撰写的关于艾比克泰德理论的《手册》,给出了现代生活之中的十二条实用主义守则。

  三大原则:欲望、行动、认同

  欲望原则也被称作斯多葛式接受,告诉我们追求什么是合适的,追求什么是不合适;行动原则,从关爱他人的意义上说,也叫斯多葛式美德,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该如何做人;认同原则,或称斯多葛式正念,告诉我们如何应对各种状况——对我们的第一印象采取认同或否定的态度。

  以上三大原则的具体实施可按照以下三句来执行。

  1.美德是至善,其余皆无关紧要。

  “美德是至善”承袭自古希腊哲学始祖苏格拉底。他认为美德是主善, 因为它是唯一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价值的东西,它能帮助我们正确地使用健康、财富、教育。从斯多葛的角度来看,其余一切均无关紧要这句话指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与美德进行交换。在不折损美德的情况下,斯多葛会追求可取的无关紧要之物,并尽量远离不可取的无关紧要之物。在现代经济理论中,这种广为人知的方法被称为“字典序偏好”。

  2.遵循自然。

  即把理性应用于社交生活。斯多葛派信徒认为,我们应该从宇宙的组成中获得提示,领悟出该如何生活。由于人类天生是理性的社会动物,所以我们应该努力运用理性去建设一个更好的社会。这里的理性更多的可以从老子的《道德经》里的“道法自然”来理解,它更多是指万事万物兴衰更替的自然规律,在认识的基础上去努力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运用现有的条件,去创造更好的生活。

  3.控制二分。

  有些事在我们的掌控之中,有些则不然(尽管我们也许可以对其施加影响)。如果我们在精神上足够健康,我们的决定和行为就在我们的掌控之中。而其余的一切则在我们的控制之外。我们应该关注自己掌控之中的事情,对于其他事则应怀着平常心去对待。

  简而言之,不过多活在想象中,而活在现实里。

  四大美德

  智慧(实用的):以最好的方式驾驭复杂情况。

  勇气:不论面对什么情况,都要做(从生理和道德层面上看都是)正确的事。

  正义:公平、善意地对待每一个人,不分贵贱。

  节制: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践行适度原则和自我控制。

  十二条实用主义守则

  1.检验你的印象:不断检验我们的“印象”——也就是我们对事件、对他人,以及对听闻之事的第一反应——暂退一步,留下理性思考的空间,避免轻率的情绪反应,并询问抛给我们的东西是在我们的掌控之中还是在我们的掌控之外。

  2.提醒自己世事无常:这并非消极对待,而是认识到世事不在我们的完全控制之下时,更加珍惜拥有的人、事、物,以及时间。

  3.保留条款: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当下我该如何使用美德?不论遇到什么样的挑战,都不要忘了自己所拥有的应对挑战的能力。

  5.停下来,做一次深呼吸。不要冲动地对表象做出回应,而应该腾出时间缓一缓,这样你就会比较容易控制自己了。

  6.他者化。我们可以从与他人共同的经历上熟悉自然的愿望。他者化的目的在于当我们遭遇挫折时意识到别人也会有相同的经历而减损自己的悲哀心理,同时当别人遭遇变故时亦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生发同理心。

  7.说话务必少而精。让沉默成为你大部分时间追求的目标;只说必要的话,并且要言简意赅,在极少数情况下,你会被要求说话,这时才说,但不要说些陈词滥调。

  8.谨慎选好你的同伴。避免与哲学家以外的人深交,若非要如此,当心别让自己滑落到他们的水平;只因“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9.幽默地回应侮辱。侮辱之所以成为侮辱,并非取决于施加者的意图,而是被侮辱者允许自己受到侮辱。如果发现有人在诋毁你,别去为自己辩解,你应该这么回答:“是啊,但我还有许多别的毛病他不知道呢,不然他就不会只提这些事情了。”但要注意亮点,第一,这不是忽略霸陵的托词;第二,对于建设性的批评要接受和反思。

  10.别过多谈论自己的事情。没有人真正想听另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谈论自己。可以肯定地说,我们并不像自己想象中那么有趣。

  11.说话时不带评价。对人类同胞怀有更多的同情,实事求是地审视人间诸事,而不是草率地做出评判。

  12.反思你的一天。从头至尾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为恶行而自责,为善行而喜悦。

  这十二条实用主义原则,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很快地对应到自己的真实经验中,并且可以通过实践产生的效果及影响来不断地进行修正,找到自己真正灵活的斯多葛生活之道。

  要想拥有好的生活,不是坐享其成,而是用心经营。

  《哲学的指引》读后感(五):佛系之外,你还可以选择一种叫做“斯多葛”的生活方式

  佛系的生存哲学可以解决我们的焦虑么?

  大概在去年的下半年,一个在2014年出现过的概念——佛系,又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随之而来的便是整个社会上弥漫的佛系生活方式。佛系生活方式在舆论中的盛行,虽不能简单的归结于当前人们生存压力的不断变大直接引起,但显然,人们对生活感到的迷茫和艰辛在某种程度上,让人们更容易接受佛系的生活。

  所谓佛系,指的是一种弃绝的态度,如果说一个人是佛系生活的倡导者,那这可能意味着,在对待物质方面,他渴望从消费主义的魔掌中逃离;在日常生活与人的交往中,表现在对一切执念的弃绝;在寻找生命意义方面,将一切归结为虚无的无意义。

  不能否认,佛系生存哲学的诞生及其走红,可视为公众对抗日常繁琐、沉重生活的一种反抗。同时,这种逃离也意味着人们对自由之人生的向往,看似弃绝的态度恰是意味着重接接纳生活。

  但另一方面,我们不禁要问,这种佛系的消极避世态度真的会如我们所愿,逃离现代社会的繁琐与束缚,重获生存之自由么?毕竟,无论怎样无视,怎样消极的看待当下流行的消费主义、成功学、拜金主义等潮流,事物的现实就摆在那里,难道闭上眼睛,一切就会如我们所愿,那些我们讨厌的东西便在我们心中消失不见了么?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那么,在佛系之外我们还可以选择一种怎样的生活,从而在一方面我们可以积极的面对生活,另一方面又不至于被生活本身奴役,过上真正自由与幸福的生活?一种叫做“斯多葛”式的生活方式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如何成为一个斯多葛?

  toic是故希腊一个哲学流派,据说它的名字来源于斯多葛学派的创始人基提翁(今塞浦路斯)的芝诺在柱廊中讲学这一历史事件,Stoic即由Stoa(柱廊)一词发展而来。《How To Be a Stoic》中译《哲学的指引》的作者马西莫·匹格里奇通过介绍斯多葛式的生活方式,教我们运用“古代的哲学”去应对“现代的生活” 。

  匹格里奇以斯多葛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爱比克泰德的著作《论说集》和《手册》为参考,结合其生物科学与哲学的知识,通过与爱比克泰德著作的对话,与自己曾经人生经历中的感悟于他的家乡罗马写成此书。

  作为斯多葛主义者来说,他们的核心概念是三大原则:欲望、行动、认同。这三大原则对应于斯多葛主义的三个研究领域——物理学、伦理学、哲学,以及四种美德——勇气、节制、正义、(实用的)智慧。因此,匹格里奇从欲望、行动、认同三大原则入手,将《哲学的指引》分为三个部分,试图通过对三大原则的辨析,为我们现代人提供一种古老的哲学生存方式。

  依从自然去生活

  在斯多葛的欲望原则中,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作为生活在宇宙与自然中的人来说,什么是自己可以改变的,什么是自然的原则,人力是无能为力的,也即斯多葛式控制二分法。所谓的自然,在斯多葛主义那里实际代表着的是一切个人无法改变的事情,它包括,生老病死、自然灾害、人的生物本能、他人的存在等等。而作为一个合格的斯多葛,则意味着人们在自己所能尽的可能范围内,努力做到自己的最大限度。而在那些不能够由自己决定的事物上,应该坦然接受。

  比如,一个人要去航海远行,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可以挑选适当的船只,通过自己的判断去选择一个他觉得靠得住的船员。然而,在开始航行后,是否会遇到风暴,以及船员的一些未被料及的事情,却不是他所能左右的事情。因此,在斯多葛的欲望原则中,了解什么是应该欲望(求)的,什么是不该也不能欲求的,也就尤为重要。简单来说,就是按照事物的本质——自然来生活。

  以理智改变生活

  在斯多葛主义的行动原则中,行动的原则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斯多葛强调的是品格和美德。斯多葛主义者认为,四种美德——勇气、节制、正义、(实用的)智慧,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这四种美德是不可分割的。一个对自己的生活没有节制的人,是不能够很好的利用他的智慧的。节制、勇气、正义恰是能够保证(实用)的智慧能够很好的被使用的前提。

  其次,在强调品格美德的重要性后,斯多葛主义便相信,合理的理智运用能够改变生活。匹格里奇以“无知”和“恶”之间的关系,并引用阿伦特的名言,相信,只有人们真正的使用理智,学习健全的看待这个世界,恶才有可能在我们逐渐脱离无知的过程中被克服。

  第三,尽管斯多葛主义者强调按照理智和品格生活,同样,他们也相信榜样的力量。在罗马时代,马库斯·加图,也即小加图,当他试图抵抗凯撒的大军而失败时,加图毅然决然的拒绝投降,宁愿自杀。加图对正义和理性的追求,竟宁可放弃自己的生命。反观日常生活中的我们,难道那些围绕在我们周围的琐碎,比加图所要面临的奉献更大么?如果不是,我们有何理由不按照理智的生活活下去呢?

  理智不意味着刻板

  吸引匹格里奇喜爱斯多葛主义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斯多葛对其它哲学流派及方法的开放与接受性。同样,遵照理智生活并不意味着刻板的行动。它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在面对事物时应有的随机应变变。

  比如,在应对死亡中,不同的斯多葛主义者,按照他们哲学的开放性原则,选择了自己的死亡方式;在应对友谊和焦虑等问题时,斯多葛主义同样意味着按照自己的理智和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用一种表面的原则决定所有的人生。显然,在作者所信奉的斯多葛主义原则中,(实用的)智慧,是作为他所喜爱的斯多葛主义哲学的核心原则的。

  对当下的我们来说,或许每一种哲学,只要它们被用以指导生活,都有不可避免的缺陷,但同样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哲学本身还意味着我们开始思索、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困难。因此,一种佛系的生活如果已经被人们思考和经历过,那么眼下,一种斯多葛式的哲学指引,或许对我们思考生活,面对生活同样是一种可取的思想态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