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史蒂夫·乔布斯传(修订版)》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史蒂夫·乔布斯传(修订版)》的读后感10篇

2018-07-15 04:4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史蒂夫·乔布斯传(修订版)》的读后感10篇

  《史蒂夫·乔布斯传(修订版)》是一本由[美] 沃尔特·艾萨克森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54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史蒂夫·乔布斯传(修订版)》读后感(一):我被灌输了

  乔布斯的一生跌宕起伏精彩绝伦,最动人的,是他一直在前进,从未停止脚步。乔布斯的名字是与苹果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成就了苹果,苹果也成就了他。

  先来说说这本书的内容

  前半部分(1955-1985年),从亢龙有悔到飞龙在天,成功塑造形象。从乔布斯的祖辈到乔布斯被逐出苹果公司之前的部分,非常成功地构建起年轻乔布斯的形象和性格,这其中既有他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也有他一贯的风格思想发展,还有他的创业之路,对马库拉等人商业理念的吸取等等,各个侧面融会贯通、相互印证,Apple1、Apple2、Mac等产品产生过程恰到好处反映出乔布斯的创意才能,让乔布斯的形象、性格都丰满起来。

  过渡时期(1985-1997年),从或跃在渊到终日乾乾,人物形象开始断档。从乔布斯离开苹果,到他重回苹果,这段时间长达13年,但所用篇幅很少,而且大部分都在叙述头尾这几年他是如何被逐出又如何回归的,以及乔布斯的家庭感情生活,但是关于他在NeXT和Pixar的描述确非常少,关于他对家庭的态度以及家庭对他的塑造都较少深入剖析,很多评价都很生硬意思就是“对,他就是变成这样了,没有为什么”。这导致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几乎看不出人物的成长和背后的驱动力,为后半部分的跳跃感埋下了伏笔

  后半部分(1997-2011年),从见龙在田到潜龙勿用,确像是在读《苹果传》。我们都知道后来的苹果公司获得了极大成功,我们也知道这当然与乔布斯的回归有莫大的关系,但是由于中段的断档,读者会认为乔布斯的创意无限、完美主义和非黑即白只是延续了他年轻时的特点,而他在很多时候表现出的妥协、稳重、善于运营管理等以前不具备的特点,则让人摸不着头脑,一会儿感到乔布斯还是原来那个乔布斯,一会儿又疑惑乔布斯还是原来那个乔布斯吗?再用偷梁换柱手段,把介绍苹果品牌的理念和一系列新产品,当作介绍乔布斯,让人有种在读苹果系列产品介绍或者苹果产品演变史的感觉。好在最后部分有乔布斯与癌症战斗的三个回合,让乔布斯的人物形象重新丰满起来。

  掩卷沉思,惊觉乔布斯在下一盘大棋,这本传记恰恰是乔布斯人棋局的最后一步。按照乔布斯的一贯风格,他对一切与苹果有关事物都有着强迫症似的控制欲,对从广告包装到产品到发布会应用到门店的全流程事无巨细倾注心血,这本书当然也是苹果的一部分,这本书要做到的,就是乔布斯从马库拉那里学到的三大重要理念之一:灌输(impute)。把苹果公司的一流团队合作意识灌输给读者,把苹果产品的精美设计和超高品质灌输给读者,把乔布斯的艺术家气质和反叛者形象灌输给读者。是的,他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就打算写一本自传,他知道他的产品、公司乃至他本人是多么伟大多么传奇,他要留下自己的圣经,供苹果教教徒顶礼膜拜,当他封神的那一刻,也就是苹果拜物教成立时刻,苹果公司就会长盛不衰,苹果的产品将永载史册,这是乔布斯毕生的追求。他为了实现这一追求,用自己的离世和传世的传记,做出了最后的努力。至此,他的人生一以贯之,圆圆满满。

  向这个天才、这个疯子致敬!

  《史蒂夫·乔布斯传(修订版)》读后感(二):像疯子一样

  标题我本来想用"像疯子一样改变世界",但后来想一想,发现不符合我要说的,所以就去掉后面的"改变世界"了。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就有想写书评冲动了,我强忍着读完书两周后写这个书评。因为我认为,只有经过一段时间沉淀之后,仍然记得的,才是读书对自已真正有影响东西

  好了,不扯了,切入正题。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感觉,就乔布斯的童年来说是比我们大多数人要好的,我这里说的是,他在年纪很小的时间里,就开始了自己的尝试,并且在他开始成立苹果公司以前,他有做过其它事情机会。他从年轻时就开始使用迷幻剂,并且信奉禅学,曾经跑到印度去寻找导师。他有在追求自己的快乐,或者生命的本真。我在看前面一部分的时候,我真的误以为他有找到自己的本真,即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看到后面他的一些做法,我很失望。我发现他也是我们中的一个人而已。我一直以为能够找到自己的本真,真正能够使灵魂快乐的人,真正能够清楚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的人--是能够超越"人"存在的。所以说,在这里我很~失~望。

  我仔细想了一下,他--乔布斯--还是比普通人,在追求生命的意义方面,高出那么一点(无法衡量的一点)。乔布斯在后来的生活中,所表现的行为,无疑会被人当作是一个疯子(前提是他没有做出那些伟大的产品),一个伟大的改变世界的疯子。

  我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来的自信,或者说他的思想是怎样构造的,能够使他自己一直坚信自己的疯狂举动会改变世界,他的一些认知无疑是错误的,比如他的素食能够去除体味,但是他就是这么一个疯子。他成功了,我们记住了他的伟大,他的疯狂在我们看来也成为合理的了。

  在我们也想改变世界之前,我们是否准备好做一个疯子了,或者像疯子一样了?也许别人的一些评论,或者仅仅是别人的一道目光,都可能让你退缩回去,退缩回去做一个正常人。对,就是一个正常人,正常人

  还有一点是,怎么去寻找自己的,可以为之坚守一生的东西,这是很多人都会问到的。毫无疑问,乔布斯是一个幸运的人,他能够发现自己的才能,并且去做了,所以他像疯子一样去做的时候,他知道自己是对的,可能方式有点不对,但是目的是对的。而假如我们也那样去做,我们多半会被别人认为是一个真正的疯子。借用一句诗,"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因为知道自己是对的,所以自己能够做下去,如果自己是错的,自己认为也是错的,那又当如何---

  在我身边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是平庸的,因为自己似乎有太多需要做的事情,可是真正为自己的灵魂做的事情,实在少之又少,,,

  也许像疯子一样,到最后真的就是一个疯子。。。

  《史蒂夫·乔布斯传(修订版)》读后感(三):全书要点梳理 | 《史蒂夫·乔布斯传》

  

13岁起,乔布斯不再崇信上帝

乔布斯的父母尽管宗教信仰并不十分狂热,但还是希望乔布斯能接受一点宗教教育。大多数的星期天他们都会带他去路教堂(the Lutheran Church)。

  但这一切在乔布斯13岁那年结束了。

  1968年7月,乔布斯在《生活》杂志封面上看到一张令人震惊的图片:比亚法拉(尼日利亚东南部一个由分离主义者建立短命国家)的一对饥饿儿童。他把杂志带到教堂质问牧师:“如果我举起我的手指头,上帝在我举之前就知道我要举哪一根吗?”

  牧师回答:“是的,上帝无所不知。“

  乔布斯拿出杂志:“那么,上帝知道这些吗?他知道这些孩子身上会发生什么事情吗?”

  牧师:“史蒂夫,我知道你不明白,但是,是的,上帝知道这一切。”

  于是乔布斯宣布,他再也不想崇敬这样一位上帝,从此再没去过教堂。

他的设计哲学与产品观

  乔布斯从父亲身上学到,充满激情工艺就是要确保即使是隐藏的部分也要做得很漂亮。这后来影响了他的产品观,他认为看不见的地方也应该和露在外面的部分一样精美。

  在迈克·马库拉的影响下,乔布斯意识到,漂亮的产品包装和展示也同样重要。人们会因为封面设计而评判一本书的优劣,也会凭借Mac的包装盒来判断它的好坏

  他出走苹果后,有一次在一个学生家里给斯坦福商学院俱乐部成员演讲,那位学生请他在一个Mac的键盘上签名。他说,如果能把自己离开苹果后被加到Mac上的键都拿掉,那他就签。随后他拿出汽车钥匙,抠掉了他曾禁止使用的四个箭头光标按键,还有最上面一行的“F1、F2、F3……”等功能键。他说:“我在一个一个键盘地改变世界。”然后在残缺不全的键盘上签了名。

最好的电脑应该是一体

  乔布斯认为,一台电脑要做到优秀硬件软件必须紧密相联。如果一台电脑要兼容那些在其他电脑上也能运行的软件,它必定要牺牲一些功能。

  最好的产品是“一体的”,是端到端的,软件是为硬件量身定做的,硬件也是为软件度身定制的。

初生牛犊的苹果,无惧IBM

  1981年8月,IBM推出了他们的个人电脑,乔布斯让团队买了一台来分析,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款糟糕的产品。

  于是他们在《华尔街日报》上刊登了一幅整版广告,标题是:“欢迎IBM——真的。”它把即将来临的电脑产业大战定位成两家公司之间的竞争生机蓬勃而又叛逆的苹果VS老牌巨头IBM。

把名字刻进Mac电脑里

  大约是80年代初,Mac电脑设计方案敲定后,乔布斯把Mac团队成员叫到一起,让所有人(含他在内46个)在绘图纸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这些签名被刻在每一台Mac电脑的内部,除了维修电脑的人,没有人会看到这些名字。

海盗,不当海军

  1983年1月的集思会上,乔布斯对团队说,“要当海盗,不要当海军”。他想给团队灌输叛逆精神,让他们像侠盗一样行事:既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又愿意去窃取别人的灵感

不做市场调研

  1984年1月24日,Mac电脑发布。来自《大众科学》(Popular Science)的记者问乔布斯做过什么类型的市场调研,乔布斯语带嘲讽回应:“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在发明电话之前做过任何市场调研吗?”

  他自己则这样说过:

有些人说:“消费者想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但那不是我的方式。我们的责任是提前一步搞清楚他们将来想要什么。我记得亨利·福特曾说过,“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应该是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人们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正因如此,我从不依靠市场研究。我们的任务是读懂还没落到纸面上的东西。

和比尔·盖茨互相瞧不起

  乔布斯和盖茨都觉得自己比对方聪明,在乔布斯看来,盖茨在品味和风格上逊己一筹,盖茨则瞧不上不会编程的乔布斯。

  但从两人相识起,盖茨就被乔布斯所吸引,并有些嫉妒他蛊惑人心能力同时,盖茨认为乔布斯“极其古怪”,作为一个人“有着奇特缺陷”。他反感乔布斯的无礼,以及他那种“不是觉得你狗屁不如,就是在试图引诱怂恿你”的倾向

两人也曾同台 图片来自网络

  乔布斯则认为盖茨太狭隘,曾说:“如果他年轻的时候服过迷幻药或是进行一下禅修,那他整个人的心胸就会更为开阔。”在他看来,盖茨就是商人

比尔喜欢把自己说成是做产品的人,但他真的不是。他是个商人。(对盖茨而言)赢得业务比做出伟大的产品更重要。……微软的基因里从来都没有人文精神和艺术气质。

和盖茨在产品观念上的两种模式

  乔布斯:看好硬件和软件集成的端到端一体化系统,要创造出与其他软件和机器都不兼容的计算机

  盖茨:推崇不同的公司做出互相兼容的机器,这些硬件设备都运行同一个标准操作系统——微软的Windows,且都能运行同样的软件和应用程序,如word和excel,以便自己从中获利。

工厂外观也很重视

  乔布斯曾被问及为何对生产Mac电脑的工厂外观如此重视,他这样说:

我回到工厂去,戴上一只白手套检查灰尘。我发现到处是灰尘——机器上、机架顶部、地板上,然后就叫黛比清理。我跟她说,我们要一尘不染,这让黛比非常恼火,她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干净。而我当时也无法说明这个原因。明白吗?在日本所看到的东西对我影响非常大。我十分钦佩日本的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纪律意识,而这也是我们的工厂所缺少的东西。如果我们连保持工厂一尘不染都做不到,那么也无法让所有机器都保证运转。

  (注:黛比·科尔曼曾是Mac团队的财务主管,在彼时苹果公司的生产总监马特·卡特因工厂的颜色问题与乔布斯抗争无果辞职后,接替了这一职务。)

与法国总统密特朗的夫人的一件尴尬

  法国总统密特朗的夫人达妮埃尔·密特朗在陪同丈夫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时,曾来苹果的工厂参观。

  她通过翻译就工厂的工作条件提了很多问题,而乔布斯却一直在解释自己先进机器人技术。乔布斯谈论了准时生产制(JIT)计划后,密特朗夫人开始询问工人的加班工资,这让乔布斯很恼火,于是他开始描述自动化如何帮助自己降低了劳动成本,他知道这个话题会让密特朗夫人不高兴

  “工人的活儿很重吗?”夫人问,“他们有多少休假时间?”

  乔布斯按捺不住了,他对夫人的翻译说,“如果她对工人的福利这么感兴趣,告诉她,随时欢迎她到这儿来工作。”

  翻译听了脸色苍白,什么都没说。过了一会儿,乔布斯的法语翻译阿兰·罗斯曼(苹果员工乔安娜·霍夫曼的丈夫)用法语说:“夫人,乔布斯说,感谢您的到访及您对工厂的兴趣。”

  乔布斯和密特朗夫人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而那位翻译则如释重负。

Mac最早的滑铁卢

  Mac电脑刚发布时引发一阵热潮,但到1984年下半年,销量就开始急剧下滑。因为它存在以下几个根本性的问题:

  第一,内存过小只有128K,这是它最大的弱点,一个字符只需要占用一个字节,但Mac采用像素方式显示用户想要的优雅字体,这样每个字符所需要的内存就多了二三十倍;

  第二,它没有硬盘驱动,只有一个软盘驱动器,如果想要恢复数据,你可能会落下肘关节发炎的毛病,因为你需要来回装卸软盘;

  第三,它没有风扇,因为乔布斯觉得这会增大电脑噪音,而没有风扇散热就造成了很多组件故障。

和斯卡利摊牌

  约翰·斯卡利,加入苹果前,在百事公司百事可乐部门担任总裁,是当时最红的消费产品营销奇才。

  1983年,乔布斯在劝他加入苹果担任总裁时,向他抛出了一个著名的问题,令斯卡利无法说不:“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呢,还是想抓住机会来改变世界?”

乔布斯与斯卡利 图片来自网络

  到1985年春,两人之间出现了裂痕。原因既有业务上的,比如两人在Mac标价高低上的分歧,又有心理上的,源自他们最初对彼此的狂热和不现实的迷恋,斯卡利哭哭渴求乔布斯的喜爱,乔布斯则渴望在斯卡利身上获得父亲和良师益友般的感觉,当他们的热情开始降温,情绪上的反弹便随之而来。

  对乔布斯来说,斯卡利从来都不是一个懂产品的人,他没有努力,也没有显示出自己有能力理解苹果公司所做产品的精妙之处。

  斯卡利则认为,乔布斯太过沉迷于细微的技术调整和设计细节,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他过去做的是销售汽水和零食,产品配方很大程度上与己无关,他对产品也没有天生的热情,而这刚好是乔布斯所能想象的最深重的罪孽之一。

  乔布斯觉得斯卡利很愚蠢,但斯卡利渴望得到乔布斯的喜爱,并产生了自己和乔布斯很相似的幻觉,这加剧了乔布斯对他的蔑视。

认同托洛茨基

  1985年夏天,乔布斯去了欧洲(部分原因是和斯卡利关系恶化后,他需要调整),Apple Ⅱ 刚进入俄罗斯市场,他也去了莫斯科,彼时担任美国副总统的老布什还鼓励他把计算机技术引入苏联,“掀起自上而下的革命”。

  在莫斯科,他坚持谈论托洛茨基,跟随他的克格勃特工说,“你不应该谈论托洛茨基,我们的历史学家已经研究了他的情况,我们已经不再承认他是伟人了。”但乔布斯对此置若罔闻,在他们前往国立莫斯科大学面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演讲时,乔布斯仍以对托洛茨基的赞扬作为开场白。

沃兹尼亚克:我不信任乔布斯的人品

  沃兹尼亚克曾对媒体说,他不信任乔布斯的人品。(P198)

皮克斯诞生记和一幢趣闻

  1985年,乔治·卢卡斯电影制片厂想要卖掉它的电脑部门,因为已经拍完《星战》第一部的卢卡斯导演正陷入一场争吵不断的离婚案中。乔布斯对此很感兴趣,于是他和卢卡斯影业开始谈判。

  卢卡斯影业的CFO觉得乔布斯傲慢又易怒,他决定杀一杀乔布斯的威风。他打算将所有人和乔布斯聚集到一间会议室里,然后自己晚到几分钟,已表明他才是主持会议的人。结果等他到来时,乔布斯已经按时开始了会议,并掌握了控制权。

  1986年1月,收购完成了,因为该部门最重要的硬件是皮克斯图像电脑(Pixar Images Computer),所以新公司就叫皮克斯。

与著名民谣歌手琼·贝兹的恋爱

  乔布斯和琼·贝兹开始交往时,他27岁,她41岁,恋情持续了几年。

  贝兹曾是鲍勃·迪伦的情人,乔布斯在里德学院时的好友伊丽莎白·霍姆斯认为,乔布斯“喜欢这种与迪伦的关联”,这是他俩交往的原因之一。

琼·贝兹 图片来自网络

  两人恋爱初期的一次晚餐时,乔布斯谈起拉尔夫·劳伦和他的马球服装店,贝兹承认从未去过,乔布斯说那儿有一件红裙子,“会非常适合你”。于是就带着贝兹去了,贝兹一度觉得,“这简直太棒了,我跟着世界上最有钱的男人,他想让我拥有一条漂亮的裙子”。但到了店里后,乔布斯给自己买了一大堆衬衫,并让她看那条红裙子,说她穿上会棒极了,“你应该买下它”。惊讶的贝兹说自己买不起,乔布斯没说什么,于是他们就离开了。贝兹后来回忆说:“难道你不觉得,如果一个人想那样说了一整晚,就一定是去给你买的吗?”

  乔布斯会送她计算机,却不送裙子;会送她花,一定会说是办公室里什么活动剩下的。贝兹认为,“他既浪漫,又害怕浪漫”。

  那时贝兹看不懂乔布斯,30年后当她再谈起他时,仍然觉得他让人迷惑不解。

曾与生父相见不相识

  乔布斯的生父阿卜杜勒法塔赫·钱德里一度是教师,后来转到了餐饮生意,曾在圣何塞北部经营过一家地中海餐厅。他对乔布斯的妹妹莫娜说:“所有科技界的成功人士都会去那儿,甚至包括史蒂夫·乔布斯。”莫娜强忍着没有说出来:那就是你儿子!

什么样的女人适合乔布斯?

  作者的归纳:

  ——聪明,而不自负;

  ——足够刚强能承受跟他在一起的压力,有足够超脱能免于争端;

  ——受过良好教育,独立,又愿意为他和家庭做出改变;

  ——能适应现实,却又带着点儿超凡脱俗;

  ——足够世故知道怎么管理他,又有足够的安全感不用总是管着他;

  ——最好还是个漂亮苗条的金发美女,平易近人,有幽默感,喜欢有机素食。

乔布斯妻子劳伦娜·鲍威尔·乔布斯 图片来自网络

乔布斯的前妹夫创作了《辛普森一家》

  莫娜的前夫理查德·阿佩尔(Richard Appel)做过律师,后来成为电视喜剧作家,创作了《辛普森一家》,其中男主人公霍莫的母亲就叫莫娜。

买电器是哲学问题

  乔布斯曾向《连线》杂志描述过他选购一台新洗衣机的过程:

我们发现,美国人制造洗衣机和干衣机的理念完全是错误的。欧洲人则好得多——但是他们洗衣服要多花一倍的时间!欧洲洗衣机洗衣服只是美国洗衣机用水量的四分之一,你衣服上残留的洗衣剂也少得多。最重要的是,它们不会把你的衣服洗坏。他们用的肥皂和水都比美国人少得多,但是洗出的衣服却干净得多,柔软得多,寿命也长得多。我们在家花了些时间讨论我们该怎样取舍,结果我们讨论了很多设计问题,但也讨论了我们家的价值观。我们是最关心用一个小时而不是半个小时洗好衣服呢,还是最关心我们的衣服洗后感觉特别柔软也更耐久呢?我们在意用四分之一的水吗?我们用了大概两星期时间,每晚在餐桌上讨论这个问题。

在伍德赛德市的居所

  这个居所在距离帕罗奥图10英里的山里,它具有1925年西班牙殖民复兴风格,有14间卧室。乔布斯在这里没配备什么家具,只有最基本的必需品:卧室里的一张床垫和一个抽屉柜,餐厅里的一张牌桌和几把折叠椅。

  他希望身边只出现他欣赏的东西,他很难随意地走出去然后买很多家具。

  他一度想把这里拆掉重建一座面积只有三分之一、极其简洁的日本风格的现代主义居所,但在20多年时间里,他跟保护主义者打起了长期的官司,因为后者希望保存这座建筑的原样。直到2011年乔布斯才得到了拆除许可,不过那时候他已经不想再建另一个家了。

  克林顿当总统时,每次和希拉里来看在斯坦福上学的女儿,就住在其中建于50年代的度假屋里。

克林顿曾就桃色事件咨询乔布斯

  莱温斯基事件发生后,一个深夜,克林顿打电话给乔布斯,问他应该如何处理。乔布斯说:“我不知道是否真有其事,如果有,你必须告诉大家。”电话那头的克林顿沉默了。

如何让公司长盛不衰?

  乔布斯重回苹果后,想建立一家长盛不衰的公司,他问马库拉如何实现。马库拉说,长盛不衰的公司懂得如何重塑自我,就像惠普,从生产小仪器起家,后来生产计算器,再后来生产计算机。马库拉认为苹果在个人电脑领域被微软挤出局了,乔布斯必须做点其他的东西。

“Think Different”

  1997年,苹果正在寻找新的广告商。乔布斯又一次找到了李·克劳(那个为1984年Mac上市打造了震撼的广告片“1984”的人),后者的团队这次带来了又一个无与伦比的创意——“非同凡想”(Think Different)。

  他们争论过语法问题:

如果“非同”(different)是修饰动词“想”(think),那应该以副词的形式出现,即“想得不同”(think differently)。但是乔布斯坚持说他想要把“非同”当成名词来用,就像“think victory”(思考胜利)或“think beauty”(思考美丽)里的用法一样。同时,这也体现了一种口语用法,诸如“think big”(野心勃勃)这类短语。乔布斯后来解释说:“我们在推出它之前讨论了它的正确性。如果你想想我们要表达的意思,就知道它是合乎语法的。不是想‘同样的事’,而是想‘不同的事’。想一点不同的事,想很多不同的事,非同凡想。而‘想得不同’就表达不出我想要的意思。”

用电脑就能定义自己

  除了电视广告,苹果还创造了历史上最令人难忘的一系列平面广告。

  每则广告都有一个标志性历史人物的黑白肖像,除此之外只有角落里的苹果标识和广告语“非同凡想”。其中有些人很容易辨认——爱因斯坦、甘地、列侬、迪伦、毕加索、爱迪生、卓别林、马丁·路德·金。

  这些人多是乔布斯的偶像,他们富有创造性,敢于冒险,不惧失败,赌上自己的事业生涯去做与众不同的事情。

  极少有其他公司或领导者敢于把他们的品牌跟甘地、爱因斯坦、马丁·路德·金、毕加索联系在一起,但乔布斯能鼓励人们定义自己——作为反企业的、富有创造性的、敢于创新的叛逆者——而且只通过使用什么电脑就实现了这种定义。

  甲骨文CEO拉里·埃利森对此评价道,“史蒂夫创造了科技行业唯一一个时尚生活品牌,人们会因为拥有某些品牌的汽车而骄傲——保时捷、法拉利、普锐斯——因为我开什么车能一定程度上说明我是什么样的人。人们对苹果的产品有同样的感受。”

做减法

  乔布斯的一个过人之处是知道如何做到专注。在他看来,无论是对产品还是对公司,“决定不做什么和决定做什么同样重要”。

  1997年他刚回到苹果时,苹果的产品线十分不集中,公司在官僚作风的驱动下对每个产品炮制出若干版本,去满足零售商的奇思怪想。光是Mac就有很多个版本,每个版本都有不同的、让人困惑的编号,从1400到9600。

  乔布斯要求团队评估各个产品,在此过程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禁止使用PowerPoint,他“讨厌人们用幻灯片而不用脑子”,“每次遇到一个问题,他们就做幻灯片。我想让他们投入进去,当场拿出方案,而不是放一堆幻灯片。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的人不需要PowerPoint。“

  团队将各个版本给乔布斯解释了几个星期,乔布斯也没听明白,最后他受够了,在一次大型产品战略会议上,乔布斯决定喊停。 “这真是疯了。”他抓起神奇的记号笔,走向白板,在上面画了一根横线一根竖线,做成一个方形四格表。“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他继续说。在两列的顶端,他写上“消费级”和“专业级”。在两行的标题处,他写上“台式”和“便携”。他说,他们的工作就是做四个伟大的产品,每格一个。

  这种专注力拯救了苹果。他回归的第一年,裁掉了3000多人,扭转了公司的财务状况。1997年9月他成为临时CEO时,前一个财年苹果已亏损10.4亿美元,那时候离破产不足90天。经历了两年巨额亏损后,苹果在1998年第一季度实现了赢利——4500万美元的利润。1998年整个财年,苹果实现3.09亿美元的赢利,用作者的话说就是:乔布斯归来,苹果归来。

设计原则

  苹果的设计师乔尼·艾夫这样表达他对简洁的看法:

为什么我们认为简单就是好?因为对于一个有形的产品来说,我们喜欢那种控制它们的感觉。如果在复杂中有规律可循,你也可以让产品听从于你。简洁并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也不仅仅是把杂乱无章的东西变少或者抹掉,而是要挖掘复杂性的深度。要想获得简洁,你就必须要挖得足够深。打个比方,如果你是为了在产品上不装螺丝钉,那你最后可能会造出一个极其繁琐复杂的东西。更好的方式,是更深刻地理解“简洁”一词,理解它的每一个部分,以及它是如何制造的。你必须深刻地把握产品的精髓,从而判断出哪些不重要的部件是可以拿掉的。

  乔布斯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说过:“在大多数人看来,设计就和镶嵌工艺差不多。但是对于我而言,‘设计’一词绝无任何引申含义。设计是一个人工作品的核心灵魂,并最终不断地由外壳表达出来。”

  对大多数公司来说,设计是被工程技术引领的。工程师们制定产品的规格和要求,设计师再据此设计模型和外壳。但对乔布斯来说截然不同。苹果公司创立之初,他首先确定了Mac电脑的外壳,工程师们才依此制造合适的主板和元件。

  人们会根据封面来判断一本书的好坏——同理,苹果产品漂亮的外部装饰和包装也能说明里面是个好产品。艾夫说,乔布斯和他在包装上花了很多时间,他自己很享受打开包装的过程,一旦拆包被设计成一种仪式般的程序,产品也就变得特殊起来,“包装就像一座剧场,它能够制造故事”。

苹果零售店的选址和设计

  传统观念认为,交通不大便利的地方租金比较便宜。当人们要买计算机这种大件的、又不经常购买的商品时,还是愿意开车远一些去购买。

  但乔布斯不同意。他认为苹果零售店应该开在繁华街区的购物中心里,无论租金有多贵——“我们不能让顾客驱车10英里去看我们的产品,而是要在10步之内。”

位于香港中环的苹果零售店 图片来自网络

  苹果产品数量不多,不足以装满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商店货架,但这反而成为了优势。苹果公司决定建立一个以“少”为“益”的商店,简约、通透,给人们提供很多试用产品的位置。

蒂姆·库克

  乔布斯病休期间,库克把公司打理得很好,公司个性十足的员工们都表现良好,库克自己也避免进入公众视线。某种程度上,乔布斯喜欢强势的人,但是他从未真正让他人代理自己的的工作,或分享自己的舞台。做乔布斯的替补很难,出了风头该死,不出众也该死。

库克与乔布斯 图片来自网络

  库克成功避开了这些危险。他发号施令时冷静果断,但同时不追求别人的注意和喝彩。他说,有些人反感什么好处都算在乔布斯头上,但他不在乎,反而希望自己的名字从来都不见诸报端。

  乔布斯自称是谈判高手,但认为库克“可能比我更好”,“因为他大胆又冷静”。不过他也认为,库克不是搞产品的人。

  2005年,乔布斯结束病休后与库克一同飞往日本,他没有征求后者的意见,直接告诉他说:“我决定让你担任首席运营官”。

iPhone:让功能更实用

  iPhone发布前,《时代》杂志的作家列夫·格罗斯曼在自己的独家报道中写道,iPhone并没有真正发明许多新功能,而只是让这些功能实用了许多,“但这很重要。如果工具不顺手,我们往往会觉得是自己太傻,没有阅读使用手册,或者手指太肥……如果工具很糟,我们会觉得自己也很逊。如果有人改进了工具,我们会觉得自己也完美了点儿。”

“非黑即白”

  乔布斯一直对食物极其挑剔,且倾向于对任何事物立即作出极端的评价:美极了或糟透了。一般人会觉得毫无区别的两个鳄梨,他会说一个是世界上最好吃的,另一个则难以下咽。

土耳其之旅中了解青年文化的全球化

  有一年乔布斯和家人到土耳其旅行。在伊斯坦布尔,他聘请一位历史学教授做导游,洗土耳其浴时,教授的讲解让他对青年文化的全球化有了深刻的认知:

他们为我们制作了土耳其咖啡。教授讲解了这里的咖啡制作方法跟其他地方有多么不同,而我认识到,“这***能怎么样呢?”即使是在土耳其,又有哪个孩子会在乎什么土耳其咖啡呢?一整天我都在观察伊斯坦布尔的年轻人。他们都在喝世界上其他孩子喝的饮料,他们穿的衣服看起来就像是从GAP买的,他们也都在用手机。他们跟别处的孩子没什么两样。这让我意识到,对于年轻人来说,现在整个世界都是一样的。

与奥巴马

  2010年初秋,妻子鲍威尔从白宫中的朋友处得知,奥巴马总统将在10月访问硅谷。她请人帮忙安排了一次会面,让奥巴马的行程上为乔布斯留出了半小时。但乔布斯并不想去,他认为如果奥巴马想见他,就应该亲自打电话来邀请。

与癌症的斗争

  乔布斯是世界上最早接受癌症肿瘤基因和正常基因做测序治疗的20个人之一。当时这项治疗耗资超过10万美元。

  他在看病中还不忘推销苹果的产品。2011年5月,他和医生、基因测序分析师等人开了个会,听他们介绍自己体内癌症基因特征的新信息。一位分析师误用了PowerPoint做介绍,遭到他的训斥,他还解释为什么苹果的Keynote更好,甚至要教那位分析师怎么用。

盖茨最后的看望

  也是这年5月,盖茨来看望过他。纵观他们的职业生涯,彼此对数字世界最根本的问题都抱有对立的理念——硬件和软件应该更加紧密整合还是更加开放。

  他们对彼此予以认可。盖茨说:“我曾经相信那种开放的、横向的模式会胜出,但是你证明了一体化的、垂直的模式同样也可以很出色。”乔布斯也承认:“你的模式也成功了。”

  他们也互相提出了警告。盖茨认为,一体化的模式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乔布斯在掌舵,但那并不意味着这种模式能够在未来一支获胜。乔布斯回应道,盖茨的分散模式可行,但并没有制造出真正伟大的产品,这是最大的问题。

作者对乔布斯的评价

乔布斯的传奇是硅谷创新神话的典型代表:在父母的车库里开创一家企业,并把它打造成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他没有直接发明很多东西,但是他用大师级的手法把理念、艺术和科技融合在一起,就创造了未来。他欣赏图形界面的威力,就以施乐公司无法做到的方式设计了Mac;他领回了把1000首歌装进口袋的快乐,就以索尼尽其全部资产和传承都无法成就的方式创造了iPod。有些领导者通过统揽全局去推进创新,有些事通过把握细节。乔布斯两者兼顾,并且不懈努力。正因如此,30年间他推出的一系列产品改变了所有产业:——Apple II,采用沃兹尼亚克的电路板并把它变成第一台不再仅供业余爱好者使用的个人计算机。——Mac,引发了家用电脑革命并普及了图形用户界面。——《玩具总动员》和其他皮克斯大片,开创了数字影像的奇迹。——苹果零售店,重新塑造了商店在品牌定义中的角色。——iPod,改变了我们消费音乐的方式。——iTunes商店,让音乐产业重获新生。——iPhone,把移动电话变成了音乐、照片、视频、邮件和网络设备。——应用商店(App Store),生成新的内容创造产业。——iPad,推出平板计算技术,为数字报纸、杂志、书籍和视频提供了平台。——iCloud,使计算机不再担任管理我们内容的中心角色,并让我们的电子设备无缝同步。——苹果公司本身,乔布斯认为这是他最伟大的创作。在这里,想象力被培育、应用和执行的方式极具创造力,这使苹果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他很聪明吗?不,不是格外聪明。相反,应该说他是个天才。他的奇思妙想都是本能的、不可预见的,有时是充满魔力的。他真是数学家马克·卡克所说的那种魔术师天才,他的洞见会不期而至,更多地要求直觉而非大脑的处理能力。他像个探路者一样,可以吸收信息,嗅到风中的气味,并对前路先知先觉。

思考死亡

  他对上帝半信半疑——“我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认为一定有超出我们所见的存在。”

  面临死亡时,他可能更愿意相信来世——“我愿意认为,在一个人死后有些什么东西依然存在,如果你积累了所有这些经验,可能还有一点儿智慧,然后这些就这么消失了,会有些怪怪的。所以我真的愿意相信,会有些什么东西留存下来,也许你的意识会不朽。”

尾声

  2011年10月3日,苹果发布带有Siri声音识别软件的新iPhone 4s。当天,乔布斯在最后一次参加董事会会议时把玩过它。

  10月5日,星期三,在家人们的陪伴下,乔布斯去世。

  10月19日,苹果公司追悼会举行,乔布斯未被公开的、自己配音的苹果公司“非同凡想”广告首次公开:

  Here’s to the crazy ones.

  致疯狂的人

  The misfits.

  他们特立独行

  The rebels.

  他们桀骜不驯

  The troublemakers.

  他们惹是生非

  The round pegs in the square holes.

  他们格格不入

  The ones who see things differently.

  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

  They’re not fond of rules.

  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

  And they have no respect for the status quo.

  他们也不愿安于现状

  ou can quote them, disagree with them,

  你可以认同他们,反对他们

  glorify or vilify them.

  颂扬或是诋毁他们

  About the only thing you can’t do is ignore them.

  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

  ecause they change things. They push the human race forward.

  他们推动了人类向前迈进

  While some may see them as the crazy ones,

  或许他们是别人眼中的疯子

  we see genius.

  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

  ecause the people who are crazy enough to think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

  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

  are the ones who do.

  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苹果广告:非同凡想(Think Different)_腾讯视频

  《史蒂夫·乔布斯传(修订版)》读后感(四):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苹果公司打造的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广告之一《think different》,里面的文字用来形容乔布斯再恰当不过,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Here’s to the crazy ones.

  The misfits.

  The rebels.

  The troublemakers.

  The round pegs in the square holes.

  The ones who see things differently.

  They’re not fond of rules.

  And they have no respect for the status quo.

  You can quote them, disagree with them, glorify or vilify them.

  About the only thing you can’t do is ignore them.

  ecause they change things.

  They push the human race forward.

  And while some may see them as the crazy ones, we see genius.

  ecause the people who are crazy enough to think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are the ones who do.

  《史蒂夫·乔布斯传(修订版)》读后感(五):科技领域的普罗米修斯

  因为白天要工作,所以只能把读书的时间放在晚上睡觉前,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把这本记录乔布斯传奇一生的传记看完。原计划一气呵成看完,但当我看到最后一个章节,我停止了阅读,心中竟有种不舍、遗憾和难过,直到昨天晚上,我才鼓起勇气把“遗产——无比辉煌的创新天堂”这章看完,本书最后,乔布斯写了一篇长文来回顾自己一生,同时也为这本传记做了结尾。在那仅仅两页半的结语中,我看到的是乔布斯对过往的自豪与得意,对未来的期盼与不舍,对身边亲人的愧疚,对未来公司的担忧,对即将面世的iPhone4的完美追求……思绪繁多,五味杂陈!

  有人说,乔布斯是个暴君,是个怪人,是个失败者!

  他性格怪癖,坚持禅修以及绝对素食主义,即便被查出罹患癌症,仍然坚信素食主义可以拯救他的身体;

  他脾气暴躁,苹果公司和皮克斯公司所有员工,没有不被他骂过的,他秉持世界二元论,将人和产品绝对二分主义,不是天才就是白痴,不是优秀就是垃圾;

  他不负责任,没有担当,抛弃女友克里斯安和他们的女儿莉萨,即便他后来很是自责,但并未悔过;

  他性情孤傲、自私、冷漠、固执,习惯谎言与背叛……

  的确,乔布斯他不是个“健康”的人,甚至有些阴暗,那是因为自他被亲生父母所抛弃后,他的人格系统就发生了扭曲,这也影响了他后来的成长,造成了他性格的缺陷。上帝给了他一个不健全的人格,也给了他一个超越众人的才智和品位,再多的缺点也掩盖不住他耀眼的天才光芒!他果敢、偏执、专注、追求完美主义与极简主义,他一向信奉“至繁归于至简”,他用他的“现实扭曲力场”改变了周围的人与事,创造了一个个惊世艳俗、无人企及的完美作品。

  从1976年,21岁的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成立第一家公司(也就是后来的苹果公司)开始,到2011年乔布斯去世,在这短暂的35年时间里,他一次次的创造了硅谷的神话、世界的神话,尽管他没有直接的发明很多东西,但是他用大师级的手法和理念、艺术和科技融合在一起,改变了世界,创造了未来!

  他欣赏图形界面的威力,就以施乐公司无法做到的方式设计了Mac;他领会了把1000首歌塞进口袋里的快乐,就以索尼尽其全部资产和传承都无法成就的方式创造了ipod。有些人通过统揽全局去推进创新,有些人习惯把握细节,但乔布斯是一个两者兼顾的人,并不懈努力着。正因如此,30年间,他推出的一系列产品改变了包括音乐、影音、电影、电脑、手机等所有产业:

  ●AppleⅡ,采用沃兹尼亚克的电路板并把它变成第一台不再仅供业余爱好者使用的个人计算机。

  ●Mac,引发了家用电脑革命并普及了图形用户界面。

  ●《玩具总动员》和其他皮克斯大片,开创了数字影像的奇迹。

  ●苹果零售店,重新塑造了商店在品牌定义中的角色。

  ●iPod,改变了人们消费音乐的方式。

  ●iTunes商店,让音乐产业重获新生。

  ●iPhone,把移动电话变成了音乐、照片、视频、邮件和网络设备。

  ●应用商店(App Store),生成新的内容创造产业。

  ●iPad,推出平板计算技术,为数字报纸、杂志、书籍和视频提供了平台。

  ●iCloud,使计算机不再担任管理我们内容的中心角色,并让我们的电子设备无缝同步。

  ●苹果公司本身,乔布斯认为这是他最伟大的创作。在这里,想象力被培育、应用和执行的方式极具创造力,这使苹果公司仅用了10年的时间,在2010年超过微软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科技公司,要知道2000年的时候,苹果的市值仅仅是微软的1/20。

  史蒂夫•乔布斯就这样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位企业管理者,一个被人们永远铭记的传奇人物。在历史的万神殿中,他的位置就在爱迪生和福特的身旁。在他的时代,他超越众人,创造了极具创新性的产品,把诗歌和处理器的力量完美结合。他的粗暴使得跟他在一起工作的人们既不安又兴奋,而他也借此打造了世界上最具创造力的公司。他能够在苹果的DNA中融入设计的敏感、完美主义和想象力,使之很可能在此后的几十年,甚至更久远,都是在艺术与科技的交汇处成长的最茁壮的公司。

  最后,用一段广告词收尾,这也是我最欣赏、最喜欢的一段广告词,是1997年苹果公司“非同凡想”的广告语。

  “向那些疯狂的家伙们致敬。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驯,他们惹是生非,他们格格不入,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也不愿安于现状。你可以赞美他们,认同他们,反对他们,质疑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因为他们改变了事物。他们发明,他们想象,他们治愈,他们探索,他们创造,他们启迪,他们推动人类向前发展。或许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地改变世界。”

  读书摘要:

  1、马库拉的“苹果营销哲学”------第一点是共鸣。就是紧密结合顾客的感受。“我们要比其他任何公司都要更好的理解使用者的需求。”第二点是专注。“为了做好我们决定做的事情,我们必须拒绝所有不重要的机会。”第三点是灌输。“我们也许有最好的产品,最高的质量,最实用的软件,如果我们用一种潦草马虎的方式来展示,顾客就会认为我们的产品也是潦草马虎的;如果我们以创新的、专业的方式来展示,那么优质的形象也就被灌输到顾客的思想中了。”一家好的公司要学会“灌输”----它必须竭尽所能传递它的价值和重要性,从包装到营销。比如苹果的产品到产品包装,都无可挑剔,再比如苹果的实体零售店。

  2、“世界并非完美:最好、最创新的产品并非总是赢家。”(P162)要适时的根据当下业界环境、人们的需求来制定行动方针与发展策略~

  3、“我们的方针就是开发高度整合的产品,这也意味着我们的生产过程也必须是通过整合和协作完成的。” (P323)一个产品从诞生想法到面向大众,是一个设计、硬件、软件、内容、研发、内测、营销、分销的过程,这就要求公司的所有部门都能够并行合作,因此在公司开内部会议的时候,针对同一款产品,要让所有参与者一起讨论问题,利用各方优势,听取不同部门的观点。同理,这个政策也可用于公司重要职位的招聘上,候选人不应该只见一下应聘部门的部门经理,而是面见公司各部门的负责人,然后再由各部门负责人一起决定此人能否入选,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笨蛋大爆炸”,免得公司上下充斥着“二三流人才”。

  4、“如果你发现有些事情做得不对,你不能知识忽略它,然后说‘以后再处理’,这是其他公司的做法”----乔布斯在皮克斯制做《玩具总动员》时如是说。

  5、“乔布斯的一个商业原则就是:永远不要害怕内部相残。他说‘与其被别人取代,不如自己取代自己’(If you don't cannibalize yourself,someone else will)。”(P365)所以,即便iPhone的出现会蚕食iPod的销售,或者iPad影响了笔记本电脑的销量,都没有阻止乔布斯的想法。在中国当下的科技革命中,这种情况也是屡见不鲜:腾讯的微信与QQ,阿里巴巴的天猫和淘宝,网易的各种手游…无一不是公司内部,部门之间的相爱相杀,共同进步,所以不要害怕内部相残,只要是良性竞争,一切都会朝前推进。

  6、“如何创造伟大的产品和生命力持久的公司?我强调的主要事项就是专注。要想清楚,谷歌成熟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公司。现在摊子铺的到处都是,那么,你想专注去做的5个产品又是什么?把其他的都扔掉吧,因为它们会拖你的后腿,它们会把你变成微软,导致你生产的产品虽符合要求但不伟大。”----P489

  7、“像IBM或微软这样的公司为什么会衰落,我有我自己的见解。这样的公司干得很好,它们进行创新,成为或接近成为某个领域的垄断者,然后产品的质量就变得不那么重要。这些公司开始重视优秀的销售人员,因为是他们在推动销售、改写收入数字,而不是产品的工程师和设计师,因此销售人员最后成为公司的经营者。IBM的约翰•埃克斯是聪明、擅辩、非常棒的销售人员,但是对产品一无所知。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施乐公司。做销售的人经营公司,做产品的人就不再那么重要,其中很多人就失去了创造的激情。”---P502

  以上这些摘要,是我自己觉得,在我的工作中可以借鉴、可以思考、可以警醒的一些内容,仅供参考!

  《史蒂夫·乔布斯传(修订版)》读后感(六):普通路人看天才

  近期拜读完Walter Issacson版《Steve Jobs》,感受乔老爷棱角分明的个性,对产品的完美追求,以及过山车般的传奇人生。乔布斯无疑有着非同常人天赋,似乎与生俱来的品味,对新技术应用的敏感,对用户需求的直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颠覆了PC、动画电影、音乐、手机、数字内容产业。当然,这些不可能全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更多的是大家要一个神或神一样的偶像,但他绝对是这个IT时代最好的船长。

  关于乔布斯各种改变世界的故事,已被煲成各样鸡汤,不一一陈述。这里只想说说,像笔者这样一个普通路人从乔老爷身上学习到的东西。

  1:直击本质

  乔布斯也许一眼就能看透本质,所以能打造出【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东西。而大多数的情况我们的思路则是【大家都是这样】,循规蹈矩,习惯性地接受这个世界。

  希望可以多思考为什么是这样?刨根问底,接近问题本质。Think Different.

  周边的噪音太多(可能还无法分辨那就是噪音),传统惯性思维,都会阻碍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或者看清问题的本质。

  『记住自己终会死去,是我所知最好的方式,避免陷入认为自己会失去什么的陷阱。你已一无所有,没理由不追随内心』--05年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演讲。

  2:坚持/死磕

  对乔布斯一生达成各种伟大的成就,大家更多的看法是因为他的天赋异禀,这点当然不能否认,但是大众更应该看到他每周工作100小时,不断雕琢自己作品,从Mac、生产线、NeXT、iPod、苹果商店、iPhone,对工作/事业的坚持和不妥协。

  最近坚持看书的习惯让自己收获良多,突然回想起过去的学习、生活、工作,有多少事是自己死磕下来,而让自己得到一个阶段的升华;有多少事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的,然后马上找出各种理由自我安慰,时光匆匆而无任何成长。

  感谢生来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的乔布斯,给我们带来了Mac、iPhone、iPad以及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思想。

  Thanks Steve.

  -----注:看完书籍后,强烈建议找一些乔布斯的记录片视频及苹果发布会来看,对其传奇一生会有更立体的认识。[都可以B站找到资源]

  【BBC】史蒂夫·乔布斯:亿万富翁嬉皮士

  2008年MacBook Air发布

  乔布斯2007年第一代iPhone&2010年iphone4发布会

  -----------------

  个人简书站http://www.jianshu.com/users/1b4650245a23/latest_articles

  《史蒂夫·乔布斯传(修订版)》读后感(七):一朵奇葩

  沃尔特-艾萨克森的《乔布斯转》并非成功之作,或许其匠心暗处独运,但在我看来,尽是访谈材料的堆砌,耐心读完,全是因为花钱买的,而且挺贵。

  如同此书,乔布斯也并非典型的成功之人:

  一,不从实际出发。例证即为乔氏著名的现实扭曲立场。

  二,不辨证。非黑即白二元论,非天才即蠢货,非完美即垃圾。

  三、善变。今a piece of shit,明brilliant idea。

  四、卑鄙,昨你的主意如狗屎,今我的想法简直棒,随意窃取,不以为意。

  五、奇葩。裙子事件。贝兹时为乔氏女友,当晚二人用餐,乔说某处某裙极美,带贝兹前往试穿,果极美,然乔自购衣服多件后拒为贝兹买下此裙。此种奇葩,世间罕有。拒认亲女一事,则人神共愤之,在此不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美帝可养此等奇葩之人,且竟大获成功,获利极巨,令人惊叹。

  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试图通过此书证明乔布斯成此事功之必然,然凡所列事例种种,恰证其反,即以乔之为人为事,有此成就,纯属偶然。

  挫如乔氏,敢称“give a dent to the universe”,则大多数之普通人,定能“fire a hole in the universe”了。

  可取之处如下。

  一,专注。知道不做什么同知道做什么同样重要。对于公司、产品、个人,都是如此。乔布斯会让公司成员商讨出最重要的十件事,然后划掉后七项,只做前三项。

  二,果决。毫无羞耻感的迅捷的果决,说开除你就开除你,不管你是公司元老还是救命恩人,只要沦为“二流人才”,立马开除。

  三,公司。创建优秀的公司是件有意义的事。一家妥善管理的公司能够大量催生创新,远胜任何一个有创造力的个人。

  四,控制。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犹如宫斗,残酷不精彩

  五,选择。人生诸多选择,何去何从。以下引用乔布斯原话:记住自己很快就要死去,这是我面对人生中各种选择时的最重要工具。因为几乎一切—所有期望,所有骄傲,所有对于失败和困窘的恐惧—都会在死亡面前烟消云散。自己终将死去,本来一无所有,根本无从失去,又有什么理由不去追随自己的内心呢。

  书中多次写到死亡。

  一,为乔布斯生母办理秘密送养的医生,在接到乔布斯电话的时候表示该材料尽毁于大火,电话结束后便将完好的材料放入信封,封面写明,我死后将该信交乔布斯,然后不久他就去世了,对自己的死,真是料得如神。

  二,乔布斯亦曾多次表示,其暴躁易怒的性格源自其自认会早逝之判断,故事事急迫,唯愿早成。也算成谶。

  乔布斯与其生母亲妹相认一段,颇似小说,读来惊叹。

  乔布斯最漂亮的女友,大概算是蒂娜莱德斯,其曾与乔布斯通信,翻译极美,全书之最,引录如下。

  1985年夏,天色昏沉,我们在巴黎的一座桥上,倚着光滑的石栏,凝视碧水荡漾桥下。你的世界崩裂停滞,等着你重新选择,重新安排。我想逃离过去的一切。我曾试图说服你跟我一起在巴黎开始新的生活,摆脱过去的自己,开始别样的生活。我希望我们可以穿越你那破碎的世界,黑暗的深渊,隐姓埋名,重新开始,简单生活。我为你做简单的晚餐,每天厮守,就像孩子一样玩一个美妙的游戏,不带任何目的,只为游戏本身的快乐。我多希望,在冷酷的未来降临之前,在此刻的犹疑之中,我们选择过简单的生活,安稳到老。在法国南部的一个农场,儿孙绕膝,尽享天伦,生活温暖而充实,像一条新鲜出炉的面包,小小的世界弥漫着耐心和亲密的芳香。

  那天同妻子聊天,我为她读了上段,她听后流泪。无论南北,不管何城,我都感到安稳。

  《史蒂夫·乔布斯传(修订版)》读后感(八):非同凡想

  非得用什么来形容我看完这本书后对乔布斯的认知的话,还真得要借用Apple公司的广告词——Think Different:Here’s to the crazy ones. The misfits. The rebels. The troublemakers. The round pegs in the square holes. The ones who see things differently. They’re not fond of rules. And they have no respect for the status quo. You can quote them, disagree with them, glorify or vilify them. About the only thing you can’t do is ignore them. Because they change things. They push the human race forward. And while some may see them as the crazy ones, we see genius. Because the people who are crazy enough to think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 are the ones who do.

  译文:致疯狂的家伙们。他们不合时宜,我行我素。他们桀敖不驯,反叛忤逆。他们麻烦不断,惹是生非。他们像方孔中的圆桩。他们用与众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他们既不墨守成规,也不安于现状。你尽可以认同他们,反对他们,赞美或者鄙视他们。不过你唯独不能漠视他们,因为他们改变着寻常事情。他们推动人类向前。也许有些人认为他们是疯子,在我们眼中他们却是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史蒂夫·乔布斯传(修订版)》读后感(九):乔布斯的遗产

  不得不说,我是个很慢热的人。

  在史蒂夫•乔布斯离开这个世界将近5年,他创立并使其冲上顶峰的苹果公司现在已多次被人唱衰,而借其魂灵为自己附体的各种布斯满天飞的时候,我才对他产生兴趣。

  在我看来,不管对人对事,也许,离开一定的时间和距离之后,才会有更客观更理性的态度。

  《史蒂夫•乔布斯传》是乔布斯留给这个世界最重要的遗产。

  《史蒂夫·乔布斯传(修订版)》读后感(十):魅力人生

  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遍看到有那么多的人名和公司,我顿时兴趣索然,以为这部书很无聊,看完用了30分钟。后来一个不经意的感觉让我再次阅读了此书,我开始发现自己不把它仔细读完是不可能的了。

  乔布斯是苹果的灵魂,至繁就是至简的理论贯穿公司。大到每个产品的发展方向,小到手机后盖的螺丝钉。都体现了这个鲍豪斯式的理念。

  乔布斯的难能可贵在于他对公司人才的引进和对方向的坚定不移。他认为一个公司要想能够长远发展,公司的ceo不能仅关注利益,虽然那会也会让公司发展得很好,可能会在短时期内引领市场,但当一个公司的销售人员只手遮天的时候,开发团队还有地位吗?不管是在苹果创立初期,还是在乔布斯离开苹果后创立的neXT公司,乔布斯都没有把利益放在第一位。盖茨通过开发兼容性系统软件大发横财,这些并没有让乔布斯做出丝毫的让步,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独立、一体化主义。

  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现实扭曲力场,让人不得不去想像它的力量。童年时期乔布斯向蓝盒子的卖主要债,后来说服斯卡利放弃百事加盟苹果等一系列的说服让人可以体会到一些力场。但是这有多少是客观的成分我们不得而知,把一种说服力说成是一种力场这样是不是有一点言过其实了呢。

  其实我觉得乔布斯的说服力更多的来自于他的坚持和他的魅力,在公司运营过程中乔布斯犯了很多的错误,但他善于隐藏自己的错误。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眼睛会一眨不眨的盯上几个钟头。乔布斯真的具有杰出的领导力吗?在我眼中年轻的乔布斯并不具有领导力,他的热情来自于迷幻药,来自吸毒吗?都不是,而是来自于他对事物的热情,来自他对细节的要求。在这一方面,不得不说保罗乔布斯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后来经历的挫折让乔布斯成长了,在皮克斯的工作和电影事业让乔布斯成长为一个真正的领导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