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Will Be Old if Not Going on A Long Journey 2再不远行,就
《We Will Be Old if Not Going on A Long Journey 2再不远行,就老了2》是一本由Wang Hongren 王泓人著作,Jiangsu Literature and Art Press 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4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We Will Be Old if Not Going on A Long Journey 2再不远行,就老了2》读后感(一):在路上的青春
应该说王泓人是反常的,辞掉外企那么好的工作,背着行囊,信马由缰地满世界晃悠。她的身体里住着一个貌似三毛又注重享乐的青春的灵魂,在她那儿是那种时髦的说走就走的旅行,在父辈那儿,这丫头片子简直就是离家出走。
其实,也再没必要去怀疑行走的力量,一个二十四岁的女孩能从行走中获得如此深刻的笔力、如此从容的领悟本身不是什么坏事。另外,也别去怀疑互联网的力量,让这么多人快速的关注到她的文字,关注到她的商业价值,令她从所谓的“穷旅”或“低预算”中走出来,兴许还会越走越远。
我们需要一些女性旅行家的出现,前提是她们得会写能写,以弥补跨越几千年的行走中过于坚韧的文字,让渴望旅行的每一颗躁动的心,从阅读中得到不一样的快感。
《We Will Be Old if Not Going on A Long Journey 2再不远行,就老了2》读后感(二):不犯二的旅行
再不远行就老了,看完那本书不久,我也有了一次远行。也不是太远,只是越南和我国的西南地区。这不是一次说走就走旅行,恰好有时间,恰好我愿意。喜欢旅游已经很久了,原来喜欢说旅行,后来不怎么喜欢再用这个词。也曾小小地纠结为什么去旅游,长大些也就明白了,原来对我来说,就是好玩儿。记得高中地理课上曾讲到,去与生活环境差异越大的地方,旅游的效用就越高。好玩儿,就是旅游给我最大的回报。
当然,一万个人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去旅游或者旅行的目的也是林林总总。只是求你千万别指望着通过旅行去探索宇宙的起源或者生命的密码。用旅游去寻找意义这事儿,本来就没意义。越来越不喜欢"说走就走的旅行"这句话,说这句话的时候,基本都带着逃避和不负责任的意味吧。留几手曾写过一个段子,大意是女孩儿对男友说想要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男孩儿甩起胳膊给了女孩儿一巴掌,女孩哭着跑了,男孩儿轻声说,满足你…这个笑话是狠狠给了日渐浮夸的所谓旅行圈和拿旅行装逼的人一巴掌。毕竟我们不是美国人谷岳,也不能像年轻貌美的猫力那么有恃无恐。如果是真爱,可以像小鹏那样投身于此,只要不那么怕三十年后被饿死。或者像大冰那样,根本就不是个实用主义者。再或像飞鸟鱼那样,不辞职也能环游世界。要么就像那个南京女孩儿,收拾好自己,走出去看看。
我喜欢那个南京丫头,她就是那么简单纯粹,不矫情。文字也是平实踏实,不抒情,不煽动。她愿意说,你愿意读,不能再美好了。(书里的内容一句不透露,想知道自己看)
出去看看毕竟是好事,如果你愿意,如果你有时间,如果你能安排好生活,再不远行,就老2了。
《We Will Be Old if Not Going on A Long Journey 2再不远行,就老了2》读后感(三):再不远行就真去不了
作者写第一本书的时候,很多人就反感这个提法,我来说说我的再不远行观点,知道打工旅行的吧,看好要求18-30岁,无子女,30岁以上的或者30岁之前有孩子的,对不起,不符合申请条件了,你想这样子去,是不是要30岁之前去?再说的早点,欧洲对青年优惠,看艺术馆,乘坐火车,也是要求26岁以内,虽说那是人家的标准,但你有可能出行,为何不尝试一下呢?
说走就走的旅行,你年轻的时候牵挂应该是最少的,不敢走?问问内心的自己,你在犹豫纠结挣扎什么?
未来的7年会发生什么?虎跳峡淹没,香格里拉通铁路,大理-丽江-香格里拉高速路建好。火车到了距离九寨沟最近的松潘(成-兰铁路),去泸沽湖的铁路(攀枝花西昌过去),高速公路(筹划调研中)。之前说的墨脱公路,稻城亚丁机场已经实现,很多你现在可以去的国家地区,因为政局变化,你去不成了,例如尼加拉瓜,玻利维亚,看到容易去的机会,你不去,现在去就麻烦死了。
之前去过叙利亚,埃及的写书的作者们,看看现在埃及,叙利亚的局势,是不是感觉自己幸亏当时去了,现在去了不了。
不说门票贵,很多景点没有了,年轻的时候出来看看,体力在那里,见过不少退休后旅行的叔叔阿姨们,听到做多的话就是,年轻人,趁着年轻真该去看看。
路上那么乱,那么危险?走出去看看,有些是妖魔化的报道。国内护照签证麻烦,这是存在的事实,但是不代表不能拿到签证。
再就是,现在你年轻,按照推算,父母年龄也不大,身体还不算差,你一个人,两个人路上行走,牵挂算是最小的,年纪大点后,父母的身体,带着小朋友的各种考虑,更容易牵绊住你。
书名呢,第一部没有写完再来一部,懒得想名字就如此了,仔细看看好多书名,不都是后面加了一个2?
书里内容真实吗?如果你觉得神马都是炒作,作秀,虚构,那真就没有真实的东西了,拿着书远行看看再说.
《We Will Be Old if Not Going on A Long Journey 2再不远行,就老了2》读后感(四):期待与你相遇
看完《再不远行,就老了2》,想说好多话。
从内容和文笔上,2比1要好。旅行积累的不只是人生经历,走得越远,我越喜欢她的文笔。看1的时候,是单纯的在看别人的旅行故事,心生羡慕,也想背起包就走;看2的时候,我却像是和她一起,从约旦出发,穿越地中海,一路走过非洲。
哭墙信仰的沉重;易卜拉欣之家传承的温暖;以色列宗教与世俗共存。
在埃及,峰回路转的乘车,甜甜的水烟味,烤箱里滋滋的烤肉声,街上老大爷的吆喝声,海港,神庙,历史的辉煌。
在苏丹,旅馆里和姑娘们“哇哦”“没什么”的谈话,伴着满天繁星入眠,理性月感性在打架。
在埃塞俄比亚,感受课本与现实的反差,目睹生命的脆弱。陌生人的善意让我难以忘怀。
在肯尼亚,有坐卡车穿越荒漠的糟糕经历,有马赛马拉现实版的狮子王。
在卢旺达,幸运的成为入境口岸多年来唯一的VIP,在这里,我找到中国古人描述的田园生活。如今她的安宁,让我看到阴霾后的坚强复苏。
在马拉维,大巴,荒岛,飞蛾,独木舟...我相信淡定才是一切。
是的,我在她的旅行世界里,找到了想要的快感。
一年前看1的时候,更多的是惊叹与佩服。走出去的人或许本身就散发着魅力。我只能在感叹的同时唏嘘自己没有哪怕一点的勇气。一年后看完2,多了感动多了感慨。她的旅行世界,五彩缤纷的际遇,不知不觉间教会了我坚强,感恩,付出,教会我尊重,教会我不放弃...不用亲身经历,我也学到了好多。她让我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了远行过的人。
这个世界,永远有人已经走在了路上,而有人还在原地犹豫挣扎。这不是强弱之分,我想这或许只是梦里和梦外的区别吧。勇敢的人走出去了,自己决定着梦的大小形状。可是,收获的不止是她,还有在原地等她分享这个梦的好多人。
我欣赏她说的,只要你继续走下去,你永远能得到旅行赋予你的乐趣。我无法做到像她这样一个人真正的远行,但我能做到,迷茫时找到前进的路。倾听别人的喜怒哀乐,经历人的悲欢离合。我能越来越有勇气面对未来的不确定。这都是她的旅行告诉我的。
不知道该多说什么了。她让我获益匪浅。我很喜欢她,很喜欢这个梦。
《We Will Be Old if Not Going on A Long Journey 2再不远行,就老了2》读后感(五):再不远行,就老了
一开始买这两本书,真的只是因为她的名字。我总觉得一个好的名字一个美的封面更能打动我,而只有这样,我才愿意进一步去翻开书本。不得不说,再不远行,就老了,真的是心底一直以来的声音。
今天早上上班的路上,利用这一个多小时看完了第二本的最后第九章和第十章。然后静下心来,给你写下这篇读后感。
你知道么,如果是在一个小城市中打拼,感觉还不那么强烈。但当你摸爬滚打于广州这种国际大城市中,当你看完一段话抬头望出车窗,满眼的钢筋混凝土大楼,堵得不可开交的马路,为了生计早出晚归满脸疲倦的人们,还有那漫天烟尘永远灰蒙蒙的天空的时候,那种感觉就会强烈到撕心裂肺。
跟一些很亲近的人聊起过梦想,说要去旅行,然后写文字。得到的好多回应都是说怎么到现在想法还是那么虚。特别是连当初在美丽的拉萨遇见的人都这么说,突然觉得现实好可怕,只是一年的时间,生生把那些曾经存在于他们心中的梦都打碎了。些许无奈,也许,这条路还得靠我自己去走。
很庆幸,看到了你的书,认识了你这个人。我知道,梦想其实不远,谁都可以,只是有些人想都不敢想,而我,不但要想,还要努力去实现。
明天,明年,五年后,十年后,梦想总被我们以各种借口无限延期,直到有一天,当生命只剩下最后五分钟,你和你的梦想,该怎么办?
我依然记得读完这句话头皮发麻的感觉,我和我的梦想,该怎么办。
永远忘不了一年前大学毕业的时候瞒着家里人一个人去西藏的自己,蔚蓝的天,碧蓝的圣湖,璀璨的星空,漫长的时光。不知道你会不会有那样的感觉,就是回想起来,那些回忆美丽得就像是一场梦,美得很不真实,甚至会有那么一瞬间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去过。
相信很快我就可以重新出发去旅行了,然后跟你一样,和朋友们分享旅行中的点点滴滴。
梦想最美的地方,是可以去追逐,去实现。
一起加油,或许,我们可以在哪个美丽的地方,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