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时光在清迈读后感10篇
《最美的时光在清迈》是一本由叶波著作,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对于清迈,我真是相逢恨晚。第一次知道这个地方,是前几年买过的一本书,书名大概是“一生要去的xx个地方”之类的,其中提到了泰国清迈,不过只是只言片语,而且书里的美景太多了,当时并没有很注意到清迈;之后便是电影泰囧,里面从清迈取的景,唤起了我对于清迈的记忆;再后来有朋友去了泰国玩,看她在微博发的照片,让我对于清迈这个地方,更是心向往之。
知道《最美的时光在清迈》这本书,很偶然,在网上搜其他书的时候,搜索结果里出现了它,点进去大概看了一下就毫不犹豫的下了订单,收到之后看了一晚上,到凌晨四点多,一口气看完,第一个想法是有点后悔,不该看的这么快,看完就没得看了,真是意犹未尽。
从书名就看得出,这不是一本简单的旅游攻略,看完之后,我觉得与其说是游记,我觉得它更像是作者的成长日记,记录的不仅仅是旅游历程,更多的是人生感悟。
首先,照片拍的很美,我一直觉得,图片可以比文字给人以更直观的感受和冲击,就冲这些图,也不会舍得放下这本书,当然我也知道,书里的图片可能是作者不知道照了多少张从中选出的最美的风景,但是我也相信,只要用心发现,任何景色都可以变得很美。
然后,就是书里的小故事,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明明都是一些很简单很朴实的文字,但看完之后是满满的感动,甚至很幸福,每去到一个地方,就会有一点小感悟,这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现在的旅游大多是快餐式,我很羡慕作者这种可以自由的慢慢品味的旅行。
《最美的时光在清迈》读后感(二):清迈油纸伞
“依旧烟笼十里堤。”父亲喃喃对着倚在自己身旁的小女孩吟道,这粉嫩似玉的小女孩自然不知道父亲嘴里喃喃说着什么,只是父亲眼中有一种她读不懂的朦胧。
那时的她,扎着小羊角辫,穿着母亲为她织的粉色衣裳,像一朵盛开的蓓蕾,生长在这青山绿水的小镇上,小镇就如《边城》里的湘西古镇,依山傍水,划波荡漾,不比城市的红灯酒绿,却有父亲眼中依旧烟笼十里堤的景象。每每此时,青山如黛,像是披上一层薄纱,薄薄的雾霭下稀稀疏疏的人群,细细窃窃的私语,零零星星的几盏灯。
这青山绿水孕育了她浑然天成的歌喉,清新可人的容貌,母亲见她自小大方,颇有演唱天赋,便与父亲商议,忍痛典当了部分嫁妆,送她到县城里最好的戏乐学校。
那会儿,总是父亲牵着她的小手将她送到县城里的学校,然后又是牵着她的小手,父女俩笑脸盈盈地回来,每每此时,一来兴致,她还会给父亲唱上两段,有时是戏曲名段,有时是歌声袅袅,回荡在这山间,映在这青山绿水中,更是给这青黛绿水添了几分灵气。
一日,父亲接了她,小路上,她正在依依呀呀给父亲唱着学来的黄梅小调,忽然,天空下起了零星小雨,起初不大,她便住了声,与父亲加快了脚步,四周很静,只听的绵绵雨声,远处青黛被这细雨笼罩着如琼琳仙境,朦胧柔和,好一幅水墨丹青。还来不及细细欣赏着绵绵雨景,雨势便越来越大,父女俩只得前往山腰处一座禅院避雨。
这座古寺坐落在山腰悬崖处,因此甚小,僧人也不多,倒是个清静处,寺里住持是一个年逾六十的老僧,听说有施主来贫寺避雨,便迎了上去。父亲见老僧虽苍老,却精神矍铄,又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这轩昂之人?只是想不起了。只是小镇上的人来山上拜菩萨,还不忘拜拜这精神矍铄的老僧。父亲向老僧说明来意,老僧便引父女俩到后院歇息。旋即,老僧找来一把带着并蒂白莲的油纸伞,让父女俩遮着,这伞真大,把父女俩遮完还留有空隙。“施主,请随贫僧来。”老僧也撑起一把油纸伞在前面领路,可真是禅房花木深,后院的青草痴长着,就连这雨水中也透着若有若无的青草花香,还混合着一种特殊的香味。她屏气闻着,感觉这香味离的很近,却又不知这荒凉清净处有什么奇香?她好奇地问这位看起来和善的老僧,老僧果然笑而答曰:“小施主有所不知,是这油纸伞的奇香。”油纸伞的香味,她不相信,闻闻伞柄,除了木头常年堆砌的潮湿的气味,根本没有什么奇香,她有些愤愤认为是老和尚耍花招戏弄小孩,便质问道:“这油纸伞没什么奇香,怎说它有奇香?,莫非是这禅寺花草香?”老僧笑而不解,她有些迷惑,一路走着,那香味愈浓,思虑着,三人便到了后院。
一到后院,那景象让她惊呆了,若不是今日避雨,她怎么也不会知道,这后院中竟有如此景象——眼前的池子就像从画中映出来的一样,池子中盛放着一蒂蒂夏日睡莲,再劲雨中蓬勃着雪白的身姿,还有些睡莲掩映在绿色荷叶下,叶子由于被雨水敲击着而向四周下垂,恰恰将雪白的睡莲掩映其下,就像一把把小伞在为一个个雪白的人儿遮风避雨,她突然下意识看看父亲手中这把油纸伞,那伞盖上的并蒂白莲不正是池中的睡莲吗?活生生,白嫩嫩,在雨中。那久久萦绕的香气还是未散,她还想再问问老僧这奇香来自何处?可老僧早已撑着油纸伞消失在茫茫细雨里。
这山中天气,总是阴得快也晴得快,不一会儿,天气又如早晨般明朗,父亲带她走出后院,告别阳光下熠熠生辉的睡莲,向老僧还伞辞别,老僧却叫住父女俩:“施主,贫僧想二位回家还有段时间,这山中天气变化无常,不如将这伞带上,以备及时,也算贫僧积善积德,二位与佛家有缘。”父亲推辞一番不过,便答谢了老僧,拿着伞,带着她离开了。她心里只想着快要回家了,哪儿还在乎什么遮不遮雨呀?
目送着父女俩的背影,消失在蜿蜒的山路中,老僧目光深沉,突然摇摇头说:“这女子声音样貌怎这般熟悉?声音堪比莺鹂,难道是她?可惜,人生总不会像此容貌音色一样完美。世事难全呀。”他突然想起,十年前,大旱之年难得雨天,他正撑着那把莲花并蒂的油纸伞在山下化缘,突然听见一户人家堂屋里传出响亮婴儿啼哭声,他循声问去,这婴儿父亲见一饱经沧桑却仍旧气宇轩昂的和尚在其门前,遂将和尚邀入堂门,想让和尚看看新生的小女儿,和尚瞧这粉嫩似玉的小女婴,忍不住起爱怜之心,遂逗了逗孩子,不料竟将她逗哭,那声音亮得似乎要掀翻堂顶,和尚见这“不羁”样,遂对小女孩父亲说:“今日难得雨季,劳烦施主翻阅木本、花草部首的字,给孩子名中起带‘草木’部首的名字,也算托这雨水的福,滋润滋养她。”父亲见这和尚饱经沧桑也像是半个老江湖,又爱女心切,便遂和尚的话,给小女儿的名字中加一“筠”字。原来那日,老僧一听声音,便料此女为不凡之人,只是听声音中命运多桀,便在后院池中种上莲蒂,想以佛家悲悯之心保佑这女子。今日雨中巧见父女俩,十年后,这女子不仅瞅见后院莲蒂,还闻到伞上奇香,岂是缘分造化?“看来他真是佛缘弟子呀!”老僧喃喃道。
那日山寺奇遇,父亲一时没有认出那老僧,年幼的小女孩仿佛也什么事没发生过一样,依旧唱着歌,哼着曲儿,渐渐地,由于她清亮婉转的歌喉,小小年纪,便坐上了“娃娃歌后”的宝座。
她与父母亲来到城里谋生发展,逐渐退去了乡野少女的青涩。有一天夜里,正逢她要在市里最豪华的歌厅演唱,她坐在公司为她准备的车里,向车外望去,瞧见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段已挤得水泄不通,人们争相涌进那栋最繁华的楼,只为听不一会儿她在这繁华门汀里的演唱。衣着精致的警卫人员正在门口维持着秩序,一旁的售票站门口还排着长长的队伍,先生太太小姐们高声喊着要票,全然没有平时的高贵样。太太的折扇被挤烂,小姐的皮包被挤掉,包里的口红、粉盒、精致木梳掉得满地都是,先生也好不到哪儿去,像邀功一样给太太女儿展示自己“疯抢”到的几张票,却发现挤掉了回头赌钱赢得大洋,太太一边埋怨着先生不谨慎,一边从发亮的黑色皮包里掏出纸巾为先生擦拭着汗,又为先生整整有些变形的衣冠,苦笑着招呼女儿们:“快走吧,再不进去,就听不到上帝的歌声了。”一进这繁华的楼,烟熏中透着法式贵族的香气,隐隐绰绰中,人们在舞池里扭动着,冥冥中,聆听到酒杯碰撞的声音,不时露着几句法语,她的法语,也是在这儿,逐渐练成的。
也许只有在这繁华深处才能瞅见最惊艳的身影,才能听到最真的歌声。她来了,当年的小女孩,还略带些少女婴儿肥,一身旗装不施脂粉,明显有些娇羞,站在这城市最大的舞台上,面对台下她“疯狂”的歌迷。前排的达官贵人们见她有些紧张的神情,不免哑然:“这就是娃娃歌后?”但是,当那熟悉悠扬的的旋律响起,她缓缓闭上明亮的眼,仿佛回到了梦里的家乡,身无打扰地陶醉在这只属于她的音乐中,清秀婉转的歌喉,清秀婉转的佳人,清秀婉转的心,她的歌声,醉了在场所有人,仿佛时光也凝固了这华灯水月,只任如银河般缓缓的歌声淌入心间。一曲莺莺柔柔拂过,她被包围在这城市最繁华的掌声中,人海如潮,拼命朝台这边挤,只想一睹佳人风姿,末了,灯光黯淡了下来,她才缓缓步入后台,可余音袅袅,三日不绝,这清丽婉转的歌声仿若还回荡在这繁华门汀之中。
面对台下人如潮涌,门汀中红灯酒绿交相辉映,那些达官贵人们眼红的期盼。天天如此的她,早已厌倦,性子喜静的她只得偷偷乔装潜出这浮华世界。繁华门汀外,虽依旧是人声鼎沸,可却多了久违的新鲜与自由感,家乡离这儿并不远,也并不近,越往家的方向走,浮华越是褪尽,留得小桥流水人家儿时的记忆,此时她多么向往清新闲适的闺阁生活,她宁愿不要这“娃娃歌后”的桂冠。
她终是回不成家乡,终日繁忙的日程安排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在来来往往中。她最喜欢逗留在一座叫做清迈的泰北小山城,因为在这里,她才能找到家乡般的宁静。越是长大,越是出走,褪尽繁华,记忆却越来越清晰,也许是长久在外漂泊内心的不安,或是泰北佛教的影响,她开始信佛。
她找出几年前老僧赠与父女俩莲花并蒂的油纸伞——那是她第一次与佛门接触。佛家说:“莲,怜,怜悯众生。”又听父亲晚年说他意识到那老僧竟是当年她出生时路过家门口为她看相化缘的和尚,那会儿,就是老僧告诉父亲,要在她名字中加草木部首,以大旱年难得甘霖滋润她。她恍然——原来她一开始便是与佛结缘,是佛家怜悯之人,她是多么幸运,这一切又是多么奇妙。
清迈多雨,出于信仰,她常在雨季撑着那把莲花并蒂的油纸伞游览清迈庙宇,在每座庙宇里,她都虔诚拜谒,她也发现,这里几乎每座庙宇里都有那么一池清莲,就像她十岁那年在山中禅院见到的那些并蒂白莲,每每置身于其中,她也总闻到一股似曾相识的清香。
一日,赶上清迈雨季,她来到最喜爱也是最清静的庙宇里,见眼前白莲在雨中摇曳着身姿,荷叶层层遮掩,周围草木丛生,她仿佛又闻到了那过往熟悉的雨水混泥土的清香,不,那似曾相识的味道——是莲香,她看着伞盖上的白莲,仿佛是从池塘中盛放开来的一样,同样散发着莲香——原来,这就是老僧说的伞的香味。她觉得自己傻了十多年,竟不知是莲香。
这时,有一个右手拄着杖,左手撑着一把伞盖上画有白色并蒂莲油纸伞的老僧颤颤巍巍走来,他不免一惊,那图案与自己伞上的图案出奇的相似,不,是完全一样。两人互施佛礼,抬头一见,都仿佛在哪儿见过?对,是山腰禅院的那老僧,两鬓斑白中依旧透着轩昂的气息;对,是曾经那个小女孩,清秀温婉中仍透着一丝忧郁。怎么会在这儿相见?女孩见老僧手中那伞,伞虽小,但清晰可见那并蒂睡莲。
“你这把伞.............”老僧颤颤巍巍吐出几个字,“这伞.............贫僧年少时家境贫穷,清迈雨水多,那会儿听说卖伞能赚到钱,我便去一个寺庙名下的制伞房偷刚制成的成样伞,谁知被寺院老住持看见,凭他的威望,想怎么处置我的偷窃罪都可以,谁知,老主持却让我到他禅房后院闭门思过,我见他后院白莲花开的正好,便想在伞上画些什么,找些乐子,要知道,年轻人都是不甘苦闷,热血冲动,犯了错也不想承认。几日后,那老主持来看我,大概是这里太过清静,我也平静了不少,没有一开始那么冲动、烦躁了。他见我坐在一大一小画上并蒂白莲的伞后,呆呆望着池里的白莲,只说了一句:‘年轻人,你挺有才华的,你不是什么贼,这画有并蒂白莲的一双伞,也是贫僧赠与你的。’仅这一句,足以抚平我内心隐隐担忧的罪过,于是从那时起,我削发为僧,跟随着老主持。他弥留之际,拉着我的手,说道:‘凡事悲悯为怀,想想你心绪不宁时画的莲。’如今,这一大一小伞,只有心中有佛之人方可为贫僧继续收着。”
她不免惊讶,原来这老僧、这伞,都是清迈的,都属于他们的家乡,现在他们都回来了,回到了最初。而她,却仍在无奈漂泊,一直以来认为自己只是这里一个匆匆过客,只想在途中找个清静处清闲一阵子罢了。这期间,她也不是没有想过去挣脱盛名的束缚——她虽然也唱歌,却选择做了更多的慈善,让人们看到她的善良,她的脆弱,她的泪。可依旧盛名难却。只有在清迈,撑着油纸伞看雨中并蒂,或是池中自由锦鲤,她才能像在难归的故乡般暂时解脱那些喧哗的烦恼。她是真正的佛门弟子,一生都渴望儿时,渴望佛门的清静闲适,她选择清迈作为最后的归宿,是否早有打算?
不醒的梦里,没有歌声,那些歌声,属于怀念她的人们。她的梦里,只有依旧烟笼十里堤,在这故乡的画中,有一个父亲撑着莲花并蒂的清迈油纸伞,拉着一个小女孩的手,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最美的时光在清迈》读后感(三):美好的事 大家分享啦
我可以谦虚的说 这是我第一次买这样的书吗??呵呵 是真的 上学买的书已经让我头痛了 不过太喜欢那个天堂般的地方了 书到的那天中午 我放弃睡觉的一个半小时 先睹为快 看到 序 的时候特喜欢最后那段话“你应该去寻找另一个属于自己的清迈故事。。。。。。而你的故事,是我愿意读到的”才刚翻开书 还没走近 就爱上了 喜欢上那些人们 喜欢他们生活的方式 喜欢他们永远把快乐展现出来的样子 在那个花花世界 他们用最真挚的一面迎接你的到来 有时候看到书里那么多你认识的人 都会嫉妒
特喜欢一句话分享给你"计划赶不上变化"打乱计划后 沿途的美景同样让你美得惊呆了 呵呵呵 书里的内观课程 让我向往 和W叔叔的想法一样 想带妈妈一起去 可是她腰不好 其实我想让她放下那些所谓的负担 好好的去洗下"脑" 书里让我时笑时鼻酸 看似平淡 而乐趣不就在那儿吗?叶叔叔你是幸运的 做了我们想做 却没机会没时间没金钱干的事 我又庸俗了 呵呵 再次为你鼓掌 大麦哦
《最美的时光在清迈》读后感(四):美好的事 大家分享啦
我可以谦虚的说 这是我第一次买这样的书吗??呵呵 是真的 上学买的书已经让我头痛了 不过太喜欢那个天堂般的地方了 书到的那天中午 我放弃睡觉的一个半小时 先睹为快 看到 序 的时候特喜欢最后那段话“你应该去寻找另一个属于自己的清迈故事。。。。。。而你的故事,是我愿意读到的”才刚翻开书 还没走近 就爱上了 喜欢上那些人们 喜欢他们生活的方式 喜欢他们永远把快乐展现出来的样子 在那个花花世界 他们用最真挚的一面迎接你的到来 有时候看到书里那么多你认识的人 都会嫉妒
特喜欢一句话分享给你"计划赶不上变化"打乱计划后 沿途的美景同样让你美得惊呆了 呵呵呵 书里的内观课程 让我向往 和W叔叔的想法一样 想带妈妈一起去 可是她腰不好 其实我想让她放下那些所谓的负担 好好的去洗下"脑" 书里让我时笑时鼻酸 看似平淡 而乐趣不就在那儿吗?叶叔叔你是幸运的 做了我们想做 却没机会没时间没金钱干的事 我又庸俗了 呵呵 再次为你鼓掌 大麦哦
《最美的时光在清迈》读后感(五):《最美的时光在清迈》摘录
清迈AUA语言学校、潜水计划、学摄影、学泰文、学习泰国菜、禅修(葛印卡10日内观课程)、去大象自然保护公园当义工、丛林飞跃
她说,出来这一年虽然没干什么,但真是长了见识,认识了一个不同的世界,这算是最大的收获吧。
生活中,只要稍稍跳出来一步,放开一些,就会看到全新的世界。这就是像是一层纸,你捅破了,将会拥有新的世界。往往捅破这一下很困难,跟恋爱表白一样。
看不看景点早就不重要了,随性的生活,不刻意,本身便走进了清迈城的精华里。
出发本身,是一种快乐。旅行前的憧憬,旅行后的回忆,都是这种快乐的一部分。
坚持你自己的价值观,比这更重要的是,尊重和支持别人选择不同的价值观及人生。
人生就是不停地去经历,经历过便自然知道出路。
旅行久了,就真的是在旅行中生活了,看景点,玩项目,几乎都不在列表上,生活在一个地方,才是旅行的全部。
一个地方民众的快乐指数越高,他们越愿意帮助及关心别人。
好的追星,其实就是在追心,追随自己的内心。
走得越多,才会发现自己越渺小,能够发现自己的先知,是一种优秀的表现。
旅行,是对过去的告别,是对未来的不憧憬,因为我们早已活在当下。
最美的旅行不应被攻略所牵绊,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攻略,夸张地说,旅行的意义已经不在旅行本身了,而是打动内心世界的细小场景。
知道得越多,有时会被局限都越多,大部分攻略里,只有极少部分的清迈。
越清迈的,恰恰是最简单的东西。
在旅途中,认识有缘的朋友挺好,他们对于某种事物的热爱,会感染到你,而热爱,能帮你走得更远。
读不进书的时候,多读一些人;不想读人的时候,多读一些书,而两样都不想读的时候,多走一些路,走着走着,就又想读了,读着读着,便想走得更远。
他们俩都不喜欢用所谓的爱去威胁压迫孩子。冬瓜说:我最爱你,你就得爱我,要是这样,我会很伤心,这种鬼话,那是强盗的逻辑。
成熟的旅行这,我想应该具备好的心态,能够随遇而安,这点最重要。其次,让自己更加包容,旅行中你不喜欢的看不惯的东西,也许对别人来说,就是他们的生活乐趣。学会包容不同事物,是种成长。
梦想是枕头,把梦当枕,枕梦入眠是人生之大幸福。生活是最缓慢的脚步,跟着自己的步调过日子;而不受外界的困扰。生活为梦想服务,梦想带来更好的生活。
人生故事越丰富,越有回忆的东西,人老了,回忆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