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你是在恋爱,还是在发神经》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你是在恋爱,还是在发神经》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7-26 04:1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你是在恋爱,还是在发神经》经典读后感10篇

  《你是在恋爱,还是在发神经》是一本由丛扬洋著作,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35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你是在恋爱,还是在发神经》读后感(一):我们要获得的是心理独立

  我们要获得的是一种自我疗伤的能力,这与时间无关。

  我们要获得的是心理上的独立,这与别人无关。

  在爱情中,我们总是不自觉地要另一半肩负更多的责任,总是不自觉地想要控制对方。这可以归咎于自己的不安全感,以及太低的自控能力。可是我们需要知道,安全感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给自己的。当我们对自己有信心时候,安全感就会满满的。当我们拥有自控力的时候,就知道什么该说,什么该做,而不会因为情绪冲动而说出不该说的话、做出不该做的事。

  爱情,其实不是生活的全部,它应该是当我们生活的调剂。为什么在谈恋爱的时候会发神经?大概就是因为我们将它看成它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所以再细微事情都被放得无限大。

  爱情是要学习的,首先我们要知道自己是在发神经,然后学习怎么样治好自己的病。

  《你是在恋爱,还是在发神经》读后感(二):问你是否爱我。

  这是我们最常问的一个问题,也是最难以得到答案的问题。常见到我不知道从哪里说起。

  仿如回到了那羞涩时代,或者看着很多人想表白而不敢。明明对一个人好感,却不敢说,甚至不敢去想下一步。不断的自卑或者怀疑:他对我有感觉吗?我凭什么能吸引人家呢?自己默默无闻,毫无特色,与他的优秀想比,是自己想多了吧。好不容易有点勇气的时候,又怀着忐忑的心,挣扎了很久最后还是没说。更有时候,他向你暗示了下,你也不曾相信那是真的。

  最近看到了很多这样的故事。年过三旬了,依然对十年前暗恋男神女神念念不忘,但是他却从来不知道。好不容易鼓足勇气抱着试试看的勇气想给自己一个了解,对方却说:当年我也那么喜欢你,我暗示过你,以为你对我没意思

  最不愿看到的就是这样错过的故事。明明心里有个很大的疑问:你到底喜不喜欢我。却没有勇气问出来。有时候真想骂一通:自卑个鸟,犯什么神经,连喜欢个人都要这么纠结。

  时光冉冉的时候,沉浸于爱情中。这个问题一再被质疑。于是围绕着这个问题恋人们开始玩起了各种游戏。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发神经”,故意试探、挑战、难以控制的发脾气谎言等种种来索取这个答案:你不是说爱我吗?证明给我看呀!

  用我们太熟悉的话来说就是“你用谎言证明谎言,得到的只能是一个谎言”,你用犯神经来证明爱,得到的只能是更神经的结果。看惯了恋爱专家们的圣经,怎么考验一个人,怎么培养一个人。知识学得越多,恋爱越神经。当我面对面前的几十盘嚎啕大餐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不过想吃的是一盘凉菜。原来懂得比教育重要。所有人们所神经挣扎和恋爱经典们之所以大肆盛行,不过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问你是否爱我。

  继而会挫败,失望,不相信爱情自暴自弃报复。一个神经结束,接下了一堆神经。到恋爱的结束也不曾结束那些神经。爱结束了,接下的是怀疑和恨。怀疑自己是不是值得,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曾经被爱过。恨着丧失的爱情,恨着狠心的人。这时候衰落的爱与纠缠的背后,又带着些许期望,假如爱能再来一次,我将好好珍惜。只是我已不相信爱能再来,于是我用发神经去掩饰那受伤的爱。像全世界宣布:都是你的错,伤害了我,放弃了爱;都是我的错,我无能不配拥有爱。这些神经也不过也在纠结这个问题:问你是否爱我。

  爱情,这个神圣话题里又掺杂着简单,所有的追逐都在想得到这一个问题的答案而已。人们采用神经的心理游戏和恋爱专家们的宝典企图证明这个答案,却多半是失败的。

  最后我才想说我们一直都知道但却难以明白的一个道理。在《你是在恋爱,还是在发神经》里把这个道理给说明白了。那就是:

  你不需要证明爱,因为你本身就值得。你不需要去索取爱,你完全可以创造爱。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不要问我是否还爱你

  《你是在恋爱,还是在发神经》读后感(三):你是在恋爱,还是在发神经?

  用书名书评名,真是有够偷懒的。顾名思义,这是一本关于情感的书,很少阅读类似书籍,遇到这本书还是因为情人节特价,觉得好像也不是那么鸡汤于是就买了下来,一读,发现真是合我心意

  这本书按照“恋之前”、“爱之时”、“分之后”三段式的结构提及了与恋爱相关的几乎方方面面兼容并包,当然也不排除作者为了扩大受众多赚稿费可能性

  不过不管怎样,作者在书中表述的很多观点我都特别赞同,比如“恋之前”里,作者提到一个女孩们经常会困惑的问题:“当你和某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你的好感在上升。你想和他呆在一起,那种感觉让你觉得很舒服。他照顾你,对你好,陪你疯,陪你聊天,关心你,给你买好吃的。总之,跟他在一起,你觉得很开心。然后就这么相处一段时间后,你突然冒出了一个问题:他喜欢我吗?你在大脑里转了三百六十遍,百思不得其解。你开始偷偷地问朋友,问网络,问我:怎么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喜欢你。”对于这个问题,作者是这样说的:“你说你想知道他喜不喜欢你,然后再做决定该怎么办。可是你为什么要把决定权交给他呢?只有他先选择,然后你才能选择。他喜不喜欢你是一回事,你喜不喜欢他则是另外一回事。不必一件事有了答案另一件事才有答案。你的感情也不必基于他的感情存在。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是把你自己弄清楚,你想要什么?如果你只是想要一个答案,只想知道他的感觉,你可以去问他,没有人会比他自己更知道他的感觉。如果你喜欢他,你可以去表明心迹,让他知道你的心思,然后讨论下你们会走向哪里。如果你仅仅有好感,并不是感情,那你可以继续这么保持着朋友的关系。他喜不喜欢你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要什么,你在做什么。把自己弄清楚了,你们的关系也就明确了。”诚然,“在我们的世界里,有很多的想法标准、规条和世界观比如说男孩子应该主动,哪有女生主动表白的。”在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女生,有的秉持坚决不主动的信条;有的稍微open一些,但也只是暗示,总还是希望对方能够先迈出那一步。每个人的观念和选择都应该被尊重,无论是继续暗示,继续暧昧,或者想办法让对方先说,“你都应该知道你想要什么以及愿意为这个结果付出多少勇气和努力。如果值得,就去做吧;如果不值,就放弃吧。 感情并不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表白,只是为了让我们可以有一个更好的结局。”

  再比如“爱之时”里,作者提到了将爱情物化的问题,“不相信爱情的人,常常将爱情物化。在他们的世界里,爱情是有标准的。他们把爱情建立在物化的标准上,哪些行为是爱,哪些行为不是爱。譬如说,你觉得他记得你的生日,并且给你一个惊喜就是爱你,忘记了是因为不爱。他如果爱你,就会主动打电话给你,忘记了就是不爱。”我想,将爱情物化这个问题应该每个人都会有过,身边的朋友就曾对我说过类似 “如果我的男朋友生日都不告诉我,我肯定受不了”、“过年都不陪你一起,太不称职了”的话。虽然现在的我仍然会有些类似的期待,但是我却知道,即使他不主动联系我、不记得在节日礼物,他仍然是很爱很爱我的,我也是很爱很爱他的,我们的感情一直在那里的,不因为没有这一切而有所不同。就如作者所言:“爱如果能持久,那么亲密关系的系统必然平衡的。这个平衡的基础是尊重,而不是控制和改变。尊重就是我有我关于爱情看法和标准,但那只属于我,我可以选择保留为它负责同时我也会尊重你关于爱情的看法和标准。如果你愿意为我改变一些,我很高兴,要是你不愿意为我改变我也会尊重,因为那是你的标准。我们可以相互磨合,但我不会强迫你改变。因为我爱你,所以我尊重你。我们只是不同,但是依然相爱。”

  正确的感情观对一段亲密关系而言真的再重要不过了。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几个让我感触较深的地方,这本书中还讲了很多其他可能在恋爱中遇到的问题,如果你愿意读一读,我想肯定会有其他一些地方触动你。

  .S. 这真是一篇极其偷懒的书评,基本都是在摘抄了,不过也实在是因为作者说得足够好了吧。

  《你是在恋爱,还是在发神经》读后感(四):去反思,会让你收获幸福的爱情

  心理学意义是帮人走出困惑,走向幸福。心理咨询师运用各种理论去帮助人们走出感情的困惑,实现自己的幸福。而得到这些帮助的前提,是我们自己去思考,去反思,去行动。就像岳晓东教授说的“去反思,会让你收获更幸福的爱情。”

  萨提亚的导师文采说,“我们可以选择单身,但不能选择孤独。”爱是走向幸福的能力,使我们应该会的。我很喜欢作者对爱的诠释,“爱意味着:当他希望独处有暂时的个人生空间时,我不强迫他陪我抽时间关注我,我自己也能自得其乐,照顾好自己,生活过得愉快充实;当他需要我陪在他身旁,一起分享心情与感觉时,我能排除所有杂念,全心全意将心灵交给他。”

  我们在人生旅途中,会遇到很多让我们心动的人,可能真的有缘有分的人,却不多。你遇上一个人,你爱他多一点,那么,你始终失去他。然后你遇到另一个,他爱你多一点,那么,你早晚会离开他。知道有一天,你遇到一个人,你们彼此相爱。

  很久以前,有个人给我发豆油,向我诉说他单身的原因,我不知道如何回答,问我怎么能找到爱人。如果我当时看过这本书,我可能会引用书里关于如何表达爱的描述“去看看自己的渴望,看看你想让他为你做什么,满足你哪部分渴望。去和他分享你的渴望,让他多关注你一些,让他多重视你一些。去调整自己满足渴望的方式,而不是通过索取的方式来获得。”

  没有谁可以拥有完美的爱情,但你可以去判断这是不是你想要的爱情。与其为不完美而惆怅,不如选择去创造完美的爱情。既然未来很难在一起,不如放彼此一条生路,重新给大家机会

  这是一本让你反思爱情的书,希望更多的人,能从中思考出自己想要的爱情。

  《你是在恋爱,还是在发神经》读后感(五):不发神经的恋人不是好对象

  这本书到货有一段时间了,断断续续地在看,昨天终于把它看完了。

  其实之前看到豆瓣上的书籍简介目录,对它还蛮期待的。事实证明,无论是书,还是电影,又或者人,你对之期望太高,十之八九容易失望。本书分为三个大的部份,分别是恋之前,爱之时和分之后。作者从事心理学多年,对于诸君恋爱前后的各种所谓“发神经”心理或是行为确实分析比较全面专业,但略显无趣。

  另外,青春美好的地方在于它不可重来,爱情之所以美好,也正是因为它不是理智的,而是感性的,也因此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既定答案。我从前喜欢那种完美到极致,你几乎找不到他有任何缺点人物,后来我知道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里压根儿不存在。现在我喜欢有缺点,有血性,有情怀,有软弱的人,这样的人才真实,才可爱,反之,就太讨厌太无趣了。大抵此书给我的感觉也是这样,四平八稳,没犯什么大的错误,但也无太强的个人风格,并不是那么地打动我。

  人生有时候有点遗憾才完美。

  《你是在恋爱,还是在发神经》读后感(六):秘色愛戀

  y 亂

  愛,是欲望還是奉獻,是盲目還是清醒,是煩惱還是甜蜜,是逆流而上還是水到渠成,好像是那麽回事,卻又不盡然。或者說,愛,永遠是一種說不清的神秘外形和色調都不停變換,卻又萬變不離其宗。

  年輕人,只要是經歷著、經歷過戀愛,都不可避免地會有那麽幾個時間點的莫名其妙和難以言傳。《你是在戀愛還是在發神經》一書,將這些時間點分成了前、中、後三段。當然,如果要將其細分或者延長的話,還會有“愛的序曲”“愛的火熱”“愛的誓言”。而一旦進入“愛的永恒”,愛就開始蛻去欲望與盲目的外衣,變成日常的習慣,甚至成為思維和身體的一部分。

  在此之前,“發神經”還可能是個褒義詞,會被善意地理解。而在此之後,“發神經”就成了“洪水猛獸”,成了“人民公敵”。也就是說,人們必須在邁上這一臺階時,調準自己的大腦波段,使其完全符合婚姻的頻率,讓雜音、噪音變成稀缺物,取而代之是優美至少是平靜的旋律。在這裏,愛,依然神秘,卻無法無限制地超離。

  那麽,少年維特對綠蒂的癡戀,為何沒有轉化為對大自然的熱愛;米佳對於卡嘉的愛情,為什麽不能變成關愛,且轉移到老弱婦孺身上;托馬斯追求的遊走於薩賓娜與特蕾莎之間的那種生命之輕,為何不能轉化成對捷克、對世人的大愛?

  且不說愛的種類有幾多、欲望有幾分,單就品讀的基點來說,那便是不能用自己的“世故圓滑”來指責虛構人物的“固執愚蠢”。維特遇到只是少年的煩惱,米佳也是只對純潔的欲望負責,而托馬斯則與特蕾莎躲到了鄉下,過著田園牧歌一般的生活,最終回歸了正途。

  僅僅是因為借用了俄狄浦斯的比喻,托馬斯遭遇到了莫名其妙地審查,讓他對祖國與信仰模糊的愛,變得更加清晰。薩賓娜離開弗朗茨,離開了意識形態的歐洲,遠走美國,也似乎幫助托馬斯理解愛的輕與重,加速其對愛的認知與轉化。畢竟,他和特蕾莎的戀愛,真讓人艷羨。

  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別重逢,都是不可言說的美麗與期待。

  【轉載、約稿,請直接豆郵通知】

  《你是在恋爱,还是在发神经》读后感(七):不要爆米花,也不学哈利•波特

  几千年来,人类历史上曾有过无数聪明的头脑与敏感的灵魂探讨过爱情这个话题。哲学、文学、科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里,都有“爱情”的影子。但是,它似乎仍未被穷尽,就连为爱情下一个定义都很难。古往今来的先贤圣哲从理性角度对它进行分析,科学的进化心理学从各个角度给它作注释,但是,单纯的理智的手段似乎永远无法把爱情说透,因为它十足是一个非理性的、不讲道理且胡搅蛮缠的东东。

  与其费尽心机地为爱情下定义、列规条,幼稚地制作恋爱指导手册,企图从正面一劳永逸的突破它,还不如从爱情怪异的一面入手去分析。因为这才更接近爱情的本质。我们都曾有过这种体会:一旦进入爱情的陷阱和怪圈,就会讶异,这还是我自己吗?为什么我会做这些连自己都无法相信的行为?我到底是怎么了?

  荒谬和不讲道理,才是爱情的本真。这本书就是从这个角度切入,分析那些看似发神经,实则我们所有人都会碰到的情况。这些古怪心理,在日常生活和正常的人际交往中可能很少见到,但是一旦进入恋爱模式,它们便如放进微波炉里的玉米粒,顷刻间小宇宙爆发,上蹿下跳,无法控制。那情形,怎么说呢,套用《阿甘正传》里的一句话:你永远都无法知道下一个爆米花会从哪里窜出来。

  书到手以后,我先翻开目录。全书共分三个篇章:“恋之前”“爱之时”“分之后”,每章下面,有十来个小标题,都是句子的形式,条目基本上囊括了恋爱中常见的那些令人纠结的心绪。我的读法是,从每章各挑几个最能打动我的小标题,然后翻到正文,欣赏作者精彩的分析。果真,阅读时,那种心理共鸣时时会出现,着实佩服作者微妙而又深入的分析手法。

  举个例子吧。刚开始时我就一眼相中了“对的人还没出现,可是你已经想恋爱了”这一节。因为这句话真实地道出了我们的心理。很多时候,我们太孤单太寂寞了,急于寻求一个伴侣,体会那种互相滋润、腻在一起的甜蜜感觉。但是环顾四周,我们茫然无措——毕业了,工作了,社交的圈子越来越小,工作生活越来越模式化,每天能够接触到的,无非就那几个人,哪有机会碰到令自己倾心的对象?机会如此渺茫,又有什么动力去寻觅自己的另一伴呢?于是,我们慢慢陷入了一种错觉,叫做“爱上爱情”:

  ——“在你确定你想恋爱了,却没遇到你爱的人的时候,你可以问问自己,你是不是爱上了一个叫爱情的东西。爱上爱情。你不是想恋爱了,你只是爱上爱情了。爱情是面魔法镜,可以在你的世界里给你变幻出很多美好的东西。当你看着爱情这面镜子的时候,里面呈现了你一直想要的对象。他可以照顾你安慰你,给你讲笑话,陪着你,让这个无助的城市滋生出一丝温暖……”

  ——“你为什么会爱上爱情?当你的世界里出现一些缺失的时候,就会认为爱情可以填补这个缺失。”

  孑然一身的我们将这个假想出来的魔镜,当做心灵的安慰,整日对镜自怜,活在幻想里,而一旦重回现实,那种无力感只会有增无减。于是,渐渐地,我们开始选择逃避,就像小哈利•波特那样,在每个孤独的夜晚,独坐在魔镜前,缅怀那些根本就不存在的“遗失的美好”,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但是,这终究只是饮鸩止渴:

  ——“真正的爱情,必然不是因为你有缺失而急于找个人来满足,而是两个人内心深深的联结。”

  ——“伟大的心理学家弗兰克在《活出意义来》里谈到:痛苦是人寻找人生意义最高级的途径。如果你愿意读懂痛苦的意义,那么在下一个波涛翻滚的时刻,你就可以更加无畏的面对,甚至享受。痛苦不应被悼暍,而是该成为勇气的源泉。”

  或许只有先学会享受孤独,敢于面对自己、剖析自己,才能成熟地去爱另一个人吧。爱情,婚姻,远不止是“找个伴儿”那么肤浅层面上的事情,想找个伴儿完全可以养个小宠物来解决。我们不是在找一个可供解闷的对象,爱里面需要付出、理解、包容,甚至要懂得舍弃、学会闭嘴,那是需要两个心智成熟的灵魂才能完成的任务。所以还是不要让这种稀里糊涂的情绪困扰我们了,作者说得对,暂时的孤独又有何妨呢,或许这正是我们勇气的源泉、迈向成熟人格的新起点。

  整本书的风格,是作者带着你共同面对那些令人抓狂的小情绪,拨开迷雾,道出真相,让“发神经”的你冷静下来,慢慢解开感情上的“死结”,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教导你,单纯地列出几个教条,削足适履。我很认同作者在前言里阐述的观点,他说他不是超脱的佛陀,也无法让你成为佛陀,他更像苏格拉底,一种思想“助产术”式的手法,先倾听,不做判断、不下结论,只是给出路标,确保你在正确的方向上行驶,帮助你一点一点地将问题化解掉。他的目标是在你遇到问题时,让你看到更多的选择的可能性,让你对自己负责,然后重聚力量,重回内在的和谐。

  作者期待你和他一起,共同成长。

  (转载请告知)

  《你是在恋爱,还是在发神经》读后感(八):我们心里都有病

  1、喂,我有个恋爱想要跟你谈一下

  为什么会喜欢一个人呢?这是心理学上的两大难题之一。

  我觉得我们常常混淆了一些概念。

  比如,你爱吃油炸食品,别人跟你说,垃圾食品少吃一点。你会觉得这个人真是多事,“关你屁事!” 但是你喜欢的人跟你说,这是垃圾食品哦,少吃一点。你就会想,天呐他是在关心我吗?然后愉快的回答 “好的呢!不吃了不吃了。”

  因为遇见了他,才有了喜欢。所以同一句话,你给出了不同的反应。

  因为遇见了他,才想要恋爱。所以并不是你想要恋爱,才开始找到他。

  而遇到一个喜欢的人,真的不容易。

  毕竟我们等待爱的时间,早已超过了真正恋爱的时间。

  当你终于找到这个名字叫“爱情”的人,到底要不要跟他表白呢?

  猜测一个人的内心是很容易产生误会的,感情并不是一件难以启事的事情,你把事情真正弄明白的时候,才能根据他的态度来调整自己的期待。

  我是一个在感情上比较自卑的人,所以从来没有表白过,可能喜欢一个人就总会拿自己的缺点和对方的优点比吧,总觉得他千样都好,自己却漏洞百出。但是克制并不代表自己不会努力,总会有一些明示暗示传递给对方,如果对方不接招,那我也只好偃旗息鼓,如果对方和你心意相通,自然也会有所回应。

  一个人到底喜不喜欢你,其实你自己是可以有所判断能感觉的到的。

  喜欢的时候,一天十通电话,送花送果随叫随到。不喜欢的时候,还不就三言两语就把你打发掉。若你还不知难而退,就说在加班开会,永不复电。

  当然,你的感情不必基于他的感情而存在,你是有选择的,你可以选择自己怎样做,他也可以选择给你一个怎样的结果。首先要弄清楚你自己的感觉,你愿意为这个表白后的结果付出多少勇气和努力,如果值得,就去做吧;如果不值,就放弃。

  而在那个人还没有出现的时候,你能做的就是好好充实自己,而不是自哀自怨的想为什么没有人来爱我,爱情不是用来填补你精神世界的缺失的,是因为看到那个人,才看到了爱情的样子。

  好好享受单身,好好经营自己,幸福来的时候,你才有魄力说,我配得起这一切啊。

  另外,对于爱情的定义,非常喜欢我采在节目中说过的一段话:

  什么是爱情呢,就是作为一个男人,永远不会以金钱、地位、出生或者是其他任何自身本质之外的权利吸引女性,女人呢也不再出于对爱情之外的其他考虑而委身男人,爱情不是忧伤的,不是甜蜜的,更不是痛苦的,真正的爱情,是你找到一个能够和你一起勇敢的面对人生,无悔托付,相信的那个人。

  爱情的产生,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男人是因为“她是一个女人而爱她”,女人是因为“他是一个男人而爱他”。除此之外的任何条件建立的感情关系,都难以让关系持续。

  2、像空气一样的理想伙伴

  柏拉图《会饮篇》中的“圆形人”传说相信大家都听过。最早的人类是圆形人,他们体力强壮,精力充沛,又有极高的思想,竟要向宙斯神族挑战,结果宙斯将他们统统一切两半,每一半都急切的在人世间寻求自己的另一半,力图重新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热恋的人,大都以为对方就是自己失散的另一半,随口道出也不觉得是在引经据典。

  然而要到列奥·施特劳斯为《会饮篇》作疏解,我们才发现这个故事所包含的另一层含义。

  圆形人在被切开后,其实并不是两半都能分别存活下去,因为多出了两个切面,圆形人原来的皮肤并不够分,所以,为人类缝合伤口的阿波罗就只好将一个圆形人的皮肤仅仅用来包裹半个身体,虽然多出不少皮肤,却好过两败俱亡。因此,每一个在宙斯制造的伤口中活下来的人,他原本的另一半,就在他活下来的那一刻,已经死掉了。于是所谓爱情,后天的苦苦寻找,本质上都是伤痛绝望的,因为最合适的那一半已经死掉了,尘世里不可能再遇见。

  你想要的,无比契合的爱情,在你活下来的同时,也就失去了。

  从此你要明白,你在尘世中所寻找到的都是与你不同的个体,你要学会尊重彼此,给彼此自由。

  你可以爱他,但不要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行为的确是爱的表现形式,但是你爱的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些行为。你们可以互相磨合,但不要强迫对方改变。你要学会接受,你们是不同的,但是依然相爱。

  看美剧《This is us》的时候,非常羡慕剧中的氛围,故事里的每一对都那么有爱。难道他们不会发生矛盾吗?会的,各种各样的琐事充斥在每个人的生活中。但是他们明确的知道,爱的路千万里,最后的指向都是你。也只会是你。

  所以遇到问题以后,他们会寻求解决的办法,适度的表达自己的爱意,唤醒彼此的情感,而不是直接放弃。

  Rebecca怀三胞胎的时候,脾气非常暴躁,甚至在丈夫Jack生日当天把他赶出了家门。Jack呢,他可以选择和朋友泡吧,去打高尔夫,享受难得的轻松自由,而他却跟朋友们说,“我一直在想我妻子,我多么想回家见她,和她待在一起,确保她一切都好。虽然很不可思议,因为现在绝对是她情绪最不好的时候,整个人像着了魔似的,可我还是不想逃避她,还有以后流着口水浑身脏兮兮的孩子们,我想多花点时间陪着他们。”

  当孩子们渐渐长大以后,Rebecca也重新回到乐队里演唱。一天,同事跟她说,他们有了一个巡演的机会,Rebecca因为牵挂丈夫和孩子,所以非常犹豫。同事说,你应该去参加巡演,如果Jack真的爱你,他会理解你的。Rebecca回到:“你别说什么如果Jack真心爱我,他会怎么做之类的话,我丈夫是个了不起的超级英雄,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我丈夫每天工作10-12个小时,回家时已经筋疲力尽了,但自从我加入乐队,他就包揽了全部家务,就为了让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们在外面演出时,他已经上床休息了,但总会在床头柜上给我放一杯水,因为他担心我喝的水不够多,尤其是我唱歌的时候。”

  你看,他们从来都知道并且坚信着彼此的爱。

  剧终的时候,两人爆发了最大的争吵。

  Rebecca说,你现在究竟爱我些什么,告诉我。请你下次说爱我的时候想清楚你是不是习惯性这么说而已。

  Jack非常清楚的回答道:“我就从显而易见的理由开始说,我爱你是个称职的母亲,我爱你依旧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我爱你发自内心的笑,我爱你跳舞很滑稽,一点都不性感,却显得你更加迷人。你不仅仅是我最伟大的爱情故事,你是我最美的际遇。(我们不会结束)我保证,这才刚刚开始。”

  这样的架你还吵得起来吗?

  持久的爱情,必然是这样的:可以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满足需要,共同发展。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强烈持久,让彼此保证强烈而深厚的感情,保证爱情关系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爱是希望他好,而不是强求他满足自己。

  像Jack,希望Rebecca好,所以放弃玩乐陪伴她。

  像Rebecca,希望Jack好,所以在旁人不了解情况的时候绝对的维护他。

  这些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有人把爱情分为两种,激情爱和伙伴爱。

  伙伴爱更加温和,发展更加迟缓,当然也更加坚固,更为长久。

  但是这种恒温的爱,常常会让人忽略掉它的存在,像空气一样。

  我爸简直就是处理这种伙伴爱的典型代表。因为他从不吝啬表达自己的爱意,时常提醒我和我妈,“我可是一直都爱着你的哦。”

  比如,小时候每次挨打以后,他都会过来抱着我说,爸爸不是故意要打你的,是你那一下子真的把爸爸气到了,爸爸是非常爱你的。以至于我到现在完全不记得到底是为什么挨打,但是异常清楚的记得他说过的话。

  再比如,我爸找东西半天没找到,问我妈,我妈说,为什么东西就放在你眼前你就是看不到呢!他就很自然的接:因为我在看你呀~♪

  人的一生太长了,你不可能永葆激情,但你可以把激情点缀在每一段平常的岁月里。提醒彼此,我们有多相爱。并且,会一直爱下去。

  像空气一样的理想伙伴太难得。因为我们总是放弃、错过、纠结、无奈、不知所措。对感情没有缓冲的余地,也不保留磨合的时间。“每个人都期待,下次遇到真爱,才放弃的比珍惜还快。”结果呢,我们只学会了逃避放弃,没有学会面对解决,那么下一个,真的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伙伴就在你身边,至于理不理想,时间会告诉你答案。

  3、不经过武汉,怎么到广州

  我非常喜欢问情侣一个问题: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所以到我就只能被问,你是为什么分的手?

  其实分手还真没有别的原因,两个人不再相爱了,当然会决定分开。

  我和前任刚刚在一起的时候,有过一次非常开诚布公非常真诚的谈话,彼此对对方的各种状况包括家庭的情况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相当于是触碰了彼此的盔甲,也手握了对方的软肋。所以感情走到最后,反而被我给他的软肋攻击到了,除了选择分开,无话可说。

  亦舒说过一句话:读那么多书干什么呢?就是在要紧关头,可以凭意志维持一点自尊:人家不爱我们,我们站起来就走,欣然引退,无谓纠缠。

  当感情到了尽头,是不爱了,但是不一定痛苦,像我,更多的只有解脱。而分手为什么会痛苦,是因为你还爱着他却不知道该怎么办,是因为你没弄清楚你到底要什么。改变他,接受他,离开他。就是这么简单,不用抱怨或纠结,你只用选择其中一种,然后沿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并且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不经过武汉,怎么到广州。恋爱本就是一个筛选终身伴侣的过程,失败多一些,寻觅的时间久一点,也就离真爱的距离,又近了一步。

  所以不必害怕受伤的。

  蔡康永说,上段恋情,你全心投入,结果重伤,于是这次恋爱怕受伤,就很保留。这若是做生意,一定会倒。永不再来的恶客,得到最好的服务,而新客上门,却备受冷落。这店怎么不倒?

  好的爱情不一定会在下一次出现,但是更好的你完全可以在下一次出现。感情这个东西就是,你心里有什么,你就会吸引什么。

  不必对全世界失望,百步之内,必有芳草。

  我们为什么会发神经,无非就是想站在你心尖尖上多呼唤一点爱出来罢了。爱上你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生了病,因为乐在其中,也就不觉得辛苦。

  《你是在恋爱,还是在发神经》读后感(九):我见过恋爱中发神经的人

  喜欢丛明洋这本书的名字,《你是在恋爱还是在发神经》。若干年来的青年男女们,都是凭着自己的性格在恋爱中挣扎,毫无技巧可言——至少我这样。有的人恋爱成功了,喜上眉梢;有的人恋爱失败了,灰心难过。总之,恋爱中的人貌似看不到结局,把结局归为天意。所谓——有缘份无缘份就是这么来的。

  看了这本《你是在恋爱还是在发神经》,关于爱情中的种种问题明白了大半。恋爱过程中人们的种种表现,其实决定了爱情的结局。作者在三个分类恋之前、爱之时、分之后当中分别做了详细的闸述。作者令人佩服的是,作者在书中并未用举例子的方式说明问题,而是全是讲道理。这是与以往此类书内容上的区别。作者的这些道理读起来非常易懂,似“过来人”的经验总结。

  在《你要是不喜欢我,我就恶心给你看》一节里,作者的描述令我想到了生活中遇到的一个朋友的遭遇:

  我这个朋友应该是很不幸,遇到了一个难缠的女生。说实话,从一开始我就不看好他们。他们是经人介绍处的对象。开始女的表现出小鸟依人的样子,走到哪里都想秀一下他们之间的甜蜜。一点儿也不像普通人平凡人的表现。

  后来,两人结婚了,朋友去北京修车;女生则在天通苑的一个地方开了个尾货店。朋友当时挣不了多少钱,房租什么的全是女生拿。不久就产生了纠纷。

  最厉害的一次,朋友与几个哥们小聚一下,饭间接到女生的电话,10分钟后到家,否则你再也见不到我了。朋友赶紧辞别大家回去,女生开开房门,扔出一只箱子。原来她把朋友的物品都装了箱子。

  这个时候女生其实不是真心赶朋友走,就是想发泄情绪。正如同本书中所讲的一样。结果朋友说了软话,女的高兴了,两人又合好了。

  此后总是这样反复。我不知道女生的表现,是不是如这本书《你是在恋爱还是在发神经》一书中所指的“变态”。而我看来,人的感情是不能拿来玩儿弄的。谁玩儿弄感情谁肯定不好过,也肯定会受伤。结果后来两个人离婚了。

  两个人没有什么隔阂。就是性格不合,导致分了。

  这女生不是在恋爱,而是在发神经。

  小心翼翼的经营恋爱,认真看看这本书。恋爱和发神经仅一念之隔,也决定了未来是幸福还是不幸。

  附:书里的小书签也不错。

  -----------------------------

  加微信chinese-read品味经典感悟生活

  《你是在恋爱,还是在发神经》读后感(十):如果你也有那么多为什么

  半年多前第一次看作者的文,是从壹心理上搜到的热门文章《我们该怎样培养爱》对年轻人感情问题的小阐述,不同于其他的只会呵护自己感受顺从自己一切抱怨并为之加上花环的心灵鸡汤,而是启迪读者省查自己和面对对方真实的感受,对于当时在爱情走到死角的我来说,像一道曙光,如果认识到自己的误区,爱情还可以挽救不就是最好的事情吗?作者最后的“关于怎样去做,我们下次再谈。”十足吊起了人的胃口。之后陆陆续续的读到他的后续文章,觉得自己那次的点击非常值得。

  也读过一些名家的作品,除了自我修养就是自我洞见,也不是说那些文章不能带给人启迪。只是对于亟待救援的人来说,心灵抚慰不如一剂强心针。也许你也读过《金星火星》的男女差别读物,作者的这本书中也有部分阐述男女感受的不同,读起来却有更加贴近的感受,《金星火星》是一道西餐,刀刀叉叉热热闹闹。《发神经》就是一碗米粥,娓娓道来细细糯糯。

  身边许多过来人的追问和感悟,比如“吊胃口”“男性本贱”“我这么爱他,他为什么不爱我”“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除了可以看出言语者浓浓的自我蒙蔽状态外,我基本上都在这找到了那些感受的答案,有自己的,也有对方的。抽丝剥茧的读完,许多道理来的也不那么混沌了。

  我们只是想要爱,总是失望却不绝望。给自己一个机会多解决一些疑惑,靠近爱而已,了解自己的渴望而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