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旅行创意学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旅行创意学的读后感10篇

2018-08-04 05:12: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旅行创意学的读后感10篇

  《旅行创意学》是一本由李欣频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214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13-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旅行创意学》读后感(一):这是一本看完会刺激你马上想去旅行的书

  看了天龙八部系列的几本书,有些内容重复的。其实觉得好像没必要弄成八本,有些可以合并。个人拙见。 这本书对我的启发: 1.旅行的勇气有时间没钱,有钱时间,没时间没钱,大概是不去旅行的最大借口。为什么说是借口?曾经我也是这么想的,因此在大学期间没怎么旅行。但是后来实在太想去旅行了,我克服了一个人出游的恐惧,我为了有时间旅行想办法工作,为了有钱学习投资理财的知识,也充电提升自己。这样才有了这几次的旅行。所以说真的想做一件事的时候会克服一切困难

  2.生日在旅行的路上。慢慢的开始在意年龄过生日好像没以前那么开心了。看到欣频老师说在生日的时候去旅行,这是一个多么棒的想法!这样每次过生日都不会哀怨又长了一岁,反而会想我要去旅行了,好开心。好期待下一次的生日。今年的生日就准备实践起来。机票已定好。

  3.旅行中的事与愿违,让我们学会保持弹性心境随遇而安。刚开始旅行的时候想把旅游攻略推荐景点都走一遍。不去就觉得我白来了。现在我更愿意定下一两个一定要去的景点,剩下的就凭当时的感觉选择。不再走马观花的游览,接受意外的发生,随遇而安。

  4.遇到喜欢地方,用眼睛场景拍进心中,下次带我喜欢的人来。实践起来。

  5.留心观察旅行中遇到的人,事情。也许会启发你找到下次旅行目的地

  这不算合格书评,只是我的一点点感悟

  《旅行创意学》读后感(二):旅行旅行

  所以关于旅行,每个人的眼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跟团是一种学习的态度,骑行是一种迁徙的姿势独行是一种探索心情,每个人的旅行都有着浓郁意义。十个关键词里,也许能照见自己的影子,如果不能,也是创新。不过一切一切旅行的创意都需始于足下

  走出去是第一步,喜欢第一个关键力,勇气。试过玩水,以一身干洁的衣服站在一旁,看着戏中人玩乐,这是一种开心吧。然后是不是因为这种开心,我们便一直很舒服的停留在这种状态。当有一个人,推了一把,把你按入水中,先是愤怒,然后是更欣喜愉悦。跨出去的勇气,带来的新的世界,有点像发动机的第一声动作,会源源不断

  第二关键力是效率,拖拉世家出身的人,对于行动力的渴望自然地会是很高的数值。旅行社已经把这件事情做得绝妙,在有限的时间内,像填鸭般塞满了各种景点、讲解、吃食、行程。时间对于现在的我们永远不够的,那么,既然想出去玩,就努力点呗。

  第三关键力是应变。觉得这才是踏上了旅途正轨,不是动机也不是林林总总的时间规划。喜欢那句结婚感言感谢争吵、感谢横眉、感谢变故、感谢不分手。对于旅行,要感谢的是其中的变故。包括时差地理语言信仰,还有你周围的旅伴。不只是探出舒适圈,而是要应对那些直刺进你舒适圈的事物缆车还是徒步?你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决定,而且你的决定不单单的关于自己,还要牵连他人;你的决定不单单定义自己,还决定了他人的时间。你不是一个人!

  第四关键力,养分。有人到达城市的第一站是河滩,有人到达城市的第一站是艺术馆、博物馆,有人则是穿堂过巷寻古问天。从知识开始,走进一个区域了解那些你从未知晓的事情。野史也行,旁支也罢,浅听笑看风云变,细酌且辩世是非。在上海,久了一定能知晓张爱玲和胡兰成的纠缠;在成都多了,杜甫的诗句就算不会脱口也能记着几篇。一方水土一方人的说法不错,就算不去刻意了解,耳濡目染里也能像树根那样浸泥土、汲取养分。无论你意或无意,文化就在那里,浸润生命。世界是一本书,不旅行的人只读了一页。 --圣奥古斯丁。来自见识,来自旅伴,来自面对的人事。浸润着。

  混血,第五关键力。“心灵里程数”强调的,相对于养分,这是一种主动吸取的状态。去交流,然后会发现这个世界原来那么和善;去攀谈,然后发现原来有很多的东西自己一直在井底;甚至去辩驳,然后尝试倾听不同人的意见。来自在新的环境里对自己的否定肯定,如果你没法强大到可以做钢琴独奏,那么,让一起其他的声音走进来,交响乐才能足够宏伟。关于混血,还有重要回眸的一刻,“用异乡客的眼光,回头看自己早已熟悉生活环境”,出发是为了更好的回归游子是最热爱家乡的一个群体,用故乡外的思维审视故里,是一种多么美丽视角。你能说,你家乡好玩的地方在哪里吗?

  第六项是极端。试你从未敢于尝试的,垂直拉大视野,脱离现有位置,“退的越远,一切变得全观清楚,自然就是趋势预言家,也会是行动改革者——地球一体的,仅是这点看通了,整个人生的视角与生命的重点就会不一样!”。不仅仅是高度维度,还有金钱贫困的极端、变局的极端、生与死的极端。朋友说,在印度的贫民窟里,下雨了,打着伞看着几个孩子欢快地在雨里泥里打滚,顿生悲感。是的,如果把高考这类的也比喻成一场旅行的话,有很多的东西,一生不可或缺,可是也只能经历一次,弥足珍贵的东西是记忆,是烙印

  身份安排成了第七个关键词。其实不想带着身份去旅行,如果必须会更喜欢定义为责任。不是羁绊,不是牵挂,而是责任。作为学生、作为职员、作为父母、作为游子。“当车窗逐渐变成了一面长长的黑色镜子,我们只能看到自己的脸。”旅途中路途上,想的最多的,还是关于自己,还有关乎自己的角色吧。独行夜路,“旅行使你知道最多的部分还是你自己——离家在外时最想念、最牵挂的是什么?最可有可无的是什么?在陌生环境里,展现了什么样的能力,最渴望得到的又是什么?”我是谁,问苍天,问大地,最后只能叩问心门

  关于丰盛,这第八个关键力,想说,是的,这是一道盛宴。是收获,不只是内心愉悦的收获,不只是耗费金钱的丰收,而是真正的春种秋收的关系。对于自己的职业,无论如何,都能在旅行中获得成长科学家从自然中获得启示,文员将旅行讲解与文案结合厨师收获美食经纪人可以发现更广阔市场。行走本身就是一种状态,不会与生活相悖,而是与工作相合。

  最后是造梦,最后是创世。王者回归的气魄里,我们可以重新定义下一站的启程,更高高度的启程。体验是为了进阶的体验,圆梦是为了更好地造梦。然后以敬畏自然的姿势,滴水汇于海的态度,继续前行

  旅行关键力——1、勇气, 2、效率,3 、应变, 4、养分,5 、混血, 6、极端,7 、身份, 8、丰盛,9 、造梦, 10、创世。旅行创意学,你很重要,因为每个人都是无法复制的孤本,所以在每个人各自的地基上可以建造出各式的高楼,只要对于自己从未拥有突破,便是创意。创意是对于自己,对于自己所没有发现的世界和玩法。我们一直在路上,也且许我们慢慢尝试。

  你好,我们未知的世界!

  《旅行创意学》读后感(三):看看也就罢了

  个人感觉很一般很一般,她对于旅行的态度在我看来,老实说并不合适大多数人,并不是如她所说,旅行与一日三餐一样,没有什么顾虑就可以说走就走,因为饭是必须品而旅行不是,走出去除了勇气还必须有一定金钱的支持,而大多数人,并不是以旅行为生,或者是可以短时间内存到足够多的钱来支持旅行。面对大千世界人人都愿意去感知,去找寻,但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除了旅行,还有工作和责任,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有足够的年假或者带薪假,也并非所有人都可以通过一能方式得到免费的旅行,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把旅行和工作完美结合。所以个人觉得,看看也就罢了,无须强硬参照,也不需要去拼命靠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和生活方式,能说走就走当然是好,但当我们不能时,也不用太介怀。

  《旅行创意学》读后感(四):踏在前人肩膀上寻找自己的旅行观

  重读李欣频老师的《旅行创意学》,和初读时,有了些许不同的感受。 两年前,自己还没有走过几座城市,也对旅行没什么自己的见解。读李欣频老师的创意学,感觉醍醐灌顶受益匪浅。她从十个角度分析了旅行能让我们获得的能力,引经据典了很多前辈对旅行的看法,还跟读者传授了旅行和创意的连接术。 第一部分中作者提到了“微型人生”理论简单的说就是在你纠结“先冲事业,还是先照顾家庭”这种问题时,把人生单位缩短,如一周或是一天,再把事情分配到每个小单位中。这样,最起码每周都有一段时间是陪家人的,而不是让多年以后的我们因错失一些事情而后悔莫及。 第二部分中作者对思考的场景的阐述也让我对坐飞机萌生了诸多幻想,虽然后来自己坐飞机光顾着激动风景了没来得及思考什么,但还是特别美好积极的思想就像是“孟母三迁”中的邻居,很容易影响还没有太多价值观少年,所以很庆幸懵懂的我遇到了那么多带给我正能量积极思想作家。他们像播种家似的把思想的种子放进我的小脑袋,待它生根发芽,我又进步了一点点。 书中引用了庞贝克的一句话“很多时候,旅行的人带了太多不该带的东西,我指的未必是衣物,而是指过多的期待和刻板印象。”这句话给了我很重要的旅行观,在去一个陌生地方之前,我不会根据别人对它的感受而妄下论断,对一个新环境的“首度定义权”我一定会留给自己。因为别人的的看法是通过他们的经历感受得来的,你要想体会必须亲自经历才是。 作者在“旅行=混血”部分中讲的内容很想分享下——“虚拟附身”,就是每日在出门前,设定新的性别、年龄、国籍个性、角色、职业……然后就用这个新的身份,去过今天的新日子。即便今天的行程与昨日没有什么不同,但因为灵魂换了,所以就有不同的过法。我在一个人旅行时也会尝试“虚拟附身”,不但好玩儿还能因换位感受到很多不同角色的人的想法,有趣极了~ 还有作者对旅行的态度,我很喜欢。她说:“对我而言,旅行更像是一个正在扩建的‘家’概念”。这一观点让我在旅行时不再贪婪地想把很多特色商品买回家,因为地球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的家,没必要买来占满我居住空间。这让我省了不少钱,不过……大多数时候,我还是控制不住我几己,嘿嘿~ 书中很多素材都是引用的,但对于两年前不太爱看书的我来说能有人帮我把各领域牛人对旅行的独家感受整理出来写给我看,那真是不能再棒的事情了。 两年后,再次打开这本书,钦佩的句子已经在激励自己的路上学为己用。而游历过44个国家履历也不再能吊起我的胃口。感谢作者的文字让我在旅行的探索中一直踏在前人的肩膀上,顺着他们的视角去发现世界,效率比自己摸索起来高多了。 摘抄 旅行=勇气 旅行就是我活着的方式,我不满足于呆在原地不动,况且当时还年轻的我也受不了一成不变的生活。 不要活着的时候像死了一样,到死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活过!——《与神对话》 我们往往高估了十年后能做的事,却低估了一年内能做的事。——《再见了!不联络》 有些事现在不做,以后一辈子都不会做了。——《练习曲》 如果你决定要出发,那么旅行中最困难的部分已经结束!——托尼•惠勒 只要把才华发挥极致妥善有效率地运用时间,每一单位工作时间的报酬率就可以非常高,于是就可以留下绝大部分的时间来充电,如看书、看电影、旅行、看艺术表演……这些养分会确保自己的创意灵感永远供过于求、永远新鲜、永不枯竭。 把每一年都当成人生最后一年来过。 旅行=应变 问题越重大答案就越不可能一成不变。——《宝瓶同谋》 我们可以自由的不知道答案,我们可以自由地改变立场,我们可以自由地没有立场,我们也会学会重新构架问题。旅行就是最好的实验场,不停的打破我们的原则、立场、架构惯性,逼我们离开舒适圈,逼我们更自由。 能快乐旅行的,一定是轻装旅行的人。——《小王子》 如果你想让大脑发挥最佳功能,就要消除“依序连续处理每件事”的倾向,摒除世界必须符合顺序表相和理性秩序的想法。——查德•瑞斯塔克 没有任何地图能派上用场,因为生命一直在变动,每一刻都是崭新的。——《奥秘之书》 我跨越七大海洋,攀越七大高山,走过所有河谷,穿越广大平原,旅行世界各地,等我回到家,却惊异的发现全世界就在我家花园那一小片叶子露珠里。——《心灵印记》 旅行=养分 年轻的流浪是一生的养分。——林怀民。 不是眼前的景物阻止我,而是看不见的景物阻止我下船。——《海上钢琴师》 一夜樱花雨,满城流水香。 旅行=混血 很多时候,出国旅行的人带了太多不该带的东西,我指的未必是衣物,而是指过多的期待和刻板的印象。——庞贝克 不论断,不贴标签,没有成见,看见事物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 当我们不以既有的分类系统看世界,不去分类,不选边站,我们看世界视野才不会被自己狭隘眼光遮蔽了另一个大半。 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找寻新天地,而在于拥有新的眼光。——马塞尔•普鲁斯特 我们长大成人之后,有想象的自由,可以发现与我们心灵契合之地,重新创造自己的国籍。——《旅行的艺术》 我们旅行的目的地,从来不是个地理名词,而是为了要习得一个看事情的新角度。——亨利•米勒 命理师很容易预算预言那些不改变的人,但很难预测时时在修正改变的人,因为命运是被事后描述的,就看我们怎么写我们的剧本、创造我们的历史。 旅人有两种,当他看着地图,就表示他要去旅行,当他看着镜子,就表示他要回家了。因为他已经变成另一个人了!——《香料共和国》 成熟优质的男人,宁可开发同一个女人的一百种脸孔,而不去求索一百个女人的同一种脸孔。 旅行的目的不在观赏异地风光,而在以观赏异地风光般的心情,重新看待自己的国家。——切斯特顿 旅行=极端 以前人们拥有的超过他们所需,所以完全不知道要珍惜什么。《艾利之书》 究竟是一路冲东冲西完成很多事才是有成就的人生,还是以缓慢的脚步才能体会生命的细微质地?——《阿甘正传》 旅行=丰盛 阻碍我们前进的砖墙,不会无缘无故挡在我们面前,这砖墙的存在目的,不是为了把我们排除在外,而是要让我们有机会证明自己多么想要一件东西。——兰迪•鲍许 如果你真心想做一件事,你可以找到100万种方法,;如果你不是那么想做这件事,你可以找到100万种借口。 只要这个世界上有任何一位学生一自己能力出国旅行,你就没有借口说自己没钱没时间。

  《旅行创意学》读后感(五):旅行创意学

  旅行创意学这本书告诉我们通过旅行我们收获了勇气、效率、应变、养分、混血、极端、身份、丰盛、造梦、创世。让我重新定了旅行的意义。

  勇年:与神对话中有一句:不要活着的时候像死了一样,到死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只要把每一年当成人生最后一年来过,那么“有梦未成”的遗憾会降到最低,这也是让你有勇气放下一切,走出家门去旅行的最佳动力!没去贵州之前比如车子行驶在危险的路段我会比较紧张,去过之后变得不那么畏惧了。

  效率:如果把旅行作为奖励自己,让工作学习变得更加有效率。

  应变力:演练“见微知著,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的”宝贵机会

  养分:年轻有的流浪是一生的养分。例如“建筑之旅、文学之旅、圣地之旅、美食之旅等”只要认真地把自己虚拟进专业导游看世界,那么旅行回来,就多了好几项半的专业身份,如建筑爱好者,文学欣赏家,心灵修行者、美食家等,你的感官和身份就变得非常丰富,有助于瞬间开拓出你广大的人生流域。

  混血:旅行是后天混血的过程,要尽可能地累积灵感的里程娄,而不是身走心没走。记住独特的颜色、气味、声音、温度、食物、音乐、语言、艺术、美学和人的面孔。

  极端:经历极端的天气等等,千万不要错过旅行中的每一次偶遇,所有的偶然都不是巧合,都必定有你要学会的人生功课在其中。

  身份:每一趟旅行就是一个新的身份,把自己视为当地人。

  丰盛:我们需要在旅行时为自己存下“振奋的记忆点”,在你心灵需要蜕变或升华时,可以实时发生作用。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让我想到了第一次和H先森去雁荡山旅行的时候,比较贪玩的我因玩溪水不小心差点掉进溪涧时,他紧紧牵着我的手。那一刻我确定他会照顾好我,最后旅行回来的时候我们试着交往了。还有就是我和H先森吵架的时候,我会想起在厦门旅行的时候由于沙滩上的礁石比较多,H先森背着我走了好长一段路。一想到这些,我都会心疼他,跟着吵架的心情也完全没有了,只留下了那份感动的心。所以伴侣之间太需要一起去旅行了,创造那些久到时间都无法磨灭的美好记忆。

  造梦:打开所有的外在与内在感官,留心今天所有出现的人事物,看看有什么特别的启示或线索给我。

  创世:走进大自然,向它学习。

  《旅行创意学》读后感(六):旅行是一种活法,作者的活法

  这本书名字很大气,内容很小资。与其说是一门学问,不如说是一种活法,作者的活法。

  当然很敬佩李小姐的归纳总结,不愧为是诚品的御用文案,能总结出那么多有创意的要点,乃至于写了八本创意学。其他基本没看过姑且不谈,就这本所阐述的创意就是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与很多没有旅行习惯的人们介绍旅行的意义。所以这本书也许更适合那些宅男宅女们鼓励他们能跨出那一步,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当然旅行的意义远不止要说走就走。李小姐的“微型人生”哲学也是从旅行的生活态度中提炼出来的。人生苦短又生命无常,与其杞人忧天的望着未来,还不如背起行囊走在当下,去领略这个世界的各个精彩。而在旅行中我们能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若干个平行世界中穿梭。不光是旅行的意义,活着的意义何尝不是去认知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不光从创意的源点去看待旅行,李小姐还介绍了许多旅行的经历,22年42个国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示了许多以前不曾注意到的亮点。比如我们一直眷恋的日出日落对应一天的观念放之在北角只需几秒就能连着看完一场日出与日落。这些亮点激起了新的旅行欲望。不过相比信息量来说,书中引用最多阿兰的《旅行的艺术》更能给我们许多亮点,只是作者的视角不同。

  但无论从何角度看,看过这书以后鲜有旅行的人也许会开始旅行,经常旅行的人一定可以找到更多的目的地。世界是无穷大又是无穷小的,只要我们迈出旅行的第一步,下一站…未来。

  2014-9-6

  《旅行创意学》读后感(七):给自己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旅行=勇气+效率+应变+养分+混血+极端+身份+丰盛+造梦+创世

  读完第一章后,我打电话给朋友,定下了一个月后去旅游的计划。上学的时候有大把的时间,却因为经济问题没有出去,工作后经济不是问题了,却又苦于没有时间,就这样被搁置了两年后我才意识到,如果不迈出这一步,那就永远不可能开始了。

  如果想要大脑发挥最大的功能。就要消除依序消除每件事的倾向,摒除世界必须符合表象和生理治愈的想法。

  选择武汉作为自己的第一站,是因为对那里还比较熟悉,可以很快的列出旅游清单,可是就是这样的自信满满,在出发前十天还是出了问题,订火车票时发现只有一张车票了,于是不得不选择另一趟火车,同样的价格却要多两个小时车程,定酒店时,发现原先看好的房间也没有了,当时的感觉就是,怎么这么不。和朋友坐在咖啡厅里,朋友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翻阅杂志,而我则拿着手机阅览查找酒店信息,折腾了快一个小时也没有定好,不是没有网络,就是位置太偏,有的没有窗户,有的周末要加钱……最后朋友实在看不下去了,把我手机拿过去,按了两下后说,就这家吧,我看后说,这个只能连续住两晚啊,朋友说,我们拿的行李又不多,到时候再找一家也不会不方便,于是不到十分钟就把住宿的问题解决了。我端起已经凉透的咖啡喝了一口,脑子也清醒了些,朋友说的没错,我总是太纠结于过程,稍微有点偏差就觉得做不下去了,其实世上哪有按部就班的事情,条条大道通罗马,只要结果达到了,干嘛要那么在意过程。

  就像我们现在在做的事情,并不一定要一切准备好了才开始,完全可以边进行边准备着,只有遇到问题,才能有应对之法,否则只能像不被人所用的旅行包。

  “把每一年当做人生最后一年的微型人生,把有梦未完成的遗憾降到最低”

  《旅行创意学》读后感(八):精神整容术——旅行

  我自己的旅行经历不多,但是每次旅行都让我印象深刻,人生经历也丰富了很多。不得不说,想要快速地让自己变成新的人,旅行是个很好的办法。

  接连两天看了李欣频的两本书,一本是《旅行创意学》,另一本也是《旅行创意学》,噢,不是,是《人生就是要边玩边学》。书的内容比较简单,所以两天就把两本都看完了。密集地看类似的书籍,就让人觉得热血沸腾,恨不得下一秒就冲去旅行。

  李欣频说有些人选择把钱拿来买房,有些人选择用在旅游。她是后者。但是她用旅游得到的经历和才华用来赚钱,最后也有了养老的房子。有时候看似“无用”的东西,其实恰恰是有用的。过一种单调重复的生活,还是让自己的生活尽可能地独一无二,有故事性,this is a question。我们总把旅行当成诗和远方这样遥不可及的东西,但是看过李欣频的书就知道,其实并没有那么难做到。经济能力还不够的时候,就存钱,有才华的时候,就交换。不是没有办法,只是没有找办法。

  看这本书最大的感触是悲观和积极的问题。谈到她以前在美国亲身经历枪击案,她总结自己是“九命怪猫很难死的命,那么我就放胆去旅行吧!”,而我自己也曾经和死神靠得那么远那么近,远离危险的那一刻却和自己说:“以后我要走安全的路,减少冒险”。如果我没有读李欣频的书,那我不知道会抱着这样的念头抱多久,为了安全舍弃尝试,放弃新鲜。可是如今我却卸下自己给自己的枷锁,决定继续过不一样的人生,去尽可能地体验,尽可能地尝试。

  书里美中不足的是有些内容(“旅行=养分“”的内容)和《人生就是要边玩边学》是重复的,不免让人觉得有些敷衍,拿着同样的文字凑字数的感觉。作为读者,不介意内容少,但是一定是希望每本书的内容都是精的。否则就像真诚地交一个朋友,可是却被随意对待的感觉。

  但是书的思想还是很好的,推荐一读。

  《旅行创意学》读后感(九):一场丰盛的旅行

  是因为《人生创意课》这本书让我认识了李欣频。说真的,我特别喜欢那本书。让一个迷茫的我,突然一下子有了如何继续下去的方法。是一本教育人们如何找到自己,并努力发展自己的一本很有指导意义的书。因为我也喜爱旅行,因此又买了这本《旅行创意学》。相较于前一本,这本书给我的震撼就小多了。反倒感受到了张爱玲的那句“我手写我肚脐眼”的感觉,哈哈,原谅我~~

  我相信,这本书里面讲述的世界对很多读者来说都是很难去实现的。作者因为已经有了世俗的成功,同时还是个自由职业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并不算难事。有钱、能安排出时间。然而对于多数人来说,很难。不是有那个信心就一定会成功。

  我很喜欢旅行,以前是想多看看这个世界。而到如今,我的旅行更多是想去联系那些或许很久都不联系的人。毕业后我总是感慨时光匆匆,那些年少时的朋友因为分落在不同的城市渐渐就失去了联系。后来发现,其实大家都挺喜欢出游的,那为什么不将旅行变成一场朋友间的聚会。我们收获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我们征服了旅行地图上曾经未到达的地方,我们还能与3、5好友团聚。那是远比一场单纯的旅行,比仅仅是自我的提升更开心的事情,至少对我而言如是。

  相较一个人的旅程而已,聚会式的旅行更需要考验组织者的勇气、应变能力、信息搜集能力。所以,有这个想法的不如试一试,也许我们会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这本书里面最吸引我的是“主题旅游”。也许是我还没有去寻找过,我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的团体。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东西,可以去寻找一下。

  其次是“身份”。我们主动的改变一个身份,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或者以一个陌生人的身份回望我们的故乡。我们会有着别样的感悟。这让我想起易中天先生的《读城》,那种对城市的总结与凝练,或许与这样旅行视角有关吧~

  就写这么多吧,这本书更多是作者自己在旅行中的一些感悟。而我们,需要自己的感悟!

  《旅行创意学》读后感(十):旅行的十个境界,你在哪一层?

  一直自以为是地觉得自己去过很多地方,挺牛。拿到这本书却吓了一跳,哇!原来旅行也可以学到这么多东西,不仅仅是所谓的“活出生命的宽度”,而是完全跳到另一个轨道上去过另一种人生······

  李欣频的成功和天分源自于她是一个非常善于从电影、旅行、书籍中吸取能量的人。这本书算是私房大公开,把她如何吸取能量这个过程给写出来了。李欣频总结了旅行可以让我们收获的十个关键能力,第一个是勇气。你有勇气独自旅行吗?你有勇气自助旅行吗?你有勇气出国旅行吗?你打算开始走出第一步吗?

  十个关键能力换言之,也是十种不同的境界,比如第一层的“勇气”:旅行对你来说是练习勇气的试炼场,我可以通过旅行收获做事情的勇气和对自己的信心。

  看完这本书后,长吁一口气,我在哪个层次?

  我为什么会只达到这一层而已?我投入这么多时间和钱,值得吗?

  我要怎么做才能从旅行中汲取到更多的养分呢?我要如何改变自己的旅行方式?

  下一次旅行要怎么计划?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