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图解TCP/IP : 第5版》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图解TCP/IP : 第5版》读后感10篇

2018-08-05 04:35: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图解TCP/IP : 第5版》读后感10篇

  《图解TCP/IP : 第5版》是一本由[日]竹下隆史 / [日]村山公保 / [日]荒井透 / [日]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31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图解TCP/IP : 第5版》读后感(一):快速入门了解准备面试的好书

  看到有人把这本书和tcp/ip详解做比较结果说这本书讲的不够深入,给了低分。我觉得这种比较非常不公平,因为两本书定位根本不同

  这本书定位就是帮助对tcp/ip或者说是对网络没有了解的人,快速入门使用的。对于已经有所了解的人,用这本书来快速复习,准备面试也是极好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是非常值得推荐的。

  如果你想深入学习自然需要去看更专业的书。举个例子来说,你想学算法,可以看CLRS也可以看 TAOCP,取决于你的学习目的是什么。但是不能因为CLRS没有TAOCP讲得深入,就把CLRS说成一文不值。

  ----

  具体到这本书来说,图解非常直观文字讲解也是简单易懂翻译得非常流畅。在当前这个市场中,已经非常难得了。

  强烈推荐。

  《图解TCP/IP : 第5版》读后感(二):《图解TCP/IP》笔记

  1、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

  网络层:ARP IPV4 IPV6 ICMP IPSEC

  传输层:TCP UDP UDP-LITE SCTP DCCP

  应用层:TELNET SSH HTTP SMTP POP SSL/TLS FTP MIME HTML SNMP MIB SIP RTP

  2、WAN 广域网 LAN 局域网

  3、单播、广播、组播

  4、

  5、电缆

  6、中继器

  7、网桥

  8、网络的整体组成

  9、数据链路层:以太网、无限局域网、PPP

  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ATM:异步传输方式

  10、网络拓扑

  11、MAC地址:48位,IEEE码、厂商识别码、

  12、共享介质型的访问控制方式:争用方式、令牌传递方式

  争用方式:CSMA/CD

  13、令牌传递方式

  14、半双工和全双工:

  15、以太网光纤

  16、无线网络

  17、PPP协议

  18、ATM发送5字节首部+48字节内容

  19、数据链路名称、介质

  20、猫

  21、ADSL

  22、高速光纤

  23、VPN

  24、网络层协议:DNS、ARP、ICMP

  25、MTU分片处理

  26、IP表示法

  27、IP地址得网络标识、主机标识

  28、

  A类地址:0.0.0.0~127.0.0.0

  类地址:128.0.0.1~191.255.0.0

  C类地址:192.168.0.0~223.255.255.255.0

  D类地址:224.0.0.0~239.255.255.255

  减去全0,减去全1广播

  29、广播地址

  30、单播、广播、多播

  31、多播地址

  32、子网掩码

  24、CIDR

  25、VLSM

  26、whois查询IP是谁的

  27、环回地址

  28、MTU:最大传输单元。分组

  29、IPV6:128位、8个16

  30、IP地址首部

  31、域名结构

  32、DNS记录

  33、ARP

  33、RARP

  34、DHCP中继代理

  35、NAT:NAPT 地址伪装

  36、NAT-PT:IPV6转IPV4

  37、IP任播

  38、多播和广播一般用UDP

  39、TCP三次握手:SYN X ,ACK X+1,SYN Y,ACK Y+1

  40、滑动窗口控制

  41、传输五大要素

  42、RIP:路由信息协议

  路由信息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基于距离矢量算法的路由协议,利用跳数来作为计量标准。在带宽、配置管理方面要求较低,主要适合于规模较小的网络中。

  RIP协议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是一种动态路由选择协议,用于自治系统(AS)内的路由信息的传递。RIP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算法(DistanceVectorAlgorithms),使用“跳数”(即metric)来衡量到达目标地址的路由距离。这种协议的路由器只关心自己周围的世界,只与自己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范围限制在15跳(15度)之内,再远,它就不关心了。RIP应用于OSI网络七层模型的网络层。各厂家定义的管理距离(AD,即优先级)如下:华为定义的优先级是100,思科定义的优先级是120。

  43、OSPF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是一个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IGP),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内决策路由。是对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一种实现,隶属内部网关协议(IGP),故运作于自治系统内部。著名的迪克斯加算法(Dijkstra)被用来计算最短路径树。OSPF分为OSPFv2和OSPFv3两个版本,其中OSPFv2用在IPv4网络,OSPFv3用在IPv6网络。OSPFv2是由RFC 2328定义的,OSPFv3是由RFC 5340定义的。与RIP相比,OSPF是链路状态协议,而RIP是距离矢量协议。

  《图解TCP/IP : 第5版》读后感(三):《图解OSI》更准确,《图解TCP/IP》可能是为了传播

  对“图解”系列印象是可以简单快速地回顾或重新发现大学阶梯教室上遗漏到的内容。

  相比《图解HTTP》,这本书里的配图不算充足,如果能覆盖到所有概念案例就好了。

  起初拿到这本书就是想看看关于TCP/IP的更多内容,直接的内容。一步步翻看的过程中,OSI模型、各种层内的硬件、协议、工具等等,倒是真像回到大学课堂上捧着那本厚厚的高教出版社《Computer Networking - A Top-Down Approach》影印版。

  很遗憾,这次阅读经历再次告诉我,如果让大学四年重新来过,我对课堂、教材实验等等的热情投入都不会有明显变化,只能是一次历史的简单重复。以OSI模型为例,依然是偏向应用软件开发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理论一点的,稍仔细点看看传输层和网络层;至于数据链路层、物理层依然是简单看过的态度

  欣慰一点的是,随着工作经验积累,看到书中一些描述会变得敏感。回想学生时代,基本都是无感的。也许,应该在不同时期都回过头来翻看这些基础教材。

  《图解TCP/IP : 第5版》读后感(四):“图解计算机网络,看完就不怕TCP/IP了”,我觉得这个名字贴切

  暑假充电读物,纯外行阅毕,自我感觉这是新手友好度挺高的一本书。最大的读后感已然写在了标题,虽然不知道“计算机网络”这个词的范围到底有多大多宽广,但是这本的确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了吧。

  我非常主观的阅读体验

  1、图示做得都很直观、漂亮,还是对得起“图解”二字的期待的;我很喜欢以发邮件解释OSI参考模型的那个例子,简直恰到好处差不多让人懂了,又不那么深入的感觉。既满足了新手想要一窥究竟好奇,又保证了不陷入到细节迷宫让人感到拙计;

  2、这本书其实还可以更精简一些,左侧小得可怜的注释要么就直接去掉吧,或者上超链接,看得的确难受

  3、虽然也许“不值一提”,但是非常愉悦地一点就是,术语保留英文名称真是太棒了,毕竟这是一本我想大概不会有人说“如果你愿意,最好阅读原版"的书;

  我觉得适合的读者:

  1、对计算机网络的概念感到好奇,不想再被各种字符串轰炸的术语震慑的自学爱好者

  2、看到诸如这句"物理层的作用就是把上层的0、1比特信号转换成诸如电压的高低灯光的亮灭等物理信号,然后传递出去..."你会感到一种恍然大悟、自己终于和真实世界接轨了的触电感觉的人(没错我就是有这么肉麻的愉悦体验);

  《图解TCP/IP : 第5版》读后感(五):比TCP/IP详解差的太远

  只看了半本,没仔细看。

  总体感觉,虽然大部分是在讲TCP/IP的内容,但是其实其他相关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也占了比较大的篇幅了。

  就内容来说,广度够了,深度差的太远。对于很多内容,都只是像是一句话描述那样简单介绍一下概念。读起来有点儿像是读名词解释。而且因为画了非常非常多的图,文字解释上显得很单调。作为一本入门书,速成应付面试或者装X,这本书完全够了,而且做的像是小抄一般看起来很方便。但作为一本TCP/IP的参考书或者一本教材,这本书需要做的还有很多。首先,这本书虽然使用了那么多的插图,整体叙述还是采用填鸭的方式。将一系列的概念全部塞给读者,对于概念的解释,使用等没有作任何额外的解释。相比于TCP/IP详解中对各种概念的各种详细说明以及相关实验,这本书显然更适合直接拿来对着背。至于背完了还记不记得,那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总结,这本书可以作为对网络有兴趣的非专业人士的扫盲教材,也可以作为即将面试网络相关的速成参考。真要学TCP/IP还是非详解莫属的。

  《图解TCP/IP : 第5版》读后感(六):优点浅显易懂

  找了好几本计算机网络的书籍,但是感觉都没能比较通俗地把知识讲明白。这本书我大概通读了一遍,最大的优点就是把网络的整体框架用比较通俗的语言清楚。举个栗子,书中在讲到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关系时候,就用乘坐交通工具的例子来解释:网络层知道出发点目的地(端到端),而这中间可能需要换乘,数据链路层就是负责这中间的实际乘车过程(点到点)。具体表达看回原文,有插图。

  另外,书上把end-to-end翻译成“点到点”。如果我没记错,end-to-end是端到端(不考虑中间的网络的连接),point-to-point才是点到点。

  个人觉得,要把知识通俗地讲明白,真的不容易总的来说,非常推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