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老得可以告别孤独》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老得可以告别孤独》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8-06 05:01: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老得可以告别孤独》经典读后感10篇

  《老得可以告别孤独》是一本由蔡澜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6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老得可以告别孤独》读后感(一):人生就像一场“大富翁

  人生就像一场“大富翁”

  《老得可以告别孤独》里有一篇叫《电影游戏》,蔡澜提到一种由热爱电影的人发明的电影游戏,叫“电影制作人”。游戏原理与“大富翁”相类似参与游戏者投掷骰子,在方格行走中决定一部电影的制作流程及起伏命运

  曾经一段时间,我很喜欢玩“大富翁”这个游戏,不论是实体玩具,还是后来更新迭出的电子版本。我鲜少玩各类游戏,但这个游戏包含的随机性和自我抉择命运交织重叠的深意使我莫名迷恋

  正如蔡生文中所言,一部电影走入中奥斯奖的格中与走入一个票房惨败的方位,命运将天差地别,而当你走入一个可自主决定的机遇格中时,则到了考验眼光是否长远,思虑是否周全的的时候。无法预期,没有定数,一切皆在人为努力,这正是“大富翁”最使人着迷的所在

  玩游戏的时候常常忍不住想,莫说一部电影,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一场“大富翁”。或许有人会说,“大富翁”在开局就会有分配好的资金,甚至房产,我们初临世间可是两手空空而来,人生初时的许多时刻并不由得自己做主。

  其实,光阴何尝不是我们最可以豪掷的千金!当我们降临人世,便拥有不同配额却都一样珍贵财富——生命时间,其余与生俱来的一切便只看上天随机的赋予,没有选择权便无所谓公平。当命运之手投出敦促我们前进的骰子点数后,命途或平顺或逆舛,更没有纯粹的公平可言。当遇到必须由自己做出选择的人生关卡时,我们的任何决定,都将对未来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而如何使每一个决断睿智无忧,却绝对是考验每一个人的大课题。我们都不是先知,没有无尽的智慧,人生有无数种形式无数种可能,而这一场“大富翁”其实也不应该追求所谓输赢,实也不必步步为营,只须在人生的每一步中用心经营,求得无悔便好。

  如蔡生者,行事为人狂放不羁,恣意率真,行文嬉笑怒骂却又至情至性遇见一个人,若好若投契便与之亲近,铭记其好处与趣处,若不好相与也可怨叹几句,过后却也不记挂于心;遇事更是爱憎分明,不摧眉折腰于世事人情。这样的潇洒超脱,世间能有几人得?

  《老得可以告别孤独》读后感(二):每个字都是潇洒的人生态

  最近看了几本蔡澜的书,每个字都是潇洒的人生态度。读着读着我就会想:哇,他怎么能看得这样开!哇,他怎么做到把这样的小事看得这样的美好

  也许这就是经历漫长人生以后的领悟,到最后人生不过是:快乐就好。

  你过你的人生方式,我过我的人生方式,快乐就好。我不是要与众不同,你也不是顽固不化,只是恰好大家的选择不同,正是因为大家不同的选择,才造就了这丰富多彩世界,看得开一点,何必评出个谁对谁错?

  就像那个富翁和乞丐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同样享受沙滩阳光的富翁和乞丐,只有上帝能说清楚谁更幸福一点。

  不管人生有多功成名就,到最后还是归为平凡朴实生活,早晨起来吃一碗热粥,逛逛公园,会会老朋友看看虫鸟花草众生相,然后吃上一顿美味午餐晚餐回忆回忆过去的人生,最后倒头大睡。

  看完每一本书,都觉得是跟蔡生聊了一场漫长的天,他以一位过来人姿态跟你讲讲人生是怎么回事,你听了以后恍然:哦,原来是这样子的啊,原来还可以这样去想一个问题。他毫无保留分享他的人生经验,也请你不要辜负这份心意了吧。

  《老得可以告别孤独》读后感(三):蔡先生人格魅力

  之前并未看到蔡先生的书,这是第一本。隐约记得在美食节目上看过蔡澜这个名字。以为他只是个美食家,过着对月当歌,把酒问青天这样吃货们无比艳羡的饮食生活。老的可以告别孤独,全是冲着这书名产生阅读兴趣的。对,我已奔四,喜欢一个人,也不喜欢一个人。有亲人陪伴照顾起居,有朋友陪伴来消遣排闷,有书本可读来慰藉心灵。有时觉得人生里固然缺了一块感情,但也算圆满,一颗心似乎已经在岁月开始沉淀,起了皱纹。只是读完蔡先生的这本书,觉得自己幼稚的很。“岁月”这个词离我还很远很远,我的人生还没有资格去“缅怀”,最多只能“想起”。 读此书的感觉是这样的,蔡先生就像一个老友,在某个时刻,倒了两杯威士忌,抽着雪茄,与你随意的谈笑着,他笑呵呵的讲着过去的故事,他的小时候,他住过的地方,当他讲到“史诺比看到自己出生地野菊园变成高楼大厦时,大声喊叫:‘岂有此理!你竟敢把房子建筑在我的回忆上/”时,你可以感受到他有多喜爱被他称之为“那是我一生最美好的年代”的住处。当他说到阿立妈妈这个传奇搞笑故事时,你一定会笑的趴在地上。正如金庸说的他说黄色笑话水准绝顶**的,听来只觉其十分可笑而毫不猥亵,那也是很高明艺术呀。当蔡先生讲述朋友们的故事时,一点都不矫揉造作,那么的自然,总在不经意间用小小的点感动到你,让你产生共鸣和淡然的心境。讲述光影岁月的蔡先生是严谨的,他很负责任的告诉你制片、监制、出品人的区别清晰表达他的电影观点,让你肃然起敬。最富有激情的是“那个年代那些名词部分,从他的描述里,你可以看到他是如此的爱憎分明同时,对所有的事物都带调侃。也许,这份调侃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与他交谈的人必定不会感到巨大压力,再严肃正经的事情和观点都可以通过小小调侃来描述,从而听起来轻松舒服,没有违和感。 人的一生很长也很短,多结实好玩人和事,到了一定的年纪,才有资格泡一壶茶娓娓道来吧。蔡先生很富有,因为有那么多可以与别人分享的人和事。

  《老得可以告别孤独》读后感(四):摘记-蔡澜此人 (金庸)

  除了我妻子林乐怡之外,蔡澜兄是我一生中结伴同游、行过最长旅途的人。他和我一起去过日本许多次,每一次都去不同的地方,去不同的旅舍食肆;我们结伴同游欧洲、藩市,再到拉斯维加斯,然后又去日本。最近又一起去了杭州。我们共同经历了漫长的旅途,因为我们互相享受作伴的乐趣,一起去享受旅途中所遭遇喜乐不快

  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率真潇洒而能以轻松活泼心态对待人生,尤其是对人生中失落或不愉快遭遇处之泰然若无其事,不但外表如此,而且是真正的不萦于怀,一笑置之。“置之”不太容易,要加上“一笑”,那是更加不容易了。他不抱怨食物可口,不抱怨汽车太颠簸,不抱怨女导游太不美貌。他教我怎样喝最低辛辣的意大利土酒,怎样在新加坡大排档中吮吸牛骨髓我会皱起眉头,他始终开怀大笑,所以他肯定比我潇洒得多。

  我小时候读《世说新语》,对于其中所记魏晋名流的潇洒言行不由得暗暗佩服,后来才感到他们矫揉造作。几年前用功细读魏晋正史,方知何曾、王衍、王戎、潘岳等等这大批风流名士、乌衣子弟,其实猥琐龌龊得很,政治生涯实际生活之卑鄙下流,与他们的漂亮谈吐适成对照。我现在年纪大了,世事经历多了,各种各样人物也见得多了,真的潇洒,还是硬扮漂亮一见即知。我喜欢和蔡澜交友交往,不仅仅是由于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对我友谊深厚,更由于他一贯的潇洒自若。好像令狐冲、段誉、郭靖、乔峰,四哥都是好人,然而我更喜欢和令狐冲大哥、段公子做朋友

  蔡澜见识广博,懂得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琴棋书画、酒色财气、吃喝嫖赌、文学电影,什么都懂。他不弹古琴、不下围棋、不作画、不嫖、不赌,但人生中各种玩意儿都懂其门道,于电影、诗词书法金石、饮食之道,更可说是第一流的通达。他女友不少,但皆接之以礼,不逾友道。男友更多,三教九流不拘一格。他说黄色笑话更是绝顶卓越,听来只觉其十分可笑而毫不猥亵,那也是很高明的艺术了。

  过去,和他一起相对喝威士忌、抽香烟谈天,是生活中一大乐趣。自从我去年心脏病发之后,香烟不能抽了,烈酒不能饮了,然而每逢宴席,仍喜欢坐在他旁边,一来习惯了;二来可以互相悄声说些席上旁人不中听的话,共引以为荣;三则可以闻到一些他所吸的香烟余气,稍过烟瘾。

  蔡澜交友虽广,不识他的人毕竟还是很多,如果读了我这篇短文心生仰慕,想享受一下听他谈话之乐,又未必有机会坐在他身旁饮酒,那么读几本他写的随笔所得相差无几

  (摘选自《老得可以告别孤独》蔡澜著 豆瓣推荐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4714250/ )

  《老得可以告别孤独》读后感(五):“吸烟喝酒不运动”的蔡澜,还是“遗传”在作祟!

  父亲嗜烟,离世之前没有停过。健谈反应极快,和我走在一起像兄弟,可见 “吸烟危害健康”这句话,对某些人来说是不适用的。

  在他的遗传下,除了姐姐,我们兄弟三人都像烟囱一样烟喷个不停。

  妈妈也抽烟,但几年前气管有点毛病医生说:“不如把它戒了吧!”

  妈问道:“那喝酒呢?”

  医生点点头。妈一高兴,真的下决心戒掉,说:“走了‘大娘’,至少还有个‘小老婆’!”

  我在念初中的时候就偷妈的烟来抽,当时她吸的是浓郁的红点LUCKY STRIKE,我一开始就亨受极有分量材料,而且又是个很有学习精神徒弟,很快上手。

  起初上厕所的时候来一支,后来午饭后和几个同学躲在学校的后山抽。睡觉之前也吸几口,烟蒂挤熄在烟灰盅里,用脚踢入床底下。第二晚一看,已是洗得干干净净,那是托奶妈之福。

  父亲抽的是维珍尼亚的英国烟叶系统,我很不习惯它的味道,只喜欢土耳其系统的美国烟。在外国念书的时候我也常抽一种叫“金盒”的德国货,用的是土耳其和埃及烟叶,烟本身不厉害,但发出强烈的味道,喜欢的人说很香,讨厌者认为比榴莲还臭。这个系统的烟有个特征,都是压得扁扁的椭圆形

  后来这种烟越来越难买,我的烟瘾也逐渐升级,要吸法国蓝色盒子的“吉旦”或“孤花”才满足。它们真是世界上最强烈的香烟之一,没有滤嘴。在烟的一头看到的烟叶呈乌黑,味道也来得浓郁。

  一天要抽两三包,给父亲知道了,骂个不停。又因为这些烟在普通烟档买不到,只有去专门的地方购入。

  抽这种烟的人少,货存太久,烟油从纸上透出,看了恶心放弃了,改吸美国的流行牌子。最近又因为常咳嗽而又降级抽所谓“特醇”的。其实真正说起来我什么烟都抽,就是不抽蚊烟。

  ——摘选自《老得可以告别孤独》蔡澜著

  《老得可以告别孤独》读后感(六):真性情的人 多朋友也!

  读了《老得可以告别孤独》,感叹蔡澜老朋友真多,倪匡、黄霑、金庸、古龙不必说,相交已数十年。与成龙,竟也已相交数十年,早期成龙的《龙兄虎弟》系列电影,竟然就是蔡澜监制的。还知道了,陈可辛的第一份工作便是 当蔡澜的助手

  正如倪匡所言,“好朋友稀奇,谁都有好朋友,俗言道:曹操也有知心人。不过请留意,蔡澜的‘好朋友’项下有括弧:许多人的好朋友。

  要成为“许多人的好朋友”,这就难了。与他相知逾四十年,从未在任何场合听任何人说过他坏话的,凭什么能做到这一点?”

  从蔡澜的书中,觉得“真性情”帮了大忙,无论是写字、说话还是举止,蔡生真正做到了言行如一,喜欢便是喜欢,不喜欢也直言,真性情真潇洒也!

  《老得可以告别孤独》读后感(七):如果年华老去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曼妙风景,竟是内心淡定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这是杨绛先生在《百岁感言》中对命运和生命的诠释

  在耄耋之年杨先生还写过一本书《走到人生边上》,里面有对命运的豁达,更有看透风景的释然。

  郑渊洁的父亲八十高龄坚持写长微博评论时事,把人生的经验分享给网友

  而蔡澜先生《老得可以告别孤独》,同样是以年长者目光看待世事。

  这些长者写的文章尽述了人生的精华达观,读来也更有深意。

  尽管蔡先生自认为就是那只金庸笔下的老雕,但我认为其更似老顽童,看家人、看朋友、看工作、看那些平常物件,嬉笑怒骂,左右互搏,看似无招,招招有力功力深厚。蔡先生的文字轻松、有力,看似平淡,实则深透。短小精焊的文章,阅读起来毫不费力气,读到兴起之时嘎然而止,余味绕梁,这就是高手,看不清套路和路数。

  因为年长,蔡先生对逝去的光阴更有了独到的理解和观察,那份从容与淡定、闲适与快乐通过文字传达给读者。对那些故事,我常常会意一笑,那是来自心底的快乐与淡定,模仿不来,追随不去。

  看过蔡生先主持的美食节目,环绕在霓裳羽衣的美女中间,对菜式、做法、吃法讲解得老道独到,令人耳目一新。这肯定是有深厚的生活积累和感受,才能把美食讲解得如此到位。他的讲解轻松有趣,结合当地风土人情,是一部不错的美食观光片。

  他也肯提携晚辈。在微博了解到,他看一位青年写食物的做法和吃法有力道有味道,那些吃食经过他的手写出的文字仿佛是身临其境一般,因此推荐他给出版社,出了一本书,倒也有不错的销量。那位青年是我的老乡。因此对这位长者更有了一份敬重。

  人人都会老去,人人都会年华尽逝,但有的人经过岁月的洗涤更加清澈、更加明朗,杨先生和蔡先生、郑老先生都是如此。

  我只求,能优雅的老去,到那时也可以写一本书,写的是看淡人生的壮阔波澜,唯留有那份从容与淡定。

  《老得可以告别孤独》读后感(八):这真正是由人生中体验到智慧的一类妙语

  在游记、人物轶事、食经、生活趣味、人生哲学等文章大行其道的时代,蔡澜也算是个佼佼者。他的小品文据说是承接丰子恺的文风,寥寥数百字,文白如话,“简要清通”,却又有趣味。我个人观点是,蔡生写的有趣的都市生活,虽不及梁氏散文那样值得反复玩味,但也鲜活生动,常常有令人莞尔、令人称奇之处。且读他的文章,处处可见他真情率性、从容自在人生风貌。

  比如此书《气功》一篇,讲他一时对气功生了兴趣,想练,便问条件。答曰:有三。一是戒烟三月,蔡生曰可。二是戒酒三月,蔡生曰亦可。三是戒色三月,蔡生频频摇头,大呼千万不可。他没有文人酸味,卫道士的假正经,也不染小市民的市侩气,俗得天真可爱。难怪倪匡说,“蔡澜先生最可爱的气质之一,就是不刻意地君子,有顺其自然的潇洒,有不着一字的风流。”我再举一例,《问候》中说到有网友粗口“问候”,蔡生巧解,“我很老,我妈更老,不适合你。你年轻,你妈较适合我”。 这真正是由人生中体验到智慧的一类妙语。

  《老得可以告别孤独》读后感(九):趣味蔡澜

  近年来,似乎流行闲适小品文,周作人啊,梁实秋啊,都热了一阵子,鲁迅倒是越来越离大众远了。想想也很正常,当局要求维稳与和谐,自然容不下骂政府的杂文。另一方面,随着物质的丰富,大家更注重有品质的生活,追求精神文化方面的享受,导致我们倾向于商品经济下的享乐主义。当然不讲阶级斗争,不讲政治挂帅,也是一种进步。

  在游记、人物轶事、食经、生活趣味、人生哲学等文章大行其道的时代,蔡澜也算是个佼佼者。他的小品文据说是承接丰子恺的文风,寥寥数百字,文白如话,“简要清通”,却又有趣味。我个人观点是,蔡生写的有趣的都市生活,虽不及梁氏散文那样值得反复玩味,但也鲜活生动,常常有令人莞尔、令人称奇之处。且读他的文章,处处可见他真情率性、从容自在人生风貌。

  比如此书《气功》一篇,讲他一时对气功生了兴趣,想练,便问条件。答曰:有三。一是戒烟三月,蔡生曰可。二是戒酒三月,蔡生曰亦可。三是戒色三月,蔡生频频摇头,大呼万万不可。他没有文人酸味,卫道士的假正经,也不染小市民的市侩气,俗得天真可爱。难怪倪匡说,“蔡澜先生最可爱的气质之一,就是不刻意地君子,有顺其自然的潇洒,有不着一字的风流。”我再举一例,《问候》中说到有网友粗口“问候”,蔡生巧解,“我很老,我妈更老,不适合你。你年轻,你妈较适合我”。 这真正是由人生中体验到智慧的一类妙语。

  蔡澜曾说,“如果不能吸引你读下去,写得多好也没用,因为你都看不到,或消化、思考不来。若欠缺可读性,作品又怎能娱乐自己、影响自己?” 他做到了,可读性强的蔡生小品,让我一篇又一篇,不停地追读,好像总也读不完似的……

  《老得可以告别孤独》读后感(十):如果有一天

  如果有一天,我年华尽失,我的生命里还有何物存留?

  如果有一天,我老气横秋,没有活力的日子里,我的心该如何悸动?

  如果有一天,我只有病残的身躯,我的生命该走向哪里,面向何方?

  如果有一天,我只能残喘存息,我该拿什么怀念你我的生命?

  如果有一天......

  生命的长度和高度,自古都不曾存在定数,每一个生命究竟该走向何方,起始在哪里,终结在何方,一直是一个迷一样的答案,没有迷一样的结局,结局是好是坏,没有一个人可以提前预定,合乎心意,而又能心无旁骛!

  关于蔡澜我的了解程度也许是很少的,很肤浅的一方,在电视中追过尤其主持的美食节目,但也是了解了了而已,我对那头银发苍苍的老者有莫名的尊重,不管在哪里,在如何配置的厨房里,他都能带着笑呵呵的模样主持着节目,忘却的,忽视的,或者准确的说是无视的是不统一,状况不优良的外在条件,而倾注于心的是美食的烹制过程,是在美食酿造中那份人情!我喜欢这样的感觉,抛弃其他,更注重的是生命里最重要,也不忍忽视的内容,也许由他我想到了很多事,很多人,很多曾经来过,又走了的人或事,我想他们还好,只是已经不再我的生命里出现了而已!

  说蔡澜我对他了解的真不多,未曾想过只简单的认为是美食家的一位老者,生命中经历的是如此多专业变换,但无论怎样的改变,他还是在一个特定的圈圈里做着改变,就好像很多人一样,怎样改变都跳离不了一个圆圈,只是大小的区别而已!

  我喜欢蔡澜的这本书,不仅有自己儿时的记忆,成长的经历,工作的伙伴,或是已经逝去的,失去的朋友,你和我都很难想到哪怕是经常去的路边摊的老板也可以被他一并写在了书里,没有地位的悬殊,不存在金钱的差异,只是他们都曾经出现过,或者还在蔡澜的生命里,这就是时间和岁月留给蔡澜的记忆,如果有一天,我也可以,我希望,我也可以,面对过去,我可以侃侃而谈我的曾经,细说那些曾经在我生命里出现过的,已经不再出现的人们,不管他们是否还在,但回忆却一直都有!

  这是一本丰富人生的书,也是一本让我重视人生的书,在过去的时光里,我如蔡澜先生一样,将感情放置于生命里最高的位置,也为此获得了幸福,也受到了伤害,而我也自知我的能力不足,我的生命不够厚度,我的生活也不够丰富,但不去说,不去想那些曾经存在,却已经离开的人是我一直的秉性,而今时,我发现我错了,即便是痛苦的人或事,即便是已经不想也不愿去回忆的人,在我的生命里已经留下了或多或少的影踪,我该铭记,不该忘记他们曾经来过,如此便好,学习的,感悟的,都来源于书中的启迪,我感悟!

  如果有一天,感谢你曾来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