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姐妹花》经典影评10篇
《黑色姐妹花》是一部由Luis Cook执导,Len Gray / Dan Williamson主演的一部动画 / 短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色姐妹花》影评(一):我心本善。
欣喜的两姐妹在他昏迷时给他穿上她们认为最美丽的衣服来讨好这位客人。
英俊的男士清醒,他慌乱的逃离,撕扯她们赠送的美丽裙子,对两姐妹的举动感到恐惧,年幼的妹妹不禁沉不住气想拿锤子吓唬他却让男人感到杀机,他慌不择路的到达海边,再次沉入无情海水中。
直到某天,妹妹在海边发现一具已经僵硬的尸体,两人合力将尸体搬回,运用杀鱼的方法将尸体清理干净,再用柴火熏尸体让尸体得以保存,就这样一具两具三具越来越多的尸体被冲到海边,姐妹们借着这些处理过的尸体,在闲暇的时候得以陪伴。
《黑色姐妹花》影评(二):Do you hava a life? 生存还是生活?
故事完结后,有没有人想过如果姐妹其中一个死了,剩下一个会怎么样?
看似循环的日常生活,其实与她们衰老的面容一样,螺旋式地走向死亡。这对老姐妹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随时可能死去。如果大个子(我倾向于认为她是妹妹)死去,小个子(我认为是姐姐)基本就丧失了生存能力——划船、捕鱼、劏鱼、烟熏挂鱼——一系列在海岛生存的最基本工作。但是,如果,小个子姐姐死了,其实大个子妹妹也会很快死去——寂寞死。
大个子是“生存”。小个子是“生活”。精确、冷酷、功利、强大。情绪化、天真浪漫、好玩、弱小。实际上,谁离了谁都不能继续存在。姐妹两实际上相依为命,即使性格迥异,心思不同,却能够相互体谅和照顾。(记得小个子发脾气不喝咖啡,大个子无奈地加入小个子的尸体茶会,其实两人的性格完全不一样,但这不妨碍她们相互协作。)
所以,前面有些影评提出,为什么有男人的衣服却不给船员穿上?还给男船员先挂了胡子?因为这是姐姐的游戏,姐姐作为“生活”的天真与好玩。(还记得一个细节,大个子在做急救,而小个子就在旁边模仿急救动作,实际上没帮上忙。)
“生活”是这样一场游戏:情绪化、天真浪漫、好玩、脆弱。需要有剧本,演员,在一个情境下,大家一起参与文化性的活动,需要音乐、漂亮的茶具,礼仪,社会性的微笑——这就是尸体茶会为什么会在姐姐心中产生热切需求。
也许许多人每天都在为三餐忙碌,他是在生存,却不一定是在生活。不可否认,如果连生存都不行,还用谈什么生活呢?人在社会中的生活,不再是打鱼捕猎任意的工作(work),而是获得工作岗位(a job),既参与到各种社会关系中、参与分工,完成一份单调的职责。但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在风雨中打渔与储存,干活和储蓄,获得生存的资源和机会。但是,每天三餐满足了之后呢?还是吃了睡,睡了吃,一天一天单调的重复下去吗?不可能。人天生有一种向往“生活”情趣的欲望——乐趣。即使只有尸体,也要开茶会啊!
如此,则能够明白,为什么小个子妹妹对船员的咒骂生气了(而姐姐很冷静)。什么情况下女人会生气?——骂她们丑。姐妹两个眼中的彼此会觉得对方很丑吗?不会。丑是什么?一个“男人”对“女人”的负面评价,对她(男性社会中的)女性价值的否定。丑更多的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产物。妹妹给男人穿上了红色小花的裙子,这说明她内心是有细腻的女性情感和对美的向往和追求的,包括西服,精致的茶具。妹妹没有感觉——美对于生存很重要吗?一只苍蝇,海鸥,螃蟹,就它们自身是生物而言,他们有美丑吗?“生存”对此不关心。
好吧,最后,这部影片对我们观众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不像一般动画片,它没有精美的画面,可爱的人物,刺激的故事,甚至初看起来基调都是灰暗和恶劣的——一点“导人向善”的味道都没有啊。尸体的一幕,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因为它“猎奇”。毋宁说,影片在浓缩人生存在世上的场景——这是每个人的生存和生活的状况。那个姐妹就是编剧、就是导演,就是观众,就是“我们”——人类在这茫茫宇宙中的境遇。太过日常的循环,需要这部影片的“猎奇”来让我们惊愕。
捕猎,生存,然后我们自导自演地开茶会,扮演着各种角色,生活。我们同舟共济。我们彼此误解。我们忍受着风雨飘摇,也从自然获得恩泽。我们分成群体生活,也遭遇其它群体的陌生人。我们不知道从哪里来,在这孤岛寂寞地生存,在群体中不寂寞的生活。所以,看完影片,我们心情有点沉重,有点哀伤,却不知道是什么,仿佛有话说,又说不出来。愕然,无力感。
《黑色姐妹花》影评(三):最后,你还是会留下陪我的 (纯剧透)
我和姐姐住在海边,天天打渔烤鱼干,相依为命。
有一天我们在海上救起了一个溺水的男淫,我们带他回家给他换衣服(还是我粉红色小碎花的睡衣哦~)……
可是!可是那男淫醒来一睁眼看见我们,,,裤子都没穿就跑球了!
我们有那么丑嘛?!长得丑是我们的错嘛?!5555
———————— 跑球了分割线————————
后来我们在沙滩上又看见了那个男淫,已经死掉僵硬了。
唉,可怜的人。
———————— 哀悼的分割线————————
于是,,,
我们把他的手掰正!拖回家里,烤成人干儿!
虽然只有我和姐姐,但我们的下午茶从来都很热闹哦~
嗯,他们都是死人烤成的干儿~
———————— 下午茶分割线————————
你看,到了最后,你还是会留下陪我们的 :)
历经海难被救上来的男子,因为救人者(二位女性)的丑陋+给他穿上了好看的粉红碎花衣服(很显然姐妹俩都舍不得穿这件好看的衣服),于是,他跑出门外,最终导致其死翘翘了。
这个故事说明,男人都是视觉动物,第一位看重的还是女人的相貌。
如果你问一个男人他娶妻看重什么,他肯定和说说贤良淑德是第一位的,但是若真是个丑陋的女子,即使他的贤良淑德能被评为“感动天朝十大人物”,估计有勇气把她娶回家并朝夕相对的男子,还是极少的。
姐妹俩是很善良的,从她们对小动物的爱护就能看出,不惧艰险奋力救人,更是很伟大。
可是,她们也是寂寞的,独居荒岛,看不到外人,所以她们热情的欢迎新来的人,可是……男人的态度让她们错愕和失望。
直到最后她们把他们烤成干尸,也是没有恶意的,只是给自己找个伴而已,抚慰下寂寞的心灵。
以下来自百度贴吧转载:
“观后感:
本片时长九分钟,看似简单,很多人可能看了也就过去了,心中留下的仅仅是两个丑陋心理又变态的姐妹而已。但是导演想要告诉观众的是更为深刻的,更通往人性深处的观念和哲学理念。以下是我个人的观点。
首先,本片和06德国的一部片子十分相似,没错,就是《香水》。其实我就在昨天才看完《香水》,这部片子所要透露,暗示给观众的思想理念已经超出了一半惊悚片所能及的,其中包含的文艺复兴思想,批判唯物主义,大力赞扬唯心主义的表现手法,可以说与本片由99%的相似。这里有些观众可能就看不懂了。我在这里就通过对比差异性稍作解释,首先在影片《香水》中的主人公将处女做成香水,而在本片中则是两姐妹将男人做成干尸,其目的是为了什么?可能很多人都会答是为了自己变态的欲望。这个答案就带着典型唯物主义色彩,以当今这个世界的普遍价值观去看待判定一些个人的事物的对错。如果要我回答的话,是为了获得心中所要的爱,为了心中赤裸裸的欲望。文艺复兴时期便是一个批判神教强迫人民抑制内心的欲望所产生的运动,所以你总能看到那些著名的画家画的总是人们的裸体,这一点在《香水》的行刑场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阐释,甚至被人们誉为至高无上的神父都在公众面前和别的女人野合。同样的,在本片中,与之前被男人谩骂侮辱形成鲜明的对比下,两姐妹之后的行为是终于找到了一种可以永恒保护自己爱的方式,以这样来解释也未尝不可。尤其是在一个这样的孤岛上,只有这两个姐妹,这就相当于在这个小世界中的神一样,这又和《香水》最后葛奴乙擦伤香水成为人们向往崇拜的神、天使吻合。但如果这么想的话岂不是又变成赞扬称颂神学了?正好相反,如果反过来想的话,人即是神,神亦是人。只要我们遵从自己的意愿活着,就如同那间唯独美丽的房间,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我们就是神,不必理会世俗的观念。
两个片子如此相似,但只有结局不同,《香水》的结局是,葛奴乙被人们吃了,这令人不得不想起了佛教始祖释迦摩尼割肉喂鹰的故事。最后一刻,葛奴乙发现自己的爱是如此深刻,如此高尚,而他眼中的凡人,那些他爱的女人们,却没有施舍给他一点爱,崩溃的同时,他选择奉献自己,让那些人们享受一次真正的爱,也让自己享受一次真正的被爱——让那些饿极了的穷困的人吃了他。片中明确提示到“人们第一次感受到了真正的快乐和升华。”,在本片中则是以尸体中飞出的苍蝇最终飞向海去作为结尾,苍蝇是丑陋的事物,代表了那些男人们邪恶丑陋的灵魂,最终飞向海平面视为解脱。意为,只要是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是罪过,罪过的是人演化出来的客观道德意识。
那么,观众们,在这个时代的漩涡中,你真的清楚你应该如何去爱一个人吗?
——小胖仔de灵魂”
《黑色姐妹花》影评(六):人性深处的观念和哲学理念
以下来自百度贴吧转载:
“观后感:
本片时长九分钟,看似简单,很多人可能看了也就过去了,心中留下的仅仅是两个丑陋心理又变态的姐妹而已。但是导演想要告诉观众的是更为深刻的,更通往人性深处的观念和哲学理念。以下是我个人的观点。
首先,本片和06德国的一部片子十分相似,没错,就是《香水》。其实我就在昨天才看完《香水》,这部片子所要透露,暗示给观众的思想理念已经超出了一半惊悚片所能及的,其中包含的文艺复兴思想,批判唯物主义,大力赞扬唯心主义的表现手法,可以说与本片由99%的相似。这里有些观众可能就看不懂了。我在这里就通过对比差异性稍作解释,首先在影片《香水》中的主人公将处女做成香水,而在本片中则是两姐妹将男人做成干尸,其目的是为了什么?可能很多人都会答是为了自己变态的欲望。这个答案就带着典型唯物主义色彩,以当今这个世界的普遍价值观去看待判定一些个人的事物的对错。如果要我回答的话,是为了获得心中所要的爱,为了心中赤裸裸的欲望。文艺复兴时期便是一个批判神教强迫人民抑制内心的欲望所产生的运动,所以你总能看到那些著名的画家画的总是人们的裸体,这一点在《香水》的行刑场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阐释,甚至被人们誉为至高无上的神父都在公众面前和别的女人野合。同样的,在本片中,与之前被男人谩骂侮辱形成鲜明的对比下,两姐妹之后的行为是终于找到了一种可以永恒保护自己爱的方式,以这样来解释也未尝不可。尤其是在一个这样的孤岛上,只有这两个姐妹,这就相当于在这个小世界中的神一样,这又和《香水》最后葛奴乙擦伤香水成为人们向往崇拜的神、天使吻合。但如果这么想的话岂不是又变成赞扬称颂神学了?正好相反,如果反过来想的话,人即是神,神亦是人。只要我们遵从自己的意愿活着,就如同那间唯独美丽的房间,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我们就是神,不必理会世俗的观念。
两个片子如此相似,但只有结局不同,《香水》的结局是,葛奴乙被人们吃了,这令人不得不想起了佛教始祖释迦摩尼割肉喂鹰的故事。最后一刻,葛奴乙发现自己的爱是如此深刻,如此高尚,而他眼中的凡人,那些他爱的女人们,却没有施舍给他一点爱,崩溃的同时,他选择奉献自己,让那些人们享受一次真正的爱,也让自己享受一次真正的被爱——让那些饿极了的穷困的人吃了他。片中明确提示到“人们第一次感受到了真正的快乐和升华。”,在本片中则是以尸体中飞出的苍蝇最终飞向海去作为结尾,苍蝇是丑陋的事物,代表了那些男人们邪恶丑陋的灵魂,最终飞向海平面视为解脱。意为,只要是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是罪过,罪过的是人演化出来的客观道德意识。
那么,观众们,在这个时代的漩涡中,你真的清楚你应该如何去爱一个人吗?
——小胖仔de灵魂”
《黑色姐妹花》影评(七):The Pearce Sisters揭示了什么?
为什么两个女孩要那么艰苦的生活,家里人呢?周围的人呢?为什么要捕那么多鱼而且还要熏干保存?因为这里是个荒岛,岛上只有她们俩,互相照顾,但是都很孤独,很需要人陪。再看那个男的,男的是一个水手,看他胸前的纹身就可以知道,他和之前的人们一样,因为风暴导致船难,被冲至荒岛,姐妹俩很高兴,终于“又”有人出现了,救了他,但是水手因为她们的样貌拒绝和她们共处,要知道,不是长时间在荒岛上呆的人一般都活不久,更何况没吃没穿,所以水手的死是在一定程度上是必然的。为了能让水手陪伴孤独的她们,只能把他熏干,就和之前的人一样,因为拒绝其貌不扬的姐妹的帮助而死亡,最后,能陪伴她们的只有他们的干尸!此片能获得英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动画短片并不只是因为温情,在更大层面上还揭露了一个社会现状,外表华丽的虚情假意人们总愿意去接受,但是最朴实的善意总被人冷落,最后导致自身的毁灭!以上纯属个人看法!希望看到更多的见解!
《黑色姐妹花》影评(八):痴情姐妹花
我与贝说,此片译成中文叫《痴情姐妹花》,于是她从昨晚开始叫我姐妹琳。
九分钟短片,回想起来是一幕幕的图片,黑色,越来越黑的颜色。
第一幕:我和你
我是一个瘦弱的MM,你是一个强壮的JJ,这是外表所能看到的。
我们住在小岛上,捕鱼为生,海上的天气变幻不定,风浪我们早已习惯。
JJ把鱼打回来,切掉鱼头,开膛去杂,然后做成薰鱼,够我们吃一阵子。
那些红色的还流着血的鱼杂,JJ抛向天空,喂养永远吃不饱的海鸟。
第二幕:第三个人
平常的一日,JJ发现海里像是有个人溺水了,我们拼命划过去,拼命救起他,原来是个男人。
把他救活,帮他换衣,刮胡洗脸,穿上我们爱的粉色,烧壶开水,等他醒来,给他温暖。
第三幕:他醒了
他醒了,他惊恐地看着我们,他看着裸露的下半身,看着上半身的粉红,他睁大眼,撕碎着,然后夺门而出。
下着雨,他奔跑着,像是看见怪物一样看着我们。终于撕碎了所有,我怒了,举着敲晕鱼用的木锤。
你拦着我,我还是冲出去追他,他跑着,我跑着,有风有雨有浪,他跳入海中。
我站在海边,冷漠地看着。
第四幕:他回来了
又是一个平常的日子,海鸟像是围着什么在飞,我们跑过去一看,原来是你,没穿衣服已经干掉的你。
上还飞着很多苍蝇,我给你洗得那么干净,你又把自己弄脏了。
我把苍蝇赶走,JJ把你背着回去,重新洗干净,开膛去杂,挂起薰干,然后,换上白色的衬衣,带上好看的领带,吐口水,把头发抹平。
你是好看的。
领你走进另一间屋,烧水,好看的杯杯,倒杯红茶,放上好听的音乐,屋子里有好多和你一样的男人。
你们总是醒了就跑,最后还是要回来。
第五幕:尾声
JJ来了,她坐下来,看着我,看着我假装烧水,假装倒茶,她陪着我,喝掉没有茶的茶。
从始至终她都看着我,她从来不嫌我难看,从来不曾离我而去,从来不嫌我傻,从来都陪在我身边。
我们是相依为命的痴情姐妹花。
《黑色姐妹花》影评(九):人性深处的观念和哲学理念 同类电影:香水
来自百度贴吧转载:
观后感:
本片时长九分钟,看似简单,很多人可能看了也就过去了,心中留下的仅仅是两个丑陋心理又变态的姐妹而已。但是导演想要告诉观众的是更为深刻的,更通往人性深处的观念和哲学理念。以下是我个人的观点。
首先,本片和06德国的一部片子十分相似,没错,就是《香水》。其实我就在昨天才看完《香水》,这部片子所要透露,暗示给观众的思想理念已经超出了一半惊悚片所能及的,其中包含的文艺复兴思想,批判唯物主义,大力赞扬唯心主义的表现手法,可以说与本片由99%的相似。这里有些观众可能就看不懂了。我在这里就通过对比差异性稍作解释,首先在影片《香水》中的主人公将处女做成香水,而在本片中则是两姐妹将男人做成干尸,其目的是为了什么?可能很多人都会答是为了自己变态的欲望。这个答案就带着典型唯物主义色彩,以当今这个世界的普遍价值观去看待判定一些个人的事物的对错。如果要我回答的话,是为了获得心中所要的爱,为了心中赤裸裸的欲望。文艺复兴时期便是一个批判神教强迫人民抑制内心的欲望所产生的运动,所以你总能看到那些著名的画家画的总是人们的裸体,这一点在《香水》的行刑场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阐释,甚至被人们誉为至高无上的神父都在公众面前和别的女人野合。同样的,在本片中,与之前被男人谩骂侮辱形成鲜明的对比下,两姐妹之后的行为是终于找到了一种可以永恒保护自己爱的方式,以这样来解释也未尝不可。尤其是在一个这样的孤岛上,只有这两个姐妹,这就相当于在这个小世界中的神一样,这又和《香水》最后葛奴乙擦伤香水成为人们向往崇拜的神、天使吻合。但如果这么想的话岂不是又变成赞扬称颂神学了?正好相反,如果反过来想的话,人即是神,神亦是人。只要我们遵从自己的意愿活着,就如同那间唯独美丽的房间,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我们就是神,不必理会世俗的观念。
两个片子如此相似,但只有结局不同,《香水》的结局是,葛奴乙被人们吃了,这令人不得不想起了佛教始祖释迦摩尼割肉喂鹰的故事。最后一刻,葛奴乙发现自己的爱是如此深刻,如此高尚,而他眼中的凡人,那些他爱的女人们,却没有施舍给他一点爱,崩溃的同时,他选择奉献自己,让那些人们享受一次真正的爱,也让自己享受一次真正的被爱——让那些饿极了的穷困的人吃了他。片中明确提示到“人们第一次感受到了真正的快乐和升华。”,在本片中则是以尸体中飞出的苍蝇最终飞向海去作为结尾,苍蝇是丑陋的事物,代表了那些男人们邪恶丑陋的灵魂,最终飞向海平面视为解脱。意为,只要是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是罪过,罪过的是人演化出来的客观道德意识。
那么,观众们,在这个时代的漩涡中,你真的清楚你应该如何去爱一个人吗?
——小胖仔de灵魂
《黑色姐妹花》影评(十):这是一部温情小片~我有证据>_<(含细节剖析)
大家都有自己的理解。将我的简单概括下就是——这是一部以黑色幽默为表现手法的温情小短片~
说它温情,理由:细节所到之处无不透露出对他人(包括朝夕相处的小生物~)的关怀。
细节1:姐姐将咖啡杯中捕到的苍蝇放生
细节2:姐姐用切掉的鱼头哺喂海鸟
细节3:姐妹俩原本是想救人的。第一次那人沉入海水中姐姐无奈摇头时,妹妹脸上也尽是失落。
细节4:费力将人拖上岸后,那人后仰倒下去时,妹妹满脸期待的神情也变得错愕。
细节5:当男人咳出口中污物,终于醒过来时,妹妹嘴角露出调皮的笑意。
这里保持人们习惯的线性思维,按序插入“黑色”部分。
其实不用多说,大家关注的多是它的黑色——制作干尸及干尸陈设。
这确实有悖常理。
不过想在这说点我所看到及所理解的细节。
——还是“温情”。
细节6:回到男人苏醒的当初。
妹妹的第一句话就是“想来杯茶吗?”(如果我没听错的话)而男人被当时的状况吓坏了,非但不领情,还愤怒的抱怨、示威(撕坏了姐姐为其穿上的女式衣服),妹妹这才气冲冲的持小锤追了过去。
细节7:男人的死可算作是个意外事故。(可能是为迎合剧情,那么简单就挂啦。。) 姐姐在男人被妹妹“赶”下海后,曾斥责过她,而妹妹也是一副自责的摸样。
这里有必要插一点我对妹妹性格的认识:调皮、坚强,有点倔强(不喝姐姐的慰藉咖啡,甩门出去),且是绝对的乐观主义者(据后来剧情推测)。
细节8:男人既然已经死了,干脆就也把他留在我们的小屋吧~大家一起开茶会^^(相信其他干尸也同是遇到种种意外死亡后被她们“收留”的人)
细节9:妹妹很认真的为大家“倒茶”,伴着音乐让这些穿着整洁衣服的已死的人以优雅的姿态享受美好温馨的时光。
细节10:有苍蝇飞到杯中去了,姐姐小心的捕起来,出门。面朝大海,放飞去了。一切(剧情)又回到了最开始。(这里有种我所理解的形式感,像,同样也是面朝大海,向空中抛洒鱼头来喂鸟。也许姐姐是把这样一种行动当作是和他们的某种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