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一盘自制卡带读后感精选10篇
《爱情是一盘自制卡带》是一本由[美] 罗布•谢菲尔德著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00元,页数:2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情是一盘自制卡带》读后感(一):如果不听歌,我们拿什么说爱
一本以音乐和记忆开始的书。似乎在所有的记忆载体中,没有比歌儿更为持久牢靠又难以捉摸的了。或许因为直接的情绪触动,或许因为随处的不期而遇,歌儿总是在不经意间打开往昔的闸门。当我们要躲开一段记忆和经历时,那些过去的歌谣会像甩不脱的负赘,纠缠不休。比如,“乡村歌手都明白,总有一首歌会缠着自己。你可以躲,但那首歌会追着找到你。”比如,“匪徒也同样明白这件事。在以前的警匪片里,主人公总会逃往另一个城市,在那里没人见过你的嫌疑犯照片。你可以掩埋过往肮脏的罪行。只有那首歌跟随着你。”而当我们想要把握住自己的过去时,我们会自觉把往事留在听过的歌里。每个人的生活轨迹都各不相同,于是世间就有了永不重复的自制卡带。
那天跟一位也在看这本书的朋友说起,我自己早时一直有收碟的习惯,每一个时期的感受和经历,都藏在那个时期所收的碟里。初来上海那阵,忙碌不堪,有两三个月没收碟。心里很慌,想这段时间的事儿,以后可上哪儿找,这一段空白,该如何填补。于是赶紧去淘碟,赶上了大自鸣钟的最后时光。后来,我学会不再执着于外在的介质,但一直在听歌。自然而然地听歌,自然而然地遗忘,记忆。
无论音乐还是记忆,最终都关乎我们的认同、追寻,以及避无可避的失落。这些也自然而然会是本书的内容。而如果不是因为音乐,我们或许根本不会注意到这本书。这个世上有那么多关于找寻和认同、关于失落和重新开始的故事,我为什么要独独来听你的诉说呢?因为对音乐的痴迷,这本书就独一无二了。如果用时下流行的词,这就是一本彻头彻尾的关于迷汉迷妹的书。迷汉迷妹,好像只能用来称呼乐迷,真好。所以,对于一个迷汉来说,书中铺天盖地的乐队乐人让里面记录的每一个生活点滴都散发着独特的光芒。我看得非常仔细,看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里面也有很多对流行文化的深入剖析,但更多更迷人的,是流行音乐跟我们个人生活微妙而神奇的联结。那种联结反映着生活的本质和真相,永远都是雾中之路,美丽却千差万别、难以概括。“音乐把人们联系起来的方式千奇百怪,我永远也无法全然领会。”
终究,我们还是需要载体的,需要铺天盖地的乐人乐队,需要无处不在的歌儿。不听歌,我们真的就不知道该怎么说爱了。那些歌儿,那些爱,最初总是我们生活的水晶宫和城堡,我们躲在里面。其实所有的迷汉迷妹,都更愿意躲在自己舒适的游戏世界里,带着对外在世界的恐慌。这也是流行音乐本身的永恒奥秘,不管外在涉及多少黑暗和纷争,歌儿终究是给你安慰和憩息的。在这本书里,作者罗布•谢菲尔德说到他自己的成长经历,说到他躲在音乐里,一如躲在宗教和文学里。躲在城堡里的人,难免怀揣对外面世界的不安,憧憬的永远比行动的要多。
然后他碰见了勒妮,一个懂得城堡的意义也不怕走出去的姑娘。他们因为音乐结识,相爱,一起生活。对于一个内向的迷汉来说,没有比能跟一个外向的迷妹在一起更完美的事了。在我自己的生活中,这种事情就从没发生过。我想起儿童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大师Donald Winnicott对游戏和现实的伟大论述,罗布•谢菲尔德幸运地碰见了一个能让他从“内部世界过渡到外部世界,从已知的外部世界过渡到未知的外部世界”的姑娘!他不需要通过砸毁游戏和城堡去认清现实和外界,勒妮会带他一起把整个世界都变成他们游戏的城堡!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美好爱情吧。
但是,谁又能一直幸运下去呢?总有更为广阔和残酷的外在世界,让你的城堡无论如何扩建,都终究只是城堡。在对Kurt Cobain之死的记述中,勒妮的死亡也毫无预兆地到来了。死亡,这是外在世界展现魔力的终极武器,无法抗拒。而对于作者来说,他那个城堡就彻底坍塌了。我们没有看到关于重新振作的陈词滥调,他只是彻底无力了,听凭惯性继续吃点东西,听点歌。所以他最后离开跟勒妮一起生活的小镇,又重新开始感受到快乐,都自然而然,慢慢生发。正如作者所说,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没有“不变”这个选项,生命中有太多的偶然。而在命运的终极幕布上,一切都早已注定,自然而然。
“爱情是一盘自制卡带”。这是作者在记述了自己的点滴转变、分析了90年代的流行文化和音乐之后,得出的最终结语。这其中自然有他对爱人、音乐乃至整个世界的温柔情感。我自己前段时间作出的一个结语是,爱情是一场虚构。大同小异。无论是自制卡带还是演自己的那出戏,各不相同,但是都面临一个继续做下去,还是退出那盘自制卡带或虚构大戏的选择。每个人都会自然而然有自己的道路和结局。
我留在豆瓣上的第一篇评论是关于《失恋排行榜》的,主角是一个不愿意长大进入外在世界的迷汉。那个迷汉守着自己的二手唱片店,做一些音乐和爱情的游戏。那时我说,人原来可以一直这样玩下去,躲在自己的城堡里,世界真美好啊。心里想的是,还早,还早,继续待着吧。一晃离看完那本书都七年了,我又碰见了一本关于音乐和爱情游戏的迷汉书。《爱情是一盘自制卡带》,两本书的书名都对应着,“失恋”对“爱情”,“排行榜”对“自制卡带”。时过境迁,我也渐渐明白,什么样的城堡都无法永远躲在里面。《失恋排行榜》里并没有切身的死亡,我们自可那么游戏着,到《爱情是一盘自制卡带》终于撞见说,什么样的热爱和美丽都无法逃开最终的失落和告别。
《爱情是一盘自制卡带》读后感(二):回忆回廊
罗布谢菲尔德可真牛逼,虽然我完全无法理解。但只要把他这个主题——爱换为道,那几乎是可以不换汤药的组合工厂。谁人把所有时间耗费在谁身躯上,其人就知道你这工厂生产的其人是什么图纸,哪怕这镜像与你听的摇滚完全不同,烂歌遍布。人,这本自传是需要两个作者互相写的,他者与他者互相引用。好文学就是生生不息。生命苍老流逝让其魅力更无边际,而回忆流逝者比未经验者更加好奇魅力之源。这是很下歌的书,多难听的口水歌在看这本书的时候都能听得饱腹。我曾回答一个文学问题为中国文学辩护,但我得谨慎了:缺少前卫和文化是不够表达的,美国即使是庸俗社会,文化积累也够文学引用了,这本书几乎可以做沛雷克的《物》的摇滚版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国既然摇滚惨淡,听众低质,优秀作者必也无法写出佳作。美国可以横跨实验和口水,流行工业令其毫不违和。中国好比没中过毒就先因梅毒死的婴儿。对我们来说,涅槃和教父是朝拜,而他们则以血液交谈。时代但同代同台儿孙是夫妻,一个实践,一个记录,其中好的关系是一种“吵架”宗教,这种宗教发生争执比神学教堂那玩意更仁慈光大,因为它允许对方异而不称异端。时代子息之家更加羞涩,在它回想不可磨灭的青葱之时。但是,请原谅我,我无法对后半本做出评价。鳏夫这个词出现了无数次,这些让我重新看那些沉重,而且感觉幽默。我感佩。善意的压抑,善意的讽刺,我不知道叫不叫讽刺了呢?我吃鳏夫的食品,我这个鳏夫偷看。我真是难以说明。肯尼迪?我们回忆她,不,我们创造记忆!这柏拉图,他不是说知识是回忆吗?我们没有发现知识,我们创造了。真理和人有什么关系?人创造了一种知识罢了!所有人都睡了,只剩下我们这群囚犯。她死了,她疯狂而忧郁,是第一夫人,也可以是乡村歌手。
“谁蔑视自己,谁毕竟还是作为蔑视者重视自己”我恐怕鲁迅是这样读尼采的。模仿kc的很多,但kc与他们都不同,是因为国王不玩大长连绵独奏,玩断奏,极其虚无。一般都是用别的事弹吉他,fripp是用吉他做别的事。有的人岁数很大了,文章写的还跟幼儿园和意林于丹似的不害臊,之前忍不住揭露其无才能,今蔑而已。我层次低,活在我国,我最喜欢的文化地区,遇见的却都是这种艺术生。记者团,吉他手,一个个都如此。哲学确有唯一用处,那就是摆脱这种悲惨,滴蜡克方程美且真,这同样是文学的要求,特征和典范,那些小清新鸡汤私我的被中国教育毁坏脑壳的文字更不可能是善是邪,无甄别力的必无真理。四年唯一收获而已,大约800册。
自我是充满了回忆之声的回廊
威廉布莱克:宗教绝没有自然的。
《爱情是一盘自制卡带》读后感(三):我的BIG STAR
沉迷于唱片、卡口带的当年......我像嗅觉灵敏的狗一样,能搜寻到每个去过的城市犄角旮旯里的尖货,并随之欣喜、失落和陶醉。这变成生活的全部。每天盯紧进货消息来源,准备出动,像满怀占有欲地盯着一个放荡而多情的情人,我不能让别人得到它!然后我发现自己住的房子太他妈小了。而能存储乐队和歌手名字的大脑,太他妈神了(要知道还有风格、影响力、榜单排名....每张唱片都是本袖珍小百科)。这其实也没什么,把任何一个人关在唱片的监狱里,都会这样,我是心甘情愿的。后来有电台请我去播放唱片,这就像给一个毒贩找到了公然进货及传销的机会,我把自己狠狠地毒了十几年!被我毒过的一些人自己组了乐队----上帝保佑这些中国人一辈子吃饱穿暖,千万不要埋怨我!这些事只有道友能理解。在此我并无意贬低摇滚乐能给予精神食粮的伟大意义,要知道每一张我都听过,当个活字典很简单,唱片和卡带是你历久弥新的爱人----比女人靠谱一万倍!
所以,丢了一张的时候,几天失魂落魄。我买了这本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屋里找书里提到的“BIG STAR”的唱片,我有他们的现场,我担心它不在了-----坏事果然成真,妈逼的,没记错的话,我应该是借给小蔡了。这家伙五年前说要去土耳奇,后来在淘宝上卖黑胶,再后来据说被一个西北妞逼婚(他肯定搞大了她的肚子!)----然后消失了,带着我的BIG STAR!那可是BIG STAR啊,名号响亮的美国地下流行猛团。
网络时代,免费快餐啊,何必在意一张碟----哦我不和你扯,你不是道友。
凝视着柜子里一排排宝贝,我想起它们没有一张是我从别人那儿偷来的,这多么不容易啊,这事也只有道友明白,我可是个好人。
这本书是一个很厉害的道友写的,你可以看作是他的青春舞步,和中国大陆第一拨摇滚乐迷相似的美妙节奏。1990年开始的GROUNGE,大不列颠流行入侵,SUBPOP公司-----这些字眼激发的形象记忆可比我乡下发了财的表哥那张油脸要让我感觉清晰多了。我翻着书犹豫要不要买的时候,读到了这段:作者和女友看完PAVEMENT的演出,女友说,我再也不认为the FELLIES很牛逼了。
上天开眼,我的THE FELLIES还在,依然带给我能骚过秋冬的牛逼气息,我要反驳那个美国南方土妞的话,THE FEELIES是地下丝绒范的,而PAVEMENT就是PAVEMENT,独一无二。二者不可比,她说这话外行了。
我没有机会纠正她了,这个天使般的美国土妞,已经离世。了解这个事实,就像看见秋天的落叶覆盖了夏天的足迹。作者翻开那一盘盘自制卡带,把内心沉睡的声音唤醒,不独属于一个滚石杂志记者的收藏。这是我听过的最浑厚和深情的爱情旋律。
《爱情是一盘自制卡带》读后感(四):如果不听歌,我们拿什么说爱
一本以音乐和记忆开始的书。似乎在所有的记忆载体中,没有比歌儿更为持久牢靠又难以捉摸的了。或许因为直接的情绪触动,或许因为随处的不期而遇,歌儿总是在不经意间打开往昔的闸门。当我们要躲开一段记忆和经历时,那些过去的歌谣会像甩不脱的负赘,纠缠不休。比如,“乡村歌手都明白,总有一首歌会缠着自己。你可以躲,但那首歌会追着找到你。”比如,“匪徒也同样明白这件事。在以前的警匪片里,主人公总会逃往另一个城市,在那里没人见过你的嫌疑犯照片。你可以掩埋过往肮脏的罪行。只有那首歌跟随着你。”而当我们想要把握住自己的过去时,我们会自觉把往事留在听过的歌里。每个人的生活轨迹都各不相同,于是世间就有了永不重复的自制卡带。
那天跟一位也在看这本书的朋友说起,我自己早时一直有收碟的习惯,每一个时期的感受和经历,都藏在那个时期所收的碟里。初来上海那阵,忙碌不堪,有两三个月没收碟。心里很慌,想这段时间的事儿,以后可上哪儿找,这一段空白,该如何填补。于是赶紧去淘碟,赶上了大自鸣钟的最后时光。后来,我学会不再执着于外在的介质,但一直在听歌。自然而然地听歌,自然而然地遗忘,记忆。
无论音乐还是记忆,最终都关乎我们的认同、追寻,以及避无可避的失落。这些也自然而然会是本书的内容。而如果不是因为音乐,我们或许根本不会注意到这本书。这个世上有那么多关于找寻和认同、关于失落和重新开始的故事,我为什么要独独来听你的诉说呢?因为对音乐的痴迷,这本书就独一无二了。如果用时下流行的词,这就是一本彻头彻尾的关于迷汉迷妹的书。迷汉迷妹,好像只能用来称呼乐迷,真好。所以,对于一个迷汉来说,书中铺天盖地的乐队乐人让里面记录的每一个生活点滴都散发着独特的光芒。我看得非常仔细,看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里面也有很多对流行文化的深入剖析,但更多更迷人的,是流行音乐跟我们个人生活微妙而神奇的联结。那种联结反映着生活的本质和真相,永远都是雾中之路,美丽却千差万别、难以概括。“音乐把人们联系起来的方式千奇百怪,我永远也无法全然领会。”
终究,我们还是需要载体的,需要铺天盖地的乐人乐队,需要无处不在的歌儿。不听歌,我们真的就不知道该怎么说爱了。那些歌儿,那些爱,最初总是我们生活的水晶宫和城堡,我们躲在里面。其实所有的迷汉迷妹,都更愿意躲在自己舒适的游戏世界里,带着对外在世界的恐慌。这也是流行音乐本身的永恒奥秘,不管外在涉及多少黑暗和纷争,歌儿终究是给你安慰和憩息的。在这本书里,作者罗布•谢菲尔德说到他自己的成长经历,说到他躲在音乐里,一如躲在宗教和文学里。躲在城堡里的人,难免怀揣对外面世界的不安,憧憬的永远比行动的要多。
然后他碰见了勒妮,一个懂得城堡的意义也不怕走出去的姑娘。他们因为音乐结识,相爱,一起生活。对于一个内向的迷汉来说,没有比能跟一个外向的迷妹在一起更完美的事了。在我自己的生活中,这种事情就从没发生过。我想起儿童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大师Donald Winnicott对游戏和现实的伟大论述,罗布•谢菲尔德幸运地碰见了一个能让他从“内部世界过渡到外部世界,从已知的外部世界过渡到未知的外部世界”的姑娘!他不需要通过砸毁游戏和城堡去认清现实和外界,勒妮会带他一起把整个世界都变成他们游戏的城堡!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美好爱情吧。
但是,谁又能一直幸运下去呢?总有更为广阔和残酷的外在世界,让你的城堡无论如何扩建,都终究只是城堡。在对Kurt Cobain之死的记述中,勒妮的死亡也毫无预兆地到来了。死亡,这是外在世界展现魔力的终极武器,无法抗拒。而对于作者来说,他那个城堡就彻底坍塌了。我们没有看到关于重新振作的陈词滥调,他只是彻底无力了,听凭惯性继续吃点东西,听点歌。所以他最后离开跟勒妮一起生活的小镇,又重新开始感受到快乐,都自然而然,慢慢生发。正如作者所说,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没有“不变”这个选项,生命中有太多的偶然。而在命运的终极幕布上,一切都早已注定,自然而然。
“爱情是一盘自制卡带”。这是作者在记述了自己的点滴转变、分析了90年代的流行文化和音乐之后,得出的最终结语。这其中自然有他对爱人、音乐乃至整个世界的温柔情感。我自己前段时间作出的一个结语是,爱情是一场虚构。大同小异。无论是自制卡带还是演自己的那出戏,各不相同,但是都面临一个继续做下去,还是退出那盘自制卡带或虚构大戏的选择。每个人都会自然而然有自己的道路和结局。
我留在豆瓣上的第一篇评论是关于《失恋排行榜》的,主角是一个不愿意长大进入外在世界的迷汉。那个迷汉守着自己的二手唱片店,做一些音乐和爱情的游戏。那时我说,人原来可以一直这样玩下去,躲在自己的城堡里,世界真美好啊。心里想的是,还早,还早,继续待着吧。一晃离看完那本书都七年了,我又碰见了一本关于音乐和爱情游戏的迷汉书。《爱情是一盘自制卡带》,两本书的书名都对应着,“失恋”对“爱情”,“排行榜”对“自制卡带”。时过境迁,我也渐渐明白,什么样的城堡都无法永远躲在里面。《失恋排行榜》里并没有切身的死亡,我们自可那么游戏着,到《爱情是一盘自制卡带》终于撞见说,什么样的热爱和美丽都无法逃开最终的失落和告别。
不过根据作者的经验,真心的热爱,会让失落变得温暖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