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 08》读后感10篇
《深夜食堂 08》是一本由[日] 安倍夜郎著作,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页数:1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传说,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为了积淀素材,曾在村口树下摆茶摊长达20年之久,以茶换故事,终于凑得了《聊斋志异》的五百余篇目。纵观蒲氏一生,几乎都是在屡试不第和穷困潦倒中度过的,他可决计没钱去开个类似于深夜食堂式的小饭店。如果他有,哪怕只是个茶馆、酒肆,那估计《聊斋志异》至少也可以早成书十年,内容也能更为丰富。毕竟,在方寸大小的茶摊,只能收集过往路人的故事,却因没法儿聚集客人,就少了发生故事的可能性。而相较之下,日本当代漫画家安倍夜郎的连载《深夜食堂》,则不仅是三教九流的交汇口,更是温馨、奇遇与浪漫碰撞产生的所在。
深夜食堂上演着一幕幕的重逢与相识,感动之余不觉也会诧异,为何不是书店或运动场,大概,这是因为只有美食才是整个人类的通用语言吧。而深夜食堂的不设菜单随客人点菜,则更能吸引不同口味的食客。也因此,三十五年没见面的初中同学熊田和光助靠一道家乡美食---鲑鱼茶泡饭认出了彼此。而在光助的劝说与搭桥下,数年未归的熊田终于踏上了返乡的路途。更妙的是,在他回东京时,还给深夜食堂的老板和其他食客带来了礼物-----家乡的特产鲑鱼。
深夜食堂分享的远远不止是食客们的故事,还有不变的美食。给深夜食堂送食物作礼物的也远远不止熊田一人,还有送苹果的隔壁老板娘,和在圣诞节将自己收到的礼物------成箱的螃蟹转送给深夜食堂的黑帮老大阿龙。而当谈及螃蟹的来源时,阿龙毫不讳言地说是一个曾经的狱友送的。
深夜的静谧带来温馨,毫无现实利害关系的群体更容易敞开心扉,在深夜食堂,老板与食客间的关系早已超越了生意往来,更成为了可以畅所欲言的朋友。也正因此,那位因红香肠与玉子烧与阿龙结为忘年交的资深男同小寿寿,才能在洞穿沉默寡言的“隐形人”琉璃的心事后,“设计”最终撮合了她与那个曾经常换女友的花心大卫。与爱有关的故事,无论亲情、友谊还是爱情,永远是深夜食堂不变的主题。正如一向信奉从女人身上能得到好运气的赌徒阿信,在找到真爱幸江后,尽管逢赌必输,却执意放弃赌博与幸江共度一生。也如细木先生那令人唏嘘的爱情,他诚挚的付出终于有了结果-----那位专门杀夫骗保的初恋情人最终离开,细木先生失去了爱情却留下了生命。而只在每年三月三日才做的樱花鳕鱼丝盖饭,终于在三十年后揭晓了迟来的秘密,那是一份关于爱,关于守望,关于原谅的故事。
在《深夜食堂》中,一位常年只点配菜的父亲的故事让人感动。作为一个一辈子都只能当配角的他,坚信配角的价值,所以在大家都倾注于主菜时,默默地吃着配菜。而当他的女儿成为主角后,他终于带着对女儿的自豪与祝福,将主菜配菜都点了大份。相比之下,歌星伦子与父亲的故事则多了几重伤感。那位深爱女儿,却因逃债而不得不在女儿很小时就离开她不见踪影的父亲,明明仍然是那样爱她,却不敢相认,即便在得知女儿在深夜食堂吃饭,点的依旧是那道自己曾经常常做给幼时的她的辣酱油炒荞麦面时,也只是偷偷地告诉老板,加一点女儿最爱的青海苔,却不敢表明身份便匆匆离开。事实上,一道菜不仅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对某个人的牵绊与挂念。在伦子的父亲通过屏幕关注着女儿消息的同时,女儿也通过这道菜时时地想念着她的父亲。而两人之间的相见,还不知要等多久,也许也要是三十年的漫长,也许仅需小寿寿一个巧妙的戏法,无论如何,只要有深夜食堂,一切都有可能发生。因为,食物是世界的通用语。
《深夜食堂 08》读后感(二):《深夜食堂8》小感
第8辑装进已经塞的满满的行李箱,开始了一场短暂的小旅行,心里觉得踏实满足,欢欣雀跃的上路。。后来在南罗鼓巷的“菊儿胡同”,和亲爱的们找到了一家小店,类似“深夜食堂”的现实版,几个女孩固执地与炎炎夏日对抗,在门口等到小半夜才有空位,却意外撞见小巷里的北京,竟有一种醉人的温柔美感。
小小的四方房间,简单美味的日式菜肴,你来我往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或热闹寒暄,或安静咀嚼,品味的是好朋友难得聚在一起时愉悦放松的心情。。
又想起了读大学那段最无忧无虑的时光,《深夜食堂》一直是我和寝室妹子们的下饭剧之一,学校食堂菜色平庸,翻不出花样,但捧着食盒扒拉着饭菜,就着这部深夜剧,一蔬一饭都变得有滋有味了起来。
偶尔会和分别很久的妹子们联络,繁重的工作,忐忑的生活,不变的还是对旧习惯的依恋,吃饭的时候看美食日剧,给自己一些慰藉,看似走入死胡同的生活也有了坚持下去的理由,在坚持中,糟糕的一切似乎又慢慢有了起色。
而深夜,往往是情感酝酿发酵的特别时刻,人性变得柔软脆弱,卸下一天的疲惫,来一碟小菜,酌一杯小酒,要知道,夜里的酒,味道更醇香。人来人往,因缘际会,凡事都讲求个机缘,不期而遇,或久别重逢,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有怀念,有追忆,人间悲喜剧缓缓上演,熨贴人心的小故事在偏安一隅静静流淌。
一直觉得“食堂”是个既有亲切感又有烟火味的叫法,整套系列有些龟毛的小规矩让人忍俊不禁,“菜单上永远只有一样菜,但无论你要点什么,老板都会给你做。”“每人只限点3瓶啤酒”。。
刀疤脸大叔,看似寡言寡语,冷面旁观,却对每位食客善良以待,在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执着中,日复一日,耗过流水年华。仁心妙手做出家常菜色,没什么高深的妙义,却是旧事旧物最牢靠的维系,用食物关怀人心,温暖人心,同时感化着人心。。
关于人生百态的故事在这套系列里被撒了不少盐花,大多有些重口,难怪说日本人在美食上,已经将变态和深情合二为一了,且不觉得任何不适或违和。。原本毫无联系的匆匆过客因食物产生关联,陌生人间更易敞开心扉,新客渐渐变熟客,常常会因一个知音,一个简单的理由,总在深夜前往这家小店,美食的意义,也因寄托在其中的情感而变得不同。
这套漫画也是少有的因太过喜欢,而不舍一口气读到底的小书,平淡的故事被刻画地不平淡是最难得的,每翻几页,便看得人心窝湿软。每次沉浸在短小的故事里,还在回味其中的人情冷暖时,它就悄无声息地结束了,感悟和感动都迟来半拍,情绪在掩卷后绵延,言语很难传达出来,也许就像美食,它的好,非当“食”者难得其真味。
如果我所在的城市有这样一家小店,我愿赶在天光微亮前,前去点一份暖汤,汤汁很鲜浓,夜风很轻柔,也许,我会不经意地把你想起。。
《深夜食堂 08》读后感(三):大陆什么时候能好好做漫画??
我最负面的评价留给“浦睿文化”或“新经典文化”或“湖南文艺出版社”!
买了5-8的套装,迫不及待的打开来读。可慢慢发现,只要有拟声词出现的窗口,如果有背景网点,仔细看绝对会看出一块一块的“补丁”!应该是为了覆盖日文的拟声词而做的恶劣的修图~~有些修的好算好,不仔细看真的看不出,但很多都是一块块像疮疤一般的令人恶心的显眼!难道非要覆盖原图中的日文,而不能在旁边用中文做注释么?
不只是修图问题,在一些颜色较深或不容易注意的画面,会偶尔有几个不相干的文字在上面,不仔细看会忽略掉。我想着也是编辑在校稿时的疏忽。
因为频频出现的这样的问题,我开始怀疑其1-4本质量是不是也如此恶劣而我竟没有发觉?无奈书已经不在手中,无法印证。
大陆出版机构什么时候能好好做漫画??
6年前,我刚认识苦瓜小姐的时候,她最喜欢说的事情就是10多年前在北京中友百货(现在叫汉光百货了)shopping后的战果。这种血拼故事的结尾总是一句掷地有声的总结:“我每次都至少花2000多块才会走!那么多东西,怎么挤地铁,都是打车回去的!”
其实,那时候苦瓜小姐虽然是以打工的名义北漂到了帝都,可也没什么正儿八经的稳定的工作,自然也没什么收入。但是年轻貌美的苦瓜小姐有一个做IT的男朋友。10多年前的IT业正是炙手可热的行业,基本上可以与印钞票的等同起来。
但是苦瓜小姐的IT男友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其貌不扬。是真的“不扬”啊,容貌不佳也就算了,但是“堂堂七尺男儿”用的却不是南朝的计算标准而是秦朝以前的计算标准——IT男友的身高不到160cm。
后来苦瓜小姐蹬掉IT男友,出了国,有了n个名牌包包,却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愿意将她妥善地收藏起来珍之重之怜之爱之惜之的人。
就算是七仙女也有思凡的心,田螺姑娘也想有一个愿意娶她、给她温存的男人。
向一个女人求婚——真的是一个男人所能够给予女人的最大的尊重。
每次我看到《傲慢与偏见》中达西先生向伊丽莎白求婚失败的那一段,就会觉得无比心疼。呵,那样一个骄傲的人,竟然能够摒弃门第观念、战胜自我内心矛盾地向伊丽莎白求婚,那需要怎样强烈的爱啊!——虽然他的求婚方式委实不怎么高明。
到了30多岁的时候,苦瓜小姐委实也想嫁人结婚。
跟着那些不靠谱的男人混,至多也就收获几个包包、几件衣服、几双皮靴,何况这些身外之物是会磨损折旧的,哪里比得上枕畔人来得踏实温馨。
于是,苦瓜小姐就趁着自己最后的青春尚未凋谢时,将自己嫁了出去。男人的身高超过180cm,我不知道是不是当年IT男友身高欠缺的反作用力所导致。
过惯了好日子的苦瓜小姐实在是受不了“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生活。很快,就离了婚,很快,又找了一个年近60的老华侨,跟着老华侨去了欧洲。
故事的结尾我就不知道了。苦瓜小姐也不再和昔日的熟人们联系,想必是有了新的朋友圈子,又或者想脱离过去从头开始,这些都是不得而知的事情了。
读到《深夜食堂8》的第一道菜“苦瓜”时,我总有一些似曾相识的感觉:我究竟是在哪里见过这位玉子太太呢?
突然间,我想起来了:哦,是的,除了那些过眼云烟般见过的捞女们,还有苦瓜小姐正是玉子太太的化身。
《深夜食堂8》中,玉子太太原本是有钱人的小老婆,有钱人去世后,玉子太太又沦落在红尘之中。64岁的玉子太太将猎偶的目标锁定为有钱的单身男人。
玉子太太最初瞄准了另一个有钱人石桥先生。只是很可惜,石桥先生这个人虽然有钱却是葛朗台转世,玉子太太一见捞不到油水,于是立刻抽身而去,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
钓凯子,难免也要被人钓。
玉子太太被婚姻欺诈犯佐伯先生摆了一道。
但是玉子太太依然是“屡败屡战”的“百折不挠”的勇士,仍然积极地参加各种相亲活动。
玉子太太式的苦瓜女人,换种通俗的称呼,就是“捞女”或者“掘金女”。
而“捞女”和“掘金女”们显然吃的是青春饭,玉子太太和我上面提到的那位苦瓜小姐一大把年纪了还出来混,显然是太看得起自己了。
而她们的金主的资质显然要随着她们自身资质的降低而降低,比如找个老头子,比如找个不那么有钱的。
而且在这种“捞银子”“掘金子”的过程之中,风险与机遇是共存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别人是你眼中的蝉,你却是黄雀眼中的美味。
这样的生活真的是比苦瓜还苦。
起初,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些女人非要把生活过得像苦瓜一般。
有的人,就像阿耐的《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在红尘中兜兜转转,只为了背负上自己不该背负的责任。
还有的人,则是为了经济上宽裕些,甚至是为了可以过上奢侈的生活,而不断地出售着自己的青春。
也许,苦瓜女们并不觉得她们的人生有多苦。
她们或许觉得自己不过是在拿自己所有的——青春与美貌,来换取自己所没有的——物质生活。
就像都市里普普通通的白领一样,大家都在出售着自己的生命,都在凭借自己的劳动获得物质所需。
甚至,她们会觉得在掘金的过程之中,她们享受到了普通人没有享受过的物质生活。
虽然人人都有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权利,但是我可以保留我不喜欢她们的权利。
而苦瓜女们的人生,到底苦不苦,只能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