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倾世》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倾世》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8-20 04:20: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倾世》经典读后感10篇

  《倾世》是一本由雨归来著作,32.80元出版的368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2-1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倾世》读后感(一):《倾世》真实细腻

  vop75:写得很好,文笔也好。作者中应该算是topfive的水平了。好好写,等你的文入v了,帮你去其他作者那儿留言推荐。现在去推荐,怕来的人看了不过瘾。你笔下女子很真实。纵观历史,除了武则天,多少才情能力一流的女子最后都敛下满身风华,站在男人的身后。所以我很讨厌那些不切实际的女强文。小说虽然可以不真实,但脱离实际的不真实让我生厌。如果能出版,我也一定会买,但希望能改个名字

  828.308:雨呀,何时反虐岑陬?我想转赠之意肯定不是岑陬,而是银戈搞的鬼吧?对岑陬,我快要失去支持度了,真恨他呀,把他往死里虐,如果正史如此,在细君死后,不知道他是何等悔恨,嗯,这种男人不懂得珍惜,只会一味伤害,偶想踢死他!狠狠地踹死他,要不换个男主吧,这个男主实在不近人道!   古代的和亲公主苦命呀,娇弱的身躯经历那么多,唉。   和亲公主之中我对唐代的文成公主最喜欢了,人家松赞干布对她多好呀。   何时岑陬能对细君好一点?   细君应该笼络一点人力了,正史上说她深得贵族上层的拥戴之心的,狠狠反击银戈吧,无论你虐银戈还是岑陬,只要虐了,我就送钻庆祝,这两个人简直天生一对,

  《倾世》读后感(二):容貌才华,或许真的可以毁掉一个女人

  或许不读历史,我们永远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女子存在过。

  她,是琵琶创始人,史上第一位和亲公主,出生在汉朝,原为西汉皇室,其父是西汉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在她幼年时期父亲因为图谋叛乱,被镇压,母亲也被杀害。细君免于一难,流落于民间

  等她长大后,已是亭亭玉立,容貌出众才女诗歌辞赋样样精通,很多人惊叹于她的美貌。但是美貌常常又是女人身不幸的印子,世人很多都是因为容貌而爱上一个人,又因为容貌而想占有一个人。

  细君,便是一个被才华和容貌所深害的一个女子。

  那掌控一切的朝廷,把她重新从民间召回皇宫,皇宫,这个看似权威集集之地,确是世界想过平静生活的女子避讳之地。

  对于某些人,宫殿是最想进的地方;而对于另一些人,则是一辈子难逃的劫难。细君,便是后者之类的吧。

  每每读《倾世》总有一股从骨子里发出的疼痛感撕扭着我,让我每一次呼吸,都感觉刺痛。这样一个弱弱女子,远嫁到沙漠落后的古国——乌孙国。野蛮民族、野蛮的习俗、野蛮的感情主人公军须靡,有时候确实让人想亲自把他杀了,作为读者,自己非常恨他。恨他不懂怜香惜玉,恨他把国事女人挂钩,恨他爱细君爱的太深······

  或许,这是我看过的最虐心的文章吧,那几天,仿佛自己享受着这种虐心的感觉。军须靡可恨,可是哪个女人不喜欢这样强势男子呢。就像左夫人银戈,爱上了军须靡的王者之气,男子之气。男人、女人,真是两种难以理解动物

  如果你深爱的人在某天突然死去,但是你依然让他感觉不到你在爱她,你会是什么感觉?你是不是会恨自己?

  军须靡和细君的感觉有时候便是如此,虽然经过很多误会、很多插足、很多很多的天意的不幸,明明双方都能感觉到彼此的爱,但是另一方,爱的太深的那一方,总是拿着一把刀,来表达自己的爱,用捅上对方一刀方式,表达自己的爱。

  明明相爱的两个人,往往彼此伤害着。

  因为误解,因为天意,因为不知道什么原因产生距离

  但是,爱是没有办法消除的,即使边恨着,爱却可以自行生长

  可能这就是爱与恨的区别吧。

  爱可以包容恨,而恨不能。

  这本书中,在乌孙国,在大汉,还有其他男人爱着细君,细君的柔弱衬托着她的坚强;细君的才华,反而却使她备尝孤独,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峻是细君在大汉时所钦慕的人,他为她谱曲,两人一切在花香月下弹奏琵琶曲,爱爱慕慕的日子,两个人都没有表白,不明白为什么峻会把细君交给朝廷,难道真的只为升官发财吗?

  难道,在金钱面前,“感情”两个字就那么的一文不值吗?

  不知道,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读这本书的时候,自己常常会进入细君的角色,痛她所痛,感她所感。但是,很少乐她所乐,快乐对她来说,太奢侈了。

  沙漠、古国、还窈窕着的姑娘、大汉朝仍顾盼故人归来的情郎、还有看似蛮横却不会表达温情君王

  还有,还有很多很多喜欢细君的男人。

  我说过,容貌和才华,在古代,真的能够毁了一个女人。

  细君或许就是最好的例子吧。

  明知胡地苦,何为嫁女郎~·~~~~~

  《倾世》读后感(三):《黄鹄》一曲千载怨,谁解汉女真倾国——评《倾世•此去浮生半》

  谁还曾记得丝绸之路上,那一个个西域古国?黄沙之下,早已不复当年的繁华如歌。世人只记得,西汉武帝雄才大略,以武立国,只记得张骞出使西域的筚路蓝缕,只记得卫青霍去病的开疆拓土……

  谁会记得她?

  如果不是那一场七王之乱,或许她会和其他的皇族公主一样,锦衣玉食,不知人间疾苦朝夕之间,父母江都王以谋逆被斩,她流落民间。

  长安城中月色残,她默默地看着隔窗舞剑颂诗的霍峻,情根初种,谁又料到,是他救她出火海,又是他——在广陵王寻找皇室后裔,戴罪和亲之时,将她送入另一条不归路。

  于是,大汉开国以来,派出了第一个真正的金枝玉叶,远嫁西域第一个大国乌孙。命运如此善于捉弄,她不曾知道,那远在天一方的异域,是她此生的劫难,亦是躲不过的孽缘。

  两人的纠葛,早就长安就开始,却要等到千里之外的乌孙,才真正开始。他冷眼看着她嫁给自己的祖父,无情地嘲弄她想要凭一己之力化解他对大汉的敌意残忍地夺去她的清白,却始终无法挫败她的傲气

  老王驾崩,她执意不肯再嫁,深夜里,一曲《黄鹄歌》响起,触动了谁的心?传至长安,一代天子亦为之慨叹。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然而,正如军须靡所说,她回不去了,大汉命她从胡俗再嫁,她看到他眼中嘲谑的笑意,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相见,他说的那句话:和亲的女人,不过就是个工具

  他抵触着她的高贵,她的聪慧,她的隐忍,他将她对乌孙贵族的拉拢收在眼底,他看着她与有野心的叔王越走越近,他发现自己视若亲手足堂弟翁归靡越来越对她着迷。

  一场大战即将开始。

  乌孙新主军须靡联合匈奴军臣单于发动对汉的攻击,她第一次低下高贵的头颅,忍辱取悦他,却换来他毫不留情侮辱

  她的琵琶声里,尽是隐藏的幽怨,再痛再苦都化作琴曲,在孤苦的夜里传出去。她看着他娶的匈奴公主小腹隆起,哀悼自己那个不得不堕去的孩子,眸色渐渐暗沉。

  暗潮汹涌,她纵然自己痛着,却依然没有忘记肩上的使命。即将开战,他的叔王找到她,以两国交好为饵,期待她弃“暗”投“明”,大汉领兵的霍峻,发誓要将她带离苦海,从此陪她青山绿水,永远离开风暴漩涡,匈奴公主恨不得她永远消失,指使自己的王兄于单企图玷污她的清白。

  救她出于单魔掌的是他的堂弟翁归靡,深夜里,火把照得通明,他一脸戾气出现,看着她衣衫不整,被翁归靡抱在怀里。翁归靡当着两军将士,向他跪倒,恳请王兄放手,他愿意承诺一生一世一双人。

  是怒火,还是妒火?更或是他的内心深处早已被她侵蚀?那一夜,他雪上加霜,恨不得将她折磨至死。在看到那殷殷血迹,得知到真相之后,他沉默地看着昏迷的她,第一次发觉,他已乱了心。

  他默默地为她送上一只琵琶,带她去边市散心,为她险些遇刺,埋藏下霍峻当初出卖她的真相,只为了缓缓弥补她已千疮百孔的心。

  而她却毫不知情,把一切都当做阴谋和戏弄。

  为了大汉,她别无选择偷走了他的作战图。

  大战归来,中路出兵的于单全军覆没,兵败被俘,而他浴血归来,眼中却尽是隐痛。他在赌,赌她的心,却发现输的一塌糊涂

  他将她打入地牢,将自己灌得烂醉。

  再醒来,刘细君已不知去向,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他发疯地寻找,已成为大汉将军的霍峻也深入敌营,乌孙的相王大禄和肥王翁归靡为了藏住她,煞费苦心

  天罗地网,她注定逃不过他的手掌心。

  当他推开帘帐,看到奄奄一息的她,爱恨纠葛竟全都消散。他才知道,她不是随便抓来冠上刘姓和亲的普通宫女,她的高贵、她的雍容都源自她的出身

  她会弹那一曲琵琶,只因为早在长安,她就是他亡弟阳孙口中的知音人。

  她的无辜照见他的残忍。

  是什么样的信念,让她变得如此坚韧,又是那无心暴露的秘密,让她失去了求生的本能。她想一死了之,他却以两国交好威胁,让她求死不能,刀剪堕地的瞬间,他的心才稍稍平息,原来他对她的在意,真的可以超越曾经难以化解的恨意

  三军阵前,乌孙国主军须靡、匈奴左贤王伊稚斜与大汉年轻元帅卫青会盟。

  归程,她别了满含内疚的霍峻,重新踏上乌孙之路。

  这不是结束史书上所载的三年之殇才刚刚开始。

  他的爱,太炽烈,也太凶险

  一场乌孙内变,再度将她和他推上火山。他知道,她为了大汉的利益,可以牺牲一切,包括他。

  沸泉边,她被挟持,生死再度悬在一线。他却冷语嘲谑,她从来都不 能左右他的情绪,更岂能为了她放下这乌孙的万里江山。他当时说了一半的谎,她已深入他的内心,只是他不确定,会不会为了她而弃江山于不顾,直到三年后,看着她的“尸体”被大雪覆盖,看着她绝世的容颜渐渐消失在棺盖之下,他的心才彻底醒悟,若无了她,他已如行尸走肉。

  只是当时,他不过是缓兵之计,而漠视了她眼中那一闪而过伤痛。叛乱终于止住,他杀了叔王,与自己的堂弟翁归靡从此兄弟情断。而她,亦收回了刚刚踏出的脚步

  扑朔迷离,是什么原因,让他想要再度扼杀她腹中的骨肉

  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原本已靠近的心离得更远?

  又是什么原因,让他明明深爱着,却无法敞开心扉

  最伤人的莫过于情。

  她就算逃到精绝,也逃不掉他兴师问罪,大军压境只为了接她回国,他始终低不下自己桀骜的心,却也无法放手,然而当最让她痛彻心扉的事发生后,他想抓也抓不住了……

  一部八十万字的《倾世》,到这里剧情仅仅发生了一半,另一半还要回到长安,还要远赴精绝、车师、龟兹,要怎样的深情,才可以让一个男人心甘情愿地抛去一切,只为了和她敞开心长相守?

  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

  不知道,要怎样的笔触才能够将千年绝恋写得那么细致缠绵,要怎样的心思,才可以再现史册中寥寥数语背后的刻骨辛酸

  不是没有人记起她。

  在诗史上,她的那曲《黄鹄歌》被称为历史上第一首边塞诗,她也被称为“和亲公主中的第一才女”。这首诗被班固收入《汉书》,后来又收入汉诗,称为“绝调”。

  在曲史上,她精通音律,据考证,是她始创琵琶,苏轼的《宋书达家听琵琶声诗》:“何异乌孙送公主,碧天无际雁行高。”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她亦是念念不忘的一抹芳魂,最为人熟知的就是李颀的《古从军行》:“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可是谁知道,这一位公主,就是她?

  在正史中,她的功绩开启了大汉和亲之路,将西域收进大汉的疆域,七十余年后,才有了王昭君的出塞。

  只是,人们遗忘得太久,忘记了在歌颂西汉盛世之时,还有这么一位公主,她的故事远胜过昭君,精彩过任何一个虚拟的和亲故事。

  现代,《倾世》还是第一次写到了西汉武帝初年,那风云变幻的历史,那回肠荡气的绝恋,它不是历史,就像是千载演绎昭君出塞一样,满怀一腔寄托

  谁读得懂,谁就会知道,大漠风沙之下,掩埋的不只是鲜活生命,还有那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动人传说

  《倾世》读后感(四):《倾世》经典评论

  觅雨:看了结局,竟然不知道用什么话来形容此刻的心情,是惋惜、是感叹、是羡慕。他们相互折磨却又深深爱上对方,十年相守也抵过了以往种种,细君终归是幸福的。

  踏雪寒贞:说实话,我并不想细君童鞋变成女强人,在那样的环境下细君能保住小命已经是步步惊心了!当初细君吸引我的就是她的善良,她的柔弱,她的坚贞,她的坚持军须靡当初不也正是被细君的柔弱美丽坚强深深吸引。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说的就是细君这样纤细柔美女孩。如果变成女强人,女魔头,这份柔弱之美就会被破坏。所以希望细君一直善良着,柔弱着,但是内心一直坚强着。这样才符合现实不是吗?我细读全文,发现她早就和军须靡一见钟情了,只不过两人都没发现或者不愿承认那个事实,如果没有刻骨的爱恋,怎么会痛入骨髓?只有深爱伤害才能伤心,否则再大的伤害也不会让人心碎。

  要离师师:第一次看到雨的文,二话不说,点了收藏。细君的纤弱傲骨让人心怜,以她的聪慧,完全可以让自己得逞,但如果她真的婀娜奉承那她就不是细君了。大汗的心里其实是有细君,但他的的霸道尊贵令他不能像凡夫俗子一样对细君示爱,何况身边还有个虎视眈眈的银戈。两人相互折磨,却真正离不开对方,真是欲罢不能。看得我一阵心痛。最后警告雨:要是敢断更小心我梦里找你哟——要是每天多更点就好了,每次看的都不尽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