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摇滚多多》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摇滚多多》观后感10篇

2022-04-24 03:33: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摇滚多多》观后感10篇

  《摇滚多多》是一部由高巍执导,崔健 / 丁武 / 李彤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摇滚多多》观后感(一):什么破玩意儿

  现在我说说为什么我不喜欢这个东西。

  这个片的导演好像以前也拍过摇滚乐题材的东西,我不知道他对摇滚乐到底有什么样的理解。

  如果你拍这个给对摇滚乐接触不深的人看,他们绝对不会感觉到你所要表达的东西,他们不会因为这样一个拍于06年但是就像是拍于96年的片子而去热爱在这个片子里看起来那么土鳖那么愤怒那么脏那么傻的摇滚他妈乐。

  迷笛和摩登两个音乐节让导演选择,我猜导演肯定去土鳖扎堆儿的迷笛,因为你就是个大土逼,就爱中国特色土逼摇滚乐。你是那么的热衷于让乐手谈论他们的崇高的纯洁的理想,他们的“有个性的”音乐,去你妈,你以为现在还是90年代呐?现在只有更土鳖的土鳖才会义无反顾热血倒灌到脑子里地冲进这个土鳖的土摇圈子里面!而那些不那么土鳖的土鳖,以及不土鳖的正常人,当然包括走在时代前面的不正常的人们,才不会受你的毫无技术含量的蛊惑去听这些难听的东西。

  如果你拍这个给很见过世面的人看,那就更没戏了。瞧瞧片子里出现的那些乐手和圈内人吧:崔健 丁武 李彤 张楚 何勇 高旗 李延亮 秋野 戴秦 王岚 谢天笑 刘冬虹 梁龙 高虎 张智勇 周云山 张宇 胡松 付多 华东 颜峻 黄燎原 张帆 郝舫 池磊 沈黎晖 姜世隆 曹操 史少伟

  除了乐手高虎和华东以及俩乐评人一个老板一个策划人一个校长,剩下那些你看看是不是都是老棒菜,是不是都是只适合于中国摇滚20年这种场合的老人?可能十几二十年前,他们的东西对于闭关锁国几十年的中国的屁都不懂的年轻人是一剂兴奋剂,可是一旦人们见识了真正先进的音乐,谁还会反过去再听那些照葫芦画瓢再加点土鳖特色的东西?

  顶多,顶多,就是怀念一下自己的青春岁月,注意,是青春岁月,那些土鳖音乐只是一个参照物,没了它们也还有别的参照物,它们的作用跟一包藏在抽屉里的烟,一本藏在学校的黄色书刊是一样的。

  我也可以大体猜到为什么片子里没有采访点真正做出新时代的音乐的人和乐队:或者导演不屑于这些人和乐队,或者就是这些人和乐队根本就不尿你这一壶。

  然后就不说内容,说形式。十来个人一人说几段话,中间插几段现场的视频(甚至还有直接从迷笛音乐节DVD里面截取的大段画面),还有幻灯放照片,就这样凑起来一个所谓纪录片?那些视频那些图片谁没看过?说的那些话,你不张嘴我都知道你要怎么扯淡,而且我还知道,你还用这些话来骗傻姑娘上床呢。

  我觉得在放映现场第一排排坐着的高虎都会觉得特尴尬,因为《生命中最美丽的一天》在片子里放了三四遍。

  《摇滚多多》观后感(二):二十弱冠

  中国摇滚二十岁的时候,他们都已经老了

  如果说看这部片子确实不断唤醒你的心潮澎湃,那也许只是你不断看到了那些陪你走过的岁月里汹涌澎湃的身影和声音,然而就本身的叙事基调,这部片子称不上是亢奋,更像一种积淀,也像是一种祭奠。

  其实所有这些老人都在不断说自己的心态发生的变化,从少不更事时的满腔血气一股冲动到随着中国摇滚经历的大起大落后沉寂下来明白过来、以另一种方式苏醒。

  老崔的时代,黑豹唐朝的时代,魔岩三杰的时代,都已经遥远到神话的高度,与之鲜明对比的是之后接续几年的沉寂。如果我没理解错,片中有一段大意在说,那个时候早积蓄已久的力量,早氤氲已久的情绪,早憋屈已久的人们,一切激情理想都在那一瞬间爆发,所有的资本在一瞬间绽放出最鲜艳的一瞬,而这种早熟的辉煌带来的是后继无力,摇滚之于中国等了太久,中国却也把迟到的摇滚绽放的太快,我们都措手不及。

  然而渐渐地,大家都意识到了,光有理想撑不下去,大家都意识到了,有没有面包确实还真是个问题。那群靠理想燃烧着自己青春的人们,可以在树村过着那种日子但一点都不感觉苦,可最后,这也不是熬出头来的办法。崔健说到这个问题,用了个表意复杂的词,他说赚不到钱,对于这群理想主义中国摇滚,不公平。 不公平,包含了太多,一边是对现实的无奈,一边是对甘于过一辈子苦日子的这群人的劝解。何勇说过对当初无视赚钱的后悔,汪峰说过你看外国的摇滚歌手都大款我们不非得甘之若饴,摇滚也要有经济基础。 说到摩登天空的成功,然而明确的透露出来说其实歌手的个人自由是受到很大限制的,唱片的成功里多多少少渗入了歌手的某些对于自由的取舍。

  大家从一开始的纯理想渐渐理性了下来,二十弱冠,更像经历过了成人礼。像中国无数的高三学生那样,那年那个宣誓的操场,默认自己不再只是纯粹一块理想什么都不在乎而是为了这个理想乐不乐意地舍弃一些东西。一切蜕变里都不约而同暗含着中国内涵的土味,相当接地气。

  于是那些人都开始说,自己的风格慢慢发生了变化,说自己对于新事物那种充分包容肯定的心态。这跟网络上活跃的那群自觉装逼到处喷人说谁谁谁都他妈伪摇滚的年轻人,少不更事的年轻人,倒是形成了巨大的发差。那群摇滚青年说自己听摇滚的优越感,说所有其他的一切都完蛋去吧的时候,摇滚老炮们却能相当包容的看待一切音乐文化了。粗想起来,多少有些衰老无力的气息,实际上,更像是无奈的成长,略带伤感的回首和展望。

  于是那些人都开始说,在准备新专辑,要好好慢慢准备。想突破自己,想至少对得起中国火忽的燃起时的辉煌。那我们还能说什么,就算几年后最后拿出来的成果也许并没有达到那个理想,音乐节上面对那些已经苍老的面孔和渐渐吼不上去的嗓音,我们面对的是青春的消逝,说好听点,我们面对的是成熟。

  这些年新人辈出,当然其实老崔从一开始就不断关心中国摇滚接班人的成长。然而桑海沧田后,最后还唱着那些真正的力量的,还是只有崔健。有的人还在唱,但只是集中到了个人触觉上不再理性批判社会;有的人还有力量但粗鄙不堪言过其实不切要害,其实最开始的中国摇滚也更多偏向这种状态。真正能像《一块红布》那样恰如其分直入人心地反省中国的歌,很少再唱起。

  摇滚一向不屈,不会在任何势力下低头,不甘于任何情况下磨损棱角。但要在中国存活中国摇滚,总少不了一些外圆内方的意味,这片土地上没有纯粹的激愤而更多善良的愿望,这个时候,要成长就必须成熟。

  摇滚总含有那么些悲观,即使响起《生命中最美的一天》,旋律也是低沉的悲欣。黄燎原反复表达了一下自己纯粹的理想,作为一个六零后,当初组织这些音乐节就是想纯粹地为祖国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当然他说多少遍,心里也固执认为这个时代里没人会再相信一个纯粹理想人的存在。

  但是,好吧,其实现在满怀澎湃聚到一起看这部《摇滚多多》的大学生当中,您不能说,没有人不相信您这是发自内心略带悲观痛苦的大实话。

  我们还年轻,我们刚二十弱冠。

  终于中国摇滚从猛一下子点燃到猛一下子熄火到渐渐平稳的成熟,渐渐像步入了正轨,前路如何固然无法预测,但终究不会是一个悲剧的结局。我们看到太多早熟的孩子大起大落之后沉稳面对人生的故事。摇滚会慢慢恢复生气,尽管他身体里一部分正在慢慢老去,却也是正在慢慢新生。

  而到现在二十六年了,三十而立,几年后中国摇滚能不能自然生长绚烂绽放,时间会告诉我们,音乐会告诉我们。告诉不断以老去为代价换取成熟的我们。

  《摇滚多多》观后感(三):2008年1月5日崔健《时代的晚上》北京工人体育馆个人演唱会

  ★★★★★★★★★★★★★★★★★★★★★★★★★★★★★★★

  自从去年7月15日星光现场的不插电演唱会,

  我们已经压抑了这么久,

  释放!

  就在那一天,

  放下你包里、怀里、脖子上的MP3,

  就在那一天,

  我们一起,

  去感受那现场的新鲜摇滚,

  再次唤醒你那深藏已久的灵魂,

  让他在这另一个空间出来透透气。

  虽然我们同样做着阳光下的梦,

  但是我们可以控制他的长短,

  只要你愿意。

  2008年1月5日,

  我们工体见!

  ★★★★★★★★★★★★★★★★★★★★★★★★★★★★★★★★★★

  ★★★★★★★★★★★★★★★★★★★★★★★★★★★★★★★★★★

  《摇滚多多》观后感(四):精神

  纳莎空间观影

  RMB 10元

  121分钟双语字幕导演剪辑加长版

  两个小时的电影一点都不觉得疲惫,比起上个星期看《破碎》明显这部更能吸引我的注意

  刘东虹那段我内急去上厕所,回来这个悔啊.....==

  几个兴奋点:

  1.黄燎原,这是我在看电影时心里默念次数最多的人名,对我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名字,所以我想记住他,记住那几个特别的镜头和他低调说出的那几段话,台上高峰在说感谢他的话的时候的被举起和与兄弟相拥的时候我第一次热泪盈眶

  2.田然的婚礼,第二次热泪盈眶,最完美的一天做配乐绝了,下婚车时她幸福的笑,第二天启程开往音乐节,他上台她在台下合唱,这样的蜜月让人艳羡,每个人脸上的笑容都让我难以忘怀,嫁给摇滚乐,这个女孩是幸运的

  3.张楚那两段歌唱,说实话五一在草莓音乐节的时候看张楚我对这两首歌一点感觉都没有,而这次在银幕上他脸上所有的细节都尽收眼底,是那样享受那样动情的时候,我突然感伤了,第三次热泪盈眶

  4.一无所有,每次都热泪盈眶,这次也不例外

  导演的感性和低调也让我印象深刻,几个提高观影注意力的小想法都甚为管用,尤其是那几遍“马小军”,乐在其中的讲解,每个镜头都如数家珍,纪录片的剪辑是融合导演的思考在其中的,高导充分做到了,看得甚为舒畅。

  摇滚乐,少,所以记忆所以珍贵。

  这样的记忆永远影响我们的一生,演出上的聚会狂欢和热泪盈眶,即使我们特立独行但永远不孤单,无论何方都有兄弟姐妹.

  到06年的20年,我只拥有其中的4年,这样的自由应该相伴一生,这样的精神应该贯通于身体每个角落

  .导演讲解的时候心里突然有这样一个想法,结婚的时候不摆酒席,用摆酒席的钱请乐队来演出,还礼钱的门票一百一张,其他另算,越想越心神不宁

  《摇滚多多》观后感(五):魏晓波评《摇滚多多》

  高巍的《摇滚多多》放映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一些观众在交流的时候还说了些没意思的话。高巍在电影节期间也独来独往显得有些孤独。原因可能是大多数来看片的人并不是摇滚爱好者。那么,通过这里可以看出这个片子有一处不足的地方就是没把作品中的内容处理的更加的具有普遍性的意义。虽然说摇滚乐在中国的发展困难重重,其自身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摇滚多多》看起来是一部很温情的纪录片。这里面呈现出来的是个人对成长记忆的影像还原。我看完影片后觉得有些难受,尤其是看到何勇在舞台上跑,和韩红一样,很别扭。还有,影片中的乐手大都在重复自己十多年前的歌,每个乐队最多发两张专辑就完蛋了。或许摇滚乐就是舶来品,根根本就没有扎下,荷尔蒙的力量使音乐得以暂时的勃起,年轻的快感过去之后,这种音乐也烟消云散。

  《摇滚多多》观后感(六):20周年献礼纪录片

  周末和老周去红糖罐看了这部纪录片,由于之前没有听说过这部电影所以一直以为这是最近的,直到片里不断出现的06年迷笛的片段和当时的一些演出时才明白过来。片中反复那几个人的谈话,从AK47老猫,痛仰高虎,唐朝丁武,超载高旗、李延亮、废墟周云山,木马曹操,崔健,沙子刘东虹,张楚,黄燎原,梁龙等,崔健是鼻祖,张楚、唐朝、超载这都是魔岩时代的人物,有人说这片子土鳖,但是想想06年恰逢中国摇滚20周年,以上这些人都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包括前段不断插播06迷笛的片段,如果换作今天看完全认为这是迷笛的宣传片,可是06年的时候中国唯一像样的音乐节只有迷笛,没有草莓音乐节,热波音乐节,长江音乐节,只有一些非常小众的地方音乐节,如美丽南方这种直到今日都无法大范围普及的音乐节和各地的打着摇滚旗号却几乎都是二线流行歌手扎堆的沙滩草原音乐节。其中印象很深刻的是06年的世界之窗音乐节,当时的人数不比同年的迷笛少,只是观众几乎都是冲崔健来的。我还记得声音玩具在台上的时候,下面周围的大叔都喊着一个口号“崔健上,滚下台。”相比迷笛,观众的包容性更是没法比,窒息的全场甩头,subs的全场狂欢,这都是场面在06年别处音乐节很难看到。不过这部电影带来的冲击感并不强烈,重复的背景音乐和冗长的访谈成为了鸡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