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朽叶家的传说》读后感10篇
《赤朽叶家的传说》是一本由[日] 樱庭一树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4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赤朽叶家的传说》读后感(一):~赤朽叶家的传说
书名:《赤朽叶家的传说》
作者:【日】樱庭一树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本书大概介绍:书面上写着“希望我们身处的未来,也能像这个充满了谜团而又有趣的美丽世界,那么吸引人”
另外,本书也被誉为“日本的《百年孤独》”
其实看过的书也不算少,但是都没认真写过书评。回忆起来除了大概的剧情,很多都寥寥了。不免遗憾。虽说我看书也未必是囫囵吞枣,但是很多感受细化入了生活,到觉不出多大的变化。不知是好还是不好。这是第一篇书评,好不好,大抵没多少人会看见,也就随兴写着了。
百年孤独很出名,也就只知道很出名了,一直抽不出专门的精神力去看,就像我专门看散文得有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一样。
后来偶尔看到谁说的百年孤独充满了魔幻色彩,这我突然就有点明白了。赤朽叶家总是虚虚实实交错着,不知道是夫人们独特的虚无的信仰,还是丈夫们踏实的现实努力把赤朽叶家变成那么特别的存在。看完整本书,无法细化出某些单独的情景,古怪的老夫人辰,不知道有没有认真在生活的万叶(我个人的感觉),突然感到责任踏实下来的高级游民曜司,温柔而清秀的同性恋大哥泪,想成为明星游手好闲的包,惧怕核武器孤僻怯懦的孤独,幽灵一般存在的百夜,漂亮但是奇葩一般的漫画家毛球,把生命和荣耀献给熔铁炉的丰寿(最终在炉子拆毁之前投炉自尽),黑夜白天完全不一样的优等生巧克力,暗恋漂亮哥哥的水泡眼黑菱,还有平凡但是幸福着的孙女赤朽叶瞳子。大家都有故事的生活着。但是怎么说呢,我却觉得好像每个人都活的没太大意思。比较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丰寿希望和万叶一起去死,但是却因为万叶的不识字而错憾终身。丰寿是怎么想的没有人知道,但是万叶却终身抱憾。
被山里人遗弃的万叶有着永远无法解开的心结,那满山的铁炮玫瑰和远走消逝的山里人们。即使被称为千里眼夫人,即使被赤朽叶家的家族崇拜信仰着,但是好像一生都无法开心,好像每天都是为不明所以的责任所支撑生活着,说不定,她是想随丰寿一起去了的,也说不一定,她还想在再踏上山路,在满谷玫瑰的飘香中追随着族人远去。
毛球和瞳子的生活我却并不是很感冒。虽说这两个也是主人公。(不过这是我的书评而已,又不是介绍书的内容)
一代又一代,传奇的一代终会消失,接下来的人们是拥抱着这份心血继续守护,还是想要逃离这份束缚,最终的瞳子找到了她自己的答案,作为赤朽叶家的女主人,坚强的守护。
说到这很是唏嘘,到底为什么,心里清楚却说不上个大概,即使真得说清楚了,倒是矫情了
三个女人,都非常有趣。
不过在封面上印被日本媒体称赞为日本版的《百年孤独》,实在是不太公平。一是二者的确相差很远,二是这本书也有她自己的优美和趣味所在,说了《百年孤独》,难免引人比较,反而不好。
作者一定思考过百年孤独的写法,也是言之凿凿地说着连篇鬼话。也总要将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纠缠在一起,难免有点穿凿,与情节无关的诸多评论显得累赘。但是还是好看的。和马尔克斯那种抽离的冷淡口吻不同,这本书的叙述里总有悲悯的感觉。时代滚滚向前,裹挟着众人,大家都没有选择,而被时代抛弃的人义无反顾,坠落台阶或者熔矿炉,化为枯骨,沉眠在山谷深处,与枪炮玫瑰作伴……
与百年孤独那种妖艳又疏离的华美不同,这本书充满了优美的日式韵味,奇妙里也有一种早已相识的熟稔和平易近人。
贯穿始终的泡泡茶,从辰和万叶的相逢时登场,到曜司与万叶的初遇,完全变成了充满温暖的饮料。难道不是吗?裹着五颜六色糖衣的豆子,被滚烫的茶水浸泡,翻滚起层层泡沫。
在滂沱大雨中怀抱味增的少女,有着扑朔的身世,作为弃儿的淡漠态度,和三只迷路的狸猫母子一起在屋檐下躲雨。两只橙色灯笼漾出火焰的花,高傲的男子感到细微的内疚,小声读着菜单,然后又从头读了一遍……
我非常非常喜欢这个情节,如果这是本模仿之作,那也是离我们很近的作品。这分明是浸润在少女浪漫情节中的梦幻故事啊!!
包括因为“分寸”这种东西,而从无法贴近的恋人,唯一一个隐秘的拥抱。万叶喊:“老丰!接住!”她的口吻真是洒脱又好笑。万叶勇敢地跳下,落入丰寿张开的手臂中。这难道不是少女漫的情节吗?只不过女主刚刚目睹了丈夫背叛偷情的产物降生于世,而男主是一个将生命系于终将被时代抛弃的大铁炉的独眼的可怜虫……
但还是美好的爱情啊!
马尔克斯用终生的颠沛和虚假来剥落一切伪装爱情的外皮,来宣告爱情的存在——像壮美的滚滚巨雷,横扫一切!如果这样想,那这就是低配版的爱情。
低配版的爱情,像是低配版的钻石,总要有一点模糊的地带,不够强烈,不够澄澈,镶嵌在穷人的戒指上。命运的穷人们,没有壮丽的人生,没有决绝强烈的意志,平凡乃至黯淡,含混地随波逐流,慢慢变得面目模糊……就在优美的贫穷中,开始喝起了双手为杯捧起的菩萨泉,开始钻研起像泥土一样便宜的猪肉。这种爱情的美态,更有着一种洒脱的漫不经心的优美,哈哈大笑地逛菜市场的那种的烟火气的优美。
哈哈,这就是受过挫折依旧不改初衷——可见浪漫不死,真是顽强的少女心呀。
还有带着酒和红玫瑰去探望死去恋人的男子,坐在摩托车背后欢笑的少女,红丝带和长长的马尾辫,黑帮老大开着兵器店,生下拖着鼻涕的小孩。
都是少女情怀的浪漫啊!
不过在“我”的时代,瞳子的故事过于刻板。从外婆语焉不详的遗言开始,瞳子刻板的恐慌,更像是刻意为之的噱头,为了串起过往的碎片,为了结束那个飞翔的故事,为了能在封面上写引人注目的剧情简介……哈哈,这也是我恶意阴暗的揣测啦。
迷茫的恋人,活得不愉快,却也无法挣脱,脑子里充满奇怪又合理的是非观——总之,没有认真活过的感觉,好像失去了获得感受的能力。我想我也有一点体会。
瞳子和泪舅舅的恋人的拥抱,是一个传统的救赎情节。坦白来说,写得并不好,刻意也不够圆融。
救赎情节总是差不多。在某个时刻,某个再普通不过的时刻,个人与世界的和解达成了,总会有想要流泪又觉得荒唐、却喜悦异常好像重获新生一般的感觉,从青山一个人的好天气到厨房系列里的咖喱猪排饭,都是常用的手段。
我很喜欢这种情节。期初大家总是口吻克制讲着乏味的生活,该哭的时候好像却流不出眼泪,和乏味的人上着千篇一律的床,完全茫然地活在这个世界上——然后在某个时刻,重获感受喜怒哀乐的能力。如果没有失明过,也许就把细微的光都当做理所当然吧。
但是喜欢这种情节,就好像观察大家在便利店买什么一样,总有一种增进了对某个人人生了解的快乐感觉。
我想,也许会有某个救赎便利店,麻木的人们进入其中,尽情选购。
“能给我一个被人壁咚的那种吗?”
我想这就是作者的乐趣吧。可以像张爱玲一样陷落一座城池,像亲王一样天降一颗彗星,也可以像吉本芭娜娜一样坐着出租车翻山越岭,在雪夜千里送猪排饭(这种奢侈与戏剧化的情节,就像童话里骑士屠龙救得公主一样的铺张,只不过披上了烟火气的外套)。
但我也为上述这种轻佻的口吻感觉愧疚。许多人的人生非常恐怖,绝望这种词不该轻易的出现。
诚挚地希望大家都能过得愉快,有饭吃,有床铺住,看得到月光星辰,听得见风穿林雨打叶,在吞尽白骨的乏味生活中有梦幻的避风港。
有故事藏在心底,有人爱。
这本书之前,刚看完《尤金妮亚之谜》,对其中那句“恐惧是增加可信度的香料,只要适度撒上一点儿,就能让故事更具可看性!”念念不忘时,刚好又看了这本《赤朽叶家的传说》
容我把此话改为——神秘,是增加可信度的香料,只要适度撒上一点儿,就能让故事更具可看性!
我问自己,如果去掉故事里所有玄妙的东西,所有作者深深布局,让我们——明明被教育成无神论者的人——也不愿、不想去怀疑,其中那些玄妙故事,是真是假。甚至说,看完时,早是彻底相信故事就是这样,历史和真实就是这样!
海明威在《同“音乐家”的一席独白》中说过——如果他(作家)想象得真实,人们以为他叙述的东西都是真正的发生过的,以为他是做报道呢。
就是这样,樱庭一树的这故事,不就是真的发生了吗?你敢说你能忘记天上飞的男子、长满铁炮玫瑰的山谷、或者那股阻拦新娘花轿的神秘大风……
可能我们记住的不同,可,有些书放下书就忘了它,有些书是让你回味很久的。
《赤朽叶家的传说》对我,就是那本放下了书,也会常常回味的那一类。
《赤朽叶家的传说》读后感(四):称不上推理,算是魔幻小说吧~~
赤朽叶家的传说,随便看到图书馆新书架上的一本书,看到是说是推理小说,随手就借过来看了看。
看到一半,发现好像和推理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搜索了一下书评,发现这本竟然被评价为日版的百年孤独(看完感觉这个评价过了点,虽然我没有看过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直说看,但是每次翻开来都没继续下去,泪),意外发现这个作者樱庭一树是写轻小说出生的,Gosick系列是她写的(看过动画版的gosick,很轻松的推理剧,喜欢)。
说说这部小说,最喜欢毛球这个人物,传奇的一生。对待友情的执着,我觉得她一直活在巧克力的影响中,活在她们传奇的暴走族的生活中。
长子泪是个让人怜悯的孩子,出生时万叶就预见了他的未来,他的死去是因为爱吧,无法被世俗接受的爱,但是他却又是那样如此安静美好的孩纸,任何时候都不让人操心,又那样意外的离去。
对于万叶,被山里抛弃的孩子,成为赤朽叶家的少夫人,不认识字,不知道地球,可是她拥有一双可以预示未来的千里眼,看到了太多人的死亡,不管是她心爱的丰寿,还是她的丈夫,儿子,父亲,还有自己,我无法判断她这一生是否过得幸福,可是她也算圆满了吧,去过山里找过自己的身世,最不幸的是一直认为是自己由于自己的不认识字害死了丰寿。对于丰寿是真正的喜欢吧,却又一直保持着距离。
那个叫做孤独的孩子竟然故事这么少。
整个故事分三个部分,万叶,毛球,还有瞳子,前两部分感觉还不错,最后一部分,瞳子去追寻答案,算是推理吧,这一部分感觉写的不怎样,虎头蛇尾的感觉。算是见证日本历史,虽说比不上百年孤独,可是可以看看的。
以上全是,无聊的人闲扯罢了。
读到这本书之前,我并未听闻过樱庭一树这位作者的大名。于轻小说界,仅数年前略有涉入,因不是自己的菜,浅尝辄止。
遇见这本书,只因到常去的电子书站看了每日更新,批量推送而来。刚翻开第一页时,也只以为是那些读之索然,读过即忘的为数甚众的日系平凡小说中的一本而已。
没想到就这样一口气读完了,掩卷反思,书中人物竟能历历在目。或许是长期关注日本文化的关系,书中所描摹的每一个形象,都能够轻而易举地化作有血有肉有细节的人形立于眼前;每一个场景,都拥有影视作品般的既视感。圆滚滚却又充满威严气场的阿辰夫人,身材高大的万里眼夫人万叶,出身文青后来继承家业最终身首异处而死的曜司,爱穿华美和服的金鱼眼黑菱绿,犹如少女漫画男主角般的泪,拥有混血般美丽容貌和天才漫画家光环的毛毬,看不见的妹妹百夜,暴走族的幸运女神蝶子,代表着炼铁时代的崛起与衰落的工程师丰寿;万叶与绿携手山谷夜奔,火车坠桥死状凄惨……这些形象与场景,仿佛在作者落笔之前,就一直在读者的脑海里,作者讲述的故事似乎只是一个指针,一处调用,给那些早已固化在记忆中的元素和意象一一命名。于是这些元素和意象鲜活起来,命运的丝线你来我往,个别的还绞在一起难解难分地颤动,终于统统化作一场华丽的飓风,自红绿村扬起,不知所终。
这是工业革命对社会影响的故事,也是平凡女子命运的写真。遵循着炼铁兴衰的历史真实,也交织着“山里人”和“万里眼”的奇妙异术。小说跨越几十年,记录下赤朽叶大宅四代的兴衰,却是举重若轻,行文流畅,充分传达了历史的厚重,却丝毫未觉滞涩。或许,这也是轻小说作者积淀的能力之一吧。
一直很关注日常生活的细节,尤其是在社会重大转折,历史兴衰成败的时点,相比之下普通人的命运是那样微不足道。有谁知晓他们每一点微茫的情感?有谁了解他们在情势所迫下做出无奈之举时心底的声音?有谁记得他们在命运兜兜转转之后,连自己都不得不忘记了的某些珍贵的记忆?
万叶在一瞬间看过长子泪的短暂一生后,曾经历了怎样的心境,才将泪夭亡的事实锁在心底若许年?
曜司在随着列车坠落的那一瞬间,是否曾微笑地闭上双眼,唇间默念着“是时候了”?
毛毬再次跨上心爱的坐骑,前往蝶子身故的看守所门外的那一夜,她有没有流泪?画完最后一笔漫画后,前往隔壁房间会见蝶子的亡魂,她第一句话说了些什么?
赤朽叶的时代,毕竟已成往事。从作者特地选择的命名意象中也清晰地显露出来。红叶离枝委地,业已腐朽。就如那终将随炼铁工业一同倾颓的山顶家宅。
而即将作为赤朽叶家下一代接班人的瞳子,眼前展开的又将是什么样的人生?
《赤朽叶家的传说》读后感(六):魔幻现实中的神话终结
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其实是有点嫌弃的。
《赤朽叶家的传说》,呵呵,听着就像那种迷幻兮兮又无厘头的网络小说。红绿村什么的,说不定是个“金田一套路”的幻想升级版,抱着看完就删的小说念头在旅途移动中读起。
这两天趁着雨天又读了一遍纸质版,依旧阅读体验极好。简体版封面是那种大红大金咋一眼不会想要买的类型,这时候就觉得新星出版社的那句logo真是棒——阅读之前,没有真相。(尽管这书并不是新星出的)
重读不仅仅是因为喜欢,多半是有点想念当初读时的那种心情了。
很久没有读到过集这么多标签为一体的小说了:魔幻现实、残酷青春、悬疑、女权、轻小说,大概要说多少可以有多少。
其实最初被打动的是水泡眼黑菱绿的哥哥卧轨而死的那一段,阿绿抱着哥哥支零破碎的身体说:
要是国家变得更加富裕、到我们女儿、孙子的年代,或许娘娘腔的男人也不会年纪轻轻就死掉了。
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选择,可能会创造未来。女人不再是影子,工作和事业也不仅仅是男人的责任和角色,不相信国家、不愿意创造家族,这样的时代会在某个时候到来吧。
两个女人用蹩脚的英文唱着约翰列侬的《imagine》,终结了一个时代的神话。
有日本媒体大赞说这是日本版的《百年孤独》,从1953年到2006年,大河剧的既视感,几代人的鸿沟、奇幻交织具象的现实。
石油危机、公害事件、田中角荣下台、TSC偶像选秀、漫画文化的兴起、昭和天皇驾崩、宫崎事件、泡沫经济时期。
战后人人脚踏实地拼命工作发展经济,接下来生活富裕了,年轻人却陷入了精神上的巨大虚无,那是丧失了梦想与热情的一代,从大张旗鼓的暴走女郎集体,到更阴暗潮湿的校园欺负凌弱。
当年宣称“青春已经结束了”的小孩也渐渐变成了大人,拼命想要反抗一切却不知不觉走上了相似的道路。
“只要现在快活了,就算明天死了,我也不介意。因为这就是青春。”
相比之下,池田衣良的《池袋西口公园》里满满的黑暗与创伤并没能引起太多共鸣,村上龙《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的那种冷酷和毁灭显得有些做作无聊了。
《赤朽叶家的传说》的元素复杂,却充满了残酷的美丽,命运像神话一般展开,或许小说中给新生儿取的名字就预示了一切:泪、毛球、包、孤独、自由。
串起来就刚好是这50年时代的变换转折。
“欢迎来的美丽的世界,来到这个烦恼众多的世界。而今后,我们的未来会围绕着什么而战斗呢?”
《赤朽叶家的传说》读后感(七):“美丽的”世界
如同章节标题一样,这不单单是在写家族的故事,而是那个动荡的时代不同历史背景下女性的缩影,
战后重建中为了家族奉献一切的女性;虚无迷茫又充满责任感在青春时恣意潇洒又清醒的迎接成年怀有梦想的女性;以及生活在现代没有生育或养家的压力后却对自由无所适从寻找不到生存目标的女性;
如果不了解日本的一些文化可能会看不懂故事中的那些意义吧!虽然我也不太了解日本。
每一个人都是那个时代典型的缩影,文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是女性的责任,强大的男性。不同时代下不同的人心中都在变化着,却并没有永远适用的答案。
每个人都活在时代的压力之下,懵懂的活着。
孤独舅舅说,人就算不年轻了,生活还是会继续下去。是呀,年岁并不一定会让我们成熟,清醒也好迷茫也罢,时间在流逝,我们在变老,时代更迭着,老家的房子虽不变的屹立着,血脉相连的人们来来去去,到最后我们的人生被推着一步步向前,回不了头。
我们年轻时的梦想,对自己的设想,对他人的憧憬,被一点点的吞噬和消耗了。瞳子说仿佛自己漂浮在空中,没有着落的活着。不知道想要什么,也没有追求的欲望,连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活着都不真切,直到,被欢迎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不管怎样,因泪舅舅的死而出生,外婆与母亲相继死去,她们的故事仿佛神话或传奇充满奇妙的色彩花团锦簇迷雾重重如此丰富,而自己却这般匮乏空虚,但是在墓前的那一刻,她决定承接众人的意志,抬头挺胸的活下去迎接未来,这个世界不美丽,但她没有放弃对美丽世界的憧憬,既然活着也就只能如此了,也许等到她老去之时,她口中讲述的自己的人生故事,也会让孙女觉得美丽吧!
《赤朽叶家的传说》读后感(八):转轮下的青春
好吧,又用xx的xx这种格式写标题了。一个书评拖了两周多今天想起来就趁午休写写吧。
其实看到一半的时候是有一点失望,因为大段时代环境描写充斥其中,虽然很长知识,但也忍不住吐槽“这么写是不是草率了点”。不过等看完的时候,还是有一段时间沉浸在时代洪流波涛滚滚的这种情感里的,所以打了个四星。
相对于没有特别大起伏的剧情,这本书的人物塑造是很可圈可点的,可以说赤朽叶瞳子这一代之前的人物性格都十分鲜明(扶额)。
一、万叶,名为“黑菱绿”的青春
故事的主线是由众主角的“青春”连接起来的。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还思考了下,万叶是不是就没有“青春”了呢。因为不同于毛球或是瞳子,万叶年轻的时候一直在帮忙带弟妹,忙家务,是个对未来没有特别的想法,与现实有点脱离感的女子。这大概也是她的能力所致吧。在这期间,给她生活添加色彩最多的就是黑菱绿了。
虽然整本书的人物设定上都有点俗气,几乎随便拿出一个重要角色都有点身份,不过阿绿还是很有趣的一个人。想看这本书也是因为看到她的一句台词,“……去创造一个娘娘腔的男人都能活下去的世界”,当时就很好奇,啊这本书会讲些什么呢?然而这种充满成年人热血的台词只出现了这么一次emmmmm
关于黑菱绿的哥哥,看到的时候就展开了一些显而易见的某种脑洞,生不逢时的哥哥就这样被大环境淘汰掉了,这件事直接地刺激到了黑菱绿。黑菱绿和万叶是秘密的共享者,捡回来的尸体,消失的箱子,开满铁炮玫瑰的山谷。万叶篇的末尾可以说是最接近万叶身世的一次,看到航拍图片上的箱子山谷和宽永六年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一直到后来阿绿也丰富着万叶的生活。
某种意义上因为万叶没有什么波澜壮阔的青春,所以她的青春更像是没有结束过,虽然儿子死亡的阴影一直都在,她的生活也分外岁月静好,甚至一直像小孩子一样困惑于自己的身世。她并不爱曜司,她也许成为了母亲却不是妇人。
顺便提到丰寿,我觉得他对万叶是真爱,他们两人之间都是冥冥之中的,早已感知到的爱慕。如果丰寿和万叶结婚可能也摆脱不了葬身炼铁炉的命运,但至少还会怀有一丝歉意而不是心如死灰了。
所以说女惠比寿为什么会知道万叶能保护赤朽叶家呢……如果没有万叶,赤朽叶家这一系列的,危急时刻死了老当家,意外死了继承人,意意外死了当家的……换哪个家族都得折寿一波……
二、毛球,与青春殉情
毛球是个洒脱随意得令人羡慕的人。】首先想说的是,毛球应该是能看得见百夜的,只是真的不喜欢百夜就一直延续从小时候开始的谎言。百夜则是整本书的败笔……没见过被设计得这么滑稽的角色()
相比于万叶那一代,毛球这一代更给人时间浪潮拍死人的感觉。在毛球的时间里,战后大人们的励志热血已经稀薄得快要看不见了。失去了大的危机的年轻人们开始用其他方式消磨自身的荷尔蒙。虚无来得太快,简直像九零后看不惯零零后。
毛球的青春是公路上的暴走,也是丰寿蝶子,相比于她爱过却又满不在乎的那些丑男人,巧克力大概才是她的真爱。巧克力脱离后她的心情跌落谷底,巧克力出事她三观破裂,巧克力死了她的青春就停滞了。
是的,不是结束而是停滞了。因为接下来的十二年她一直在缅怀这段青春。把青春记录完毕后她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虽然她爱着自己的家族爱着自己的家人,可她本质还是个自由自在的人吧。责任编辑在葬礼上看到的真是阿伊拉吗?
三、泪,顺水而逝的青春
泪的故事非常让人脑洞大开。一个和父亲外貌相像,非常礼貌的乖孩子,一个唱着歌望着恋人的背影坠下悬崖的人。虽然由于万叶的刻意回避,关于泪的笔墨并不多。对于万叶来说,这孩子可能从未活过,就像是书上的人物一样,但现实却与之相反,泪实实在在地活了二十多年。
起初泪坠落山崖被水冲回来这段并没怎么触动我,反倒是三城出现的时候给当年的情景加了层滤镜。三城是个仇女基,但是深爱着泪,过了十数年都没走出来。这倒是让我松了口气,原来泪的青春恋爱物语不是悲催的弯恋直,最后想不开()不过这也让泪自杀的缘由变得容易猜到。
泪会继承家业,不喜欢美男的毛球都和指定的人结了婚,泪的命运更可想而知。也是因此一直文文弱弱,不敢违抗家族的泪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吧。之所以最后飘在水面上还是笑着的,也许是听到了三城的呼唤声吧,也注定不会在家族与恋爱之间两难了(sad)。
四、瞳子,延续到未知的虚无
确实,瞳子篇一开始整个调子就降下来了。红绿村的人越来越少(这点我还是挺有感触的),没有渴望的瞳子陷入了空虚当中。瞳子一直很纠结自己本来该叫自由的这件事,因为不再是“自由”,所以还在自由恋爱的瞳子真的会有自由吗?
平静的生活压榨着新一辈的年轻人,无论过着怎样的生活,都被大环境所束缚。瞳子篇的画风和之前不一样主要是“突然推理”,而且无论是推理过程还是推理结果都差强人意,不过好在确实扣上了题——在时代中拒绝前行终将被舍弃。
未来是未知的,说不定哪日的巨变又改变了一代人的一生。也许这一代是虚无的,被压榨的,但他终究是这一代人的特质,是和父辈祖辈截然不同,也平起平坐的。
瞳子也是我们,小小的插曲过后,生活还在流水一般缓缓延伸。不变的事物,改变的地方,在某一日注意到的时候,会产生些感慨。
《赤朽叶家的传说》读后感(九):赤红的灵魂如将朽落一般美丽
一直以来我对樱庭一树都缺乏好感。
实在是因为尸姐还有休闲璐都曾经以热切的姿态推荐过她的《我的男人》。我曾经说过,《我的男人》用一种非常黏稠的触感去描写了极度黑暗的背德情绪,浓烈得能让人吐出来,越是纠缠就越是肮脏,描写得越情真意切深入骨髓就越让我厌恶。它用一种娇蛮地向世界展示的禁忌感把宁愿杀人也不想被揭破的情感,写的如此细致动人,生怕让人无法体会到那战栗一样用力的描写。“你们不是也一样么!”它说不出口的这种暗示,一旦真的在阅读中尝试去代入,甚至只是瞬间想到,都会觉得异常的腻心。
所以我不喜欢樱庭一树。
不过后来了解到糖果子弹和萝莉侦探霍去病(误)都是她的作品,不由也稍微对她其余的作品有点好奇,写过那种病态东西的家伙还可以写萌皮的轻小说么?我知道她是以轻小说成名的,但是就好像在发现自己能将轻小说写好的同时,她开始积极地尝试了更多元,更类型化的其他方向。
于是在友人馒头卡的大力推荐下,来读读看赤朽叶家的传说。
赤朽叶这个名字本身就很美。赤红色却在衰朽中的落叶,这个意境仔细想想就美的让人窒息了。而这个家族的故事也纷繁错乱到让人眼花缭乱。
以女性视角开启的故事,全书分为三部,《最后的神话时代》是以万叶的人生为主舞台,《巨大与虚无的年代》则以激烈的毛球的故事接续上演,最后的《杀人犯》则是最为平凡,平凡到自己会怀疑自己是否失落了赤朽叶家的精神的少女,赤朽叶瞳子,也就是“我”唯一经历的不平凡的故事。
三部的风格分裂的很明显,第一二部还只是叙述情感和背景代入的差异,第三部就感觉彻底和前两部脱离开来,变成了刻意写得十分平淡无奇的,甚至说不上是青春的故事。
读《最后的神话时代》的时候,我感到很惊讶。我原以为樱庭一树这家伙只会反复使用颜色浓烈的笔法和杂乱的内心情感来凸显故事,但是赤朽叶万叶,这个被“山里人”留下来的孩子的故事,清淡而深远,如题目所说,仿佛脱离现实一样充满了神话才有的清冽感,甚至刻意使用的色彩都非常清透,有一种描写远古时代的动画里才能见到的安静。有几个特别的小细节让我十分难忘:可以飘起细长的紫色轻烟的床年草烧起来,山里的人就会把装在箱子里的尸体带走,安眠在永恒不语的远山中;熔炉仿佛黑暗的摩天楼,吞吐着黑烟,但并不显得肮脏,即使工人们遍布油污,明亮的熔浆仍然映照他们的额头;万叶在下雨的时候和从山里迷路出来的狸猫母子三个一排地仰望着昏暗的天空,就在这里,她偶遇了注定成为她丈夫的人;出嫁的那天轿子都被下山风弄坏了,穿着新娘服装的万叶就踩着金色的草屐,孤零零地爬到了赤朽叶家的门前。
第一部的描写充斥着非常容易想象到的画面感,而且万叶本身就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人,她的故事也非常好读,连悲伤都是被筛子滤过一样,眼泪纵然像海水一样咸,并不会让人感到不可挽回的极寒,一切的故事并没有原因,也不需要原因,跟随她的描写,你会自然而然地相信这个故事。
第一部终结在欺负人的丫头阿绿和被丢下的孩子万叶一起唱着歌,寻到了那无数不吉利的箱子,还有铁炮玫瑰盛放的原野,最后在晨霭中不知所终地消失了。
第二部《巨大与虚无的年代》则和画面感鲜明的第一部完全不同,不同之处在于,她不再让你察觉到有可以清晰体会的颜色,这一部的故事是狂乱而燥烈的,就好像赤朽叶毛球的性格一样,极美却不想为了维持这美而努力安静,相反,要更激烈地冲撞这个世界。
毛球永远看不见的异母妹妹百夜,阴郁湿润的少女,怀着扭曲的爱和憎恨纠缠在毛球的身边,不动声色地发起对无视自己的姐姐的战争,以及毛球唯一尝试珍惜的青春的证明——穗积蝶子,被称作巧克力的少女,拥有着没有燃烧起来的寂寞如冰的眼神,同时说着“想要成为外交官”和“想要堕落”。这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少女故事,与此同时第一部埋下隐线的第二代们也以截然不同的鲜明性格正式登场了,纤弱却与他人不同的美少年大哥泪,渴望成为偶像的包,喜欢看漫画的孤独,他们彼此以奇异的联系证实着自己同为赤朽叶家的孩子,而随着泪的死,这个故事开始猛地催生了第三世代唯一代表,也就是瞳子的出生。
这一部的颜色开始混杂成浊流,故事开始从神话的背景里迫降到现实,从这一部开始,第一部那种恍然不似人间的设定变成了实实在在会发生的身边,每一处描写到现实背景时都能感受到那种压迫感,青年人的焦虑和不安也很清晰地传递出来。
到第三部则将前两部还留存的魔幻现实主义的感觉彻底剥落了,变成了日本最可见的小说的面貌,这是不是与瞳子自述自己是最普通的赤朽叶家的孩子相映衬才这么写呢?既不懂外婆万叶的时代那种清透感,也无法理解母亲毛球的时代那种燥烈感,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只剩下寡淡的哀伤与忧郁的青春病,在她身上持续存在着,在这样的时候,她遭遇了,见证了外婆的死亡,开始寻找那个让万叶挂心的答案。
“欢迎来到beautiful world 红绿村。”
在从未谋面的舅舅泪的坟前,在这个因为他的死亡自己才降生的人的坟前,瞳子接到了舅舅生前的爱人这样一句话,然后,她哭了。
世界该变得美丽,未来还要从这里开始。
赤朽叶家或许不会再有更惊心动魄的传说,或许也会继续有更加神秘的谜团,但是,赤朽叶瞳子的未来,还要从这里开始。
不得不说这一部比起前两部确实要逊色很多,但是作为一个收尾,也能说勉为其难把前人的传奇漂亮地收束了吧,赤朽叶家拥有着通红的灵魂,将像要毁损一样努力美丽下去。
《赤朽叶家的传说》读后感(十):不仅仅是传说
文/文小妖
外貌协会的伤不起,我可以很不争气地说一句买这本书是被封面吸引了。闲置了很长一段时间,连书名都叫不全,最近被日剧洗脑得有点过分了,翻箱倒柜把这本书翻了出来,确实也很想读一读,封面加传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一开始的万叶充满了魔力,预知未来,能看到常人所不能看到的未来,但也仅仅是片断,不全,因此增添了小说的神秘性。(ps.我一直希望在小说结尾能有个什么大揭秘的,来揭秘万叶预知未来的现象,结果让我失望了。)很多人说喜欢毛球,我谈不上喜欢谁,仅仅是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去感知赤朽叶家万叶、毛球、瞳子三代女性的经历。单从人物饱满来说,毛球无疑是丰满的,重口味喜好丑男,暴力却又善良,美貌却又壮实,很多时候我很难想象现实中的毛球会是怎样的一个女子?无法想象。像是一个矛盾结合体,与现在的审美观有些格格不入。毛球在某些方面是缺憾的,因此作者延伸出了偷情的百夜以及菲律宾的阿伊拉,这两个女人与毛球如影相随,也许这两个人是从毛球身上分离的出来的另一个毛球。这无疑很吸引人,每次看到神出鬼没,对毛球一脸崇拜,却又不断抢毛球男人的百夜出现时,我心里总是在暗笑,很纠结的一个女人,如同她的母亲真砂一样。对于阿伊拉,有点遗憾,第三部分开始的时候,我多希望思路能按着死去的人是真的阿伊拉,而毛球将以阿伊拉的身份重新在地球的另一端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一如赤朽叶辰为瞳子取的名:”自由“一样。可惜作者还是毫无悬念的把这一切期盼打破了,毛球真的死了!
小说从宏观来讲是以1953年后的日本开始来描述,钢铁业的兴起、繁荣、没落,社会从二战战败后的现象到迷茫、叛逆、新时代的飞跃描写。赤朽叶家族的兴亡暗示着当时的大时代背景,然而我更喜欢细处的故事,比如水泡眼黒凌绿哥哥的故事,长着一双细长的漂亮男子究竟经过了怎样的境遇,变得痴傻,穿着妹妹的衣服的他,是不是急切地想要把曾经的过往割断,最后决绝的卧轨自杀等等,从故事主线上旁生出来的枝节故事,同样的牵动人心。这也是吸引我一直把小说读下去的原因之一。
万叶在少时预见的男子:穗积丰寿是整个日本钢铁时代的象征,他的一生也是那个时代的一生。遗憾的是,他与万叶彼此喜欢,却只能相伴而行。作者着眼于他俩之间的笔墨很吝啬,但又能从那少而少之的文字里读出两人的情谊。对于毛球喜欢丑男的重口味心理,我实在有些不能接受,也许作者想通过这样的描述凸显爱情自由这一观点吧,只不过她还是逃不掉家族安排婚姻的命运。顺便提一点,毛球身边的漫画编辑一个比一个帅,都是美男呀,但仅仅只是工作关系,因此我再怎么的使劲意淫,都不能让毛球跟其中的哪个有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她依然还是喜欢丑男,包括婚后出轨对象也是丑男。可怜了百夜,偷情的对象全部清一色丑男(ps.美夫除外,长得比较正常一点)。写到这里,想来想去,三代女人家,还真是只有毛球的故事最动人,最为跌宕起伏。
关于瞳子,很无趣的故事,她的出现,只不过是起到一个陈述后续的作用,然而赤朽叶家后续的故事也失去了魔幻般的乐趣,是一种平淡的人生。
等书看完,我才知道这本书是一部推理小说。也是醉了,在阅读的过程中并为觉得是推理,唯独在第三部分,万叶临死前抛出的一个问题,她杀了人,让瞳子去寻找真相这部分有推理的成分在里面,然而结局也是很平淡的,并无出彩之处。
这部小说魔幻与现实相结合,带着一丝不可言的神秘感,读起来到也不费力,中间也了解了战后日本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跟中国的发展有着惊人的相似。当我看到制铁业繁荣的时候,烟雾满天时,心里忧虑的是环保问题。也许正是因为经历了这样的一段历史,日本对环保的态度越来越重视,因而造就了当今森林覆盖率为百分之六十的日本。这一点确实值得点赞。
最后想说一说翻译的问题,本书在某些地方的翻译确实让人很着急,对此也只能忍耐,前后联系阅读。读外国的书,翻译是致命的问题,不得不再次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