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强过搜索引擎的专业记忆法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强过搜索引擎的专业记忆法读后感10篇

2018-08-23 05:28: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强过搜索引擎的专业记忆法读后感10篇

  《强过搜索引擎专业记忆法》是一本由鹿田尚树著作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16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强过搜索引擎的专业记忆法》读后感(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初看此书名,以为是那种教读者如何开发右脑从而快速记忆一类的书,本着美其名曰事半功倍实则偷懒的想法翻开一读才得知并非如此

  提起日本,很多国人特别像我等八零后,对其充满着复杂情绪,从小看着聪明的一休、机器猫、七龙珠长大,长大些后又钟情于其爱情动作片,其国的汽车电器等又被广泛使用,然而时常又被其右翼政客的挑衅行动从而联想起祖辈的世仇而愤怒不已。但不论如何,日本人对工作勤奋谨慎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本书中我想读者能够清晰感受到,日本人利用身边所有触手可及的东西——笔记本、便签、电子邮件、DC、录音笔、微博等等等等作好平时工作生活记录,从而得到便利

  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减少了对有用信息的敏感度,我想这应该是一种惰性造成的,原本看到一条有用信息,本以为脑子可以记住,但被随之而来的一些对自己无用的垃圾信息所淹没,如果我们有个勤于记录的好习惯,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如今国人大多用起了智能手机,但多数人只把它当成了游戏机照相机和显摆其身份物件,真正能物尽其用的鲜有。如何能够充分应用这些高科技来帮助和提升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效率,这本书给了我们很有益启发

  纵览此书,充满了一种催人奋进感觉,仿佛做笔记也是一种很有趣活动,由于已经得到了勤奋做笔记的活动作者已经乐在其中了,这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在我们对日本右翼挑衅活动感到愤怒之外,看到对手国民们竟然是这么勤奋的工作学习,是否有种危机感空洞的泄愤远没有踏实勤奋的工作学习振兴祖国来得实在腐朽的清末便有“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说法,我们只有做的比对手更好才行!

  《强过搜索引擎的专业记忆法》读后感(二):记录法≠记忆法

  也许是天天阅读与书写的缘故?感觉自己即使人到中年,记忆不退反而越发活跃,不禁自我心内窃喜。这一定是归功于勤读勤写,我认为此谓我勤读书写字的最大妙处。但是,如果有这么一本书有这么一些方法助你的记忆更强大的话,这无疑是人人梦寐以求的好事情

  这本书的噱头可谓够惊人的了!“强过搜索引擎的专业记忆法”,有什么好方法能够助记忆超越“搜索引擎”的功能?满怀期待与希望去阅读,但是得来的却是失望。真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哪是教授记忆方法呀?只不过是教你如何记录罢了!作者详尽巨细列述记录所需的每一种工具,读着让人感觉就有了凑字数之嫌。倒是记录的基本法则当中,给了我一点启示,之前我读书记录笔记从来都没有标明日期时间,作者提出写上日期和时间,觉得倒是值得借鉴的方法。读过那么多书,把每一本书的读书记录打成WORD文档加以保存,这对我来说是相当浩大的一项工程,很难实现同时作者还说请每天花五分钟重读记录。我觉得每读完一本书,写过这本书的评论之后,这比重新读一次笔记来得更深刻多了。而第5章说到“记录健康法”。建议人们把自己的全部所思所想记录下来,让自己的情绪得到及时的释放,进而从中解放出来,让心灵保持平和轻松,此谓健康记录法。此给那些平时疏于记录心情文字的人,倒是一个很好的宣泄情绪的好建议。

  还有作者说到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成果“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说到,人脑的记忆20分钟后,忘掉41%;1小时后,忘掉56%;1天后,忘掉74%;过了一天后,差不多四分之三的信息已经忘却。看着这组数据,觉得相当可怕,这又让我想起了女儿的学习,我总在埋怨女儿昨晚明明已背过的古诗第二天早上醒来就忘掉了不少?埋怨她当时背的时候用心。---这就是我的不是了。原来遗忘与用不用心无关,人脑的记忆曲线如此,唯一补救的办法就是,赶紧拿起手中笔,把要记的东西尽可能多的记录下来吧。

  这本书再次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强过搜索引擎的专业记忆法》读后感(三):记录法

  我觉得书名有偷换概念之嫌,这只是一本教给读者如何做记录的书,如果说成是“记忆法”,显然有些牵强。

  这本书厚度适中,因为没什么内容,所以很容易看完。而且,不知道作者收没收广告费,凡是他用到的东西,小到铅笔大到相机,都要给出一个大照片,文字说明产品名称品牌厂家等信息,很像在为某厂家的某产品做广告。比如说第36页,上下两幅图都是圆珠笔,如果说上面的图还有些用处的话,那么下面那张图就是为了说明“房间到处放着圆珠笔,大概有30多支”,在我看来完全浪费版面。你抓出一把笔照个“集体照”,就能够表明“房间到处放着圆珠笔”吗?怎么不更写实一些,干脆放上房间放着圆珠笔的各处的特写啊?而且,这张图片上的笔哪够30多支啊,粗略数数,大致在10~20支之间,远不足30只。

  我没看出来这本书是如何能够“超过搜索引擎的”,也不觉得这是一本关于“记忆法”的书。毕竟,记忆法和记录法是大不相同的。记性再好也有遗忘的时候,确实很有必要用一定的方法将生活和工作中需要的信息记录下来,作者显然很有一套个人适用的记录方法,也确实在他的工作中发挥作用,但是,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习惯,我觉得作者这样的记录法过于琐碎,各种大大小小的本子都能把我搞崩溃,更别说让我记住每个本子都是做什么用的了。

  术业有专攻,我不够专业,所以这本书对于我来说,除了第3章“记录读书法”还有些参考价值外,别的内容都不太实用,也许更适合专业人士。看到介绍说作者做过国会议员的公设秘书,而且是最年轻的一位。也算是个成就吧。

  《强过搜索引擎的专业记忆法》读后感(四):巧妙的记录方法可以拿来一试

  书虽小,但是容量很大。任何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总能概括出许多值得采用的地方,如果真的再用到实际生活中,那么每个人都会很好。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记录”,就是大家平时采用的小本本或者日程等等东西,跟记忆有点关系,那就是帮助你记住一些东西,这应了老辈子人说的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是现在的科技发展,当然不会只让我们用笔去记录了。

  首先来介绍一下书,这期间会处处夹杂着我的个人感受。

  这是一本日本人的书,嗯,第一反应就是钓鱼岛,(打住,我的冷静请回来)。日本人在许多方面有其优势,这是不可否认的,比如他们做事的严谨迅速还有苛刻要求等等,都说明日本人的工作都是非常有条理性的。这不是一个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的现象,所以肯定有需要我们借鉴的地方。

  这本书里说的记录方法有些很有创新性。这个作者,我捎带提一下,他的人生经历和许多成功人士一样,从一个小人物,慢慢地通过自己的努力,作者自己说通过记录加以改变,最终达到了自己的人生最高峰。这里面肯定有夸张成分,但是也肯定有记录的作用。

  里面的许多记录方法,我来摘取一些符合国情的。比如说,你肯定也有见过的朋友再见面时不记得人家名字的情况,那么你可以通过合影的方法来记录,这有点够呛,那么还可以写到你的随身记录本上,写的方法是:时间,地点人物,最好都写上,事件等。这样就搞定了么,错,作者说了,记录最重要的是你需要每天花费五分钟时间去再次浏览,就是说加强记忆,这个习惯挺好。我觉得这就是属于“复习”。

  其次,作者说记录离不开自己的本子和笔,嗯,这是肯定的。多点本子和笔没什么坏处,但是我个人举得里面最有两点的有这些:第一,你买的本子要适合你所用的环境,比如去听会议没座位,你要拿那种带环扣的容易翻的,可以放在膝盖上的本子。

  第二、你还可以买上那种胶棒,用来粘东西,一按就出来短的胶布,真不错,不知道中国有没有,挺适合。

  第三、你还可以靠画画来记录,让自己的记录本生动起来;

  第四、你可以采用手机发邮件的方式来记录重要东西,秒表记录你浪费的时间,屏幕截图记录网上重要信息。

  怎么样,不错吧,这些我印象很深刻的方法我觉得都可以拿来一试。主要我属于那种健忘型的。

  这本书对我来说用处还是蛮大的。这是初读,下次再读时我会继续修改自己的书评,拿来跟大家分享

  《强过搜索引擎的专业记忆法》读后感(五):一个爱做笔记的民族

  【 记录工具 】

  录音笔、手机、A4素描本、A6笔记本、常备写字笔、阅读架

  【 目录

  本书的两个特征

  什么是重要的事?

  首先,记录是成功和成长的助推器

  只要坚持做好“记录”,机会就能不断涌现

  第1章把重要的事都记录下来吧

  ★★★通向成功的记录五法则(原则·方法)

  ★法则1【重要的事】把重要的事都记录下来 先记录10件,然后筛选更重要的。

  ★法则2【时间顺序】写上日期和时间&无需整理·分类

  法则3【简单】“分条书写”&“关键词”(keyword)记录

  法则4【1×1】一页纸上,一个内容

  ★法则5【重读】每天五分钟,重新读记录 睡前

  第2章有效收集信息“记录输入法”

  1在家里放好笔

  2外出时带上“优质笔”

  3运用色彩,巧做记录

  4“日常使用”和“一锤定音”,笔记本的区别使用

  5保持统一,用A6记事本记录日程

  6 常用A5环订活页本

  7走到哪里都带着原创教材即8笔记

  8笔记的第一页写上“梦想·目标

  9笔记本的左边一页什么都不写

  10选择A4素描本的理由

  记录×信息收集+信息整理·各种工具

  11网上截图,巧做记录

  12原封不动,贴上实物

  ★★13 用录音笔记录“谈话·创意语音语速语调发音清晰。

  ★14一定要拍集体照片

  15拍纪念照不可错过的两个关键 拍下所有的人,把自己也要拍进去

  16巧用相机做记录,拍下手写的会议纪要、头脑风暴

  1 7移动中用手机记录

  18利用语音(CD),让记录根植在脑中

  19保持做记录的“姿态”,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0视环境区分数据记录和模拟记录 出门不带电脑

  ★★★第3章快速阅读、加深记忆“记录读书法”

  记录×读书法

  ★★21重读依然有用,有效“读书笔记”的制作方法

  ①新的知识

  ②写博客、做演讲、与别人说话“引用语句

  ③分别提取P和E (point&episode)

  ★22浓缩书本精髓、便于携带的“读书笔记” 打印成word

  ★23备好阅读架,轻松做笔记

  ★★24利用博客制作“读书数据库”,仅供个人使用

  25牵起记忆吊钩的“目录表”

  26借助视觉效果、提升斗志的“漫画笔记”

  27记录下名言·箴言,让它们做自己的监护人吧!

  ★★28 PE标记读书法 (point、reason、episode、example、point)

  第4章使用记录、把可支配时间变成2倍“记录时间法”

  记录×时间法

  ★★29 时间日志是时间的账本

  ★★30记录完成每天任务需要的时间

  ★★31使用备忘录,做好工作的记录

  32时间项目日程用另一张表管理

  33 扫描文件, 无需归档

  34缩短三分之二写博客的时间

  第5章只要做记录,身心放松“记录健康法”

  记录×健康管理法

  ★★35定期记录自己的健康状况

  36记录秩序化,行动习惯化

  ★★37记录下体质锻炼,用地图模拟旅行

  38把饮食记录做成“卫生日记

  39记录下不安,从中解放出来

  40“4行日记”,在不知不觉中做理想的自己

  第6章通过记录让人脉扩大10倍“记录交流法”

  记录×人脉术

  41 给个人简介表做好记录

  42无论一天好坏,盖上日期印章

  43把礼物记录下来

  44巧用记录,说4次“谢谢

  45用邮件记录日程

  46给礼品写几句话

  47 动手记录, 记住人名

  48 与他人合影的两点好处

  49交换日记,增进交流

  最后,记录的6大功效(RECORD效果)

  效果①【Remind(重现)】重读记录,便于操作

  效果②【Evidence(证据)】回避麻烦&演示实例

  效果③【Consider(深思)】边写边想,自然而然就能深入思考

  效果④【Over Iook(俯瞰)】保持记录,发现区别,提高速度

  效果⑤【Report(传达)】能快速、准确地表达

  效果⑥【Database(积累)】从保存和记忆中解放出来

  【 书摘 】

  重复阅读

  我会重读自已的博客和日记。

  业绩可以通过照片、作品、动画等证明。

  抄写比复印更有效。

  把自己的工作提前整理成文,对照整理好的手册条理清晰。

  在这个过程中,把过去的思路和眼下留意的地方结合起来,有时会有新的发现。以往留下的笔迹可以给如今的自己带来新的灵感。

  举例来说,博客开设之初,我刚拜读了《不期而遇的大学》(千叶智之·东洋经济新报社),在读书笔记里这样写道: “要想拓宽人脉,成为主持人效果最佳。”

  当时,我虽然想尽办法通过博客来扩展人脉,但从没考虑过要真刀真枪地主持大会。

  因为这本书,我成为了“聆听的价值”的会议主持人。第一次登台主持圆满结束后,重读《不期而遇的大学》的读书笔记时,我注意到让会议得以延续的关键,于是加上了这句: “提升与会者对下次大会的期待”。

  只是重读过去的日记,也会有新的发现。于是第2次召开会议的时候,我邀请了2名以上的演讲者,而且还安排了特邀嘉宾,给了大家一个惊喜。

  由此可见,不光是新鲜事物,从过去的记录也能收获新的发现。

  怎样圆满解决投诉带来的纠纷?川田茂雄先生具有20多年应对投诉的经验,从他写的《叫老板出来!》(宝岛社)一书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窍门。

  那就是,记录自己的发言要比记录别人的话更重要。

  面对投诉的时候,很多情况下,人们往往会聚精会神地关注对方的话语,却不记得自己说了些什么。

  事实上,这是人们在应对投诉时最容易栽跟头的地方,为了克服这点,川田先生在自己的内衣口袋里塞了录音笔。这样一来,虽然难免担心“对方的声音是否能录清楚?”,但更重要的是,自己说的话被录了下来。

  由此可以知道自己说了什么、没说什么,纷争也就少了下来。

  如果没有录音笔,那可以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话”,一边记录一边向对方解释,想必也能立马减少纠纷。

  此外, “证据”可以作为个人辉煌成果的证明,所以也是必不可少。当秘书的时候,我常常可以聆听选民发言,比如说……

  “那名候选人说得可真漂亮,不过他这4年来没什么业绩啊。”

  “虽然你呼吁说不要提高消费税,但是从你迄今为止的业绩来看没什么说服力啊。”

  《强过搜索引擎的专业记忆法》读后感(六):读书笔记

  其实还不错,没有评分那么吭。虽然肯定不是作者的所有必杀秘籍,但还是能得到一些启发的。

  也想买那个自动粘胶带机。但搜过了淘宝目前没有。

  买一个日期章,每天盖盖盖~~日期总是能让人回忆起很多事情的。

  对于笔记的整理,其实这里用的方法我在高中时就在用了。

  但是现在21世纪了,用纸笔肯定是淘汰了。如果都像以前的日本人那样准备那么多本本。。。日积月累的会占用很多地方的吧。

  从大学开始我就不用日程本了。还是活得好好的。

  作者说要准备一个录音笔。这里普通人用不到。

  这本书作者一定拿了不少赞助。好多植入广告哦。不过我不嫌烦。

  还是挺有趣的。

  其实活在记录里的人负担很重的。不建议活成资讯的整理容器。当然职业需要的除外。

  对于普通人,我建议每天只带一张纸,折成四瓣,既可以当直尺用,又可以记录零星信息。毕竟每天要记录的也不会超过1张小纸片,为了要写一小块豆腐干的突然想起来的事情而每天带一个本子,有点不满足成本效应原则。这把神奇小尺子可以用好几天。每天把灵感付诸实施,比如,今天要记录这本书的笔记。然后马上就做完。绝不拖拉。

  《强过搜索引擎的专业记忆法》读后感(七):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这本书从头至尾强调的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记录、记录、还是记录,用笔记在本子上,用键盘记在电脑里。

  作者很年轻,80后,有过担任国会议员秘书的经历,养成了有条不紊的工作方法,本书系其工作心得的总结。

  “只是每天在博客里写下学到的知识以及自身心得,就能获得演讲和出版的机会”,何乐不为?

  真有这么简单吗?写博客的人多了去,能获得出版机会的有几人?

  仔细分析一下,发现关键词是“每天”,能做到这个词的不多吧。博客写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恐怕是大多数人的状态,持之以恒是作者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另一个同样要紧的是:你写的东西对不少人有实用价值,自娱自乐的东西没有出版社会找你出书的。

  作者的记录是大量的,无时无刻不进行的。为此,他仅在家中就放了30多支笔,厕所、盥洗室、厨房、床上等等,几乎全覆盖,方便想起什么就立即记下来。这么大的记录量,岂非容易造成混乱。他的经验是,注意记下时间和关键词,笔记本一页只记一件事,只用右边一页,左边一页留待需要补充时用。虽然有点浪费,但他认为笔记本更换频率快,可以使人保持新鲜感和成就感,这点大约是见仁见智。

  纸笔而外,有大量新式装备可用。照相机,可以留下真实的影像,以记录为目的的拍照有两个诀窍,尽可能多的把人头拍进去,另一个常常被忽视的是,要把指示牌和显示牌拍进去,好处是一看指示牌的内容就会知道照片记录的事件(对我启发甚大)。

  录音笔,可以直接记下声音,带着录音笔可以让你从埋头记录中解放出来,从而捕捉得到对方的表情和弦外之音。选择录音笔的关键是:直接连接电脑、MP3、可充电。

  也许作者由记录获得了成功,对记录着迷到了近于“记录控”。工作必须的记录外,每日量体重测脂肪哎。饮食记录、运动记录、不安记录、礼物记录……还真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日本人的烦琐礼节也在他的记录中不断加强,如他记录礼物,是要说四次谢谢,分别在收礼物时、收的当天分别时、收后第二天、收后一周,哇塞,我可做不到。

  这本书印证了我的一个看法,任何一件事,做到极致就是成功。

  《强过搜索引擎的专业记忆法》读后感(八):用记录去代替记忆

  小书读完,还是感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记录这种东西在日本很常见,类似手帐,用记录代替记忆是真的可行,尤其是像我这种记性不好的人。

  全书讲了,记忆的法则,收集信息,读书笔记,时间记录,健康记录,人脉记录,6个部分,简单说下个人比较有感触的地方。

  法则:

  把重要的事情记录下来,标注日期时间,关键字,方便查阅回顾。

  收集:

  利用手机记录,拍照,截图获取信息,用录音笔录下灵感,(现在用微信就很方便了)保持记录姿态。

  读书:

  重读,利用目录,博客建立自己的“数据库”不是很喜欢介绍的PE标记读书法2333

  时间:

  建立时间账本记录每日时间开销,不多说了,今天试了一下,触目惊心,原来浪费的时间有那么多;

  拟定每天任务花费时间,确定好日程,也不遗忘。

  文件名命名在后面加上日期,关键字,方便查找

  ...

  四行日记也可以看下,感觉很好上手

  每天写四行日记包括:事件,发现,教训,宣言。

  《强过搜索引擎的专业记忆法》读后感(九):记录而已,并非记忆法

  因为一直睡眠不太好,感觉记忆力也在减退,于是看到这本书名为《强过搜索引擎的专业记忆法》心头一振,真有强过搜索引索的专业记忆法?让人好奇。在没看到内容之前,脑海里盘旋着各种记忆大师的“神秘和超能”,我以为这本书也是类似这种,没想到只是教读者如何做记录。大失望。记录怎么能和记忆法划上等号呢!

  作者将他的记录称为“记忆法”,并宣称这种“无需整理、不必分类、不用归档”,也让人怀疑。这样的记录日积月累下来,又会是多么个繁缛和臃塞。至于书中展示的各种记录工具,各种先进的“笔”或电子设备,都让人觉得不过是种煊耀。另外,书中附有作者的一些记录手稿,我对人家的手稿各种图例都极有兴趣,仔细瞧想看个究竟,可惜图也不够大,不够清晰。在我看来,这些记录手稿的内容才算是全书的精华,从这些记录的方式方法上才可能总结出一种称之为“记忆法”的东东,可惜可惜没一样达到预期。

  让我觉得稍有点新意的是将记录的功效用“RECORD”一词来诠释:R:Remind(重现--重读记录,便于操作);E:Evidence(证据--回避麻烦,演示实例);C:Consider(深思--边写边想,深入思考);O:Overlook(俯瞰--发现区别); R: Report(传达--每天重读记录); D: Database(积累)。就目前的趋势,记录都在走向数据化电子化,对这些日益庞大的信息整理比用什么记录更显得迫切和重要。就这个意思上看,这本书已落后了。在日本,这位作者受到一些追捧,怕也是因为这个时代的人们从没好好记录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