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做哲学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做哲学读后感10篇

2018-09-06 03:09: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做哲学读后感10篇

  《做哲学》是一本由[美] 小西奥多·希克 / 刘易斯·沃恩著作,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18.00元,页数:64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做哲学》读后感(一):现代哲学大阅兵

  三星半吧,多半星鼓励

  思想实验说来是现代哲学特别心灵哲学中特别有产能的方法,从这个角度着眼确实可以把现代哲学(包括传统哲学活动的现代重构)林林总总的活动汇聚起来,形成蔚为大观的一厚本。对于中国读者这怕是很必要的:免得只知道康德柏拉图,甚至哲学系学生把陀思妥耶夫斯基、齐克果当成正统,荒废了对明晰思维方法的训练

  但是,这本书又有着文学风哲学学派人眼中对“分析”哲学的最大不屑:语词轰炸、经院般僵化。每个专题下都介绍了大量的“xx主义”“xx论”,并罗列大量思想实验和文本选段,进入本书就有种在豪华巴洛克迷宫里找出口的感觉——固然每段松墙、点缀都很漂亮,整个建筑透着巧思,但至少对初学者特别是有志于自学的而言,还是挺迷失的——这种感觉和传统断代体哲学史反倒殊途同归了。这也宛如阅兵:阵仗豪华,但缺乏真实人性。当然原书表示了,这其实是本教参,更适合教师使用

  这个意义上,本书写作最好的部分恐怕是序言:它在简短篇幅里表示了,哲学的目标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而非掌握系列知识集合;哲学的特色乃至趣味在于不断提出“如果……会怎样”,哪怕这个脑洞特别大,为常人理解;哲学的敏锐在于揭露隐含预设和没有料到的概念混乱,这才反映哲学人的机敏聪慧;哲学是鲜活的活动,不是古董,不是柏拉图的生卒年或者古希腊语的文法。

  如果这本书能把序言中的立意展现出来,推进一点,善莫大焉

  《做哲学》读后感(二):《做哲学》一书的“译后记

  译后记

  自从2013年11月接下这本书的翻译工作到现在已经有4年多了,如果当时知道要这么久的话,我们是很可能不会接下这项艰巨的工作的。在接下该项工作之前我们就已经知道,翻译工作是一种困难(如果认真做的话)、耗时而报酬不高的工作,但是我们毕竟还是低估了这项工作的难度,高估了自己时间管理能力,也低估了整个出版流程所需的时间,最后导致我们与出版方都拖延了。

  而当时之所以愿意翻译这本书,首先是因为我们本身确实比较喜欢这本书,希望将其翻译出来分享给更多的读者。这本书与以往的哲学导论书籍最大的不同恰如其书名Doing Philosophy所示,它非常重视让读者了解做哲学的方法或者进行哲学思考的方法,而不是仅仅告诉你有哪些哲学家提出过哪些哲学观点理论,它希望读者通过本书而成为一个做哲学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学哲学的人。而本书中主要提到的做哲学的方法就是做思想实验,一种与自然科学中的实验方法相似的方法,区别在于在自然科学中我们通过真实的实验来找到某事件发生充分必要条件(即原因),而在思想实验中我们通过假设的实验来找到某概念的充分必要条件(即定义),这种方法其实与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此外,该书的另一个优点是它很好地展现了哲学与我们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书中给出了许多与哲学有关著名小说电影新闻事件等,让人觉得哲学就在我们身边。接下该项工作的另外一个现实原因是,博士生补助太低,而我们估计自己很可能要延期毕业(这在哲学系是常态),希望通过翻译的稿费缓解各自的经济压力结果翻译工作本身让我们延期更久,同时却没有如预期那样及时获得经济上的缓解。但是翻译工作的确很好地促进了我们的外语能力与哲学思维能力,这是我们的最大收获,毕竟我们自认为还是以认真的态度来做这项工作的。

  本书的翻译工作分工如下:柴伟佳翻译了序言、第一章、第六章、第七章,龚皓翻译了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二人一起翻译了第五章。翻译后两人自己校对再进行了相互校对,全文专业术语由柴伟佳统一。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中山大学哲学系邓伟生老师研究生张芳和张国友的热心帮助,他们阅读了我们的部分译稿并提出了修改意见。还有一些朋友一直关心支持我们翻译的进度,希望早日使用上我们翻译的书,对于这些师友我们暗暗愧疚心怀感激。翟振明老师最早在课堂上向我们引介并讲解了这本书的部分内容,同时还为本书撰写了推荐语,对此我们深深感激。而出版社负责本书的三位编辑的专业素养与负责的态度也让我们深深敬佩。

  为符合国内出版业相关法律政策,中译文中有个别几处文字经过了删改。另外由于我们能力有限,本书的翻译中难免有错误或者不妥之处,欢迎各位读者指正,可发邮件给我们(邮箱地址译者简介),谢谢

  译者

  2018-04-13

  《做哲学》读后感(三):出版后记

  《做哲学》(Doing Philosophy: An Introduction Through Thought Experiments) 一书自1998年初版以来,一直是在美国大学中很受欢迎的哲学入门教材,现在已经出到了第五版,目前我们看到的中译本即在此版的基础上翻译而成。本书作者小西奥多·希克(Theodore Schick, Jr.)和刘易斯·沃恩(Lewis Vaughn)都是著名的哲学学者,二人长期以来一直合作编写哲学入门类书籍,而且前者几十年来一直任教于穆伦堡学院(Muhlenberg College),活泼晓畅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好评,本书就是他在多年的哲学入门课程教学活动中所总结成果,行文风循循善诱,可读性极强。

  本书以问题主线,每一章都独立探讨了哲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导言”定义本章处理的问题、划定其范围,并确定学生读完本章后应该争取达到的学习目标;接下来的每个小节各分析历史上的和当代的哲学家们进入该问题的一种方式,其中着重显示了经典论证和思想实验,而贯穿全书的各个专栏,如“在法庭上”“新闻报道”等提示我们这些哲学问题与现实生活中会议题的相关之处,“思想探究”引发学生更进一步的思考,而每章末尾的“阅读材料”则补充了另一种讨论维度,让学生们得以一窥经典文本和当代期刊论文全貌,也让我们见识到思想实验与哲学探讨可以如何以虚构写作(特别是科幻小说)的形式展现出来。

  正如标题所示,本书的特点是强调哲学的实践维度,所传达的主要信息在于:哲学活动绝不仅仅包括对哲学史上经典文本的阅读和分析,更要包括每个学习者和实践者的独立思考,通过逻辑推演、假设情境等等工具,来自己动手动脑,针对经典问题“做”出正确的推论。“做哲学”(doing philosophy)这个概念在英美哲学界已经是耳熟能详的了,但在中国的语境下还相对陌生,本书的出版也是旨在向中国读者介绍这种看待和进入哲学的新鲜方式。

  事实上,近年来本书及其所代表的教学理念也引起了许多中国哲学教育者注意,例如中山大学的翟振明教授就在他的课堂上使用过本书的英文版,翟教授还为这个中文版专门撰写了推荐语。在此特别向翟教授,以及他的博士生——本书译者柴伟佳博士和龚皓博士表示感谢。如果读者在读过本书后,对“做哲学”产生了更进一步的兴趣,可以在“超星慕课”平台上观看翟振明教授的公开课“如何做哲学”,或访问本书译者建立维护同名豆瓣小站“如何做哲学”(https://site.douban.com/239957/)。

  我们希望,无论是哲学专业的学生,还是社会上的一般哲学爱好者,都能从此书中得到乐趣和教益。关于文稿中可能存在的错漏之处,也欢迎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在未来再版时及时纠正。

  后浪出版公司

  2018年7月

  《做哲学》读后感(四):普通人学习哲学最好的教材——《做哲学—88个思想实验中的哲学导论》

  哲学是一门简亦可,繁亦可的学科,大多数人印象中的古希腊的哲学家,只需会思考、懂提问;说其难,是因为在18、19世纪举世闻名的哲学家,用着常人难以理解的专有名词,写着高深作品,身处高高在上的神坛,另普通望而却步

  今天分享的这本《做哲学—88个思想实验中的哲学导论》,降低了我们学习哲学的门槛,使我们更容易走向、理解哲学家们的思维。这本书由两位作者编著完成,小西奥多·希克和刘易斯·沃恩。小西奥多·希克(Theodore Schick. Jr.)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无神论者。他于布朗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执教于穆恩伯格学院。刘易斯·沃恩(Lewis Vaughn)是一位独立学者、自由职业作家,曾出版过多部哲学入门教材。

培养哲学思维

  现实中,我们接触到的大多数哲学研究者,其日常工作常常是做上一个个的实验,写着一个个报告。他们做着一个又一个的哲学课题,研究问题,修改问卷数据日复一日地做实验(doing philosophy),这是哲学研究者的工作核心,同时也是我们这本书的核心,我们也将跟随这本教材,推导形成自己的哲学小世界

  “问题—思考—结论”,是我们阅读这本书主要方式,不同于传统哲学导论类书籍,以哲学史为主线,从古希腊哲学开始编写,再到中世纪、近代哲学,最后写现代哲学,这本书另辟蹊径,围绕哲学史上最主要的问题及其解答组织架构

独树一帜的架空讨论

  围绕哲学问题,跨时空将涉及的哲学家并到一块,围绕同一个问题展开辩论,如把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边沁等先贤;帕菲特、努斯鲍姆、威廉斯等当代名家与读者放在同一个讨论平台上,让哲学回归其最原本状态

  通过带领读者探讨88个哲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思想实验,追溯了人类对哲学中的六个核心问题——心-身问题、自由意志决定论、身份同一性、相对主义问题遇到的、恶的问题与上帝的存在、怀疑论与知识的限度,是普通读者也能对哲学这一领域形成大致的了解。

和其他教材相比的优势

  这本《做哲学—88个思想实验中的哲学导论》兼具思想性和趣味性,让读者在“脑洞大开”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提升自己审辩性思维的能力。使哲学不仅仅是一系列哲人和他们讲过的至理名言,而成为我们每个人只要掌握了基本的思维工具都可以进行的活动。

  另外,在每个提问后,都有进行延伸阅读的书籍推荐,每个读者,都能推导出结论后,还可专门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进行主题阅读。毕竟,学习哲学是一项浩大工程。比如学中国哲学,在学习完教材之后,要开始专研深度的专著,比如汤用彤、钱穆的作品,再深入研究,还是要回归《论语》、《孟子》、《老子》上,老老实实从哲学的源头开始啃。

  《做哲学》读后感(五):训练论证+问题导向

  收到了编辑的赠书,所以写一点我的看法。其实我一直挺喜欢《做哲学》,原来上课用过这本书的英文版。重新读过中译本后,我觉得有两点好处

1)训练做哲学论证

  一位哲学初学者,该如何开始学习哲学呢?是应该读通一位哲学大家,比如系统学习笛卡尔?还是找一本经典哲学巨著,吃透《纯粹理性批判》这样的文本?在我看来,初学哲学的首要功课,就是学会做论证。论证是哲学的核心。评价哲学理论要做论证,写哲学论文要做论证,阅读哲学文本也要梳理论证。论证之于哲学家,好比做菜之于厨师。不会下厨做菜,饱读菜谱是没用的。

  在引入主要内容之前,本书第一章,哲学的事业,帮助读者打好论证的基本功。 1.3节会提供具体实用的概念和技巧,比如什么是论证、怎么找论证的前提和结论、论证有哪些种类、论证可能犯哪些谬误。1.4节介绍做论证的一种重要方式,也就是做思想实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掌握这些,直接开始学习身心问题、自由意志,多半会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2)以哲学问题为线索

  初学者的另一个难题是:哲学按照什么线索学?是按古代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这样的历史顺序读起?还是按法国哲学、德国哲学、英国哲学这样的国别学习?我主张按哲学问题来梳理教材内容。因为哲学问题是串联所有哲学理论和哲学论证的核心,好比连接花果枝叶树干。无论是二元论、同一理论、行为主义、取消主义,这些理论回答的是同一个问题,即身心问题(心灵和物质是什么关系?)。而各种论证,则是用来支持或反对这些理论。如果不了解这一点,读者可能搞混诸多哲学论证、理论之间的关联突出哲学问题,可以纲举目张。

  本书的结构体现了这一理念。所有内容按照问题分成章节: 心-身问题(心灵和物质什么关系?)、自由意志和决定论 (人是自由的吗?)、人格同一性问题(什么是自我?)、相对主义问题和道德(道德是相对的吗?)、恶的问题和上帝存在(有没有上帝?)。这样安排,基本覆盖了哲学的主要领域。读者可借此体会到哲学研究的大致图景,找到自己喜欢的问题。由于同一章节内的理论,处理的是同一个问题,读起来就不会失去方向。

  总而言之,中文哲学教材中,本书很出色,是最好的教材之一。日后如果教哲学导论课,我会考虑采用此书。

  本书之外,其他不错的中文哲学教材还有:

大问题(第10版)评价人数不足[美]罗伯特·所罗门 [美]凯思林·希金斯 / 2018 / 清华大学出版社西方哲学史(修订第8版)8.7[美] 撒穆尔·伊诺克·斯通普夫 [美] 詹姆斯·菲泽 / 2009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做哲学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