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把恐龙做成大餐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把恐龙做成大餐读后感10篇

2018-09-26 03:53: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把恐龙做成大餐读后感10篇

  《把恐龙做成大餐》是一本由邢立达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15,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把恐龙做成大餐》读后感(一):胃口得有多大

  看这个标题就吸引人,恐龙做成大餐。试问,你还有什么不敢吃呢?http://user.qzone.qq.com/857175303/infocenter#!app=2&via=QZ.HashRefresh&pos=1355105637

  《把恐龙做成大餐》读后感(二):恐龙是如何被吃掉的

  这是一本怪异有趣的小书,充满了怪诞的思维,还滴答着吃货口水作者美食技巧和恐龙知识做了一桌好菜,奇异无比、乐趣无穷。溏心伤齿龙蛋、熏邓氏鱼、白果炖小盗龙汤、韩式鹦鹉嘴龙尾汤、海口鱼炒蛋、瓦蛤刺身、托斯特巨蛸烧、肯德基香酥炸暴龙、辛香小炒狗鳄肉、似鸡龙肉火锅、生煎猛犸象腿肉片等等等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作者做不到的。

  恐龙,曾经是多么强大种群垄断地球的海陆空一亿多年,最终难逃灭绝的命运。就在我们跟随作者快意“恐龙大餐”|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有那么一丝丝的担心:有一天,人类会不会也成为某个种群的“点心”?其实,有人以来、有史以来人类对于自身来源与归处都充满了好奇疑虑,我们从哪里来?最终都哪里去?这些思考探索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发展,创世神话世界末日传说预言正是响应这一需求诞生的,尽管答案正确与否都是未知,但是人类的这种探求从未停止。

  这种探求不仅仅表现在人类对于自身命运的探求上,还表现在对其他种群的关注研究上,当然,这样的探求与研究更不可能放过那个统治地球1亿6千万年之久的种群——恐龙。虽然大部分的恐龙已经灭绝,但是我们今天仍然能够从龟鳖、蜥蜴鳄鱼、蛇、鸟等动物的身上找到他们的影子。虽然作者讲述形式可以戏谑无常,但是古生物研究本身却不容半点妥协。在古生物考古界,恐龙化石造假和偷盗贩卖的事情时有发生,不但造成了不可估量损失,还往往把古生物研究的方向引入歧途。辽西曾经就有一位伟大农民根据一块恐龙化石的前半部分造出了下半部分的化石,很快根据这两块恐龙化石所研究的结果也被登载在了美国的权威杂志上。徐良对这个研究结论心存疑虑便再赴辽西,幸运的是徐良找到了那快恐龙化石的后半部分,错误才得以纠正。像徐良那样能够运地找到化石的另一半从而拨乱反正事件毕竟是屈指可数,所以严谨求证不仅是对恐龙负责也是对人类自己负责。本书中提到一个关于银杏树叶估计叶面不同问题,就是严谨求证的一个好例子。戏虐调侃不过是为了增进学习知识的乐趣,看似枯燥无味的古生物考古其实充满了乐趣。

  《把恐龙做成大餐》读后感(三):(序一) 恐龙,我吃给你看!/ 宁财神

  这几天,我一直在幻想这样一个场景:我与著名美食家沈宏非、殳俏等聚会,蹭吃蹭喝,席间听他们讲美食。酒过三巡,我问诸位:“平生吃过的最稀奇食物是什么?”大家得意洋洋回忆一溜,无非是些熊掌、松露、鲸鱼肝而已,我轻蔑地笑了笑:“美食家也不过如此嘛。立达,告诉他们,你吃过什么。”“没什么,猛犸肉而已!”

  是的,四五千年前的猛犸肉,被科学家从西伯利亚的冻土层里挖出来,放进冷库后,千辛万苦带回日本。其中一位研究者偷偷割了一小片,带到加拿大,与弟兄分享——煎,十成熟,加盐。开饭前,他们各吃两粒抗生素,挥手道别。随后,法国人吐了,做了一宿噩梦;日本人骇了,感觉自己穿越了时空激动万分;中国人,也就是本书的作者——邢立达先生,冒着“生命危险”为广大网友写下了食评:“和野猪肉差不多粗糙口感邪恶的感觉,有点沙土味道。”最后,那锅煎过猛犸肉的油也没浪费,用来给他的宠物狗炒了个鸡蛋夜宵。这件事,在微博上闹得沸沸扬扬,网友们纷纷扼腕,对这种破坏文物行为大加谴责。对于他们的反应,我认为可以总结成五个字:羡慕嫉妒恨

  自古以来,人类为了美食,不断地挑战自我,每一次尝鲜,都是一次华丽的冒险。蘑菇、生蚝、大闸蟹,这些可以刺激味蕾字眼,对第一个尝鲜的人来说,都蕴含着不可名状的危险。现在想来,第一口,也许是因为饥饿,也许是因为好奇,也许是因为他们听到了食神的召唤吧。我更倾向相信最后一个理由温饱之后,对美食的欲望自动浮现。这种欲望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我们可以无视脂肪肝和“三高”的危险,可以选择性忽视日益壮大的肚腩,只为了一次次去感受美食与味蕾接触时,那股奇异而动人的电流。如果某天,人类终于能够把脑神经解码,用电流刺激大脑,让我们凭空体验各种感觉,我相信,美食与性高潮的电流,一定是同一个频率

  作为一个重口味的古生物学家,邢立达伸出舌头,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活色生香的远古世界。在他的笔下,恐龙不再是一具具惨白的尸骨,不再是谁也看不懂的学术名词,而是一块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鲜肉。看完这本书,你会祈求上苍,赐我们时间机器吧——脸盆一样大的生蚝、新奥尔良烤翼龙翅、金黄娇嫩的托斯特巨蛸烧、硕大的溏心恐龙蛋……我要去白垩纪,想尝鲜的朋友跟我走,从第一章出发!

  《把恐龙做成大餐》读后感(四):史前生物盛筵与精神大餐

  看到《把恐龙做成大餐》这个书名的时候,脑海里马上就跳出来一个成语,那就是天方夜谭,即便是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也坚信这一定是一部科幻小说,或是幻想文学儿童读物绘本一类的东西,不过,读来才知在科普作家、恐龙达人邢立达的眼中,把“恐龙”甚至是把什么七七八八的史前古生物做成大餐都是极有可能成为真实事实的,看来我真的是孤陋寡闻了。

  一口气读来,才知《把恐龙做成大餐》是一部颇具创意超乎人类想象的古生物食谱,用作者自己的话讲就是虚拟着“煮只恐龙做大餐”的古生物与现代美食完美碰撞作品,虽说含有了虚拟的成分,但是却一点也不比我们印象中的满汉全席缺少点什么活色生香的成分,可以说它完全具备了令人唾液充分活跃功效。光听那些新奇的菜名和别具吸引的描写吧:“软腻幼滑的溏心伤齿龙蛋、外焦里嫩的熏邓氏鱼、脆生生鲜美动人的瓦蛤刺身、肯德基香酥炸暴龙,再加上一道醇香顺喉的白果炖小盗龙汤,最后来几个爽口弹牙的鱼龙肉丸……好一顿史前恐龙大餐!”谁又能拒绝这样的吸引呢?

  做为科普作家,邢立达以《把恐龙做成大餐》的形式,为读者带来一次新奇有趣的“混杂了恐龙新知旧识、科学八卦以及世界各地风味美食”的休闲阅读,古生物与现代美食的奇异组合,史前生物盛筵与一个人的精神大餐的完美呈现……这种形式的尝试如果发生在其他任何人的身上都会令人产生质疑,甚至不可思议,但是发生在邢立达的身上,还是有令人信服一面,有一个很好的解释,那就是他是地道的潮州人。我们知道潮州菜闻名海外,潮州人精明能干胆大妄为也令世人赞叹,当然这里我所说的胆大妄为是带有了褒义成分的,主要是想强调潮州人敢为人先勇气霸气,而邢立达恰恰就是这样的潮州人,从自己的“老爷爷”那里继承来的对待食物“不糟蹋、不将就、要尊重享受食物的奥义,并把它发扬光大到现代美食再到史前生物餐点……一边欣赏邢立达式的恐龙餐点,一边品咂好玩的古生物历史故事,邢立达已然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他对于那些早已灭绝的物种的钟爱,对于通过对化石重建过程描述,确认其与现代生物种在进化链上的关系和其生态环境并藉此来推断其行为模式的沉迷,它们以及浸入他的生命并成为生命的一个部分,他让史前世界那些早已灭绝的物种不再以化石的坚硬面孔出现,而是摇身一变成为活色生香的餐点重新被现代人认识

  《把恐龙做成大餐》读后感(五):吃一次恐龙的大餐《把恐龙做成大餐》

  吃一次恐龙的大餐《把恐龙做成大餐》

  在所有灭绝的动物中,恐龙应该是最受我们喜欢的动物,因为它的形象完全颠覆了我们对动物的认识,感觉它好像是从另一个世界中跑来的。在上保护动物的课程时事先收集了一些已经灭绝了的动物,有度度鸟、斑驴、袋狼,这些我还都多少能看出来,剩下的那些我都认不出来是什么了。不过小学生能认出几个我不敢保证,但是我敢保证的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认出恐龙。

  关于恐龙出版的科普书肯定比任何其他还存活的动物还多,从恐龙化石被发现以来,恐龙热就从来没有降过温,恐龙模型遍布世界,恐龙展览到处都有,连熊猫都没法相比。

  在我看过的很多介绍恐龙的科普书中,这本书并非以图片精美而取胜,但是从内容角度出发,这本书应该是恐龙科普书中的精品。因为作者真的是一位研究恐龙的学者,而且作者也和我们一样喜欢恐龙。

  这本书在介绍了大量的恐龙知识的同时,还创造性的和一次大餐结合起来,让你尝尝恐龙的味道。作者喜欢恐龙,同时也特别喜欢吃,呵呵两点结合起来的确很有创意。并且围绕着这个两个主题,书也写得很贴切。如果真有一天,有机会把恐龙做成大餐,估计这本书应该是最佳的菜谱参考。作者没吃过恐龙但是作者却真的吃过几万年前的猛犸肉,据说味道一般,因为早就过了保质期

  书中对恐龙的介绍,展示了作者对恐龙的透彻了解,并且加入了自己研究恐龙的故事,写得很精彩,不过最让人难以忘记的,还是那段好像“侏罗纪公园”的描写,科学家们竟然在恐龙腿骨化石中发现了血管和红血球!这可比那个琥珀中的蚊子血更让人惊奇现实往往超越人们想象的极限,世界就是这么神奇

  和作者进行一次恐龙的大餐吧,在品味恐龙的同时,你也会收获很多恐龙的知识,成为一名专家级的恐龙爱好者。也许有一天你会因此喜欢上史前生物学,也能够像作者这样和恐龙亲密接触,或许真的有一天,你会发现真正的恐龙肉,到时候别忘记尝尝到底什么味道哦!

  《把恐龙做成大餐》读后感(六):当重口味的古生物学家遇到美食

  四千年前的解冻猛玛象肉,真吃了?真煎了吃了呀。不可思议。加拿大艾伯塔大学古生物学博士邢立达专注于研究兽脚类恐龙。然而他本人又是一个重口味的食客,有天突发奇想,要是把研究对象恐龙们做成美食大餐,那该是个什么模样。这是不可能的。恐龙不是早就灭绝了么!于是乎“意淫”恐龙大餐的作者苦心寻找最接近现代食材的动值物,虚拟着煮种种恐龙大餐,比如:雷啸鸟肝、溏心恐龙蛋、熏邓氏鱼、白果炖小盗龙、鹦鹉嘴龙尾汤、海口鱼炒蛋、原味烤奇虾、瓦蛤刺身、铁板烧和煲粥、托斯特巨蛸烧、鱼龙肉丸、炸暴龙、风神翼龙胸肉、辛香小炒狗鳄肉、馋嘴魔蟾、似鸡龙肉火锅、以及压轴的生煎猛犸象腿肉片。十六道菜(三道前菜、二个汤、五道副菜、六道主菜)完完整整一桌让人难以想象的恐龙圣餐。这是真的,完美的创意。

  如同一现代人却穿越回千百年前,遥遥坐在地球霸主恐龙的地盘之上,抛下对这些巨兽的恐惧,而随意点评并品尝着他们若是做了食材可能焕发的美味。借美食说事,用美食串起当下与上古时代联系,也让神秘的古生物时代走近我们的生活。似乎可以想象,作者左手拿着刀钗,右手捧着各种恐龙肉垂涎欲滴的模样。没错,这本小册里的介绍的十六道恐龙餐,道道都是中外名食的再创造。恐龙餐没吃过,但是溏心鸡蛋吃过吧,潮州牛肉丸吃过吧,炸鸡吃过吧,或者烤龙虾总吃过吧。类比知名美食的美滋美味,将十六种恐龙的特色特点融于其中,无论是在平原纵横驰骋的雷啸鸟(名称虽带鸟字,共实是暴龙类演化的后裔),还是史前海世界的狠角色盾皮鱼,或者匪夷所思的四翼飞天恐龙(最会飞行的恐龙)等等,最早发现该恐龙的来历故事,与之有关的生物学家们之间的趣事,包括该恐龙的演变历程、发现化石的尺度、化石相关的逸事,与之有关的人文事件等都有条不紊一一道来绝对是融恐龙于美食之中的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课。对将恐龙肉置于案板之上,从来没有人这么大胆过,不过,若是有,那定是滋味特别的呐,想想那些肉多多的恐龙们,不禁让人直流口水。

  科普搭配美食,恐龙搭配菜肴。学术之外有些八卦,专业之余乐呵着说点幽默轻松又畅意的一趟古生物之旅。不知下次去吃美食时,是否想到这道美食会是恐龙家族的哪款肉呢?

  另外,书中每道菜都附着手绘黑白线稿的小漫画,画的正是被单作食材的恐龙们,生动有趣。不过,除了小漫画,要是再附上真正的恐龙还原图就更好了,那样比照着图又可以加深恐龙的印象了。真是很有意思,希望这种恐龙与美食结合的小科普能有续集

  绍兴晚报 日期: 2012-04-22

  《把恐龙做成大餐》读后感(七):食在西元前

  挚友小庄是松鼠会果壳阅读的掌门人。她除了自己写书之外,还独立策划了一系列科普类好书。从那本全国闻名的集体科普创作《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到红遍大江南北的《吃的真相》,她点燃大众科普阅读热情的眼光总是奇准无比,和她支持我们私人图书馆的负责态度也有得一拼——每次果壳阅读有新书出征,她都会为图书馆预留一套,并早早寄来供科普爱好者们大快朵颐。

  并不单单是将书比作食粮——此次送到的书,还真跟“大快朵颐”这个词的传统用法密切相关。

  科学松鼠会的老将邢立达,写了一堆古生物科普书,突然发现之前那些呆板沉闷的研究向科普实在太不过瘾,于是找到美食顾问王国栋,两人凑到一处,开始研究起怎么烹饪恐龙来。在赫赫大名的科学顾问菲利普•柯里教授的鼎立帮助指导下,成果结集出版,名唤《把恐龙做成大餐》:哪怕仅是噱头,这念头也足够惊世骇俗。

  诚然,恐龙早在白垩纪时便已尽数灭绝,因此,所有在这本书中出现的菜肴——诸如溏心恐龙蛋、白果炖小盗龙、海口鱼炒蛋、油炸暴龙、生煎猛犸象腿肉片等等,各位读者也只能够在想像中入口。作者本人当然也考虑到空想历史、画饼充饥的难处,思前想后,选了个“循序渐进”的写法。

  比如要写雷啸鸟肝的烹制,作者会先来一篇讨论法国鹅肝的文字,仿佛汪曾祺老先生谈吃喝一般,先调动起读者的相关味觉。然后,再深入聊聊现代餐桌上鹅肝来源的残忍,对鹅的虐待等等。胃口吊得差不多了,就笔头一转,开始捣鼓那道想像中的饭菜——有了之前的铺垫,这道史前大菜在一字一句之间,还当真就绘声绘色、奇香四溢了起来。

  同理可知,要品尝鸡龙肉火锅,先考虑鸵鸟肉的滋味;而托斯特巨蛸烧这样名号宏伟的特色菜,当然要有大阪章鱼烧这种响当当的美食来与之对应!全书上菜共计十六种,每种都捣鼓得色香味俱全,言说得头头是道、惹人神往。

  但请读者们注意,本书归根到底还是一本古生物学及古生物学史科普书(因为邢立达本人的恶趣味,其中还夹带了大批私货、八卦、奇闻异事),若是当真希望在书中找到靠谱的烹龙秘技,比如全彩图印刷的特制厨具、精选调料、食材处理绝活等等,还是不得的。全书不过是本着严肃认真的科普态度和美食家精神来聊博一笑罢了,从装帧、排版到内容,它都不是一本真正的美食书,而是一本与恐龙、猛犸象和现代美食相关的科普段子集。

  无论如何,天下吃货是一家,此次且收起一本正经读书的死板态度,把恐龙从冰箱里取出来,大家欢乐相聚玄武纪,食在西元前。

  (刊于2012年4月13日 《长江商报·锐读周刊》书评专栏)

  《把恐龙做成大餐》读后感(八):吃货也能很科学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把恐龙做成大餐》。拿到书的第一天晚上,我就躺在床上一口气将这本书看完了。

  邢立达同志不愧是恐龙界最了解美食、吃货界最了解恐龙的人,故尊称其为龙帝。在这本书里,龙帝不仅对恐龙如数家珍,旁征博引,而且对各种恐龙化石的来历、挖掘过程以及恐龙的特性、体貌特征甚至口味都了如指掌。而且对各地的美食,从南到北,从中国到欧洲,也是信手拈来。他将鹅肝对比“雷霄鸟肝”,鸡蛋对比“恐龙蛋”,鲑鱼对比“邓氏鱼”,牛尾对比“鹦鹉嘴龙尾”,银鱼对比“海口鱼”......虽然我们无法尝到恐龙的味道,但是通过相似食物的比较,其给我们展示了味觉盛宴。闭着眼想象一下。坐在餐厅里,等待着美食的到来。先来个几个前菜:法国鹅肝、糖心鸡蛋、熏鲑鱼,小尝美味后厨师随即端上银鱼炒蛋、龙虾卷、章鱼烧、潮州牛肉丸佐以银杏果肉汤、牛尾汤。副菜还未尝遍,精致的主菜又被端上:炸鸡肉、酷司酷司、鳄鱼肉、馋嘴牛蛙、鸵鸟肉火锅。如果再加上饭后水果,那真是妙不可言。如果换成恐龙肉,口味相似,味道更加鲜美,肉质更有嚼劲但最主要的是量大!我不由想象将各种恐龙肉制成美食,每种来个十几盘,摆个5、6个圆桌,一样一样的吃到撑,这是何等幸福的场景。来个雷,让我穿越吧。

  在看书的过程中,我的肚子已经从温柔的小夜曲到激昂的进行曲。在经过了“吃还是不吃”的剧烈挣扎后,我默默的起床煮了碗方便面。一边想象着手中这碗方便面是各种美食,一边留着哈喇子继续看书。在这里,我必须要谴责邢立达同志,为什么你没有在扉页写上“禁止在晚上看这本书,否则后果自负” 。看完这本书,我也深深的忏悔,作为一个小吃货,一个肉食爱好者竟然还有这么多美食没有吃过,这太愧对“吃货大神”对我们的期待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肉,我来了!

  最后我以我最爱的一首歌作为结尾:

  美味的肉食是我的爱

  穿越到侏罗纪把恐龙吃

  什么样的煮法是最呀最美味

  什么样的恐龙呀配什么菜

  胖胖的龙帝把你来教

  石考那活蹦乱跳大奇虾

  香喷喷的龙蛋要溏心才好吃

  托斯特巨蛸烧才是真绝色

  我们要吃就要吃的最畅快

  恐龙是世界最美的食材

  我们一起把他做成菜

  霸气的吃着猛犸象腿肉

  让肉满足所有的饕餮

  恐龙是世界最美的食材

  怎么能不把他做成菜

  霸气的吃着猛犸象腿肉

  是龙帝吃货本色的姿态

  《把恐龙做成大餐》读后感(九):(跋)一本穿越时空的菜谱 / 黑 衣

  立达还未到艾伯塔大学去攻读博士学位时,我们几乎天天如一家人般围着一张餐桌吃饭。从北新桥的泡椒牛蛙到金宝街的港式火锅,从豆腐池胡同的马来西亚小厨到四季青桥的日本料理,或者在家风卷残云般扫净我太太秘制的红酒焖牛肉——我们都是饕餮之徒。  

  餐桌上愉快的交谈往往围绕着立达的研究方向——当时主要是古生物的功能形态学——而展开。比如对某种具有奇特头冠的翼龙类进行空气动力学实验,以及用流体力学模型来比较晚三叠世鱼龙与现代海豚哪个物种表现更优秀……当然,其间一定还会穿插评论某道菜肴是否选材精良,是否烹制得当。当盘盏中出现带着厚厚皮层的龙趸(巨石斑)切片或者张螯舞爪的澳洲龙虾这类不寻常食材时,话题往往就转入了探讨霸王龙肉能否满足美食家挑剔的口味这类非常不稳重的领域。  

  一转眼,立达已经远赴北美两年了。一想到他日常餐盘上的可怕内容(我心目中的加拿大对于一个中国老饕来说无异于荒漠),总会念叨上一句“可怜的孩子!”——也许,对于美食的幻想就是这本《把恐龙做成大餐》面世的原因?

  在这本书中,老饕的非分之想与古生物学者的严谨推论,就像加勒比咖啡豆与爱尔兰威士忌的携手一样出人意料而又理所当然,就像夫妻肺片与香槟的结盟一样惊世赅俗而又妙趣天成。良厨临俎案,首先是相食材。如果将本书作为一本穿越时空的菜谱来读,其最精妙处就在于这个“相”字。对于早已灭绝的物种,立达通过对化石重建过程的描述,确认其与现生物种在进化链上的关系,分析该物种所处的生态环境并推论其行为模式,近乎完美地展示了一个大厨相食材的技艺。而烹制与搭配调味的精巧手段,亦足以刺激每一位阅读本书的食客想象这一道道虚幻佳肴时的唾液腺分泌。  

  迪斯尼那部动画片《美食总动员》中,年迈的美食家终于尝到那道法式杂菜煲时,潸然泪下:“这道菜让我想起小时候母亲烹制的菜肴滋味。”美妙的食物,能够唤起我们潜藏在大脑最深处的记忆。而作为一个生存在新生代全新世的人类,当立达用文字将一道道美味珍馐上传到我的右颞叶皮层,越过那张铺着雪白台布的餐桌,我看到亿万年前的太阳正在苍茫大地上迅速落下。于暝色四合之际,辽阔无垠的大平原之上,一群庞然大物正迈着庄严无比的步伐走向远方。

  天边有颗流星划过。

  老友 黑衣 记

  《把恐龙做成大餐》读后感(十):(序二) 史前厨房的后厨机密 / 殳 俏

  邢立达是那种会让我肃然起敬又忍俊不禁的小伙子。说肃然起敬,是因为他全情投入恐龙事业。一个年轻人呀,总在荒山野地里跑来跑去,满地找恐龙化石、恐龙蛋化石、恐龙脚印化石神马的,让我这个曾经学历史专业,曾经也动过念头要做田野考古,但最终还是屈服于贪图享乐的人惭愧不已。说忍俊不禁,则是因为他跟恐龙打了那么多年交道,荣誉和成果加身,却没有就此也把自己变成一块化石。相反,他朝气蓬勃到不行,随口就是一个笑话,随手就是一个涂鸦,并且时不时要做点疯狂的事情,让你觉得,一位正儿八经的科学家——古生物学家,也是可以这么无厘头的。

  最近邢立达做的最无厘头的事情,是和另外两位年轻的古生物研究者吃了一块来自四千多年前的解冻猛犸肉,并且在微博上全程直播煎肉和吃肉的过程。话说第一个吃螃蟹的都可以被称为勇士了,那第一个吃猛犸肉的可要被称做什么好呢?这样吧,与其称之为“千万倍的勇士”,不如就直接借用猛犸的猛字,称之为“猛士”吧。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跌宕的人生,敢于正视冰冻的兽肉,这是怎样的大胆者和幸福者?总之,在那直播的8小时中,猛士们有的郁闷,有的狂吐,剩下邢猛士,尤其淡定,不仅淡定,还泛出了淡淡的诗意,就像宁财神老师发给他的信息中所写的:“8小时过去了,有没有觉得头晕耳热,浑身奇痒,感觉像有很多毛发要从皮下长出来?有没有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有没有光着膀子冲到-20°C的室外的冲动?有没有感觉犬齿的齿根部位很肿胀,似乎有很长很大很粗的牙齿要顶出来……如果有,请打开DV,让大家共同见证Mammuthusman(猛犸人)的诞生。”

  当然,最终邢立达没有变成猛犸人,他只是淡然地,以一种让人望而兴叹的方式,默默站到了全球食物链的顶端。并且,他还写了本书——您正在读的这本。书里面会有更多的“猛士食谱”,只要您的心脏和肠胃都够结实,大可以在午后泡杯红茶,就着小点心,看邢立达在书中跟您大写特写他的十分熟猛犸象肉排、史前巨型蛤蜊蛋花汤、海底椰雪梨煲始祖鸟,或是黑鱼子酱蒸恐龙蛋羹。这些菜式的味道如何,说实在的,邢立达还没有请我吃过(必须请客啊!),但我倒是经常看他在微博上给自己炸个薯条,做个三明治,或是给老婆烤个爱心小蛋糕什么的,非常温柔,非常细心,所以由这位“史前大厨”搞出来的“史前菜谱”,可行性方面应该也是没问题的。并且,史前尚无污染问题,想来这史前菜系除了有点儿皮糙肉厚、分量过大之外,应该还是能够很好地成为我们现代人的精神食粮的。

  最后,祝福邢立达升级成为爸爸。说起来,没有一个小朋友会不喜欢恐龙的,所以当了爸爸之后的邢立达,一定更能发挥他善于逗趣的科学精神,更好地逗乐和培养下一代。作为一个被自己女儿称为“霸王龙妈妈”的人,我一直这样深深地相信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