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宝贝》的读后感10篇
《我的宝贝》是一本由三毛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1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 撒哈拉的故事里知道荷西送给三毛的结婚礼物是一个骆驼骷髅头,这本书里面就有一个图片,很难想象这个东西怎么送的出手 怎么接的下来。很喜欢林妹妹的裙子。除了这之外,还有一套很传奇的麻将,看过去就很精致。
《我的宝贝》读后感(二):意外的美丽终止
看到这的时候,其实名义上你的书就到这里了。说明不久后你就去了另一个世界。但是看这本书的时候,你对生活,对待以后是更加的有信心,可是为什么你不按常理出牌,彻底的消失了。我仿佛看到一块透的发亮的美玉瞬间就碎了,碎了漫天。
《我的宝贝》读后感(三):我的宝贝
三毛不是在珍藏宝贝,是在珍藏人和故事。读者不是在鉴赏她的宝贝,是在鉴赏她的真性情与人生。她如同一簇炽烈燃烧的火,为走近她的事物附上了光亮。因此,对照着文字看每张照片里的东西,都那么的厚重而真实。昨晚,那把被三毛当簪用的拆信刀落到了我梦里……
《我的宝贝》读后感(四):《我的宝贝》摘抄
1.那些因为缘分而来的东西,终有缘尽而别的时候。
2.我们空空地来,空空地去,尘世间所拥有的一切,都不过转眼成空。我们所能带走的、留下的,除了爱之外,还有什么呢?而,爱的极可贵和崇高,也在这种比较之下,显出了它无与伦比的永恒。
3.没有人能真正地拥有什么。
5.该来的朋友,时间到了自然而来,该去的朋友,勉强得如果吃力,不如算了。
里面有若干小物件,一个内底纯黑的簿子的扉页上她用荧光笔细细写下了其中每一件的来处与时间。
大部分是她在各地旅行时收来的小纪念。我收到时的那份开心无以言表。而我有时也喜欢收集些零碎的小事物。各国家的货币,旅行时的车票,门票,地图等待,还带回来过纳木错湖边的石头。
零碎的小东西背后,都是私藏的回忆。
想要留住的,想要收藏的,到底是它们背后的那段时光。
《我的宝贝》读后感(六):关于三毛
我的宝贝,每一件东西都来之不易,所以她懂得珍惜。每一件东西,或曾是别人的珍宝,或是她自己的心爱之物。读这本书,像是在参观三毛的私人博物馆,每一件物品对应一个亦喜亦悲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值得拿出来谱写成一本书。
我想,我是幸运的。读到三毛,喜欢三毛,读她的喜怒哀乐,她那并不称得上是完美的一生,甚至读到后人对她的评价,猜测。
《我的宝贝》读后感(七):再读
《我的宝贝》
想想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三毛的书呢。
那时候 并不了解三毛 也不真正清楚三毛与荷西之间的点滴 所知道的只是一个爱旅行的女作家三毛与一个男人荷西的爱情故事而已。
所以读《我的宝贝》 看她的各式心爱的收藏 心想 每一件旧货有每一个故事 这样的收藏是留下来的时光碎影。
读过三毛之前所有的书 了解了更多的三毛之后 再读《我的宝贝》 又是怀着另一番感情去的。
每件物品背后 都有一个人物的故事 都是一个遇见的缘分 走过所有的地方 遇到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危险的环境 纯朴的感情 爱意的充盈 相见时难别亦难 所有的留念皆寄托于此。
《我的宝贝》读后感(八):三毛是一个追随
总想将自己向三毛看齐。她的世界是让人向往的。无论是早期留学西班牙还是与荷西的爱情在撒哈拉、加那利群岛上生活的过程,那些艰难困苦开心愉悦都尽显在字里行间,让人深陷难拔。很羡慕,三毛在人生的兜兜转转间可以寻获真爱(若说荷西不是真爱那真真是过分了),也很同情,得到爱后却用这样一种方式失去,我想就算是在战争中死亡也比潜水事故身亡能让人接受吧。所以三毛在书中总是也无限感慨当初迫于无奈没有做到的很多事比如像没买的大人环的娃娃国娃娃兵,以及本本书里都会提及的与荷西曾经的生活点滴。爱情若真是如此,那像三毛这样曾经拥有在丈夫失去后亦可回味弥久的,也差不多了吧。我也很喜欢玉银木头那些有年代久远的东西,虽然没有三毛那样犀利的眼光和疯狂的欲望,希望能亲眼见到三毛的珍藏。
《我的宝贝》读后感(九):我床头上的宝贝
这是我生日的时候,朋友送给我的书,这是我目前为止收到的最喜欢的生日礼物,将永远珍藏,谢谢你。
三毛喜欢收藏在别人眼里不起眼的东西,这就是三毛的特点,她跟别人不一样,每一件宝贝背后都有她的故事,那么美那么心醉。
最爱里面《沧桑》一篇,将她与荷西的爱情写的满满的,可惜最后的一个小方块荷西还没有来得及粘上去他就走了,永远的走了,那留下的宝贝,是三毛永远的伤悲也是永远的慰藉。
还有《第一匹白马》一篇,爱她的白马,爱的如痴如醉,却不愿将它的名字告诉大家,只因厂商不看的书,不知道找她来做做广告,简单的几笔,她的洒脱,她的可爱跃然纸上。
好爱好爱她,她的宝贝,也将成为我床头上的宝贝
《我的宝贝》读后感(十):一个宝贝,一段情
一开始看着本书的题目,觉得会是讲爱恋多一些。翻开来,原来是讲一些物品的,稍觉的有些失望。无奈,懒得换书,便硬着头皮读了一下,却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有味道。
我也走过一些地方,但看到即使在拉萨的物品也和内地的别无二样的时候,我的心就凉了。从此不再买特产,除非事先计划的,因为深深觉得各地的特产和小吃跟学校门口的那条夜市的地摊小吃摊没有很大区别。于是,少了纪念,也少了和当地人打交道的机会,至自顾自的看,从一个景点奔往下一个景点,走马观花,倒也不觉得缺了什么。
看了这个,突然觉得自己少了自己一直缺少的东西——情谊。其实人是活的,情是真的,那物便也生动了。于是某些人给一些东西赋予意义的心情,便也理解了。
第一篇书评,这么乱七八糟,实在难堪。但是之前一直对三毛有很深的误解,所以,这一篇,也代表着对三毛的改观吧。一切都还来得及,不是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