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你好,疯子!》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你好,疯子!》经典观后感10篇

2017-11-09 21:36: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你好,疯子!》经典观后感10篇

  《你好,疯子!》是一部由饶晓志执导,万茜 / 周一围 / 王自健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悬疑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好,疯子!》观后感(一):“推倒,重来”前方拥堵

类似密室逃脱的架构,没有任何铺垫的开场,直接给你看到一个破败粗糙的密室,七个“疯子”被关进这个令人窒息的诡异的空间。 影片一开始就刻意营造的悬念试图挑战你的心理,而偏舞台化的台词又使你有一种在电影院看舞台剧的感觉,似乎并没有那么紧张,有的只是猜测:究竟谁是疯子? 对,这片子略烧脑,就不剧透了。 还是说点儿别的―― 我喜欢这部戏,but,我不喜欢这部戏! 我不喜欢它的人设,这里面所有人物我都不喜欢!六个不同人格的侧影人物同在一个密闭空间内争抢出去的机会,可以说这是一个人性逐渐扭曲的过程,原本可以很有意思,如果人物再强化一下,比如混不吝的记者和出口成章又生性懦弱的历史老师,会好很多。何况这俩人物的扮演者周一围和金士杰,他俩可浑身都是戏呀。 尤其记者,他是最先成为七人团体的头儿,最初所有证明自己不疯的行为都是由他指挥,他主张少多数服从多少数,面对电击他的反抗最清晰“让正常人证明自己正常,这件事本身就tm不正常”。 我们能从记者身上看到一部分理想主义的人格,更准确的说是独裁者的理想主义,可惜,片子对于记者的着墨不够,很可惜。

  《你好,疯子!》观后感(二):值得一看

看电影前别看评论看电影前别看评论看电影前别看评论…我不小心看到豆瓣短评剧透,观影过程中失去了很多很多悬疑和紧张的感觉。悬疑片看的多的老司机应该能找到蛛丝马迹猜出结局

开篇很像心慌方和电锯惊魂(电锯惊魂只看过开头这种事我是不会乱说的)。首尾有呼应。女主最后的solo长镜头演技上天!其他演员也都非常出色。结尾之前是密室求生暴露人性的模式。

正片结尾不喜欢,有点太温暖太理想了。一定要看彩蛋!一定要看彩蛋!一定要看彩蛋!

苏宁百丽宫看的,才八个观众,观影过程终于不受打扰,但也替这部好电影可惜。

刚开年就连看两部优秀的国产院线电影,可惜都票房捉急|・ω・`)在国内的小伙伴如果近日有观影计划可以试试。

  《你好,疯子!》观后感(三):不是所有的话剧都可以改编成好的电影

先说结论,这部电影我只想打5分,严格来说,我都不知道能不能称之为电影,具体分析如下。

剧本。我没看过这部话剧,所以不清楚话剧剧本是否会不同,但就电影我看到的来说,缺陷明显,故事单薄,而能渲染的张力的情节又不够,导致整体看下来,很乏味,陈旧,且无法打动人心。

剪辑。混乱,这是剧本单薄导致的结果。因为剧本不够强大,想通过剪辑来增加悬疑,结果反而有些弄巧成拙,中间有些人格的转换和解释有跳跃性。

画面。心理剧,悬疑剧,场景以灰黑色为主调,偶尔的红色也是鲜艳的,刺目的。整体给人以压抑的感觉,不过由于场景的局限,色调单一很容易让人视觉疲倦,很容易让人失去观影兴趣。

演员。七个演员,演的最好的是万茜,我能感觉到她想表达的疑惑,恐惧难过绝望。其他人不能说演的不好,但,真的觉得都演的都太用力了,这不是话剧!王自健一开口,我就觉得在看今晚80后。金士杰老先生是我很喜欢的老艺术家,不过这里的表演真的好一般。

最好只想说一句,真的不是所有的话剧都可以拍成电影,求放过啊!

  《你好,疯子!》观后感(四):我们都是安希

本来是想看“如何证明自己不是疯子”这个经典命题的,后来又以为是讲人性的类似于五人禁闭室和异次元杀阵,可是随着情节的不正常化......我有时也将自己想成两个,天真的满怀梦想却懦弱,稍强大的那个世故而又时常嫉妒他人,尖酸刻薄。我不喜欢其中一个而又崇拜倚靠着她,我心疼怜爱其中一个而又嫌弃着她。我们是一个人啊,我们都是安希。 (最后远行的车辆满载着温暖明亮,片尾曲响起的恰如其分,突然意识到这是一部电影,这好像是唯一一个配乐。自然而然地听完这首歌然后遇见了彩蛋,不禁笑出声来,哎呀妈呀居然一个大boss)(明明是阴暗型彩蛋但我真的好想笑呀)

  《你好,疯子!》观后感(五):你好,疯子,不要怕

终于又看到了一部有诚意的国产片,整个影评的剧情和演员的演技都让我觉得国产片开始上档次了,不错不错,诚意是进步之母。
另,不是专业的影评人,只是想谈一下自己的观影感受,会有那么一点点点点剧透(废话,不剧透评个毛线啊)。
影片最一开始看到很出戏的布景,会以为自己在鉴定一部烂片。然而我必须得承认我是偶然间看到网友对万茜演技的极高赞誉才搜来看的(当然金士杰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所以为了验证下网友之言(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也要看到最后再说话。看完之后不得不说,平时那些炒得要火要火最后让人评一句也不过如此的电影都是怎么炒起来的,对好的电影来说宣传真的太重要!
如果你被陷害关进疯人院,你会如何来证明自己不是疯子?这个已经玩了好几年的智力游戏如今烂大街都算不上了,电影开头又被扯进来,天真如我看着七个人使劲浑身解数想要向外界证明自己不是疯子的时候,已经开始抱着看热闹的心态看编剧究竟能想出什么完美的答案来为众生熬制鸡汤了,然而too young too simple啊,编剧并不想帮你写答案,他只是为自己的套路埋伏笔。之前看了几个短评自己也回忆了一下,剧情确实有些眼熟,似乎国外好多年前已经拍过很类似的电影了,关于精神病、人格分裂这类题材的电影国内也是近几年才关注起来,但是还是在很多拙劣到只想赚票房的影片不知道好到哪里去,拍成这样我也愿意掏钱去看啊,再看一遍都是可以的。
也是看了一些评论(我是多爱先看别人怎么说才有底气自己BB的....),知道了这部电影是由话剧改变来的,其实如果你不说我真没看出来,你说了我才开始觉得好像确实有点舞台剧的意味,场景啊,人物设置啊,表演啊,这不连金士杰都在这儿呢嘛......。只是有一点拙见,剧中七个人,哦,不,八个人的职业、背景、性格其实都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如果能够多注意细节,将几个人物的性格再刻画得突出一些也许会更好。比如他们的台词、表情、对待同一件事情的不同处理,如果能够看到加入性格化处理后的差异,觉得应该会更好。
还有一点是,看很多人在批判这部片人性关怀太过强烈,煽情意味严重。但这也不能代表不好,如果不这样安排,那应该怎么编剧才会更好呢?是不是应该先提出来.....这里起码对我而言算是加分点吧。不过这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看到后半段连我都站在安希这边了,想着如果这样她开心的话,就不要强行治疗了,就像剧中她说的,“如果他们死了,就算我变正常了,又有什么意义”。这么想着想着,好像有点不大对劲,唉,她可是病人啊,为了她好怎么能不治疗!“为了她好”,这是大部分人惯有的思维吧,呵呵,对,这部影片让我开始思考了。精神病患者、人格分裂者,或者统称为疯子的这类人,他们有没有人格?应不应该被尊重?什么是对他们的尊重,难道是按照我们“正常人”的标准来对待让他们,让他们恢复“正常”,就真的是在帮他们吗?我不敢妄下结论。说我白莲花也好,“他们本来就精神不正常了怎么能把他们当正常人来对待?”,“顺从疯子的逻辑去思考、听疯子的意见你是不是也疯了”,这些问题我也不是没有想过,只是觉得,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妄自尊大,我不是你,你也不是我。
结局的大反转颇有日剧的味道,让人背后发凉,上一次看国产片结局有同样感觉的是《唐人街探案》,最后小姑娘透过头发那么阴阴地一看,让人倒吸一口冷气。但是我喜欢。

  《你好,疯子!》观后感(六):美丽的灾难

去年看过两部饶晓志的话剧,一部《你好,打劫》,一部《蠢蛋》,没想到错过的《你好,疯子》被搬上了大荧幕。电影的主体部分仍是话剧的格局,封闭的空间环境,一触即发的人物矛盾,后半部分则大篇幅的运用蒙太奇手法,特效比较五毛,似乎为了证明这是一部“电影”而用力过猛。其实看了开头半小时大致就猜到了结尾,毕竟《Identity》太过有名,电影爱好者大多看过,密室逃脱类的展开方式也并不新鲜,相对来说我还挺喜欢影片后半部分的演绎与煽情,我对自我牺牲与救赎的桥段一向没什么抵抗力,当然彩蛋就……感觉饶晓志的剧都有个特点,那就是非常善于描写群体效应,特别是在极其荒诞环境下展现出的群体性的善与恶,而那些善恶的转化往往就在一瞬间。

  《你好,疯子!》观后感(七):大概是你们没有精分过。

我没病。也可能有病。我很孤独,从小就没有人跟我玩,所以有人跟我说话我要仔细的考虑半天,想想回什么合适,所以人家也不愿意跟我玩。我跟她们格格不入,她们讨论的从来不会带我,偶尔问我一句我也不知道回什么。渐渐地,我就一个人。

我在家也是一个人,我就在屋里四处转,然后自己和自己讲话,各种剧情,有喜有悲。我最喜欢就是演死的时候,气息薄弱的伏在床边,凳子上或者墙下,奄奄一息地交代着“遗言”。

这部电影,技巧布景我不知道好不好,我也看不懂这些,我只是在最后那一瞬间触发了一股强烈的共鸣感!!但我清楚我并没有剧情里的人那么夸张,就是有点难过。

妄想症,被迫害妄想症,神经衰弱,精神分裂,还觉得自己有很严重的抑郁症

但我也很清醒,或许以上的症状都是我的臆想呢?

  《你好,疯子!》观后感(八):我们都是疯子-一部很有诚意的半成品。

好吧,剧情本来是想拍成主线双螺旋。一层是疯人院(灰色基调的疯人院),一层是带有浴缸的家里(白色浴缸的家)。《注意下,这两层都不是现实,结尾彩蛋已交代》真正安希现状只有几个镜头。结果估计是怕国人都看不懂,借着老万的口给全说啦,各位可以想想没有安希拿枪一个个表白的那一段,最后的剧情会怎么样。会不会更冷?最后那个729路有点像美少女特攻队里结尾的那辆终点在天堂的巴士。只是这部算是温情结局,大家好聚好散……

亲人-给你亲情的人,老师-给你知识的人,闺蜜-给你闺中情谊的人,情人-给你爱情的人,朋友-陪你疯陪你醉的人,辩护者-给你保护永远站在你这边的人。每个人都有这六种人在身边,每个人都是安希,安宁并希望着……结局六个分裂人格离开啦,去哪里啦?海边,盖一个小木屋,有自己的船,蓝天白云……片中只有这个时候的画面才是安希的现实,没错,全片全是脑中的,就这几个家中的镜头是真的,温馨的暖色的。当你以为安希真的将病看好啦的时候,最后彩蛋告诉你。还没呢,这院长也是个分裂的!精神病院啥的,全是假的……

故事的开始是一个精神病院,七个素不相识的人被关在一起,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说出来的身份。这里其实也预示啦安希就是疯子,所有的一切将围绕这个疯子讲下去。从团结到内讧,人性的所有慢慢的残忍的被展现出来……

我这也不想写的太详细,毕竟片子还是需要自己去慢慢看。给5星不为别的,单就为国内导演敢拍出这样的构思的勇气,虽然不完善,但真的很有诚意。我们不缺好的剧本,就缺胆子大的导演!当然,片中肯定还有诸多的东西没有被发掘出来,毕竟目前只看两遍。相信烧脑大神们会挖掘出更多的干货。

也祝福安希,以后越来越好……

  《你好,疯子!》观后感(九):一部好电影经得起再三琢磨

算是新年第一片,无论是演员的表演还是剧本的容量都已经爆表!第一次看电影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已经无法读懂所有的内容了,在监狱的部分,我看到了乌合之众里描绘的种种失去理智的人性之恶,看到威权主义的现实存在,看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进化的思想,甚至看到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观念…七个人形成的就是一个社会:老师象征教育,律师指代法律,医生指向家庭,记者代表舆论,司机代表有力的底层群众,女人代表战利品或者稀缺资源。

在这样一个小社会当中舆论的所有者大概最先掌握着话语权,但是底层群众会适时推翻“政权”,但随着自己的贪婪和自卑,无法服众,最终被打败。几个社会阶层相互联系,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采取最极端的方式,用少数服从多数这样原始又漏洞百出的办法选出替罪羊。尤其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疯子而作出一系列荒诞的行为的时候,那可能是电影中最柔软会引人发笑的部分,但也是最令人悲哀的段落。女主试图用宗教的方法救赎每一个人,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愿意保持前辈,仿佛自己的权力,毕竟权力是会让一个人变成一个膨胀到失去自我的东西。

后半部分几个人开始收拢,成为了女主的几个分裂的人格,万茜一人分饰七个角色的表演完全对得起“炸裂”二字。将女主的困境理解为全社会、全人类的困境,无法平衡社会各个部门平衡的关系,就无法获得真正的正义和平等。导演世界观的开阔令人叹服,从社会出发关注个人的命运,实在是高!结尾的反转又着实令人惊艳了一把,不知道是不是那个医生借女主之手杀死了所有的附属人格,从而更加便于控制女主,成为这场自我斗争的既得利益获得者。

一部电影所能承载的哲学高度如此之高还是叹为观止,我觉得看着这个剧本,只能说自己学习的空间还大的去呢。上一部引起我如此思考的电影还是《少年派》。

  《你好,疯子!》观后感(十):世间却仍有这样的隐喻:“即使上帝不在场,但救赎仍在”

如果说,近年来内地电影市场还有算得上用“震撼心灵”来形容的影片,那只有这部《你好,疯子》了。

对我而言,一部好电影的标准一定是,具有多层次的解读性和思想性,就算你看懂的是最外层的含义,一样可以获得观影的感动和满足。能做到这些的,除了前几年被称为“神作”的《盗梦空间》,可能也就是这部了。

电影前半小时,你会以为这是一部荒诞片,几个互不认识的人被困在一座后现代工业金属风格的精神病院中,竭尽所能试图证明自己是正常人,来获得院长释放。看的挺轻松搞笑。

随着进行,你看出来这几个人其实都已经死了,会联想到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那部经典剧作《禁闭》中的名言——“他人即地狱”。在《禁闭》中,几个死人来到了地狱,却发现地狱是一间平平无奇的房间,但却最终导致了他们之间越来越剧烈的“人民内部斗争”。就像萨特想表现的:“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自发地对他人产生偏见,有时会引发不同目的的攻击行为,甚至导致双方的冲突”。与《紧闭》的内容一样,如果说他们此时在地狱中,那么使他们受煎熬的就是与他人同在,以及不可调和的人的矛盾。

看到片中不断出现的基督教元素:祈祷、受洗、十字架等,你或许能领会到其中更核心的宗教内涵。没错,如果这个女孩安希是企图一次次拯救他人的“基督”,那院长其实就是他的“天上的父”的化身。但在最后一幕中,院长其实还附着了撒旦的角色,用语言诱惑安希分清外面的善与恶——消灭掉附属人格来让自己获得自由;就像当初在伊甸园中诱惑她让亚当吃下分别善恶的果实。

安希一次次徒劳的认识到,拯救是没有希望的,自己只是一次次地被世人误解、孤立甚至伤害,就像两千多年前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与基督不同的是,她发现,主动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来换取世人的释放,这种强加于人的善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助人。所以她选择割腕的方式,也只能使其他六人更加迷茫自己的存在。手腕上的“圣痕”让他们认不清自我。(“圣痕”的存在是真实的,西方自古有很多虔诚的基督教徒,像基督一样,发愿代替世人承担罪业,每年当基督受难日到来时,他们的身上会出现和基督被钉死时一样的伤痕。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所以,在最后一次的轮回中,女孩发掘出自己和所有人,或亲情、或友情、或爱情的千丝万缕的羁绊,才真正唤醒每个人内心沉睡的良知,他们自愿结束自己,换取女孩的自由。

而所有这一切,最后又被包装成一个有着多重人格的女精神病人的故事,在所有的六重人格与主体人格达成和解的时候,治疗终于结束了。

片中多次响起的“长亭外、古道边”的歌谣,是民国时期伟大的僧人弘一大师的作品,简单的歌谣但直指人心。就像影片中女孩的祈祷辞一样,真正的救赎从来不是来自于外在的拯救,而是人自我良善的醒觉。

当最后一幕,女孩从温暖的浴缸中坐起来,换下院长白大褂的“院长”对她说:“现在只有我们俩了”,献身后的基督终于又回到了天父的身边,“圣父”与“圣子”合二为一。

需要说一点的是,很多朋友都是从人格分解的角度来解构这部片子,但如果我们能把它看作是一个《新约》中基督献身的现代版寓言,那么所谓人格分裂的设定其实就只是导演使用的一个技法了,再纠结也没有更大的意义。上面的一句话不就是更好的证明吗?

一部被精心包装的多层次的后现代的精神寓言,你看懂了几层?

值得一提的是,豆瓣中本片的评分在逐渐升高,有大半都是冲着女孩安希的扮演者万茜精湛的演技给的,只是最后长达五分钟她一人分饰六角一气呵成的表演,和那一段震撼人心的持枪戏,就已经值回票价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导演饶晓志,80年的新生代导演。看的出剧本的认真,这不是一个几天能写出来的故事,每一个场景设计、人物设定、对白、剪辑几乎都具有寓意,我觉得像张某某那些个大导演,你们可以摸着越来越鼓鼓的钱包,但不会汗颜吗?

从来不会看一部电影到泪流满面,但这部会;如果你也有对生命的思考、关心人的存在,或者只是一个推理烧脑控,去影院看看这部小众的《你好,疯子》吧,在大片的夹击中,一天只有一场!但相信不会让你失望^_^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