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爱比死更冷》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爱比死更冷》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17-11-17 21:0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爱比死更冷》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爱比死更冷》是一部由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执导,乌利·洛默尔 / 汉娜·许古拉 / Ursula Strätz主演的一部喜剧 / 犯罪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比死更冷》影评(一):自信比装逼更个性

        法斯宾德的处女作,高对比度,黑得要死白得发亮,几乎没有中间色,把世界非黑即白,超长长镜头,平移或固定,因冗长淡化意义,呆板的景别,参照舞台效果,但却是相反的,模糊的人物,可以深入挖掘的三角关系,开放的可能性,等等,所有的这一切都让人感到法斯宾德异常地装逼。甚至到了让人感觉他是为了装逼而装逼的程度,新手最惯用的计俩就是要与众不同。而区别是才华,自信和自信的对应物,如果没有,那就不是装逼而是傻逼了。
        法斯宾德始终让自己的处女作即风格化又严格地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所以虽然有不少由于风格化所造成的跳脱,但马上又能被强力拉回来,每次感觉要往歧路上偏离时又能及时守住方向,这是比较成熟的导演才敢做才能做的,体现出法斯宾德的自信与才华,整部片子体现的是统一的影像风格,主题,和对应物。剪辑不落熟套,买墨镜那场戏可以看出他的调度,剪辑,不拘泥。三角人物关系的处理上也非常有想法,挤迫到最后,通过结局的对白扒掉人一层皮,用游戏机的背景音乐烘托气氛和人物心理的手法也很有趣,但最重要的影片气质是法斯宾德在其中显露出的自信,就是不怕犯错,不惧压力和外界影响,也要拍自己的不同于常人的电影的那种气度。初生牛犊不怕虎,说起来是老生常谈,但具备这种气度的作者真不多,能一以贯之的就更少了。我们在《断了气》见到过,在《男孩遇见女孩》见到过,在《最后的战役》见到过,甚至在《一个和八个》《黄土地》里也见到过,可惜的是有些人拍着拍着就油滑了,作品也随着年纪跟着一起油滑,可那些一直以来总是带着初始的气度与情绪的作品,才是最可贵的。

  《爱比死更冷》影评(二):爱比死更冷

    「爱比死更冷」是法斯宾德的处女作,说实话我看不懂,然后感觉很纠结。
    (假设a是海报最右边的男的,b是a的女朋友,c是海报中间的男的。)电影的开头就是a在翻报纸,然后一个人把他报纸扯到地上,他一下把那人打晕了。这段让我感觉他很凶暴,也很强壮。随后的审问让我特别想看到b,审问他故意说到他有个很漂亮的女朋友,想以此来威胁他跟随他们(黑帮一类的)。接着,在几个被关起来的人睡觉的时候,a认识了c,并且告诉了他家地址,让c出去后找他。到后来,c费尽周折找到了a(a被误认为是罪犯,只得搬家),然后abc三人一起去杀人抢钱,不过最让我纠结的是为什么a让b去勾引c。然后他们杀人抢钱是b和c有的奇怪的举动,比如说b用公用电话和别人联系(不知道是谁。。),看得我真的非常的纠结吖。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没有任何激烈的打斗,甚至连杀人都让人觉得很平静(没有见血)。还有这部电影的某些镜头真的非常的长,比如在abc杀完人带着墨镜走在路上那段,路真的非常的长,不知道怎么拍出来的(轨道的话。。真的长得很吓人。。)。「爱比死更冷」里的场景有许多都是大块大块的白色,是感觉挺冷的。电影中有些诡异的音乐配上简单的场景和镜头,显得很奇妙。
    不过电影的结局是我从头到尾没想到的。。c被2枪打死了(他拿出机关枪后,警察先开了一枪,然后a也打了他一枪),之后a先是用枪指着警察把他拖上车,接着在看到警车在后面追时让b把c的尸体横抛在马路上,迫使警方停下来,然后a和b就继续上路。这电影就这么结束了,表示真的没看懂,并且非常不能理解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爱比死更冷》影评(三):导演有种把戏剧性的故事拍得平淡无奇的功力。

他的所有作品画面构图都很平。这也就是书本上说的,他的电影语言没有太多值得说的。只是作者作品承载的思想性很强。还有他的真诚
而且从他的构图,镜头的运用上,也知道了为什么这个导演,十天就可以出一部作品。呵呵……八分钟才四个镜头。
舞台化的场面调度。
黑人出场很惊艳。黑衣人的出场。
黑帮,打地铺睡觉,这个点很有意思
我拍出来的片也经常这个样子,来自于画面很平的缘故啊。比如说四周都是直角切割。没什么光的修饰。
而且所说的那个移动镜头,只不过是作者坐在车上的主观镜头而已啊。
片子中的女性还是一如既往的疯癫不成样子。
好不容易有一段戏剧性的故事,偷窃了。
导演真是有把戏剧性的故事拍得平淡无奇的功力。
还有,男二女二和售货员对话的镜头,那个机位摆的好奇挂,觉得视线产生了偏差。
看出来了,导演还是要弄出一点戏剧性的。
只是他的镜头语言给的不够,让人根本感觉不到
还有前面和后面风格不统一,也是让人感受不到的原因之一。
有想模仿戈达尔电影中经典三角人物关系的走向。首先人就没有法国人好看吧。音乐也没法国音乐好听吧。

  《爱比死更冷》影评(四):爱和死一样,冷

刚看完了一部今年电影节展映的《爱比死更冷》。
电影里没有爱,也没有与“生”对立的“死”和血腥的“死”,只有一言以蔽之的极简主义叙事、超现实主义布景、舞台式表演以及冷漠的间离效果。
后现代美学的一个重要流派解释·接受美学有一个代表性观点读者中心论,读者和文本构成解释共同体,且文本的开放性正是由读者的特殊性造成的。
所以,读者看文本就如同照镜子。
一、爱本能,死本能
导演法斯宾德饰演的主角弗兰茨宁死不从于黑社会组织,却在狱友布鲁诺出现后一步步重回犯罪道路,
没有教唆、引诱和威胁;
弗兰茨回到慕尼黑和女友乔安娜已然过上了平静的生活,却一直回避和她远走他乡结婚生子;
游离于现实、拒绝幸福或走向毁灭,如同命运的降临自然而然
弗洛伊德的后期思想中提出了,人有两种本能:一是生本能(爱或性本能),二是死亡本能。
二者如同日神和酒神的关系,对立统一且此消彼长,但生物的真正本能是死本能。
弗兰茨不愿屈服于暴力却自甘堕落,渴望自由与爱却不践行幸福的可能性。
人是害怕获得和拥有极致幸福的,
人是愿意孤独的,人也是愿意死的(引自《颐和园》)。
在影片惨白的画面里,生本能和死本能的拉扯间,虚无、游离、漫无目的无处遁形。
 
二、“爱情只是最有效的社会压迫工具”
“爱情只是一种最精良、最狡猾、最有效的社会压迫工具”——法斯宾德。
影片里没有爱本身的描摹和铺陈,但不妨碍把导演的这句话作为解题的钥匙。
弗兰茨是个没有家人、没有职业、没有组织(不居庙堂也不处江湖)、没有爱(包括欲)憎的四无青年,他出狱前给了布鲁诺一个确切的地址却是无效的,只有靠着乔安娜这个名字才得以找到他。
只有乔安娜可以成为弗兰茨回到慕尼黑的信念,只有布鲁诺可以轻而易举地让弗兰茨重拾罪恶,爱就是这样能够劝人从良、使人堕落,且游刃有余
爱正是让人完成社会化的最后一条通路。
如果社会强行把你同化为曾经最厌恶、痛恨、鄙视的那类人,爱人则会让你自愿成为那类人。
爱本能和死本能通过一种形式而存在,就如同风和水是通过流动的物体使其发出响声而显示它的存在。
爱和死一样,冷。
有关心理学哲学话题,请关注公众号:墨提艾瑞斯

  《爱比死更冷》影评(五):慕尼黑青年

大部分天才导演的处女作都有种近乎疯狂不可理喻,如果不是成其为法斯宾德之后的法斯宾德,我想,很少有人愿意翻出<爱比死更冷>这部片子,并能坚持将其看完吧。
整部电影导演用一种近乎冷峻、悲荒的情绪冷眼旁观,通片很少的镜头切换,都是长到不能再长的长镜头;布景极其简陋,类似舞台剧式极简主义风格;画面始终呈现出一种刺眼的惨白;人物的表演空洞、疏离,没有情绪起伏和内心戏,电影只呈现出一种人物的状态、事物的状态。这一切构成这部风格化的电影—<爱比死更冷>,1969年在柏林电影节上引起巨大反响,德国一个伟大的天才导演呼之欲出
这一切并无法改变它作为好莱坞强盗片风格电影颠覆式的艰涩的观影体验,或者可以说是在折磨和考验观众。片中有个镜头男主角布鲁诺一动不动盯着观众对视足足一分钟,没有任何表情变化,这种镜头对于正沉浸在电影中的观众来说一定非常突兀。这有点类似法国导演戈达尔惯常在电影中用的干扰手法:<狂人皮耶罗>中,男主角忽然转向观众,对着镜头说"她只知道玩",女主角问"你在跟谁说话",两人一起对着镜头,男主角说"观众"。<筋疲力尽>中,男主角在街上晃荡,突然有个女孩出现打断他问他"你痛恨你的童年么?","是的我喜欢成年人",非常突兀,这个情节跟电影没有任何的关系,可以说是完全多余的。这种突然与观众对视对话、安插毫无关联情节打断的手法,都是导演试图在观影过程中打断干扰观众,适度提醒这是在看电影,请保持置身事外,达到一种疏离的效果,始终与观众保持一种观影的美学距离。
另外还有两个长镜头我非常喜欢,一个是三人在饭店枪击完后,若无其事地走在马路上,无所事事地晃荡,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这个长镜头他们足足走了二分半钟没有切换,只是越走镜头越昏暗,惨白的昏暗,仿佛三人走在虚幻的世界中,永远没有尽头一样。另外一个镜头是乔安娜和布鲁诺一起逛超市,足足三分半钟,那个场景空灵绝决到仿佛踏步在天堂中,目睹天使与魔鬼一起共舞般,如此场景让你感觉只会出现在杀戮之前,马上就会有什么遭遇发生,才配得起如此不幸的美。正是这些长镜头,这些看似无理取闹的片段,巧妙地描绘出了这三个慕尼黑青年的生存状态,无所事事、彷徨迷惘。另外通片的配乐非常棒,不得不承认法斯宾德是个全才。
片中两男一女三位主角的关系也非常让人捉摸不透,法斯宾德将三人的关系处理地非常暧昧和模糊,其中有段对话是这样的:“为什么打我”“因为你嘲笑布鲁诺,布鲁诺是我的朋友”“那我呢?”“你?总之我爱你就是了”。很多导演喜欢描绘这种莫名其妙理不清楚的三人关系,特吕弗的《祖与占》中的三人非常典型,让娜·莫罗贴上两片胡子装扮成卓别林的样子,三人一起赛跑谁最先到达桥的另一端,堪称绝世经典镜头,还有之前介绍过的《法外之徒》中的三人,《戏梦巴黎》中的三人等等,他们相互依附却最终会失衡这种表面看似平和的关系而走向毁灭。
法斯宾德说:爱情只是一种最精良、最狡猾、最有效的社会压迫工具。所以爱比死更冷?!
死向来不是最什么最残酷的状态,浪漫青春必定少不了突兀地死亡,这种死亡一样透着浪漫气质。真正残酷的是爱的本身,爱所带来的控制欲,以及爱情对每个人天然的控制,我们一样俯首称臣。不知道谁说过:根本没有爱情,只有爱的可能性。
而我所理解的爱情仍然就是生活二字。
但到最后,我仍然要说一句,看这部电影真是太他么的不舒服了!但是看完后,你一定会有种说不出的快感。向这位高产的工作狂双性恋导演—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致敬!

  《爱比死更冷》影评(六):爱意使然

爱意使然
法斯宾德混杂了虚无、欺骗与爱意的长篇处女作[爱比死更冷]于1969年在慕尼黑市中心与郊区拍摄完成,仅仅花了24天。法斯宾德一向喜欢做简单的事情,24天的拍摄周期契合了他早期电影的极简风格,然而他的简单仍然是一种有见地的美感和形式,是一种关系明朗化之后的反思与表达。
沿袭了之前短片[小混乱]的黑帮题材,法斯宾德又讲述了一个小型三人犯罪团伙的故事。少不了詹姆斯•卡格尼风格的风衣、墨镜和枪杆,然而也有一些反类型的元素:影片中的射击镜头是没有视觉表现的,主要的焦点是演员受伤害时的面部表情和反应。一开始我们可能会以为这是预算缺乏的投机,但是只要深入整个影片的逻辑便会发现这是一个刻意的创造。枪声的作用十分有限,它仅仅提示了叙事环境的存在,不在场的视觉表现才是整个叙事场域的意义,它告知观众,凶手对受害人是没有同情心的,他们关心的太少,射击镜头里的视觉展现对凶手来说是没有必要的以及可浪费的,犯罪的情状并不在于突袭和遇害,而在于它所体现的那种最寻常不过的压抑经验。
法斯宾德一直在影片中试图召唤各种各样的时空,让观众发现他们无法摆脱静止的状态。影片的第一个场景便营造出来一种缓慢的舞台感,法斯宾德扮演的弗兰兹与其他角色蜷缩在画面的左下角,空白墙壁的强光回荡着一种近乎催眠的表现风格。所有封闭室内空间里的固定长镜头都在不断遏制时间动势的转化,尤其包括几处对于乌利•罗梅尔、法斯宾德和汉娜•许古拉三人对视场景的特写把握,摄影机长时间停滞在他们面无表情的脸上,沉默消解了时间的力量,他们不知道如何治愈自己,背景的强光裸露了他们的空虚,他们各自占据着自己的静止时间,彼此并不能进入对方的时间。而在室外,法斯宾德又用完全相反的方式表达了同样的目的。三人杀死土耳其人后离开咖啡馆,淡然行走在郊区小道上,3分钟的镜头只是单调的在纵向延伸,摄影机正对角色,不断后退,至少从空间上表征出了一种对于过去的负责——过去的事物向现在走来,并对未来发生影响。然而之后警察局的摄影空间又完全推翻了这个表象,摄影机跟随警察的询问进行了横向的来回调度,法斯宾德扮演的弗兰兹处于静止的消极抵抗状态,虽然警察的横移基本跟随镜头,但他时不时脱离画框的行动使空间经常处于一种真空的状态,连续的镜头把控并没有勾连起警察与罪犯的问询关系,移动的空间实际是在无意识的拒绝任何对于事物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力量,过去的事物虽然影响了现在和未来,但也规整并消解了现在甚至未来的空间,他们无路可逃也无法自救,似乎没有什么能帮助他们。
极简的摄影形式借助时空的阐述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构思,如此风格化的策略其实不过是若干符号的重复与变奏,如果法斯宾德的作品仅至于此便不能称其为艺术的精品,恰恰是整部影片从外而内倾泻的情感张力让所有的关系又重新启航。汉娜•许古拉饰演的乔安娜与法斯宾德饰演的弗兰兹本来是一个较为稳定的二人关系,但乌利•罗梅尔饰演的布鲁诺却企图打破这层关系。弗兰兹对布鲁诺产生了一种难以名状的迷恋感,甚至愿意与他一起共享情人乔安娜,乔安娜虽是妓女,却有着无可救药的中产阶级价值观,她宁愿不和任何人在一起也不愿发生三角关系,他所维系不坠的价值观又巧合地破坏了布鲁诺真正的意图(应犯罪组织要求杀死乔安娜以期让弗兰兹归顺他们)。乔安娜是所有冲突的起因,而乔安娜的所有行动又都归因于他对弗兰兹的爱,即使这份爱在弗兰兹看来是“总之你爱我就行了”的奴隶型人格。乔安娜对弗兰兹是爱,弗兰兹对布鲁诺是爱,乔安娜背叛了弗兰兹对布鲁诺的爱,甚至在影片的最后,弗兰兹也知道了布鲁诺的欺骗,他抛弃了布鲁诺的尸体,但又气急败坏地辱骂身边的乔安娜。爱情的确是一种最精良、最狡猾,也是最有效的社会压迫工具。爱意使然,让三个人在一个简单的叙事环境下完成了如此多重的转换。影片中流露的那种对于三人关系的内心深处的审视感并不是一股脑的压迫状,而是正好借助那停滞的时空关系缓缓道来,观众与演员之间似乎兴起了一种仿佛昏昏欲睡的心驰神迷状态。他们从不谈论他们的欲望和梦想,但他们却无时不在为爱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这段影片里的三人关系并不是单纯的虚构,其实可以说成是法斯宾德自己感情关系的蓝本。拍摄该片时艾玛•赫曼、克里斯多夫•罗瑟和法斯宾德仍然处于奇妙的恋人三角关系的状态,艾玛•赫曼不仅扮演了影片里那个无可奈何的售货员,在眼皮底下让货物被三人偷走,还作为影片的制片人之一几乎无偿奉献了自己的资金(如果影片放映后有所盈余则还,无则不还)。然而如此的奉献显然并没有让法斯宾德有所专恋,他仍然给艾玛•赫曼分配一些无足轻重的角色,甚至在排演时对她羞辱至极,像极了剧中弗兰兹赏赐乔安娜的一巴掌,冷漠而任性。相反,扮演乔安娜的汉娜•许古拉却又在现实中享尽了法斯宾德的尊敬,他俩一生都拥有着单纯的友谊,汉娜•许古拉依靠法斯宾德完成了她所追求的艺术的虚荣,法斯宾德也从不否认汉娜•许古拉的重要性,二人言语极少却默契超常。这种戏里戏外的感情纠葛,在法斯宾德之后的电影作品里依旧存在,不过,他必须这样拍电影,因为爱意使然。在法斯宾德看来,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

  《爱比死更冷》影评(七):致敬法斯宾德

感觉看了这部电影还不错吧,一个对电影深深爱着的人,希望用电影改变一些东西,里面人们复杂的情感关系真的是我们现代无法了解的,但是他还是深深在德国的电影里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或许可能也就想他自己所说的那样,电影解放心智,通过他的电影,让有思考的人自己想出我们自己需要的东西。
但是有时候看了他的电影有一种空的感觉,但是不是电影里精彩的镜头,大师的魅力或许就是在这里,美感很强,舞台话剧的成分很重,特别是在超市和买眼镜的场景一个是精彩长镜头运用,一个是瞬间精彩剪辑,通过白色的强力曝光,将这样的印象深深压进人们的心里,或许这就是英格曼的评价,有爆炸性,与文德斯的电影差别很大,但是有相同的美感,如果让我比喻法斯宾德就是枪炮与玫瑰的枪,文德斯就是玫瑰。
或许作为我们90后的一群年轻电影学生来讲,他的一些思想和生活的环境不一样,不能有他那样的性格和习惯,能接受的东西或许我们这个年纪还无法理解,可能没他那么深,但是还是能感触到他对电影的热爱,这样的一个导演,无论他怎样或许都不值得我们去诋毁,更多的是敬佩与致敬。
对于一个电影来说,这是一部值得我们看和学习,值得借鉴里面一些东西的电影,其中很多精彩的配乐,精彩的镜头都值得我们在前期自己没法拍大片时调用,小成本也可以拍出精彩。
对于剧情我不做更多的评价。
最后致敬这样的一个大师,带着对他的敬意继续学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