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蝴蝶效应》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蝴蝶效应》经典观后感10篇

2017-11-18 21:34: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蝴蝶效应》经典观后感10篇

  《蝴蝶效应》是一部由埃里克·布雷斯 / J·麦基·格鲁伯执导,阿什顿·库彻 / 梅罗拉·沃特斯 / 艾米·斯马特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 / 科幻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蝴蝶效应》观后感(一):听我说完,好吗?

好想回到过去某个节点,给那时小小的自己一点勇气,告诉她什么都不要怕。说自己的话,做自己的事,要勇敢
暂且抛开影片中关于平行时空的讨论,我们每个人大概都有想要回到过去的想法,不管不顾现实的一切,只是想要fix。也不乏见到内心悔恨更深的甚至会一直沉浸在过去,甚至当下也被过去的记忆,现实的无力所充斥。在佛家,也许称之为“痴”。
延续一贯说实话的风格,我很欣赏“痴”这种性格。也许是与自己从小被管教被约束被引导有关,我的喜好是别人的喜好,我的厌恶是别人的厌恶,我的成绩是别人的成绩,我的骄傲是别人的骄傲。我从来就不知道自己或者到底是在追求些什么,应该去追求些什么。所以见到那些心心念念痴迷于一些事物的人时,我发自内心地羡慕。就好像自己在沙漠中行走,没有时间、空间、生命的概念,但却见到这人眼睛中闪烁着星光,脚步艰难却能够自己控制着向“美好”进发。
他们有灵魂。并且知道自己的灵魂想要什么。这也许就是我羡慕他们的原因吧。
电影中,埃文一次又一次回到过去某个节点,垃圾场,地下室,只是为了让凯莉在他的世界里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可是,由于“蝴蝶效应”,悲剧总是一次又一次发生。后来他才终于了解到最初的原因是凯莉从小便对他心有所属,于是在那个动荡的房间里,房门快被警察和医生闯入的时刻,他打开那个录像带,进入了母亲的腹中。在不属于他的时间,睁开了那双看起来空洞但却好像又洞察了人世间所有悲喜剧的眼睛。于是,又一次流产。
无意探讨电影中所说明的蝴蝶效应在人生当中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力。只是说生活,说我的生活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去参加婚礼。那时我大概5岁。夜幕降临,现场宾客似乎兴致高昂。而我因为那里没有熟悉的伙伴,只是一个人呆呆的发呆。这时母亲不知从哪里跑出来,把我抱到了音响旁边,还把话筒塞到我手里,让我唱一首歌,然后给我5元。对那时的我来说,5元钱并不少,可是也远远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我很害怕,我觉得我一旦拿起话筒,就会被那些人嘲笑,成为他们的取乐工具。那些大人永远只是逗你,把你当作傻瓜,他们言语间的轻蔑和轻视虽然以喜爱作为包装但对一个敏感孩子来说却能够模糊地感受到。
上了幼儿园,期末要排舞蹈和歌唱的节目,作为班上的女生,我刚开始是被选上了的。然后老师说要穿白裙子,白袜子,白鞋子。我回家告诉了她们,她们让我下午穿了一条红白格子的连衣裙去问老师。老师看到后犹豫了一下说可以。可是后来排练之前就把我叫到教室外告诉我说不能让我参加了。有关为什么不能让我参加的原因的记忆都已经不存在。想来当时老师叫到我的名字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了记忆的选择性清除工作了。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为在那之前,我非常之听话,什么都是做得最好的。我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所以对于后来她们怎么排练,什么时候排练我都完全忽视。只记得要表演那一天,她们所有人都穿着漂亮的白裙子白袜子白鞋子,我很难过,知道那一个世界不属于我。至于后来表姐跟我讲起她们表演的过程,我心里更是难受,但似乎还是接了两句话。从那时起我就已经知道掩藏自己内心的想法,明明就很在乎,可是却表现得什么都不在乎故作潇洒。因为那时我就懂的,她们不会买给我的。这一点上,我早熟得不得了。从小就知道不能乱要东西。好心疼那时的自己,什么新的属于自己的东西都没有。还乖乖的不会要。
小学吧,我开始害怕老师了。在上面那个表姐的教导之下,开始学习作假,知道诚实不过是一种选择。世界上还有一种东西叫做欺骗。表姐说老师布置了写20遍,可是写15个老师也不会发现的。我听了她的话。之后我开始不做作业,不懂的也不问。
直到后来姐姐拿出我的卷子问我到底懂了没有,我支支吾吾说不出来。她逼迫我去问那个老师。直到下课后,隔壁的邻居问我什么时候去问老师。我实在瞒不过,下课后小碎步跑到讲台上,歪歪扭扭地画出了那个图,然后问他。这时全校都已经下课了,门外窗外挤满了其他年级来看热闹地学生。我的脸涨得通红。但最终还是得到了答案。
我在外界地压力下开始一丝不苟,忘记欺骗的技能。
慢慢来到了初中。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生活中是完全陌生的人。我沉默寡言得不像话。只会笑。
高中依然,但交了几个知心好友。现在...
其实真要追本溯源的话,家庭环境对我的影响最大。那是一个只有争吵,没有真心话的地方。我不会交流,不会交谈也是与此息息相关的。
我的语言从来不会得到应有的注意力,所以学会了闭嘴。不争不抢。
所以闭嘴,停止交流,沉默思考,孤僻,害怕社交。
可是我知道的,我渴望得到他们地认可,得不到地时候,看起来极端。
这就是我的过去。好心疼。多么希望未来不再这样。
如果能够改变。如果能够回到过去,我最想要做的其实只有一件事,就是每次在我插嘴的时候,母亲不是一句“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冷冷地扔过来,而是温柔的看着我,等我说完。就这一件事而已。记忆中只发生过一次,就是在他们打麻将地时候,我说“妈妈,是这张牌对不对?”她说“是啊,你太聪明了!”

  《蝴蝶效应》观后感(二):谁也不能充当上帝

参加的一个小型图书馆电影分享活动,跟几个陌生的小伙伴一起看的这部电影,第一次看觉得很震撼,甚至有些情节还有不懂的地方,需要看第二遍第三遍,极力推荐大家看。
     首先,片名叫蝴蝶效应,这个名词首先源于一个自然现象,先不说用在这里合不合适,电影的情节是有点平行宇宙的感觉。患有遗传精神病的男主年少时遇到一系列的事情产生了不同的人生轨迹,男主从七岁起坚持每天写日记,长大后男主通过看这些日记可以回到过去改变一些事情,但日记里的那件事情被改变,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事情发生变化。我觉得重要的四个时间节点是一男主出生的时候,二男主小时候被患有恋童癖的叔叔拍与自己女儿凯丽的色情电影的时候,三是朋友兰尼炸死一对母女的时候,四是虐待狂汤米杀死男主的狗的时候。男主通过日记回到这四个节点改变过去,他以为只要那时候没有那么做,那一起都会变好,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在这些故事里,要不就是女主凯丽自杀,要不是凯丽沦为妓女,还有就是自己杀死汤米进入监狱,兰尼终身监禁于精神病院,还有一种结局是男主自己变残废,凯丽不再爱自己而与兰尼在一起,男主妈妈患肺癌。这时候,男主想起在精神病院的爸爸说过的话,不要奢望在改变一个人的时候而不毁掉这个人,谁也不能充当上帝,所以男主最后选择改变自己,通过自己出生时的录像带回到妈妈生产的时候,自己选择在妈妈肚子里死亡,后来的一起都是美好的结局,妈妈,凯丽,兰尼,汤米都摆脱了原来的命运

  《蝴蝶效应》观后感(三):蝴蝶效应1

     刚开始还真当悬疑片看了,坑爹~
    "who is Kalie?”这就是最好的结局了~
     到最后依然是个谜,记忆有一万种可能,但永远不可能完美~
    汤米的罪恶,凯莉的自杀,兰尼的忧郁,凯莉的堕落,牢狱之灾,自己的残缺和妈妈的病痛,任何一个都让人有了改变的欲望
     话说回来,人家的儿童时光还真是丰富多彩啊~~~~~~~~~~~~~~~~~~~~~~~~~~~~~~~~~~~~~~~~~~~~~~~~~~~~~~~~~~~~~~~~~~~~~~~~~~~~~~~~~~~~~~~~~~~~~~~~~~~~~~~~~~~~~~~~~~~~~~~~~~~~~~~~~~~~~~~~~~~~~~~~~~~~~~~~~~~~~~~~~~~~~~~~~~~~~~~~~~~~~~~~~~~~~~~~~~~~~~~~~~~~~~~~~~~~~~~~~~~~~~~~

  《蝴蝶效应》观后感(四):看到最后发现它的宗教意义。。

  影片从头到尾在布局在解谜,费尽观众脑力和精神力,确实费劲,也借此弥补影视手法的bug。抛开这些瑕疵,比如雷管、信箱、铁片等等唐突的细节,电影的立意和主题是值得赞赏和深思的,最后主角的自白重复了女巫即看手相人的话,这说明了导演要贯彻的思想
  主角自身就有不堪回首童年,想要改变就有选择,是自己牺牲还是朋友不幸,虽然影片结局是主角重复着女巫的话,毅然的胎死腹中,但是这不过是导演所表现的人性理想,我们更多的是主角之前的生活状态,没有经历主角的数次极端人生,怎么会自然的选择了最后的结局。
  到了最后,一切事情都变得简单了,就像人生到了最后。

  《蝴蝶效应》观后感(五):时间

 如果可以回到过去改变一个事件的走向,是否就能改变整个人生的轨迹?
这是一个被延伸出过诸多题材的问题,有人认为不可以,就如著名的俄狄浦斯的故事:他在出生的时候被预言将会做出弑父娶母的行为,他的父亲在听完预言后将俄狄浦斯抛弃,最终悲剧却还是诞生了。另一种则认为可以,就如同这一部《蝴蝶效应》。
主角是一个可以通过阅读和观看儿时记忆载体(如日记和录像等)来回到那个时间节点的人。他通过改变那个时间发生的事情而纠正整个人生,但是每一次的修改都无法令他满意,总有人在不同的世界中受伤和被遗弃,他在经历了一次次的痛苦后进行了最后的修改--他拒绝来到这个世界上。
人们总是热衷于对于某些抉择的探讨上,因为它把人生分成了数个抉择连接成的轨迹,让人可以清晰的进行板块式理解,这样的做法也是有道理的,就如同交通工具的换乘,人们并不会在意具体路过的站点,他们关注的仅仅只是换乘站的名字。
但是这种想法本身也是存在问题的,他虽然符合了人们对待选择的态度:如果在难度相同的情况下,人们比起简答题更喜欢做填空题、比起填空题更喜欢做选择题、比起选择题更喜欢做判断题--没有选择是人生的一种痛苦,但是选择太多却也会带来烦恼,有时候甚至比没有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它却违背了时间这个客观存在的规律。
时间从来都是连贯的,至少如今的科技并不能做到穿越,人们所做的只是将自己的记忆与连贯的时间线产生重合。线是由无数的点构成的,这些点都包含了一个人在这个点上所做的全部努力,所以人们其实一直都在选择中,只是选择保持的时候占据了绝大多数,但是这份保持下往往也蕴含着细微的变动,只是在某一处显得特别明显而被人拿来做特定研究罢了,蝴蝶效应也是如此。
一个点终究只是一个点,看不出前面的走向,也看不出后面的方向。但是这个话题人们也还是要继续探讨下去,毕竟人的记忆虽然都落在时间线上,但是当他们回忆的时候却会产生偏差,他们渴望能通过改变那一个点来改变线的长短、转向。
可人最终还是能认清现实的,所以每个人都会明白“现在才是最好的”这个道理,并且也都会说上那么一句“时间会让你忘记一些人、一些事。”但是他们之所以会那么说恰恰是因为“一些人、一些事会让你忘记时间。”

  《蝴蝶效应》观后感(六):我的生活也有蝴蝶效应吗?

这部剧叫蝴蝶效应,所以我想下面这个感受才是重要的吧。
你做的每一件事每一个决定一点一滴都会对你之后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小小的蝴蝶翅膀的扇动都能在几千万里外引起大飓风。这样你还不好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但是我看着最大的感受还是,牺牲!每一次重来都不是happy ending,总会有一个人或两个人得到惩罚
而这些都是重来其实都是埃文自己的想象,他为了弥补自己误杀了凯丽,想方设法要改变这一切。从结果看来,好像成功了。他从来就不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他干脆就不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了。最伟大的牺牲。
回想自己的21年,有类似的蝴蝶效应吗?
总之没有这么严重的蝴蝶效应。
但总是有的。还没察觉到。在无形中形成了。不知道罢了。

  《蝴蝶效应》观后感(七):蝴蝶效应,人生的启示

该片被称为十大高智商电影之一(另外九部是啥我也不知道…囧),不过该片的确是Mr.s最喜欢的电影之一.个人来讲并不觉得电影多难理解(也许是理科生的原因?),刚开始看不懂的漫漫看,到后来都能看懂的.这部电影,当你刚看的时候觉得他不过是一部不知所云的电影,但如果你有耐心看下来,你一定会被编剧强大的逻辑能力深深折服.
影片的名字起的很有意思,蝴蝶效应.什么叫蝴蝶效应?网上有这样一个段子:
假如潘金莲不开窗户,不会遇西门庆;不遇西门不会出轨;不出轨,武松不会被逼梁山;武松不上梁山,方腊不会被擒,可取得大宋江山; 不会有靖康耻,金兵入关,不会有大清朝; 不会闭关锁国,不会有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中国将是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其他诸侯都是浮云啊……
这个段子的结论很有意思,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不强怪潘金莲开了窗户.听起来挺不可思议,但看看作者的推理,似乎有点道理.我们当然知道这只是个笑话,但是,这个笑话就是蝴蝶效应最好的体现.一件细微的改变便可能影响以后的很多大事件!
蝴蝶效应这部影片在剧情中便体现出了蝴蝶效应这个词的意义.男主人公是一个有着穿越能力的人物,但特殊能力带来的是很严重的失忆症,因此男主人公养下了记日记的习惯,而他的穿越能力,也正是在读日记时才能够得以施展…..
故事由此展开,由于他对生活的不满,一次次的想穿越回去改变历史进而影响现在,然而,每一次穿越,改变现实却越来越糟…..
该故事的结尾有多种,因此结尾处不再进行讨论.但每一个结尾拍的都挺不错的.但不管你看的是哪一种结尾,当你走出电影回到现实,你会从心底里感叹,自己有这样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当然,该片的逻辑性较强,如果你不是逻辑性很强的理工男或者女汉纸,不建议观看!如果你非要观看,恩,那我祝你好梦…..
其实,人生中,不管是灯红酒绿还是贫困潦倒,都是一种人生体验,也许你现在的生活不尽你意,但是,这是你生活的一部分,好好享受.不要去追求哪些空想中的幸福,正如电影人生遥控器中所说:有个妖精追逐着一个金桶,一直追到了彩虹的尽头,等得到金桶后却发现,里面装的只是麦片……
原文链接:http://www.52bdmovie.com/?p=208

  《蝴蝶效应》观后感(八):任何细小的环节都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做好每一个选择

有很多片段,他们已经成了记忆的一部分,我们会尽力忘掉这些片段,仅仅是因为我们无法回到那个时刻改变它们。如果给了我这个可能,让我回到旧时十字路口,如果我能在那一刻预先知道了某种选择所带来的我并不愿发生的结果,让我收住脚步,转向另一个方向迈出一步,我的历史会不会更完美?
可是,我们都没有能力预知,也没有能力回到过去。所以我们只能后悔。另一种解释是,我们永远没办法满意自己的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心态,选择A后悔没选择B,选择B后悔没选A.
任何细小的环节都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21岁、25岁甚至29岁时,一次好的谈话,一次好的假期,一个好的TED演讲会在今后的岁月甚至对以后的几代人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TED演讲
所以,负责任做好每一个选择每一个决定。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无论怎样改善,终究不完美。

  《蝴蝶效应》观后感(九):他不是上帝

    多年前曾看过的电影,当时在感叹蝴蝶效应的巨大影响外,更多的理解为一个精神病人的幻想。今天再看这部电影体会到了男主人对亲情,爱情,友情的重视,不管在任何一次穿越他都想以自己的能力改变未来让身边的人幸福,为了能得到最完美地结果即使付出生命地代价也在所不辞。但他不是上帝,我们凡人谁又能知道做怎样的事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符合自然规律呢。。
    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就算有吃了结局会变得更好吗?电影回答我们:不!!事实上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好的,不管在当下你所做的决定对与否,这在你未来的人生都可以作为一笔财富。。
    题外话,每次穿越,男主的服装发型胡须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展现了不同遭遇的人的不同气质,不同的造型对美貌度的影响颇大。所以每天对自己细节上的一点改变,表现出来的是大大的不同呢!!

  《蝴蝶效应》观后感(十):就是想写一个长评

       想来想去还是写个长评比较好。早就听说蝴蝶效应经典,确是一拖再拖现在才看。早年上影视鉴赏时,在老师的威逼利诱之下看过不少经典的电影,看完都是深深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所以扣上经典的帽子难免一拖再拖。
       看完之后消化了一下,怎么感觉不过如此。或许是因为之前被剧透过剧情梗概,或许是因为蝴蝶效应已经了解了很多,或许是不能拿15年的眼光去欣赏一部十多年前的作品?
       之前被剧透过剧情梗概,所以虽然故事的细节并不知道,但是故事的发展走向是清楚的,所以少了几丝惊讶之感。至于蝴蝶效应,看过的科幻作品很少,只是高中的时候看过那多的《喂食者协会》,这本书里的蝴蝶效应显然厉害的多:想要不被欺负,换一桶水就行了;想要当红女明星成为自己的女朋友,只要知道一个邮箱密码就行了;想要针对以下钓鱼岛问题,关注一个微博,涂黑一个广告牌就可以了……所以男主每次回到过去,都是根本性的改变了一些事件,然后根本性改变每个人的人生并不稀奇啊。最关键的是,有几次,男主回去做了很多微小型的改变,并没有改变人生,这……好歹改变一点啊@@
       为什么小时候,男主每次回去改变都会失忆呢?这意味着,男主每次回去都是当初并未发生改变的时空吗?按理说,应当回去的是自己所在那个时空的小时候啊?日记的主线内容不会变吗,明明最后一次都没有日记了?
       还有,或许是男主承担了太多的缘故,最开始他还是幸福一点的,后来越回去改变他生活地越糟糕,继而导致每次他再回去的时候,他更加偏激,继而改得更加糟糕。然而每次每次他也不能令身边的人更加幸福。最后只能选择死亡TAT
        说是科幻片、伦理片都可以理解,说是爱情片就不能忍了。在第一次未改变的人生中,男主之前亲过女主,答应过女主要回来找她,结果任由她腐烂,最后间接导致她自杀,歉疚大于伤感,哪里能看出他的爱情?那是男主为了伙伴们亲人们的幸福,才一遍又一遍回去啊。说是臆想片的我就更不能忍了,好反感说啥啥啥都是想出来的,怎么不说所有的电影、电视剧都是主角得了精神病想出来的,还省得为主角揪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