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实习医生格蕾 第十一季》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实习医生格蕾 第十一季》影评精选10篇

2017-11-18 21:3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实习医生格蕾 第十一季》影评精选10篇

  《实习医生格蕾 第十一季》是一部由珊达·莱梅斯执导,艾伦·旁派 / 帕特里克·德姆西 / 贾斯汀·钱伯斯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实习医生格蕾 第十一季》影评(一):你的

都看到11季了,是真爱
大晚上的,睡不着,明天休息,不上班比上班还累的日子
我在旁边放着来自星星的你的主题曲,单曲循环来写这篇文章
这个星期工作很累
上个星期看的倒数第二集,当时难受的要死,可是仍然硬着头皮去上班了
当时觉得世界塌了
他是她的the love of my life
怎么可以死,怎么可以离开
是mer经受的事还少么
你看当时mer什么表情都没有
到了那个时候 哭都不是表达的方式了
我接受 命运 给我的一切
Mer是真正的悲观主义者
安静的接受了一切
这个美剧我是按照真实生活来看的
我想现实生活也就是这样了
我们所有的害怕
所遭受到的折磨
也就是这样了
一次次被打倒最低,又一次次振作
重新出发
可是每次看这部剧
又像重现活一次
重新把那些最难过活一次
在痛中 承受着
前行着

  《实习医生格蕾 第十一季》影评(二):Derek死了

Derek死了。
早在杨走之前,对格蕾说“他不是太阳,你是太阳”的时候,
“美梦先生”这个角色,在这部剧集里的使命就宣告完成了。
十年前,他出场时,专业,年长,富有经验,迷人,
格蕾爱他,迷恋他,
但是,如果只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爱和迷恋,这部剧就是一部言情剧。
他是未来的格蕾。
格蕾不知道,没有人知道,我们只知道,他叫“MCdreamy”
美梦先生。
五小强踏入这间医院时,首要的目标是“活下来”
不要被淘汰。
淘汰没有在第一年停止,
淘汰从来没有停止过。
留下来的人,在一次次奋力留下来的过程中,成为了他们曾经在白日梦里幻想过的自己
十年前,遇见Derek的格蕾,带着童年起,命运给她的创伤和重压,
她幸存下来,只是幸存下来,还没有能力把命运的诅咒化为祝福。
她的灵魂带着“阴暗,绝望,扭曲”的标签,同时又有相当的能力,让这些标签不至于主导她的性格,不至于毁掉她的生活。
这还远远不够。
她需要一个人,一个足够强大的人,在她建立自己的过程中,爱她,也被她爱,伤害她,也被她伤害,
她需要一个和她的命运裹挟在一起,又不至于被毁掉的人。
Derek就是这样强大,他就是这样可堪信赖。
十季的起起伏伏都是锻造的剧情,
最终,锻造出一个接纳了自己,接纳了苦难,在爱和离弃之间选择爱,在死和生之间选择“活下去”的格蕾。
格蕾的美梦是和Derek在一起。
实习医生格蕾的美梦是成为他。
当一个人履行了他的使命,
他会得到宁静和幸福
当一个角色履行了它的使命,
余下的剧情,就是它的葬礼。

  《实习医生格蕾 第十一季》影评(三):谁想要爱情

OMG
我实,在,不,能,接,受,Derek就这样死了。
It's not fair.
怎么能让一个人刚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就死去,怎么能让一个人刚得到幸福就失去
他的死让其他所有人的感情纠葛都显得无关紧要了,哪怕他们一直吵架,哪怕他在DC出轨,他也得在那,一直在那。他带走了Grey所有的爱情。Never more, never again.
我宁愿这剧好好完结,而不是为了拍下去让演员一个个离开。
突然很想要那种“出现了一个长得一模一样的人”的桥段。
看见回忆中的片段可以明显的感觉到Grey已经很少灿烂的笑了,之后要一直保持这种无欲无求、神医千手、冷静明确的神情吗,所以说到最后所有人都离开只剩下Grey一个人守着外科手术室,历尽千帆拯救万人开创医疗新局面这才是活着的意义吗?
爱一个人就是和一个人一起分享生命,当两个人不能再在一起,是要用自己的生命延续他的生命,还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努力抽取回自己的生命,还是在流失的同时放弃自己的生命,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没到那个时候,不是那个人,我们都不知道。

  《实习医生格蕾 第十一季》影评(四):剧评——《实习医生格雷》

《实习医生格蕾》的缺点:
①与内容无关的缺点:a.网上资源太少,在线看的480P已是最高清晰度,还要一直卡,影响视觉效果。
b.很难找到英文字幕,并且由于是美剧,中文字幕竟然不可以调节快慢,第一季有一集愣是字幕滞后2句话(一说到专业医疗词汇时,整个世界都黑压压的,我只好暂停,灰溜溜地凭借听出的单词去问度娘)
c.第一季里出现的唯一中国人操着一口标准广东话,别说美国人,我也听了晕乎乎的,后来还是在贴吧找到的翻译,恩,没错,还是高难度翻译
(目前是这么多)
②与内容相关的缺点:a.一夜情开头—和老板成为情侣—老板原来有妻子还没有离婚,妻子杀回来—格蕾在心理斗争后选择和老板在一起(我还没看到,只是猜的,求看过的私戳我普及),一句话说,情节有些老套
b.每一集都有很多病例,并且实习生往往分为三波,基本所有病人只会出现在一集,因为已经到了11季,主页妞担心编剧江郎才尽,同时不希望出现相似病例。(感觉像个优点)
(其实缺点也是我拼命挑出来的,都是可以原谅的)
《实习医生格蕾》的优点:
        首先,整个剧的最重要的着眼点不在颜值,不在俗套的爱情故事,基本可以说是以外科室为背景环境,讲述作为一个外科实习医生的各种不易,偶尔出现格蕾家、酒吧是为了表现外科实习医生的生活节奏快以及他们也会有自己的麻烦,是为了丰富内容服务的。但是说到《长大》,我现在开始觉得对它的定义也许可以是:围绕着医院医生题材的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爱情事业双丰收的爱情故事
        第二点是和《长大》相比,剧中几个细节差别值得思考。在《长大》中对医生施加道德舆论压力,社会责任的除了拍出来的医生的自责,各种各样的的暗示(例如特别交代因为某件事,,某人——通常是高层,跑到院长那里批评医院)表明这种压力来自于叶春萌的表妹——《江城晚报》的记者,所以是不是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个角色的存在,去给在医院发生的这些事情(比如白晓菁私自收养弃婴这类有违医生守则)施加来自社会的压力,这些事情就可以被忽视,而不是成为某一集甚至某几集的主要内容呢?《实习医生格蕾》这点做得很好,好在几乎每一集都有一个实习生内部的谈话,看似随便,但是我认为是涵盖了一个医生的自省素质的,不用全社会把焦点放在医院,医生内部就能解决岂不是更好?主动地反思胜过无路选择时的应付。
        细节二是在《长大》中有一集刘志光为了救老师抽了自己的血,虽然剧中是作为一个实习医生不遵守规定的情节,但不可否认,设置这个情节的目的,与其说是教育观众群里的潜在实习医生不要这样做,不如说是为了低调而肯定地刘志光的奉献感恩精神。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原则性的东西更重要,还是说制度在人情面前是可以退让的呢?放得更广一点,法治社会VS人情社会,哪个是我们想要的?这个人物的刻画就有些越界了。但是回到《实习医生格蕾》,每个医生都很喜欢那个酒吧老板,但是给他做的静态手术花费是几十万美元,老板说他付不起,他不能卖掉酒吧。结果其他医生联合做高难度手术,乔治三天两头跑去主任那里用各种方式为酒吧老板求情,注意,虽然是各种方式,甚至最后类似于愤懑了,他始终都是希望主任能够签文件,而不是说我先给他怎么样的优惠,作为医生,这种意识难道不应该比违反规定获得的人格魅力重要吗?
        第三点,现场感很强,不废话,就提《实习医生格蕾》第二季里面从家暴男肠子里拿出11个芭比娃娃的头的场景,简直惊悚+恶心
        第四点,节奏快,情感不过分渲染。寒假看《长大》时我就在想,这个叶春萌一天到晚就是闯祸-生气-生气-生气-释怀,一生气就开始跑步忧郁什么的,确定和开始特意描述的外科实习医生喝口水都没时间的生活不矛盾?而且往往是一个人生气都能惊动院长啦、主任啦,这些人都是因为在医院闲得没事干才把精力都放在一个实习生上的?再有就是实习生与主任的爱情故事一直是主导,直接影响是一个实习生天天往主任办公室跑,天天和主任怄气、和好。但是《实习医生格蕾》里面格蕾和Shepherd以及Crisitina和Burke都有爱情故事,也有涉及工作场合的对话,但是没有说一个小实习医生气了就不干活,就闹别扭,就和全世界作对,情感重要,但作为医生理智应该更重要,这样角色的医生身份更加凸显。
        同样是情感方面,还有主治医和实习生之间的师生情。《实习医生格蕾》第一季中两个女实习医为了弄清楚一个弄清一个不受女儿喜欢父亲真正死亡的原因,偷偷地跑去验尸,结果发现死者有心脏疾病并且这种病是遗传的。她们的老师,那个萌萌哒短发黑人女医生,非常愤怒地跑去太平间,知道两个学生的发现之后就没有怒气了,但违背死者家属意愿验尸肯定是违法的,老师帮助她们的方式是陪着她们见家属。在生气的家属面前,她把大部分解释的机会给了两个学生,从医学专业和危害方面由她们阐述,最后她只是作为一个权威的象征,告诉家属她们两说的都是对的。老师帮助学生的方式是带着学生上前线,不逃避,理性解决,不仅可以考察她们的医学知识(尤其是要把它变得对于常人通俗易懂的能力),而且也传授了她们潜在的医患矛盾该怎样解决,以后她们的医生生涯一定是会遇到的。但是在《长大》里,多少次叶春萌闯祸,她自己跑去跑步啦,郁闷啦,周明(她的老师)自己跑去和病人理论,自己委曲求全只要把事情平息,保住自己的学生就好,一场医患矛盾愈演愈烈,最后老师惨烈牺牲,那么以后谁来保护叶春萌呢?好在到时候编剧可以让此剧戛然而止。这两件事对比,也反映了为什么国内的医患矛盾这么突兀。
        最后是《实习医生格蕾》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我觉得这应该是它能走到11季并且仍然受欢迎的原因。就我看到的,已经出现了涉及社会很多方面的病例。比如有为了取悦母亲同时保住学业,选择做不合法小手术减肥的女孩;有喜欢伤疤,热爱自残最后死于伤口感染的嬉皮;有对妻子家庭暴力但是妻子仍然爱他、导致儿子心理产生阴影的父亲;有偷渡到美国,打工时被机器砸伤却因为没有绿卡不敢进医院看病的中国女孩;有因为害怕手术后失去读心术和超能力的男人……第一个故事母亲意识到了自己的变态严苛;第二个对追求伤痕艺术的人发出警示;第三个男孩在医生劝诱下心理疾病渐渐好转;第四个不会说英语但有绿卡的母亲焦急地领着医生去外面为女儿包扎;第五个实习医生因为病人说出了她小时候和妈妈特有的外号“蚂蚱”而想起母亲,给她一直不愿面对的,没能给她一个好的成长环境的母亲打了电话……还有很多类似的,每个故事都不是说简单的生个病,在平淡的案例中其实是映射着整个社会的,并且它们的教育意义非常大。另外,正如剧中所说“医生是自己最差的病人”,剧中并没有把医生塑造成神人,医生们常常也需要他人医治。再说到《长大》,病例局限于有钱人生病、穷人生病、车祸急救、实习医生家属生病、弃婴生病——光看这些病例就知道中国社会的分界线了:有钱与没钱;有人情没人情(或者说有权没权),这些都成为电视剧特别强调的点了,为了迎合这个社会,《长大》编剧也是蛮拼的。

  《实习医生格蕾 第十一季》影评(五):纪念11季的Mc Dreamy & 告别

     Derek走了。凌晨起来喂奶后,想起新一集的没看,决定熬夜看看。 没想到这一看,竟是一个不眠夜。
     09年在室友的介绍下开始看这部题材非常新颖又专业的医疗剧。 中间也同时在看很多美剧,断断续续,走走停停。 只有GREY一直没有放弃。 因为它的带给人的温暖美好、向上、坚持,给与了人很多力量和思考。 而不只是简简单单看看热闹,一笑而过的肥皂剧。 多少年后中国也开始兴起所谓的医疗剧,可是空洞无聊的情节在Grey这部剧的衬托下,让人不忍直视。
    Grey的主创这么多年来走马观花的换来换去,其实大妈总是会赋予这些人各种让人又爱又恨的特质。 很多人喜欢Burke, 我个人一直无感,看他和Yang在一起总感觉很突兀; 挺喜欢George,可他和Izzie搞来搞去的,让人觉得特没劲;喜欢Carrie,不过她一会直一会弯的,我也是醉了;喜欢Baily, 不过自从她生完孩子身上的那种霸气就没有了,感觉越来越像路人;Meredith怎么说呢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讨厌,但毕竟人家是女一号嘛,没有办法让人忽视;同样是twist姐妹花,后来看惯了反倒觉得Yang越发的讨人喜欢。 唯有Derek,Lexie, 还有让人讨厌不起来的Mark。(Addison也是喜欢的,可毕竟她呆的时间太短了) 可是, 我最喜欢的这部剧里的人,竟然都被写成死于非命或者离开。。
     看到Derek最终被拔掉呼吸机的时候,内心没有翻腾,只是失望,像黑夜里黑洞,看不到存在,却没有任何希望。尽管这一整季看下来,他的戏份少的可怜,就已经有不好的预感,觉得他是不是要走了。 关上屏幕,躺在被子里,眼泪却开始止不住的流淌。 我这才开始回味为什么叫他 Mc Dreamy. 他的精湛的专业技术、迷人的笑容、对病人的善良与温暖、对生命的执着、对如此twist的Meredith的包容、对同事的关怀。。。 大妈说的没错,他是一个标杆一样的男人,值得很多女性去憧憬和向往,这样的人,除了在梦里,似乎只能在剧里出现。 可是他却走了。
    讽刺的是,一个凭借自己的精湛的医术拯救了无数人的医学大拿,在自己遭遇生命考验需要被别人拯救的时候,因为碰上一群没有得到较好医学培训、没有足够经验和责任心的庸医,最终走到了自己人生的尽头。 生命显得那么无力和悲哀。。。 不仅仅因为剧中的人物,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在面临同样境地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在拼人品拼财力拼关系,祈祷不会碰上剧中的这样可恶可恨可悲的医生,才能保留继续生还的希望。 你可以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可是这句话无论是在剧里针对最喜欢的角色,还是生活中亲近的人,都让人觉得生命如此脆弱,被他人掌控的生命更是无力抗争。
---------------------------------------------------------------------------------------------------------------------------------------------
     以上写于N个月前,断断续续。 新的一季格蕾早已开播,我却一直未向往年一样时刻关注,掰着指头算何时更新。 偶尔有一天突然想起搜了一下,看了一集,彻底没有看下去的欲望。 终于,潜意识里,知道要弃剧了。
Goodbye,陪伴了这么多年的 Grey's Anatomy。

  《实习医生格蕾 第十一季》影评(六):新闻报道帅男主惨死 引剧迷绝食

       央视有一年良心的引进了原版美剧,每天下午两三集的播出频率中,我捕获了《grey’s anatomy》。至今第十一季已经完结。从起初每集更新都苦苦等待的吸引力,逐渐减退为每季完结一口气看完的畅快,时间走,环境变,grey’s anatomy这五年都在。
      前几天等到了这季季终,早从各种途径里得知需自备纸巾观看22集。拖拖拉拉的我昨天才打开14集开启补剧,也就留意到编剧因演员合同问题提早煞费苦心铺垫着derek的死亡,带着不想看到剧情发展按照已知剧透走向的心理追到22集,却在连derek脸没看清的情况下,这个常驻的角色就被彻底宣告了结束,哭笑不得。虽说第一季就传出演员合同解约被编剧弃角,却不影响这部医学界荷尔蒙大剧的看头,之后按照剧情正常走势的角色死亡也在递增,其比率不亚于《权力的游戏》,对角色而言编剧也给他们善始善终。但这季中对于derek的死因观众也只有在仓促的对白中得知,一句话就带走了陪伴我们十一季的角色。编剧急忙忙的煽情铺垫和草草了事,让我不禁怀疑他对于这部十年之久的美剧也想有个结束,却又不舍得结束。因此我备好的纸巾用在了剧情中不断闪回的记忆里。
       回顾第一季的人物海报,五位年轻的实习医生最终只剩下了Mer和Alex。演员吴珊卓因饰演的cristina比起自己情感经历太丰富,多年饰演太累为由退出该剧,另两位也早早葬送剧中。细数一下,现在的Mer,没了至亲,没了挚爱,也缺少了挚友的陪伴,医患间的案例也不再奇葩、经典、直戳人心,一直以来手术台上的扯闲篇儿、拉家常儿也会没了精彩。即使接下来Mer开始新生活也不如回忆冲击我。这部剧对于我来说可以完结了。

  《实习医生格蕾 第十一季》影评(七):得未曾有

如果你看到这篇,相信你一定和我一样,有些许敏感,对所有关于感情的事,都有些小疑惑,探究生命,却总是在疑问里越陷越深。不然你也不会看这部狗血又让人情不自禁感动到无以复加的《实习医生格蕾》。
想了想,我们爱格蕾么?
好像不是,因为这部戏的真名叫“格蕾的解剖”,以这个敏感却坚韧的角色视角去探究周遭一个个被生活折磨又带着感恩之心的灵魂。
已经记不得有多少人在这部戏里来了又走,分了又合,爱了又恨。好像他们都是我们熟悉的朋友,有着我们的影子,可以在最寂寞的时候,吐槽,抱怨,喝醉,大笑,有一种爱叫互相伤害然后再互相给予温柔的爱。
我一点都不敢回想,和格蕾一起走过的十年,时间何止是弹指一挥间,它根本就是一缕青烟,一个眼神的转弯,就消失的无影无踪。十年前,那群充满抱负“悬壶济世”的年轻人在西雅图相遇,十年后,如果不考虑编剧大妈发神经,这些年轻人已然老去,也已然各奔东西,其实散了才是好结局,人生哪有那么多一定,确定及肯定?
还能在一起,那是命运的恩赐。
分手或别离,那是当下我们不太合适,各自去找新的源泉去充实自己。
当年,Izzie的离开, 最有魅力的黑人医生Burke离开挚爱,还有那个总是不太顺利却带着些许英雄色彩的小可爱O‘malley也挥手告别。。。我分分钟都在怀疑,这部剧可能随时都会剧终,毕竟,我们看剧都或多或少有丝丝的感情寄托——希望能看到自己的迷茫,自己的选择,给自己打气。
还好,编剧大妈给我们带来了,性感神器Mark Sloan,还有那个一会黑发,一会金发,一会爱的勇敢,一会又脆弱的不行的小grey,缓冲了那些已经离开的熟悉的角色。
仿佛,生活没有停,因为有些人离开,有些人悄然而来,遗忘总比我们想象的要快,然后我们又欢天喜地的看着这群人的轰轰烈烈,然后在真实的生活里,我们也在寻找真爱,也在学会舔舐伤口,学着不怕老去,不怕死亡,甚至接受一些异常。
Yang一直都是我最喜欢的角色。因为她爱自己最多,因为她自私,因为她要事业也要很多很多的关注,她其实代表了很多女性的理想心声:因为真实生活里,我们很难成为Yang,婚姻里我们要忍耐,事业里我们要牺牲,在重大抉择到来的时候,女性多数都是后退一步而不是勇往直前。可是Yang也离开了,还好,没被虐心的编剧大妈写死,已属万幸。
绕了一圈,还是回到格蕾吧,看剧看了十年,对她都不慎感冒,没有多少好感,也没啥厌烦,因为觉得她没啥特别的特质。要相貌,也不够出众,要性格和事业心,远远不及Yang,要说在爱情上的大胆试探,也比不上Callie和Arizona这样的女同有勇气,可是为啥,大妈还要以她来贯穿始终呢?
看完本季,似乎有点明白了,其实格蕾才是我们应该成为的人,不多不少,不然就会过犹不及,只有这样才能好好活着,可以为一辈子的闺蜜离开而欣然鼓掌,可以艰难地签下自己的名字,拔掉垂死丈夫的呼吸机,可以接受一个有一个莫名冒出来的”同胞妹妹们“,一切之于格蕾,都成了常态,因为要活着,就要这样对自己有所保留,才不至于活得心塞。
慢慢长夜里,所有人都会消失不在,陪伴我们的除了黑夜,还有我们自己的身体。
忽然想起日本动画大师今敏的一个小短片叫《早上好》,只有3分钟,却道出了灵魂与身体的关系。好好爱自己,才有力气,叩问这个世界。
一切,都是得未曾有。

  《实习医生格蕾 第十一季》影评(八):The making of a surgeon ---- How to Save a Life~

       追剧一年,深夜刚看完整部剧,闭上眼,想想从医科大毕业后自己似乎没有被什么触动过,似乎已经忘记自己是个医生,但Derek的死像一支注射针,伴着配制不匀的kcl溶液,直接插进了我还未捏紧拳头的胳膊里。
       从第一集5个毕业生共同踏入医院,伴随着George的死,Izzi重生后的离开,yang的天才成长,Alex的坏坏的成熟,还有Grey细腻的感情轨迹,一个个性格迥异的鲜活人物在医院里的经历着工作和感情的洗礼,you are a great person,then making of a surgeon,因为需要你守护着那份希波克拉底誓言。
       how to save a life ,学习、实践、学习、实践、学习、实践、失败、学习、实践.........当别的孩子在大学里K歌走秀的时候你在啃书,当朋友叱咤金融光纤靓丽的时候你在病房加班,当医患纠纷恶化网络喷饭硝烟四起的时候,你只是默默查完最后一床的病人,我们只是一个医生,不光是为了一份糊口的工作,更是为了有一天被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你的身边,像Derek一样....
       但如果Derek来到了我的病房,他会活下去吗?...

  《实习医生格蕾 第十一季》影评(九):5年

前些日子去Summer家,看到她的书架上有一本蓝色的书,中等厚度,白色标题,《一直很安静》,简安著。Summer说,“当年我是你脑残粉的时候买的”。我抽出来,又推进去,啊,恍然隔世!5年过去了,我写作,所以被时间设计成,坐在理论上不太会认识的Summer家蓝灰色的地毯上,喝她温热的酒。
后来跟大才女梁宁吃晚饭,她问我,你的小说写什么?我凭着记忆介绍了一下人物,情节表述地七零八落。第二天我发起了高烧,梁宁发来微信:“我们聪明人都爱发烧”。那是我为夏润研设计的对白。5年过去了,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从里到外,都已经不是5年前的那个小简。
具体的改变在哪里?有些是说得清的。比如,我的右眼眶下面,不知道哪天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晒斑;我的腰如今无法毫不费力地弯下去,让额头贴住脚面;胶原蛋白这种东西,哗哗地从脸上流失了不少……有些又是说不清的,5年前,我在一个稳定的轨迹里运转,现在已经离开了原来的空间,围绕着我的,我围绕的,都已物换星移。
5年前,我生活在上海,并且十分确定若非40多岁可能会考虑居家移民,不会离开这个城市,我都没有展望过5年后我会过什么样的日子,与什么样的人共度朝夕。如今我生活在北京,一眼望去,我能确定的事情,少之又少,连现在住的12楼的公寓,也可能说搬就搬走。一切都被时间设计了,5年前无法预见,我会在漂泊模式里,过上一些年。
《星际穿越》里,宇航员库珀堕入五维空间,无意间发现自己就是女儿墨菲口中的ghost,他拼命地留下线索,提醒女儿,让他“stay”,不要离开。然而,时间可以折叠,却无法倒回。如果我也可以在时间里任意穿梭,不知道5年间,会不会俯身而下,给自己一些提示,去这里,不要去那里;爱这个人,不要爱那个人。
这些注定是空想,时光的迷人的之处,就是永不倒回,无法预见,也不能后悔。时光的沙漏你可以踩碎嘛?
5年过去,我变得,下了班会在出租车里睡着、不喜欢需要转机的航班、说话多了就需要休息、不渴望融入新圈子、习惯去熟悉的地方吃东西、买固定的那几个牌子、假期首选去一个地方躺着、常常想着去一个无人认识的地方隐居、爱上一个人的过程越来越长,离开一个人的过程更长。
在北京创业的菲小姐,认识她的时候,我们都还在上海。后来她变成“伏帝魔”,一呆就是5、6年。前几天,她说,要回上海了,这个月就搬回去。我1年多前来北京的时候,尚未听说谁有搬离这个城市的计划。不久之前,在北京工作了4年的Michelle也忽然搬回了上海,速度快地容不得我反应。我呢?
梁宁跟我说,辞了职之后,有天午后坐在家里的地毯上,咖啡和阳光正浓,周围摆满了书,她觉得自己脑门上渗着微微的汗,好像一颗埋在土里的萝卜。“那种满足啊,就是设想其实做一颗萝卜也挺好的。”我忽然发现,5年来,我也有过间或的萝卜之感,不过,现实的土壤却没有把我稳稳埋住。这种不安定,也许与5年来我总是换地方居住有关系。
说到城市,人人问我为什么来北京。在北京呆足了一年后,2014年年底,我又接受了新的工作任命,看来一时之间,我这颗萝卜又无法离开这个坑,到底会能产生什么样的能量,我自己也不清楚。全世界有无数的地方可以定居,为什么要留在北京,自有理由。这种缘由,我一直都难以向亲朋友人描述。直到上个月去首体看李宗盛演唱会,他在大屏幕上打的几行字,”这个城市大到令人发慌”、“永远都搞不清东南西北”,“未来无论如何回忆,北京带给我的都会是温暖和慰籍”,李宗盛对北京的这种情绪,让我豁然,想来就是我对北京的情绪吧,温暖和安慰。既来之,则安之吧。好在这些年,我始终是一个会等待的人,斗转星移,我用极大的耐心等待着。为我张罗出版的何先生,前些天跟我说,太太怀了双胞胎,晚上兴奋地睡不着,也算是老来得子。我说,要等,等待总有好事。
我那天在日本小馆子里喝酒,对朋友说,如今是tough的中年人了。他们笑,太精确了,tough的中年人。有疲惫、有遗憾、有责任、还有希冀。SS对我说,工作是颇为如意,可是明天要是死了,就好像这辈子很多遗憾,还没有尽情谈过恋爱,也没有过过离奇的生活,一直在太认真地工作、学习。在别人看来,SS的状态是多么自由、成功、高级。我说如果明天死了,我会在另一个世界怀念2012年那个冬天,我最爱的地方是brighton的那个健身房,12月中又从波士顿搬家到纽约,我的内心安稳、富足、年轻,中央公园的慢跑道上总是有我,傍晚4点去超市买菜、厨房里咕噜咕噜地煮一晚上。
我有天站在中城半岛酒店楼顶眺望曼哈顿,想起查尔斯河边认识的人,心里充满了甜蜜和担忧,浩渺的宇宙里,我们打了个照面,他隐去光芒却散发恒温,让我有了“萝卜之感”。所以很多人问我千山万水,白天黑夜,漂洋过海苦不苦的时候,我都想那个冬天我发自内心的笑。
有生皆苦,一点点甜头足以。
吴念真说,“生活就是这样,苦乐交替的嘛。”不止这5年,回望,我真的始终是个被时光和世界温柔对待的人,所以生活对我来说,就是一种经历。不是定局,也没有定局,只有土壤,自带土壤。
很多人40岁之前,人生都是春天。人到中年,开始慢慢体会命运的曲折,开始审视自己犯过的错误、回想自己伤害过的人、偿还透支的欢愉。时间能让我们在远处看见自己。苦乐是过程,有些人,一辈子不忧虑。有些人,苦尽甘来,珍惜感恩。也些人,浮浮沉沉,与疲惫生活交锋。
我把这5年来见过的明月与云、鹿和山、清朗或霾写在这本书里。

  《实习医生格蕾 第十一季》影评(十):当你把它当成一种习惯,突如其来的意外只会让你自赏耳光

怀着一颗少女心从第三季还是第四季开始追格蕾,陪着我恋爱,陪着我失恋,陪着我再恋爱,陪着我再失恋,陪着我上大学,陪着我找工作,陪着我开心,陪着我落寞,这真心是我追过最长时间的一部剧啊,长到我觉得我在用尽我的青春去追它。
一开始只觉得在看一部高级偶像剧,慢慢地觉得在看职业剧,再后面觉得在看一部生活剧,旁白里的台词和那些隐藏在剧中的更多人生真相好过多少心灵鸡汤!!!
当你把它养成一种习惯,突如其来的意外只会让你自赏耳光!!!!
若干年以来我心中最爱的男主MC.dreamy被写死了,友人告诉我这一真相我还不能相信,直到自己去刷了这集,一个人哭到醉。
演员要走就要写死么,不能不续订就在这一季剧终么,制造电视就一定为了赚收视赚钱么,就不能像毛尖老师说的来到这人世多看看太阳嘛,我恨你们,弃剧!!!!躲被窝大哭中。
怀着纠结的心打了三星。
不知为何,突如其来,
有一种青春死去的错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