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身为人母》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身为人母》经典影评集

2017-11-19 21:3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身为人母》经典影评集

  《身为人母》是一部由托德·菲尔德执导,凯特·温丝莱特 / 帕特里克·威尔森 / 詹妮弗·康纳利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身为人母》影评(一):做个好孩子

“不明白是怎么开始的,一个玩笑的吻,让人有了放荡堕落的冲动;也不明白是怎么结束的,一个死亡的威胁足以让人退场。爱情有时候只是对乏味、单调的反抗,别太当真,无疾而终的结局一早订好,明天还会开始,但愿明天的生活没有你。请原谅,My love is a fever。”
是的,生活不过就是,折腾一圈又到原点。中产阶级男女,物质不太丰富,精神有些空虚,机械的生活给以人极大的压制,小镇的男男女女需要一个出口,但夏天却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激情让憋闷的世界被打开,仿佛充满无限种可能。一个不经意发生的吻让Sarah和Brad的生活变得不同,高学历让Sarah总是与公园里的其他主妇格格不入拥有美丽、性感、事业有成妻子自己却毕业两年考不上律师证的Brad,两个人的理想皆高于生活而无力挣脱,而在Kate Winslet对该类人物得心应手的表现下,我们看到两个郁郁不得志的人的一次注定失败的私奔狂想曲。
《身为人母》大概是最普通的一类片,好莱坞每一年都能出几部这样的片。而这部片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气氛的烘造与人物的刻画,私以为配角的塑造比主角更加出彩。恋童癖Ronnie的到来让乡村小镇的夏天的空气变得格外压抑敏感,一次眼神的流转都让此沉闷流动起来,仿佛寻得了生活的有趣与意义。而Ronnie本身也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角色,一个恋童癖,很经典的画面便是跃入泳池的Ronnie与惊慌四散的其他泳池客,独与众的对比尤为强烈,而Larry,一个失职而失去工作的前警察,则将无望而丧气的人生寄托在将恋童癖赶出小镇这一目标上,Ronnie的母亲,则总是在一次次的攻击下保护着R,用肥皂水一遍遍拭去家门口油漆漆上的EVIL,然而留给他们的是阉割、悔意与死亡。而无论是Sarah,Brad,Larry,Ronnie还是其他诸如S的丈夫之类的角色,共同为观众呈上一副绝望的生活图景,每一个人挣扎却无力的姿态。
不要相信爱、崇高、理想及其他,无法摆脱的平庸才是生活永恒的阴影。这部电影让我不止一次想到卡佛笔下的中产阶级家庭。没有涂脂抹粉的生活,没有绚烂的回忆,导演想要展示的是平民日常生活的乏味、琐碎、悲哀无奈,而情绪的郁闷则在脏话、夏夜的橄榄球场、地下室的床垫上表现出来,掌握得恰到好处
而在Will Lyman的旁白的冷静的磁性声音叙述之下,故事里的大人们都变得像些孩子任性地做着孩子的决定,又像孩子一样迅速反悔,或许正是影片的原名《Little Children》所表达的,这些夹着公文包的,开着丰田车的,推着婴儿车上公园的,也不过是一群年纪大了的孩子。
美国的乡村公路总是缺乏一点生气,蝉在路边的浓绿中的嗡叫是每个人的夏天永恒的底色,那条路上走过乳房开始下垂的主妇Sarah,Brad的车也许在夜晚时快速又寂寞地驶过,那是条什么路呢,或许是Little Children长大的路吧。爱欲与追逐过后,理智总会重占上风,而明天的太阳会在路的尽头一如既往地升起,迎接一如既往的平淡的日子。
“做个好孩子吧。”

  《身为人母》影评(二):【难以抗拒,无法自控】中年躯壳里住着长不大的孩子

黑夜纵然漆黑,群星熠熠发光,路灯泛着黄光,路灯下吸引飞虫环绕。好奇的LUCY张大眼睛看着。欲望与激情终会被现实的生活打败,随之而来的紧张、恐惧和流血,让你体验到爱的不易,情感的难以割舍。结局最后是在救赎,罗尼母亲在信中写道:TO BE A GOOD CHILDREN!罗尼看后崩溃,疯狂自责;警察蜀黍在秋千上找到罗尼,在分秒必争中抢救切掉JJ的罗尼;萨拉找回走丢的女儿,抱着女儿LUCY在车上哭泣,在床上熟睡;布拉德在滑板昏迷后,被抬上救护车,他们都打消了私奔的念头,不再需要了。LITTLE CHILDREN 别忘记我们每个人内心都还是那个纯真的孩子。

  《身为人母》影评(三):不是说这个结局代表成长,我看到的是一种选择

昨天看到这是一部肉丝提名最佳女主角的电影,就决定看了,勉强让bbh一起看这种旁白特别多的电影。

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剧情是有高潮迭起的,一部围绕婚后出轨的主题能有这么高能的几十分钟已经相当不错了。

片名《little children》中译名《身为人母》,两个名字一个意在成长一个意在责任。片中也是围绕着这两个主题再走。

但对我这种没什么责任心没什么家庭观念希望永远玩一辈子的人来讲,不太理解女主最后的选择。

一个学语言的硕士,平时的爱好看看极富浪漫色彩的爱情文学小说,本身就对爱情有着很深切的渴望。

发现自己老公闻着原味内裤打飞机,这个时候出现一个颜值身材在线,时间充裕的男人在身边,出轨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内。

而且葱女主对男主的妻子各种嫉妒的表现来看,女主很爱他。听到男主让她抛弃家庭的时候,表情是惊喜没有一丝犹豫,仿佛等着男主说出口。

这样的一个人设让我无法相信最后她会回归家庭。

bbh给我的解释是,所有的新鲜感都是镜花水月都是玩具总有玩腻的一天,我并不是很理解,玩具是拥有后才会玩腻,我连拥有都没有拥有怎么玩的腻?

我反而会一直想一直想,那个玩具就会成为我心里的朱砂痣。

女主明显没有对男主感到厌恶感到失望,怎么能说她是玩腻了呢?女主甚至还想让这段出轨变的光明正大!她这是没有拥有男主想要拥有整个他的表现吧。

故事的最后,唯一带给我的感受不是成长不是亲情不是责任,是宽容与救赎。

配角恋童癖最后失去了母亲后,他自残了,他觉得母亲的死是因为自己的恋童癖。他彻底变了,死前的相亲都是为了让母亲开心。但是内心还是彻头彻尾的恋童癖。母亲的死让他彻底改变了。

这让我想起很多强奸新闻下,网友的评论都是一边倒向要求化学阉割,或者模仿韩国带定位警报脚环。

这让我想起恋童癖母亲的一句话,做过坏事,不代表就是一个坏人。还是要宽容待人,学会救赎才是最好的教育

  《身为人母》影评(四):所有父母都毁了孩子?

1、父母:
《豪斯医生》第八季有一集,有个不顾母亲和继父反对立志当小丑的16岁患病少年,引发了医生们对父母毁掉自己人生的讨论。
被寄予厚望的,家庭破裂的,太有钱的,太和谐的......没有不叛逆的孩子,无论什么样的父母和家境,都可能会毁掉孩子的一部分甚至全部。
患病少年则是最后被发现4岁时遭到父亲性侵并被染上了梅毒,母亲为保护他才隐瞒父亲还活着的事实,让他留有“美好”的回忆并免于再次受到伤害
孩子们慢慢长大,或不断去弥补、填充、治愈这些伤痕并尽量避免再对自己的孩子造成伤害,或终其一生都在挣扎、伤害别人或自己,逃避
《身为人母》中,恋童癖Ronnie年迈的母亲,对儿子的过分溺爱害了母子俩。
她撑起单薄的羽翼,想保护儿子免于退休警察的敌视和骚扰;她担心自己去世后他连碗都不会洗。
她没注意到Ronnie的怪癖并帮他纠正,还隐瞒病情为他安排相亲。
退休警察的骚扰加促了她的离世。
痛失母亲的Ronnie没有选择报复,他回家洗好碗筷,收拾母亲遗物时看到纸条上写着“Please be a good boy”后崩溃并自残。
私奔夜,可爱小女孩Lucy的妈妈Sarah,抑制内心的恐惧试图安慰哭泣的Ronnie时,发现秋千上的女儿不见了。她瞬间崩溃,尖叫着女儿的名字一路狂奔寻找。这情景让我想起五岁的时候被狼狗扑倒咬破了后背,妈妈带着我到被咬的地方,用家乡的方言和方式帮我喊魂,XX,DONG WA JI,归返来哟。
《摩登家庭》里的Phill是个房产经纪,业绩显然还不错,供着个大房子、老婆和三个孩子。但他有时好像不够“爷们”,还因此从未被岳父看好过,无论他怎么套近乎讨好,费尽心思送礼物、骑哈雷摩托、陪打高尔夫球,却总是弄巧成拙
甚至家庭内发生冲突时,他总是喊:“I got Gloria(他岳父的第二任年轻漂亮的妻子).”而无视自己的老婆。
其实他只是把Gloria当女神,他深爱妻子,结婚纪念日精心准备的礼物让妻子感动不已,包容妻子的强势和暴脾气,独自工作养家的同时分担家务和对孩子的教育。
《豪斯医生》里的主角才华横溢却也乖张孤僻,当下属得知他父母要来看他时,都好奇到底是怎么样的父母养育出House这样的“奇葩”。其实他的父母都符合世俗的正常标准,而House的逃避除了怕展示自己腿伤带来的痛苦外,还因为他确定自己的亲生父亲另有其人。
2、孩子气
《摩登家庭》有一集Manny过生日,继父Jay说他太早熟没童年,Manny很受这话的困扰,
他试图通过模仿同龄外甥Luke的行为,重拾自己的童年。但到这集结束,才发现所有的大人其实都还有孩子气的时候,自己大可不必担心失去童心。
Brad:
从外表到内心,都还是个孩子。
他对自己两次失败的律师考试和妇男生活毫不讳言(Sarah跟他的第一次对话,就对他坦白的陈述现状很惊讶),对Sarah戏谑的接吻要求也没有拒绝。
对第三次考试也放任自流,不但一页书都没翻过,还听从Sarah的建议逃掉考试去海边幽会。
当妻子察觉自己的外遇并找来岳母监督,他并未反省或设法挽回,而是在球队第一次大胜的关头为看台上尖叫欢呼的Sarah兴奋不已,贸然提出私奔来回应她对彼此关系的质疑。
他把每天晚上的图书馆复习时间用来观看滑板少年们的练习,"I must have been one of them."他不但这么想,还在与Sarah的私奔路上停下来尝试第一次滑滑板而摔晕。而此时Sarah在深夜街心活动区带着女儿Lucy面对恋童癖的处境,就更映衬出Brad的不成熟和不靠谱。
Lucy:
她虽是个文学硕士,也很爱自己的女儿,但经常忘带女儿的加餐。
她撞见丈夫的尴尬举动,没有与丈夫沟通,也没有尝试任何改善关系的举动,而是买了件丈夫喜欢的泳衣去游泳池边勾搭Brad。
她从海边回来后,沉浸在幽会的喜悦里,忽视女儿为她做的相框。
她在读书会上,无视其他孩子母亲对她出轨的隐晦指责,并为包法利夫人的放荡行为大加赞赏,认为这是她对改变的渴望,对拒绝不快乐的决心,对错误婚姻勇敢抗争。
她偷偷躲在Brad家门口,看到他和高挑漂亮的妻子一家人去海边度周末的时候,哭得像个小女孩
外遇中的俩人,更多时间是沉浸在偷情的刺激和对过往沉闷生活的新奇中,而非对现有另一半的彻底绝望或无法容忍,也不是对彼此感情的笃定和新生活的确定。
于是他们吓醒的吓醒,摔醒的摔醒,终于脱离孩子气,成为一个大人,回归生活。
3、所有父母都毁了孩子?
生养孩子并不需要学习、考试、评职称,但顺利养大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其实是件非常艰难、考验人的事情。
父母除了精神和物质上必须具备一定条件,还应该不断学习如何去更好地抚养、教育、爱护孩子,可惜世上却没有这样一所学校来培养合格的父母。
孩子们小的时候觉得父母是如此无所不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阅历的增加,才发现父母原来是那么的普通,有时甚至很无能。
其实大部分父母都是普通人,无法掌控世界,也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何况孩子的。
如果你顺利长大,身心还算健康,没什么明显恶习,可以养活自己还有余力帮助别人,那么应该恭喜自己。

  《身为人母》影评(五):你心中住着的那个孩子还有梦想吗?

    身为人母,英文是Little children。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小孩。Ta想要梦想,激情,爱情,成就感,事业whatever。
     男女主都听到内心厌倦平淡生活的小孩的尖叫。对选择的渴望,让她以为自己像包法利夫人一样勇敢。
      
    我喜欢副线的故事,每个人都有心理障碍。但内心的孩子在渴望救赎。但每个人的方法都不尽相同。最终结局会如何?谁知道。
    
     男主的老婆先发现问题,还是女人比较敏感来。充分说明女人的第六感那是得天独厚的天赋!!四人一块吃饭那段很有戏,萨拉被我老公厨艺很棒刺激了之后,狂秀亲密。嗯,女人的占有欲。
     变态狂很出彩。
     剧中小萝莉长得好好看。凯特温斯莱特的演技确实很赞,虽然不漂亮,但像温润的珍珠一样闪光。

  《身为人母》影评(六):Do Not judge others easily

看了些影评,还是按照自己的感觉写吧。
看完也有半个多月了,仍然记忆深刻的只有恋童癖角色的线了,男女主婚姻不幸导致的婚外情和理想化私奔实在乏味到就算是讽刺用的情节也看起来不痛不痒,倒是正义感狂暴的离职警察和恋童癖者的貌似支线让人觉得张力十足,观众不停地在转换三观,对二者的观念飘来飘去。
整部镜头朴实到令人觉得总要有剧情发生,旁白是我觉得最大的bug,明明可以镜头展开的人物背景和内心戏直接讲出真是破坏电影语言,另外反面角色Kate老公和贝鲁奇饰演的养家女人也太单薄。女主读书会将包法利夫人的段落插入的颇显生硬,男主橄榄球赛的振奋人心也并不能通过镜头感受到(想想该是配乐缺失导致的)。
整场下来,从头至尾的安静和恋童癖的狰狞面孔以及震撼结尾这样的反差真是太过鲜明,大概久久不能散去。

  《身为人母》影评(七):纵然是个怪胎,可我也不想孤立无援地活着啊

在我还小的时候,我特别害怕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五年级的夏天,初潮,吓坏了,觉得自己一定是得了不治之症,在内裤里塞了厚厚的卫生纸,穿了最喜欢的一条米白色太阳裙,吃饱了饭准备等死。那天吃的是舅妈做的馅儿饼,牛肉的,一个人吃了三个,撑的站不稳。缺乏生理常识的12岁小姑娘,在一个阳光耀眼的下午觉得人生走到了尽头。
这堂生理卫生科虽然迟,后来还是补上了。可是它无法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在全班二十几个女生中,只有我一个人可耻地经历了初潮,要做一个女人,而不是一个女孩子了。这种恐慌,超越了那种一个人往内裤里塞卫生纸的恐慌。新的恐慌是知道自己将活着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上厕所成了最大的问题,学校的厕所是一水儿排开的蹲坑,没有任何遮挡,白花花的屁股都露在外面。上厕所完全上出了一种上刑的心情。虽然已经被教导了,这是一个正常的事情,这是所有女孩子都会经历的事情。可是没有人知道,我那种恐慌。第一个要经历这件事情,而产生的恐慌。
我开始在上课的时候举手中途上厕所,避开课间,把卫生巾用超级大一张手帕包裹起来,放在书包的最底层,再用书压住。每个月例假要来的那几天,都会开始紧张,生怕任何人看出我的任何不对劲。
这种恐慌折磨了我一年,上了初中,那些比我发育晚的女生们纷纷都来了例假,大家可以互相借卫生巾,讨论体育课用来例假做借口逃避长跑,才渐渐消失。因为大家都一样了。
大家都一样,所以不需要感到羞耻。
大家都一样,才能不需要感到羞耻。
电影中有一幕场景:上百人在泳池边上看着水中孤独一人的Ronnie,眼神冷漠充满仇恨好像看着这世界上最丑恶的东西。那时候的Ronnie一定觉得很孤独和绝望。他并没有计划自己成为一个只对儿童产生性冲动的怪胎,他知道自己有问题,和别人不一样,他接受药物和心理治疗,积极地想融入群体。可是没人给他这个机会。
曾经某一个时刻,我们都做过Ronnie。
可是摆脱了这个时刻之后,因为有“大多数人和自己一样”这样的黄金律法给自己做后盾,我们却再也无法理解和原谅新的Ronnie们。

  《身为人母》影评(八):每个人都有秘密

回头看看Little Children这个片名,真的觉得恰如其分。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孩子,也许有一天我们也都会成为父母。但是,在父母的眼中我们又都是孩子。就这样一代代的延续和传承下去。《身为人母》这样的翻译,不知道译者是想表达什么。
起初,看这部电影没太注意片名,就是冲着凯特·温丝莱特去的,就是想看看这样一部剧情家庭剧,到底她能刻画成什么样。也许我是中《泰坦尼克》的毒太深了,一看到凯特就觉得她与众不同,即使没有多少艳丽的服饰或者夸张的情节,也觉得她会是一个反叛的角色。
男女主角的爱情注定会是失败的。如果电影里最后的结果是他们私奔成功了,那我肯定会觉得这个导演或者编剧缺少生活。
首先,女主角Sarah是一个有知识、有想法的家庭主妇,不像其他家庭主妇那般庸俗。如果有一个靠谱的老公,相信根本没有外遇这档子事了。可问题就出在,女主角的老公在外人看来很正常也很成功,但是却有奇怪的性癖好。这也难怪Sarah会后来深爱男主角。
反过来看这个男主角,我个人认为是配不上Sarah的。没有上进心,没有责任心,心里就只惦记着玩,最后居然玩的忘了时间,还把自己玩到医院了。除了人长的帅,各种家庭主妇想和他睡觉解解闷以外,估计没什么其他优点了。但是,无论生活中还是电影中,这种人还是相当的受欢迎,。。。。。。
其实,我个人看这部片子,一直期待的是他们的恋情公开之后,公众对他们的反应。但一直等到最后也没有发生,可见和导演想讲的故事还是有一些出入。
整部电影里最悲剧的人物就是那个Ronnie。因为他有恋童癖,被以Larry为首的几乎所有的人所排斥。我是挺同情这样一个人的,并不是赞同他恋童,而是我相信警方能把他放出来,再加上他老母亲的管教,他即使心里还是恋童,但也不至于再去伤害他人了。这种人本身身体上和心里上就有疾病,需要的可能更多的是在可控范围内的理解。
Ronnie因犯罪使得自己的秘密被公开,被公众所排斥。然而,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比如Sarah老公的性癖好而影响了正常的家庭生活就是正确或者可以被容忍的吗?
秘密做的对不对是一回事,公开与未公开又是另外一回事。这让我想起了,当年陈老师的艳照门。就是因为秘密公开了,大家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就开始谴责、谩骂。而那些更恶劣的未公开的秘密,我们又该如何看呢?
就像电影里说的,过去的就让它过去,要看如何看待未来。
Larry也是挺让人讨厌的角色,自己工作失误打死男孩,无所事事,就经常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欺负Roonie,最后才有Ronnie的母亲被气死,Ronnie把自己阉了的悲剧。我们生活中很多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经常举着道德的旗帜宣泄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不满。最后自己的问题也解决不了,只能说明自己是个弱者。
最后,电影还是回归了主题,虽然有了悲剧的发生。但是,Larry和Ronnie之间,男女主角之间,也都被各自所在意的爱所打动,没有了私奔也没有了仇恨。
人总是自私的、有欲望的,这些自私的欲望可能带来悲剧。但同时,我们的生活中又是充满着爱的。相信总有一种爱可以改变我们自私的欲望,来避免或者挽救我们的生活。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重要的是让未来的生活更美好。

  《身为人母》影评(九):我们都是好孩子

我们都是好孩子
其实,美国中产阶级那点事《美国美人》早已诠释的丝丝入扣且富有趣味,所以作为同类题材相近的《身为人母》明显要拿出比较一下,如果说《美国美人》是绚烂式的辛辣,淘气黑色,那《身为人母》就是温暖式的含蓄,聪明睿智,耐心的向观众静静讲述这一故事,如开胃小菜般舒服,感动。
本片入围奥斯卡距今已是7年前的事情了,在当年相比《阳光小美女》的独立佳作,《无间行者》的冷酷锐利,《通天塔》的贪多嚼不烂,《身为人母》横跨在这些题材之间,不张扬,从第一个镜头就会一直抓着你的眼球,缓慢的讲述中产阶级家庭的秘密与谎言,在看本片的时候笔者一直在想美国人民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就是因为他们太闲了,在中国夫妻是都需要出去赚钱工作的,哪有时间来得及发泄,私奔,但最近身边的人开始出现状况,中年危机,出轨等话题充斥着我的耳际,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有时会愤怒,会不理解,但看完本片后,不是不理解,而是年纪没有到,没有经过。
故事由第三方视角慢慢氲开,Kate Winslet饰演的文学硕士Sarah 是一个已婚主妇,每天带着孩子在公园散步,较高的文化水平使她看待问题时会有更多的深度,也有更多的反思。正因如此,她与其他几位主妇格格不入,当其他人安于极其规律的生活的时候,她却更多的是丢三落四,对规律的忽视意味着之后更多背叛。日复一日机械的生活让其厌倦,无聊的邻居使其心烦,这些都是她渴望激情的巨大动因。终于她遇见了Patrick Wilson饰演的Brad。Brad是一位法律专业毕业生,已经考了两年律师,但都没有成功,为了新一次考试,在家复习,顺便照顾孩子,Brad同样遭遇着平淡,家庭妇男的生活对他来说平淡得有些压抑。同时,所谓的律师考试也并不是他想要的,更多是源于妻子和家庭的压力,他需要一个资格来进入这个规则社会,但这正是他害怕的.对于Brad,酷爱运动的他更希望在橄榄球场或是滑板上挥洒汗水,而不是去迎合他人。
当性成为男女主角的唯一吸引力,对已有平淡生活的厌倦和对激情生活的渴望,使得两人之间发生婚外恋是顺理成章的。游乐场,游泳池,公园,人行道,阁楼,洗衣房,成了他们在一起的见证物。同时,同样以激情对抗平淡的还有Sarah的丈夫,这个大公司的高层品牌策划,却无意中迷上了色情网站,并且愈发不可收拾。对于有如此地位且有妻子女儿的他能发生这种事情是有些不可理解的。不过,换个角度想,这同样是这些平淡生活下的人对规则的另一种反抗而已,应付平淡,没有挑战和刺激怎么能过瘾。影片有一个细节点,就是关于《包法利夫人》的讨论,更暗示了之后发生的一切,Sarah正像是福楼拜笔下的包法利夫人一样,寻求着属于自己的激情,她认为包法利夫人是个女权主义者,她不甘于平淡,通过不断的尝试渴望改变自己的生活。不过包法利夫人的结局是个悲剧,Sarah的结局似乎成了与包法利夫人的人物写照。
影片中的恋童癖的设置是影片的亮点之一,在生活中我们都有一些病态,但这些病态属于心理疾病,我们往往会对它进行压制,片中有恋童癖的Ronald在游泳池肆意的潜水,却遭到了群体的攻击,萨特说,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人没有不选择的理由,群体不善推理,却善于行动,在某种狂怒的感情影响下闻风而动群起攻击的人群会催生残忍巨大的能量。其中Ronald的母亲一直把Ronald当做小孩子来看待,她从来没有让Ronald洗碗,从来不让Ronald做任何事,但意识到自己即将离世,她必须让Ronald找到女友好让自己在死前能够安心。从心理学上来说Ronald的恋童癖可能和自己的母亲有关,但问题的实质是母亲对Ronald的爱,以及Ronald内心的痛苦,其实很多事情我们都不想做,只是我们不得不去。同样暴躁的警察,由于误杀了一个孩子,被迫提前退休,那疯狂的正义感,使他将Ronald视为头号敌人,每天在Ronald家挑衅。最终导致Ronald的母亲去世。也使得自己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当他发现Ronald自残身体后,他终于打消了对Ronald的偏见,两人的矛盾消除了。
本片的剧本,节奏,镜头,表演都精准到让你无话可说。Kate Winslet的表演一如既往的优秀,男主Patrick Wilson到现在都是个酱油男不免可惜,Jennifer Connelly点到为止的表演将原本戏份较少的妻子表现的极为细致。影片的第三方叙述的声音就像淘气的上帝审视着这个小镇的人们,就像年老的父亲,在讲述自己孩子的故事一样,在上帝面前,我们都是好孩子,好在结局是个富有希望的结局,我们都是太不甘生活的平庸,然而生活就是这样的缓慢,甚至是无聊,但要如何的看待自己,有些事情,不是生活给你的,而是你自己做出来的。

  《身为人母》影评(十):你不能拒绝长大——《身为人母》观后感

   
   可以说,无意间下载了这部电影,很长时间未看,昨天看完,挺喜欢,网上一查,乖乖,原来是获得过这么多奖项的一部优秀之作。
   电影英文名是《little children》,不知为何翻成了《身为人母》,看完电影,更意识到译名之恶烂,或者说,翻译者根本没有看懂电影,只是看到女主角是第一大腕(凯特温斯莱特饰演),就以她为中心,加上对影片的一知半解,随便起了个《身为人母》。
   电影英文名字,不是随意起的,影片的深意就在片名之中,它其实告诉我们:尽管你已经是大人,但是,如果你不能正确面对并处理生活中的困境,你其实依然是个little child。
   电影故事由四个成人构成,彼此独立又彼此相关。女主角莎拉是个文学硕士生,婚后在家抚养孩子,不满意家庭主妇的角色,心情压抑,女儿极其可爱,她却缺乏足够耐心,加上丈夫沉迷于网络色情,她觉得自己的生活陷入了困境。男主角布拉德(帕特里格威尔森饰演)是法学院毕业生,却两年没有通过律师考试。妻子美貌多才,逼着丈夫继续考试,布拉德白天在家带孩子,晚上貌似准备考试,其实从没有去过图书馆,只是随便乱逛,常常看少年人玩滑板。他几乎连和妻子做爱的机会都找不到,心情同样压抑。莎拉和布拉德在社区儿童活动中相遇相识相交,觉得彼此才是自己的真爱,由此陷入了不伦之恋。
   第三个人叫罗尼,是个性变态者,因为在幼儿面前自慰,以猥亵罪入狱两年,假释后遭到整个社区的排斥,只能躲在家里,和老母亲相依为命。老母亲鼓励他走出去约会,帮他约定的女人,是个比他更可怜的弱者,可能幼年遭受过性侵犯(自己完全不记得)长大后两次精神失常,罗尼竟然当着她面自慰,并威胁她不许告诉别人。
   第四个人拉里是个退休警察,因为执行任务中过于紧张,误击13岁少年致死而遭受极大心理创伤,不得不提早退休,但心里却一直放不下警察角色,罗尼出狱,拉里自以为是地成立所谓的忧心家长委员会,其实就是在排斥迫害可怜的罗尼。
   电影最后,故事进入高潮,拉里妻子无法忍受丈夫的阴郁辱骂,带着孩子回娘家去,他就变本加厉骚扰迫害罗尼,深夜拿着大喇叭到罗尼家门口辱骂他。罗尼母亲为保护儿子和他撕扯,不幸心脏病发作身亡,死前嘱咐儿子做个好孩子。绝望的罗尼深夜拿着餐刀跑到社区儿童活动区坐在秋千上痛哭。同时,布拉德的妻子意识到丈夫可能和莎拉有染,请来了母亲监视丈夫。布拉德在一次橄榄球比赛结束后,私会莎拉,提出和莎拉私奔,半夜,两人就从家里出走,约定在儿童活动区相会。早到的莎拉目睹了罗尼的痛哭,对其表示了同情关怀,一不留神,女儿露西不见了,莎拉发疯般寻找女儿,在深夜荒凉的街灯下,找到独自仰视街灯的女儿,意识到了自己对女儿深切的爱,带着女儿回家了。而布拉德出走的路上,经过运动区,又驻足看少年玩滑板,有少年邀请他也来一次,他就真的尝试跳跃,摔倒受伤,送入医院前,他要求找他妻子,意味着也回到了妻子怀抱。而拉里怀着歉疚,到处寻找罗尼,要表示道歉,在儿童活动区,看到准备痛改前非的罗尼已经自残(挥刀自宫),他赶紧把他送进医院,算是救了他一命。
   影片中的四个人,本性都不坏,都有善良一面,但都在生活中陷入了困境,都试图摆脱困境。但如何才能摆脱生活的困境?其实影片并没有给出正确答案,只是通过四人错误的方法(莎拉和布拉德是用虚幻的希望,罗尼和拉里是逃避自身的缺陷和对更弱者的欺凌)告诉我们,如果你用错误的方法,如果你依然不能摆脱不成熟的孩子般的心态,不敢面对自己的困境,你不仅不能摆脱,你甚至会陷入更大的困境,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更大的伤害。
   电影结尾用一句意味深长的旁白作结:你不能改变过去,但未来却可以是一个不同的故事。
   写到此,我在想,片名翻成什么才合适?直译《小孩们》实在太枯燥,意译确实很难。或许《成长艰难》好一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