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约翰·列侬的理想世界》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约翰·列侬的理想世界》影评10篇

2017-11-22 21:3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约翰·列侬的理想世界》影评10篇

  《约翰·列侬的理想世界》是一部由安德鲁·索特执导,约翰·列侬 / 小野洋子 / 辛西娅·列侬主演的一部纪录片 / 传记 / 音乐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约翰·列侬的理想世界》影评(一):谁说要庞大 才能够伟大

(影评只在01部分)

01 从昨天看完纪录片《Imagine:John Lennon》到现在,我一直处于一种放空的状态。不知道自己在哪,不知道应该干什么,理不清纷乱的脑回路,安抚不了小腹的胀痛,今天下午放纵自己睡了三个多小时也无济于事。意外的是,想为我的第一场“五月天人生无限公司”写观后感的事情,酝酿了两天都迟迟开不了头,却在看完这部纪录片之后,找到了想要试图打开的缺口。 虽然跟着五月天被熏陶了五六年的披头士,歌不成体系地听了一些,故事也看了不少,但我要惭愧地承认,在昨晚看这部电影前,我对披头士的了解还停留在对Lennon之外的三子脸盲的阶段。看完后知后觉跑去把他们各自的生平过了一遍,此刻大致能认清他们的脸了,但还是觉得早期的他们打扮得太像。 影片里有一句评论很触动我,“Don’t you thinkthe Beatles get every sort of thing they got to be the Beatles?”看到这里我就想起了年逾四十还要在全世界开百余场巡演的他们,也是竭尽全力在成为五月天,但一想到他们的人生信条是“如果要让我活/请给我快乐苦痛”,又欣慰地觉得这是他们的苦难,也是他们的天赋。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近半个地球歌迷的疯狂,那不是我在五月天现场感受到的观众被团员带动起来欢呼与跳跃的热情,也不是国内音乐节现场荷尔蒙过剩的摇滚青年的躁动和发泄,披头士歌迷们在演出现场歇斯底里的尖叫,和演出之外近乎疯狂的围追和游行,都让我在隔了半个世纪之后的异国仍能感到地球的震颤,我从他们的眼神中真的看到了可以随时举枪上阵的信仰,虽然我可能无法对Beatles于那个世代年轻人的意义感同身受。 当然了,Lennon是个彻头彻尾的反战者。在看《蓝侬回忆:1970年滚石杂志完整专访》一书时,我对Lennon与Yoko长达一周的“床上和平运动”还深感荒谬。在被闪光和镜头围绕的床上躺七天就能宣扬和平了吗,这似乎更像一个为了博得关注而进行的行为艺术,虽然闻名如Lennon早已不需要更多关注了。看了电影之后,我为自己根本不了解他却进行了毫无根据的揣测感到羞愧。如Lennon自己所言,他只需要唱歌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金钱,而他要为平等的话语权发声,他希望引导媒体用消费他名气的报导传达他真正在乎的事情。他想做,他还可以做,且有人愿意陪他做,所以他做了,这是多么幸运勇敢的事情。 影片快结束的时候有一段Lennon和Yoko赤裸着亲吻和拥抱的影像,按Lennon的描述,他们可能是在天刚刚亮起来的清晨,结束了夜晚关于音乐和生活的探讨之后,迎着新鲜的阳光,一起享受生命的欢愉。我从他们眼底和嘴角的笑意里看到了对彼此的珍惜和感激,太美了,美到我丝毫不怀疑他们说的“War is over!If you want it”。 2 而关于Lennon藏在他那时而是蓝色,时而是茶色,时而无色的镜片后的深意,我们的梦想家们有着心照不宣默契。昨天看小樱老师写阿信是“列侬式的梦想家”,但除了梦想家这一特质之外,我眼里的阿信其实不太像Lennon,我倒希望他是Lennon。 Lennon亲手打碎披头士的神话,他否定自己,否定他人,对自我意志赤裸而忠诚。他想尝试一切新事物,他犀利,他出口成章,自信,嬉皮又可爱。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我们民族文化和传统的原因,我们不推崇自我意识,我们不认为一个为了自己活的人是伟大的,我们不认为自由意志高于一切。曾有前辈以身试险,他的愤怒被冠以“疯癫”的罪名,他烧掉的车成了被“魔鬼附身”的证据,而他关于自我生命的探索落寞隐灭在了铺天盖地的嘘声中。我知道阿信不会是Lennon,他喜欢Lennon就够了。 阿信在《浪漫的逃亡》里写,“因为他,你加入了吉他社,你接下了学生会主席,你为学校办过舞会和园游会,你跟同学在后操场的蓝天下聊着理想。因为他,你苦练了吉他,按着艰难的和弦,你练习造句跟押韵,你揣摩他的姿态,挖掘他的热情,笨拙的体会他镜片后面眼神的含意。”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在想,真好,你的精神领袖是Lennon,而我的精神领袖是你。 阿信还写道,“他1960年代的吉他上,重叠着你在1991年买下的第一把吉他的影像。那个‘洞穴’俱乐部的大门,你以为会通到士林某个小巷子底的live house入口。你听到溢出时光隧道的,那些远远近近的吶喊与高歌。你以为你能进入1960的物利浦跟1970的纽约,但是却掉进1990的大安公园和2000的西门町街头。”现在再来看披头士当年的历程,多多少少被流转的时间附上了传奇色彩,那年冬天那枚给了他自由的子弹更让Lennon的一生离奇到不像凡人。 而我眼中五月天的五个人其实都算不上有天分,不说阿信的嗓音状态从过去的间歇性在线,到现在如此高频率的巡演场场稳定拿下,为此作出过怎样的努力。就连五个人的创作也是从早期阿信包办,到后来才各自逐渐找到擅长所在。他们总说自己是普通人,他们不年轻了,阿信都开始在歌里写“平凡的我们也将回到平凡的世界/生活中充满孩子哭声柴米和油盐”了。而五月天最特别也最珍贵的地方,用阿信的话说,“就是我们特别不怕失败。如果说失败给人家的是一种打击的话,那我们也非常的适合承受这样子的打击。” 3 在昨晚之前,我一直没有真正明白五月天第九张专辑《自传》的突破性在哪里,尽管看过各路人士分析他们是如何将话题从他人转向了自己,听阿信阐述了他是如何想要为这个世代写下自传。但我总以为写自己不是什么难事,谁都希望被听到,被知晓,被铭记。直到我看到Lennon是如何坦诚地面对自己的渴望,他承认自己需要被人照顾,他为自己能戒掉毒瘾感到开心,他毫不掩饰披头士后期对自身状态的厌恶。我大概开始明白,表达自己是件多么可贵而不易的事情。 我于是回头看了一遍《自传》发布会上李宗盛大哥录的视频,才终于为大哥的深意和用心流了许久的泪,“你心里如果老是想着你的歌迷,你大概走不远,因为你有太多的牵绊。”如果市场是通往伟大的必经之路,幸好你们在体会了“每场仗都仰赖枪与粮”的同时,一早就知道一路也有“曼陀罗花沿途绽放”。 而这次“人生无限公司”的巡演,确是出乎我意料的好。看完之后细细回想,给我最大惊喜的是歌单的编排,在巡演主体部分的固定歌单里,没有《突然好想你》这种到哪都能万人大合唱的歌,没有选新专辑里传唱度高的情歌《后来的我们》,甚至连“国歌”《倔强》都只是放在encore里。不像“JUST ROCKIT”的开场歌单从现在一路倒数回1999年的寓意那般容易被发现,这次的歌单像在讲一个欲说还休的故事,是关于你我人生的故事。 开场几首点燃气氛的歌(《派对动物》+《最好的一天》+《OAOA》+《终结孤单》+《入阵曲》)是稍有克制的,更像是在用提高的语调提醒我们听他们讲人生哲理。中间安放了几颗五月天最拿手的安抚人心的糖衣炮弹(《我不愿让你一个人》+《超人》),在《你不是真正的快乐》的残忍揭露之后跟你聊聊生活,再接着唱《好好》,等你学会“要把自己照顾好”,就能“再干一杯永远”(《干杯》)了,幸好我的这些好《兄弟》都陪我走到现在了,那再一起经营《人生有限公司》吧。 进入正题之后,先用《成名在望》和《我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告诉你他们从未动摇过的理想,担心描述得不够详尽,再加一首寓意生动的《孙悟空》吧。但你知道,《知足》也是五月天最重要的人生哲学之一,而这片星空又不仅是想要献给爱人风景,还是在“午夜前醒来”时贯穿全人类的“迷惘如海”(《少年他的奇幻漂流》)。“我们是小孩”,“是渴望飞的哺乳类”,想起那些“信念”和“誓言”(《黑暗骑士》),你是否还记得“活在我心深处那《顽固》的自己”呢。 他们从一开始就憋着的这股推倒重来的劲儿直到《Do you ever shine》才爆发,哪怕“你我皆凡人”(《凡人歌》),也能梦想《离开地球表面》。这一趴的现场实在是爆炸,全场跟着他们一起跳跃和嘶吼,都是还能热血一百年的好青年。而到这里,“歌也唱了,话也说了,至于世界会不会变,那是世界的事了,是不是真的有十万青年站了出来,不要紧。重要的是,你真的关心,我们在唱些什么,重要的是,我知道,你来了。”所以要感激,《如果我们不曾相遇》,不会存在这些歌曲,再到《任意门》和《转眼》,都是五月天写给这些年来相互陪伴的团员和歌迷的情书。说了这么多,最后别忘了我们一直强调的,“就算是整个世界把我抛弃/而至少快乐伤心我自己决定/所以我说就让他去/我知道潮落之后一定有潮起/有什么了不起”(《人生海海》)。至此,“人生无限公司”搭建完毕。 他们的无限诚意当然不只在歌单的选择上,还有大半重新编曲的歌,让你听过再多次五月天,也绝不会在演唱会现场有机会感到丝毫听腻了的疲倦,他们只允许你觉得亲切和感动。至于必应创造强大到无敌的舞美已经不需要我再多夸了,无论是城堡的创意、二十个塔尖的寓意,VCR里多到嫌自己脑容量不够用的小心思,LED画面跟歌曲寓意的天作之合,还是现场灯光跟观众气氛的配合,舞台的变化和移动,绝对都是华人世界里无二的典范了。我甚至想感叹华语电影如果有这份用心,平均水准一定不是现在这般。 似乎还是看小樱老师提到过类似的看法,五月天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培养出了一大批认同他们世界观的听众,让这群人愿意去听他们唱的,让他们在如今大可不必为了现实因素去做迎合市场的音乐。意识到这一点,我才大概明白了五月天能选择这样的歌单巡演,太难得也太珍贵了。 阿信曾经唱他们是“幸运的孩子/爬上了殿堂”,而过了快十年,在他们塞满了一个又一个高雄世运、上海八万人、北京鸟巢、深圳大运,唱到了昔日披头士站上的武道馆和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之后,他还在唱“那成名在望/无关真相/如果你心始终信仰/你就能飞翔”。 Lennon曾在布袋里对世界说,“我们所做的只是想给和平一个机会,如果我们的行为让别人发笑,那我们就做世界的小丑吧,因为我们觉得现在是最严肃的时刻。”我揣摩不透他镜片后的深意,而你眼中的顽固和相信,我感受到了。你不必和他戴一样的眼镜,却能同样凝望着你们“热情的想要改变的世界”。 就像你们放在“人生无限公司”里的最后一首歌一样,我跟你们一样深信“未来在人生海海之上,自由在五月天空之上。”希望你们能从我心中最伟大的乐队,变成更多人心中伟大的乐队,深深的,祝福你们。 梦五季 2017.4.6 3:04

  《约翰·列侬的理想世界》影评(二):坐着软垫子创作好过坐冷板凳

22
每夜都有人在John家的花园里盘踞,他觉得自己要对这些人负责,因为他们是听了他的歌才来的。与盘踞流浪汉的谈话:
「不要把歌和生活弄混了,也许有联系,但别搞混了。」
「我见到你发现一切都符合。」
「什么都符合的——在你的幻想中。」
「就像你唱boy you gonna carry that weight for a long time」
「保罗写的,但属于我们所有人。」
「(something from dig a pony)」
「我只是在玩文字游戏,那都是些口水话。没有实质意义。任何人都可以写。只是把词放在一起,有时有意义,有时没有。」
「你唱歌不会想到特定的人吗?」
「怎么可能。我自己,或者洋子。我在唱自己的生活,如果和别人的生活有关,也无所谓。」
沉默半秒,他问:你饿了吗?
流浪汉点点头,列侬说:进来吧,吃点东西。
29
主持人:授勋会不会影响你们的创作?
不会。坐着软垫子(cushion)创作好过坐冷板凳。我们之前就在冷板凳上创作。
32
谈及保安需要戴耳塞和棉花以避免震耳欲聋的演唱会
the music wasn't heard. it's a freak show
耶稣事件后再没巡演了
38
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
列侬:我儿子回家,拿着一幅画,一个奇怪的女人飞来飞去,我问这是什么,他说是LITSWD。我说很漂亮,于是写了一首歌。后来有人发现是LSD的缩写,根本不是。后来我写任何歌,我都检查一遍歌名,其实根本没有别的意思。
保罗:他们问我是不是服药,我想我要么撒谎要么说,于是我说了,然后就上电视了,但我以为是私人谈话。
55
阴阳怪气的漫画家。启发是别争论,尽量连碰都不要碰到他们。
70
HOW DO YOU SLEEP AT NIGHT 本来用来攻击Paul的,结果发现其实还是在写自己,很后悔曾经将这两者联系起来。
74
指手画脚的达利
86
我父亲几乎完全停止音乐事业来陪我。他天天在我旁边演奏,我从没想过他是披头士,直到我看了一部动画片《黄色潜水艇》,我问他,他说是,是披头士,但都过去了,现在我和你在一起。
George Martin曾说列侬在 a day in the life 里就展现了他声音中拥有颤栗感的天赋。后来列侬单飞后(其实做专辑时Ringo也在),流传最广的都是这种,「颤栗感」。

  《约翰·列侬的理想世界》影评(三):发现约翰列侬

前段时间刚听列侬的《想像》,自己一下子就被感动了,所以才想来看他的纪录片。视频的前一阶段展现了那个时代披头士的受欢迎成度,难怪有人会说披头士入侵了美利坚合众国呢,看到那些疯狂的影迷,看到了嬉皮士时代摇滚乐对于大家的影响。在当时越南战争的影响下,青年人对于社会和体制充满了不满与愤懑,这时摇滚乐无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发泄的渠道。从60年代末嬉皮士的疯狂,到70年代初雅皮士的兴起,直到今天网络上键盘侠的盛行,让我不禁想若论起情感的宣泄,自己还不如生活在那个年代疯狂一把呢!!!那个时代虽然过去了,但是我相信未来这样的疯狂会在一次席卷青年人,只是那时我可能不再年轻啦!

视频后半部分讲述了列侬认识了洋子,间接导致披头士的解散以及其和洋子的婚后生活。从传统道德来看列侬,其确实不能算是个好男人,在前妻辛西娅的婚姻中去追逐自己的音乐事业,也因此对自己的儿子疏于照顾,最后又爱上了日本影星洋子,并且与妻子辛西娅迅速离婚并与洋子结婚。保罗也因此写了一首《hey,jude》给列侬的儿子。但是列侬却实在是个艺术家,与洋子的认识激发了他本身的反叛意识与理想主义,他崇尚和平,自然主义,并且当时勇敢挑战人们的传统道德观念,赤裸裸地展露自己的身体,同时也在酒店房间里与媒体记者大谈自己对于国家,战争的想法。虽然有人认为列侬的想法实在是太理想主义了,就像《imagine》里的歌词写到“Imagine theres no countries,It isnt hard to do,Nothing to kill or die for,And no religion too,Imagine all the people,Living life in peace...You may say Im a dreamer,But Im not the only one,I hope someday youll join us,And the world will be as one。”但是我们依然会为这样的理想动容,会像列侬一样期待着世界和平。

最后列侬似乎真的成熟了,与洋子生活在纽约的一个房子里,时不时地写写歌,后来他们还生了一个可爱的男孩,并且这次列侬在小儿子的成长过程中一直陪伴着他,也能看到列侬陪小儿子玩耍时眼中温暖的爱意。他经历过摇滚乐队的巅峰时期,他也狂妄地把自己与耶稣对比,最后他也回归了家庭,或许人的成长真的需要时间吧,所以时间也请让我享受这个成长的过程吧!

后来列侬在1980年被枪杀了,或许是歌迷因患精神病而不理智误杀了他,也或许是政治或商业原因,但是他留下来的歌还是感动着无数人,希望有一天他的imagine能实现,纪念永远的列侬!!!

  《约翰·列侬的理想世界》影评(四):不羁的少年啊

一直听说盛名的披头士乐队,但是一直不太感冒,距离太遥远,缺少亲切感。看了解忧杂货店后,里面有章就是讲的Beatles,里面也提到了那个年代的甲壳虫热,于是在划过电影单后,看到约翰列侬几个字后突然很感兴趣,很好奇那个年代的摇滚音乐是怎么样。

看完觉得每个年代都有属于一代人的偶像哈,在我们年轻的时候,他们也正年轻,所以他们一定无可替代。

看列侬的自述,比较好笑的一点是,他们很火很火,开的演唱会都需要在体育场这种能容纳好多人的地方,可设备不那么先进,远不能做到良好的隔音效果和完美的扩音,但是粉丝依然狂热,她们明明什么音乐都听不着,我们就像在上演哑剧,连乐器坏了都没人知道。

这部影片称为列侬的理想世界实在贴切,在披头士不再齐心各自单飞后,列侬和洋子为和平事业想做出贡献,列侬对所有人说自己成长了,需要不同寻常的方式去宣传和平,甚至希望头版头条上的他和和平捆绑在一起。记者反驳着说道,列侬,这只是你的理想世界...在我看来,列侬的心愿固然是好的,实现和平的方法却有点遗憾。果然,这恐怕是理想而已。

我还注意到,为什么洋子就能得到列侬一生的爱呢?反观第一任妻子,辛也说自己是和他完全不一样的人,而洋子则和他有共同的兴趣一致的审美品味。特别是,洋子很支持列侬的所有决定,唯独在他失落时就做他唯一的太阳。感觉洋子情商肯定很高,连列侬对待孩子的态度都大相径庭,巴特仔细想想,这可能也与他心态的转换有关,不过真羡慕他们俩的爱情啊~

  《约翰·列侬的理想世界》影评(五):列侬Forever


一部纪录片用240分钟记录列侬的一生,披头士的灵魂人物,其中穿插着他的大量歌曲,也借由先后两次结婚的伴侣之口,从中了解他的情感世界,第一次是生活伴侣,而他在第二次婚姻中遇上的是他真正意义上的另一半小野洋子。
情感将列侬一分为二,他在披头士时代,疯狂投入工作,在后披头士时代,回归自我,转而注重家庭,一副放弃事业的态度,反倒让他投入了创作的高峰。
其中有两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是列侬对追上门的粉丝剖析自己,把粉丝心中神化的列侬拖下神坛,他说我的歌不是为你而写,只是关于我自己,顶多和洋子相关,像今天早上我只是在想是否排便顺畅,末了,他温和的问对方,你是否饿了,邀请对方到自己家中吃东西。另外一个是他和洋子成婚后,两人将婚姻事件转成和平宣传事件,躺在床上七天,接受媒体采访,面对污蔑式质疑和攻击时,他礼貌地回应,最后大声唱起Give peace a chance,足以让人热泪。
音乐的力量是背后的人,列侬不可再现,他的精神永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