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罪4读后感精选10篇
2017-11-22 21:0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余罪4》是一本由常书欣著作,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3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相信看过东野圭吾《彷徨之刃》的朋友都对这部小说刻骨铭心。一个对自己的女儿被人奸杀之事彷徨无力的父亲无意得知谁是杀害自己女儿的凶手之后,独自复仇,身份由一个被害人家属瞬间颠覆成为连环杀人案的通缉犯,而奸杀女儿的凶手因为是未成年,法律、舆论甚至大众一再袒护,倒是他变成了十恶不赦的杀人狂。看完真让人心酸不已。韩国有一部电影叫《熔炉》,十来个聋哑孩子被学校老师猥琐伤害,这一恶劣事件被媒体曝光,招来一大批残疾人示威抗议,但官官相卫,罪恶之人仍旧逍遥法外。
无论是看《彷徨之刃》还是看《熔炉》,看完之后都让人愤怒不已,直觉得在这世上若连大家倚仗的法律都无法维护自己最基本的权利,我们的力量是多么薄弱,我们是多么无能。而在《余罪4》中,余罪也经历了类似这样的事,在得知凶手已被潜规则保护,将全身而退,逍遥法外,他也愤怒,也深知自己的力量渺小,难以撼动这棵利益大树。难道就这样算了吗?凶手明明就在面前,像《熔炉》那样接受不公正的判决还是模仿《彷徨之刃》的父亲手刃凶手?想必读者都不希望余罪步这两个悲剧的后尘。所以当看完第二章后,我真的很高兴常书欣给了我们这么激进却又情理之中的完美结局。
官贼勾当也是这个社会最让人感到绝望的一件事,投诉无门,黑白颠倒,受苦的都是无权无势,勤勤恳恳辛劳一辈子的贫苦老百姓。就‘偷牛案’一事,揭露了不少黑幕。丢失的是牛,没有抢,没有杀,社会性质不够恶劣,报警了也不过被警察忽悠打发,自己自认倒霉,咽了这个苦果。《余罪4》中余罪带着混日子的几名乡警破了案,并揪出了一条庞大的组织。
这样完美的结局毋庸置疑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但小说终究是现实的升华,利益关系链的捆绑,单凭个人力量,妄图把贪官连根拔起无疑是蚂蚁撼大树,小说中作者一尝夙愿,不过是给自己和读者一点慰藉吧。而且现实中又有几个这般纯粹较真热血的余罪?为了兄弟和正义两肋插刀,为了村民日夜奔波操劳……小说中,余罪是有使命感,荣辱感的一名好警察,每一件被他破掉的案子身后都是他用血汗一点一点挖掘出来的真相。他敢于对潜规则叫嚣,敢于披露真相,不畏财权……
可惜,余罪只活在《余罪》系列和人们心里,其实现实中,哪有余罪,哪有那个能在警服上看到满足感的余罪呢?这样的余罪,被欠着呢……
《余罪4》读后感(二):成就感“作祟”促使余醉成长
随着张一山主演的网剧《余罪》的大火,原著《余罪》系列也一下子火爆起来。我不是跟风看,而是因为喜欢这种类型的小说,所以,到目前已经看到该系列的第四本了。4承接了3里的电瓶车销赃案,嫌疑人贾浩成在被押解的路上被劫走,不但如此,余罪的好兄弟二冬还被刺伤。如果到这里,作者讲述公安干警如何将袭警嫌疑人抓获,那么,就是简单的袭警案了。但是,常书欣不这么做,而是讲述余罪如何在被限制权力的情况下带领一干反扒队员寻找真正的幕后黑手,并且利用计谋将其绳之以法。
可能你会说,这彷佛有点个人英雄主义呢。不是的,如果是单纯的个人英雄主义,余罪应该不会伤害自己,因为可能赔上性命。我觉得,这是一种兄弟情义。余罪是一个很讲兄弟义气的人,是那种为了兄弟可以两肋插刀的人。如果不是,他嘴那么尖酸刻薄,怎么还会有一杆好兄弟围绕在他周围?我们说,一个人有人格魅力,那么,余罪的人格魅力就在于此吧。
但是他的这一行为并没有被“组织认可”,与此案有关的相关人员都升职了,而他,虽然说是升职,实际上却是被降了——余罪被下派到边远山区当了一个主持工作的乡派出所副所长。
他没有表现得十分懊恼与后悔,因为成就感“作祟”——那个幕后黑手,许多人都不敢动,关系网铁铁的,但余罪却把他连根拔起了,他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得起身上的这一身警服。
也正是因为当警察带来的成就感,使他面对自己管辖区域内发生偷牛案时,在老指导员觉得破案无望的情况下,依然动尽脑子,利用关系(分布在不同岗位上的警校同学)在线索有限的情况下去抓偷牛贼了。因为,他看到了乡亲们殷切的目光。在那样的穷乡僻壤,被偷走两头牛,胜过于被偷走人啊!山区耕地全靠牛。
当然,因为是长篇小说,所以在破解偷牛案的关键时刻,该系列第四本内容嘎然而止了。作为铺垫,促使读者去看第五本。
作为长篇小说,从1到4,我们也看到了余罪一路的成长,之前他做事办事讲他个人能力的较多,在第四本里,团队协作开始放大。
主人公的感情世界也开始明朗,余罪与警花林宇婧正式确立了男女朋友关系,而校花安佳璐,则是作为余罪学生时代的梦中情人成为了过去式。能否与林宇婧修成正果,在关注余罪破解一系列案件的同时,我也拭目以待。
《余罪4》读后感(三):独自的努力
这部,饱含着热泪,看完了前半部分。太伤悲了,作为正义的余罪完全是凭借着一股力量独自支撑到最后。使用了相当于自杀的方式,最终将犯罪之人绳之于法,也笑到了最后。写到这,又想到了想到破案的内容,还是有些伤感。如果这招还是失败,估计余罪也从此会失望,读者也会失望。压力这么大,阻力这么大,其实案件的谜底早已知晓。只是历经艰辛拿到手的证据,还是被某些利益集团将至偏之方向。案件侦破中,许多同行都对余罪报有同情之心,幕后鼓励他支持他,只是权利之人所下发的不正确命令,最终还是要执行。幸亏省级部门眼里容不得任何沙子,案件才得以圆满结束,不过还是伤了许多同行的心。
也正是由于同行的支持,朋友的帮助,让余罪笑到了最好,真是好样的。虽说这不过小说,也希望现实中的生活也是如此,有更多的,有正义感的警察敢于与不良分子作斗争,保卫老百姓的安全!
《余罪4》读后感(四):罪与罚
“罪与罚,总是在一个可以容忍的平衡中共存的,罪永远不会消失,罚有时候也不会公平。”我们总是说惩恶扬善,追求公平,讲求社会道义,希望可以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甚至共产主义社会,但是什么真正的公平,什么又是真正的善与恶呢?孔子曾说过“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可见公平对于国家和个人而言是多么的重要,然而公平也不可能达到一个绝对的公平,只是相对的公平。我们总是在不停地追求,然而在追求的过程当中就渐渐的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自己在追求的是什么。
上学的时候老师教育我们要勇敢的承认自己的错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慢慢长大,之后在社会的大环境下,我们才会慢慢的明白,很多时候有些选择是被迫的或者说是出于无奈。当你一步一步走到这个地步的时候,猛然回头你会发现你之前做的一个小小的选择对于你现在的生活是有多大的影响,一步步走到这里,回头为时已晚。面对惩罚时,也许接受惩罚才能得到心理上的安宁。
一生当中我们会面对无数次的选择,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我们应该想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 这样选择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我们是否能承受的起这样的后果,自己又是否会后悔。在是与非面前,我们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我始终相信人在做天在看,不要愧对自己的良心。
在这一本书中讲的故事,我想就是这样的故事,余罪已经要达到一个出神入化的地步了,当然这是主角的光环不可避免,但是里面讲述的头牛贼的故事倒是可以让我们思考思考。乡里那些穷困潦倒的百姓,生活本来就已经很贫穷了,对于这种地区却还有种放任自流的感觉,这才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越穷越不管,越不管越穷。这对于他们来说公平吗?本来自身的条件就不好,生活在穷乡僻壤,还没有好的发展机会,自己的孩子也没有办法接受好的教育,“寒门再难出贵子”这句话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从小接受的教育不在一个层面上,人家的孩子上补习班兴趣班,你的孩子在地里扒拉黄土,人家的孩子在旅游,你的孩子在打工,人家的孩子出国留学了,你却没有固定资产为他争取一个出国的机会。所以公平只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
《余罪4》读后感(五):正义是什么
余罪,表面放浪骸迹,其实比谁都痴情。到后来,那么流氓,其实是个警察。穿上警服的余罪确实人摸狗样,但脱了警服的余罪就是个小地痞。一直以来我们认为警察就是正义的,可是一身警服能定义正邪吗?那么定义正邪的,到底是什么?
还是内心的正气凛然吧。余罪是个特别重情重义的男生,鼠标特训跑不动了,他拿小刀扎着屁股撵着;周文娟晕枪昏倒时,他背上人就去了医务室;
余罪真的是我见过的最渣的男主了吧——吊儿郎当,满嘴跑火车,爱耍小聪明,永远没正形,而且还没志向。印象最深的是他开头时穿着黑T恤咂着嘴巴说“我将来就想在我们家那边当个小片儿警,有面子。”耿直得简直噎死你!——我就想庸庸碌碌一辈子,怎么了?
可是未来由不得你打算。余罪这个人物之所以是个悲剧的存在,就在于他在命运面前的无可奈何。
而他的伟大,也在于此。
《余罪4》读后感(六):你永远想不到的下一秒
《余罪4》这本书再一次验证了我以前对余罪这个主人公的看法,他就是那个你永远想不到的下一秒,绝不要用常人的套路去揣度这个奇才,他的手法、对策会远远超出你的想象,他贱招层出不穷,却往往可以出奇制胜。余罪虽然以贱闻名,骨子里却不乏侠义精神,也许他平时蹭吃蹭喝,狡猾阴险,但是当兄弟有难时,他却敢挺身而出,带头造反。余罪——我越来越看不懂他,作者从来没打算给他加一个主角光环,他的缺点从来不会被刻意美化,贱就是贱,滑就是滑,让我们感觉到他就是个真实的人,而不是小说里面冷冰冰的人物。当然,他的优点也不用故意夸大,甚至所有优点都是通过缺点来传递出来,但是却可以引起我的共鸣,作者几乎没有用什么正面的词汇来形容余罪,但是他的闪光点却从细节之处体现的淋漓尽致。
他是一个敢于跟规矩叫板的真英雄,也许他是不在意那身警服,也许他是太在意身上的责任,他不是一个能被制度束缚住的人,在他心中,正义、责任远比虚无缥缈的规矩来的靠谱。他敢偷警察的证件,敢冒着被处分甚至被开除的风险去为了受伤的兄弟寻找真相。他是一个做事随时都会出格的人,但是他对于真相的执着却足已美化他所有的不良做法,因为他的初衷是那么难能可贵。
面对权贵,他没有傲骨去蔑视,却也不会认怂低头,为了钉死一个位高权重的高官,他甘愿用性命去作为赌注,这样的勇气是跟他的贱不沾边的,但是却是实实在在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如果说女人像一本书,那么余罪呢?可能就是一本辞海。
他升职的同时也被放逐,全部源于他一身的不逊于世,他虽有功,却难被嘉奖,他是一个有罪的功臣,或者说是有功的罪臣。即使到了乡下,余罪的一腔热血也永远不会冷却。看起来玩世不恭的他心中的原则却比任何人都要重。
面对毫无头绪的偷牛案,他能沉下心来从头查起,从细微之处查起,只为还那些把牛看的比老婆还重的穷人一个公道,他的心是软的,血是热的,哪怕流放偏远乡村,也永远不会停下追求真相的脚步。
在这个案子中,他的各种贱招又有了用武之地,他那段跟贼相处的岁月又隐隐闪现出不一样的光辉,不知道每当这个时候,在余罪心里会不会感谢那个当初送他进监狱的人。不得不感慨,他的脑回路跟我们真的不一样,常规思路在他那里根本行不通,而一些案子的巧妙破解正是需要余罪这种非常规的人才。
他是你永远都想不到的下一秒,你以为你了解他,殊不知他还有千面等着你去发觉。他是狼、是狐狸、可能还是别的,每一本《余罪》的故事,结局都让人欲罢不能,我再期待下一步他还能给我带来什么惊喜,那你呢?也在期待吗?
《余罪4》读后感(七):人生处处是围城,真相有时候还得突破常规寻找
罪与罚,总是在一个可以容忍的平衡中共存着,罪永远不会消失,罚有时侯也不一定会公平。余罪从毕业到从警,已经经历了很多,有些事已经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处事也变得圆滑,他会变成一个油滑怕事的人吗?不,不会,这次好兄弟被捅,幕后指使虽然找到了,但是仗着自己的关系网,牵连甚广,看似可以逍遥法外了,余罪却用鲜血把幕后指使盯死,使真相得以大白,当一个警察要用鲜血甚至生命来推进一个案子时,说明这已是毫无办法后的无奈之举了。中国是个人情社会,警察系统也不例外,除了用鲜血盯死幕后主使,其他方法都是死局,脱离指挥,不遵守规则虽然是警察的大忌,但不忌荤素恰恰才能保持清醒头脑,抽丝剥茧,找出真相。世界总还是光明的,光明不是意味着没有黑暗,只是永远不会被黑暗湮没罢了。警察就是为光明的守护者,警察这正义与光明的职业,真正为正义代言时确实处处被限制着,这点对于余罪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人情世故,裙带关系,利益相关,这些都是真相的绊脚石,但是余罪能从中抽身,一步一步接近着线索,虽然用的手法都有些耍流氓,有人不屑于这种方法,但这确实是接近真相的最快最好的方法,一切按程序来,真相早湮没在时间里了。在没有证据,或者只有非直接证据的情况下,余罪能根据猜测的线索而探索真相,而优秀的谢冰却不行,因为他们只会循规蹈矩和按部就班,他们太优秀了,优秀到根本不敢去犯错。真相,有时是需要打破常规去获取的。
原本只想做一个小片警的余罪,慢慢的变了,变得正义,对犯罪手法充满好奇,憎恶偷牛的犯罪分子,维护社会的稳定安宁,总是需要这样的热血青年,余罪,正慢慢成长为一个出色的警察。
《余罪4》读后感(八):余罪4
“余儿要没穿警服,那直接就是当贼头的料,一般贼弄不过他。”这些犯罪分子本来就是演员,除了犯罪这一核心,其他的角色都是陪衬。
他们只会循规蹈矩和按部就班,他们太优秀了,优秀根本不敢去犯错。
当警察当得越久,你的同情心就会越少,特别当你能够洞悉很多黑色和灰色地带一以后。
那表格对此人的评价是:工作细致、为人正派、吃苦耐劳,能圆满完成场里交办的各项任务。“呵呵,这就是体制的弊端呐,从中你发现不了好人,可也一定会隐藏得住坏人。”
一般没钱要讲宏图大志,有钱了才讲清心寡欲。
和变态人说话,只能是变态的思维。别说你同情,他们自视甚高,同情是侮辱他们;也别贬低他们,否则他们会视你为仇。
人的精神和肉体从来都是割裂的,人的欲望和道德准则,经常是错位的。
“我属于见面不如闻名那一类,怕领导失望呀。”
当警察当久了你不会介意这种方式,对于那些游离在社会边缘的各色嫌疑人,道理、法理、情理可能都用不上,那么对付的方法只剩下一种了:不讲理。
只要没冤枉好人,当警察的谁还会介意扮个坏人。
如果他们无辜,这只会是个闹剧。现在之所以是悲剧,那是因为他种下了祸根。
四无?无法无天、无底线、无下限。
有时候无欲无求的人比那作奸犯科的人难对付。
案子的高压之下,不管是办案的、还是犯案的,几乎都要脱一层皮。
同情不是姑息和纵容。
不要指望刑警骨子有善良的因子,就即便是善良的人,也早被磨出凶性来了。
甚至他相信,哪怕自己现在就纵身跳下去,也没有人拦着,那是一种可怜之极,却又可恶之至的目光,似乎谁也不愿意靠近他一般。
什么职责啊,什么事业啊,什么理想和信仰呐,还真不是你想献身就有机会的。许多炽热的心就是这样慢慢冷却的,慢慢变得冰凉以至漠然。
《余罪4》读后感(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第四部可以说是做了一个推倒重来的处理,上一部里余罪在反扒队对决贼王,干出一番事业,这一部上来老常就打算把余罪从这个已经走到顶点的反扒故事画个句号,于是余罪所在的反扒队遭到“灭顶之灾”, 有人公然劫持警车带走重要人员,二冬被捅两刀重伤,鼠标头部被砸受轻伤,于是余罪怒气冲天势要找出凶手为兄弟报仇。结果却只抓到一个被丢出来顶罪的“替死鬼”,公安却还下令要对内部人员进行审查,余罪气不打一处来,直接带上反扒队成员不顾命令继续追查凶手。而最终揪出凶手却因为违抗命令这一条,让上面觉得这人过大于功,明升暗降被踢到羊头崖这个穷乡僻壤当了个派出所副所长,然后,第四部这才算是开始了一个新故事。是的,还真就如了第一部里余儿的愿,从警校出来当了个小片儿警,这可是副所长,虽然官不大,可怎么说也是个不用出什么力的差事啊,这要是现实生活,老老实实在岗位上待着,又没危险又是个小官职,待到退休,平平淡淡,这生活可比底层片警好多了。可这是小说啊,余罪是主角啊,经过前三部那么折腾,谁还甘愿就这样待到退休,于是余罪所在的这个地方发生了一系列的窃牛案,他敏感地觉察到事情绝非一般小偷小盗案件,于是,余罪又一次开始蹦了出来,追查案件,联系老同学帮忙,然后这一次连解冰也跑出来了,好家伙,情敌相见分外眼红啊,咳咳。。。。好吧他俩是暗中较劲同时还是很有大局观地合作查案,至于偷牛案演变到最后余罪无意推动了全省并案,揪出一个在多地作案多起的犯罪团伙,而第四部也就这样结束了,留下的尾声就交给第五部画个句号吧。
如果说这部小说是非常完美,那是骗人的,可以说,虽然常书欣在故事编排和情节上独出心裁,若单论刑侦小说来讲,已经算是非常好了,但是,我说但是,《余罪》依旧有那么一点网络小说的影子,主角牛叉,主角相当牛叉,各种能,而作者显然是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有了反扒队的那群队员,之后调到穷乡僻壤当所长查偷牛的团队合作,如何在弱化主角的强大同时保证故事推动不至于脱离主线(就是主角最终要胜利),老常已经在慢慢地调整了过来,可以说,这也是我一直追这本书的一个原因。
那么,再谈谈警察吧,说余罪不免就得说警察,真的,要严肃地讲,这部书写的警察,不是很符合主旋律,却十分地现实,贴近社会的真实,真正在埋头办案的片警只在底层苦干,有些案件就像反扒队那样,因为权势而被掩埋无法揪出凶手、追查真相,而如果有警察敢于追查,就会受到余罪那样的对待(的人这已经算好的啦。。。),我真的不知道这一段到时如果有继续改电视剧,怎么改?肯定是直接改成内部不知道真相,余罪提醒上锋,于是翻案,荣升所长。。。或者直接不演这一段(和亮剑一样吧。。。)
《余罪4》读后感(十):《余罪4》
《余罪4》让人相当震撼,在看到二冬被捅,余罪带着反扒队的队员集体抗命出走,我原以为余罪这次会像之前一样,又有什么好计策来报仇,然而没想到他最后竟然选择伤害自己来诬陷贾原青,看到这个片段,各种情绪交织。很气,气的是在明知真相的情况下却敌不过别人有钱有势。很怒,怒的是余罪等人在前拼命,那些督察们在后捅软刀子,这些人比贾原青那些坏人更恶心!很悲,悲的是明知他们是坏人,却无法用法律来制裁他们,最终自己以命赌命,靠伤害自己来陷害他们。
余罪对于哥们的情谊是可以用生命来证明的,我们身边有多少人可以做到这样,只要有一个,你就是很幸运的!